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

2024-04-29

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精选9篇)

篇1: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

教师主动发展与职业生涯设计

主讲人:程振响

主讲人简介

程振响,江苏省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

课程简介

在本课程中,程振响教授首先简要地阐述了教师发展的时代背景、教师发展模式的演变,以及教师主动发展的策略和教师主动发展的基本取向,然后对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概念、动力机制和动力模型做了详细阐述,最后详细介绍了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案与策略。程教授认为,教师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确立目标,正确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生涯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重重障碍,才能最终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快乐。在设计职业生涯时,教师应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职业生涯阶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行动策略。

课程时长

62分钟

录制时间

2010年8月

提纲

一、教师主动发展:一种内生性动力机制

1.教师发展的时代背景

2.教师发展模式的演变

3.教师主动发展的策略

4.教师主动发展的基本取向

二、教师生涯设计:主动发展的行为自觉

1.为什么要谈论教师职业生涯设计

2.什么是教师职业生涯设计

3.教师主动发展的动力机制

三、教师发展行动:生涯设计方案与策略

1.教师生涯发展设计应考虑哪些要素

2.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教师职业生涯阶段及策略选择

篇2: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

第2单元 第1课 第2课时

(三)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生涯发展

教学目的

1.认知: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增强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舞台上有所成就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3.运用:能够举例说明所学专业可以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重点

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中职生怎样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及其标准。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职业素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归纳: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导入)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劳动者怎样才能证明自己已经具备某种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呢?

(三)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1.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节首案例中,小于取得过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对她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归纳)

小于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插花师”资格证书→→初级花卉园艺师资格证书→→园林景观设计师资格证书 这些职业资格证书标志着她的职业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求职、转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002年3月30~31日进行了首届国家司法考试。据悉,今后要想成为公证员、律师、法官、检察官,首先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2002年7月1日起,北京市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驾驶员必须接受理论、实际操作方面的职业培训,经考试合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将不得再从事旅客运输活动。

(拿出自己的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是我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的资格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国家对达到职业资格规定的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劳动者发给的证明,这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可见,在现代社会里,你要工作就必须按照标准去做;你要达到标准,就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师生互动:模拟一个招聘现场:(小品)招聘

(1)确定参加活动人选:2名同学代表用人单位的招聘者,5─6名求职者。(2)内容:5─6名同学准备去一单位应聘会计工作。(只有一个录用名额)其中有2─3名同学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证书,2─3名同学有珠算等级证、会计证,1─2名同学不仅有珠算等级证、会计证,还有电算化证、计算机等级证等。

(3)场景布置: ①黑板:诚聘英才

②教室前面摆放两张课桌椅,上面放好“招聘单位名称”的标牌。

(4)参加活动的同学提前做好“提问”、“回答”的准备,提出的问题尽量能考察求职人员的能力素质,求职人员能尽量表现出自己的才华。

(5)应聘中,有多种资格证书的同学受到青睐。

老师小结:从这个小品中,同学们能体会到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来说起什么作用呢?请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笔记本上。

即:

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就业的“入场券” 职业资格证书是具有实力、能胜任岗位的标志 职业资格证书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手段

同学们今天的模拟面试不只是在表演,而是一次练兵,是在为将来踏上社会,步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2.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

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化学习、正规教育,达到一定程度,考试合格,有教育部门颁发给学生一份证明其所接受的这段教育的证明性文件,即毕业证书,或称文凭或学历证书。同学们现在手中拥有什么学历?(学生答:初中)将来在我们这所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完毕,同学们将会获得什么学历?(学生答:中专)以后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陆续还将会拥有什么学历呢?(学生答:大专、本科„„)

同学们知道,不同的职业对学历有不同的要求。(例:选取几则招聘广告)从这些招聘广告里,我们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职业对学历的要求是越来越高。那么有了学历,就一定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了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辩论:

(1)准备:成立甲、乙两支代表队,选出一名主辩。(2)内容:

甲方:学历高,就一定能胜任所学专业知识对应的相关职业; 乙方:学历高,不一定能胜任所学专业知识对应的相关职业。(3)过程:

①请各方主辩阐明自己的观点; ②依次请各代表队其他同学发言; ③自由辩论; ④同学自由发言。老师小结:

