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会计学的认识

2024-04-21

对管理会计学的认识(通用6篇)

篇1:对管理会计学的认识

高中生对会计管理概念的认识论文

摘要:在当今社会,会计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高中生也慢慢的开始接触到了会计学。会计作为当今重要的专业之一,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本文理解,在我们口中通常说的“会计”指的就是“会计工作”。会计工作在当今社会中是比较重要的工作,一个企业要想正常运作是和会计的工作离不开的,因此,“会计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业。“会计管理”管理概念的再认识也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对“会计管理”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促进高中生对于“会计管理”进行再认识。

关键词:高中生;会计管理;在认识;概念

很多人认为“会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统一”,所以,在“会计”的概念里,“包含会计工作和会计学两方面”也有人认为这种阐述是不正确的,认为这仅是“一词多义”而已。“会计”这一概念源于会计工作,而会计学是对会计工作进行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

一、“会计管理”的概念

由于高中生在“会计管理”概念上面的认识不够全面,本文首先对“会计管理”观念进行详细的介绍。“会计管理”这一概念,是建立在“会计是一种管运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面的。会计的概念即关于会计工作和会计学的介绍,那么会计学就是会计这项工作最基础的理解,而会计工作即是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的工作内容进行的详细的介绍。在一个企业中财务会计占有重要的位置,掌握一个企业的经济,只有财务部门很好的管理资金,在财务状况方面及时进行汇报,才能促进企业的向前发展,保持企业的资金平衡。

二、“会计管理”概念再认识

高中生对于“会计管理”概念的再次认识,依据“会计管理”概念进行详细剖析,指导高中生进行再认识“会计管理”概念,提升会计学向前发展,让会计工作人员更好为大众服务,从而提升我国的经济,提高生活质量。伴随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工作中心的不断转移,会计的工作内容也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国家进行改革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企业通常把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企业在经济体制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革。经济体制如果发生改革,会计学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创新,对于“会计管理”概念,也必须达到新的深度和广度。

三、举例说明

(一)会计工作在经济体制改革下发生的变化

经济体制伴随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发生了变化,在建设方面从之前的片面求高速度,逐渐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从之前的单一生产型转化成为生产经营型。因整个经济形势战略性转变,在实际生活中会计的工作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接下来就是经济体制发生改革以后会计工作做出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会计的工作也变得空前活跃起来,在创新和经验方面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想法。创新把活力带入企业的会计工作之中,也为正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们带来对待工作的动力和热情。这样促进了会计人员更好的运用相关知识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经济的中心。促进会计工作的中心,从事后算账转向事中或事前。扩展会计工作的领域,让会计工作的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会计工作迅速的向前发展,变得更加有效率和效益。在组织活动的同时,更要对监督机制进行监督,并且要对会计法律建设进行全面的加强。要想在财务领域从事会计工作,首先要遵守相关的会计法,会计要有自己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规范。因为会计工作非常的重要,必须要重视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增强相关会计的法治建设,对会计的工作内容进行更好的监督,促进会计平稳的向前发展,同时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实行经济对外开放中,涉外会计在我国有了良好的发展,并成为会计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会计是一门具有国际化性质的职业,由于不断的增加与国外的经济交流,我国的会计也可以在国际会计学上面吸取一些有益的相关经验,促进我国的会计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高中生对“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

高中生对于“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一般理解为,“会计管理”的概念是在“会计就是指会计工作”这一含义的基础上建立的。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伴随如今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后,会计的决策、监督、控制、预算,成为了会计的重要职责。伴随经济的迅速向前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会计工作也得到更加宽广的领域,会计工作迅速向前发展。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相当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二者紧密联系但又具有相互区别的概念。会计学就是会计学,会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虽然他们都可以简称“会计”,但是却不能相互混淆。对于研究“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也是为了让会计更好的向前发展,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步伐,完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

