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学校建设项目

2024-04-21

卓越学校建设项目(共8篇)

篇1:卓越学校建设项目

《造就卓越学校》读书心得

本书是陶继新先生对20所国内名校采访之后的报道汇编。书稿就这些名校不同的办学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在细述这些学校发展过程的同时,展现了师生成长的脉络。本书无疑可以对中小学发展的路径起到引领的作用,为中小学校长以及管理者提供经验借鉴。最差的学生考上了最好的学校,对于所有教师来说,“问题学生”是最让人头疼了,尤其是班主任,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问题学生”的管理上,可是,耗时费力的结果往往效果甚微,转化“问题学生”成了所有教育工作者公认的一大难题。

《造就卓越学校》一书中,陶老师在山东师大附中材料中,描述了一个案例:一名有着“个性缺陷和心理障碍”的近乎“堕落”者,在老师的教育下,竟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我们可以想像,老师在对这名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那一定是异常艰难的,也一定耗去了老师大量的心血。我这里想谈的并不是老师,而是山东师大附中的一个育人理念--“一般发展”、“全员发展”、“终身发展”。

该校的生源并非全市最好,但他们对发展的定义是“无所不包”的发展,除了学生智力,还包括发展学生的情感、性格、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思想。而且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他们对于偏科的学生,采取灵活的方法,承认个性差异,鼓励特长发挥。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至少有半数的学生最终不会凭借文化课成绩去生存,而在这些学生中,在其他方面也许有他们擅长的一面,但我们并没有去挖掘,而是把他们逼上本无兴趣的文化课上,从而扼杀了一批“天才”。

比如有一些学校,生源不好,师资不强,每年还有一部分优秀学生涌向城区。假如我们能够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特色办校之路,在成就学生一生的同时,还会逐渐让学生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教育发展之路。

在这本书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20所名校的管理方法和特色办学。如:杨屹校长的“情境教学法”。渐渐的杨屹校长将“情境教学法”转变为“管理”与“情趣”联姻。提出了“情趣管理”的新理念,即“积极有效的情感沟通,以人为本的隐形制度,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让每个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都感受到情趣,从而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这样,教师会因为情趣管理而工作得更加主动。如果把学校比作一座正在建设的高楼,那么,刚性的制度是钢筋,情感的激励是水泥,只有钢筋水泥刚柔相济,无缝融合,才能为教师和学生建构有效的发展空间。这种理念,对于老师而言,是为了教师提供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感到放松,自主,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奋进因子和创新因子,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生命质量。而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自主与情趣相得益彰,例如:情趣飞扬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大好时机,但如果一味灌输,往往事与愿违。而情趣的介入,使升国旗活动的教育意义日趋彰显。

在升国旗的时候,可以一改以前那种让学生单一朗读或者背诵文稿的形式,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诚信主义教育等德育主题,创新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演唱、快板、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开创一个展示才智的舞台。这样会使“国旗下演讲”高潮迭起又情趣飞扬。于是思想教育也就“随风潜入夜”地走进学生的心田。

总之,陶继新先生的这本《早就卓越学校—20所名校的成长档案》对中小学发展的路径起到引领的作用,为中小学校长以及管理者提供经验借鉴。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篇2:卓越学校建设项目

一、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1、拟定我校‚卓越课堂‛课题研究的学期计划和校本研究方案,并完成申报和开题工作。

2、在全校开展‚卓越课堂‛的小组建设。要求各个班级作好分组、培训和小组文化建设。力争在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上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学习区里有关导学单开发的相关文件,积极鼓励教师开发导学单,并举行校级导学单比赛。

4、坚持每月在全校开展‚卓越课堂‛建设的相关培训。让全校每位教师做到了解‚卓越‛、探索‚卓越‛,在‚卓越课堂‚建设中不断成长,努力实现真正的转型。

5、组织开展以‚‘学本式’卓越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活 动,积极参加区语文、音乐、体育及综合实践学科的竞赛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具体措施 1.理论学习促提高

(1)进一步学习《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和《沙坪坝区‚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开展‚‘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2)利用沙区进修学院教育论坛开展本校网络研修,每月每个教研组至少发表帖子1-2篇,跟帖3-5篇,以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功底,增强课后反思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注:每期每个教师的导学反思不少于30篇)

(3)深入学习‚固本强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继续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五星教师‛争创评选活动,积极倡导践行‚求真创新、尽责奉献‛的工作作风,让其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为准则和目标要求。

2.校本教研讲实效

(1)扎实开展巡课制度,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每期至少深入‚卓越课堂‛听课30节。

(2)组织开展以‚‘学本式’卓越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参加区语文、音乐、体育及综合实践学科的竞赛活动 及数学、英语学科导学单的设计竞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继续开展骨干教师带年青教师的‚师徒‛结对活动,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

