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花絮的小学生作文

2024-04-11

课间花絮的小学生作文(共9篇)

篇1:课间花絮的小学生作文

课间花絮的小学生作文

1课间花絮

课间,是一个精彩而又快乐自由的放松时间,它既能使困倦的眼睛得到休息,又能令疲惫的身心恢复活力,使我们收获颇丰。

“叮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铃音响起,我们迎来了短暂的下课时间。我将头探出窗外,只见:有人手捧书本读得津津有味,有人在乒乓球案上挥洒汗水,有人在篮球场内龙腾虎跃,有人在草坪里热火朝天地做游戏,有人有说有笑地在环形跑道上漫步……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我的好朋友小雨和小军掰手腕。

起初,我们女同学都认为小雨会赢,因为小雨的性格活泼,开朗好胜而又有些淘气。记得有一次她去爬树,结果一滴粘糊糊的树脂落下来,恰巧滴到她的头发上。可能是因为玩的太高兴,小雨竟然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直到第二天一早梳头的时候,梳不下来了!她二话不说,对着镜子“咔嚓!”,就把头发剪掉了,现在还用一撮头发遮住,用发卡别住呢。只见他们难分胜负,难解输赢,一会儿小军将小雨的手几乎压倒,一会儿小雨又反超了回来。女同学们都为小雨摇旗呐喊,而男同学却是替小军干着急。一张课桌,竟然被围得水泄不通,在我们看来,似乎就已经要往开裂了。不一会儿,两个人的额头都沁出了豆大的汗珠。两二人依旧僵持不下,紧绷的肌肉,坚定的眼神,无不显示着两人必胜的决心。终于,力气较小的小军支撑不住了,本来也已撑不住得小雨险胜,为物我们班女生争了光。

短短的十分钟,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坚持就是胜利。

2课间花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初中已过一年多,可中学生活使我们饱尝了宿舍到教室到食堂三点往复循环式的单调生活之苦。对于我们这些处身于“苦海”中的中学生而言,我们最向往的是每天有限的课间时刻,因为我们“剧组”可以利用短暂上演精彩的“课间花絮”。

花絮之一:课间小风吹,老白头发飞。

那次大课间,我们正在跑道上准备活动,“老白”(班主任白老师)走了过来,开始整顿课堂纪律---数落我们昨天上课不认真,气氛顿时变得沉重起来,正当他批评得起劲时,忽然一阵小风袭来,这一吹不要紧呀,碰巧将“老白”额头上的“一撮儿毛”吹得左摇右摆的,跟跳“华尔兹”似的,有几个同学忍俊不禁,竟然偷偷地“嘿嘿”笑出了声,“老白”莫明其妙:“笑啥,知道好坏话吗,你们以为我在表扬你们吗!”边说边习惯性地用手抿了一下那“一撮儿毛”,可它们却故意捣乱似的,待老白的手刚放下去,就又“五星红旗,随风飘扬”了,弄得我们真是哭笑不得呀!

花絮之二:走廊练滑冰,摔得真不轻。

期中考试前夕,我班林国境同学下课后在走廊里那个飞奔,由于刚拖过的地板太光滑,只听“咕咚”的一声,他就摔倒在地上了,由于头先着地,一时间竟然昏迷过去了,同学们怕他冻着,七手八脚地把他抬进了教室,老师也闻讯赶了过来,看着双眼直盯天花板的林国境,也吓傻了,正准备把他送到医务室去抢救,可他却一骨碌爬了起来,拍拍脑袋说没事情,想起刚才那惊人的一幕,大家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呐!

花絮之三:同学课间小憩,口水流了一地。

天下午的大课间时分,我们班的“大力士”实在是熬不住了,竟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来“养精蓄锐”——趴在桌子上进入了梦乡,等同学们从外边回到教室时忽然发现“发水”了:一串串水珠从他的嘴角沿着他的胖胳膊再顺着桌子边缘“啪嗒、啪嗒”地滴到了地板上,竟然形成了一个小“湖泊”,同桌大叫:“不好了,快起来,发水了!”他连忙抬起头来,揉揉惺忪的睡眼问道:“怎么了,怎么了?”我们指指他的嘴,再指指他脚下的`“湖泊”,他的脸马上成了“关公”,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们就这样对视了几秒,直到老师站到讲台上时我们还在捧腹大笑……

我们爱课间,更爱这可爱的课间花絮,哈哈哈哈!

3课间花絮

回忆小学的课间生活,有跳橡皮筋、踢毽子、打篮球等,真是精彩无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我们已是初中生了。

在不知不觉中,课间生活也平乏无淡起来,当我坐在教室里,抬眼望去,有的同学静静地走出教室,在走廊上悠闲地望及眼前的绿树小草。但凡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不是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就是在认真地做作业。

我趴在桌子上想着:这就是我向往期待的初中生活吗?当我第一次进初中,感觉初中的课间生活应该会更有趣、精彩的呀!此时的我又回想起小学的课间生活。在不经意间,我看见了脑海中的我,那个整天嘻嘻哈哈,一成不变的女孩正在和她的同学玩耍呢!她们边数着数,边迈起轻盈的步子跳着橡皮筋,她们笑得多开心啊……

