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题目要求模板

2024-05-16

课程设计题目要求模板(共9篇)

篇1:课程设计题目要求模板

Java课程设计指导书

指导教师:叶妙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一、设计题目及内容

功能需求 1)必做:

1、实现本班同学成绩的录入、编辑,2、提供对学号或姓名,进行成绩或所有信息的查询。

3、能按成绩分数排序输出。

4、能统计各科成绩分数段的分布(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情况,并输出。

2)选做:

1、身份验证,和使用系统的权限设置、判定。

2、数据考虑用文件保存,以便反复使用。

3、考虑每位学生有多门课程成绩,多个学期的情况。

4、窗口界面

性能需求:、操作界面美观、友好,有必要的容错处理(如:能判定学号位数和只能由0~9数字字符组成、能判定合理的成绩0~100等);

一、java课程设计要求

学生必须仔细阅读《java》课程设计指导书,认真主动完成课设的要求。有问题及时主动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师联系沟通。

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安排好课设的时间计划,并在课设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及时的向教师汇报。

Java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如果学生能够按照要求,从时间和精力上保证完全的投入,相信能够有很大的收获.二、进度安排

考虑到程序设计的个性化及进度差异,本次课设分散进行,学生按要求完成课程设计的资料查阅,功能分析。18周集中检查,地点和检查方式另行通知。并与18周五上午由各班班长将设计报告和需要上交的资料(见后具体要求)收集齐全后统一交给指导教师。

三、上交相关内容要求

上交的内容必须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1.上交源程序:学生按照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所开发的所有源程序(应该放到一个文件夹中);

2.上交程序的说明文件:(保存在.txt中)在说明文档中应该写明上交程序所在的目录,上交程序的主程序文件名,如果需要安装,要有程序的安装使用说明;

3.课程设计报告:(保存在word 文档中,文件名要求 按照“姓名-学号-课程设计报告”起名,如文件名为“张三-001-课程设计报告”.doc)

其中包括: a)问题及功能分析:

在该部分中叙述,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

b)概要设计

在此说明每个部分的算法设计说明(可以是描述算法的流程图),每个程序中使用的存储结构设计说明(如果指定存储结构请写出该存储结构的定义)。c)详细设计

各个算法实现的源程序,对每个功能要有相应的源程序,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要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d)调试分析

测试数据,测试输出的结果,时间复杂度分析,和每个模块设计和调试时存在问题的思考(问题是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算法的改进设想。

4.课设总结:(保存在word 文档中)总结可以包括 : 课程设计

过程的收获、遇到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思考、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java》课程的认识等内容;

附:各班可统一刻制成一张光盘,各同学按学号,姓名建立子目录。

四、设计和调试过程的规范化要求

1.对题目要有需求分析

在需求分析中,将题目中要求的功能进行叙述分析,并且设计解决此问题的数据存储结构,(有些题目已经指定了数据存储的,按照指定的设计),设计或叙述解决此问题的算法,描述算法建议使用流程图,进行算法分析指明关键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给出实现功能的一组或多组测试数据,程序调试后,将按照此测试数据进行测试的结果列出来。

能提出算法改进方案,比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

如果程序不能正常运行,写出实现此算法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2.有相应的源程序(可以是一组源程序,即详细设计部分):

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要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程序能够运行,要有基本的容错功能。尽量避免出现操作错误时出现死循环;

3.最后提供的主程序可以象一个应用系统一样有主窗口,通过主菜单和分级菜单调用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的各个功能模块,调用后可以返回到主菜单,继续选择其他功能进行其他功能的选择。

五、成绩评定方法

《java》课程设计的最后成绩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程序演示运行情况(20分),功能分析和程序正确,合理与否(25分),算法说明的清晰程度(15分),上交磁盘中程序存放的规范程度(10分),总结的深刻程度(10分),课设过程中的课设进展情况(是否在规定时间提供所要求的设计报告)(10分),独立完成情况(学生间不相互雷同)(10分),共100分;

六、java课程设计参考材料

1, Java程序设计基础,肖孟强,工业出版社

2,精通Java开发技术:由浅入深领会高效开发之道,陈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3,Java程序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程,耿祥义、张跃平,清华大学出版社

