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抓五建设”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2024-05-11

“五抓五建设”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通用9篇)

篇1:“五抓五建设”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五抓五建设” 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社会管理创新”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学员: 伍义明(白米乡党委副书记)

乡人民政府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中最基层的行政机关,在发挥其自身职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目前政府建设体制、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各种矛盾呈急剧增长势头,各种信访案件大量增加,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很低,甚至恶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危及社会稳定。面对这些问题和情况,作为乡镇领导的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肩上的重任。

通过此次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专题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学习过程中,基层政府应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一话题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是创新管理理念。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手段进行改进和改革,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基层政府的职能重点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应创新社会管理思维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建设民生工程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期盼的民生实事抓起,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扎实有效地推进包括民生工程建设在内的多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创新管理制度。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应健全和完善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的制度和措施。通过完善合理的社会政策体系,用制度和政策来调节利益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使政府把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民生工程建设上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确保各项建设健康发展、不断发展。

三是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不断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规避社会风险、切实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认真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据此,我们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采取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方法,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优化社会环境,确保社会建设顺利发展。根据以上三点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意见,我认为基层政府应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概括为“五抓五建设”,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是抓认识提高,巩固和加强服务思想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最根本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群众的倾诉能够有人听,群众的困难能够有人帮。基层政府的领导干部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和增强服务意识,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内容不同的各种培训,提高、增进领导干部的公共服务水平,思想得到升华,认识得到提高。

二是抓组织保障,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和条件下,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针对社会管理工作内同、性质和要求,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

三是抓民生改善,夯实和推进基础工程建设。

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政府把保障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重大举措落实到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以民生安定促进民生和谐,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管理的不断改善。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政府在制定政策、工作决策时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反映民意,积极维护民利,让群众权益切实得到保障,从而确保社会建设顺利发展、民生工程稳步实施。所以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自身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抓好结构调整,努力招商引资,兼顾“内外力”,保证财政收入,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夯实和推进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民生问题。

四是抓方法利用,促进和推动工作机制建设。

采取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方法,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争取把不稳定因素排查稳控在本地。建立健全对“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以及吸毒人员等人群的安置帮教管控工作机制。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报告制度,建立家庭与乡村社三级干部共管机制,实行“一人多包制”、“村主任负责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建立社会闲散人员再教育机制,实行“四长制”,即乡长、村长、社长、家长共管。建立吸毒人员在家接受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制度,定期接受尿检,实行“五位一体”帮教,即由乡干部、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工作人员、村社干部和家长一起帮教。

五是抓信息管理,强化和保障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如今已是信息化时代,基层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监督下。群众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轻易地把有损政府形象和威信的行为公之于众,政府已成了“活靶子”。对此,我们应正视问题,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泛性、开放性等特点,向公众展示自身良好形象,赢得群众信任,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搭建更为广泛的信息网络虚拟平台,扩大政府影响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向网络虚拟社会纵深横向发展。

综上,本人是从思想认识、制度机制、经济发展、管理特点和现实状况等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基层政府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了一点探究,不够深入,有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望在借鉴他人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吸取自身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工作,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2:“五抓五建设”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年中,碑林区全面完成了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并结合定级结果,采取“五抓五强”措施,认真抓好整改提高和晋位升级工作。

抓支部,强基础。一是健全支部班子,针对近期部分单位领导干部调整的实际,对18个机关党支部及时进行换届,确保了支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优化组织设置,对14个隶属关系不顺、组织活力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党员人数较少的党组织,按照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发挥作用、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及时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三是加大整顿力度,对3个长期不发展党员、长期不开展活动、长期不发挥作用的“瘫痪”党支部和没有党员的“空壳”党支部,进行了调整或撤销,提升了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

抓书记,强素质。一是创新党组织书记培训方式。开办为期三个月的全区基层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班,利用网络培训班资源丰富、针对性强、时间灵活的优势,切实抓好学习培训工作。同时,通过集中学习、外出参观、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共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实体培训班27期,参加人数达67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二是深化党组织书记结对帮扶。结合“连心工程”,安排在分类定级中评为“好”党组织的支部书记与“一般”党组织的

务范围,全面提升了服务地区党员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集聚和流动党员较多的区域,规划建设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党群活动中心,不断提高党组织综合服务功能。三是提高阵地利用率。坚持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向驻地单位和社区群众开放制度,不断提高阵地利用率。