(1)简单评价辩论会的水平。(2)明确自己的态度,归纳学生发言。

辩论双方唇枪舌剑,例证丰富,说明同学们很重视这个实际问题。

在现实职业生活中,学历确实很重要,但学历并不等于能力,学历证书只能证明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程度或学业程度,学历高的人能力不一定高,比如在招聘会上有的单位明确指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免谈,原因何在?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他们高知低能。而学历低的人能力并不一定低,正如刚才乙方同学所举事例。

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相互包含的。随着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行,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在完成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考核,鼓励学生一专多能,比如我校就鼓励同学们将来毕业的时候,要拿到毕业证、计算机等级证、会计电算化证、珠算等级证等。国家有关部门也明确规定学历认定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将逐步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既鼓励和调动大家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我们积极适应多种专业岗位的需求。

3.中职生怎样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及其标准

证书实物展示: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汽车驾照、劳模证书、先进工作者证书等。(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哪些是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与人生的关系)通过学习获得证书→找个好工作→工作中努力做出贡献→社会给以回报或肯定→发给证书以说明。

我们应该取得什么证书、怎样取得证书、取得证书后有什么作用呢?

繁花似锦的职业大千世界,有多种多样的职业资格证书。中职生应该化繁为简,从两方面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及其标准:

(1)三大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证书

如: 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物业管理师、理财规划师、园艺师、景观设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教师资格证----公务员职业资格证书(详见附表)

(2)了解与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职业资格

首先,了解适合自己横向发展的职业群各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

第二,对选中的职业,对其职业资格标准做进一步的细致了解,并以此为据理清自己扬长补短的具体方向和标准。

第三,在适合自己纵向发展的职业群中,找出中职生可能晋升的职务对从业者要求的标准,理清自己为这一晋升应该做哪些铺垫。

目前,全国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关注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所要求的职业资格,在今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要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列入自己的学习计划之中,并贯穿于中职学习的全过程,以此作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标,不断激励自己开拓职业新天地。

也许有些同学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缺少学习的动力。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人生的第一个基本愿望应该是为人类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本着这个宗旨,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可以学到知识和本领,都可以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3: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

一、强化能力目标

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源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围绕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 设计能够包含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学习项目。针对性地通过社会实践环节、校外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成功人士的讲座、及时发布就业预警信息等途径, 帮助学生改变就业态度和观念。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始终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搞好专业学习的前提, 通过引导, 使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 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 为就业做好准备;二是强化心理咨询引导。在教学中针对当前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调整教学内容, 让心理咨询引导贯穿全程;三是强化学生义务意识教育。义务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诚信就业, 诚信为人, 同时也成为学生维权的基础。

二、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在文字中, 落实到表格中, 落实在纸面上, 即制作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变得更清晰、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设计可以是表格式的, 也可以是图例式的, 还可以是文字叙说式的等等。只要能够表现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线路就可以。一次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

首先, 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 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 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其次, 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 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 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的话, 人们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

再次, 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 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实现目标。

最后, 有效的生涯设计还要不断地反省修正生涯目标, 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当, 以能适应环境的改变, 同时可以作为下轮生涯设计的参考依据。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 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 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由此可见, 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呢?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性格与职业的匹配。需要考量的、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包括:合群性、责任性、情绪性、进取性、自律性、自信心、灵活性、有恒性、宽容性、自主性、支配性等等。 (2) 兴趣与职业的匹配。职业兴趣特征包括现实性、探索性、艺术性、社会性、事业性和传统性。 (3) 能力与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与特长息息相关。通常语言能力、数字运算、逻辑判断、资料分析、机械推理、空间关系方面的能力称为一般能力;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则是核心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 创新教学方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素质教育类课程。课程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学生积极参与,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我们结合课程目标,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1、坚持实践教学。

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素质培养及职业发展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提升自身素质, 促进职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保证学生在每一个环节学到的知识都能够到实践中去运用, 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坚持多样化、综合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角色扮演、参观考察、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场景模拟等, 多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3、坚持学生的参与性、互动式教学。在参与性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并充分展示、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参与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二)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本课程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

1、电子课件:

全部使用自行制作的电子课件。

2、多媒体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表现了教学中的不同内容,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增大信息量。

3、网络学习平台:

平台汇集了课件、视频资料、课外阅读性读物等丰富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学习环境。

(三) 提升品质, 形成特色

1、彰显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品性。本课程全部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融入实践, 形成了课堂实践教学、课外指导性实践、岗位体验式实践的“三级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校级一体化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强调“亲眼看”、“动手做”, 通过视觉触电、感官刺激等体验式实践环节, 使学生真体会、真感受, 实现真收获。