指导教师: 叶妙

电话:*** Email:ye-miao@163.com

篇2:课程设计题目要求模板

课程设计题一:某服装厂ERP系统应用

设计目的: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基本掌握ERP系统软件的业务处理流程,学习如何把企业设计、销售、采购、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基础资料按ERP系统的内在逻辑要求录入到电脑中,掌握在ERP系统中建立物料主文件、产品结构清单、工作中心、资源清单、工艺路线的方法,掌握在ERP系统中录入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数据,进而生成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的方法,掌握按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实施采购业务和车间生产业务的处理流程,掌握与销售采购相关的财务处理业务。设计内容:

第一阶段:根据各自的企业规划数据(18周周一前)

第二阶段:系统实施(18周)

第三阶段:课程设计报告(18周周五上交,包括校外实习的同学)

系统实施具体步骤:

(1)新建帐套,进行帐套的初始设置。

(2)建立主营产品的物料主文件和产品结构清单。

(3)建立加工该产品所用到的资源清单和工作中心。

(4)录入和维护加工该产品各零件的工艺路线。

(5)录入初始库存资料。

(6)录入和维护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数据、编制主生产计划、进行粗能力计算。

(7)根据主生产计划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并进行细能力计算。

(8)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成采购计划和车间生产任务。

(9)根据采购计划实施采购业务各项流程、直至外购零件入库。

(10)根据车间生产任务实施车间管理各项流程,直至产品完工入库。

(11)根据采购和销售数据完成应收、应付的财务处理业务

设计要求:

1.实施过程全部在金蝶K3 ERP软件上完成。设计结束后,每位同学独立提交一份ERP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规划的数据、设计过程、软件处理内容及处理结果、运行参数设置、遇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2.界面截图里要有各自的数据。

3.禁止抄袭,雷同报告成绩均为0。

课程设计题二:某客车厂ERP系统应用

课程设计题三:某机械厂ERP系统应用

课程设计题四:某电器公司ERP系统应用

篇3:课程设计题目要求模板

1. 体育隐蔽课程的设计原则

(1)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原则。只有把这三者进行一个有机、协调地整合成一个整体, 形成合力, 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外界学习环境, 达到一个潜移默化的效果。

(2) 内外结合原则。体育隐蔽课程的设计应与体育显性课程融合为一体, 将属于体育隐蔽课程的文化要素寓于体育显性课程具体的物、人、事及相应的体育活动之中。具体地说, 即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时应充分包含这方面的要求, 从而尽可能地把体育隐蔽课程要素纳入到显性课程的教学框架中来。

(3) 从实际出发原则。设计体育隐蔽课程时, 应充分考虑现有条件及环境, 即要针对目前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其要求来制订计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学生的态度、兴趣、情感等方面的因素, 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出发, 有针对性、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

(4) 协调性原则。将体育隐蔽课程的各要素进行协调, 并合理地组织安排, 可以达到优化的效果, 即达到系统论中的有序化和平衡状态。因此, 在设计时, 应统筹考虑, 从体育传统到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 从良好的教育气氛到融洽的师生关系都应进行全局协调考虑, 以达到优化的效果。

2. 体育隐蔽课程的设计要求

(1) 设计应充分考虑学校体育物质设施的要求。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是学校体育里的物质基础, 器材设施建设是学校完成体育任务的物质保证, 因此学校体育物质设施是体育隐蔽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设计体育隐蔽课程时, 应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培养学生体育特长的教学模式为出发点,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目前体育器材成人化现象十分严重, 对此, 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年级设计和制作不同的体育器材。设计和制作体育器材时, 应因地制宜, 自力更生, 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 尽量与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相结合。

(2) 设计应充分考虑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要求。在设计体育隐蔽课程时, 应争取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 这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保证。有调查显示, 那些体育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学校, 无一不是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只有领导的认识到位了, 学校才能顺利地形成良好的体育传统与风气。除了重视学校领导的因素外, 体育隐蔽课程设计也应从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水平的角度出发。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因素, 在它的形成过程中, 体育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不能忽视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此外, 体育隐蔽课程设计还应与舆论宣传相结合, 只有经过舆论的大力宣传, 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意识。