篇3:“五抓五建设”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总体情况

绥中县共有农业人口52万, 占全县总人口的83.7%, 农村党员18254人, 占全县党员总数的78.8%, 全县共有280个村党支部。因此, 绥中县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在农村。近年来, 绥中县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重点, 把农村经济建设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1. 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双创建”工程。

2003年11月, 经县委研究决定, 在全县农村全面实施了“双培双带双创建”工程。全面实施“双培双带双创建”工程以来, 各乡镇党委都把该工程作为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有效载体, 认真实施, 狠抓落实, 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几年来, 全县共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199人, 培养致富能手入党474人。其中进村班子96人, 任村党支部书记9人。

2. 开展标准化村党支部创建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的作用, 针对绥中县部分村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 部分党员作用难以发挥, 部分村无活动场所或缺少必要的办公设备, 部分村党支部常年不组织党员活动等问题, 从2006年开始, 创造性地在全县农村开展了标准化村党支部创建活动。

3. 全面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按照省、市委的有关要求, 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 全县共有7704名党员设了岗, 定了责, 占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63%。通过“设岗定责”活动, 为农村无职党员明确了责任, 特别是经济发展类岗位上的党员, 成为了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4. 开展“五好”党员户创建活动。

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有力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2007年开始, 在全县农村全面开展了创建“五好”党员户活动。全县24个乡镇、280个行政村的13568个党员户挂牌,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从而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课题, 通过对绥中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研, 感到绥中县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突出成绩,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不够优化。

经2007年村级“两委”班子换届, 全县共选举产生了1373名村干部, 其中:女性318名, 占23%;35岁以下的127名, 占9%, 36~45岁的395名, 占29%, 46~55岁的570名, 占42%, 56~60岁的193名, 占14%, 60岁以上的88名, 占6%;大专学历的175名, 占13%, 中专和高中学历的212名, 占16%,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986名, 占71%;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的632人, 占47%;拥有稳定收入致富项目的654人, 占48%。上述统计数据表明, 绥中县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偏大, 中老年村干部占了较大比重。村干部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 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不足30%。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是造成绥中县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不够优化的根本原因。

2. 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够突出。

绥中县农村干部队伍中, 普遍存在着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够突出的问题, 全县村级组织建设缺少亮点。

(1) 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少数村干部, 特别是一些村委会干部, 政治素质较差, 认为自己是经民主选举产生的, 在工作中不服从乡镇党委的领导, 凌驾于村级党组织之上。二是有些村两委干部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够, 很少从政治角度观察农村形势, 关注农业现状, 考虑农民问题。三是绥中县村干部大都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 缺少学习的内在动力, 理论功底浅, 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不多, 领悟不透, 贯彻不力。四是绥中县村干部整体开拓意识不强, 少数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办法不管用, 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

(2) 有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绥中县村干部离任后的生活没有保障, 很多村干部在任职期间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村里的事业, 没有时间打理自己家庭的生产生活, 每月的工资报酬也不高, 仅够维持生活, 造成有些离任老村干部的生活非常贫困。在任村干部因有后顾之忧, 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3) 个别村干部的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方法单一, 以自我为中心, 搞“一言堂”。二是实干精神不够强, 虽有工作想法, 但落实功夫不足, 不能“一杆子插到底”。三是自我要求不够严, 待人处事不能“一碗水端平”, 难让群众信服, 甚至以权谋私, 损害群众利益。四是政治立场不够稳, 明辨是非能力不强, 有的甚至参与地方宗派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

3. 村级组织的工作方法不科学。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要求村级组织转变工作职能, 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 服务群众。但是, 目前绥中县一些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不存在以后, 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了;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 新办法不会用, 硬办法不敢用, 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 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

三、几点建议

村级“两委”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广大村干部处在农村生产工作的第一线, 肩负着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社会事业的重任, 是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可靠保障。为加强绥中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突出重点“抓”, 解决“不能配强”的问题。

