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2024-05-08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共11篇)

篇1:《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院 系: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 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 级:数学与应用数学(3)班

姓 名:李丽

学 号:201370010316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摘要:纵观这几年,数学与应用数学这个专业的就业率还是相当不错的。那是因为不仅我们自己努力,而且还有一门课程一直在引导我们前进,它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现在,我们更要学习这门课。首先,应该从自我探索开始,先从自己开始,识清自己,把自己定位好;其次,我们要对职业进行探索;最后,我们要为这些付出努力,那就是制定规划和行动计划。

关键词: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目标决策、制定规划和行动计划、评估调整、结束语

正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未来有所规划,我一定会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认真地完成这次职业规划,为自己的未来点燃一盏指路明灯。

一、自我探索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够了解自己,但是,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这门课程来说,我不得不重新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我在注意力上比较集中,记忆力能达到65%,思维不算太开阔,但在未来的发展上有较强的想象力。“低头学习,做出成功”,这八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就是在大学的唯一原则。

(一)我的性格特点

1.我很乐观,无论多么难的事,我都会微笑对待,最终把它解决掉。2.非常重视与别人的关系,待人友好,有很强的责任心,敢作敢当。

3.我非常谦虚、和善、务实、厚道,同时有一点倔强,有一点冲动,非常渴望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不喜欢别人总是约束我。

4.我有耐心、恒心、信心,善于合作,愿意和他人合力圆满地完成任务。

5.我渴望成功,在做每一件事之前,我都要从很多方面考虑,争取一次性成功,6.我喜欢控制形势,做有把握、有意义的事。

(二)性格优势、劣势 1.我的优势

(1)诚实。与人交往坦诚相待,不欺骗他人。(2)善解人意,通情达理。

(3)有非常强的责任意识,许诺就一定会兑现。(4)有雄心、有志向、有魄力。

(5)对待每一件事都很认真,真心实意地去做,投入很大的精力完成它。(6)有自己的原则,不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2.我的不足(1)遇到一些突发事情,容易冲动,大脑不够冷静,思维不是很严谨。(2)倾向于注重眼前,而对事物的整体情况和长远利益重视不够。

(3)比较执着,坚持自己的原则,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愿改变自己的原则。(4)不喜欢过于紧张的气氛。

(5)有时规划好的事却执行不下去,意志力不是很强,须进一步提高。

二、职业规划条件分析

(一)家庭环境分析

我的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他们都希望我能好好学习,以后摆脱农民这个身份,并且能够为家争光。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但是不念书了。家里并不富裕,但基本生活还能维持,家人不会给我太多的约束,给我独立的发展空间。对我的学习和外面的活动和情况,他们都很关心。母亲从来不会对我的学习说过多的话,她的关心是出自内心的,她给了我最大的信任,当然,我也不会让她失望,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一直在回报她。

(二)学校环境分析

我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西北师范大学已有110年的辉煌历史了,数学与应用数学这个专业还是挺不错的。

(三)社会环境分析

1.大学生就业形势: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1)大学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2)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3)大学生就业观亟待改变 2大学生就业率低的原因 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原因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原因六:学生期望过高 原因七: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四)职业分析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职业定位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初步将我的职业定为一名教师。

(一)路线定位

四年后顺利毕业,读研究生。

四、制定规划和行动计划

(一)短期计划 大一:练“听”“说”的能力,争取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大二:争取拿到驾驶证,同时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大三: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书,多接触社会,多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大四:做好考研准备,争取毕业后就能考上研究生,写好毕业论文,顺利毕业。大学期间应该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和不放松学习

(二)中期计划

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为未来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长期计划

我们都必须有长期计划。首先,在大学利用学校的资源锻炼自己,再在研究生阶段,在导师的帮助下进一步锻炼自己,努力拼搏,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做相应的调整,以便我们能做的更好。

五、规划调整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过程,需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

(一)评估内容:参考自己最初的职业规划,看实现了哪些目标,还有哪些目标未实现。通过与亲朋好友沟通,了解自己已经达到了哪种水平或通过相关专业网站进行测评,看看自己的变化,针对其中的不足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二)评估时间:因为20岁至30岁人对社会的理解和对事物的看法越来越成熟,所以,在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时每隔一年评估一次,30岁以后隔3‐4年评估一次。

(三)调整原则:在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下做相应的调整。调整应该符合客观实际,不可盲目的调整。

