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023-01-09

第一篇: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计目的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出具有较复杂功能的小型单片机系统,并在实践的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 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单片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小型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单片机系统的能力;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

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进行绘图和编程。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

熟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及电子线路CAD工具软件。 课程设计要求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根据任务给出的基本要求及参数独立完成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设计课题进行简要阐述,并说明设计任务及具体要求。

2、论述系统设计方案,并画出总体电路结构图。

3、能够较熟练地应用电子线路CAD工具(如Protel、Proteus)完成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任务,画出系统电气原理图。

4、各功能模块设计说明、设计实现过程及源程序。

5、能够较熟练地应用一种编辑软件编写程序,掌握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6、课程设计报告应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规范、数据详实。

7、课程设计总结

8、字数4000左右,有系统电气原理图。

第二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掌握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械的能力”及“开发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

1)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拟定为结合点,把机械原理课程中分散于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2)通过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机构选型与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3)使学生在了解机械运动的变换与传递及力传递的过程中,对机械的运动、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4)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运用计算机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5)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

对给定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将总功能分解;制定机构运动循环图;设计实现各个分功能的机构运动原理,构成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分析与设计,画出机构运动简图;设计飞轮;对机构进行必要的运动和动力分析。

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的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有下列几种方式可供选择。

1)集中式:在机械原理课程课堂教学完成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

2)分散式:将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平行安排;

3)集中与分散: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中后期先进行课程设计的调研及部分工作方案设计工作,课程结束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绘图、分析、编写说明书等工作。

上述三种方式中,第一种与第三种对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有利,第二种对密切联系每章中的理论教学较好,适宜于解析法为主要手段的机构分析与综合类的课程设计题,而对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类的题目较难进行。

四、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机器主要是由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三大部分组成,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又主要由各种机构组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要求针对某种简单机器进行机械运动设计,最终获得机械运动简图。机械运动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执行构件的运动及运动参数

所谓执行构件的运动,是指完成机器预定功能所需的所有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运动参数和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当机器的工作要求确定之后,根据对所需的功能要求进行分析,可确定出实现功能的原理,进一步便可确定执行构件的运动。

这一步包括将两个工作:

1)通过对设计功能的分析,确定完成功能所需的工艺动作的数量和类型,并将设计要求由功能要求细化为对各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参数的要求。

2)按照功能要求,设计出所有各个执行构件之间在运动上的协调关系,绘制出机械运动循环图。

2、确定原动机的类型和运动参数

原动机的类型和运动参数影响机械传动的形式、机构类型的选择和机械系统的复杂程度,因此应首先选好原动机。

常用原动机有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电动机和往复式油缸(或气缸)等。机器中一般多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为原动机,同时对电动机的运动参数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部分的重量、尺寸、价格、机构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及机械效率等各方面的因素。

3、确定机器的运动方案 此部分包括两个内容:

1)机器运动方案的设计。当执行构件的工艺动作和原动机的运动确定后,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机构及其合理组合,形成完成各个工艺动作的机器工作原理以及原动机与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方案。设计机器运动的工作原理,其基础是对机械原理课程中所讲述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特点、工作原理的掌握。同时,在拟定机器工作方案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采用尽可能简短的运动链这有利于降低机械的重量和制造成本,也有利于提高机械效率和见小累积误差。 ②优先选用基本机构基本机构结构简单、设计方便、技术成熟,故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

③应使机械有较高的机械效率。

④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传动机构的顺序一般来说,通常将转变运动形式的机构安排在运动链的末端,与执行构件靠近;其次,带传动等摩擦传动,一般都安排在转速较高的运动链起始端,以减少其传动的转矩,从而见小其外廓尺寸。

⑤合理分配传动比运动链的总传动比合理的分配给各级传动机构。具体分配时应注意:一是每一级传动的传动比应在通常的范围内选取;二是当运动链为减速传动时,一般情况下,按照“前小后大”的原则分配传动比。

⑥保证机械的安全运转。 2)选择最优机器运动方案

同一个运动可以由多种实现方法,因此可以设计出多种运动方案,这就设计方案的选择问题。最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仅要求完成方案的初步训练,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①机械功能的实现质量这里主要包括工作的精确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扩展性等。 ②机械的工作性能机械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条件下,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运转的平稳性、传力性能及承载能力等。

