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2022-08-18

第一篇: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计目的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出具有较复杂功能的小型单片机系统,并在实践的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 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单片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小型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单片机系统的能力;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

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进行绘图和编程。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

熟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及电子线路CAD工具软件。 课程设计要求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根据任务给出的基本要求及参数独立完成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设计课题进行简要阐述,并说明设计任务及具体要求。

2、论述系统设计方案,并画出总体电路结构图。

3、能够较熟练地应用电子线路CAD工具(如Protel、Proteus)完成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任务,画出系统电气原理图。

4、各功能模块设计说明、设计实现过程及源程序。

5、能够较熟练地应用一种编辑软件编写程序,掌握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6、课程设计报告应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规范、数据详实。

7、课程设计总结

8、字数4000左右,有系统电气原理图。

第二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掌握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械的能力”及“开发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

1)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拟定为结合点,把机械原理课程中分散于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2)通过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机构选型与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3)使学生在了解机械运动的变换与传递及力传递的过程中,对机械的运动、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4)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运用计算机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5)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

对给定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将总功能分解;制定机构运动循环图;设计实现各个分功能的机构运动原理,构成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分析与设计,画出机构运动简图;设计飞轮;对机构进行必要的运动和动力分析。

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的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有下列几种方式可供选择。

1)集中式:在机械原理课程课堂教学完成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

2)分散式:将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平行安排;

3)集中与分散: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中后期先进行课程设计的调研及部分工作方案设计工作,课程结束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绘图、分析、编写说明书等工作。

上述三种方式中,第一种与第三种对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有利,第二种对密切联系每章中的理论教学较好,适宜于解析法为主要手段的机构分析与综合类的课程设计题,而对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类的题目较难进行。

四、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机器主要是由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三大部分组成,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又主要由各种机构组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要求针对某种简单机器进行机械运动设计,最终获得机械运动简图。机械运动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执行构件的运动及运动参数

所谓执行构件的运动,是指完成机器预定功能所需的所有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运动参数和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当机器的工作要求确定之后,根据对所需的功能要求进行分析,可确定出实现功能的原理,进一步便可确定执行构件的运动。

这一步包括将两个工作:

1)通过对设计功能的分析,确定完成功能所需的工艺动作的数量和类型,并将设计要求由功能要求细化为对各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参数的要求。

2)按照功能要求,设计出所有各个执行构件之间在运动上的协调关系,绘制出机械运动循环图。

2、确定原动机的类型和运动参数

原动机的类型和运动参数影响机械传动的形式、机构类型的选择和机械系统的复杂程度,因此应首先选好原动机。

常用原动机有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电动机和往复式油缸(或气缸)等。机器中一般多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为原动机,同时对电动机的运动参数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部分的重量、尺寸、价格、机构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及机械效率等各方面的因素。

3、确定机器的运动方案 此部分包括两个内容:

1)机器运动方案的设计。当执行构件的工艺动作和原动机的运动确定后,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机构及其合理组合,形成完成各个工艺动作的机器工作原理以及原动机与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方案。设计机器运动的工作原理,其基础是对机械原理课程中所讲述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特点、工作原理的掌握。同时,在拟定机器工作方案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采用尽可能简短的运动链这有利于降低机械的重量和制造成本,也有利于提高机械效率和见小累积误差。 ②优先选用基本机构基本机构结构简单、设计方便、技术成熟,故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

③应使机械有较高的机械效率。

④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传动机构的顺序一般来说,通常将转变运动形式的机构安排在运动链的末端,与执行构件靠近;其次,带传动等摩擦传动,一般都安排在转速较高的运动链起始端,以减少其传动的转矩,从而见小其外廓尺寸。

⑤合理分配传动比运动链的总传动比合理的分配给各级传动机构。具体分配时应注意:一是每一级传动的传动比应在通常的范围内选取;二是当运动链为减速传动时,一般情况下,按照“前小后大”的原则分配传动比。

⑥保证机械的安全运转。 2)选择最优机器运动方案

同一个运动可以由多种实现方法,因此可以设计出多种运动方案,这就设计方案的选择问题。最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仅要求完成方案的初步训练,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①机械功能的实现质量这里主要包括工作的精确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扩展性等。 ②机械的工作性能机械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条件下,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运转的平稳性、传力性能及承载能力等。