(3) 设计应围绕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气氛的构建展开。要构建体育教学良好的心理气氛, 首先, 要改善教师的指导作风。教师的指导作风制约着良好教学心理气氛的构建。要改善教师的指导作风, 教师就要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有了良好的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其次, 要注意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内涵是多方面的, 包括教学技巧、教学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再次, 要平等地面对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所谓尊重学生, 就是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要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 要在教学中强化集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只有这样, 才能构建体育教学良好的心理气氛。

篇4:课程设计题目要求模板

一、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课例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例设计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工作。课例设计者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己任,通过系统地设计教学,在教育公平的情景中,使每一个学习者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发展。要规范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例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教学设计)可以是宏观设计也可以是微观设计;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安排,也可以是对课外活动或拓展任务的设计安排。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大致有以下五项基本内容:

1.分析学习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态或初始状态与期望所达到状态之间的差距,即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它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需要分析是动态分析,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将“期望达到的状态”深入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自己的期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设计者要通过学习需要的结果论证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即解决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以及在现有资源和约束条件下是否可行的问题。

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由一系列有递进关系的目标组成的系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钻研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将教学设计建立在深刻领会和娴熟掌握的“纲本”上。其次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才可能成为最好的教学。三是要确定教学目标分类。从领域上看,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在素质教育的统领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大体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与此同时,要凸显学科特点,体现学科特殊的教育功能,“重在促进学生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知情意行合一的研究”。在此,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应在理性分析教材教法、学情条件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有机整合。

3.选择学习内容。正确合乎目的的学习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是对教材的整体内容、单元内容以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是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类型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细化陈述。二是分析达到教学目标的条件,即把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分步细化,直到成为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为止,并从中找到学生在教学目标中的原始水平,确定其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类别和教学目标的具体分析,选择要进行教学的学习内容。四是评价已经选择的教学内容。

4.设计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精要所在。而教学流程是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合理链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程序如下:一是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导入、新课讲解、知识应用、训练反馈。二是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三是表达每一个环节、层次和步骤的设想和安排。四是科学分配和使用课堂时间。五是设计习题、项目训练。六是设计评价过程。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强调“重在对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及其目标达成进行研究”,各学科之间都有其特质特征,但一般而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流程设计广为接受。该设计以“对话、讨论、交流”的方式出现,符合“自主探究”和“合作分享”的课改基本理念。其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和开展评价,从而为教与学双边活动提供了巨大的设计空间。

5.考虑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即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综合,主要以教学方法的形式呈现。基本策略如下:一是整体规划策略。教学策略要利于教学的整体规划,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二是方法多元策略。《教学论》中把教学方法依据归纳如下:“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应范围和使用条件;依据教师自身的特长与素养。”教学方法不是唯一不变的,可以灵活多样,即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三是教法学法并重策略。要关注师生双边活动,既要重视备教法,也要重视备学法。教师教法构思时,要深入理解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相互的关联性,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教法为学法服务的理念。四是媒体资源得当策略。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要对现实世界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筛选,剔除无用资源,化零散资源为系统资源,以发挥最佳效果。要从是否适合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习者智力、知识水平,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维度确定教学媒体使用的量与度。

二、公共基础课程课例设计的若干建议

1.增强研究意识,建构课程观念,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样的目标追求使得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活。教师要学会以研究课程为起点来整体建构个体的教学思想。课程标准不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只有从课标开始,教师才能居高临下,纲举目张。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必须从“人”开始,即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发展着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职业学校学生的起点与终点,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设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性思考,整体规划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解读学生,并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实施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理论依据。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以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标准以及编写者的意图作为指导;学情的分析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以教学论、教学过程论以及本学科的教学方法为指导,有理有据。二是要有理论高度。教学过程的程序与阶段,体现了学生认识过程与心理活动的变化,是师生信息加工处理、情感交流与经验分享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不应该只是机械的“做什么”、“怎样做”的回答,而应上升到理性高度,使之系统化、规律化。三是理论与实际要高度统一。课堂教学作为学科化的具体教学行为,每一个环节均应有相应的理性思考。

要对教学全过程和各类教学基本要素进行周密思考和整体策划。教学目标是灵魂,其他一切教学要素均围绕实现目标来进行,指向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教学策略要利于教学的整体规划,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教学效果要通过反馈评价来调控。要避免无效教学环节的出现,避免环节与目标相脱离,避免环节设计流于形式,避免环节间的衔接脱节和环节顺序的颠倒混淆等等。