(四)适应性就业可以选择监测或环评作为自己的事业。

六、结束语

大学是一个很美好的地方,它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努力过,洒下了汗水。我们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上,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利用大学的有利条件为自己的未来做好铺垫。

篇2:《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这学期我们上了就业指导课,感触很深。时光如梭,转眼我已在大学的校园里奋斗了两年的时光,回想从前的那些稚嫩,无比温暖,没错,这是我们奋斗来的成果,大学,那个完成梦想的地方。今天的我们还有多少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的日子让我们依靠,还有多少青春可以让我们拿来肆无忌惮的挥霍,我想,没有多少了,给自己的人生一个规划,带着梦想起航,演一场完美的人生!以下简单谈谈我学习了这门课之后的感想。

职业规划就是全面、深入、客观分析和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明确的定位,并设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在通过各种积极的行动与措施去争取职业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对生活需求及工作需求进行恰当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规划的功能在于为生涯设定目标,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采取的步骤。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制定出基本措施,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并获取最大程度的成功。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不仅要有对工作的规划,也要有对生活的规划,因为职业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所以职业生涯规划中不能缺少生活规划。而说到生活规划,却又不是个简单的事。一般来说,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工作、职业的的影响,所以职业生涯规划中生活得那一部分,得参照职业来规划。这一部分规划中,我们还要清楚自己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如何处理生活与工作间的关系等,而这些,又同样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就所列举出的这些来看,我觉得做好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不亚于完成一件大的工程项目。同时,重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影响到一个人一辈子工作、生活的。

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成功与否也是以其一生的标度来考量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变化是不变的。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用未来的目标来预示自己的变化。只有我们善于对未来规划,才能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有效的行动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篇3:《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一、强化能力目标

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源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围绕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 设计能够包含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学习项目。针对性地通过社会实践环节、校外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成功人士的讲座、及时发布就业预警信息等途径, 帮助学生改变就业态度和观念。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始终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搞好专业学习的前提, 通过引导, 使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 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 为就业做好准备;二是强化心理咨询引导。在教学中针对当前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调整教学内容, 让心理咨询引导贯穿全程;三是强化学生义务意识教育。义务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诚信就业, 诚信为人, 同时也成为学生维权的基础。

二、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在文字中, 落实到表格中, 落实在纸面上, 即制作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变得更清晰、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设计可以是表格式的, 也可以是图例式的, 还可以是文字叙说式的等等。只要能够表现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线路就可以。一次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

首先, 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 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 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其次, 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 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 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的话, 人们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

再次, 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 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实现目标。

最后, 有效的生涯设计还要不断地反省修正生涯目标, 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当, 以能适应环境的改变, 同时可以作为下轮生涯设计的参考依据。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 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 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由此可见, 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呢?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性格与职业的匹配。需要考量的、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包括:合群性、责任性、情绪性、进取性、自律性、自信心、灵活性、有恒性、宽容性、自主性、支配性等等。 (2) 兴趣与职业的匹配。职业兴趣特征包括现实性、探索性、艺术性、社会性、事业性和传统性。 (3) 能力与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与特长息息相关。通常语言能力、数字运算、逻辑判断、资料分析、机械推理、空间关系方面的能力称为一般能力;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则是核心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 创新教学方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素质教育类课程。课程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学生积极参与,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我们结合课程目标,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1、坚持实践教学。

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素质培养及职业发展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提升自身素质, 促进职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保证学生在每一个环节学到的知识都能够到实践中去运用, 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坚持多样化、综合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角色扮演、参观考察、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场景模拟等, 多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3、坚持学生的参与性、互动式教学。在参与性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并充分展示、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参与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二)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本课程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

1、电子课件:

全部使用自行制作的电子课件。

2、多媒体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表现了教学中的不同内容,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增大信息量。

3、网络学习平台:

平台汇集了课件、视频资料、课外阅读性读物等丰富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学习环境。

(三) 提升品质, 形成特色

1、彰显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品性。本课程全部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融入实践, 形成了课堂实践教学、课外指导性实践、岗位体验式实践的“三级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校级一体化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强调“亲眼看”、“动手做”, 通过视觉触电、感官刺激等体验式实践环节, 使学生真体会、真感受, 实现真收获。

2、直面和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惑。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茫然和困惑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直面和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惑体现了本课程的独特价值。课程“以终为始”, 倒推目标, 让行动具体化, 目标阶段化, 可操作性强。

3、创新方法, 推动内化。

柔性牵引。有融入、才有兴趣;有兴趣、才能认同;有认同、才会内化。本课程着力在语言、场景、内容等方面引起学生关注与共鸣, 在氛围营造、内容的深入浅出上下工夫, 使学生真正“进入”课程。需求导向。针对不同的专业习惯运用不同的相关“语言”。面对不同的授课对象, 即便对于同头课程, 团队都要通过重新备课, 在表达方式、案例使用等方面进行“语言转换”。

参考文献

[1]刘耀文.高职教育特色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6.4.