(4)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交流,开展教师献课、赛课活动。这学期,每个教研组都推出2-3节课作为‚卓越课堂研讨课‛,供全校教师观摩学习,以期促进全校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3.课题研究提内涵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2013年小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研修能力。

(2)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师成长课题‛。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展评活动。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教科室制定‚卓越课堂‛本期工作计划。

2.教科室制定这学期的‚卓越课堂‛课题研究计划。三月份

1.教科室对全校教师进行‚‘学本式’卓越课堂‛小组建设培训。

2.各班按学校要求,组建‚‘学本式’卓越课堂‛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与技巧的培训。

3.结合‚卓越课堂‛建设,启动我校小课题研究工作。(1— 5年级各班交选题及方案,由年级组长负责收集并交教导处)

四月份

1.教科室对全校教师进行有关导学单开发的培训。2.每位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尝试开发所任学科的导学案,半期交一半,期末交一半。(语文每人每期每单元1篇,共8篇,任教同一年级的两个老师所拟定的导学案应不一样;数学每人每期10篇;英语每人每期每个年级4篇,共8篇;其他综合学科每人每期4篇)

五月份

开展‚‘学本式’卓越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每个教研组推出2-3节‚卓越课堂研讨课‛,组织全校教师共同观评课。

六月份

篇3:成就“卓越学校”靠什么

一部成熟的《学校法典》是成就卓越学校的基础, 也是学校摆脱人治、走向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途径。无论如何, 学校都要精心“设计”出这样的法典, 它是学校全体教职工每一个人经过“内心世界”的再三斟酌, 并经民主程序而上升为学校意志的一种最高体现。“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本”是这个法典得以存在的全部理论依据, 而规范性、指导性、服务性则是这部法典的内在属性。同时, 要敢于承认, 法典面前, 没有例外。

2.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

学校如何艰难, 都不能放弃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根本, 名师铸造名校, 没有了名师, 名校也就不复存在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负责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 搭建平台、营造环境, 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多地向教师提出要求并被教师所接受。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 更要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成长, 使教师富有尊严地行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

3.建设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

优秀的管理团队是牵引学校发展的最大引擎。学校的发展是建立在这引擎基础上的。管理团队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且充分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程序, 而民主则是这一管理程序建立和运行最有效的法宝, 要充分运用民主手段, 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成为学校管理不可或缺的那一个人。

4.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课程选择

课程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最重要载体。如果一个学校无法建立结构完备的课程体系, 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课程, 那么“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很好地实现。应该看到, 校本课程是这一课程结构体系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环节, 同时它也是提升学校品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以预见, 将来能够代表一个学校 (尤其是那些“名校”) 真正“实力”的东西, 将不再是“升学率”, 而是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完备的校本课程体系。

5.全面而非片面的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卓越学校的本质属性。没有全面的质量, “卓越”二字就失去了意义。升学率仅仅是全面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绝非全部。教育教学质量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方面, 譬如学生的纪律表现、道德操守、选修课程情况、身体状况和体育锻炼技能、艺术欣赏水平、社会实践表现、科学探究和实践运用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等。这些方面都应该对学生有一个客观真实的基本评价和全面记录, 当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时, 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教学质量是全面的。

6.有基于学风而树立起来的良好社会口碑

学风是一个学校突出的外在特征, 甚至在某些时候, 它代表了外界对学校的最高评价, 一句“学风正”或是“学风好”几乎涵括了学校给予外界的所有印象。因此, 学校要把学风建设作为大事来抓, 要时时处处开展学风建设。开展学风建设, 重要的莫过于营造“书香校园”, 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学习型的学校, 让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 使“人人成为学习之人, 处处成为学习之所”成为一种可能。

7.学生以自我管理为基础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够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校必须采取各种举措, 努力使学生在养成教育中, 逐渐形成道德修养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素质和能力, 这既是为学生的当下负责, 也是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8.尊重并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

健康的个性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素质之一。学校不是工厂, 教室也不是车间, 学校不能够把学生培养成“标准化产品”, 要切实尊重学生的健康个性, 并为培养这种健康个性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但是, 我们也切忌因为某种“需要”, 使学生个性的培养走入另一个极端, 使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基本发展。

9.开放办学特征突出

通过开放办学, 可以让师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同时为师生提供富有价值的启示。开展学校间的国际交流、省际交流, 也是“开放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极为有益的。“对内开放”也是“开放式办学”的重要内容, 要多鼓励师生走进学校所在的社区、走进社会, 使学校和社区、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 并成为当地社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10.学校文化特色鲜明