3.科学研制教学目标,使其符合学科规律,服务职业生涯

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三个原则:首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生活和思想现状,关注学生的兴趣、困难,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特别是要和职业学校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紧密相连。其次,必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整体考量,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三是要充分体现学科(课程)自身独特的课程功能,反映学科特点,如语言学习领域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人文领域中德育学科的习惯、公德、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教育等等,体现学科思想和方法。

在具体的表述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定位明确合理,符合可测性、层次性原理,便于对目标进行客观评价。二是表述清晰完整。可细分为4个要素:一是有准确的动词(明确要求)和宾语(明确对象);二是行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或教材;三是行为词表述指向明确的结果,清晰而不模糊;四是行为词程度有具体层次、可测可评。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因此,我们一般用以下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的设计:

了解、理解、分析、认识……(可用于不同层次的知识性目标)

参与、体验、感知、养成……(可用于一般的情感态度性目标)

学会、具有、形成、设计……(可用于一定要求的技能性目标)

分类、协调、监控、组织……(可用于一定要求的综合性目标)

4.精选教学内容,吃透教材,整合资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只有弄清该教材编写的意图或知识结构,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全面正确地理解教材,要做到两点: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设计教学顺序定基础,知道“如何教”。解读教材的关键(特点)决定了教学设计的结构、活动组织和方法的选择;吃透教材,是对教材的深层次理解和感悟;超越教材,是对教材的再创造、再组织。教材不是“圣经”,不是不可改变的“法本”,应该联系实际对教材作合适的选择与调整,以适应不同专业的实际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5.善于反思教学,在做中学,学中做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叶澜之语既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切中肯綮地揭示了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因为习惯,人们更倾向于事过境迁后的回顾。事实上,教学反思并非必须在课后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就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过程。反思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有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反思泛泛而谈,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二是缺乏正确的理念引领,教学反思的意义不明、价值不清,导致了反思的错误。三是不敢或不愿反思,反思缺位。这种反思的沉默失语意味深长,令人警醒。事实上,反思型教师不是超人,他们只不过是镇定自若地致力于对所有学生的教育,致力于他们自己的教育,不过分苛求自我,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虚心、责任心和专心是推动他们对自己教学做批判性与支持性考察的源泉。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反思就是对我们教育生活的再次唤醒。

因为职业教育先天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必须改变单一的学科体系,避免强调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仅局限于本学科知识教学的狭窄思维方式,应该在传承中创新,不断强化职业活动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训练,努力建构区别于基础教育的职业教育文化课程体系。

篇5: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

一、设计内容

1、打开电源后,先设定水温,水温分为八档(30oC~100oC,每10 oC为一档)。

2、按下启动键后,开始测量水温并采用数码管显示,控制电热管加热。

3、上下限水位报警(声光报警)。

4、提倡创新。

二、设计任务

1、选用8086CPU和适当的存储器芯片、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画出详细的硬件连接图。

3、画出各程序的详细框图。

4、给出RAM地址分配表及接口电路的端口地址。

5、给出设计思路。

6、给出程序所有清单并加上必要的注释。

7、完成设计说明书。(列出参考文献,所用器件型号)

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一、设计内容

利用《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中所学的主要可编程接口芯片74LS138、8253、8255A、ADC0809和中断控制器8259设计一个模拟电压采集电路。采用ADC0809设计一个单通道模拟电压采集电路,要求对所接通道变化的模拟电压值进行采集,采集来的数字量送至数码管LED指示,采集完100个数据后停止采集过程。

二、设计任务

1、选用8086CPU和适当的存储器芯片、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画出详细的硬件连接图。

3、画出各程序的详细框图。

4、给出RAM地址分配表及接口电路的端口地址。

5、给出设计思路。

6、给出程序所有清单并加上必要的注释。

7、完成设计说明书。(列出参考文献,所用器件型号)

多功能密码锁

一、设计内容

密码锁在输入密码正确的条件下输出开锁电平,控制电控锁开启,同

显示00字样。当输入密码错误时,发出错误警告声音,同时显示FF字样。当六次误码输入的条件下,产生报警电平报警。还可以实现对密码的修改,修改成功后,蜂鸣器发出确认音。

二、设计任务

1、选用8086和适当的存储器及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用LED显示器显示电子锁的当前状态。