只听英语老师“砰”的一声拍了讲台,走廊外的同学都纷纷“逃”进教室,紧张的气氛开始蔓延。每个同学都感到紧张不安,生怕老师批评到自己,我全身都已经开始冒冷汗了,真有点儿不敢面对。接着老师又报了一连串的名字,里面并没有我,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地了。那些被老师报到名字的同学都一个个愁眉苦脸,连平时最爱笑的同学脸上都找不到一丝笑意,这让我觉得初中生活是一个紧张时期。

“叮铃铃”上课铃又响了,我耷拉着脑袋想:迎接我们的下一个课间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

4课间花絮

“大家听好啊,下届英语课梁老师要抽背课文啊!”英代沈小姐大喊。

“啊!?”“什么嘛!?”“不会吧!?”一阵七嘴八舌的讨论出现了,紧接着,是同学们一阵阵紧张的翻书声与背书声。

什么?等一下梁老师要抽背??我呆了。我昨晚背是背了,但其实也就是马马虎虎的读了几遍,而且眼睛没有一刻离开书本的,根本就没有去好好的完成!现在叫我背,就算神仙下凡我也背不了啊,怎么可能有能力在老师与同学的眼皮底下去背!哦,不!

我紧张的看了一下表,呼,还好,还有五,六分钟才上课,趁现在赶紧先磨一下刀再说!

我如同一个疯子一般把书翻到第三十页,用着比小沈阳说相声还快的速度一遍又一遍的大声朗读课文,希望可以对此加深印象。但是,我发现,不管我读多少遍,还是对这篇课文不熟,这块用来磨刀的石头似乎已经钝了,就算磨得再起劲也不行。眼看着上课铃就要打响了,我连一半都还没背好,怎么办?怎么办??

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先把关键词找出来再去背。果然,这样子好多啦,我越背越快,越背越顺,但是,这块磨刀石似乎还是不够好,当我还有几句就背好的时候——上课铃打响了!我心想:“唉,这次惨啦~~”

但是,我又一想,对呀,这是预备铃,还有两分钟才正式上课,抓紧!于是,我一边小声背,一边观察梁老师的动向。

终于,在正式铃打响之际,我把课文背完了。虽然还不是很熟,但大致上都OK了。之后,我“如愿以偿”的被梁老师点中了。虽然有些口误,而且比其他同学要慢,但我至少还是过关了。

这次突如其来的抽查真是太惊悚了,我相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次“课间花絮”的!

5课间花絮

课间花絮,顾名思义,就是校园内鲜为人知的小片段。果然,一些积淀在“记忆深处”的镜头便开始沉渣泛起……

“咚叮……”伴着一阵有节奏的下课铃的响起,沉睡已久的“嬉戏”的气氛渐渐呈现出“轮廓”——“哥们,活动一下吧!”“快点,下楼倒茶!”“哦!”……此起彼伏的喧闹声完全“浮”出了“水面”。才一会儿工夫,大部分人都已与“亲密接触”了一节课的桌椅“分道扬镳”。

只有零星的“热爱知识分子”还在奋笔疾书,当然我也不例外。“小博,出去玩会儿吧!”跑跑突然立在桌前。“怕写不完作业,你先玩吧!”我抛出一个借口,依旧低头沉浸在作业堆中。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陈俊伟便先发制人,“即使是投入地学习、写作业,也得需要适当的休息呀!”“是呀!生命在于运动嘛!”陈容波也插了句“文不对题”的话。居然,旁观者也一个劲儿地点头,真没想到他们还有这么一群“Fans”,我无言以对。哎!感慨我也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他们开始使用武力解决事情。一班人连拉带扯地将我狼狈地弄到门口。还不罢休?不,是虚惊一场。不过,他们又去拐骗“青少年”了……

人的思想总容易扭曲,我也开始受他们影响去寻找乐趣了。几步之遥,些许好学之人也正在谈论着什么,我一个箭步上去,插入了恭听者的行列中。原来,他们正在合力探讨一道略难的思考题。呵,我立即融入话题。“哦,你们是在讨论书上那道思考题吗?”“恩”他们异口同声。“此题吾已解,是否需我解析于你们?”“非常需要!”这次的音量明显响了很多……

时间总能驾驭着一切。瞧,老师沉稳的脚踏声伴着“熟悉得快焦了”的上课铃步步临近……

6课间花絮

课间花絮,顾名思义,就是校园内鲜为人知的小片段。果然,一些积淀在“记忆深处”的镜头便开始沉渣泛起……

“咚叮……”伴着一阵有节奏的下课铃的响起,沉睡已久的“嬉戏”的气氛渐渐呈现出“轮廓”--“哥们,活动一下吧!”“快点,下楼倒茶!”“哦!”……此起彼伏的喧闹声完全“浮”出了“水面”。才一会儿工夫,大部分人都已与“亲密接触”了一节课的桌椅“分道扬镳”。

只有零星的“热爱知识分子”还在奋笔疾书,当然我也不例外。“小博,出去玩会儿吧!”跑跑突然立在桌前。“怕写不完作业,你先玩吧!”我抛出一个借口,依旧低头沉浸在作业堆中。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陈俊伟便先发制人,“即使是投入地学习、写作业,也得需要适当的休息呀!”“是呀!生命在于运动嘛!”陈容波也插了句“文不对题”的话。居然,旁观者也一个劲儿地点头,真没想到他们还有这么一群“Fans”,我无言以对。哎!感慨我也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他们开始使用武力解决事情。一班人连拉带扯地将我狼狈地弄到门口。还不罢休?不,是虚惊一场。不过,他们又去拐骗“青少年”了……