2、直面和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惑。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茫然和困惑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直面和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惑体现了本课程的独特价值。课程“以终为始”, 倒推目标, 让行动具体化, 目标阶段化, 可操作性强。

3、创新方法, 推动内化。

柔性牵引。有融入、才有兴趣;有兴趣、才能认同;有认同、才会内化。本课程着力在语言、场景、内容等方面引起学生关注与共鸣, 在氛围营造、内容的深入浅出上下工夫, 使学生真正“进入”课程。需求导向。针对不同的专业习惯运用不同的相关“语言”。面对不同的授课对象, 即便对于同头课程, 团队都要通过重新备课, 在表达方式、案例使用等方面进行“语言转换”。

参考文献

[1]刘耀文.高职教育特色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6.4.

[2]曾令奇.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要[J].中国高教研究, 2007.9.

篇4: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模块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68-01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国高校应针对大学生而积极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就业观的基础上,带动大学生积极创业,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在开设该课程时,高校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规划,以模块为教学单元,更好开展教学活动。然而,要充分发挥该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成模块化教学设计

高校要更好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有必要对其进行模块化编排,以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该课程应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即从大一阶段至大四阶段,学生应接受该课程教育,对培养学生树立职业就业意识和提升就业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年级视角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即:职业生涯与就业意识、创业认识、职业发展、就业过程。根据年级模块,高校教师可以设置不同主题单元,包括生涯建立主题单元、职业认识主题单元、生涯适应主题单元、职业发展主题单元。在各个主题单元中,高校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所处阶段而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对职业就业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择业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帮助。其次,通过对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划分,能够将该课程分为六个模块,即:就业创业形势模块、就业能力模块、职业规划模块、自我评估模块、政策法规模块、面试技巧模块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分类,能够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1]。

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成模块化教学策略

(一)案例式的模块化教学

在模块化教学中,为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采取案例式教学策略。首先,在课程教学之前,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将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行准备,通过自主思考,对案例中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能够确保学生预习具有针对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案例有着更为深入的剖析,各组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背景等方面而积极开展讨论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进入小组集中讨论环节,不仅使学生明确案例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发言,以检验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并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解决方案上。最后,教师鼓励全体学生进行总结,并针对就业创业问题而提出创设性的观点[2]。

(二)报告式的模块化教学

在报告式模块化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而开展教学活动。首先,邀请就业指导等部门专家而组织教学活动,既能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社会职业、就业、创业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又能弥补高校教师认识层面的不足,同时可以为学生与单位负责人提供直接对话的机会,对大学生明确就业意向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其次,常规性的指导式教学,通常由高校教师进行组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有效的指导,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后,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报告式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而积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就职业发展与择业观念而发表意见,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就业观念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此外,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3]。

(三)360度反馈评价的模块化教学

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是其孕育知识的摇篮,社会是其终身实践的场所,而处于人生过渡阶段段的大学生,理应接受最为有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对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具有积极意义。对此,高校教师通过360度反馈评价而开展模块化教学活动尤为重要。首先,教师针对不同评价主体,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从综合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可对学生有着千篇一律的要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对其正确就业观、创业观给予支持和肯定。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如考察教学成效、各模块教学衔接有效性等方面。最后,教学评价方式应具有灵活性、针对性,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4]。

就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而言,其实践性特征相对较为突出,只有积极开展该课程,才能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高校就业率,同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模块化教学设计是高校课程教学中的一次伟大尝试,对教师和学生是挑战。然而,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模块化设计和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不仅提升其能力,而且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效,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更好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81-83.

[2]赵荣生,宋宏福.体验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教学探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3,05:64-67.

[3]房丽华.优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设计[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02:97-100.

