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

2024-04-09

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共11篇)

篇1: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

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

推进工作

2011年戈奎乡很荣幸列为红河州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乡之一,乡党政领导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并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做好我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的各项工作,在实施我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各项工作之际,戈奎乡人民政府乡长杨常代率领乡站所负责人组团就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进行到石屏县坝心镇考察学习。

考察团一行深入到石屏县坝心镇的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就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通过听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相关领导的情况、经验介绍,双方的共同交流座谈,考察团一行了解到:石屏县坝心镇在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中,注重整合资源、以扶贫开发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打基础、建支柱、创品牌、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路,注重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

考察团一行认为石屏县在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

作中,在整合资源、资金投入等方面方式独特;坝心镇对村

里开展项目过程中统一规划、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整治村容村貌等方面亮点突出,坝心镇在各村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扶贫措施,立足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重点发展种植业,走“协会联园区、园区带小区、小区带大户、大户带贫困户”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学习。

考察团一行表示,将把此次考察学习中学到的先进经验、工作方法等运用到我乡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全力推进我乡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即将在我乡展开的“整乡推进”工作作出积极贡献。(戈奎乡:张富元)

篇2: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

2010年是车拉实施整乡推进的起步之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宕昌县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得到了国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现已争取整乡推进片区开发资金1132万元,通过项目带动,扶贫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确立县扶贫办、财政局、水利局、国土局、发改委、教育局等15个单位为车拉整乡推进扶贫综合开发帮扶单位,对口帮建车拉乡的15个行政村。各帮扶单位专门确定了帮扶领导和抓点人员,制定了帮扶计划,确立了帮建项目,并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为帮扶村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县财政局帮扶扎峪河村新修了便民桥、拓宽了村社道路,县教育局在路家山村建起了村小学,县建设局在吊堡子村建起了村卫生所,县农牧局为小寺麻村引进了1.5万斤陇薯7号马铃薯良种,县扶贫办平整、硬化了代家庄村的村内巷道,县交通局、国土局修通了通往隆家山、西西路等村社的公路,县移民局、民政局、林业局、发改委等单位纷纷对所帮扶村的现有低等级公路进行了整修改建,县水利局帮扶车拉河村新修了河堤1600米,县水保局帮扶坡里等村新修梯田300亩,各单位还向所帮扶村的群众免费发放了太阳灶,一些单位还帮助村上的五保户、特困户建起了新房„„据统计,2010年各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955万元,占当年总投资的45.8%,有效地推动了车拉乡扶贫综合开发建设进程。

山乡大地的生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短短数月时间里,省、市、县各级领导、各级扶贫部门、各帮扶单位及车拉乡干部群众,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苦奋斗精神,抓质量、促进度,抓效益、促发展,车拉乡的沟沟壑壑、村村寨寨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战天斗地的繁荣景象。

截止10月份,危房改建、一池三改、河堤、便民桥、村社公路、人畜饮水等扶贫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是新修护庄河堤3330.6米,彻底解除了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扎峪河、车拉河、代家庄等村的威胁和困扰,河道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新修车拉至兴化通乡公路24公里,新修便民桥2座,新修通往隆家山、西西路等村社的乡村公路6.6公里,使偏远村社群众从人背畜驮的历史当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他们祖祖辈辈的梦想,同时对扎峪河、阳坡、大寺麻等村现有的乡村公路进行拓宽整修,加宽了路面,加固了路基,疏通了边沟,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三是实施危房改建322座,改厕87座,建成一池三改79户,推广太阳灶2101台,新修人饮工程3处,硬化代家庄、茹树村内巷道4公里,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村庄的整体面貌变的整洁卫生;四是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室4处、村卫生所2处、村小学1处、文化大院1处,推广“村村通直播星”广电设备963套,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组建成立村级扶贫发展互助资金协会6个,新修水平梯田300亩,推广种植地膜良种马铃薯800亩、紫花苜蓿200亩,改善了耕地质量,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徽县扶贫项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年来,徽县抢抓新世纪扶贫开发政策调整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西部扶贫世行贷款项目,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破解贫困群众收入难的问题,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将南北山区9乡镇的67个村列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乡村,先后投入扶贫项目资金6110.72万元,积极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村27个,全县新修乡村236公里,改灶、改炕、改厕2015户,修建沼气池256座,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8处、安装太阳灶3700台套。在贫困村科教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村小学教学楼14座,村文化卫生培训室17座,有效改善了贫困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徽县把扶贫项目与全县草畜、中药材、蚕桑、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开发紧密结合,累计修建冬暖棚圈舍2535座、青贮池1620座,引进良种母畜6.8万羊单位,建养蚕大棚300座,建成无公害蔬菜大棚200座,种植中药材1.33万亩,栽植日本落叶松9公顷,农业新品种推广达15万亩,开辟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新渠道。

陇南民企从农家小菜缸捞出扶贫大产业

“扶贫开发是政府的任务,也是农特产加工企业的责任,政府要培育龙头企业,企业要努力做大规模,做亮品牌。最主要的是组织指导农户围绕加工有序生产,这个困难一旦克服,企业就可以正常发展了。”说起自己的酸菜加工企业,甘肃陇南民营企业家袁振应讲起了这样一番道理。