人的思想总容易扭曲,我也开始受他们影响去寻找乐趣了。几步之遥,些许好学之人也正在谈论着什么,我一个箭步上去,插入了恭听者的行列中。原来,他们正在合力探讨一道略难的思考题。呵,我立即融入话题。“哦,你们是在讨论书上那道思考题吗?”“恩”他们异口同声。“此题吾已解,是否需我解析于你们?”“非常需要!”这次的音量明显响了很多……

时间总能驾驭着一切。瞧,老师沉稳的脚踏声伴着“熟悉得快焦了”的上课铃步步临近……

7课间花絮

“叮铃铃!”

“下课。”

“起立!老——师——再——见——”

就这样,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结束了。然而,有趣又短暂的课间十分钟开始了。同学们都好像卸下了一个重重的“担子”,一下子轻松多了。

那些男生都又生龙活虎地玩了起来。憋了一肚子的话,现在又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了。在刚开学的时候,大家还都素不相识,只能慢慢的认识。经过了这几个月,大家都熟悉多了,讲的话,一起玩自然就多了。

最能娱乐的算是沈国川了,他总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嘴里就唠个不停,见谁就想给谁聊几句。这不,沈国川和柳君浩又“开打”了(不知道是谁又惹谁了),在后面的空地上打滚,他们互相抱着,确实很不雅,倒把地板给擦得干干净净。他们边打滚嘴里边嘟囔着什么,不一会儿他们就起来了。沈国川又笑嘻嘻的说:“嘿呦!太爽了。”要是在课堂,老师看着他肯定会说他“嬉皮笑脸”。

当然还有那些不是很疯狂但又玩的起来的同学,比如胡津瑞。他长得好似一座山,给你感觉难以撼动他的位置。有时跟他一起玩,还是蛮有趣的。你看,胡津瑞和赵宝成正从那说笑呢。这时,刘阳过去弄他一下。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开始了,教室变得更热闹了。

下课并不是所有人在玩,也有坐在座位看书的同学。张小萌就是一个。下课后,他好像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沈国川过去惹她一下,她也绝不会“怒发冲冠”的。

而我呢,则有时间下去转转,或有时候听别人聊天。这时,就有可能沈国川来找我们事了。他就会给我后面玩的曹煜说一些稀奇古怪的话,类似火星语,曹煜就会不耐烦地说:“你起来吧,你。”沈国川就会去找下一个“目标”。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回座位!

“上课!”

“起立,老——师——好——”

新一节课又开始了。

篇2:课间花絮的小学生作文

徐乙寒把阿姨拖过的地,用黑乎乎的橡皮泥弄脏了,还说:“你来打我呀,你来打我呀!”然后阿姨就拿起拖把追徐乙寒,而徐乙寒已经跑到了教室里,他以为阿姨不敢来了,可是,阿姨照样冲了进来,徐乙寒东躲西藏,口里连连道歉,但还是被阿姨一把抓住,连打了七八下。以前口若悬河的徐乙寒已经是哑口无声了。

徐乙寒真惨啊!

篇3:小学生课间生活的管理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尚小、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课间生活离不开成人的监管,这也是中外许多研究课间的学者们的共识。监管的内容主要涉及:安全问题,防止出现攻击行为和欺凌事件;场地问题,学生课间活动的场地无非是教室、楼道和操场,各个地方都要兼顾到;监管者问题,班主任、值日教师、体育教师、校长、家长、志愿者,由谁来监管;质量问题,课间生活的趣味性,有无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效果,具有多少教育意义;等等。

一、小学生课间生活的实然

笔者参观过几所市区小学、镇中心小学及农村小学,结合已有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小学生的课间生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

现实的课间生活没有语文书中描述的那么丰富多彩,除了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课间操之外,就剩下教室后面三五个男生推推挤挤,操场上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在扔沙包,楼道里三两个女生跳着皮筋,更多的是女生三三两两在教室说着悄悄话,或者是忐忑地等待着老师的“传唤”。本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欢乐时光却尽显无趣无味。

2.学业任务重,课间遭占用

课间十分钟,不是有老师拖堂,就是有老师提前进教室,或者是小班干在检查作业,还有一些老师喜欢一批又一批叫学生去办公室面批、面谈,加之喝水、上厕所,学生的课间时间所剩无几。

3.教师参与少,缺乏必要的引导

随机访谈几名小学生,问及课间老师有无参与他们的游戏活动时,答案非常一致:没有。课间除了班主任带队去操场做广播体操,或是去教室巡视眼保健操,只有发生冲突和意外的时候,班主任才会出面,而其他任课教师则很少见到。所以,学生在课间就处于一种“放羊”的状态,存在一些欺凌、攻击等安全隐患。

4.学科渗透少,教育意义不足

学生的课间生活不仅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很少与学科知识有关系,基本上是远离课堂内容的,如踢毽子、扔沙包,所玩与所学是脱轨的。也因缺乏教师引导,白白浪费了许多德育机会。