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加强村干部能力建设, 关键是要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选准配强一支坚强有力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是拓宽选人途径, 更新用人观念, 通过多种方式, 将政治可靠、懂经营、会管理、开拓性强、勇于进取、群众信任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在换届选举中进一步坚持“两推一选”, 大力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选贤任能, 使村级组织既精简人员, 又便于协调工作。三是选人过程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 特别是村委会换届选举, 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积极稳妥地推进绥中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 加大力度“育”, 解决“不能干事”的问题。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要加强对“两委”村干部的政策理论培训, 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农村实用技能和农村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加强对村级干部转变思维方式的培训。二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应该鼓励村干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历继续教育, 全面提高绥中县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 成立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 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储备大批人才。四是继续开展好“双培双带双创建”活动, 把更多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把更多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 推动绥中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 健全制度“促”, 解决“不会干事”的问题。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健全和完善村级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全县村级组织分工, 村干部工作职责、程序、考核、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 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工作行为。二是健全民主制度。健全和完善民主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

4. 保障待遇“留”, 解决“不愿干事”的问题。

一是在政治上进行激励。要建立科学的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形成严管严惩、扶正压邪、优胜劣汰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二是在经济上要给甜头。改善村干部工资结构。同时, 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探索绥中县解决离任老村干部的工资待遇问题, 从根本上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5. 营造环境“扶”, 解决“不敢干事”的问题。

一是要营造创业环境, 加大对优秀村干部的奖励力度, 特别是对那些因大胆改革、大胆发展、大胆维稳、政绩突出而有争议的村干部, 及时帮助他们澄清是非, 大胆使用。二是要营造政策环境。通过着重加强村委会干部的政治素质, 进一步协调村“两委”关系, 引导村“两委”干部正确处理工作中的矛盾, 全力推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三是要营造舆论环境,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 大张旗鼓地宣传绥中县村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分子, 使其他村干部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干有劲头。

篇4:“五抓五建设”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为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能力**市国土资源局积极探索,采取“五抓、五促进”措施,切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一是抓宣传教育,促进干部思想认识再提高。通过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再学习、再教育、再提高,在全局上下形成“人人讲服务、处处抓作风、事事见成效”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制度梳理,促进机关工作规范高效运行。一方面从建章立制入手,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健全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对日常行政的各个环节、流程、时限等作出详细规定,并在网上作出公开承诺;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各国土所、各科室和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职能范围,完善办事指南、职责分工等,并上网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提升办事效率。

三是抓优化服务,促进行政“窗口”优质管理。服务大厅实行一次性告知制、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追究责任制等便民措施,坚持以减少办事环节和程序为目标,优化职能配置,简化办事手续,强化窗口服务,推动机关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四是抓监督检查,促进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向纵深开展。对照“五条禁令”和“十个严禁”制度,大力倡导“一张笑脸相迎,一杯清茶暖心,一张椅子请坐,一句文明用语,一个明确答复”的“五个一”机关工作作风。对窗口、职能科室、基层国土所在履行工作职责、执行政策等情况,局纪检组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进行跟踪监督,建立内部监管体系,同时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监督,采取走访、座谈会、意见征求函等各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效能监督,促进干部职工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

篇5:“五抓五建设”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规范化建设

今年以来,寥廓派出所以“三项建设”为契机,提升执法质量为切入点,从本所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在提升整体执法质量上狠下功夫,工作中通过抓好收集、检查、整改、学习四个环节,使全所民警的执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抓收集,确保案件材料归档及时。为督促民警对案件卷宗及时归档,以发现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派出所在责任制中详细规定了民警上交各类案件卷宗的时限要求,对不能按照要求及时上交案件材料的民警进行定期通报考核,不断提升民警意识,确保案件材料收集及时,防止了案件卷宗丢失等情况的发生。

二、抓检查,确保案件问题发现及时。派出所实行月检制度,在案件收集及时的基础上,所内结合实际制作了《寥廓派出所案件阅卷表》,每月定期组织所内兼职法制员对民警上交的案件卷宗按照分局要求开展执法质量检查,将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登记到阅卷表上,做到一案一表。通过每月组织检查,及时发现并掌握了民警办理案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案件的及时整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反馈,确保民警对案件问题整改及时。对检查中

发现的案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案件材料和阅卷情况反馈到民警手中,督促民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案件问题的整改。同时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民警办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向民警进行通报,杜绝了一个问题的重复出现。通过抓好案件检查情况反馈整改,大大提升了派出所归档卷宗的质量,确保了全所执法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

篇6:“五抓五建设”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总工会2011年4月7日

渝中区“五抓五促进”