袁振应的酸菜企业今年发展农户12000多户,种植圆根菜5000多亩,每亩生产圆根菜4000多公斤,农户仅此一项增加收入1000多元。武都区鱼龙乡苟家坝农民苟吉利今年6月份生产圆根菜5000多公斤,收入5000多元。他说:圆根菜生长时间短,3个月就可采挖,企业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保证了农户的种

植积极性。

“一年生产酸菜2000多吨,夏秋季每天有10多吨成品酸菜运往兰州、西安等地,现在产销两旺,供

不应求,效益好得很。”袁振应这样说。

袁振应胖墩墩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一边帮助妻子收购远近各村农户拉来的新鲜圆根菜,一边指挥小工搬运装好酸菜的箱子。500多平米的酸菜加工厂房,摆满了陶瓷缸,显得有些拥挤。用了3年多时间,老袁把陇南山区的家常酸菜做成了大产业,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许多农户在他的带动下增加了收入。本来家家都生产的酸菜,在陇南习以为常,以前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商品价值,几千年来就那样平平淡淡地存在于农家小菜缸里。正是陇南农家酸菜的小、特、精让陇南农民袁振应看到了它的市场前景。陇

南圆根香酸菜被做成拳头产品。

圆根菜是一种天然无污染的植物,它遍布陇南山区。圆根菜可间种在洋芋等作物中,也可在山地小麦收割后种植,它的生长期短,亩产可达到3000多公斤。

由于加工圆根香酸菜的水是陇南山区纯天然泉水。圆根香酸菜具有陇南独特的绿色、健康、天然食

品风格。在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受到欢迎。

一是生物资源荟萃。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多种,其中经济树种400多种,是甘肃森林覆盖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植被最好的绿色走廊。其中经济林已形成一定规模,水土保持与增产创收相得益彰。也是甘肃唯一的油橄榄、茶叶、银杏等亚热带作物产地。武都区白龙江沿岸1300米以下川坝河谷区及半山地带为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全市已种植油橄榄15.51万亩,年产量达100万公斤,开发出油橄榄产品3个系列40多个品种。此外,还有木耳、香菇、猴头等食用菌及山珍野菜100多种,中药材1300多种。尤以红芪、纹党、大黄、当归、半夏最为著名,中药材年总产量5.8万吨。

二是矿产资源富集。有铅、锌、锑、铜、锰、金、硅、重晶石、煤等金属和非金属矿34种,其中西成铅锌矿带为我国第二大矿体,已探明储量2400万吨;锑为我国第三大矿体,已探明金属储量14.9万吨;文县阳山金矿已探明储量300吨以上,是我国特大型金矿之一,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金矿。

三是水力资源丰富。市内河流纵横交错,有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900多条,年径流量279亿立方米,人均用水占有量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水电开发潜力较大,目前的开发量极为有限,水电能源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旅游资源独特。陇南不光山奇水秀,文化灿烂,而且历史悠久。《史记》记载,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仇池就是现在陇南的西和县,至今伏羲崖还耸立在仇池山上;陇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发祥地,秦始皇先祖在我市的礼县繁衍生息数百年才奠定了雄立关中、定鼎中原、统一六国的千秋基业;位于我市成县的《西狭颂》摩崖石刻,是汉代“三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书法艺术瑰宝;

武都地区下辖武都、岷县、宕昌县、文县、成县、康县6个县

陇南礼县“示范园”里瓜菜香

康县打响新一轮扶贫整村推进攻坚战

篇3: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

关键词:非线性控制,电力系统,稳定性

电力系统包含输配电线路和多种设备, 是一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近年来, 由于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系统运行方式的复杂性, 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问题日益越突出[1]。经研究, 针对电力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特性, 寻求具有优良性能的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就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的方法

当系统的运行点改变时 (如负荷大幅度波动或发生严重的故障) , 由于电力系统高度非线性强耦合, 系统的动态特性会显著改变。此时, 系统的稳定性只有采用非线性控制器才能实现。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 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1 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

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的基本设计过程是:对一非线性系统, 首先将非线性动态特性转换为线性的形式, “伪”线性系统通过闭环系统变现出来。将具有线性特性的“伪”线性系统用常规线性系统控制方法设计系统控制器。考虑以下单输入非线性系统:

其输入输出方程为:

对于一类能控的单输入非线性系统, 若消去其中间变量后, 而且对于任意时间函数V!t", 非线性代数方程

均有有界解

则系统2) 非线性反馈补偿后, 可化为新的线性系统:

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在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中效果显著, 而且推导过程简单。但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 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不再适用。

1.2 微分几何法

微分几何法设计步骤:

第一步:坐标变换, 通过微分同胚映射实现;

第二步:设计非线性状态反馈, 实现非线性系统的精确线性化;

第三步:根据对象控制的不同目标, 采用与之对应的线性方法设计非线性控制器[2]。

以单输入单输非线性系统出为例, 仿射非线性系统可通过非线性状态反馈以及微分同胚映射, 从而可将原系统变换为一个完全能控的线性系统。

理论基础坚实, 容易推广到更为复杂和抽象的模型上去, 这是微分几何方法的优点。但是由于数学水平较高, 非线性控制器的结构比较复杂, 影响了它在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这是微分几何法的缺点。

