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体美术字》教学教案设计

2024-05-03

《黑体美术字》教学教案设计(精选15篇)

篇1:《黑体美术字》教学教案设计

《黑体美术字》教学设计

一、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字知识,汉字的结构,笔画与书写方法。

2.学习黑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并进行书写练习。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美术字的笔画特点和书写的四个步骤。

2.难点:美术字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内容展开的线索:

(1)切入课题: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一年级。对于汉字,可以说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个别同学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我们看班级黑板上的大字和板报后面的大字和我们平时写的字有什么不同?(生答)

(2)什么叫做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字体整齐、醒目、美观、易认,同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帖上等都离不开美术字。

(3)美术字体特点

行楷字体: 行云流水,笔画欲断还连。

魏碑体: 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

隶书体: 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

此外还有黑体

(4)黑体美术字写法

①打格: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学生容易忽视打格子,因此,此步骤应强调。

②定骨架:用单线划出字形,用笔要轻,笔迹宜淡。

③ 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④ 填色:按需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三)说明:

(1)美术字与书法的区别:

书法讲究的是一气呵成,疏其排列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章法,字形可大小穿插,字距可插密排列。而美术字则更讲究笔划的规范,字形和字距的统一。

(四)作业设计

临写黑体字

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结构,把每个格子打成“田”字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结构,此方法是解决难点的根本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好美术字,避免学生因写不好美术字而失去兴

趣。由于本课内容较多,作业可课后完成。

(五)板书设计(略)

黑体美术字

写法:

1、打格(大小相等)

2、定骨架(注意结构)

3、双线勾画(横平竖直,粗细等同)

4、涂色(任意颜色)

篇2:《黑体美术字》教学教案设计

通过学习黑体字,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书写黑体美术字。

教学重点:

黑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写出正确规范的美术黑体字

教学用具:

直尺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清楚了解黑体美术字的子形特点,风格及书写美术字的`场合,接下来给讲解书写黑体美术字方法步骤,第一步,打格,让学生在八开素描作业纸上打8×6厘米的格子,格子打好后,跟着老师进行第二步,在格子内写出所写内容的笔画骨架,这一步很重要,关系到书写黑体美术字的成败,所以说一定把书写的黑体美术字的结构、每个笔画、每一部分写正确,符合黑体美术字的要求,达到匀称统一,穿插呼应,然后进行第三步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全部字的双勾字形,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字的大小、重心,逐步肯定全部字的轮廓,形成定稿。最后一步,填色,用鸭嘴笔等工具加墨加色,划出全部字的直线轮廓,曲线可用毛笔勾画,待墨或色线完全干透后,用毛笔或油画笔等工具将字的笔画内空白部分填满墨或色,画面全干透后用橡皮轻轻擦去全部铅笔线。书写过程就算完成了。

课时作业:

书写课本118页“学高为师”四个字。

板书设计:

黑体美术字

一、黑体美术字的特点、风格

二、书写的场合

三、书写的步骤和方法

篇3:《黑体美术字》教学教案设计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篇4:《黑体美术字》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篇5:《黑体美术字》教案

洮南市二龙乡学校

王俊峰

《黑体美术字》 教案

洮南市二龙乡学校:王俊峰

模式:摄取式,信息式

课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设计思想:

(一)学习内容

学习黑体美术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步骤。

(二)教学方法: 重点学习黑体美术字笔画的特点及书写方法,先出示黑体美术字进行欣赏导入新课,教师讲解黑体美术字的内涵、分类、特点、书写步骤、书写要领、书写口诀,最后展览全班学生作业,激发学生对黑体美术字的兴趣。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媒体作用

通过课件演示,清楚地看到黑体美术字的笔画特点,从而感受黑体美术字的笔画特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黑体美术字的用途与结构特点,能初步按照写法要求临摹、学写黑体美术字.提高临摹、书写黑体美术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字体结构、特点的分析了解黑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黑体美术字的美感。教学重点:黑体美术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步骤。教学难点:结构特点;笔画粗细不匀,写不满格。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录像、参考课件、课本、范字、白纸、油画笔、墨、水笔、铅笔、尺子。学生:尺子、铅笔、废纸、颜色、水笔、蜡笔、墨汁、油画笔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检查学生用具。二.导入新课(1分钟)学生欣赏黑体美术字 板书课题:黑体美术字 三.讲授新课:((16分钟)师: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美术字?

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周围到处可见美术字.学生看例字讨论,分析美术字的特点。什么叫美术字呢?(一)美术字内涵: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字体整齐、醒目、美观、易认,同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帖上等都离不开美术字。美术字既然这样重要,它可分为哪几类呢?

(二)美术字的分类介绍

1、从国度上来分可分为中文美术字和外文美术字。

2、从用途上来分可分为印刷活体、书籍装帧、环境布置、黑板报、墙报、商业美术、广告、商标等。

3、从形式上来分可分为平面美术字和立体美术字;或写实美术字和写意美术字。

4、从字体上来分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大类。

那么,黑体美术字都有哪些特点呢?

(三)黑体美术字的特点

黑体美术字是把楷书经过装饰美化了的文字。

字成正方形,笔画粗细基本一致,整齐、美观、醒目.常在报刊、广告装潢、环境布置上使用。我们书写又分为哪几步呢?