篇4:创建卓越学校 奠基幸福人生

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让每一个孩子拥有美丽的春天,让每一个生命都满怀信心地成长,是武城县第二实验小学全体教师最大的心愿和幸福。近年来,武城县第二实验小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倡导“自主合作,勤奋求真”的学风,确立了“创建特色名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学校管理规范,教学设施完备,育人环境优良,教学特色显著,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德州市规范化学校、德州市文明单位、德州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示范星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县教育局年度考核中,学校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多次被评为武城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作为一校之长,我带领老师们致力于学校的发展建设,从各方面工作上带领学校大步前进。

一、以服务师生为根本,改善办学条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周边居民小区的不断增加,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造成班额过大,功能室紧缺,原有办学条件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彻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科学谋划,锐意进取、努力拼搏,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便师生学习,我校在全县率先引进了校园网络工程,实现了班班多媒体,部分教室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电脑、实物展台、校园网络、教育程序网络链接,让教师真正告别了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

二、以德育教育为灵魂,创建和谐校园

1.以活动为载体,落实德育教育。如:去老年公寓开展送温暖活动;结合环保教育,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六一节向贫困小朋友送去诚挚的祝福……此外,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还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同学们在轻松的娱乐中与学校的小主持人一起成长进步。

2.注重环境育人。在校园内,名人挂画、警示标牌等随处可见;在各班教室外,色彩斑斓的小展板像一双双眼睛,展示着班级的形象、学生的个人风采、班级的特色。每周更换的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是知识和精神的载体,操场四周的围墙文化更是蕴含着浓厚的育人氛围。让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景点润人心。

3.注重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教育讲座指导家长教育孩子。还邀请中国关工委感恩励志演讲团来校做精彩报告,让学生、家长收到心灵洗礼。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我们积极提倡每一位教师做研究型的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1.深化课改,强化研训。我们提倡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情注入教学,把信心留给学生,让课堂更有活力,让训练更加充分,让教学更富创新,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以优质课、观摩课、公开课为平台,使教师相互学习蔚然成风。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学校帮助其树立“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骨干,十年成名师”的志向,并以开展每年一度的青年教师“讲课大比武”为载体,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科研方面,积极开展各科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承担的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评价研究与实验”取得丰硕成果。教师在各项课题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提升了业务能力。

2.打造特色课堂,体验名师风采。学校注重校本师资开发与提高,努力建立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队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学起来”的形式,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听课学习,聆听窗外的声音,感受窗外世界的精彩。我多次在全体教师会上强调:“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培训活动,但是要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真正把学到的经验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我要求教师每次外出学习活动后,都要写心得体会,上外出学习汇报课,让更多的老师分享学习的成果。我们启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为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教师交流互动搭建了平台。

四、以特色教育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注重特色办学,先后确立3个学生素养特色,2个学生管理特色。三个学生素养特色,即“古诗文诵读”“语文知识积累”“写字教学”。

1.诵读——经典伴我行,书香溢校园。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学校创设适宜读书的人文环境,营造读书的立体时空,把读书活动向家庭、社会延伸,倡导亲子共读,假日阅读。同时开展“星级诵读大王”、诗配画、诗配歌舞等活动,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

2.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建立“语文知识积累”专用本,每周积累2次,每次内容涉及到难以识记的字词、格言警句、歇后语、古今诗文等。孩子们习作时引经据典、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跃然纸上。

3.写字——书品即人品、写字学做人。学校要求每天下午最后10分钟师生携手“汉字天天练”,校内、班内分别开辟“小小书法家”展台,每周展览一次优秀作品,提高师生写字水平。

篇5:卓越学校建设项目

——至深圳南山区卓越课堂建设考察学习体会

重庆市北碚区卓越课堂建设高级研修班语文组学员(东阳小学)谌纺

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即将结束,今天中午从麒麟小学走出,我的脑海里搜寻着几天来的访问的画面——南山实验学校“教师风采”栏里的相片中多名老师以“爱”的石碑为背景为其专业情意的无声诠释;南山二外汇聚一至九年级的学生于一校,并注重以积累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学生思维的树人工程的战略眼光;大新小学从“礼、智、雅、美、信、健”等方面的注重培养,“为儿童终生幸福奠基”;育才二小针对各科每种课型所作的深入研究以及制定的诸多具有操作指导的务实手册„„无不冲击着我们狭小的视野,敲击着我们渴求获取的心灵。对几所学校参观后的种种感受,以一句时髦的话来汇聚我的感受——“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显内涵”。

学生表现窥日常积淀。

无论在哪一所学校观课,每个起立回答的学生总是能击中问题要害,给予令人满意、令人惊奇的回答;抢答的学生并不是七嘴八舌一起说,相互谦让,聆听等待;坐在位子上静听的学生,眼神流露出思考的痕迹;学生合作学习时的分工协作,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各自恪尽职守,都得到知识与能力的锻炼;运用“爱拍”上课时,更能让人联想到眼前的学生即是将来祖国的栋梁„„