1.3 Lyapunov直接控制方法

理论上, Lyapunov函数方法可以在任何系统中适用。但电力系统中的代数变量是隐式决定的, 因此, 需要寻找一个Lyapunov函数, 使其满足要求。但是函数的构造没有指定的途径, 这一缺点限制了它在电力系统中的推广应用。以下三个步骤实现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

1) 根据要求, 构造Lyapunov函数;

2) 寻找合适的控制规律, 使得V (X) 在所有的系统轨迹上取得最大负值;

3) 选择变量完成控制器的设计。

1.4 Hamilton函数方法

Hamilton函数方法从能量的观点出发, 近几年, 在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中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Hamilton函数控制方法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以及其他控制问题中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Hamilton函数方法能够借助系统的结构特性设计控制器, 而所设计的控制器形式简洁, 易于实现。目前, 在电力系统、水下交通、化工系统等诸多领域采用Hamilton函数方法进行非线性控制, 并取得很好效果。

1.5 逆系统方法

非线性系统的逆系统方法的基本原理也是反馈线性化[3], 但是它可将一非线性系统直接实现线性化, 而不必受仿射非线性的限制。数学推导过程简单, 物理概念清晰, 是逆系统方法最突出的优点, 因此应用范围比较广。

1.6 智能控制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综合解决多机电力系统控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智能控制具有处理各种非线性的能力等多方面优点。针对固定增益的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对大、小干扰和无法考虑强非线性约束的不足问题, 用模糊控制与线性最优控制结合的非线性自适应变增益励磁控制得以解决。

近年来, 研究者对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问题有很浓的研究兴趣, 关于非线性控制的研究还有变结构法、非线性鲁棒法、自适应控制等。

2 结束语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和电压稳定性的提高, 非线性控制理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 非线性系统具有复杂性, 因此找不到一种万能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另外, 电力系统控制问题也具有复杂性, 很难同时满足互相矛盾的几个控制目标等。目前, 控制器的设计大多基于单机电力系统模型, 在包含OLTC动态系统以及多机电力系统中, 如何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方, 赵红光, 刘增煌等.大区电网互联对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2]M.H.Hague, P.Kumkratug.Application of Lyapunov stability criterion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a STATCOM[J].IEE Proceedings: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2004.

篇4: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

中共长武县委 长武县人民政府

长武县位于陕甘交界,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条件较差,扶贫任务艰巨,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今年被划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片区。全县总面积5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9镇160个行政村,总人口21.3万,其中农业人口18.4万。

新时期以来,我县牢固树立“大扶贫”理念,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两大目标,把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增收产业、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施“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因地制宜,因贫施策,走出了一条发展有设施保障、增收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新路子。十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亿多元,完成了16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建设任务,搬迁贫困人口1.1万户4.9万人。截至2010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12.71万减少到5.3万,十年时间减少了7.41万。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推进制度有效衔接,实施分类扶助。2010年4月,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县后,我县严格按照国家贫困标准(1500元),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共识别出农村低收入人口5.3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33%,其中扶贫对象2.7万人。建立了行政村登记表、贫困农户登记表“两个档案”,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乡均有电子档案。分类落实民政救助、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促进增收措施,探索建立了“宏观协调、动态管理、资源整合、资金管理、分层负责、参与式扶贫、激励约束和对口帮扶”八项机制,为做好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二、加快整乡推进步伐,促进连片开发。针对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实际,探索建立了“特困试点、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全县推广”的扶贫开发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扶贫区域由小到大、扶贫工作由点到面的新路子。2008年以来,我县实施了枣元镇“一条梁”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整合33个县级部门各类项目资金1370万元,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技能培训、民主建设”五方面工作,搬迁群众227户924人,完成移民搬迁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项目60多个。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冉店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工作,投资1.2亿元,建成了马屋、上孟等中心村,搬迁群众946户3290人,项目区域内配套设施完善,产业持续发展,群众稳步增收,多次被列为省、市扶贫工作观摩点。

三、提升产业扶贫层次,促进群众增收。坚持开发式扶贫,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劳务输出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烤烟、刺绣等特色产业,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扶贫开发提供产业支撑,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发展产业促增收,大力发展能化工业,开发就业岗位,解决贫困群众就业1000多人(次)。在果业、畜牧、劳务输出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优惠政策,免费提供苗木、发放补贴资金,苹果面积达到25万亩,新建核桃园9万亩,劳务输出稳定在8.5万人(次)。刺绣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从业妇女达到2000多人(次),年收入突破300多万元。引导群众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园林绿化、物流配送等第三产业,吸纳从业群众1万多人(次)。发放贷款强支持,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和金融信贷支持,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全县累计发放贷款4亿多元,其中小额到户贷款1.8亿元,扶持贫困群众3.8万户。加强培训提素质,举办果园管理、苗木繁育、养殖业等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专题培训班212期(次),培训贫困户劳力12.8万人(次)。实施“雨露计划”项目,培训4000多人,为提升务工人员素质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累计投资13.3亿元,建成新农村建设重点村70个,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6处,解决了6.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81个村的农村电网改造任务,改造县乡油路240公里,新修通村公路57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通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100%。