(四)黑体美术字书写步骤

1、打格: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的大小和形状,一般学生容易忽视打格子,因此,此步骤应强调。

2、布局:美术字的布局首先要了解字体的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笔画的特点,汉字的组合结构有单独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里外结构、里外半封闭结构等,布局时应根据每一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部分的比例。

3、定骨架:用单线划分出字形,用比要轻,笔迹宜淡。

4、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5、填色:按要求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画出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五)书写要领: 字要饱满:把字写满格,整体看来大小一致。

结构严谨:按照汉字的组成规律(上下、左右)合理安排结构。

宾轻主重:如”教”中”文”是偏旁,”孝”是主体.在安排上“文”要小一些,“孝”要大些。

上紧下松:由上下组成的字,要把上部分写紧(占位少)些,把下部分写松(占位多)些.学生举例:如“花、置、靠”等。空隙均匀:特别要注意处理好有笔画交叉关系和部分之间的空隙部位,如或,教、好、掌、整等。教师强调笔画之间的空隙要均匀,不要出现过疏过密的情况。笔画统一:笔画粗细一致、到达整齐、美观。

(六)书写黑体美术字口诀:

横平竖直字见方, 大小粗细一个样。宾轻主重结构谨 上紧下松才稳当。空隙均匀要讲究, 整齐美观又大方。

师:学生读,背口诀.(七)师生看录像

举例讲解黑体美术字的笔画特点。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18分钟)作业要求:每人在一张作业纸上临摹黑体字的笔画.要横平竖直,笔画粗细一致。先打好铅笔稿后,再用深颜色笔勾边。五.师生共同讲评作业。(2分钟)六.课堂小结:(2分钟)

表扬临摹好的作品,指出不足。板书设计

黑体美术字

写法:

1、打格(大小相等)

2、定骨架(注意结构)

3、双线勾画(横平竖直,粗细等同)

篇6:人教版《黑体美术字》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字的学习兴趣总体都比较高,这次要学黑体美术字了,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也会不错。带着这份心情,我开始了这堂课。我问学生:“黑体美术字是怎样的字,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学生在没有学习黑体美术字前,都有这样的认为,他们认为黑体美术字是黑色的,然而看过课本字体和报刊标题后,学生们都认识到黑体美术字之所以称为黑体美术字,是因为它有着以下特征:如字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笔划粗细一致,横平竖直,它给人以整齐端庄之美。我在黑板上认真地书写了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并讲述了黑体美术字中的特殊笔画:竖弯钩、撇、捺、斜钩、竖弯钩等笔画,在起笔和收笔的地方要有一定的弧度和棱角,也反复强调字体要横平竖直、填满方格、笔划粗细要一致、上紧下松、全包围的字往里收一点等。学生们认真地看着我书写,专心地听我讲解,我也期盼着学生能把握黑体 美术字的特征,能认真地书写黑体美术字,那么结果到底如何呢?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学生作品的讲评过程。

开始,我要求学生大胆的讲出自己对作品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我喜欢这位同学的作品,有的学生认为不喜欢,我就说都可以的,不随意强求学生的意向。学生特别喜欢装饰过的黑体美术字,认为色彩美。这就是孩子的天性。这样,课堂上学生谈看法渐渐的就多了,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了。

接着,我在学生愿意谈的基础上开始追问学生。一开始有的学生思维还有点放不开,我就帮助他们来引一引,如他的黑体美术字是否横平竖直、填满方格、竖勾的特点把握的对吗?学生这样就会感到挺容易的,于是就采用这些方法,来引导他们。在一个班尝试过后,后面几个班我把引导的话作为要求在黑板上板示出来,学生讲的就更有道理了。

最后,我采用了对比、整体评价等方法让他们谈谈不同学生的作品,因为开始时同学间的点评可能是独立的,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很难评价这件作品当有人讲到黑体美术字的特点后,我就让他们比较不同作品间对于统一问题的看法,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谁的作品,在某个方面更加突出于其它作品,而整体有点多的就是出色与他人作品的。

篇7:黑体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全套小学教材中第一次接触的美术字书写练习,所以内容选定的是大方、易学的黑体美术字。黑体美术字是以汉字的正楷体为基础,经过加工美化而成,它不像宋体美术字那样有华丽的装饰角和粗细变化,黑体字的笔划横竖粗细一致,方正饱满,粗壮有力,醒目大方,具有强烈的现代工业气息,因此是标语、广告装璜、路标等方面的常用字体。本课第一面先展示“振兴中华”的黑体美术字,给学生以鲜明的视觉效果。中间对黑体美术字的点、横、竖、撇、折、捺、挑、勾八种基本笔划进行了举例。下面分别从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里外结构和独体字六个方面对汉字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目的是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黑体美术字,掌握笔划和结构,为这课的作业作铺垫。本课教材的第二面上半部分仍以“振兴中华”为例,较详细地介绍了黑体美术字的书写步骤。最后,教材上安排了一组黑体美术字的运用实例,其中选用了部分黑体美术字,借以开阔学生视野,并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作准备。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和结构特点,并学习掌握黑体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

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和书写步骤。

四、教学难点

黑体美术字的间架结构。

五、学具准备

直尺、铅笔、橡皮、单色颜料或墨水。

六、教具准备

印有黑体美术字的印刷品若干件,三角板、彩色粉笔。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安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定会看到路边的路标、商店的广告牌上有许多美术字,日常看的报刊上,也有许多美术字,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注意其中比较醒目的一种美术字(出示黑体美术字的若干件范品),我们称这种美术字叫作黑体美术字。

板书课题——黑体美术字

三、讲授新课

1.讲述黑体美术字的笔划特点。

黑体美术字是以汉字的正楷体为基础,经过加工美化,逐步演变而成的规范化的字体,它各种笔划的基本特点就是横笔、竖笔的粗细始终是一致的,方正饱满,所以显得特别醒目,是路标、广告、报刊、环境布置上的常用字体之一。

2.讲析黑体美术字的字体结构。

这一部分的内容实际上是重温学生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识字教学内容,在适当引导后,教师可侧重从字体的穿插与避让来进行简要讲析——

①字体的结构是一种基本的划分,在实际书写中不能截然划割开来,否则,整个字就显得脱节、松散。如左右结构的林、振、地等字。②笔划多的字要相应的写得细一些,较简单的字要写得粗一点,以求得视觉上的统一。