二、小学生课间生活的应然

国内有学者指出,课间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以便更好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积极向上的课间文化具有认识、审美、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它更能够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1]无独有偶,国外研究者认为,课间从认知任务时间上打破了一天的学校上课日,课间给孩子一个休息、玩耍、想象、移动和社交的时间,休息之后孩子会更细心,而且能更好地执行认知。此外,课间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社会技能,而这在比较结构化的教室环境中是无法获得的。[2]国内外在对课间的应然功能认识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都强调了课间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正向功能。

一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适度的课间生活可以提高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缓解学习压力,更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加工。孩子们通过亲身操作和实践,发展知识结构和认知理解,这种类型的探索经验经常发生在非结构化的社会坏境里。最佳的认知加工发生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的中断,而不是从一个认知任务直接就转向另一个认知任务,课间的目的是减少压力和降低认知加工的干扰。[3]而有些游戏本身就有益智的功能,如下棋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二是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课间为增强学生体质、抑制肥胖、缓解眼疲劳等提供了时间保障。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每天都需要一定量的运动,课间作为体育课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每四十分钟休息一下,也有助于缓解眼疲劳和用眼过度,预防近视。超重和肥胖是影响小学生健康的一大杀手,久坐不动便会越来越重。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提高社交能力。课间扩大了学生的交际范围,由同桌和前后位到整个班级,甚至全校,在扩大了的交际圈中,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促进了他们社会性情感的学习和发展。通过课间玩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有价值的沟通技巧,包括谈判、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同伴关系的建立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三、小学生课间生活管理的原则

课间比起课堂,虽然短暂,但绝不是微不足道的。按照目前大多数小学作息时间表来看,一天大概有50~60分钟的课间时间,其中两操大约占去20分钟,喝水、上厕所占10分钟,除去提前到校的,还有将近20~30分钟是没有开发的时间资源。一天不算多,一周、一月、一年、整个小学期间呢?对于学校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正如学生会把校外生活经验带进学校一样,他们也会将校内生活经验带到校外。杜威说,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这句话的意思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教育最好的产物。[4]课间是闲暇教育的最佳时间,学校可以利用好这段时间,教会孩子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校内、校外的闲暇时间。

学校在学生的课间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绝不只是场地的提供者,它也是管理者,除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外,还要坚持以下原则。

1.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相间

对于课间管理,一向重视该研究的英美两国都曾存在过两种对立的观点:“浪漫观”和“问题观”,前者强调非结构化的管理,后者强调结构化的管理。针对这两种观点及主张,有学者发表见解道:“它们实际上都走了极端,一方面‘自由’的‘课间休息’对学生的‘社会化’有促进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而另一方面为防止问题的发生而让成人介入也是应该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5]

表面看来我国小学课间管理确实是结构化管理与非结构化管理相结合的,除有统一规则、标准,教师监督,全体学生参与的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这种结构化的管理之外,其余全是学生“自由”的课间时间。实则不然,非结构化的管理不等于不管理,不等于教师在其中不需要做任何事,相反教师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以保证学生课间生活的质量。

2.趣味性与教育性兼顾

课间生活若无趣,学生就易于选择久坐不起或惹是生非;若只有趣味,那课间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课间生活要趣味性与教育性兼顾,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有趣的课间生活才能吸引师生积极地参与,才能带来更多的欢乐,使学生喜欢学校生活并快乐成长。有教育性的课间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容易被忽视的课程资源。如何做到趣味性与教育性兼顾是提高课间生活质量的关键点。

3.益智与健体并行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间生活比较重视学生身体锻炼的目标,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更缺乏智慧的增益。课间是体育课的补充,而不是体育课,如果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而在课间做剧烈一些的运动,势必会影响到接下来的教学。课间适合做散步类的运动,而不适合篮球类的运动。引导并教给孩子们玩一些益智游戏,尤其是优质的益智游戏,可以让他们在玩中大受启益。课间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更要训练学生的思维,益智与健体并行。

4.室内与室外交替

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场地无外乎教室、楼道及操场,在哪玩看似不是什么大问题,实则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场地小是目前我国小学,尤其是城市小学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的课间时间基本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很少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阳光。教师要经常督促那些不爱走出教室的学生到室外参与活动。课间活动要转换场地,室内室外交替开展。

四、小学生课间生活管理的条件

要提高小学生的课间生活,光靠小学生自己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有成人的介入,具体而言,要有课程的引导、时间上的保证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

1.课程引导

每周增设一节课间游戏指导课,由体育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教授。借助课堂教给学生游戏规则,筛选适合学生课间操作、有锻炼价值、有教育性的小游戏,以满足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的不同需要,甚至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搜集、开发新游戏。这样做的好处是小学生能从游戏指导和鼓励参与中受益,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游戏和身体锻炼。游戏课程的设置也为追求校本特色的学校提供了创建的载体,学校可以创建自己独特的课间文化。

2.时间保证

离开时间的保障,一切丰富的课间生活都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学校要将课间时间完整地还给学生,教师不要拖堂、提前上课、在课间检查作业等。那些要取消课间休息的主张更是要不得,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3.师生参与

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自己是课间生活的主角,教师是必不可少的配角。实习期间,孩子们常常邀请我与他们一起游戏,当问及怎么不叫上班主任等其他老师时,有学生表示,也想邀请他们,但是觉得老师不会和他们一起玩的。这说明,学生是渴望与老师一起游戏的。所以平日教师们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这种参与包括指引、管理和参与。高质量的课间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应伟.小学生课间文化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2008(29).