下一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纲要》及《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以集中连片特困区域为主战场,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努力推动全县贫困区域板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解决12.5万人的温饱问题,力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我县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统筹城乡,壮大县域经济。牢固树立统筹城乡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发展革命老区”这一目标,着力发展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能化工业,加快发展以陕甘边贸大市场为重点的商贸服务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二是做好扶贫规划,促进有序发展。认真贯彻《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省上《实施意见》精神,学习研究国家扶贫工作部署及六盘山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制定完善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十年规划,促进扶贫开发有序开展。三是强化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果、畜、劳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核桃后续产业,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引导、扶持贫困群众依托重大项目发展物流配送、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积极开展移民搬迁“三告别”工程,对全县2.6万户窑洞、危房户群众实行整体搬迁,让群众彻底告别了窑洞,住进了新房。同时,分批实施水、电、路、绿化、沼气、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篇5: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中的相互促进作用,紫溪镇按照“一个规划管统筹、一个方案作保障、一个班子抓落实、一个奖惩促成效”的要求,做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在队伍建设上“双推进”。

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镇、村、组三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实施以服务和群众路线为主题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发挥常务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作用。坚持“三个培养”,把服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把党员中的服务骨干培养成基层干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骨干队伍,大力培养农村致富能手和乡土人才,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人才支撑。

在服务建设上“双推进”。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素质能力、完善社会服务、加强生态建设等,对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资金统筹考虑,优化布局,精准扶贫,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村组党组织依托“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事一议”等,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共识,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建立项目定期巡查制度,强化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项目招投标的监督管理,规范落实扶贫资金财政报账制,严防资金截留、挪用、不按规定使用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在增收致富上“双推进”。镇党委、村党组织牵头,找准自身优势,确保主导产业、骨干产业和推进措施。村民小组党支部牵头,逐户帮助找准增收项目,做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认真落实“红色信贷”制度,为党员带头创业致富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广泛开展机关和乡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乡镇机关挂钩联系村组的“三结对一联系”活动,引导党员群众组成脱贫致富互助组或共同体,把党员领富工作落到实处。

篇6: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

参加这次现场培训会,感触很多、受益匪浅,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备受鼓舞。我简要谈三点体会,提四点意见,表一个态。

通过这次现场参观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我有三点深切的体会认识。

第一、高度重视,推进务实有力。在维佳部长的亲自带领下,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认真组织、举措务实,推进有力,工作成效显著,基本上实现了《工作意见》的目标和七项任务,初步探索了一条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紧密结合,党建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成功路子。

第二、成效显著,作用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了贫困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两年来,全省共组织实施了解116个乡(镇)的“双推进”,投入扶贫资金23.3亿元,整合各类资金202亿元,平均每个乡镇投入1.74亿元,项目覆盖286.3万人,受益贫困人口80.6万人,夯实了基础设施、壮大了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素质能力,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有力促进了贫困乡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双推进”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基层组织薄弱和脱贫发展难度大的难点和问题。两年来,共下派新农村工作队驻村帮扶2万余人,新建、修缮村组织活动场所1012个,培育带领致富党支部52、党员致富带头人4262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82万户。“双推进”解决了贫困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了基层组织带领脱贫致富能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第三、发展不平衡,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认识程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由于各级各部门对整乡“双推进”的重要意义认识程度不一,一些单位和地方组织领导不到位,办法措施不多,工作推进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统筹谋划不足,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不够紧密。“双推进”工作虽然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但一些地方统筹不够,仍存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两张皮”的现象,基层党组织在带动扶贫、服务扶贫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扶贫开发对基层党建的促进作用还不强。三是服务贫困群众意识不强,精准扶贫措施不到位。有的地方只关注大项目,搞形象工程,对产业发展、安居建设、技能培训等到村到户民生工程项目关注不够,统筹不足,致使项目实施行乡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项目资金没有得到应有的倾斜安排。

四点建议:

第一,认真学习借鉴,完善工作方案。两年来,各地积累了不少“双推进”工作有益的理念、智慧和经验,这次参观的莲池乡,会议交流的荷花镇、象图乡等,在实践工作中总结提炼了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建议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吸取好的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谋划,完善工作方案,使之成为提高“双推进”质量和水平的重抓手。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保障能力。要进一步找准结合点,克服“两张皮”现象,切实做到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领导和推进整乡“双推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细化任务,提高组织保障能力。关键在于要深刻认识到,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共同服务于农村发展,一个侧重软件,一个侧重硬件,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整乡推进就是两者高度结合的最佳平台和抓手。特别是在精准扶贫的要求下,必须进一步转让变观念,牢固树立基层组织不抓扶贫就是失职,扶贫开发特别整乡推进没有基层组织的领导和推动就会偏离方向的意识,在认识上同心,在工作上同向,在推动上同力,确保“双推进”取得实效。

第三,建立有效机制,提高质量水平。围绕《工作意见》的目标和重点工作要求,各地要在认真总结借鉴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充分分利用整乡“双推进”这个有效平台,建立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双推进”的质量和水平,重点抓好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党员干部包村联户机制。建立县级领导联村包组、乡镇领导联组包户、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户的扶贫挂钩机制,逐村逐户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实现脱贫。二是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在土地流转、壮大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为群众提供政策、法律、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三是抓好项目实施管理,建立党员群众监督制度。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抓好整乡推进项目实施,落实带领致富责任。成立以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群众参与的监督小组,切实加强对整乡推进项目的监督。

