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聚氯乙烯厂节水工作总结

2024-05-11

2008年聚氯乙烯厂节水工作总结(精选5篇)

篇1:2008年聚氯乙烯厂节水工作总结

2008年聚氯乙烯厂节水工作总结1、2008年我厂总耗水量1550506.000t,比2007年降低21.52%,单耗水量16.67t/tPVC,比2007年增加0.97%。

2、2008年我厂制冷车间循环水设施正常运行,各车间循环水使用装置正常运行,循环水相关管道、换热设备状态完好,循环水无异常损失;氯化氢岗位独立循环水设施运行良好。

3、2008年,我厂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运行正常,原有装置:压滤上清液回用装置、乙炔上清液回用装置年回收水量1026866.6553吨,回用于乙炔发生器;新增装置:聚合蒸汽冷凝水回用装置回收量7m3/h,回用于氯化氢循环水补充。

聚氯乙烯厂

2009年5月15日

篇2:2008年聚氯乙烯厂节水工作总结

继住开来勇于奋进努力为采油厂做出新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7年,在采油厂领导的指导下,按照厂党委和局团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采油厂团委紧紧围绕采油厂中心工作和大局,不断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不断深化青工技术拉力赛、“五小”活动、科技示范园活

动,不断提高共青团服务能力,在服务采油厂生产经营建设、服务采油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中实现了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

一是不断深化服务采油厂生产经营建设的主题活动。“青工技术拉力赛”活动是临盘共青团的特色和名牌活动,自1994年出台以来坚持不懈,经久不衰,永葆青春。是采油厂团委联合有关科室,在全厂的全体青工中开展的群众性、经常化的业务技术学习、培训、考核活动,其指导思想定位为:坚持培训、竞赛、考核并重,以培训为基础,以竞赛为形式,以考核为手段,引导、激励、鞭策青工立足岗位学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多年来,经过拉力赛的艰苦磨练,青工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有技术、有能力、素质高的青工队伍,为采油厂的生产经营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青工技术拉力赛活动曾多次受到上级团组织的表扬,在团中央召开的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研讨会上曾做过专题汇报,受到团中央的好评。

二是大力开展了群众性的创新创效活动。多年来,采油厂团委开展的“五小”活动,为青工创新创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激发了青工创新热情,在全厂形成了浓厚的氛围。2007年完成78项成果,参与人数达200多人次,涉及到采油、集输、机动、供电、工艺、地质、油建、监测等多个专业,有力地促进了采油厂各项生产经营建设,为采油厂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做出了显著贡献。监测大队张光绪的异型工件固定装置,为各种工件的加工提供了便利,节省了多种装置,节约了大量成本;供电大队刘志明的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的研制与应用,大大提高了抽油机时率;采油四矿王民山创造的“五小”成果“取水式自动加药装置”,是一种不间断自动加药装置,增加了加药的科学性,减少了管杆的腐蚀,大大延长了管杆的寿命,减少了劳动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采油四矿矿长郭腾明在去年采油厂四季度工作会上典型发言时表示今年将在全矿推广,相信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由于我们的“五小”活动开展的扎实,成果多、效果好,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有力的促进了生产经营建设,在全局走在了前列,所以多次受到局领导的表扬。我们的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关注,2007年1月15日被录制成新闻在中央视台一套新闻联播中播出,很大的鼓舞了广大青工士气,更加激发了青工创新热情。

三是大力开展青年科技示范园活动。青年科技示范园活动是采油厂团委开展的一项与原油生产紧密相关的一项活动,旨在培养长寿井、培养稳升井组、降低自然递减。通过单井承包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通过科技下基层加强对基层技术指导,提高对技术指标的管理水平;通过油水井分析比赛提高技术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5年局团委在全局推广科技示范园,2007年进一步深化了该项活动。我们紧紧依托这一有效载体,强化了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软件建设,突出生产管理中的科技含量,提高油水井的管理水平。目前这一活动也受到了团中央的高度重视。