[2]Cathering,L.Ramstetter&Robert Murray&Andrew,S.The Crucial Role of Recess in Schools[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10,80(11).

[3]Cathering,L.Ramstetter&Robert Murray&Andrew,S.The Crucial Role of Recess in Schools[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10,80(11).

[4]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小学生课间文化的优化

课间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校园文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积极向上的课间文化,具有认识、审美、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它更能够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

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课间文化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一、 课间文化的现状分析

1.“课间文化”十分单调,缺少活力

课间十分钟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不错的放松机会,但是调查发现: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除了上厕所之外,玩的项目并不是很多。从调查结果来看,深受小学生们喜爱的多是传统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踢毽子、跳皮筋等我们儿时常玩的游戏在当今的小学校园里仍然十分流行。低年级学生的课间游戏以体力游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中年级开始,出现了多种脑力游戏,如下跳棋、象棋、五子棋、猜谜语等。

2.“课间文化”缺乏教师的关注与引导

留心观察我们的孩子,常见下课铃声一响,蜂拥而出,三五成群,看到最多的是男同学你追我赶,你推我搡,你打我一下,我踢你一脚,或聚在一起大打出手,不一会儿都大汗淋漓。而此时老师则在办公室里修身养性。只有当学生发生安全问题或磨擦时,才出面处理。

3.“课间文化”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学生的课间活动处在原始自发的状态,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游戏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教育意义,使学生可以在玩中乐,在乐中受到教育,在乐中健康成长。但也有很多缺乏科学性、缺乏知识品位、搀杂不健康因素的成分。分析学生的课间游戏,会发现不论是改编的,还是独创的,往往只强调趣味,却知识少、品位低,多数都是一些搞笑的话语。像“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不知死多少。”“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丈,一摸口袋没有钱。”……

4.“课间文化”缺乏学科的渗透

课间生活,既是社会生活的浓缩,也是课堂生活的延续。而我们细细品味“课间文化”,发现孩子口头传播的内容全都是学校生活之外的,课堂所学在活动中没有一丝体现,找不到学科的踪影,所学的与所玩的格格不入,缺乏有机的融合与互通。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现象呢?

首先是安全因素。老师们虽然希望孩子们课间能动起来,撒欢儿地玩一下,但更害怕他们安全方面出了问题,导致自己承担责任,所以只好以安全为重,不允许同学们玩可能产生危险的游戏。家长们也格外重视安全问题,很多家长在家里也常常教育孩子,不要玩有危险的游戏,时间一长,同学们自我保护意识都强了,自己主动放弃了一些游戏。

其次是场地狭小。目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多地方小,活动场地更小。有的学校因为操场太小,课间操都要不同的年级轮流做。

再次是生活环境影响。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中没有可以一起玩的兄弟姐妹,居住环境又使他们缺少玩伴,以至于很多小学生不习惯集体性的游戏。随着玩具的变化:电视、电脑、连环画、汽车模型等代替了以前的剪子、陀螺、猴皮筋、沙包……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他们游戏的方式。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现在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普遍薄弱,很少有一堆孩子自发地一起玩耍。即使一根跳绳,也不愿与别人共同使用。

最后是课业负担过重。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倡导减负,但是同学们的学习负担却在不断加重,除了学校的课业任务,很多同学还要应付各种辅导班、竞赛、考级等,同学们很少琢磨适合自己玩耍的游戏,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懒,连起码的玩耍都不会了。

二、 课间文化的优化策略

1.积极探索各学科知识、学校活动、家庭生活、社会热点等与课间文化的结合点,挖掘课间文化设计的素材,优化课间文化的内容

(1)各科教师协作参与,将学科的有关内容转化为充满情趣的课间活动形式

根据个人的专长,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根据某一时期的社会焦点、热点等,结合学生原有的课间游戏形式,编创出富有新意,为学生喜闻乐做的新词、新动作、新游戏。如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排新的动作,融竞技和游戏于一体;音乐教师根据教材的进度编排新的旋律,老曲填新词,旧词谱新曲,让孩子的口中更有韵味。语文和数学教师更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出儿歌、念白或唱词,将枯燥的学习内容拟人化、兴趣化。也可多科联手,既编唱词也编动作,既有歌伴舞,也有舞伴歌,有效融合,浑然一体。

(2)各科教师协作参与,将学生生活中经历、感知转化为课间文化的创作素材

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时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家庭中,衣食起居的习惯,萌生出对所吃食物的偏爱,萌生出对穿着佩戴的独特理解,萌生出心底深处的融融亲情。学校里,感受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亲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教师交往,聆听教师的谆谆教诲;与同学相处,感受同学之间的手足情谊。社会中,儿童以自己特有的视角看世界,感受环境的变化、人间的真情……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课间文化创生的素材之源。当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感受生活、经历生活的同时,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地思考,积极地酝酿,积累课间文化的创作素材。

2.合理利用积累的素材,创编课间文化新作品,优化课间文化的形式

(1)教师关注,先期开发,设计课间活动新形式

学生是天生好动的,这是他们活泼可爱的表现。在课间活动中,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得到愉悦,但也最容易惹出事端来。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细心,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善于去发现学生游戏中所包含的创造性成分,加以肯定、鼓励、推广,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设计课间文化新的形式。面对学生的课间文化“市场”,教师先期介入预设开发,然后投放“市场”,静观学生的反应,检测自己的作品是否适合学生的口味。