③带边框的字要适当小一些,如口、回、区等字;带有撇捺笔划的字可略微写得出格一点。这些都是为达到统一的视觉效果。

3.教师以“振兴中华”为例进行黑体美术字的书写示范。

①在分析了“振兴中华”四字的字体结构后,用铅笔画好方框,用浅淡的虚线定出结构部位。

②用铅笔勾写单线字,注意占满整个方框。

③用铅笔勾画双线。注意“振”字第五笔撇的终点要穿插到左边勾划的旁边,最后一笔捺的终点可略微出格一点;“中”字的两侧略微收缩一点。

④擦去方框线后填上颜色。为节省时间可以直接用黑色颜料或者用墨来填满双勾线的黑体美术字。

教师在基础好的班级上课时,只需以“振”为例,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示范即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采用一字一划的方法带着学生书写,以降低难度,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教学情况,布置第二课时的学习要求。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

二、讲授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分析了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和字体结构,同时老师进行了示范。这一节课就要同学们按步骤临摹“振兴中华”四个黑体美术字。

教师可以再次分析“振兴中华”四个黑体美术字的笔划特点,强调:写黑体美术字要求方正饱满,统一而又有变化。除了注意基本笔划和字形的统一,字体结构的合理外,还要注意主要笔划与次要笔划的妥善处理。

三、学生临摹,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按步骤临摹“振兴中华”四个黑体美术字。

辅导要点:

①对学生强调:每个字的方框不小于5×5㎝,四个方框的间距不小于1㎝。

②要求学生字要写满格,笔划粗细要一致,避免过粗过细。

③为使字体粗壮有力,可提示学生注意:“振”字的撇、捺和“兴”字的最后两划的终端可以略微粗一点。这与“笔划粗细一致”并不矛盾,而是一种特殊处理手法。

四、课堂小结

表扬书写较为规范的作业,指出存在的问题。

篇8:《黑体美术字》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理论依据:太原市第十中学教师韩柔在参加中央教科所的教改实验中反复实践, 并取得显著后果后, 作为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得以命名的“五让”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五让”即让学生读课本、让学生讲见解、让学生议三点 (重点、难点、疑点) 、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写总结。

■课题: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的: (1) 探索运用“五让”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的特点。 (2) 识记两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比较代表作品表现风格的异同点。 (3) 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了解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的内容及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时期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有何异同。

■教学方法:启发、阅读、提问、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课堂的导入, 要有新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别具一格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美术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 但一定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层面。

☆实施过程。

一、让学生读课本

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若干幅外国雕塑作品 (课前制作幻灯片) , 让学生看一看是否熟悉。结果发现, 大部分学生都能认出前面课程所学的部分图片, 但对本课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不能说清楚。

教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作品的含义及创作意图?

学生:非常想知道。

教师::那好,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

教材中选印了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几位雕塑家的代表作品 (《荷犊的男子》、《胜利女神》、《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大卫》、《摩西像》)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书中的介绍性文字, 然后再选择其中一到两幅最感兴趣的代表作品结合自己的感受鉴赏其内容、表现手法、作者意图及艺术特色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和领会教材,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住两点;一是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防止学生漫无目的泛泛而读。因此, 教师既要注意课程的导入方式, 又要善于设疑,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这一阶段设疑的问题不宜太难, 只需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 并结合文字的讲解, 以自己的理解描述出作品的基本内容和特色即可, 以为下一个过程做好准备。

二、让学生讲见解

在学生按要求读完课本后, 教师应鼓励学生就课文中的作品进行分别鉴赏。课本中的每幅作品都配有一段文字介绍, 因而学生在鉴赏描述时不会太离谱。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各种见解, 并根据自己的感受, 把课本中尚未涉及到的关于作品内蕴的理解表达出来。

通过学生的自学和自我讲解, 就基本完成了课本的主要内容和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已解决了大半, 剩下的部分就是对作品中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讨论和解答了。

美术鉴赏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看懂几幅美术作品, 而且还要培养有主动性、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要实现这个目标, 就必须加强对美术鉴赏教学中一些具体而微观的指导, 真正实现与作品的对话, 从而促成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让学生议重点、难点和疑点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组织, 让全班学生或小组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个观点积极发言, 并通过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多边交流, 相互探讨而获取知识。同时, 它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强调学生从自己的见解出发, 各抒己见, 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选取、比较古希腊时的代表作品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先让学生提出对选取的两幅作品不理解、有疑问的地方, 再让其他同学讲解。如果其他学生也暂时回答不了题, 就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启发、点拨是在学生讨论未果之时, 除非学生在教师点拨后仍解答不了, 再进行讲解,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考。

如果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涉及不到教师事先根据重点、难点和疑点所设定的问题, 那么, 教师就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提出来,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最后再进行综合讲评。这一阶段是教学的高潮部分, 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烈讨论, 大胆发言, 各抒己见, 以逐步排除疑难。

四、让学生找规律

作品的风格和特色只有通过比较才显现, 为了让学生对代表作品理解得更透彻, 教师可以用《掷铁饼者》与《大卫》为例, 分别从题材、作品特点、创作背景、艺术手法、创作意图等方面引导学生找出作品的异同点。最后, 教师还要将同学们的意见在屏幕上汇总, 对不足之处应加以补充, 从而形成结论性的认识。

☆让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掌握了课堂知识后, 教师还要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总结归纳, 再结合课后查阅的有关资料写一篇鉴赏短文, 可以选取本课所学的任一幅作品, 字数在300字左右。这样既能很好地训练学生对作品的解读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使之逐步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 形成手脑并用, 善于总结的技能。