第四,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服务质量。一是依托优势资源破解“空壳”难题,壮大集体经济基础。鼓励村级以资源人入股与企业合资,使村集体成为企业的股东,每年分红增加集体积累。二是产业协会助推壮大集体经济。借助政策、扶贫资金,领导、引导、支持产业协会发展,支部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转让化为集体收入。三是依托流转土地服务拓宽集体经济增收。将土地集中流转让给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基地,依托各部、政策略为产业开发组织提供有偿代理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创收。四是采取金融信贷、社会力量支持、部门项目扶持等方式,创办经济实体发展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是没有固定的模式,要积极探索实践,但必须有一个好的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是要有一个党性强、思路清、懂经济、肯实干的带头人。

篇7:整乡推进试点项目规划工作汇报

**乡辖18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9458户、总人口37065人(其中贫困人口20908人)。整乡推进规划项目覆盖18个村委会,54个自然村(组)项目点,受益4675户20124人。总体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以2008年统计上报为依据,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粮食上报465公

斤,年均增长50公斤/人,到2010年达到人均生产粮食565公斤,解决2.1万人的贫困问题。

二、具体目标(简称“988”工程)

1、实现村委会九有:即:有一项特色骨干产业;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弹石或符合“通达工程”的道路;有一所合格的村完小;有移动通讯、电视网络信号覆盖;有一个合格的村卫生室;有一栋合格的村委会办公楼;有党员活动室;有能团结干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两委”班子及管理制度。

2、实现自然村八有:即:有一项能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有进村入组的通车公路;有硬化的村庄道路;有一名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安全饮用水;有一批劳动力接受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化树木;有进村入户的通电条件。

3、实现农户八有:即:人均有一亩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人均有一亩以上经济林果或经济作物;年人均有一头以上肥猪或商品畜出售;有一幢安居房;有一块硬化院场;有沼气池或节能灶;有安全饮用水;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三、中心村、基层村的划分

根据云南省整乡推进试点工作会议和云南省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意见的要求,结合**乡的实际,将平掌、冷水、娘咱、茶花、鱼塘、阿东、**、茶山8个贫困村划为中心村,有4543户17881人,其中有贫困人口11286人,规划项目点36个,实施集中连片开发。马鞍、法水、一碗水、鱼和、岩头、马湾、干田、联合、马田、河湾10个村划为基层村,有4915户19524人,其中贫困人口为9622人,规划项目点18个,重点解决非贫困村中贫困自然村的贫困问题。

在8个中心村中,截止2008年底,以村委会为单位,实施了重点扶持村2个,分别是平掌村、茶花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了安居温饱村4个,分别是茶山村冯家山自然村、茶花村三眼井自然村、娘咱村白石岩自然村和干掌自然;整村推进项目11个,分别是阿东村阿东自然村;茶山村平安寨自然村和茶山自然村;平掌村新寨子自然村;冷水村白沙沟自然村;娘咱村山药洼自然村、白石岩自然村和密松山自然村;**村甘沟自然村;鱼塘村沙田自然村和小田山自然村。

在10个基层村中,组织实施了安居温饱村3个,分别是马鞍村秧田坡自然村;河湾村小河自然村和烈马山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4个,分别是一豌水村高井糟自然村;鱼和村下鱼塘自然村;法水村法水自然村;马田村户门坝自然村。

整乡推进规划总投资19119.60万元,其中:省级补助600万元,市级补助633.8万元,区级补助640.22万元,部门整合投资6922.37万元,其他扶贫资金525万元,社会帮扶资金3558.58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10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5139.69万元。投入产业发展5877.85万元(其中区级财政投入300.0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9488万元,社会事业发展408.75万元,生态能源建设1329.83万元,科技培训与推广55万元,民生保障1843.22万元,基层组织建设117万元。实施期为两年,从2009年3月开始至2011年3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接受省、市检查验收。

综上所述,96个自然村中,未实施、未规划的有21个,提升的15个。

四、产业发展

1、高产包谷,每年巩固种植31148亩,两年完成62296亩。

2、新植泡核桃6000亩,两年任务在2009年一次性完成,使全乡泡核桃总面积达到60000亩。

3、新植甘蔗15000亩,其中,2009年新植9460亩,2010年新植5540亩,总面积达到35000亩。

4、新发展种植烤烟8500亩,其中,2009年种植3365亩,2010年种植5135亩。

5、种植香料烟10000亩,其中,2009年种植5000亩,2010年种植5000亩。

6、新植蚕桑1200亩,2009年完成种植任务,总面积达到5000亩。

7、新植茶叶500亩,2009年完成种植任务,总面积达到3500亩。

8、新植甜柿735亩,2010年完成种植任务,总面积达到1000亩。

9、新植山葵300亩,2010年完成种植任务,总面积达到500亩。

10、引进良种公猪20头、母猪596头,其中2009年引进良种

公猪10头、母猪306头,2010年引进良种公猪10头、母猪290头,全乡累计良种公猪达到203头、母猪9754头。

五、请求事项

(一)一事一议项目

一事一议项目在规划中急需列入15个(正在建设中),补助资金120万元以上,其余38个项目请求给予优先补助建设。

(二)交通道路

议:

1、提升茶山至鱼塘通达工程为弹石路。

2、**至罗明集镇公路建设为混泥土路或弹石路。

3、罗明至勐林公路建设为混泥土路或弹石路。

4、娘咱村密松山自然村至河湾村公路实施通达工程。

5、马田村至马湾村绿竹水自然村公路实施通达工程。

(三)水利工程

建议:

1、**至茶山、鱼和灌渠。

2、娘咱至烈马山灌渠。

3、清水塘至关山亚口灌渠。

4、联合至虎头山灌渠。

5、罗明河治理。

(四)教育

建议:

1、新建鱼和村完小。

2、新建一碗水村完小。

3、新建**中学师生宿舍楼2000m2。

篇8:五优同创、整乡推进工作总结

——XXX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

XXX有18个村112个社7896户34569人,镇党委下设23个支部2个总支,现有党员1450名,其中女党员309名,党员致富带头人342名。今年以来,镇党委紧密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和“XXXX”工作法,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党建工作与农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实施村级阵地建设优、带头人队伍优、工作运行机制优、党建品牌创建优、工作业绩优的“五优同创、整乡推进”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推动了全镇基层党建工作上层次、提水平,促进了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优阵地,夯实基础。镇党委坚持科学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有计划分步建设,努力实现村级标准化活动场所全覆盖。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我镇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镇的机遇,结合全镇“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其中,对功能相对完善的活动场所重点抓提升,强化作用发挥;对设施陈旧的重点抓改造、完善配套功能;对不能发挥作用的重点抓重建、确保达到标准。二是坚持资金统筹。采取整合项目集中建、联村联户帮助建、盘活资产改造建等多种方式,通过上级补助、项目扶持、党费补助、各村自筹等办法,两年以来,改

建和扩建了徐碾、李碾、郭堡、新光、新兴等村部,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三是坚持完善功能。突出体现村级活动场所的服务性,在每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党员活动室,健全了农家书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科技培训、老年活动室等活动场所,使其成为村级议事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农民培训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在XXX、XXX两村计划筹建综合服务中心,增设孤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农资超市、留守儿童之家等,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服务功能。

二、创优队伍、配强班子。始终把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提高示范引领、推动发展的能力。一是抓结构优化。坚持“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用人标准,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退二线和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能人竞选村干部,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优村级带头人队伍;对不胜任现职的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村班子的结构。二是抓素质提升。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活动,采取邀请专家讲授、组织外出考察、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加强果园管理、蔬菜栽培等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镇上集中举办培训8场次,培训农民1500多人,18个村组织培训27场次,培训农民6000多人。三抓作风锤炼。结合深入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解放思想,在推动落实中改进作风。全镇共建立党帮扶对子295对,截止目前,全镇各级干部累计走访群众3000多次,为贫困户送去农资300多吨、各类农作物良种6300公斤,帮扶资金180万元。明确村级帮扶事项26项,累计资金2000余万元;落实帮扶项目9项,累计资金340万。

三、创优机制,健全制度。全镇把规范运行作为推动落实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有力提升了基层组织规范化水平。一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围绕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积极学习借鉴“文建明工作法”,对日常性工作建立业务工作常抓制,对重点阶段性中心工作建立中心工作分组制,对应急处置的重大工作,建立应急工作集中制,确保了各项工作运行顺畅。二是健全考评机制。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和“双议双评”工作制度,村干部签订《村干部履行责任承诺书》,将本村工作细化量化,分解梳理,靠实责任。发放《季度工作进展统计表》,全面及时公开党组织、党员承诺事项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镇党委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接受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三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在全镇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对涉及村级发展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民主决策,强化了对村重大事项的实施情况、财务公开情况的督查,促进了基层权力的阳光运行,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力。四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公开办事制》、《信访工作制度》、《村社干部考核》等30项制度。从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任务、工作能力、群众反响、考核奖罚等方面监督规范村干部,促进了村级管理的科学化。

四、创优品牌,注重特色。结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坚持示范引导,集中抓建典型,积极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一是抓点示范。建立了抓点示范工作机制,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确定了各自的联系点,帮助理思路、定规划、搞产业、抓发展,确保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二是抓典型培育。每年制定全镇典型培育计划,对产业基础好、干部素质高、工作热情高、群众有积极性的村,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今年镇党委确定的十项典型培育计划,进展良好,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突出品牌创建。以“XXX”党建品牌为统揽,着力破解“群众办事难”、“结构调整难”、“农民增收难”、“矛盾化解难”等突出问题,围绕“民做主、民发展、民提高、民幸福”的目标,突出问事知民情,改事做承诺,做事抓践诺。今年以来,全镇通过问事共受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240余件,征求意见建议7000条,梳理为126条。各支部共科学设定承诺事项9个方面460多项,党员个人承诺

1987件。新建村社道路4条10.5公里,开通田间道路20条30公里。新植果园6000亩,推广全膜作物2.5万亩。力求把每一个支部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每一名党员成为致富带富的一面旗帜。