篇5: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

由于经常关注教育动态,我逐步认识到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的重要意义。因此,特进行此方案的设计,考虑到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方案设计为三年规划。

外部环境的分析

教育,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极为重要。国家的生存与教育息息相关。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日益提高,这既为教育基层的我们提供了光阔的发展空间,又会吸引大批教育精英加入。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队伍优胜劣汰的过程,不断发展,进行自我超越,这是生存的基本需要。

作为教师家庭,我家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再加上我爱人也在中学,彼此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使我得以一如既往全力潜心于教育教学。

无论从哪个角度,我都拥有许多内在和外在的成长动力。有利于我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少走弯路,也可以时时警醒自己不懈怠。

自身素质分析

今年28岁的我毕业于宿迁师范学校,又在2006年取得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学历,现工作已有近十年。学科知识功底比较深厚,知识体系比较完备,课堂教学风趣,深受学生欢迎。2007年被评为“学科带头人”。

身体健康,能承受较大强度的工作量,但性格比较急躁,做事缺乏三思后行的耐度,凡事容易知足,危机感不强,为节省时间,上课过分依赖网络和刊物。在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之时忽略了严谨。这些都制约我教师生命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目前,担任教研组长,班主任,教育教研任务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自修。但反过来讲,这恰恰有利于全面把握教学,提高自身素质。

成长历程和回顾与分析

进入师范院校、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艺术课的教学任务,对于我来说,艺术科目是我师范时候的强势科目,师范时,我的专业课总分总是名列前茅。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抱着当一个最优秀的老师的信念,我把师范时代的分分秒秒都用到了极致,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学科功底。

参加工作后,凭着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我的语文、美术、劳技等科目的优质课,论文,教案连年夺得县一、二、三等奖二十余次。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起成就名师的信心。但与此同时,自负情绪滋生。不利于虚心求下。

2006年,我又担任美术教学,乘着课改的新风,响应全面发展的号召,我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理论涵养。为了更好地领悟课改的精神,我向学校借来十几盘教育教学课堂实录,作笔记几万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自我定位及总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的短期目标是高效地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成为一个“门门都能教”、“门门都教好”的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并成为县级骨干教师。

具体目标及措施

1、在继续发扬轻松活泼风格的基础上,突出和强化课堂教学的严谨性,使每一科每一课都成为精品。

2、继续订阅《中学美术研究》、《江苏教育》等杂志,认真读书学习,丰富理论知识,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对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预测和处理,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有张有弛。

4、采用全面提高美术综合素养的课堂操作模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5、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教材,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

6、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公开课。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磨课活动,不断磨练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7、写好反思,使自己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求发展。

8、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多写几篇实实在在的文章。

9、承担一个研究课题。

10、为评选高级教师准备好充分的条件并努力成为县级骨干教师。

篇6:园林景观设计职业发展

在当今世界,园林设计作为一门行业,在社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园林设计的因素包含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置石,假山与小品的设置等。是文科与理工科的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在广义建筑学中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共同组成一个学科和建设的系列。而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指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种植和覆盖的用地。建设绿地的行为称绿化。林学、农学、园艺学和园林学等都是与绿化相关的学科而各有其本门研究的范畴。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说绿就是美是不全面的。园林不仅是绿,还有美学和园林艺术的内容。

近年来来,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伴随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而稳步成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中国园林绿地面积逐渐扩大。截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园林绿地面积245.27万公顷,是2001年(94.7万公顷)的2.59倍。同时,中国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也在逐步增长,2001-2012年的10年间增长了2倍多。2012年中国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达171.9万公顷,同比增长6.64%。

篇7:室内设计职业发展前景

近日,有不少同学在齐生设计职业学校网站留言,或是网站咨询关于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前景及发展空间如何,本校现将有关于室内设计行业发展情况陈述如下,以供各位同学入职与求学时的参考。

一、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特征

1、定性:室内设计职业,凡是涉及建筑室内设计的工作,都是由室内设计师来具体展开与设计的。

2、工作内容:①、设计工作分为各种档次和不同设计风格的家庭装饰;②、公共空间的室内装饰,内容比家庭装饰复杂而繁多,比如各类星级酒店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餐饮(包含咖啡茶楼和各种餐厅)空间设计、各类办公空间设计、商业卖场空间设计等等;③、建筑外墙装饰空间设计。

因此,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从业人员需求众多。

3、薪资结构:基本工资+业绩提成(设计费提成与工程费总额的提成)。

4、薪资收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入职的前两年,按各单位实际情况正常工作的薪资结构可获得月收入约2000.00---3000.00元。

第二阶段为入职两年后至四年内,设计师本人各项工作开展顺利,能够深刻理解不同装饰设计风格的应用和解决各类用户需求,按薪资结构可获得月收入约7000.00---12000.00元。年收入可达8---15万元。