(2)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共创课间文化新作品

课间文化的创生,不仅需要教师的先期开发,更需要教师组织下的师生互动。没有教师的引领,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没有师生的情感交融,便创生不出鲜活而有现实意义的课间文化作品。

(3)生生互动,自主合作,演绎课间文化新生命

课间文化尤为突出的表现是活动过程中的愉悦氛围和团队精神。这种氛围和精神来自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互动合作,来自学生体验成功后乐此不疲的开发与创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过程、感受氛围,获得了切身的体验。

3.营造良好的课间文化环境,优化课间文化的操作模式

我们要力求营造民主、安全、和谐、快乐的课间文化环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想法。教师主动建构和生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创造性设计课间活动的方案,不断地充实、丰富课间活动内容,构建课间活动的基本模式,并经常性地进行过程性评价或阶段性小结,形成一套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课间活动操作体系。

(1)把课间还给孩子,保证课间活动的时间

学生们最担心老师拖堂。有的老师常常占用课间,重复上课内容,这时老师再讲课,表面上延长了同学们的听课时间,但是根本不会产生良好的听课效果。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大量的课后练习题,为按时完成作业,大家只好在课间加紧做题,这种状态下,很多同学以一种应付的心理来完成作业,不仅难保质量,还影响下一堂课的听讲。

(2)开展系列课间活动

①“自主合作”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课余的时间主要还是应该由学生自己来支配,自己来把握。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全都给予鼓励、支持。让学生自主建立活动小小组,挑选自己的好朋友,可以3人、5人自由组合,自己寻找共同喜欢的活动项目进行研究。课间十分钟,独自一人散散心,放松放松紧张的大脑;背唐诗比赛,享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做几个体育竞技游戏,舒展舒展筋骨;大伙儿在一起,探讨一些新发现,合作互助,做一些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等。

②“主题组合”活动。主题组合活动的含义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将目前教育计划中无法顾及的,而又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身心和劳动等素质的多种教育因素及教育活动组合成系列的活动课程内容,并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教学的形式实施,以促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发展兴趣特长,全面提高素质。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的《爱国主题活动》,结合向革命先烈学习时的《军事主题活动》,结合节假日、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教育的《亲子活动》等。每个主题活动的展开,各学科教学都密切结合,价值指向明确,既要符合游戏活动的各项特征,又要结合主题要求进行创编和开展。在活动形式上,主张根据主题组合活动内容的性质,通过多种形式来实施,如可以按年级、班级或小组、小小组来进行。在评价方法上,采用目标行为模式为基本评价模式,指标体系是纵向和横向双维度的,指标作设权处理,从总体上来衡量目标的达成度。

③“学科渗透”活动。如常识学科:我们的校园环境以及周围环境尽显大自然景象:校园里有各种花草树木;围墙边有各种杂草、野花;岩石缝隙里有蜗牛、青蛙、蟋蟀、蜥蜴、飞蛾、青虫、蚱蜢……但是,学生对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不“见多识广”,对大多数花木虫草所属的科目、生长习性、花果季节甚至其名称都不知道。如果我们把小学自然课延伸到校园及其四周的“自然界”,这不是更切合学生实际的教科书吗?再如语文教师与音乐教师联手,将所学古诗填在学生所熟悉的乐曲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配上《牧童之歌》的旋律。)数学教师与语文教师联手,将枯燥的数字拟人化:胖胖0,瘦瘦1;小鸭子2呀,小耳朵3;4像小红旗,5是象鼻子;6和9双胞胎,练习倒立就是6,立正站好它是9;7像镰刀8麻花;10个数字如一家。……

篇5:课间花絮小学作文

楼道都快堆成了快乐的小海阳,“有的同学在玩游戏、有的在跳绳、有的在仍垒球、还有的在练立定跳远……”有的同学在一旁看风景。还有的的同学在一旁看着他们练习。

我和我的好朋友玩:李长珏、陈思润、崔沫邯、李钊贤、戴子皓、崔文凯……,我们玩的是捕鱼达人。有人先搭一个鱼网,抓着谁谁就当鱼网。游戏规则是,第一网不捞鱼,两网不捞鱼,三网才捞鱼。一条条鱼的钻过去,我们算念着儿歌算捞鱼,玩得可高兴了。

篇6:课间花絮小学生叙事作文

今天,上语文课了,老师叫我们上去电脑室打字。我们高兴地说:“上去电脑室打字啦!”说完就上课了,我们立刻排好了队。可是,有个别同学在打架,就是郭咏柯和扬嘉乐。

到了四搂电脑室,凌丹就叫了郭咏柯和扬嘉乐出来,他们两个被老师骂了一顿,我们就进去打字了。我先打了第四课,李煌和凌丹都打了很多很多。到我打到了第八课,就下课了。

篇7:课间花絮小学生叙事作文

星期二早上第一节课下课了,我们就直奔操场,李煌说:“我们来玩电视上的动片喜洋洋、懒洋洋、美洋洋的游戏。

于是我和几个同学就玩起了游戏,黄俊鹏当灰太狼来抓我们,我们当羊逃跑可有趣极了,还有黄俊鹏抓到谁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救她出来,就这样我们拉拉扯扯的玩得非常高兴,玩着玩着,上课铃响了,该上课了我们争分夺秒的跑回教室,我想如果可以多玩一会就好了可是必须上课才行。