篇9:试论黑体字的发展源流及特征

19世纪下半叶随着欧洲、日本等外来文化的入侵,在无衬线字体和日文哥特体的影响下,中国上海率先出现了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等线体黑体字,这是为了迎合印刷和广告等视觉传达功能的需要,在宋体字和篆体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黑体字具有较强的视觉识别和传达性,同时更有利于作为宣传的媒介,而且黑体字有其深厚的中国文化意蕴;今天黑体字被广泛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现代汉字体系中最重要的字体之一。

关键词:

黑体字 等线体 哥特体 无衬线字体

中图分类号:H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048-04

1.何谓黑体字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粗等线体,俗称“粗体字”,与西方的无衬线字体相对应,是近代才形成的一种新形字体,可分为方黑和圆黑两大类。在印刷报刊、书籍装帧以及广告宣传等应用中比较常见,多用于标题、封面和广告中需要强调的字形,是现代汉字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字体之一。

黑体字是一种外观醒目精致、体型粗壮有力的印刷和美术字体,也是汉字中最具视觉冲击效果的字体。黑体字的特点是字形中保持几乎相等的线条,完全抛弃字脚,且笔画方头齐尾,不追求笔画上的变化,只剩下字体的骨骼,显得朴素端正,十分清晰,但有时也给人过于平板严肃,缺乏趣味和个性。

2.黑体字的源流

19世纪40年代,晚清社会不安定,到处危机四伏,西方列强资本主义崛起,试图以武力侵略扩张势力范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了撬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由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并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封建时期的中国所带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体现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在科学技术上,现代印刷技术、电报等传入中国,西方的印刷技术不仅促进了中国传统印刷字体的改进与创新,而且提高了印刷字体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并带领着它向更加现代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帝国主义的入侵促使中国人发奋图强,爱国主义热情油然而生,并开始慢慢吸收西方的文化知识,一些英文字体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受无衬线字体的影响,有一种笔画粗细相同的中文字体出现了,这就是早期的黑体字雏形。1885年,《申报》注1登载的广告“遂昌火柴”字样(如图1),从设计表现上看,“遂昌火柴”四个字更多地展现了西方无衬线字体所带来的影响,在简单而又统一的笔画基础之上,改变字体形状,将其适形在梯形内,属于国内最早的美术黑体字,增强了视觉表现力。这种装饰效果在以往的字体形式中并没有出现过,这种广告字体成为我国近代包装设计中出现的最早的美术黑体字。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即清末民初),中国的经济相当落后,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脱亚入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国力日趋强大,急需对外输出商品和资本输出,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商业门户,日本商品也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痛定思痛的中国人开始效仿日本学习强国之道。日本为了便于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也向中国输入日本文化,在这一时期,现代汉语中也出现了很多来自日语的新词。早在甲午之战之前,1891年8月的《印刷杂志》注2中东京筑地活版印刷所刊载的广告“东京筑地活版制造所”字样(如图2),便使用了五号日文哥特体(在日本,哥特体指的是起笔到终笔粗细均相等的无衬线字体的书写方式),其形式也是方头方尾的粗等线体。1884年东京筑地活版印刷所在上海四川北路创办了分店“修文书局”,创始人为松野平三郎,“修文书局”不仅经营印刷业务,还向中国其他报馆铸售活字。但在1894年,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所有设备以—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后来的中国商务印书馆(可能记载有误,因为史载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后经作者查证应该是一直经营到1900年才盘给商务印书馆的)。众所周知,中国的铅字活版印刷早于日本,但是随着中日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早期的印刷业也反过来向日本学习其先进的洋式印刷技术。1909年,商务印书馆刻制了方头字体和隶体等铅字,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宋体字独据版面的局面。这里所说的方头字很可能就是黑体字。19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中出现了等粗笔画的字体,其章节的序号:一、二、三、四、五(如图3),都是以粗等线体的形式书写。从商务印书馆中出现的字体可以推出,黑体字在形成的过程中,的确受到了日文哥特体的影响。黑体字因为给人厚重、沉闷之感,在最初形成的阶段,并没有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广泛的应用。

在1913年,《申报》上的一则介绍美容药物的广告中(如图4),其名称“花颜水”就以黑体字的形式出现,并且作为醒目标题印刷在报刊中。当时人们就利用这种粗等线体字(就是现在的黑体字)作为标题,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20世纪20年代初,黑体字作为标题大量出现在上海的书籍和报刊中,说明黑体字开始慢慢地被人们所熟知并认可,但并没有对其字体进行统一的规范,在正规场合还是极少使用。1943年,设计师郑川谷(1910—1938)写的书名《应用图案讲话》中,基本笔画为方头齐尾,以等线体的形式为基本特色,笔画粗细大致相等。在郑川谷的书名字体中,这种等线体的笔画在转折处有模仿篆体的意味。根据这一特征,黑体字的形成或许还受到了篆体字的影响。(我们通过查找中国知网上的期刊论文,发现最早在文中称谓黑体字的一篇论文,是1937年汪乃昌先生在<艺文印刷月刊》上发表的《中外字体之检讨》一文中提到黑体字,其次是陈文彬先生发表在1956年《拼音>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罗马字日文的收写规则》也提到过黑体字。)

到了50年代中期,大量粗等线体字的标题或口号开始盛行,黑体字在这一时期开始快速地发展。60年代初,我国刊行了大量的以宋体、黑体两种字体为主的宣传画册,并强调了黑体字的应用使其更具有广泛性,从此黑体字正式成为了我国汉字中的一员。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兴旺,促销广告、各类招贴以及报纸书籍中,都少不了使用黑体字。在街道、商场或车站等地方,举目所望随处都能找到黑体字。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黑体字不断地演变出了不同特征的字体形式,并且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扩大了现代汉字的体例,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字体之——。