大力推进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

渝中区总工会在“推进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中,通过抓组织领导、抓调查研究、抓宣传动员、抓工作创新和抓指导保障,下大力气为全面完成2368家企业工会组建和16023人会员发展工作夯实了基础、鼓足了精神。

一、抓组织领导,促进形成建会合力。今年渝中区工会组建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区委的高度重视为组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区委分管领导卢勇同志多次听取、研究工会组建与会员发展工作。各级党组织也把“党建带工建”作为固本强基的重要内容,在工作推进中坚持党建和工建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在领导方式上坚持政治上带、组织上带、工作上带;在实施措施上实行资

1源共享、组织共建、工作共抓,极大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抓调查研究,促进夯实建会基础。一是座谈调研,听取意见。区总工会先后开展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调研活动,对区内各基层工会组织的基本状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开展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倾心听取基层干部意见建议,为推进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主动联系区地税局、国税局、工商局、外经局等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分解区内新入驻企业、外资企业、楼宇、综合市场名册,在各基层工会中进一步完善、补充工作台账。三是明确责任,理清范围。为更好地营造条块结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调研提出原则上相关部门管有的企业、行业、协会等工会组建由部门牵头完成,其他企业由街道牵头完成的组建思路,促使组建不留工作空白点。

三、抓宣传动员,促进营造建会氛围。一是深入动员。2011年4月9日召开渝中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和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会上区委两新工委书记,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小林重点部署了全区工会组建与会员发展工作,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卢勇同志与副区长戴启常同志就该项工作提出了要求,对启动今年组建工作起到了深入动员、全面鼓劲的作用。二是广泛宣传。区总工会统一拟写、印制、分发《致业主的一封信》,通过在《渝中统战》、《渝中报》、工会简报上登载,在社区企业中逐个发放,广泛宣传了建会工作的背景和要求。三是设立“门槛”。依托区人大、区政协等强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中“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所负责的单位是否建立工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作为各种政治安排和评优评先的重要考察依据”,在新一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产生中实行“门槛”准入制。

四、抓工作创新,促进提升建会实效。坚持依法建会、灵活建会的理念,区分企业不同情况和不同类型,进一步创新组建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对具备单独组建工会组织条件的企业,指导帮助企业单独组建工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建会条件的企业,采取行业、市场、楼宇、协会等联合建的方式对管有企业进行覆盖,被覆盖企业在联合制下成立分工会或工会小组。目前民营医院、民办学校、旅游公司、文化娱乐印刷类企业、个协等行业工会已经进入

筹备阶段,发展会员将达到数千人。社区工会联合会对不能独立建或不能归行业、市场、楼宇组建的中小企业进行兜底组建和覆盖。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建会由区总工会牵头与企业所在街道共同完成。通过分类推进,点面铺开,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

篇7:“五抓五建设”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廉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 必须以更加坚定的态度, 更加有力的措施, 更加果断的行动, 进行彻底的纠正和解决, 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 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简化程序, 限时办结。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今年要全面建成“五大系统”, 扎实开展社会领域的预防腐败工作, 把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公务活动的各个方面。

第二, 扎实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资源密集领域的监督检查, 特别是对节能减排、生态环境、耕地保护、房地产调控、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 对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政务公开等规定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对卫生领域的药品回扣、过度医疗等问题, 教育行业的“三乱”现象进行专项治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失职渎职、公路“三乱”以及金融、电信等公共服务行业的不正之风。

第四,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 上半年省政府不再召开全省性会议。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 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不得新建, 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严格控制和规范庆典、论坛等活动。

第五, 始终保持查办腐败案件、惩治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 坚决查办发生在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公务员队伍中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的案件;坚决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同时, 还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篇8:五抓五强,乡镇班子建设

点击数:134 更新时间:2011-05-19 15:15:4

4高邮针对20个乡镇党委换届后班子运行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换届后乡镇党委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能力素质建设和制度机制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引导乡镇党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结合乡镇党委换届,在乡镇党代表中开展“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走访调研,普遍开展一次入户走访活动,提交一条高质量的工作建议,为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推进“十二五”发展建言献策。换届后,又及时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奋战十二