四是不断加强团员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青年是采油厂生产建设的主力军。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建立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青年人才队伍是采油厂实现增储上产、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需要;是实现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是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实基础。采油厂团委树立“人人是人才”、“人才整体开发”观念,在全厂范围内建立起基层队、三级、厂级人才递队,层层推进,步步提高,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统筹规划,系统开发,整体推进,使队队有典型、队队有榜样。通过“十佳青年”、“优秀基层管理者”、“科技先锋”、“青年岗位能手”等评选活动在全厂形成争做先进、争当带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职工,像程海鹏、高志鹏、张光旭等这些优秀代表曾多次受到厂领导、局领导的表扬和嘉奖。共青团是青年人才的摇篮,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是我们的责任,事实证明许多优秀的人才最初都是从青年时代起受到团组织的重视、培养,一步步成为有成绩、有贡献的人,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篇3:2008年聚氯乙烯厂节水工作总结

1、水稻单产有了新突破,今年我市以十七大精神为工作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应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为重点,抓好推广项目落实,克服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水稻生产推广项目平均亩产达到了507.28公斤,总产达6087.36万公斤,比全市水稻生产平均亩产473.9公斤,增加了33.33公斤,总增产399.96万公斤,增产幅度达7%,创出了我市水稻生产以来单产的历史新高。

2、水稻品质得到了改善。今年我市水稻生产推广项目采取了统一品种的办法,一律选用耐冷、抗逆性强的优质品质空育131、龙粳14、搭配垦稻12、垦稻13,出米率比2007年平均增加了0.5个,水稻的产量、加工品质(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外观品质(高透明度、低垩白率的垩白度)及食味品质明显高于其它灌溉措施栽培,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根系活力,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

3、水稻标志性示范园区效果显著。我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按省农业技术推广站《2008年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标志性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佳木斯市2008年农业技术示范区建设方案》制定了《同江市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建设方案》其中水稻生产主体技术是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面积2万亩,平均单产达522.126公斤,比一般栽培方式高出48.176公斤,亩增收86.72元,带动全市水稻生产上标准上档次。

4、水稻生产管理方式得到更新,严格按照推广技术人员制定的方案组织实施,采取以节水、增温通气,壮根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配套大中棚旱育、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增产节水增效技术,栽培措施主要采用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在工程节水上,加强了农田地基本建设,修建高质量的水泥“U”型槽灌渠渠道,防止渗漏,减少灌水途中损失;在管理节水上做到了集中计划用水,减少水的浪费;在农艺节水上,根据水稻一生有两个抗旱最强期和两个水分敏感期的理论,推广了浅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并根据不同土壤,不同生育期,不同降雨季节和地下水位动态进行灵活调节。提高水稻种植标准化水平,全面带动我市水稻生产向高质量,高技术组装配套,高水平标准化方向种植发展,为今后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5、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效益明显提高,在倒春寒严重之年,我市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平均亩产比全市水稻平均亩产增加33.33公斤,总增产399.96万公斤,比前三年全市水稻生产单产417公斤,增加90.28公斤,新增总产1083.36公斤,增收1950万元;比2007年水稻单产440公斤,增加67.28公斤,增长15.29%,新增总产807.36万公斤,增收1453.25万元。

6、水稻生产中关键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

①促进水稻的生育和成熟,节水浅湿灌溉白天土温和水温升温快,温度高,有利于稻株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物质积累,对水稻生育和加速后期成熟起到重要作用。

②防止黑根和早衰,实行节水浅湿灌溉,起到有效地增强根系活力作用。水田在长期水层深的条件下,CO2浓度增加,有毒物质的产生和积累,阻碍根的生长,发生黑根,烂根、吸收机能受到损害、养分不足、稻株发育不良,不仅使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还导致生理病害的发生。

③促进生育转化,改善稻株的生长形态,节水浅湿灌溉在水稻前期促进根系发达、苗壮。中期控制无效分蘖、群体协调生长、节间短、杆粗壮,抗病抗伏。生育后期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的效果,活杆成熟。节水浅湿灌溉、促控结合,具有促使生育转化和提高结实率的效果。

④调节生理、生态需水,实现省水增产,节水浅湿灌溉可以减少田间水流失,本田灌溉过程50~60%以上时间无水层,减少了土壤渗漏和提高降雨的利用率,也使水稻耗水量减少。据调查三江口水稻示范核心区耗水量比2007年减少20%。