3.黑体字的特征

黑体字的发展非常迅速,出现百年以来已逐步走向成熟,虽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黑体字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也不可小视。在时间上,黑体字从印刷体的黑体发展到艺术设计用的美术黑体;在应用上,从标题到告示内容,从报纸报刊到书籍装帧,黑体字逐渐成为平面设计中常用的字体之一,促使黑体字不断地演变出新的字体,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为了适应不同的场合,表达不同的寓意和情感,黑体字发挥着它与众不同的魅力。

3.1 黑体字的传达性

黑体字的笔画粗细一致,是粗等线体构成的文字,而等粗字体给人一种力度感、相对稳定,所以黑体字在视觉观赏上具有简洁、明快、通畅的特征。这种特质让传递给人们的信息强劲而又清晰明确,增强了产品性能的视觉传达,起到了促进商品销售的效果。在现代社会中,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成了黑体字高频率的应用。在一些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就加入了黑体字的设计,如图5这款面食的包装,在字体“面食”二字中,使用的就是简单有力的黑体字形式,既明确了产品名称,又通过黑体字的力度感,体现了包装的质量和面食产品的劲道特征。在商品的促销方式中,文字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而黑体字本身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就突出了商品的信息和性能,既达到了传达作用,又能激起消费者的视觉联想,表现了黑体字在视觉上的易识别和传达性。

基于黑体字的传达性,它常被广泛应用于标语(如图6)、标题或印刷排版设计中。黑体字强调整齐划一,转折处也极少有变化,笔画方头齐尾、全无装饰,类似英文字体中的“Arial”(等线体)字体,其形态醒目清晰,紧凑的方块形突显沉稳,字的形体富有力度感,视觉冲击力更强。根据使用途径的不同,其产生的效果也不同,黑体字大多用于标题、告示等内容以强调文本的传达性,引入注目。

3.2 黑体字的宣传性

黑体字因其无装饰、不浮夸,却又粗壮有力、端庄大方而引入注目,与其他字体相比较,黑体字的基本笔画从下笔至收笔都保持相等的笔径。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鼓励全国人民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快速完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全国各地都开始张贴相关的宣传海报(如图7),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从当时的宣传海报所使用的字体来看,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等粗笔画的黑体字作为宣传标语写在墙壁上、黑板上以及各种刊物上,这种字体粗壮有力、醒目清晰,识别性和宣传性更加强烈,使人过目不忘,所以伴随着政治上宣传画的需要,当时的黑体字还有一个雅号叫“宣传字”。

如图8为一个公益活动的广告设计,它的主题是“将设计进行到底”,在整个版面设计中,所有的字体都以黑体字为主,其中的一些关键字改变了字体的色彩,以增强海报主题的表现力,使读者容易理解其含义。同时在海报中穿插了几个人物的剪影,这种简单而又清晰的海报设计,体现了黑体字在设计中的宣传性。黑体字的直线、斜线、粗细一致,字体形状端正、流畅,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使人很快地被字体吸引,并且读懂整个海报的主题思想。在21世纪,黑体字的识别性不断提高,大量地被人们所使用,特别是在宣传海报和包装设计中,更是强调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黑体字的传达性强调了文字的清晰、易懂的特性,黑体字的宣传性强调了人们对设计作品的审美特征。

3.3 黑体字的文化性

在黑体字出现的清末民初时期,由于当时的印刷多为黑白两色,所以把这种粗等线体的字体以黑体字来命名。而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崇尚沉稳玄奥的黑色,特别是中国水墨画更加偏好黑色。所以,黑体字的黑反映着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记录着宇宙生命的存在,黑体字是一种造型,一种认知和展示世界的媒介。在一些以黑体字作为元素的设计中,设计师喜欢用黑体字体现中国久远的造型传统,进入当代,也有设计师改变黑体字的颜色,保持了黑体字文化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黑体字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加规范。在现代的教材里,标题性的文字、章节的序列和文章中的重要内容都由黑体字书写(如图9)。黑体字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而且代表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在文章中,若有黑体字书写的文字,这部分内容的视觉效果就会非常突出。黑体字除了在教育中经常出现,在政治文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在一些政治海报中,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海报中(如图10),其中的字体同样使用了黑体字作为主要字体,起到了突出强调重点和权威性的文化先导作用。

黑体字的价值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不断地提高,它醒目而有力道的笔画特征满足了网络时代屏幕显示的要求,从而成为了当今计算机行业中最有发展潜力的字体。在今天,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创新和带有设计感的事物,黑体字仍在演变出更多的字体,为不同的需求所服务,不仅仅成为传达信息的视觉符号,黑体字更是传播“现代”、“新颖”、“时尚”等观念的文化符号。

结语

黑体字源于印刷排版的需要,是由于排版上为了在页面突显文字,自然会选择加粗传统的印刷宋体字,后来发展到把横画加粗到与纵画线径一致,自然最原始的黑体字便出现了。黑体字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这种字体应该最早源自于日文的哥特体,民国初期被国人应用在报刊印刷上,随后还出现了手写的美术黑体字。由于其字体特征鲜明、醒目,并且易识别,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而快速发展开来。黑体字在视觉上的传达性,使它在平面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其清晰流畅、无装饰的特征,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黑体字在信息上的宣传性,使它成为标语、口号以及招贴中的主要字体形式,粗壮有力的笔画特征,具备较强的宣传功能,能够准确无误地宣传主题思想;黑体字在形色上的文化性,映射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文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读者指明了重点信息,而且为人们传递了正能量的精神诉求。

篇10:小学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本课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开设的,前两课分别对人和动物的脚进行了写生和装饰;同学们对的脚有的形状和特征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泥塑制作,他们的创作能够有一定的基础。也得心应手。

教学目的:

1、提高学生的泥塑制作能力。

2、形成立体空间感。

3、更透彻地了解各种类脚。

教学重点:

脚的结构形式以及各类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脚的细部处理、质地的处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有脚的明显特征的雕塑作品或图片、电教媒体、演示陶泥、工具。

学生:制作材料、泥塑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引导讨论:

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提问:“有谁能将这些画面变成立体效果的形体呢?”小组讨论,并选一同学记录,公布讨论结果。

欣赏:

展示有代表性的脚的雕塑作品图片。提示对脚的外形特征观察,注重对捏制方法的探究。

感受:

带领学生取一块陶泥在手中简单捏制,了解泥的性能,体验手捏制时对泥的感受,教师做演示指导。

构思:

选择感兴趣的脚,找出特征,在心中构思捏制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讨论:

分组讨论。“泥准备捏制的什么样的脚?打算用哪些工具来表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还可以鼓励其集体设计构思创作内容。

操作训练;

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动物的脚的特征,进行创作。集体创作的同学还要根据内容进行合理分工,组合完成。

评价:

对完成的作品,师生相互评议,可以谈谈自己的创作想法,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改进方法。

再创作:

针对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如何修改,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更感人,进一步加工。

板书设计:

篇11:小学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小鸟找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本课属于绘画课,内容新颖,有故事情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要求学生有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 感知与体验

1、音乐欣赏。随着音乐声,学生一个个都全神贯注的听着。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刚才的音乐中听到了什么?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学生迫不急待,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

3、动画欣赏结合刚才的音乐,欣赏音乐中的故事情节。学生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荧幕,故事情节溶入到他们的思维中了。

4、提问:小鸟怎么了?

生1:小鸟很贪玩,忘了回家的时间。

生2:天变暗了,四周真可怕,小鸟哭了。

生3:小鸟迷路了,找不着家,回不去了。

生4:小鸟真可怜呀。

学生回答,并体验小鸟伤心难过的表情、动作。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小鸟迷路的原因是因为贪玩。 (通过情景创设,将学生引入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对需要帮助的人要有爱心。)

二、 想象与探索

1、情景剧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配上音乐表现出自己认为的小鸟当时的心情。

2、引出:你想做什么?(生异口同声):我想帮小鸟找家。

生1:天太暗了,我真希望荧火虫和星星能出来帮它引路。

生2:我想告诉小鸟,找不着家的方向时,可以乘出租车,让司机送它回家。

生3: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想陪它一起找家,并告能再贪玩了。

3、讨论学习:小鸟、树、等有关事物的创作方法。(通过情景表演和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帮助小鸟找家的欲望和热情,为更好地创作下了良基础。)

三、创作与表现

1、分组创作:小鸟找家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以及各种不同的绘画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2、加入音乐背景。

篇12:小学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按照以“人物”进行教学比赛的主题,我通过对中学教材的分析,同时围绕“两纲”目标,选择了“稻草人”为教学内容。《稻草人》教学内容新颖,设计制作,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稻草人》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稻草人的制作,但涉及到人物造型、服装剪裁等,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学环节设计“交流、展示引新→探索、了解稻草人的特征和方法→尝试设计稻草人形象→作品展示评议→总结”五个环节。在教学目标实施上主要让学生了解稻草人的艺术特征,学会用捆、扎、编等方法创作制作稻草人,体会稻草人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材料准备过程中,我就思考选择既要价廉又环保易寻到的材料。如支架搭建所需的材料选用竹竿、稻草人的头部外包装的材料选用丝袜、头部内充物用皱纸等,简单易做,又不缺乏艺术感。

二、教法学法:

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一直是我教学的理念,因此在课堂上我也积极与学生增加互动,让学生减少课堂学习的紧张感。通过学生鼓励学生对稻草人赋予性格,让稻草人富有生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命教育。稻草人的制作方法讲解,我采用分解拆卸的演示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篇13:浅析电脑美术设计教学

知识结构的变化与时代同步, 每一种新媒体的产生都将带来一次新的艺术革命。如今, 电脑作为一种视觉媒体, 在美术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重要, 传统绘画的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时间的缩小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创作方式、创作思想、制作工艺和材料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本文主要针对该专业的专业特点、专业内容, 以及该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电脑美术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与传统设计不同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国外已经是艺术创作比较成熟的介质之一,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开展艺术教育已经十分普及, 并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产业的发展而飞速发展。国内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 停滞不前就必将遭到社会的抛弃。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纷纷开设电脑美术相关的专业, 培养了大批从事动漫、影视、游戏的创作性人才。电脑数字化技术被传统艺术家所采纳、应用到造型艺术的创作领域, 并逐步得到发展与完善, 渐渐演变为独立于传统艺术之外的一门新兴艺术——电脑美术。

1. 电脑美术设计是对传统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电脑美术遵循着传统艺术创作法则, 同时又有它自身独特的艺术创作规律。从工具和技法上, 都与传统绘画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设计的技法是画家经过大量的实践认识后总结的经验。造型能力、协调画面的能力、绘画工具的熟练应用, 往往是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长时间训练积累的结果。

而在电脑美术中的技法只是对某一命令程序所能产生的结果上的认识, 操作准确度高, 不必经过大量耗时费力的训练。它是众多优秀科技人员智慧的结晶, 随着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发展, 我们不必过多地纠缠于具体的理论、概念和术语中, 使一些复杂的技法变得简单化, 减轻了设计者的负担。

传统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电脑美术不可替代的, 但是电脑美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 以它的科技化、数字化的形式, 形成了鲜明的时代感,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 推动着传统美术及其文化的科技化进程。