[2]曾令奇.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要[J].中国高教研究, 2007.9.

篇4:《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关键词】职业发展 ; 就业指导 ;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6-02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高校将该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很多高校面临的课题,很多高校也提出了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強实践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提供个性化指导、加强课程的评估机制等措施,但根据目前高校实际情况,如果按照传统课程模式,有些方面很难真正实现。在学生多,职业指导师少的情况下很难统筹安排高质量的课程,一般走过场的情况较多。

二、课程现状

1.课程体系规划不够,使得教学内容衔接无序。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还是教学时间的衔接性以及教学任务的落实方面都存在规划欠妥、连贯不够、操作不力的问题,从而导致课程内容的重复或者叠加,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前后内容的衔接不够,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随机等问题。

2.考核制度欠缺,导致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学生而言,自觉主动的学习职业指导课程的比例不高,所以更多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中听课的动力不足。

3.教学方法单一,致使教学质量要打折扣。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提高学生主动听课比例的重要方面,如果没有考核激励制度,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不高,教师课堂组织和教学水平也不高,课堂效果不尽人意。

4.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职业指导师大部分都是专业课老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少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指导能力不够。

三、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宁波大红鹰学院近几年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构建出了一套较完有效的、合适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实施模式,供其他高校参考。

1.课程目标明确化:课程目标明确以就业为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课程内容开放化:目前在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空泛,指导性不强,多以理论课为主,课堂乏味。为了改变这些情况,宁波大红鹰学院在教育部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开放式的内容,如:寻找职业指导师、生涯人物访谈、校友访谈、成功企业家讲堂、素质训练、求职初体验等,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强、操作灵活,改变原来主要以课堂教学的模式,真正体现让学生参与其中。但课程内容设计必须大于38学时,一般在50-60学时之间比较合适,这样为学生自主选课奠定基础。设计了学生人手一册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手册,辅助学生学好课程,同时记录学生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

3.课程安排自选化:目前该课程大部分高校是分年级、分阶段、比较零散的安排课程,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被动接受,效果不太理想,很容易被遗忘,甚至很多学生毕业时会埋怨学校没有上过职业指导课。所以要真正体现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必须改变传统模式。宁波大红鹰学院在上课模式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类似“课程超市”,把课程“上架”,在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时间,职业指导师挂牌上课,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进行自主选课,学生觉得自己欠缺什么就听什么课,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听,此举可以提升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学生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

4.课程形式灵活化:目前很多高校课程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师说的多,师生互动少;注重共性化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课堂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宁波大红鹰学院通过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课程形式,如讲座、咨询、模拟面试、游戏、训练拓展、角色扮演等等,不再拘泥于课堂讲授。如“寻找职业指导师”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主动寻找校内职业指导师进行交流和咨询,有记录,最后由职业指导师认定是否给予2个学时,这样改变了现在很多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指导。如“生涯人物访谈”,要求学生通过与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从业者进行交流,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由被访谈的职场人士认定是否给予2个学时。

5.课程评价过程化: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目前大部分高校该课程的最终考核结果只有“合格”和“不合格”,只要学时达到要求就基本通过,不能有效的、真实的进行课程评价。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考核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考核主体应多元化,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应建立实施“分类考核、综合评价”的形式对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三个层面的变化进行考核。如分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参加项目的心得及成果展现等进行量化考核,综合每一项的考核给出相应的等级。考核的主体有学生本人、职业指导师、同学、实践单位、职场人士等,实现由一元考核主体向多元考核主体、由注重结果考核向注重过程考核的转变。