③机械的动力性能如冲击、振动、噪声及磨损性等。

④机械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包括结构的复杂程度、尺寸及重量大小等。

⑤机械的经济性经济性包含设计工作量的大小、制造成本、维修难易及能耗大小等。

4、机械系统的运动尺寸设计

机械系统的运动尺寸设计包括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尺寸设计。

传动机构的运动设计在运动设计节段,主要是确定总传动比,以及相应的齿轮齿数、链轮齿数、蜗轮蜗杆齿数、带轮直径等,以使执行机构得到所需的速度。

执行机构的运动尺寸设计,则要对各构件的长度,机架的位置、高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螺旋机构的导程、棘轮棘抓机构的齿数、槽轮机构的尺寸和轮槽数等进行确定,其决定方法在机械原理的相应章节中已经详细说明。

5、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在机器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机构运动尺寸设计的基础之上,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绘制机器运动简图。对于执行机构应适当标注与运动有关的尺寸参数,对于传动机构则应标注相应的齿轮和链轮齿数及带轮直径等。原动机和执行构件的运动及其参数也应使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予以表示。图中还可以用简要的文字注明一些技术要求,如运动的不均匀性要求,为了达到运动协调配合,分配轴上元件的相角调整要求,对某些元件的平衡精度要求等。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参考机械原理教材。

6、机构运动分析

为了检查所设计的机构是否满足预定的运动要求,是否回发生运动干涉,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空间大小,为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提供资料,应对所设计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课程设计中,一般可对主体机构或指定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应画出执行构件的运动线图,一般进行分析比较。还要求出指定构件的角加速度和质心的加速度,以便进行动态静力分析。运动分析可采用图解法和解析法。

7、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在运动分析的基础上,对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动态静力分析的内容是主动件处于每个给定位置按预定规律运动时,求出各运动副中的反力,及机构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为后续的飞轮设计,原动机的功率选择,以及零部件的工作能力设计提供原始资料。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也可采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进行分析。

8、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

对于在短期尖峰载荷下工作的机器,为了改善机器的工作平稳性,见小所需电动机的容量,需要添加飞轮。集体方法可参阅机械原理教材相应内容。

9、确定的电动机功率

主体机在周期性变速稳定运转时所需电动机的理论功率为:

N电式中:Mvd-主动件上的等效驱动力矩(N·m),一般为常数;

Mvr-主动件上平均等效力矩(N·m);

ωm-主动件平均角速度(rad/s)。 考虑到传动效率,则电动机的功率为:

MudmMvrm (kW)10001000

(1.2~1.6)N电(1.2~1.6)N电由于没有考虑其它执行构件所需的功率和启动时所需的功率的增加,因此电动机所需的功率可能还要增大,通常用类比法参照同类机器修正计算所得的电动机功率。查阅电动机的使用资料,根据所需功率和运动参数的大小即可确定电动机的型号。

10、编写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是设计计算的整理和总结,是图纸设计的理论依据,而且是审核设计的技术文件之一。说明书编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后面有详细说明。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1、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编写技术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产品说明书等技术文件是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课程设计说明书属于技术说明书中的一种,对说明书的编写是培养学生编写技术文件的重要途径之一。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总结,内容大致包括:

1)目录

2)设计任务书(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

3)运动循环图(执行构件运动协调配合关系); 4)原动机的运动类型及其运动参数的选择;

5)机器运动方案(三种或三种以上方案)设计及其选择; 6)传动系统运动尺寸设计;

7)执行机构(主体机构和辅助机构)的运动尺寸设计;

8)机构运动简图;

9)主体机构运动分析;

10)主体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11)机器周期性行速度波动调节;

12)确定电动机功率;

13)自我评价及感想;

14)参考资料。

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和注意事项

1)预备好草稿本。每个学生在接到课程设计题目之后要备一草稿本,把你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查阅、摘录的资料、初步的运算、编程的草稿、设计构思的草图、心得思路、书写的草稿等都记录在案,不要轻易散落、丢失。这些材料是写正式说明书的基本素材。

2)说明书应该用钢笔写在16开课程设计说明书专用纸上,要求字迹端正、文句通顺、步骤清楚、叙述简明。通过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学生应学会整理设计数据,绘制图表和简图,用工程术语表达设计成果的方法,说明书是每个学生治学态度、独立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每个学生必须下功夫斟字酌句写出自己的水平与风格,也为书写其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论文打下基础。

3)说明书中计算部分的书写,必须附上与计算有关的图,先列出计算式,再按顺序代入各文字符号的数字,最后写出计算结果。计算所引用的公式和数据应注明来源,包括参考资料的编号和页码。