2. 电脑美术设计需要传统艺术理论与计算机技术之间实现有效整合

电脑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 但工具代替不了思维。一幅好的作品, 不是仅靠工具的熟练就可以实现的, 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认识能力、开阔的思维和创造力。传统绘画基础教育所涉及的透视、比例、结构、构图、解剖、色彩、中西美术史论等美术理论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因此, 在学好电脑操作的同时传统美术基础理论教育不可忽视, 学科之间相辅相成, 不可偏颇。

二、在电脑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尊重其主体性, 拓宽学生发散思维

1.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丰富多学科知识, 厚积薄发

电脑美术设计中, 电脑是工具, 美术是形式, 设计是内涵。利用工具使内容完美地通过形式表达出来是学习电脑美术的目的所在。因此在学好软件的基础上, 应注重学生对现实中点滴美好的敏锐感觉, 通过美育渗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另外, 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 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积累, 足够丰沃的土壤才能开出绚烂的花朵。

2. 结合生活实例, 用实践促创新, 求创意, 立风格

许多学生设计作品缺乏一种创新的精神, 懒得动脑, 只愿在网上东拼西凑, 这样组合出来的设计是零乱无章的, 是没有灵魂的。

设计艺术的生命是不断创新, 好的创意能为创新提供新观念、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 创意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 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对接。好的创意不是无中生有的, 不存在“空穴来风”式的所谓灵感, 而是在积累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整合出来的。因此, 实践才是创意的基础, 才是创新的源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些身边熟悉的案例启发学生自主分析其成功之处, 继而引发其创作动机,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案例相关背景文化,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确定自己想要赋予设计作品的独特的风格。

3. 通过科学有效的思维训练, 拓展学生思维广度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电脑毕竟代替不了人脑, 电脑美术实质上也就是人脑的思维成果通过电脑软件外化表现出来。科学有效的思维训练方式从深层次拓展学生思维, 为设计作品提供灵感来源。

(1) 脑力激荡法。脑力激荡法也被称作头脑风暴法, 是基础思维训练策略, 强调集体思考的方法, 着重互相激发思考, 鼓励参加者于指定时间内, 构想出大量创作方案, 并从中引发新颖的构思。

(2) 心智图法。心智图法是一种观念图像化的思考策略。以线条、图形、符号、颜色、文字、数字等方式, 将意念和信息快速地摘要下来, 成为一幅心智图, 使用者能自由地激发扩散性思维, 发挥联想力。

(3) 六六讨论法。六六讨论法是以脑力激荡法作基础的团体式讨论法。方法是将大团体分为六人一组, 只进行六分钟的小组讨论, 每人一分钟。然后再回到大团体中分享及做最终的评估。

4. 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素材, 增加信息量, 鼓励诱导, 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在这个高度发展的信息化社会, 网络、电视等媒体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设计素材, 鼓励学生自主地去收集、筛选、整合,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合理的诱导, 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带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要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设计作品并加以引导, 尊重学生的艺术灵性的发挥。

知识结构的变化与时代同步, 电脑在美术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重要。将技术训练与审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媒介有效地传达艺术感觉和思想, 除了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 还要具有扎实的传统美术知识和技巧, 丰富的各学科知识, 科学有效的思维模式, 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

篇14:浅谈美术教学设计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设计 系统 学习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91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每一节美术课的实施应根据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在此,本人以湘教版七年级(下)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为例,浅谈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围绕风景画的教学展开,要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两个前后相关的学习活动:先是根据所学的焦点透视知识,以教材中提供的一幅摄影作品为参考绘制风景画;然后根据所学的构图知识,绘制对家乡风景的印象。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强化对焦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组织景物构图和绘制表现能力。教师牢牢抓住体现焦点透视的典型作品进行教学分析,才是本课紧扣知识核心的教学选择。

(二)学习者分析

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7-9年级是第四学段,这个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具有基本美术素养和掌握了一定美术学习的特征。首先我坚信每一个学生具有学习美术潜能,能在他们不同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如果将所有研究的内容都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探究,也就是教师“放”的过多,学生毕竟接触到的知识有限,如果单纯的让他们自己掌握探究方向,那么他们所学到的、探究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也很有可能将是很片面的。其次我充分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来进行设计。

二、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组织

(一)感受——情感性是美术的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展示当代画家朝戈先生绘制的风景油画《草原的路》,学生看到这幅作品,让他们来阐述下他们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揣摩作者是希望体现什么样的内心情感?我们赏析别人作品内心感受体会可能会有不同,不过这不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我们的重点是集中精力来学习创作风景画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我们创作的作品来表达我们对家乡、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收获——经历过程,掌握方法

探究规律。首先,通过与《草原的路》原作相关的两张结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风景画中的基本透视现象。让他们知道使画面产生前后空间感的秘密。水平线的距离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垂直线的聚散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其次,通过一张立方体的透视变化示意图,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规律性认识。通过荷兰画家霍贝玛的风景名作《村道》深入分析,探究学习风景画的平行透视规律的运用。通过学习总结出平行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第三,通过《马棚》和立方体成角透视示意图,探究学习风景画的成角透视规律。通过探究总结出左右消失、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成角透视规律。

巩固知识,通过教材“思考-练习”的示意图拓展一组图片开展透视知识巩固小游戏。

动手动脑,采用线条形式,在多媒体展示一组风景摄影作品,学生选择一幅临摹。

构图学习,决定一幅风景画形象位置关系的关键是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教师通过分析一组素描风景画图片及分别对应的构图形式线示意图分析,在构图上要从正面给学生积极引导,让同学们练习运用简单的几何线、形、勾画能够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取景范围和图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对一组不同取景范围图例,一组不同画幅形状图例,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体验不同取景范围及画幅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师生共同总结出:取景范围宜小不宜大,绘制角度宜变不宜死。方形构图适合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横长构图适合表现开阔、壮丽的感觉;竖长构图适合体现崇高、挺拔的感觉。