五、建设新高邮,党员干部怎么干”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多层面启发乡镇党委书记理清发展思路,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提升培训层次,增强乡镇党委班子科学发展能力。4月下旬,集中选送了20名乡镇党委书记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为期10天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知识专题研修班”,帮助乡镇党委书记理清思路,拓宽视野,提升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本领。还依托市委党校陆续举办培训班,提高班子成员履职能力。

三是完善制度机制,确保乡镇党委班子高效高速运行。指导20个乡镇党委重新修订完善了《乡镇党委议事规则》,重点明确了乡镇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的科学决策程序和要求。并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实行重点配备、重点教育、重点管理、重点监督,保证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始终保持争先进位、创先争优的激情和动力。

乡镇党委换届后,河北蔚县以抓班子团结、教育培训、效能落实和监督管理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强化乡镇党委班子“四力”, 切实增强换届后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抓班子团结,强化民主政治能力。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党章》、民主集中制等有关规定,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22场次。做好新老班子交接工作,组织新老班子成员开展“面对面”交流和“怎样当好党委委员”大讨论活动,召开不同层次交流会、座谈会40余场次,畅谈体会,交流经验。深入开展“五好班子”创建活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弹好协奏曲,各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蹲点调研260余次,完善各种规章制度70余项。

抓教育培训,强化科学执政能力。在全县建立了以县委党校为主的理论培训阵地、乡镇党校为主的普训基地、县职教中心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基地。针对干部提拔、交流、转任等不同情况,推行“菜单式”培训,通过实践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有重点地进行科学发展观、岗位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培训,目前,全县已举办专题培训班6期次,培训干部350余人次。有针对性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先后组织60余人次到广东深圳广州市、唐山迁安市、江西赣州市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开发、工业集聚区和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作。

抓效能落实,强化处理问题能力。出台了《关于建立乡镇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意见》等制度。推行党委任期承诺制,各乡镇党委及时制定五年任期和当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通过书面报告、党务公开栏、镇村干部大会等形式向县委和基层党员群众作出承诺,全县22个乡镇做出承诺事项256项,为民

办实事66件。全面实施一线工作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切实做到为民、利民、便民,目前,各乡镇为群众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110余件,谋划生产致富项目60余个。

篇9:“五抓五建设”推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前提条件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我们党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社会的具体实践, 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 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 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法治型党组织, 才能有力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 将依法治国的方略全面、扎实地贯彻落实到整个社会。

(二)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迫切要求

当前, 由于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 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突出问题存在于基层, 化解基层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极其繁重, 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局性、战略性高度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 建设法治型党组织,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

随着法治国家的推进, 基层党组织法治化建设在不断加强, 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以及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客观要求相比, 还有着不小差距。这就要求大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法治水平, 运用法治手段解决各种纠纷, 只有这样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近年来我国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的进展及问题

(一) 我国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的进展

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活动方式、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功能和结构渐进地发生着变化, 包括从单纯强调管控功能向强化并拓展服务功能, 以回应群众服务需求为方向的转换;从政治动员和意识形态的方式向居间利益调适、代表利益的方式的转换;从控制手段向应用多种组织管理技术的转换”。

(二) 我国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的问题

尽管我国基层党组织法治化建设有了很大进步, 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的不关心群众冷暖, 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有的方法简单粗暴, 有的软弱涣散, 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予以解决, 将导致党群关系恶化, 极大地削弱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 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 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指明了途径。

(一) “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 夯实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思想基础

“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 在社会治理中大力提高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意识。对党忠诚、做到“政治合格”;严明纪律、清正廉洁, 做到“纪律合格”;修身立德、树好形象, 做到“品德合格”;干事创业、争做贡献, 做到“作为合格”。

(二) “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 完善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制度规范

底线是成长和发展的底座, 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 时时以党规党纪严格自律, 处处用党规党纪严格管理, 确保理想信念宗旨生根, 组织保障落地, 行为准则贯彻, 纪律约束生效, 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坚实的制度规范。

(三) “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推进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组织保障

我们要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让每个共产党人应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模范与表率,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 以此来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公信力;要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四) “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实践能力

我们党正在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仅要积极培育和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而且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 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使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积极组织者、有力促进者、自觉实践者。

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前提条件、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基层党组织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在基层党组织“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 “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 “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途径。

关键词:法治,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 2016-4-7.

上一篇:初中毕业典礼上九年级全体教师发言稿文档下一篇:关于课堂练习时间限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