篇8:彼岸的花絮

有人说, 彼岸的花絮只为成功者而绽放, 只有实现人生理想的成功者, 才能看见花絮的轻舞飞扬。

我相信这花絮飞舞在我的生活里, 因为那红色的淡光朝着我微笑。

校园的梧桐叶子全部凋落,依然昂首挺立。我像快乐的鱼儿一样,穿梭在秋风里。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幻想着许多美丽的童话故事的上演,可是现实的钟声把我惊醒,让我像一个失宠的孩子般焦虑不安。

也许只是一种感觉,那种一直隐藏在心里的不安,就像晚上的时候去海边,繁星密布的夜空照亮整个沙滩,偌大的一个沙滩只留下一串自己走过的孤独的脚印。

那天我莫名地走进校园的一个角落里,那里有一个安静的园子。有人说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园子。可我却从此恋上了它,恋上了那里静谧的空气、天空掠过的小鸟。那个野草肆意成长的绿色天地,顷刻成为我的精神憩园。我乐意在它的周围闲逛,每天收获一份开朗的心情。

废园和我一样孤独,一样需要安慰。为什么我们要冷落它呢?难道它里面的生命就不存在价值吗?难道不是它给我带来许多安慰吗?我轻轻地拂过它无奈的微笑,好想它在我的呵护中勇敢地去追一个未完成的梦。我们的世界因野花的绽放而更加阳光,也因阳光的灿烂而更加奔放。

每次心情烦躁的时候,我都喜欢徘徊在废园的怀抱中。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呼吸着花的清香,痴痴地凝望那美丽的花瓣。坐得冷了的时候,站起身来,感觉周遭的沉寂。我伸出手,手指轻轻地触及花瓣,那里温而冰凉。每天清晨,园子里的花就羞答答地盛开了。我知道,每一朵花未必都会结着丰硕的果实。我虽然一直都在努力地做自己,却无法给予自己诺言。疲惫时,我带着对生命的困惑来寻找真谛,废园就把答案寄寓在可爱的植物中,让我去了解它的魔力。

在挫折中成长,在梦想中起飞,我们以激情为动力,用勇气来挑战。每一枝花语都是它的主打音乐,它幽幽地告诉我:大自然赋予它们惊人的求生力量,这种力量大到使我们无法抵御。时间同样会赋予我们生命的价值、幸福的渴望,我们无论走过多么漫长的黑夜,美好的希望永远在前方召唤我们……

生命有欢乐,更有无尽的劳作和苦难,我们要勇敢地迈开步子并且尽可能地使过程充实。用轻松微笑来迎接人生的惊喜,这该是废园的座右铭,我一直都还记得。四季的变化、快乐的演绎,无不激励着我前进。

废园啊,我的秘密花园,我的快乐天堂!你带给了我的,我一直都保存在心底。我想你已不再是一个被废弃的园子,而是我生命中最亲的家园……

那天,天空中飞过一群可爱的小鸟,我躺在你的怀抱里看着它们飞过。一根洁白的羽毛落在我的视线里,我闭着双眼轻轻地吹着这飘逸的羽毛。它飘走了,离开了我的视线,我却看到了一棵树的孤独与倔强,这或许就是我的归宿吧!

我的废园,你告诉我有一种花,轻轻地飘在天空中,像雨伞一样降落到海边,这是一种彼岸花。神奇的彼岸花可以让我看见无数明亮的火炬。

彼岸花有着红色的光……

篇9:小学生课间生活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城关区是兰州市的中心城区,该区有编制内小学66所,是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在兰州一直处于前列。”本研究所选取的学校即为城关区编制内小学,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225名学生、7名教师以及主管学生工作的2名负责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参与型观察、访谈、实物收集和问卷调查等综合收集研究资料。在问卷的编制方面,主要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人手,问卷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与统计处理。学生问卷共发放225份,有效问卷214份,回收率为95.1%。教师问卷共发放7份,有效问卷7份,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114人,占总体的53.3%;女生100人,占总体的46.7%;汉族学生183人,占总体的85.5%;少数民族学生31人,占总体的14.5%。男教师1名,女教师6名,平均年龄约33岁,平均教龄约12年。

二、研究结果分析

1.物质层面——“学生的课间生活需要‘保单”’

学生的课间生活需要物质层面的保障,脱离了物质基础,学生的课间生活便无从谈起。以下分别从时间保障、空间利用和设备设施三个方面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你觉得课间休息的时间充足吗?”其中有29.9%的学生认为充足,70.1%的学生认为不充足。学生们反映,“老师总是占用我们的时间,讲课或是布置一大堆课堂作业”,经常“还没休息就上课了”,甚至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在操场上玩的时候,上课铃声突然响起,在慌乱中会有危险”。其次,课间活动空间有限。调查中某校现有学生1286名,占地面积约2335平方米。学生人数多,学校占地小,属于一所典型的“微型学校”。除去上下楼时间,课间仅有4~6分钟的时间能在室外活动。观察中发现,许多学生为节约时间在楼道、楼梯上奔跑,由此引发的碰撞、争吵时有发生,学校空间的有限导致了校园安全等连带问题的产生。第三,学校提供的设备设施缺乏,学生抢占器材情况严重。“课间你都玩什么?”有52.7%的学生选择玩操场上的器材,16.6%的学生选择“其他”,12.2%的学生玩学校器材室的器材,11.2%的学生玩自带的玩具,7.3%的学生玩教室里陈列的物品。由此可见,学生对学校所提供的设备设施使用较多。而由于学校空间小,设备设施的设置有限,由此出现抢占设备设施的事情屡屡发生。研究结果显示,设备设施的有限、空间的拥挤和时间的短暂,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间生活质量。