3、画出详细的硬件连接图。

4、给出程序设计思路、画出软件流程图。

5、给出地址分配表。

6、给出所有程序清单并加上必要注释。

7、完成设计说明书(列出参考文献,所用器件型号)。

汽车倒车测距仪

一、设计内容

1、设计一个微机控制的汽车倒车测距仪,能测量并显示车辆后部障碍物离车辆的距离,同时用间歇的“嘟嘟”声发出警报,“嘟嘟”声间隙随障碍物距离缩短而缩短,驾驶员不但可以直接观察到检测的距离,还可以凭听觉判断车后障碍物离车辆距离的远近;

① 开机后先显示“———”,并有开机指示灯。

② CPU发射超声波1ms,然后显示60ms;即1ms+60ms为一个工作周期,等待回波,在次周期内完成一次探测。

③ 根据距离远近发出报警声并显示距离。障碍物距离小于1m,距离值变化5cm更换显示,否则不更换;距离在1m以上,新值与原显示值之差大于10cm更换,否则不更换。④ 用三LED位数码管显示障碍物距离

2、硬件电路原理图和软件框图; 编写控制程序,写出设计任务书(总结报告)。

二、设计任务

1、选用8086和适当的存储器及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用LED显示器显示电子锁的当前状态。

3、画出详细的硬件连接图。

4、给出程序设计思路、画出软件流程图。

5、给出地址分配表。

6、给出所有程序清单并加上必要注释。

篇6:单片机课程设计要求-题目

1.根据设计要求,画出硬件接线图及程序的总体流程图,然后进行各控制模块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

2.掌握如何应用单片机来开发应用系统及仿真调试的过程;

3.按照格式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不少于5000字,页码大概10页左右。

项目技术要求:

项目一:抢答器的设计

技术要求:以拔动开关K0—K5中的某个丌关为0N作为抢答按键,无人抢答时,6个数码管循环轮流显示1—6跑马,谁先抢答,数码管停止跑马,6个数码管同时亮谁的编号,其后再有键按下,系统不予响应,直到此位拔为OFF,恢复l—6跑了马,开始下一轮抢答。

项目二: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技术要求:可以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常用标准波形,由按键选择并用不同符号显示在数码管上。

项目三:简易电子琴设计

技术要求:由16个按键组成4X4键盘矩阵,设置成16个音,可随意弹奏想要表现的音乐。

项目四:秒表设计

技术要求:开始时,显示“00”,第一次按下按钮后开始从0-99s计时,显示精度为1s;对应有4个功能按键,第1个按键开始按钮,第2个按键停止按钮,第3个按键及时归零按钮,第4个按钮复位按钮。

项目五:ADC0808 A/D转换设计

技术要求:用ADC0808对模拟信号进行转换,转换结果送7段数码管显示,同时用发光二极管显示转换值的二进制码。5位数码管的前两位显示“AD”。字样,后三位显示A/D转换结果,采用串行显示方法。

项目六:温度采集报警系统的设计

技术要求:可以显示被测的温度并存储,可以设置报警温度,到达报警温度时声光报警。

项目七: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技术要求: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和计数器实现对方波信号的频率测量,用数码管显示出来。

项目八:数字钟设计

篇7:课程设计题目要求模板

题目二基于单片机的函数发生器设计和开发 题目三数字温度仪设计 题目四简易家电定时控制仪

题目五:LED、步进电机和喇叭的控制 题目六:LCD显示的实时时钟 题目七:智能抢答器

题目

八、单片机间波特率可选的串行通信

题目一 自动交通管理系统

1.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的能力。

2.设计内容:设计用单片机控制的十字路口交通灯及撞红灯报警控制系统,并实现这些功能。

3.设备和器材

仿真实验:装有Keil uVision3以及Proteus7.0以上版本软件的笔记本或台式PC机。元件清单:1个STC89C52、1个HC573锁存器、1个82C55、12个发光二极管(4个LED-RED,4个LED-GREEN,4个LED-YELLOW),一个ADC0809、一个电位器POT-HG、2个或非门74LS02,1个与非门74LS04,一个三极管2N1711,3个电阻10WATT,一个喇叭BUZZER、1组七段数码管7SEG-MPX2-CA、一个+5V稳压电源,根据需要自选其它元件。