4)说明书中,每一自成单元的内容都应有大小标题,使其醒目突出。

5)凡是用图纸绘出的图形,在说明书中可不必绘出,但需说明(如:见图××),其余图形均应绘出。

6)说明书应加上统一的封面,并与目录装订成册。

7)课程设计提交时,说明书应与图纸一同装入课程设计档案袋内,图纸应按制图要求进行折叠,并做好大便准备。

Mudm (kW)1000

第三篇:上机实验的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一、实验目的

上机实践是各位对本门课程所学知识的一种全面、综合的能力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通常,实验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使你们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培养从事软件开发设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活”,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小”算法,而实验题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概要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等,即一整套软件工程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机器是比任何教师都严厉的主考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共安排了10个实验单元,各单元的训练重点在于基本的数据结构,而不强调面面俱到。各实验单元与教科书的各章具有紧密的对应关系。

二、要求:

⒈ 做好每一次上机前的准备以提高上机效率:

① 预先认真阅读相关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要有备而来,应该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设计你的算法和程序,并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期完成上机工作任务。对于个别目前基础较差的同学,实在是没法完成任务的建议你先参考其他同学的算法,勤学好问,最终自己独立完成,以增强你的感性认识,强化你的实践基础,提高你的实践能力。 ② 按照实验内容规定的习题题目,事先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经人工静态检查认为无误;手编程序应书写整齐,应在每个题目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备记录上机调试情况和运行结果等;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应作出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以注意。

③ 将想要上机验证的问题草拟提纲;制定一个简捷的程序调试计划。

⒉ 上机时输入和调式自己所编写的程序。对“出错信息”,应善于自己分析判断,并充分利用开发工具提供的错误信息和调试手段解决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与完善算法、源程序,随时记录有价值的内容。解决问题是学习调式程序的良好机会。切不可不编程序或抄别人的程序去上机,应从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⒊ 程序调试通过后,应运行程序并根据事先准备的典型数据验证结果,在运行时要注意在输入不同数据时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⒋ 为便于教师、助教检查和以后复习,请不要删除已通过的程序,包括有问题待答疑的程序,应保存在自己的工作目录内。源程序名应能反映哪一次实验的哪一个题目,如Lab1_1.c

- 1 -

表示实验一的第1题,„„,若有未完成调试的源程序,可以作存盘保存处理,待课后继续完成。

三、实验报告规范:

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每份实验报告总分100分,实验报告必须在该次实验后的下次实验课前交到学习委员处,由学习委员按学号整理好,在上课前上交。

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七个部分,详细要求见课程教学大纲,模板见实验指导书(习题集):

⒈ 需求分析(10分)

⒉ 概要设计(20分)

⑴ 抽象数据类型的描述

⑵ 程序结构图(功能模块图)

⒊ 详细设计(30分)

⑴ 存储结构的描述(含描述对象和算法中工具的存储结构)

⑵ 算法的详细设计(对复杂算法,最好画出其N-S流程图)

⑶ 函数的调用关系图

⒋ 调试分析(10分)

⒌ 用户使用说明(10分)

⒍ 测试结果(10分)

⒎ 附录(10分)

源程序清单(包括注释)

- 2 -

实验一: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阅读所给的源程序1,上机输入该程序,并调试、运行,分析该源程序的功

能;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设计并实现以下算法:有两张单调递减有序的线性表A和B,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将

这两张表合并成C表,要求C表单调递增有序。

实验二: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阅读所给的源程序2,上机输入该程序,并调试、运行,分析该源程序的功

能;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设计并实现以下算法:判定一个带头结点的单向链表的元素值是否为非递增的,如果

是非递增的,请删除值相同的多余元素,并就地逆置该链表。

实验三:栈和队列的应用

(一)(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设计并实现将一个中缀表达式转换成逆波兰式,然后对此逆波兰表达式求值的算法。 题二:设计并实现求杨辉三角的递归算法。

实验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二)(综合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题一为必做题,题

二、题三中必须完成其中一题)

题一:假设以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表示队列,并且只设一个指针指向队尾元素结点(注意:

不设头指针),试编写相应的队列初始化、入队列和出队列算法。

题二:假设迷宫由m行n列构成,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坐标为(1,1),出口坐标为

(m,n),试找出一条从入口通往出口的最短路径。设计算法并编程输出一条通过迷宫的最短路径或报告一个“无法通过”的信息。

要求:随机生成迷宫,用队列实现路径的查找,用栈输出路径。不允许使用递归算法。 题三:(习题集P97)魔王语言解释。一个魔王总是使用自已的一种非常精练而抽象的语言讲