(三)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学习和风景画构图学习,让学生动手绘制素描风景画。让他们在创作作品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

三、教学评价

1.自评,让学生阐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创作的态度,自己希望在画面上体现什么样的特定情感,自己是怎样去体现的?并说说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作品完成后的愉悦感。

2.互评,同学之间互评,评一评作品的特点,谈一谈认识和看法。评价一下同学作品的成功之处,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启示或者有什么借鉴意义。同时实事求是的提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和建议改进方法。

3.师评,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能够运用平行透视规律去创作风景画就算成功;对于部分基础一般的学生,敢于尝试创作就是成功,首先肯定其积极的态度与作品的成功之处,然后也要指出作品出现的问题,并一起分析产生这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学习的建议;对于能力确实比较强的学生而言,老师在赞美、表扬过程中,强化对于透视知识与画面表现的正面引导。

四、教学反思

每一位优秀的教师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任何一节美术课教学设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是既定,课堂有生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情况,这时需要我们对具体情况对教学设计的结果进行调整修改、灵活运用。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彻底改变过去“重传授、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重技能、轻能力”的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产生互动学习。

一堂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实施效果好不好,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反思,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和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找到符合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严格按照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美术授课的基本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此达到我们实现美术教学最终目的。

篇15: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设计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 明确目标, 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 明确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因此, 教师必须以新的教学观念为指导, 深入钻研教材, 明确目的、任务、重点、难点, 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与认知心理, 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全面考虑, 才能找到适合于本节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案。

二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

有人说:“魂在艺存, 魂丧艺亡。”作为一节课, 课堂气氛的失色等同于艺术的“丧魂失魄”。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 本身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 而兴趣无疑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摇篮。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那么, 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

首先, 激发兴趣是引入课堂的有效途径。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 美术课堂中尤为重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向日葵》一课时,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 通过演变成一朵向日葵,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次演变, 自由组合, 想象添加, 学生们用学过的知识大胆创新, 有的“向日葵像地球”, 也有“冷色调的向日葵”……真是千奇百怪、新颖别致, 一个个稚气、巧妙的造型充满着灵气。

其次, 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 加强学生动手与动脑的协调功能, 改变单纯的传授与模仿教学, 运用具有时代气息, 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实践观察、思考、想象, 从而达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例如:开展《鸡蛋壳贴画》《折纸》《剪纸》《拓印》等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逐步掌握创作的方法, 达到审美和创新双管齐下。

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主角”的介入, 不但对学生兴趣的产生、学生积极性的提高起催化作用, 而且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精神的形成乃至积极情感的形成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 当学生“进入角色”时, 其理解概念, 发现问题, 计划步骤或作出完善答案的能力, 以及评述实践与评价的能力, 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因为, 在教师们的正确引导下, 学生在主动的参与活动中, 往往对问题更具敏感性, 对创造性的成功更有信心。

例如, 在“我的故事”教学中, 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那么你们最喜欢用什么形式来画呢?同学们会边想边回答:“漫画”、“卡通”、“素描”……然后我再提出问题:“故事中的人物通常会有哪些表情?”回答:“哭、嚎哭、微笑、大笑、狂笑……喜、怒、哀、乐的表情。”从中可见, 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已探索性地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并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达到了“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同时学生也真正体会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接着, 我提议让几个同学上讲台为大家表演常见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在表演过程中, 台上台下气氛热烈, 笑声一片。在笑声中, 学生之间相互完善各种表情特征, 会发现面部的眉、眼、嘴对表情的变化至关重要。当然, 目的不是要学生表演, 而是描画表情, 并从中找出各种表情的规律性特征, 然后, 将各自归纳的规律表情在黑板上进行摆置演示。这样, 就可能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创作, 主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启发想象, 渗透课堂教学

学生心中的世界绮丽而又怪诞, 他们表现的常常是心中所想, 而并非所见,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 美的欣赏给想象扎上了翅膀。作品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 它只不过是想象的触发剂, 想象的母体。司空图所谓的“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即讲此。如果说课堂的整体设计来源于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学生的创造力则是情趣, 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的结合。如教学初一年级上学期《和平鸽》一课时, 课堂设计的大骨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和艺术思维, 归纳出招贴画的设计原则, 由设计原则展开创造性想象, 进行构思、表述、动手的创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面对制作的《维护和平, 反对战争》挂图, 由色彩、构思、构图形成的强化、简化、美化画面, 使学生耳目一新, 由教师引导欣赏提出问题, 使欣赏深度向理性化发展。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因为画中有鸽子, 学生联想到和平, 所以回答比较完美。和平鸽是世界和平标志的象征, 表达人类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在设计步骤时, 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主题进行构思主意, 然后口述根据确定的主题构图、构思、色彩, 学生形成意象画面, 并让学生加题目, 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最后是动手, 即完成作业。“教”不一定只靠教师“讲”, “学”不一定只是学生“听”。“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实践。”因此,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法, 在愉悦中去进行艺术创造, 可使作业的表现程度和艺术创造的水平远远超出自己原有的水平。

创作活动中的构思、口述、动手, 旨在有意识地加大加深形象思维, 进行想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由易到难的思维与想象过程, 必然以学生固有的双基知识作基础, 长此下去, 必有硕果。

课堂如同一片沃土, 置身于它上面, 需要的不仅是汗水, 还有科学和严谨。盼望收获是欣喜的, 那耕耘、浇水、施肥带来的萌动、抽芽、长叶到茁壮, 也不失是一种快感。学无涯、教无涯。世上无现成之路, 需要人们去探索、去创造。新的曙光, 总是在开拓者的一方。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目标, 对教学要素及其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本文从课堂教学的基础设计等四方面阐述了如何设计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这一问题, 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设计,美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党风廉政教育月 领导讲话下一篇:小白兔-跳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