③机械的动力性能如冲击、振动、噪声及磨损性等。

④机械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包括结构的复杂程度、尺寸及重量大小等。

⑤机械的经济性经济性包含设计工作量的大小、制造成本、维修难易及能耗大小等。

4、机械系统的运动尺寸设计

机械系统的运动尺寸设计包括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尺寸设计。

传动机构的运动设计在运动设计节段,主要是确定总传动比,以及相应的齿轮齿数、链轮齿数、蜗轮蜗杆齿数、带轮直径等,以使执行机构得到所需的速度。

执行机构的运动尺寸设计,则要对各构件的长度,机架的位置、高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螺旋机构的导程、棘轮棘抓机构的齿数、槽轮机构的尺寸和轮槽数等进行确定,其决定方法在机械原理的相应章节中已经详细说明。

5、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在机器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机构运动尺寸设计的基础之上,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绘制机器运动简图。对于执行机构应适当标注与运动有关的尺寸参数,对于传动机构则应标注相应的齿轮和链轮齿数及带轮直径等。原动机和执行构件的运动及其参数也应使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予以表示。图中还可以用简要的文字注明一些技术要求,如运动的不均匀性要求,为了达到运动协调配合,分配轴上元件的相角调整要求,对某些元件的平衡精度要求等。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参考机械原理教材。

6、机构运动分析

为了检查所设计的机构是否满足预定的运动要求,是否回发生运动干涉,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空间大小,为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提供资料,应对所设计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课程设计中,一般可对主体机构或指定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应画出执行构件的运动线图,一般进行分析比较。还要求出指定构件的角加速度和质心的加速度,以便进行动态静力分析。运动分析可采用图解法和解析法。

7、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在运动分析的基础上,对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动态静力分析的内容是主动件处于每个给定位置按预定规律运动时,求出各运动副中的反力,及机构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为后续的飞轮设计,原动机的功率选择,以及零部件的工作能力设计提供原始资料。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也可采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进行分析。

8、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

对于在短期尖峰载荷下工作的机器,为了改善机器的工作平稳性,见小所需电动机的容量,需要添加飞轮。集体方法可参阅机械原理教材相应内容。

9、确定的电动机功率

主体机在周期性变速稳定运转时所需电动机的理论功率为:

N电式中:Mvd-主动件上的等效驱动力矩(N·m),一般为常数;

Mvr-主动件上平均等效力矩(N·m);

ωm-主动件平均角速度(rad/s)。 考虑到传动效率,则电动机的功率为:

MudmMvrm (kW)10001000

(1.2~1.6)N电(1.2~1.6)N电由于没有考虑其它执行构件所需的功率和启动时所需的功率的增加,因此电动机所需的功率可能还要增大,通常用类比法参照同类机器修正计算所得的电动机功率。查阅电动机的使用资料,根据所需功率和运动参数的大小即可确定电动机的型号。

10、编写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是设计计算的整理和总结,是图纸设计的理论依据,而且是审核设计的技术文件之一。说明书编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后面有详细说明。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1、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编写技术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产品说明书等技术文件是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课程设计说明书属于技术说明书中的一种,对说明书的编写是培养学生编写技术文件的重要途径之一。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总结,内容大致包括:

1)目录

2)设计任务书(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

3)运动循环图(执行构件运动协调配合关系); 4)原动机的运动类型及其运动参数的选择;

5)机器运动方案(三种或三种以上方案)设计及其选择; 6)传动系统运动尺寸设计;

7)执行机构(主体机构和辅助机构)的运动尺寸设计;

8)机构运动简图;

9)主体机构运动分析;

10)主体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11)机器周期性行速度波动调节;

12)确定电动机功率;

13)自我评价及感想;

14)参考资料。

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和注意事项

1)预备好草稿本。每个学生在接到课程设计题目之后要备一草稿本,把你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查阅、摘录的资料、初步的运算、编程的草稿、设计构思的草图、心得思路、书写的草稿等都记录在案,不要轻易散落、丢失。这些材料是写正式说明书的基本素材。

2)说明书应该用钢笔写在16开课程设计说明书专用纸上,要求字迹端正、文句通顺、步骤清楚、叙述简明。通过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学生应学会整理设计数据,绘制图表和简图,用工程术语表达设计成果的方法,说明书是每个学生治学态度、独立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每个学生必须下功夫斟字酌句写出自己的水平与风格,也为书写其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论文打下基础。

3)说明书中计算部分的书写,必须附上与计算有关的图,先列出计算式,再按顺序代入各文字符号的数字,最后写出计算结果。计算所引用的公式和数据应注明来源,包括参考资料的编号和页码。