4.设计要求

用红、绿、黄三支共两组发光二极管表示交通信号灯,利用单片机模拟有时间显示的定时交通信号灯控制管理。信号灯的变化规律可如下:

(1)放行线:绿灯亮放行25秒,黄灯亮警告5秒,然后红灯亮禁止。(2)禁示线:红灯亮禁止30秒,然后绿灯亮放行。

(3)当某一方向的红灯亮时,若该方向有车通过,则用扬声器声报警。(撞红灯信号可用3-5V模拟量表示),同时用2位数码管进行30秒钟递减时间显示,(1秒要用定时器产生)。

题目二 基于单片机的函数发生器设计和开发

1.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 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的能力。

2.设计内容:

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并开发能输出多种波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脉冲波、梯形波等)且频率、幅度可调的波形发生器。

3.设备和器材:

仿真实验:装有Keil uVision3以及Proteus7.0以上版本软件的笔记本或台式PC机。元件清单:1个STC89C52、1个DAC0832、1个LM324、1个+12V稳压电源、1个-12稳压电源、16个按键键盘BUTTON、4个4.7K电阻10WATT4K7、1个+5V稳压电源、一个示波器,根据需要自选其它元件。

4.设计要求:

(1)设计接口电路,将这些外设构成一个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画出接口的连接图。

(2)编写软件实现下列控制:

能输出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脉冲波、梯形波。能根据键盘命令或开关进行波形切换。

能根据键盘命令或开关对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进行控制调节。

题目三 数字温度仪设计

1.设计目的: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的能力。

2.设计内容: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或DS1621与单片机结合来测量温度。3.设备和器材:

仿真实验:装有Keil uVision3以及Proteus7.0以上版本软件的笔记本或台式PC机。元件清单:1个STC89C52、3组七段数码管7SEG-MPX2-CA、1个数字温度传感器DS1621、或DS18B20、一个三极管2N1711,3个电阻10WATT,一个喇叭BUZZER、一个+5V稳压电源,根据需要自选其它元件。

4.设计要求:(1)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或DS1621测量温度信号,测量值在数码管或LCD显示屏上显示相应的温度值。其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精确到0.5℃。

(2)本温度仪属于多功能温度仪,可以设置上下报警温度,当温度不在设置范围内时,可以报警。

(3)数字温度仪所测量的温度采用数字显示,还可以用串口发送数据到PC机并将实时采集温度值在显示器上显示。

题目四简易家电定时控制仪

1.实验目的

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的能力。

2.设计内容:在单片机系统上实现对简易家电(至少2个)定时控制功能。3.设备和器材:

仿真实验:装有Keil uVision3以及Proteus7.0以上版本软件的笔记本或台式PC机。元件清单:1个STC89C52、3组七段数码管7SEG-MPX2-CA、6个发光二极管(2个LED-RED,2个LED-GREEN,2个LED-YELLOW)、一个三极管2N1711,3个电阻10WATT,一个喇叭BUZZER、一个+5V稳压电源,根据需要自选其它元件。

4.设计要求

(1)对家电的启动进行预先定时设置,能设置并显示预设时间;(2)对家电的工作时间预先定时设置,能设置并显示工作时间的长短;

(3)设置好家电开启和工作时间后,绿色发光二极管点亮,家电启动后,黄色发光二极管点亮。

(4)工作时间到了后,并能声音报警且红色发光二极管点亮。(5)该控制仪还可以作为钟表用。例如:

电饭煲定时控制:电饭煲做饭(启动)时间为11:30,工作时间为30分钟停止。空调定时控制:空调打开(启动)时间为18:00,工作时间为2小时30分停止。作为钟表:六个数码管分别显示时、分、秒。

题目五:LED、步进电机和喇叭的控制

一、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单片机对LED、步进电机和喇叭的控制。

三、设备和器材:单片机最小开发系统,4个按键开关、4个LED指示灯、一个4相步进电机、一个蜂鸣片、二个数码管等。其他器件任选。

四、设计要求:

1、设计单片机接口电路,将这些外设构成一个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画出电路原理图。