教师表现显底蕴深厚。

几天下来,听了、看了多位老师的课,我们总体的感受是:每位老师的课让我们获益匪浅。他们对教材的把握流露出自己的教学思想,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有教学机智的显露,他们从教学内容延伸开去的拓展更能反映备课时付出的心智与时间,他们与学生亲密的关系等等无不表现出南山区卓越课堂建设中老师们令人钦佩的风采。

科组教研重常态。

每到一校听课完毕,学校的学科组都会邀请我们一起议课。从议课的过程中,除了两地老师们思维的碰撞,技艺的切磋,更让我们感受了卓越课堂文化建设中学科组常态化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特色扣“卓越”。

考察完几所学校,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每一所学校都是把学校的工作重点聚焦在对课堂的研究上,没有刻意的去冠以什么华丽的名词吸引人的眼球。每所学校的课堂,虽然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是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发展上,真正体现着“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每所学校的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的同时,都又恰到好处地指引着我们走向“卓越课堂建设”的可行路径。正因为每所学校都在朝着“卓越”的方向,行走在“课堂文化建设”的路上,所以,每所学校的特色都显得务实,显得厚重。

领导博学更大家。

连续几天来一直操心、陪同我们全程考察的郑明江主任,不仅为我们集中或者分组活动作了详细周密的安排,也在5号下午为我们语文组学员详细介绍了“四段教学法”、“六学”课堂和“关注课堂学情,实现以学定教”,讲座中郑主任对我们北碚学员完全是知无不言,真诚可见。11月6日下午,在大新小学聆听了南山五所学校校长的办学经验介绍,裴光勇主任短平快准精的总结性点评,以及王水发局长出口成章就赠予我们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对于指导卓越课堂建设极具可实践性的珍宝级策略。

记得有幅对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我套用过来表达出此次我们北碚卓越课堂高级研修班访问南山区学校的感受——“南卓越北卓越南北卓越共卓越,师主体生主导师生共学同成长”。

对南山教育这份感性的认识经过沉淀之后必定要升级成为我们对北碚区卓越课堂建设的理性的行为实践。几天的考察访问触动我思考着我所在的学校(系北碚区地处偏远农村的一所寄宿制小学)在教师平均年龄近四十岁,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且差距较大,科研能力极为薄弱,留守儿童占较大比例,学生晚自习辅导至晚上八点,以及夜间整晚值班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增加学校老师们负担的前提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科研工作?

我初步的想法是,在目前学校要求的每人每月上一次随堂质量监控课,写一篇深度教学反思改为每学期一个学科组上一节教研课,教导处以及教科室从这一节教研课的备课环节开始参与,上课这一环节既要进行全程录制,还要给每个观课老师发给不同的“随机观察记录表”“重点观察记录表”“全面观察记录表”“课后反思记录表”(这些指导观课的表来自于陈大伟所著的《怎样观课议课》),观课之后的环

节聚焦在“议课”。我对议课也存有一个浅薄的想法,我认为即兴议课中要依据自己观课记录表所要求的角度对执教老师进行肯定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即兴议课之后的一周内,老师针对自己执教伙伴持有的肯定和质疑评价要找到相应的理论来做支撑,以理服人,教导处和教科室则将老师们的议课观点进行汇总归纳,聚焦于老师们对执教者课堂上同一执教行为具有不同的看法上组织一次辩论会,之后可以各自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议课、辩论中的观点与理论支撑重新把这一堂课进行一次设计。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对一节课的流程构建、环节解剖到深度解析的过程成为对提升教师备课、上课、议课能力的途径。这样不必再让负担已经很重的老师们每个月只是为了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去上质量监控课,而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多元的专业收获。

有形的培训、考察是繁忙的、短暂的,无形的修炼还在于我们自己内心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想想我们这个班的学员是北碚区教师队伍中的“特种部队”,当我们回归自各自的工作岗位时,我们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将是“以一带十”完成科研兴校的重大使命。我个人认为此次培训考察产生了“五冲效应”——强大的理论引导是一场汹涌的冲击,是固有教育思想在知识海洋中的惬意冲浪,对我们惯有的教学行为会产生冲刷,当我们因此而产生冲动后的实践是我们在教育领域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一次冲锋!