2.制度层面——“课间活动怎么‘管”’

课间活动是学生通过对闲暇时间进行管理,获得自主、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然而,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认识能力、自控能力较差,致使一些危险潜伏在课间生活中。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某校配备校园保安2名,早上7点到校,晚上6点离校,其工作主要负责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值班室老大爷谈到,“学校规定课间学生不允许出校门,除非学生生病或者忘带东西。但也要老师陪同,开出门证明,而且家长要在门口接”。除了学校层面统一制定的规则外,班级层面所制定的规则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设置了“课间我不能做什么”的调查,一班学生的答案是“玩自带玩具”、“做危险游戏”和“吃东西”;二班学生的答案是“出校门”、“玩自带玩具”和“玩器材”;三班学生的答案是“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和“出校门”;四班学生的答案是“玩危险游戏”、“带零食和玩具”以及“出校门”。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班级对于课间规则的制定不尽相同。而相同的是在收集资料时,都没有发现各班有相关的课间制度的文字性材料,课间的相关规则多是源于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口头所讲。就此,笔者访谈了主管学生课外活动的大队辅导员老师。她谈到,“你们来学校实习这么久了,难道没看出来啊!下了课,学生就应该自己安排活动了,只要不出事,老师是不会去管学生的。学校更没必要管了,没有必要制定制度,又不是别的什么,反正我是不知道有”。可见,该校对于学生课间生活的制度制定还处于口头阶段,不够系统和成熟。

3.精神层面——“学生为何急于‘逃离’校园”

学者王继聚曾写过一篇题为“学生为何急于‘逃离’校园”的文章。我们心中的学校应该是美好的、让人流连忘返的,为何学生会急于“逃离”校园呢?我们的学校是否使学生感到压抑?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对学生课间生活精神层面的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首先,仅半数学生在课间感到开心、快乐。“课间,本该是孩子们放飞心灵、放松身体的时刻。然而,综观学生在课间的活动情况,有的追逐打闹,有的茫然发愣……”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也注意到了类似的情况。“在大多数课间,我的感受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53.8%的学生感觉“开心、快乐”,16.2%的学生感觉“麻木、没感觉”,14.2%的学生感觉“生气、愤怒”,8.6%的学生感觉“悲哀、沮丧”,7.1%的学生感觉“疲惫”。我们可以看出,仅半数的学生感到“开心、快乐”,这和我们印象中孩子们快乐天真的样子差距甚远。第二,超过半数的学生不满意当前的课间生活。“你对当前的课间生活满意吗?”仅有43.2%的学生感到满意和很满意,多达56.8%的同学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那么,如何让这些经常感到“生气”、“悲哀”、“麻木”的学生在课间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这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三、建议

阳光体育、校本操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体现了教育理念从注重知识传递向关注学生成长、注重生活体验的转变。然

而,研究中发现当前仍存在很多影响学生快乐生活及成长的问题,在此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一同去追寻那被“遗忘?的时光。

1.注重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从调查分析中我们看到,教师占用课间延续课堂教学、学校设备设施有限、课间活动空间拥挤三个因素或独立或关联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正常的课间生活。除了寻求规范制度、增配设备、合理调配空间外,针对有半数学生选择在教室度过课间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利用现有资源,着重以班级为单位来加强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

(1)制定并遵守规则,保障课间休息时间

有教师谈到,“不是我喜欢拖堂,我上了一节课也累啊!主要是内容讲不完,有些学生太磨蹭了,耽误了大家的时间”。然而,无论是由于学生拖沓还是教师未合理规划,“拖堂”现象都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化解。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合理规划时间,将共同遵守时间作为规则约定,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拖堂所导致的学生课间休息难以保障的问题。

(2)美化班级环境,保障室内空气流通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多、场地小导致众多学生在教室内度过课间生活。因此,除了学校要扩建、重新规划校园外,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建议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美化班级环境,保障室内空气流通,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休息空间。

(3)添置设备,充分利用图书角及教室后墙展示区等室内资源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布置,活动设施的购置,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美化班级环境,充分利用好图书角、教室后墙展示区等室内资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间的物质文化建设。

2.加强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研究显示,学校能认真执行和遵守国家对于课间所制定的制度、政策,如配置校园保安,颁布条例禁止在校期间离校等。然而班级层面对于学生课间生活的规定还处于口头阶段,不够系统、成熟,执行力也较差。“要把随意、零散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长期的、主动的行为,这就需要制度的力量。”我们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加强对制度文化的建设,制定出一套规范的、系统的课间执行制度,才能在参与和管理课间活动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

上一篇:浅析中医自然疗法与健康下一篇:为战友30年聚会作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