4)说明书中,每一自成单元的内容都应有大小标题,使其醒目突出。

5)凡是用图纸绘出的图形,在说明书中可不必绘出,但需说明(如:见图××),其余图形均应绘出。

6)说明书应加上统一的封面,并与目录装订成册。

7)课程设计提交时,说明书应与图纸一同装入课程设计档案袋内,图纸应按制图要求进行折叠,并做好大便准备。

Mudm (kW)1000

第三篇:实习目的和要求

《 ******实习计划》格式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实习预期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二、实习方式(方法)

实习采取的方式(方法),如参观、调查、访问、亲自操作、邀请有关专家作创业史、生产管理、学术上的报告等

三、实习内容

详细描述实习的具体内容

四、实习报告

注明实习报告内容、格式等

五、实习地点

六、实习日程安排

七、实习组织领导

包括实习的带队指导教师、负责人

八、考核方式、方法

执笔人:

年月日

系部审批意见:

教务处审批意见:(公章)

年月日

学院审批意见:

教学院长签名:年日(公章) 月

第四篇: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犯罪学的一般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犯罪观和分析犯罪现象的理论框架,由此,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学思维,使学生能够领悟并初步掌握犯罪学这一学科的精髓,能够以犯罪学的视角来洞察和理解社会生活过程的犯罪问题,并为此后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从事法律职业造就正确的研究路径。

学习要求

1.犯罪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刑事法学科,内涵着刑事法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是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学科,它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的研究离不开法学有关学科如刑法学、犯罪侦察学、监狱学等,也离不开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通过对犯罪学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犯罪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为其正确看待犯罪问题创造坚实的条件。

2.犯罪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以社会中的犯罪现象主题,并力求从理论上探索有效地解决犯罪问题的正确途径,因而,应当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阐释犯罪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犯罪问题的案例进行讲解,可以使抽象的犯罪学增添灵活性和生动性,比较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司法实践中案例说明和案例分析,也是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教学内容

: 前言

第一编 犯罪学概论(8学时)

第一章 犯罪学的源起

第一节 早期的犯罪学思想

第二节 犯罪学的萌芽与形成

第二章 犯罪学理论总览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的各种学说评介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新角度—被害人学

第三节 西方犯罪学研究现状评析

第四节 前社会主义国家犯罪学研究简介

第五节 我国犯罪学现状

第六节 犯罪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

了解:早期的犯罪学思想;犯罪学的萌芽和形成;当代中国犯罪学的状况。 理解:犯罪学的产生问题及其标志;犯罪学理论的各种学说及其评介;犯罪学的概念辨析;犯罪学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内容。

掌握:犯罪学产生的时代及代表人物;犯罪学各种理论学说中具有代表性学说的内容;被害人学的内容和研究被害人学的意义。

问题与思考:

1、 什么是犯罪学?

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 什么是被害人?

4、 犯罪人类学理论

5、 精神分析理论

6、 异化交往理论

7、 文化冲突理论

第二编 犯罪现象论(8学时)

第一章 犯罪现象概述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研究犯罪现象的意义

第二章 犯罪分类

第一节 犯罪分类概述

第二节 国外犯罪学分类举要

第三节 我国犯罪学中的犯罪分类

第三章 犯罪现象的描述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测量

第二节 犯罪数量和犯罪率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结构

第四节 犯罪现象的动态

第五节 犯罪现象的危害

第六节 犯罪现象的区域性欲时间性

教学要求

了解:犯罪现象的研究意义;国外犯罪现象的分类;我国犯罪现象的分类。 理解:犯罪现象的概念和内容;犯罪现象的描述及其内容;

掌握: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点;犯罪现象的测量;犯罪数量和犯罪率;犯罪现象的结构;犯罪现象的动态;犯罪现象的危害;犯罪现象的区域性与时间性。 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犯罪现象?

2、犯罪现象的特征有哪些?

3、什么是犯罪分类?

4、国外犯罪分类的状况

5、我国犯罪分类的状况

6、什么是犯罪率?

7、什么是犯罪现象的结构?