篇6:卓越学校建设项目

签发人:吴 权

关于2016年秋期卓越课堂建设工作总结的

垫江县教委:

在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中,我校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积极践行,稳步推进,努力探索。现将我校2016年秋期“‘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增强“‘121学导式’卓越课堂”的推进力度。

在《垫江县永平学校“‘121学导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学校建立以校长为行动组长;分管校长、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为行动执行机构;班主任、学科教师为直接行动人员;学生为直接行动主体的四级行动机制,确保纵向与横向都人人参与,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121学导式’卓越课堂”的工作能迅速而全面地铺开。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一线,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确保了“‘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工作的整体推进,“‘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建设工作在我校有序地开展。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卓越课堂”建设工作制度。

学期初,我校根据教研室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教研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作用,实行分年

级、学科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反思,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专业发展、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使“卓越课堂”建设工作得到制度的保障。

三、稳步实施,促使“‘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工作特色凸显。

(一)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为契机,提升教师的“‘121学导式’卓越课堂”的认识和水平。

1.抓校内培训学习

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我校组织教师业务学习10余次,学习了“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实施情况评估方案、“卓越课堂”新授课评价指导标准等。通过学习,既让教师明白了 “干什么”,还让教师知道了“怎么干”。

2.抓校外观摩、交流学习、本学期学校先后组织选派教师100多人次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参加了各学科的培训,参加了片区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卓越课堂”的推进等方面的交流和优质课赛课观摩活动。

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对“‘121学导式’卓越课堂”认识,为行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学期片区举行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校3名教师参加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

(二)以务实的教研活动为抓手,推进学校

“‘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工作。

“教研活动”是我校的常规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学科一学期进行6-8次,活动集“说”、“上”、“评”为一体,活动中既要求上课教师精心准备,认真上课,还要求听课教师积极参与评课,指定教师中心发言。教师的教案及评课稿形成电子文本并交教务处存档。

本学期教研活动活动与“‘121学导式’卓越课堂”相结合,学校40岁以下的教师(17人)每人上一堂汇报课,活动结束时,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围绕本次“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教学课例的专场评课活动,全校教师全体参与,为了让教师在“品、评”中得到提高,评课在全校教师会上集中进行。每位评课教师都认真听课,并以“‘121学导式’卓越课堂”新授课的标准精心准备发言稿,他们从“导入、自学、互学、展学、检测”的各环节入手进行了剖析,体现了评课的“准、稳、狠”,让全体教师都再次领会了卓越课堂的魅力所在。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深化“‘,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工作。

我校在推进“‘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工作中,注重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德育相结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在构建小组文化时,建议各小组注意

与自己所在的班级文化应具有一致性。在活动中,以学生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搭建个性化的平台,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爱好的差异,为他们的特长发展奠定基础。

(四)以师生活动为平台,展示师生风采。本学期我校把“‘121学导式’卓越课堂”与学校推进的“梦想课堂”有机地结合,逐步形成我校“‘121学导式’ 卓越课堂”不能局限在教室里,应该把视野放开,让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自由飞翔在蓝天下。为了让学生释放天性,张扬个性,在落实1+5行动计划中,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以展示学生体育水平为主的“球类运动会”;以展示学生艺术水平为主的书法、绘画比赛。通过搭建这些比赛的平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我校:“一切为学生着想”的理念。为展现教师风采,本期还举行了永平学校第三届师生艺术节。

四、反思及打算

在整体推进“‘121学导式’卓越课堂”工作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从中受益。实践中,我校教师一致认为,在“‘121学导式’卓越课堂”上,对于“学习提示的设计”、“学生的 “‘121学导式’ 梦想课堂”体系。

汇报角度与形式”、“教师的评价角度与范围”、“教师放手的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解决,下一步的工作也将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开展。学校

2016年12月30日

垫江县永平小

垫江县永平小学校

篇7:卓越班组建设方案

综合维修车间 维修班

卓 越 班 组 建 设 方 案

前言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的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想搞好工作,就必须抓好最基层、最基础的单元,实现班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是推动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切实抓好班组建设工作,对稳定一线员工队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确保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车间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加强车间基层班组建设工作,扎实推进车间的基层管理,充分发挥班组作用,提高车间的管理水平,增强班组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推进班组建设,发挥班组的优势。现结合我公司建设阶段的相关文件,班组初步做出了《卓越班组建设方案》。

综合维修车间 维修班

2014年06月

卓 越 班 组 建 设 方 案

一、卓越班组建设理念

班组员工是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亦是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不懈动力。班组建设以“安全、和谐”为基石,以“学习、创新、活力”为支柱,全力以赴达到“卓越”,把六元素充分地融入到维修班班组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坚持“勇于超越,追求卓越”的信念,以强化班组执行力为重点,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卓越班组建设目标

按照公司、车间管理要求逐步实现班组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扎实、有效的班组建设,全面提升班组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竞争力。把班组建设成为团结一致、管理严格、技术精湛、作风严谨、工作细致、爱岗敬业、能打硬仗的战斗集体,为车间安全生产、公司的百亿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卓越班组建设组织机构

成立班组建设领导小组。

工作流程。

4、工作有计划

班组须按期制定月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月工作总结、周工作总结和班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效的强化了工作过程的管理。

五、卓越班组安全建设

1、强化班组安全制度建设

主要包括:

(1)班前、班后会制度;(2)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3)隐患排查治理制度;(4)安全互相联保制度(5)事故分析处理制度;(6)安全检查与奖惩制度;(7)安全举报制度;(8)安全绩效考核制度;