话,没有人能听得懂。但他的语言是可以逐步解释成人能懂的语言的,因为他的语言是由以下两种形式的规则由人的语言逐步抽象上去的:

⑴ α→β1β2…βm

⑵ (θδ1δ2…δn)→(θδnθδm-1…θδ 1θ)

在这两种形式中,从左到右均表示解释;从右到左均表示抽象。试写一个魔王语言的解释系统,将魔王的话解释成人能听懂的话。

要求:设大写字母表示魔王语言的词汇,小写字母表示人的词汇,希腊字母表示可以用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代换的变量。魔王语言可含人的词汇。用下述两条规则和上述规则⑵实现:

⑴ B→tAdA

⑵ A→sae

- 3 -

实验五:稀疏矩阵的存储和快速转置(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假设稀疏矩阵A采用三元组表表示,编写程序实现该矩阵的快速转置(教材算法5.2)。 要求:输入一个稀疏矩阵A,由程序将其转换成三元组表存储;转置后的三元组表,由程序

将其转换成矩阵形式后输出。

题二:(习题集P136)设计并实现稀疏矩阵运算器。(选做)

实验六:二叉树的递归遍历及其应用(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假设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结构。设计并实现如下算法:先序递归建树,中序非递归遍

历该二叉树,输出各个结点的值,并求该二叉树的高度。

实验七:二叉树的其他典型算法(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假设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结构。设计并实现如下算法:输入某棵二叉树的广义表形式,

建立该二叉树,按层次遍历该二叉树,并求该树中叶结点的个数。

题二:(习题集P149)哈夫曼编/译码器。(选做)

实验八:图的遍历(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图采用邻接表结构表示。实现无向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与有向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算

法(教材算法7.4、算法7.

5、算法7.6)。

题二:(习题集P151)校园导游咨询模拟。(选做)

实验九:查找(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结构表示。设计并实现如下算法:按输入的关键字序列建立一棵

二叉排序树,并删除该二叉排序树上的一个叶子结点。

题二:哈希表。实现哈希表的造表和查找算法(教材算法9.17和算法9.18),要求:用除留

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用二次探测再散列解决冲突。

实验十:内部排序(验证性实验)

上机前的预习:在实验预习报告上编写好上机题的源程序及运行程序所需的典型数据,并给

程序加上适当的注释。

题一:(习题集P169)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 4 -

第四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1.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2.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用药的信息。

3.为医院感染提供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动态信息。

4.改进或更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

1.快速、准确地提出检验报告。

2.检验人员必须有较丰富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有菌观点和无菌操作的习惯。

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必须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参加和接受质量控制考核。

4.重视实验室消毒灭菌工作。

(三)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1.选择有鉴定价值的试验:要对两种细菌进行鉴定,须选择一项两种菌呈现绝然不同结果的试验,即一种菌呈现阳性(阳性反应的菌株阳性率须大于90%),另一种菌为阴性(阴性反应的菌株阳性率应小于10%),这项试验才有鉴定价值。否则,就没有鉴定价值。

2.选择简易、快速、方便的试验:①鉴定一种细菌可能有多种特异的方法,没有必要逐一进行试验,只选择其中一或两种达到目的即可,多选无意义。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耐热DNA酶试验、甘露醇分解试验均阳性,只选较简单的凝固酶试验就足够了。②选择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③选用复合培养基,一次操作可同时看几个生化反应,如克氏双糖铁(KIA),动力靛基质脲酶(MIU)等。

3.综合考虑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性=所有阳性结果数/所有感染病人数,试验敏感性越高,假阴性结果就越少。特异性=阴性结果总数/未感染病人数,特异性越高,假阳性结果越少。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相互联系的,试验的敏感性增加,会使特异性下降,反之亦然。

第五篇:开设工业设计课程的目的

开设工业设计课程的目的 工业设计学科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统一的综合学科,是艺术,技术,经济多学科知识交叉联系的完整体系。他要求以科学的思考和艺术的陶冶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的综合训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正在逐步走向一个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的科技信息时代,其作用前几章已经说过了。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我们每天所接触的世界本来就

同时普及工业设计的基础知识,介绍工业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程序、以视觉语言表达为基础的设计艺术内容,调整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大力加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所以,像我国这样一个工业设计起步较晚的工业生产大国,极度缺少工业设计的人才。泱泱大国,13亿的人口,难道还出不了几个工业设计的人才么?工业设计的水平上去了,产品的知名度自然也就上去了,国家的整体形象也会相应提高的。

上一篇:勘察设计工作年限证明下一篇:快递业务查询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