6.课程辅助多样化:课程需要很多活动和手段来辅助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宁波大红鹰学院通过开展“职业指导课金牌讲师”评选活动,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推进教学改革,同时评选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为职业指导课提供示范。评选出“职业指导课程金牌讲师”,核心理论课都由“职业指导课程金牌讲师”来担任,这样提高了上课质量和效果,学生课堂满意度明显提高。“职业指导课金牌讲师”聘期为三年,三年后重新评聘。同时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求职大赛”和“就业技能比赛”等活动作为课程的最好辅助和成效检验。endprint

7.课程师资保障化:宁波大红鹰学院这方面也很有特色,首先制度推进,学校明确提出打造一支“三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即教师不仅应当是合格的高校教师和技师(工程师),还应当成为合格的职业指导师。为此,学校颁发了《关于推行职业指导师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职业指导师的选拔面向全校教师进行,重点考察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通過笔试、面试等环节,选聘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的职业指导师。同时,聘请了数位行业企业的专家做兼职指导教师,充实了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用人单位的声音,保障职业指导工作面向社会需求。实行年检年审和无业绩退出的考核制度。对职业指导师采用每年评聘制,每年都要进行新职业指导师的选拔,每年进行业绩考评,降级或淘汰不合格者。学校划拨了专项经费给予津贴和奖励。在承担职业指导工作期间享受相应的津贴。近几年,学校职业指导师数量一直保持在70-80名之间,保障课程教学和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职业指导师队伍有着独特的工作模式。首先,立足个性特点,实施团队建设。根据学生职业指导的需求和职业指导师的个人优势及特点,制定了职业指导师团队建设方案,将职业指导师划分为理论研究型、社会调查型、实践研究型三种类型,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服务。这种团队工作为不同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推进了职业指导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采用俱乐部形式,整体推进和提高。通过俱乐部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研究、互动和学习氛围;利用讲座、报告的形式对职业指导师队伍进行培训,促进了指导师队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第三,专题研讨学习,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每年开展全校性的以职业指导为主题的研讨会,许多教师都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撰写论文,介绍职业指导的先进理念、做法,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理论引导作用。同时加强对校内职业指导师的培训,提升队伍的指导能力,实现专业化、专家化,真正实现“指导”到“辅导”,带领学生自主探索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李月云,王德玉.试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宿州学院学报.2013(1)

[2]张金华.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6)

[3]高洁静.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评价初探——从真实性评价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篇5:《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从本门课程教学的性质与目标出发,就课程教学有关的.问题提出笔者的观点和看法,与同行交流探讨.

作 者:邓海荣 DENG Hai-rong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年,卷(期):8(4)分类号:G641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发展 就业指导 教学

篇6:《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一)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3.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5.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

6.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

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

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一)认识自我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

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

(二)了解职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

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

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

5.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调查、课堂讨论等。

(三)了解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

1.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

2.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完成作业。

(四)职业发展决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对决策的影响,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

2.决策相关理论;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个人经验分析、课后练习。

第三部分: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教学内容:

1.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这些技能与所学专业课程的关系;评价个人目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

2.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的要求;识别并评价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

3.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勤奋等)的要求;了解个人的素质特征;制定提高个人素质的实施计划;

4.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

第四部分:求职过程指导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一)搜集就业信息

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

1.了解就业信息;

2.搜集就业信息;

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交流。

(二)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教学内容:

1.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

2.求职礼仪;

3.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

4.面试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面试录像。

(三)心理调适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2.心理调适的作用与方法;

3.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

(四)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3.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职业适应与发展

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教学内容:

1.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2.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分享。

(二)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所需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变化;

2.有效的工作态度及行为;

3.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4.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实习见习。

第六部分:创业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教学内容:

1.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2.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

3.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

4.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

5.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6.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创业计划大赛。

三、课程设置

按照《教学要求》,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规定最低课时要求。以下是3种组合方式,供设计课程体系时参考:第一种方式为开设一门课程,覆盖整个大学过程;第二种方式为开设两门课程,分别是《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第三种方式为开设三门课程,课程名称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每种方式的课程内容由学校结合实际进行组合,但应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

高职高专学校参考上述课程体系建议,制定本校具体教学计划。

四、教学模式

1.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

2.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评估

1.在评价内容方面,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职业发展规划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需要评价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包括对个人和工作世界的了解程度、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2.在评价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3.在评价方式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

六、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当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设置与讲授的管理规定,健全教学文档和管理文档。

2.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当建立资历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等;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相关活动。