2、健全安全责任制

班组不断的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设置安全员协助班组长安全工作。

抓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班组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实现班组长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

进行确认。

7、标识清晰 准确无误

8、应急预案

对可能预见到的、损失严重、影响恶劣的突发事件,制定本班组范围内的应急预案,有预案清单,纳入班组标准化文件管理。对本班组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演练,记录齐全。

六、卓越班组文化建设

1、建立班组文化墙

班组文化墙就是各班组开辟的展示自己独特文化的区域。在工作场所设置背景贴板,将有关班组文化建设的相关图片或文章加以粘贴进行展示。文化墙的内容分为多个板块,既可以展示团队风采,记录员工的成长;也可以是学习园地,分享学习心得;还可以是近期工作重点、业务竞赛活动通报等。

2、班组口号、标识

向班组全体成员征集班组口号、标识,可以通过公开投票、评选的方式最终确定。

3、建立红旗小组奖励机制

月终考评各小组,季终、年终获得数量最多的小组组即为优秀组,对其进行奖励。

4、团队活动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9、培训、学习

把加强团队学习和个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依靠传帮带,传递压力,使大批年轻员工成长为工作负责人,实现员工个人的自我超越。

七、卓越班组制度建设

总体要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管理基础工作,作到制度化、标准化、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定期检查、严格考核。

1、建立班组日常管理制度

包括劳动纪律、奖惩条例、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等。绩效考核要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保证绩效管理以标准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避免考核流于形式,以个人意志为主。

2、制定作业标准

以现场管理为主要内容,制定作业标准、控制指标及劳动定额。

3、建立班组消耗台账,与部门预算分解有机结合。

4、班组标准化建设

做到工作程序标准化、行为动作标准化,使班组成员熟知岗位操

0提高成本意识,实施精细化操作,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各类事故,降低物料消耗,杜绝浪费。

6、团队管理

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创新氛围,形成班组管理目标体系、责任体系、民主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由班组长和班组成员承担的学习、安全、民管、文体、考核等制度。

7、区域管理

(1)细化责任区域,责任到人,挂牌管理,建立管理分工一览表。(2)制定设备、标识、安全设施及消防设施清单,对其进行编号,实行班组分级管理。

(3)建立相关的维护、检修等记录台帐,明确负责人。

九、卓越班组特色建设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组织,是企业组织的细胞。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各项生产任务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只有班组达到一流水平,企业的整体水平才能提升。

综合维修车间维修班主要是服务性班组,要建设成特色班组,就必须依靠技术力量来建设特色班组。以维修工为首,逐步向操作工、岗位工传授、交流设备维护经验和知识,全面在车间内部形成TPEM(全员生产设备维护)管理模式。

十一、卓越班组建设初期存在的问题

1、现在处于建设期工作量比较大,劳动强度较高,一部分成员对班组建设工作存在消极抵触情绪,班组建设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2、现在维修班大部分员工实践能力可满足日常工作的要求,但理论素质较低,不利于今后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班组专业管理水平较低;

4、班组内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和内部竞争,造成组成员缺少工作热情,没有朝气和进取心;

5、班组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水平较低;

6、班组自主管理能力差,在班组管理上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

7、班组建设的过程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十二、本班班组建设的要求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切实抓好班组建设工作。

篇8:卓越学校的三大支柱

一、卓越学校的支柱之一———优秀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积淀形成的学校风范和学校精神, 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和, 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制度规范和学校传统习惯等。学校文化对学校品牌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是学校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支持卓越学校的第一根支柱。

1. 优秀学校文化的表征

(1) 先进性。先进性体现教育的时代主旋律和人类美好的价值追求。学校文化要以时代精神为指向, 体现时代精神的内涵。学校文化理应体现当代教育的价值追求, 为了人的发展, 为了让人过上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这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2) 认同性。认同性就是为师生员工所认同, 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发展、丰富起来的, 反过来, 它又对师生员工具有潜移默化的引领、塑造作用。

(3) 弥漫性。弥漫性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包括外在的符号、师生的行为举止和师生的做人做事方式。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可感、可触摸的, 它不仅体现在学校可见的制度、口号、仪式中, 而且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成为每个人的“做事方式”。

(4) 开放性。开放性是指能够吐故纳新、兼容并蓄、自我完善。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 能够不断自我更新完善的系统。学校文化既要注重积淀和生长, 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吐故纳新;既要注重自己的历史, 坚持自主发展和自我创新, 又要广泛学习、兼收并蓄。

2. 优秀学校文化的功能

学校文化的重要性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是支撑一所学校并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优秀学校文化具有导向、教育、约束、凝聚等功能。

(1) 导向功能。学校文化能够通过文化的塑造来引导成员的行为心理, 使成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 规范统一学校成员的行为。笔者认为, “价值领导力”应体现为学校领导者对学校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的把握。