第三阶段为入职四年后,设计师本人能够从事家庭空间装饰与公共空间的各类装饰风格设计,按薪资结构年收入可达20---30万元并持续增高。

以上数据是齐生设计职业学校三四年前部分毕业学生现状调查与齐生设计职业学校部

分设计专业教师所得。

5、工作环境:写字楼内优雅的设计室办公工作环境,利于人生发展。

6、社会地位:介于金领与白领之间的黄金职业,名、利双丰收。

职业趣味:应用与学习发展过程中集理性与艺术知识于一身,修身养性,气质锻炼好。

7、竞争壁垒:设计职业具有个人艺术创造性,设计职业属于高级技能,其作品难以被人所替代,因而竞争力更强。

8、方向准确:职业竞争中的蓝海,职业生涯中不会因科技进步被淘汰,可以一次性打下坚实牢固的终身职业技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大事,一次投资终身受益。

9、就业领域:适合自主创业与就业于各类建筑单位、房地产公司、环艺设计事务所、装饰设计单位、装饰施工单位、陈设设计公司、设计院、规划院等。

10、建筑使用寿命:①、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国境内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而《房屋产权法》产权权属项规定持有人所有权益仅有50年;②、根据统计局历年统计,我国有50%左右的建筑,因各种原因使用寿命不超过30年。

二、国家政策与法律环境支持

1、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标致:

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与城镇人口比例现为7.5:2.5;

城市化发展,解决外来人口城市生活与居住问题;

2、多部法律法规规范房地产、建筑装饰行业的持续有序发展

3、房地产、建筑装饰行业的持续有序发展背景

①、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按经济学规律一般以8年左右时间为一轮周期。

②、房地产调控只能调控房地产空间,但不能调控市场需求。

③、房地产多以自住型与资产投资型为主的购房群体。

④、城市经济与地方政府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耐性。

4、室内设计职业被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列为职业资格许可考试制度,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统一考试与颁发“室内装饰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为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奠定了坚实有序的法制发展基础。

5、大力发展“室内装饰设计”职业教育

依据《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发展“室内装饰设计”职业教育旨在大力解决大学生与各类待业青年的城市就业问题(包含农村与城市待业青年),让人民真正能够安居乐业。

齐生设计职业学校就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的专业室内装饰设计教育的职业学校。

篇8: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 并未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目前, 越来越多的学生求职受阻, 频繁跳槽, 职业生涯缺乏合理的规划等。种种现象表明: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进行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指导。因此, 如何突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与药学专业相结合的特色, 发挥其实际作用, 是该课程整体设计和改革的焦点。我院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由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课教师主讲, 并邀请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家客串教学, 校企联合, 实现“双主体”育人。在对当前就业形势、药学生就业现状、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医药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对该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与整合, 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实践, 现介绍如下。

1 课程体系总体设计背景

1.1 国家宏观医药政策与医药行业前景分析

国务院颁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 力争全国百强制药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销售额分别占行业总额的50%和85%以上”, “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 完善执业药师制度, 加大执业药师配备使用力度, 到‘十二五’期末, 所有零售药店法人或主要管理者必须具备执业药师资格, 所有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加大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师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药学专业是我国人才需求旺盛的朝阳专业, 药学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药品生产、销售、检验、调剂一线输送国家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全国调查数据表明, 药学生“需大于供”, 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 药学生将有望成为职场“香饽饽”。

1.2 药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去向新趋势

对我院2012届药学生毕业去向进行了调查, 总体就业情况良好, 见表1。就调查结果来看, 总调查人数431人, 其中男生69人, 占16.0%, 女生362人, 占84.0%。从就业趋势看, 在连锁药店从事药学服务的毕业生占53.5%, 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生产、QC (质量控制) 、QA (质量保证) 及销售代表的毕业生占20.2%, 在药品批发企业从事物流、仓储、销售的毕业生占11.7%, 在医院从事药品调剂的毕业生占7.4%, 还有7.2%的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及升学。

注:升学指专升本;其他指非医药行业

2 因材施教, 针对药学生特点调整课程体系

2.1 构建全程化、具有药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以往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 课时紧、任务重, 课程仓促结束。现今, 我院在药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改革试点, 分4个学期开设此课程:即第一学期新生刚刚进入大学, 处于适应期,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侧重帮助学生了解宏观医药环境和药学专业发展前景, 让学生尽早掌握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 使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初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并为此做好各种准备;第二学期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测评辅导, 让学生客观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扬长避短, 让学生“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 同时, 教师指导学生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预测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第三学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就业求职技巧及就业政策的指导, 要求学生做好就业准备;第四学期着重指导学生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顺利度过适应期。