五、创优业绩,服务发展。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创造优秀业绩、促进科学发展上,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一是产业开发步伐加快。依托镇村党组织发动、协会党支部带动,大力发展果品产业、蔬菜大棚、旱作农业、畜牧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近年来,推广种植全膜玉米3.2万亩;推广种植全膜小麦1万亩,新植优质红富士果园1万亩;全镇建成生猪养殖小区和现代化蛋鸡肉鸡养殖小区,发展养殖大户280多户,新建拱形蔬菜大棚235座。二是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规模,投资2000万元,规划XXX玻璃厂技改工程;投资1500万在XX村规划东辰印刷有限公司;投资3800万元规划建设XXX宏盛服装厂续建工程。三是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引导动员群众大力实施农民新居建设、旧村改造和“三清五改”工程,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投资4000万元规划建设新农村示范村3个,对村内主巷道内的土大门、土院墙、土木

篇9: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

(115)

发往领导

州委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杨文森

地址签批

从江县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2011年8月31日

从江县宰便镇“四措施”推进“整乡推进”工作

在实施整乡推进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中,宰便镇结合“创优争先”活动要求,通过采取四项有力措施狠抓“整乡推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村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有关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工作实施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从党政机关和相关站所抽调8名工作人员充实到“整乡推进”项目办专门负责项目实施工作,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目标,确保项目实施每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采取召开动员会、赶集现场咨询、印发宣传单、编发短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基础,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三是示范带头,部门帮扶。以村干带领、党员带头、政富能手带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督促各部门积极深入村寨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帮助示范香猪养殖户、楠竹种植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助推香猪养殖、楠竹种植进度快、质量硬、上规模。

四是加强学习,借鉴经验。由于“整乡推进、连片开发”扶贫项目首次在我县实施,没有经验可鉴,为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确保项目实施惠及更广大群众,除参加县政府组织到长顺县等地参观学习外,镇党委政府还多次到邻近县乡学习种养经验,以成功借鉴其他县市地区的工作经验,并及时总结具体工作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为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夯实基础。

篇10:戈奎乡组团考察学习扶贫开发和整乡推进工作

近年来,在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认真制定《大桥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沂洋村为带动点,结合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推进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始终把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严格依据全镇5.37万亩粮播面积分摊入户,足额的发放了粮食直补款241.5万元,良种补贴款58.7万元,确保粮款直补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结合本镇产业实际,进一步推进“基地化、工厂化、品牌化”科技兴菌战略,新建了5家银耳烘干厂,规范食用菌生产经营,坚决取缔银耳熏磺,捍卫了古田银耳“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在10年经济危机、出口不利的大环境下,全镇食用菌销量仍达5642吨,增长8.5%,其中银耳4096吨;进一步推进种植业、农副业发展,走规模化战略道路,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效益,水果、蔬菜、畜禽业分别实现产值648万元、1148万元和433万元;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科技服务网络,加大对农业技术、劳务信息、信贷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组织开展“科技百村行”活动,对各村农业人口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提高了农业群众的生产技能。据统计,全共实现农业总产值2.2亿元,增长4%;农民人均年收益4251元,增长5%。

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我们通过自筹和部门扶持等各种形式,巩固和加强村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041万元,完成了广胜、门里、横洋、明洋、岭南、金坑里、筹洋、潮洋等8个村27.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设,实现了全镇36个行政村的全部通水泥路目标,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投资109万元,完成了岭南、中村、苍岩等3个移民村的人饮工程,受益人口达4000多人,改变了原先村民饮水难的状况,全镇共有26个村庄3.3万多人口喝上了放心水;投资65万元,完成了库区项目大桥村防洪堤工程建设;完成了投资124万元的洋中土地整理项目,并全力做好通畔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工作,已获得省国土厅的立项审批;完成了二中综合教学楼建设和中村小学建设;实施了中村、横洋水利修复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

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村级民主化管理。

我们以健全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为重点,落实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让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在规范村务上积极运作的四项制度:即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两委”联系制度,干群交心议政制度,提高了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上推行公开透明,监管审核制度,通过村务公开栏,让广大村民对本村财务运作方面有充分的知情权,强化了村级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同时在村民当中开展普法教育,积极引导村民以法律手段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培训,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村民自主维权相结合的权益保护机制。

四、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更注重村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我们利用各村的宣传橱窗、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广场等一系列公共设施大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积极做到:

一、以提高村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技水平,法制意识为主要内容,通过电教、宣传单、学习文件等方式,在各村广泛开展道德素质教育和文明意识教育,积极引导村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恶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二、在各村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平安家庭”等竞赛活动,提高村民争先争优的热情,引导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三、先后在横洋等15个村开展了“家园清洁行动”,并以此带动全镇各村实施了此项行动,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观。通过以上三点,大力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还做得很不够。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很薄弱;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今后,我们将加倍努力,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整村扶贫开发工作

目前我镇有溪源里、筹洋两个扶贫开放重点村,我镇在扶贫开放工作中,将对这两个村的工作统揽全镇扶贫工作的中心位置,根据上级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实现全面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抢抓“海西发展,环三先行”、“古宁路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的,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倡导,力争扶贫工作“相对稳得住,努力不返贫”。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具体工作:

一、加大农业投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我镇始终把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10年我镇严格依据全镇5.37万亩粮播面积分摊入户,足额的发放了粮食直补款241.5万元,良种补贴款58.7万元,确保粮款直补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基地化、工厂化、品牌化”科技兴菌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了5家银耳烘干厂,规范食用菌生产经营,促进我镇支柱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种植业、农副业发展,走规模化战略道路,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效益,水果、蔬菜、畜禽业分别实现产值648万元、1148万元和433万元。