(2) 教育功能。学校文化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在学校生活中, 对学生影响最深远的往往不是某门学科、某种知识, 而是学校文化, 是经过学校文化熏陶形成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

(3) 约束功能。学校文化通过倡导和塑造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风范等精神文化内容, 从而造成强大的个体行为从众化、标准化的群体心理压力与动力。

(4) 凝聚功能。学校文化寄托了组织成员的理想、希望、要求, 共同的文化习性、理想目标、传统风范、行为规范, 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动力机制, 学校文化越成熟、越发达, 个体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群体意识就越强烈, 学校的凝聚力就越大。

3. 优秀学校文化的构建

学校文化是一个不断塑造、构建的过程。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有造血功能, 既能够“温故知新”, 又能够“吐故纳新”, 在对传统的审视和梳理中, 修正和改变过时的信念、价值, 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挑战, 不断注入新鲜的文化因子, 使传统和创新和谐统一, 使学校文化始终充满活力。这种文化的重新构建无疑是一所学校不断打破自我设限, 不断走向卓越的关键。

(1) 构建与学校办学理念相一致、朴素典雅的环境文化,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言说”, 并表达着学校的价值追求。笔者在考察吉林省长岭县第二中学时就体会到了这种精心设置的环境文化。步入校园, 正对着学校大门的是展开的一幅石刻书卷, 上面镌刻着《长岭二中赋》。左侧最西端是不锈钢材质的学校校标, 与校标相连的是八位中西方教育家的半身塑像, 其中孔子、孟子、蔡元培、陶行知四位的塑像坐北朝南而立, 与之相对坐南朝北的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杜威、苏霍姆林斯基。校门右侧是花坛, 花坛中央是文化长廊, 走过长廊是“学知亭”, 亭的楹联也是寓意深刻, 一联为“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是师德要求, 一联为“刻苦读尽人间书, 发愤识遍天下字”, 则是对学子的期待。高中部教学楼的每层楼, 左侧从五楼至一楼分别是“德、智、体、美、劳”, 右侧从五楼至一楼分别是“仁、义、礼、智、信”, 现代的育人理念和传统的道德标准在这里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在每栋楼的门厅、走廊, 在学生宿舍、餐厅, 到处都是育人的名言警句, 这些名言警句绝非随意堆砌, 而是与其情其景相交融, 环境文化在润物无声中化育师生的心灵。

(2) 构建蕴含时代精神, 富有个性且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 是学校文化的内核, 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构建学校精神文化, 要有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 使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的主体精神相统一;要有对学校传统的梳理和继承, 使学校的精神文化有根基和源头, 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个性, 始终流淌着属于自己的血脉;要在师生员工教育实践的行动中凝聚形成, 形成群体的文化自觉, 使学校精神文化真正成为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价值观, 它通过校训、学校的标语等明确表达出来, 例如张伯苓先生为南开中学提的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推行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理念等。

(3) 构建体现人文关怀的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是调整学校组织内各种关系、维系学校正常运转的各项规定。当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融合之后, 就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学校制度的精神要重于形式, 赋予制度精神的色彩, 要在文本制度中突出学校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 赋予制度灵魂, 让学校规章制度的影响深入到师生员工的心理层面并发挥作用。如何使刚性的制度蕴涵文化特质, 使制度更具人文关怀, 体现尊重人、发展人的制度设计理念, 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卓越学校的支柱之二———“行动”中的课程改革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 是学校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载体, 所有的教育目标最终都必须通过课程加以实现。一所优质的学校必然对居于核心地位的课程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不仅能够积极回应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 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课程改革的大潮, 而且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要求, 开展校本层面的课程改革, 不断构建和丰富具有浓郁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因此, “行动”中的课程改革当是卓越学校的第二根支柱。

1.“行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 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然步履维艰, 不说改革只停留在肤浅的表层, 至少没有触及深水区。学校缺少真正的“行动”———“课程改革”。笔者认为, 学校应制订“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课程改革行动计划,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开展“情境导入—导学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的课堂教学改革, 使师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 行动, 义无反顾地行动, 不观望, 不徘徊, 在行动中寻求突破, 才是课程改革能够深入推进的关键。

2. 教育良知是“行动”的起点

正因为有了对传统教育积弊的反思和清醒的认识, 才有了2001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 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言:“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涤荡‘应试教育’的污泥浊水, 彻底变革传统的非人性的课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施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课程改革, 改革涉及各个学科, 涉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改革缘起于学校对现行教育的三个追问:我们现在管理的学校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型学校吗?我们现在办的教育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吗?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实现教育价值, 如何去功利化办真教育?这是发自教育良知的考问!教育良知体现了教育者对国家和民族、对教育对象所抱有的强烈责任意识, 教育良知是课程改革“行动”的起点, 缺少了教育良知, 就不可能对传统教育做认真的审视和思考, 就不可能有改革的热情和担当, “行动”也就无从谈起。