7、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空前高涨

由于今年市场价格的拉动,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市场销售广阔,同等面积比种植大豆纯收入增1.5倍,农民种稻尝到了甜头,获得较好效益。在今年秋做床的工作中己完成新增加可供10万亩的旱改水育秧床,为明年节水增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篇4:本刊召开2008年编辑工作会议

本刊讯1月24日~25日,本刊召开了编辑工作研讨会,会议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奥运档案工作和国家档案局工作部署,结合北京市档案局局长、本刊编委会主任陈乐人在《北京档案》出版200期座谈会上对刊物工作提出的要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市档案局副局长、本刊社长姜之茂就做好今年档案宣传工作提出要求。会议由马素萍副局长主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冯伯群、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斌,以及陈智为、张辑哲、王英玮、黄霄羽、张宁等教授学者和北京广播电台“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嘉宾杨玉昆等应邀出席,就今年档案宣传工作重点提出指导性意见。

姜之茂强调,今年全市档案工作重点突出,任务繁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档案宣传要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注重宣传效果。一是对奥运档案工作的宣传要加大力度、形成气势。二是要充分发挥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域优势,加强栏目撰稿人队伍建设,提升刊物的理论水平和文化品位。三是要围绕工作大局,增强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和编辑工作水平。四是要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对档案宣传工作的客观需求。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宏观上对《北京档案》杂志在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同时还就刊物的改革与创新、繁荣学术研究氛围、创新编辑思路与服务方式、满足各界读者不同需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对刊物本身存在的不足提出中肯的指导性建议。会议气氛热烈,指导建议操作性强,编辑人员普遍感到受益匪浅,开阔了思路,看到了不足,明确了改进工作的方向,很受启发。

篇5:2008年贵州老龄工作新思路

会上,郭猛厅长总结了2007年老龄工作情况,对2008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陈如昌副厅长传达了全国老龄办会议的主要精神;铜仁地区老龄办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对2007年度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和各市州地老龄工作目标考核情况以及省老龄委成员单位优秀联络员进行了通报和表彰。

2008年,贵州省老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弘扬抗雪凝精神,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树立“情系老龄、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工作理念,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大维权力度。

围绕上述思路,今年全省老龄工作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老龄委第八次全体会议精神 各级老龄办和各成员单位要积极贯彻省老龄委第八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会议部署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没有召开第二次老龄工作会议的市(州、地),年内要积极筹备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二、推动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针对老年群体,尤其是城乡贫困、高龄、病残、空巢、失地等老年群体在养老、医疗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开展专题调研,为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

三、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维权工作 各级老龄办要切实将老年人维权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增设维权机构;要加强培训,提高维权工作者的素质和工作水平。针对老年人权益保障需求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多开展涉老法律法规专题讲座。认真做好老年人信访工作。

四、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工作 各市(州、地)要普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试点工作首先在城市进行,各地要选择、至2个条件比较好的区、街道、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全国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领导。同时,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实施爱心护理工程”的具体要求和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安排部署,在贵阳市先行试点,建设一所“爱心护理院”。积极探索解决城市高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和照料难的问题。

五、切实加强老龄宣传工作 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进一步抓好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的宣传,大力宣传老龄工作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和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认真指导老龄报刊征订发行工作,积极组织稿件,精心策划宣传,努力扩大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今年,全国老龄办将举办首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各地要结合实际,抓好“多彩贵州,魅力晚晴”首届老年人健身舞蹈大赛,为构建和谐贵州做出积极贡献。

六、开展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在总结第一轮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按照广泛、深入、持久、规范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

七、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各地要深入研究农村社会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高度关注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问题。省老龄办今年将重点开展对我省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深入基层摸清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批准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八、加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要求,积极培育和发展基层老年群众组织。要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在反映老年人诉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协助村(居)委会做好老年人工作、开展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促进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九、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省老龄办将分期分批组织市(州、地)老龄工作干部和成员单位联络员培训班,开展省内省外相结合的学习交流。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协调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和组织指导工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机关建设。

此外,继续开展敬老助老主题教育。继续开展“银龄健康助老服务”,深入街道、社区、乡(镇)为老年人办实事。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老龄统计工作。继续组织开展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和各地老龄办业务目标考核工作。

上一篇:好玩趣成语猜谜下一篇:大手牵小手(1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