二、依靠科技扶贫,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我镇认真开展扶贫培训,把非农技能培训与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努力通过培训输出提高非农收入。一是将扶贫培训工作建立在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入户的基础上将非农技能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积极通过“阳光工程”的实施进行贫困人口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努力通过劳务输出提高贫困人口的非农收入;二是加大镇、村干部的扶贫知识培训力度,通过培训调动广大干部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树立新的扶贫开发观念;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科技服务网络,加大对农业技术、劳务信息、信贷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组织开展“科技百村行”活动,对各村农业人口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

三、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我镇先后投资1041万元,完成了广胜、门里、横洋、明洋、岭南、金坑里、筹洋、潮洋等8个村27.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建设,确保了全镇36个行政村的全部通水泥路目标,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投资109万元,完成了岭南、中村、苍岩等3个移民村的人饮工程,受益人口达4000多人,改变了原先农村群众饮水难的状况,全镇共有26个村庄3.3万多人口喝上了放心水;投资65万元,完成了库区项目大桥村防洪堤工程建设;完成了投资124万元的洋中土地整理项目,并全力做好通畔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工作,已获得省国土厅的立项审批;实施了中村、横洋水利修复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市级扶贫村筹洋村完成了通村和村内水泥路、自来水等一批工程建设,并兴办了银耳烘干厂、实施了竹山垦复等群众增收项目,为该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谋划古宁路沿路发展带,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机遇。

古宁路建设对我镇的扶贫工作来说,是个大机遇。我镇牢牢抓住不放手,全面科学、合理规划好,严格按照规划,力争通过努力,形成发展的雏形,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一是继续全力以赴做好宁古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在完成好b1标段征地拆迁扫尾工作的同时,继续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全面完成大桥境内其他标段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宁古路大桥段建设顺利实施。二是坚决打击乱滥建行为。沿路发展带沂洋、苍岩两村一体规划即将完成,下一步我镇将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力争把这一片区建设成库区新农村示范点。在规划未实施前,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乱滥建。同时,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宅基地管理,引导村民按规划兴建住宅。

五、加大帮扶力度,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篇11:整乡推进机制创新

一、建立村级互助发展资金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操作性强、群众乐于接受的村级互助资金发展新模式,有效缓解了项目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强责任作保障。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扶贫、监察、财政、审计、信用联社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同心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实施方案》、《同心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要求项目村所在乡镇“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要求成员单位负责人深入项目村进行实地调研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建制度促规范。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重在突出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周转使用,滚动发展。为规范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经过大量的调研,制定了《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章程》、《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同心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监督小组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经过一年的实施,又对死亡、婚嫁等情况及占用费和红利的分配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管理制度,使项目操作有章可循。2008年共实施10个村,参股农户1331户,入股资金107万元,政府配股170万元,借款总额277万元。2009年互助资金项目资金达到660万元,项目覆盖28个村,目前,柳树堡子、深沟、马套子、惠安村、龚家湾5个村已完成了69万元入股资金筹集,其它19个村也正按照项目规程实施意向性认购股份等前期准备工作。

创机制强措施。依据各个不同阶段的工作性质,制定出了一套保证资金平稳运行、便于操作、让农户放心的工作机制。在实施中,把国家注入资金和群众入股资金捆绑在一起,用参股和联保的形式把群众利益结合起来,操作公开,账务透明,实施的五户联保实行管委会成员分片负责制,保证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安全,利于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不但解决了群众发展生产贷款、借款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信用意识也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群众受益于互助资金,共同致富,邻里和谐,进一步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信贷资金倍增机制和担保机制

第三,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倍增机制和担保机制,力争明年小额信贷和项目贷款分别达到15亿元,使信贷扶贫资金规模突破30亿元。全面推广“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的村级互助发展资金模式,拓宽农户生产经营资金来源渠道。规范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和项目实施公开公告公示制,把因地制宜设立整村推进标志牌,作为接受群众监督的一项有效举措,健全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决策、执行、监督制度。完善项目监控和绩效管理制度,提高扶贫开发质量水平,筑牢上级、监察审计、部门、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长期发挥作用机制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加强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

主持人:近年来金山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充满希望的热土。这次《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请介绍一下。

闵卫星: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 1

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市委常委会2005年重点工作之一。根据中央和市委的要求,金山区委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把“抓基层、打基础”(“双基”)工作尤其是农村“双基”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探索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应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村级党组织传统意义上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村级党组织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总结金山基层党建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坚持以“凝聚力工程”建设为总抓手,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教育管理有了进一步加强。这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客观上需要阶段性总结和归纳。四是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农村党建工作先进经验的客观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加强农村党建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方面,我们的《组织人事报》和《上海党史与党建》都作了不少报道),其中不少经验对我们金山的农村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各地之长、补金山之短、创金山之新,客观上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区情,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起草了《若干意见》,经今年7月27日的区委全会通过并正式施行。

(2)构建五个长效机制转变村级组织职能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若干意见》体系比较完整,逻辑也比较严密,特别是提出了建立“五个长效机制”的设想。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若干意见》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上一篇:小学毕业留言册的留言下一篇:山推奥特职业病防治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