2、编写下列控制程序

(1)上电后,4个LED二极管依次循环点亮。

(2)单独按下开关1,步进电机正向慢走50,反向快走100步,依次循环。

(3)若同时按下开关2,开关3时,步进电机来回走100步,然后扬声器发声10次,依次循环。

(4)若单独按下开关4时,步进电机先慢走50步,扬声器响2声,停留50秒(此时数码管显示50秒递减至零,要求用定时/计数器计时),扬声器再响两声,最后停机。

题目六:LCD显示的实时时钟

一、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以单片机为控制器,采用定时器中断的方法,设计一个一天24小时进制的实时时钟,并用LCD液晶显示器分别显示时、分、秒的记时,且有时钟时间的设置、闹钟的时间设置,整点报时功能。

三、设备和器材:单片机最小系统,LCD液晶显示器,开关或键盘,一个风鸣片等其他器件任选。

四、设计要求:

设计硬件接口电路,将以上硬件构成一个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编写驱动软件,实现LCD液晶显示器时钟显示,风鸣器整点报时。而且可以从键盘中预置、修改时钟值,预制闹钟时间(要求键盘输入且键盘输入时有容错处理)。题目

七、智能抢答器

一、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设计基于单片机的6人抢答器,数码管或LCD液晶 屏显示抢答者编号和成绩。编程实现其设计要求。.三、设备和器材:单片机最小开发系统,中断控制器8259A一片(自选),并行接口8255A一片或8155(自选),数码管或液晶屏显示器,发光二极管12只(红,黄各6只),按钮或按键10个,其他器件任选。

四、设计要求:

1、设计硬件接口电路,将这些外设构成一个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画出接口的连接图。

2、编写下列控制程序

(1)题目给出后,计时开始(数码管或液晶屏显示60秒时间递减),60秒没人抢答,停止计时,该题作废,系统报警并禁止抢答。

(2)1~6号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抢答,先先抢到者,LED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器显示其选手号码和目前得分情况,等待裁判判分。

(3)由裁判掌握,若回答正确,该选手对应黄灯亮,否则红灯亮。(4)回答正确时,记分牌加10分,不正确减10分(10道题,满分100分,各位选手初始分为100分)

(5)回答结束,可以查询各个选手答对题目的次数以及得分总分数。

题目

八、单片机间波特率可选的串行通信

一、设计目的: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两个单片机利用串行口方式1进行全双工串行通信,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可以通过键盘或开关选择,可选波特率为1200、2400、4800或9600。

三、设备和器材:2台MCS-51系统单片机最小系统板,数码管或液晶屏显示器、键盘或开关,2个发光二极管,如串口通信线过长,可考虑采用RS232标准,使用MAX232芯片进行TTL和RE232的电平转换,以延长传输距离。为减少波特率的误差,使用11.0592MHz的晶振。

四、设计要求:

1.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可从键盘设定,可选的波特率为1200、2400、4800、9600bit/s。

2.串行口工作方式1的全双工串行通信。

3.甲机将0xaa传输到已机上,并显示在已机的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器上,已机回送0xbb到甲机上,并显示在甲机的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器上,双机握手成功,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

4.甲机按下键盘,将甲机按下的键值传输到已机上,并显示在已机的数码管或液晶屏显示器上,同时可以接收已机传输过来键值,显示在自己的数码管或液晶屏显示器上。

5.已机按下键盘,将已机按下的键值传输到甲机上,并显示在甲机 的数码管或液晶屏显示器上,同时可以接收甲机传输过来键值,显示在自己的数码管或液晶屏显示器上。

各个题目课设报告都有的总体要求:

(1)叙述设计思路

(1)画出硬件电路原理图(用PROTEL 99 SE软件或Protel DXP 2004 SP2)(2)画出软件程序框图(3)编写控制程序(4)上机调试、运行

(5)机房检验编程结果、并提问

(6)递交的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软件应有适当的注释。

五、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要按照书稿的规格打印誊写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谢辞、附录等(3)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六、答辩与评分标准:(1)完成原理分析:20分;(2)完成设计过程:30分;(3)完成调试:30分;(4)回答问题:20分。