篇7:《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根据《关于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通知》(校教字[2011]27号)的有关规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在“职前教育网络学堂” 网上自主学习“标准教学课程”以及“职业发展课程”总计32学时以上,经在线试卷考试合格,记2学分,学分计入学生的总学分,未获得该课程学分的学生不予毕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已对2012级第一学年课程作如下安排,请同学们相互转告,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

1、标准教学课程中的《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

2、职业发展课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环境认知》;

3、学习《职业规划系统》,并完成《职业规划书》的制定;

4、标准教学课程和职业发展课程两者累计在线学习时间不能少于10小时。各位2012级同学们,进入“网络学堂”学习可采用以下步骤:

1、登录遵义师范学院首页;

2、点击“机构设置”一栏;

3、点击左边的“行政机构”一栏;

4、点击 “招生就业处”,进入遵义师范学院招生就业网;

5、点击右下角“就业工作”一栏,进入遵义师范学院就业网;

6、在遵义师范学院就业网右上角点击“网络学堂”;

7、进入“遵义师范学院锦程职业发展教育平台”,在右上角点击“用户登录”;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后进入“个人中心”。(每位同学的用户名为“zync+学号”,如某同学的学号为1234567890,则该同学的用户名为

“zync1234567890;初始密码均为“123456”。初始密码可改动,若有同学要修改初始密码,请自己记住修改后的密码。)

8、进入后点击“个人中心”网页左侧的“学习管理”一栏中的“在线课程”,选择具体课程开始学习。

咨询电话:8923515

招就处

2012年11月20日

篇8:《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1. 课程定位不准,重视程度不一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只是粗略地让同学们学习一点理论知识,就课程定位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目标上。就业指导需要从就业主体角度出发,深层次地思考学生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而并非只强调就业率,盲目为毕业生择业,最终造成频繁跳槽等就业现象,影响人才市场正常运行。

2. 教材内容老化,理论脱离实际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仅仅围绕招聘环节而开展,则难免信息量过小,一方面无法让学生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就业流程,另一方面教方也无法针对大学生就业观偏差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老师一学期讲授一本书,很多都是照本宣科,缺少实践,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 教学形式单一,实际效果不佳

课程仍采取理论讲授的方法,不能从心理上、态度上、技能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性问题;讲课方式过于单一,不能提高学生兴趣,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得到能力的认可等;缺少实践练习。

4. 教学队伍紧缺,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老师从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足。首先,教师社会求职经验不足。教师个人经验是就业指导教学的最好例证,但不少高校在职教师是以留校方式任职,求职实践少,导致课程理论缺少实际做支撑,说服力降低;其次,“非科班”教师不占少数,教师队伍整体缺乏专业性;最后,在职教师缺乏后续进修,自身能力与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5. 体系不全,全程指导弱化

有些高校的就业教育无专业教研室,课题由系辅导员在形式上负责,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就业指导计划的实施,教学交流、测评等流程也易被忽略,长此以往,课程教学效果自然会不理想。

6. 意识不强,建设力度不够

有些高校只把应届毕业生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教育对象,在其毕业前“临阵磨枪”,仅针对择业问题进行简单指导,缺少完善而系统的教育规划来引导高校为学生开展有序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进对策

1. 主动转变就业指导思想,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管理体制

学校应树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为主导,实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从传统的培养人才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向培养技术型与市场需求型人才。就业指导课还要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招聘信息,以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2. 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确保课程质量

教师队伍要定期接受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专门培训,对每位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专门的就业研讨会,让任课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支持教师去前沿城市的高校进修学习。

3. 保证就业指导的连贯性,充分借各种资源提高就业率

除调整课程设置和利用信息化平台,高校还可以借助毕业生的求职经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对新生着重讲解职业规划方面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明确就业方向;对大二及大三学生着重讲解自身定位、择业方向和求职技巧,同时做好心理辅导。学校还可以聘请有代表性的毕业生讲解自己的求职经验,为应届学生指引方向。

4. 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为毕业生广泛寻找就业门路

高职院校就业课程要与时俱进,通过目前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平台,设置专门的信息管理员,及时发布和更新用人单位信息,加强企业与高校的互动,提高就业率。

总之,高校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转变就业指导思想,打造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摘要: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就业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形式、师资队伍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课程,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柳海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3):15-16.