2.2 教学模块及课程项目设计

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和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 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4个模块, 15个项目, 见表2。第一模块为药学专业与大学生活简介。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 其内容为了解药学专业的就业形势, 制订大学学习生活计划。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 (如药房驻店药师、医院临床药师、药物研发人员、药品销售员、制药工程师等) 的主要特点和素质要求, 对刚入校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端正其学习态度, 使其合理制订适合自己的大学生活计划。第二模块为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 其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职业认知、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规划的步骤与方法。第三模块为求职过程指导, 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 其内容包括就业信息搜集、简历制作及面试指导、基本商务礼仪。第四模块为职业适应与发展, 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 其内容包括就业心理调适和就业权益保护、医药企业文化及战略管理、药学生顶岗实习指导、药学生创业指导等。

3 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3.1 将教学内容与药学专业紧密结合

根据我院药学生毕业后从事具体工作的情况, 将授课内容与药学专业紧密结合。例如, 指导学生熟悉制药企业中一般的职业发展和提升路线:就职于生产部门, 需要好好学习制药设备与工艺、GMP、药物制剂技术等知识, 其职业提升路线为车间工艺员—车间主任—生产部长—生产副总;在质量管理部门, 发展路线一般为QA专员—QA主管—质量经理—质量副总或技术总监, 或者为QC专员—QC主管—质量经理—质量副总或技术总监;在销售部门提升路线一般为销售员—区域主管—大区经理—销售副总等;就职于连锁药店, 其发展路线一般为医药商品购销员—店长助理—店长—区域经理;就职于医院, 其提升路线为药士 (师) —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总之, 越了解行业、职位和真实的职业环境信息, 越有利于学生按个体条件和需求进行就业选择[1]。此外, 在讲授就业心理调适内容时, 以真实案例的形式列举了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在讲授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的内容时, 简要介绍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各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方法等。

3.2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大纲中有关知识技能的要求, 采用专题讲座、课堂教学、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教学做合一、实地教学等教学方式。下面仅就其中的几个项目进行简单说明。

如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书”项目教学中, 首先, 教师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意义及步骤等知识点讲解清楚, 给出几个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然后,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测试,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职业能力和个性特征。接着, 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作自己的电子版职业生涯规划书, 并以视频、图像和PPT课件形式展示。最后,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再如, 在“模拟面试”项目教学中, 设计一些在面试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训, 帮助学生掌握面试礼仪、面试技巧、面试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思路, 提高学生的现场反应能力以及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在“模拟面试”教学中, 还专门安排了模拟招聘短剧表演。课前让学生负责制作招聘广告,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进行模拟面试, 同时着重个人形象与言谈举止方面的演练。整个过程教师全程跟踪指导, 根据训练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做出总结, 针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纠正并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3 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加强校企合作, 让企业老总走进课堂, 邀请与我系合作的企业老总宣讲企业文化、营销战略等。邀请医院、药企等用人单位相关管理者进行有关“医药企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条件”、“医药企业不同岗位的业务素质入门培训”、“药学生职业道路走向设计”等专题讲座。另外, 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比赛, 组织“支持或反对零工资就业”的辩论赛, 组织学生参加“我心中的药学”演讲比赛和“我与医药企业共成长”征文比赛等。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进入制药企业、药监部门、药检部门、药物研究所、药品流通部门等药学相关单位进行工作体验, 并通过工作总结获得宝贵经验。

3.4 在顶岗实习中开展职业指导

药学生第三学年在药学系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由校内和校外 (企业) 指导教师共同担任。通过顶岗实习网络互动平台, 一方面, 教师可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另一方面, 学生也可了解学院、系部的最新动态等。基地的实习指导教师每月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指标评分, 写评语。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每月与学生电话或QQ联系一次, 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表现, 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每学期院系领导及实习指导教师去实习基地看望学生, 并与企业领导交流。这种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全程跟踪指导, 形成了学生、系部、企业三方的互动机制, 有利于学院和企业共同管理实习生, 也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3.5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人格培养

药学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作为药学生应当恪守“诚实守信、济世为怀、质量第一、尊重生命”的职业道德。在本课程中, 教师列举了震惊全国及世界的药品质量事件, 如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假药案、“反应停”事件等,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此外, 将职业人格的培养渗透到课程体系中, 让学生深知医药企业对于药学生职业人格的要求, 即具备诚实正直的品质、严谨务实的作风、终身学习的精神。