注意;学生可以2人(不超过2人)一组。每题不超过2组选择。大家可以用Proteus仿真来设计电路,但最后要用实际电路来实现。

篇8:《海外英语》稿件模板及要求

《海外英语》稿件模板及要求文章标题 (标题尽量简短, 中文标题一般在25字以内) 作者1, 作者2 (1.作者单位, 省市邮编;2.作者单位, 省市邮编) (同一单位只写一个) 摘要:摘要主要由3部分组成:待解决的问题、过程及方法、结论。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中文摘要编写要求: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2切忌将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 一般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 (尤其是自我评价) ;3用第三人称, 不必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笔者”等字样作为主语, 以方便编辑刊用;4縮略语代号, 除了相邻专业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 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摘要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论文的被引用率和被检索类期刊的收录率)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5 (要求5—8个关键词, 各词间用分号”隔开) 中图分类号:根据关键词, 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査找。引言内游1柝题正文内容。1篇幅:一般在3000�5000字;文稿章节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式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式为1.1、丫.2、2.1、2.2……;三级标题形式为1.1.1、1.1.2、2.1.1、2.1.2……。2符号: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 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及符号请注明, 文中的计量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3插图:要有图序、图名, 插图要精绘, 图字要清晰;图、表应安排在正文中的相应位置上;4表格:要有表序、表名, 用三线表 (表格的左、右端不封) ;5公式:公式必须用公式编辑器录入。<请您认真校对稿件, 避免出现拼写错误、漏字、多字等问题,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1标题1) 正文内容。1正文内容。2正文内容。2) 正文内容。1.1.1标题正文内容。2结论i E文内ft参考文献:来稿一定要有参考文献, 限著者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按在文章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即可, 一般不少于8条, 不超过40条;一定要给出文献字母标识!请注意标点符号的著录! (如果参考了本刊论文, 请您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1]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M�.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任选) . (专著[M]—monograph) [2]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任选) . (论文集[C]—collections) [3]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析出文献) 、[4]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D].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任选) . (学位论文[D�一dissertation) [5]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R�.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任选) . (报告[R]—report) [6]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 年, 卷 (期) :起止页码. (期刊文章[J]一journal) [7]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 · (报纸文章[N��newspaper) [8]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一发布年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标准[S�一standard) [9]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 (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电子文献: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载体类型及其标识:联机网0L, 磁带MT, 光盘CD, 磁盘DK) [10】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 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专利[P�一patent) [11]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Z—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标识) 收稿曰期:XXXX-XX-XX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称 (编号) (如果是基金支持项目, 请给出。本刊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373"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省部级科学基金的课题论文优先安排刊发!) ·作者简介:第1作者姓名 (出生年一) , 性别 (民族——汉族可省略) , X省 (市�x县人, 职称, 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其他作者简介同上, 或为:姓名, 职称, 学位。 (以便国家统计入才的年龄、性别、民族、出生地I《海外英语》编辑部国内刊号:CN34-1209/G4国际刊号:ISSN 1009-5039

篇9:课程设计题目要求模板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001年9月,新一轮课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已经通过审查,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2003年3月,教育部正式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课程标准》。 2004年,宁夏、海南、广东、山东四省区进行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新增江苏;2006年有辽宁、天津、福建、安徽、浙江几省市陆续进入实验; 2007年陕西、北京、吉林、黑龙江、湖南;2008年山西、江西、河南、新疆;2009年湖北、河北、内蒙古、云南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将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其基本理念为:(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首要目标,即不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一般能力的培养,把促进学生的全部发展和终身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相应地,这就致使物理教学目标、物理教学理念、物理教学过程包括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等都发生了变化,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 “高中物理课程应倡导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阅读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物理学习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创造活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应围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围绕以上方面进行:

一、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建构”活动,才能与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只是同化与顺应,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师必需转变自己角色,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建构。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策划者。教师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因此教师应做到:1.尽最大努力创建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4.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5.方法最优化,手段现代化。

二、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认知,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以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学。使学生自觉地把生活与物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设计时应促使学生的合作交流,不能再一味的采用的班级授课制,而应向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实验等方式转变。如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组都确定明确的责任分工,教师充当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活动的管理者。这种设计将有助于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竞争,也相互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可以克服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从多学生的差异。

四、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应把物理学知识方法贯彻到每一次探索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验、观察、猜想和证明”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时的快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体会到物理实验和探究的作用。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对启发学生突破固定思维,使学生乐于接受不同的物理知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教学模式、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等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作为物理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物理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潜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5.

上一篇:知识树的学习心得下一篇:手术室仪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