篇9:《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解读《课程要求》关于课程性质与目标、主要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等内容,笔者对课程内涵、资源开发、课程管理等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一、课程名称及内涵

《课程要求》将课程定名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其课程性质与目标是“既强调职业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由此得出,这一课程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职业生涯与规划、就业指导、职业素养提升。

就业指导课程名称常见的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概论、大学生职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辅导、大学生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课程的发展。此类课程主要指向“就业”、“职业”、“生涯”的“指导”、“辅导”、“规划”与“管理”,不同组合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包括教学理念和对象、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差异等。例如,从教学对象看,“就业”只针对毕业生;“职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考虑的问题;“生涯”则关注人的各个阶段。从教学内容上看,“就业”考虑就业前的准备,隐含提升就业率的功利要求;“职业”关注人职匹配,希望提升个体满意度;“生涯”的重心在规划,是指人生重要阶段的控制与管理。从教学方式上看,指导、规划、管理是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时期就业的不同理念。

高校就业指导最初是为了辅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其内容以就业形势、政策及技巧为主。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一功能已由关注毕业生转向关注大学生,已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由短期的初次就业转向长期的职业规划。其教学内容主要有六个部分(表1)。

这六部分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第一、二部分强调对职业的“认知”;第三、四部分关注职业所需的“技能与素质”;第五、六部分侧重职业的“适应与发展”。对职业的认知是适应和发展职业的前提,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是适应和发展职业的条件,而适应和发展职业的过程正是对职业再认知和对职业技能素质提升的过程。这是在教师辅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职业适应和发展更是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结果。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活动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由此,笔者认为,本课程是大学生在教师辅导下进行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过程,其课程名称可统称为“大学生职业辅导”,其他等可视作组成课程。

二、课程内容及其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效果往往取决于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现代课程设计理论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一是学科价值取向,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为中心,追求现代化、系统化和专业化;二是学生价值取向,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习者的本性和要求;三是社会价值取向,主张课程内容设置要以适应社会需要的经验和能力为依据,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

职业辅导的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即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实践训练和环境的熏陶,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职业环境,科学确立生涯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课程内容的六个部分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学生对实践活动及职业环境的体验,更强调将知识、感受和能力转化为自身综合素质。其课程价值取向应兼顾学科体系、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

1.开发理论资源,推动课程建设学科化

大学生职业辅导是一门交叉性特别强的课程。理论研究是重要环节。要中外结合,借鉴并开发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成熟理论;要校企结合,借鉴并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和理论;要政校结合,借鉴并开发政府人事与劳动保障部门较成熟的劳动培训与职业指导理论。

2.开发学生资源,推动课程建设人本化

目前课程教学有六多六少的情况:指导时间高年级多低年级少,指导对象毕业生多普通生少,活动空间校内多校外少,学习内容结论多案例少,指导方法讲授多体验少,指导形式集体多个人少。本课程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需求,学生愿意参与;整理职业发展案例,促进学生敢于参与;通过项目管理扩大学生参与面,让学生善于参与;最大限度提供交流机会,加强解决问题的过程控制,让学生乐于参与。

3.开发环境资源,推动课程建设社会化

对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程环境资源开发是指通过有形或无形的物质、文化、制度和组织等环境,对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产生潜在影响。首先,应充分重视自身资源的建设,发挥人才优势,积极寻求劳动部门职业指导师、人事部门人力测评师、心理学界心理咨询师等部门与行业的人才资源,培育职业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要重视课程教学建设,做好软硬件环境资源的开发,如职业认知测评工具、职业教育网络平台、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学科专业与科技创新竞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素质拓展训练、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室、就创业教育团体辅导与个案咨询、社会实践等。其次,家庭环境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学校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子女的想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第三,企业、政府、社会等也影响着学生职业生涯的开发与辅导。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独有的资源优势,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与素质提供实践平台;也要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对学生职业辅导提供的人员、信息、政策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择业、就业和创业的平台。

三、课程教学考核及其管理

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通过考核和评估来衡量的,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域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全程性,已使单一的考试形式无法满足课程综合考核的需要。《课程要求》的六个主要内容都强调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的课堂讲授,而是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测评工具使用、人物访谈、团队训练、模拟面试、录像观摩等多样化的方式。教学内容涵盖了不同时段的学习需求,全程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全程化的考核模式。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对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考核主体的多样化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本课程正处于教学理念的转型期、课程建设的过渡期和课程考核的试验期,教学管理应抓住重点,处理好以下问题。