4 课程考核与评价

由于职业发展规划与大学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因此, 宜采用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知识部分可以通过闭卷考试进行量化考核, 对于能力部分则可以通过校内及校外职业指导教师评分进行定性考核, 再结合课堂出勤、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制作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情况等, 按一定比例综合评定成绩。

5 结语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始终坚持以药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根本, 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全职业人格的高素质药学人才。实践表明, 这种教学改革和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本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药学专业, 以医药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为基础, 逐步形成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三全一多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三全”分别是:全过程实施, 即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 就业指导不间断;全方位开展, 即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进课堂、进学生日常生活、进顶岗实习场所;全员参与, 即学院领导、系部专业课教师及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参与, 层层落实。“一多样”即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教学实际, 分年级定内容、分专业定专题, 3年不间断, 体现教育全程性。结合医药行业、企业实际, 介绍本行业现状、医药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要求等, 突出了专业实践性[2]。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在我国起步较晚, 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其课程改革也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并令人头疼的问题。相信随着该课程与各门专业相结合, 随着众多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双师型”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该课程的改革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真正做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功就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滕杰, 周晶, 段宏泉, 等.药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指导[J].药学教育, 2008, 24 (6) :21-23.

篇9:职业生涯设计与发展

关键词:室内设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体系

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已经走在国内兄弟院校前列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校,多数院校(尤其是北方的职业院校)都没有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导去进行实训教学系统的建设,更没有相适应学生学习的实训基地。很多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系统和实训基地或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或迫于教学评估检查、示范院校建设的压力,没有根据自身院校的教育特色进行与既定学习领域下与课程匹配的实训教学系统进行建设,加上实训基地建设初期考虑的实训岗位过少,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材料,缺少经验丰富的实训指导教师,因而实训培养效果差强人意。

在对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院校调查中发现,职业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课堂教学安排和现有教学体制有种种不足,学生课堂内容偏多,缺乏主动性、务实性和创造性,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作业只重艺术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由于各院校对“室内设计”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使得在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差异。其现状是把具有汇集综合学科特点的“室内设计”仅定位在“设计作图”单一方向上,仅仅是室内装修的效果图。这样的教学体系培养下的学生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佳、适应性不强。调查显示,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环境和市场的需要。可以说,书本、教材、传统课堂是学科的基础,但创造不出市场需求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所以,如何进行实训基地教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校企结合”式,日本的“三明治”形式,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其核心就是工学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遵循了工学结合的原则,如“工学交替”、“顶岗实训”、“订单式培养”等,但是也要看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和工学结合的程度,以及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施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改革是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应首先解决的问题。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培养优秀人才模式落实的重点。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技能人才的短缺,社会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设计公司)对职业院校给予了特别的关爱,积极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依托室内设计行业办学,有利于解决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育人力资源不足、配置低下,有利于保障职业院校教育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与室内装饰行业的深层合作。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校企合作、改善实训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实践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要实现工学结合,除了要加大校内教学实训条件的建设,另一方面还要靠学校主动与企业联系来寻求支持。职业院校实训条件建设中应关注两点:一是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应遵循“实际设计性”的原则,尽可能和设计实际相一致,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设置以施工和实际设计项目为主的公司或工作室,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要舍得投入,让企业得到应有的利益,同时让企业优先录用优秀学生,使学校和企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互利互惠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实习是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训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训基地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有助于强化学生技能的教学模式,引导企业建立接收学生实训的制度,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职业院校也要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展学生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课程的计划、方案、实施重点都构建到位,学院选出优秀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和实践辅导。尽快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和职场现场迅速成长成熟,成为室内设计行业的行家里手。实训基地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深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基于室内设计专业的理论和施工工艺,并结合职业院校的教育特色全面系统地建设。在房地产大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教育特色决定了室内设计专业特定的培养方向,也决定了课程体系的设置,更确定了室内设计理论和实践技能,确定了实践教学系统的方向,即按照室内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绮曼.当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现状与发展.科学中国人[J].1 998(z1):41 - 43.

[2] 陈力群.对艺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认识[J].今日科苑.2009.20.

[3] 郑曙阳.环境艺术设计辩义[J].雕塑.1997(3):23 - 25.

上一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简 报下一篇:丹霞山一日游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