3.“行动”要有理念统领和整体规划

课程改革首先是一场观念的变革, 是在观念变革统领下引发的教材、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变革。学校“行动”中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 必须在对传统办学理念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 树立新的教育哲学观, 并以之统领学校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缺少了先进的理念统领, 课程改革要么只会是盲目跟风, 东施效颦;要么就是流于形式, 追求表面的浮华;要么则缺少灵魂和主线, 东一榔头西一棒。同样, 缺少了整体性的规划, 课程改革可能只触及到改革的某一方面, 而忽视了整体的推进, 行动盲目缺乏理性, 这样的“行动”也必然不会久远。因此, “行动”中的课程改革绝非“盲动”, 而是在明晰的办学思想引领下的理性行动。

三、卓越学校的支柱之三———优秀的校长

校长之于学校的重要性, 是不言而喻的。校长的价值观念、领导风格会在学校留下深刻的烙印, 甚至是塑造了一所学校的灵魂。无论是一所刚刚崛起的学校, 还是在风雨飘摇中屹立百年的历史名校, 它们背后都有一个或数个优秀校长的身影。优秀校长是卓越学校的第三根支柱。

1. 校长的角色和作用

校长作为特定的社会职业和工作职务, 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校长角色有多种含义, 首先,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 对学校的教育行政工作负有全面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具有行政决策的权利;其次,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对外代表学校, 行使民事权利, 处理与社会各部门、各成员的法律关系;再次, 校长是学校集体的组织者, 是校内各种人员各种关系的协调者;最后, 校长是教育专家, 是教师的带头人, 是“师者之师”, 是教育的真正行家。

2. 优秀校长的共同品质

(1) 具有热爱教育的情怀。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是热爱教育的。正是对教育的无比热爱, 使他们能够用“心”做教育, 能够思考和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 有自己的教育理想, 并有为理想殉道的教育情怀;使他们能够燃烧自己的生命和激情, 全力以赴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使他们能够淡泊名利, 甘于清贫, 始终坚守教育这方田地。

(2)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 这种责任感, 是对每个人成长和未来生活所意识到的责任, 是对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所意识到的责任。他对社会进步、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真切地感受到作为校长身系千万人的未来, 因而时刻警醒, 既开拓创新, 致力于建设卓越的学校, 又始终警惕教育被异化。

(3) 具有忧患意识。优秀校长都是具有忧患意识的人, 他们不会陶醉在今天的成功和辉煌中, 知道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是一条没有止境的道路, 从不满足于现状, 他们就会不断思考着明天的教育, 让他们领导的学校总能走在别人前面。

(4) 具有坚韧、执着的精神。优秀校长身上都具有坚韧、执着的个性品质, 他们始终坚定于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挫折, 他们都坚定不移、百折不挠。正是这种坚韧、执着的精神, 才使他们不会迷失在层出不穷的所谓新理念、新模式中, 使他们能够带领学校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5) 富有人格魅力。一个优秀校长一定富有人格魅力, 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能够感召师生, 使大家团结协作, 共同实现学校目标。优秀校长具有民主的性格, 能够将自己和教师、学生视为拥有同样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以积极、宽容、开放、平等的心态来应对学校事务, 重视凸显人的主体意识;具有民主谦逊的工作作风, 平等待人、知人善任、长于协调沟通, 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具有良好的品格素养, 淡泊名利、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真诚坦率, 师生乐于和他亲近, 向他提出批评和建议, 是全校师生人格修养的楷模。

3. 优秀校长的自我修炼

(1) 严格的自我要求。优秀校长的自我修炼, 离不开严格的自我要求。优秀校长必须始终严于律己, 成为师生的道德楷模;始终坚持积极进取, 而又不计较得失、淡薄名利, 富有牺牲精神;必须海纳百川, 兼收并蓄, 而又不迷信、不盲从, 不断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勇于改革和创新。

(2) 丰富的实践积累。优秀校长的自我修炼, 离不开实践中的积累。工作岗位是最能提高自我的场所, 工作中的正反得失, 都是最好的学习资源, 注意积累自己和团队成员的成败案例, 并加以分析, 养成思考每个有意义事件背后深层原因的习惯, 校长自然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3) 持之以恒的学习。优秀校长的自我修炼, 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学习。优秀校长始终坚持把广泛、持之以恒地阅读作为自己生活和职业的习惯, 在阅读中不断批判和汲取, 不断开拓视野, 不断丰富心灵, 不断滋长教育和管理的智慧, 能够一直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优秀校长既是教师学习的倡导者, 又是师生学习的榜样。

上一篇:2023年春季金石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面临期中考试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