1.教学理念转型期,处理好关键问题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用“辅导”替换“教导”和“指导”,用学生体验式学习取代教师灌输式学习,这是课程教学的内在需要,也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处于这样的教学理念转型期,任课教师的培训、督查与考核是课程管理的关键。师授生受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堂讲授,对教师的考核重点是讲稿质量。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程设置了多维度课程目标和丰富的实践环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查,不仅有系统知识的讲解,还有对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反馈,以及对学生实施分阶段考核的信息追踪与归整分析等。做好教师任务目标分解研究,实施教学质量目标考核是解决课程考核管理难题的关键。

2.课程建设过渡期,着眼于长效机制

大学生职业辅导从选修课到必修课的过渡正是课程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学习效果的检测具有一定滞后性,尤其是关于学生“态度”与“技能”的考核与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而后者是学生离校后的反馈,是本课程的延伸性考核,是一种长效考核。因此,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既有显性,又含隐性;既有短期教学目标考核,又有长期教学质量反馈。课程考核应着眼于长效机制,纳入高校课程评价体系,严格按照高校课程建设和管理要求来实施,注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通畅客观的信息反馈机制,突出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构建课程质量监控评估体系。

3.课程考核试验期,要抓好过程控制

目前,原已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的高校正逐步将此课程作为必修课向全体在校生开放,这不仅使考核人数增多、考核时段增加,而且使考核周期变长,考核内容和方式必然需要改革。《课程要求》提出,本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课程考核的形式最终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课程考核应突出其示范、纠正、反思与激励功能,抓好过程控制。一是要抓好各模块教学内容的考核点,确保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二是要抓好各时段考核间的连结点,使考核内容相关,确保课程教学的连贯性;三是要抓好综合成绩的管理,合理设计考核内容的比重,确保对学生综合评价的公平公正。

篇10:《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当今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而且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企业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新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透明,是否与公司的发展一致。只有少数求职者会写出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这些规划,让人觉得求职者的求职意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使其生涯规划只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用于为本企业工作,用人单位也乐意聘请这种目标明确、规划透明的人。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早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学生未来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矗。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职业发展道路的策划和准备, 是引导我们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在系统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针对性, 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 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的说就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 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因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当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 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 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 筹划未来, 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大学生可以解决好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训练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中,并便于从宏观上予

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龋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

总的说来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以下5个重要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成才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一定意义上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就业指导就是要根据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所出现的思想、心态方面的新变化, 及时、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和教育。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开设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 有利于及早消除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误区, 有利于使刚入校的新生及早转换角色, 做出长远规划, 使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今后能更好地走入社会,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理想平台。

目前的就业指导教育多是学校“ 教” , 是单向、不平衡的, 学生信息很难反馈上来, 无法把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和个体需求, 同时作为被动的学生也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规划对于自己生涯发展的重要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分析, 估计自己的能力, 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 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 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 衡量自己的差距。以此跨越自己的障碍, 成功地把握自己, 真正地体现自己, 使才能得到发挥, 个性得到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另一方面, 学校可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育, 不仅包括求职面试、简历制作、仪表礼仪等“ 外在” 的技巧培训, 还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等“ 内在” 的素质教育, 大大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涵, 成为就业指导的理想平台。

3.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

潜力的职业机会;⑥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4.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把握自己,争取成功。

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5.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篇11:《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课程论文

通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和规划的网络学习,收获颇多,现从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如何科学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分析与总结,总结如下:

1、高校青年教师要注重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必须首先过好教学关。打造过硬的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内容,如师德、专业理论水平、教学基本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等方面。

2、高校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通过学习,我们认为,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应该按照专家所讲的几个步骤进行: 自我评价-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的评估-职业定位-实施策略-评估与反馈。在自我评估时, 可辅以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等心理测验, 围绕着个人因素诊断问题、诊断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自身的差距, 科学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主动了解各种与个人发展相关的信息, 比如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中长期的专业建设规划、特色建设规划等, 正确认识自己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压力和矛盾, 加强自我激励与自我教育, 练就健康有效的心理调适能力。

3、两手抓两手硬,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高校青年教师重在培养应用性、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根据就业市场人才规格与供需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和相关课程, 这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青年教

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 青年教师还要制订详细的实践活动计划, 主动与相关单位接触, 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交流, 缩短学校与社会、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距离, 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努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

上一篇:如何设计优秀的企业网站草图?下一篇: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准精算师02科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