8、犯罪现象的区域性

9、犯罪现象的时间性

第三编 犯罪原因论(8学时)

第一章 犯罪原因概说

第一节 犯罪原因和犯罪原因论

第二节 犯罪原因论的两种认识途径

第三节 犯罪原因论的结构体系

第二章 犯罪产生的一般社会原因

第一节 各种文化冲突的存在

第二节 思想道德教育放松

第三节 社会管理和监督中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

第四节 在一定时期对犯罪打击不力

第三章 引起犯罪发生的个体原因

第一节 个体原因与犯罪

第二节 个体方面影响犯罪的几种主要要素

教学要求

了解:犯罪原因论的认识途径。

理解:犯罪原因与犯罪原因论的区别;犯罪原因论的结构体系。

掌握:犯罪原因中的社会原因;经济体制改革对犯罪的影响;监督体系薄弱对犯罪的影响;犯罪原因中的个体原因;年龄与性别对犯罪的影响;精神障碍对犯罪的影响。

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犯罪原因?

2、犯罪原因与犯罪原因论有何区别?

3、什么是犯罪产生的一般社会原因?

4、什么是个体犯罪原因?影响个体犯罪原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四编 犯罪预防论(8学时)

第一章 犯罪预防概述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称谓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内容和范围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体系建构

第二章 犯罪预防的前提—犯罪预测

第一节 犯罪预测概说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种类

第三节 犯罪预测的要求

第三章 我国的犯罪预防

第一节 我国犯罪预防的总体指导思想

第二节 我国犯罪预防的基本内容

教学要求

了解:犯罪预防的称谓;犯罪预防的体系建构;犯罪预防的指导思想。理解:犯罪预防的内容与范围;犯罪预测概说;犯罪预测的要求。

掌握: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犯罪主体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类型预测和犯罪率预测;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刑事预防与社会预防;总体预防与分类预防;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

问题与思考:

1、什么犯罪预测?

2、什么是犯罪预防?

3、犯罪预防与犯罪预测的区别?

4、犯罪预测的意义是什么?

5、犯罪预测种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6、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7、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区别是什么?

8、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五编 犯罪类型选论(8学时)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概说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第三节 文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第二章 女性犯罪

第一节 女性犯罪的概念分析

第二节 女性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第三节 女性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 女性犯罪的预防

第三章 职务犯罪

第一节 职务犯罪概说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特征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 职务犯罪的预防

第四章 涉税犯罪

第一节 涉税犯罪概说

第二节 涉税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第三节 涉税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 涉税犯罪的预防

第五章 计算机犯罪

第一节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 计算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第三节 计算机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 计算机犯罪的预防

第六章 有组织犯罪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有组织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 有组织犯罪的预防

教学要求

了解:犯罪类型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对犯罪各种类型进行分类的意义。 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原因与特点及其预防措施。

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与原因;女性犯罪的概念与原因;有组织犯罪的概念与预防;职务犯罪的概念与原因;涉税犯罪的概念与预防;计算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

2、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

3、女性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什么是职务犯罪?

5、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有哪些?

6、计算机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7、什么是有组织犯罪?

8、有组织犯罪的预防对策有哪些?

任课教师、

岳平 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读博士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杜雪晶 女讲师刑法博士

王娜女讲师在读博士

胡屹立 男讲师刑法硕士

联系方式

本课程任课教师联系方式统一为:

上海政法学院 刑事司法系 (021)392252

56、3922521

5使用教材、

选用教材:《犯罪学要论》

参考书目:

赵宝成:《犯罪学专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绍彦:《犯罪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康树华:《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康树华:《比较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五篇:毕业实习目的和要求

一、 实习目的和要求

目的:学生通过实习,总结大学四年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及收获;理论结合实际(各类实践、实习)地对中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及要求进行梳理,总结其方法与体会;熟悉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格式;规划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前景;交流大学四年的学习经验及体会,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或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安排

1.实习时间:自2012年2月13日始至2012年3月9日结束,总共实习时间为4个星期。

2.实习过程安排:

(1)前两周进行专业课程总结及教育教学实习总结。

(2)第三周进行毕业论文工作解读与工作或学习前景规划。

(4)由指导老师组织进行各小组的毕业实习答辩。

3. 实习内容

(1)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的情况及收获进行总结;

(2)对师范生的技能进行总结

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式;掌握说课的内容形式及要求;掌握授课的内容形式及要求;掌握担任班主任工作要求及实践方法.

(3)准备毕业论文

明确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与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4)规划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前景

4. 实习答辩:指导老师对毕业实习学生进行一次相关内容的实习答辩。

上一篇:口袋妖怪努力值大全下一篇:快递行业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