四、结束语

企业要想在社会中稳定的向前发展,离不开会计的工作和会计学。同样“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对于高中生而言也非常重要,本文对“会计管理”概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剖析,让高中生对重新认识了“会计管理”概念,为高中生建立对学习会计知识的意义,同时带动会计学更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服务,对国家建设和企业经济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璐璐.英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10):24-30

[2]任坐田.税收监管的会计管理新模式探析――基于临安市会计管理的考察[J].财经论丛,2007,(5):71-75

[3]曾雪云.会计管理活动论的理论涵义――回顾、重述与展望[N].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6):48-55.财会研究

篇2:对管理会计学的认识

摘要:会计职业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的工作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重大转变,我对会计的认识,主要是从会计的内涵、制度以及职业道德来认识的。

关键字 :

会计的内涵

职能

制度

职业道德认识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算单位,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关系中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有效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性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主要是事后的核算与监督。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已经拓展到事中与事前领域。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是紧密联系的,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

它必须遵循真实性、统一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活动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主管领导或部门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活动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账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按照规则进行记录下来。

4.系统性。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出现

了一些新的成本名词,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会计这个职业中,有出纳人员,会计员,会计师,主管会计、高级会计师,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职责。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准则,1熟悉税法,这一点尤其重要;2.学会应用;3.学会利用税法在经济活动中做税收筹划;4.做到事前筹划,事中执行,事后计算。在适当的时候,要懂得灵活变通。再次,在生活上,对于涉及到公司机密的事情,一定要守口如瓶,否则将会负法律责任的。另外,在平时多关注一些税法的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政策,同行业的税负问题等等。对会计人员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

1.出纳员负责现金、支票、发票的保管工作,要做到收有记录,支有签字。

2.现金业务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商场制定的现金管理制度所的要求办理。对现金收、支的原始凭证认真稽核,不符合规定的有权拒付。

3.现金要日清月结,按日逐笔记录现金日记账,并按日核对库存现金,做到记录及时、准确、无误。

4.支票的签发要严格执行银行支票管理制度,不得签逾期支票、空头支票。对签发的支票必须填写用途、限额,除特殊情况需填写收款人。应定期监督支票的收回情况。

5.办理其它银行业务要核对发票金额是否正确、准确,并经领导批准后签发,不得随意办理汇款。

6.收付现金双方必须当面点清,防止发生差错。

7.对库存现金要严格按限额留用,超出限额部分要及时送寸银行,不得逾期。妥善保管现金、支票、发票,不得丢失。

8.杜绝白条抵库,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领导。

9.按期与银行对账,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随时处理未达账项。10.对领导交与的其他事务按规定办理。

二.会计员的岗位责任制

1.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

2.即使确认销售收入,正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做到不偷不漏不逃税。3.划清费用的开支范围及营业内外收入,正确计算财务成果及各种税金。5.按财务制度规定正确核算利润分配,按期缴纳各种税款。7.债权、债务及时登记、及时查清、按月做好财务状况分析。

8.对会计账目及凭证要按期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对商场的财务档案要立册,严格执行查阅制度及保管制度。

10.记账要及时、准确,明细账要按日登记,总账定期登记,但不能超过三天。不许先出报表,后入账。

11.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及商场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每个行业都有本行的职业道德认识,会计这一行更不例外。会计人员要使职业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会计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使会计人员所面对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会计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复杂繁重,责任更大,遇到的问题更复杂,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坚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

优质服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对所服务的对象都要做到文明礼貌、热情接待、周到服务。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社会的会计人员,要学会尽快把理论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同时不断更新会计,税法等相关知识,争取做到与新的企业会计准侧,以及国家的规章制度一致。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做一名诚实可靠的会计,自觉维护会计的形象。

注:

篇3:浅谈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 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管理会计有着许多显著的特点, 如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的重点在于规划未来;管理会计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与局部;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制度的制约;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特殊性;管理会计报告不具备法律责任;管理会计更多的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等等。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但管理会计究竟研究的是什么, 它的根与本到底是什么?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渊源或是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 它都是研究成本的制定和成本控制, 即成本的管理。如上所述, 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管理会计侧重成本管理, 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计划 (预测) 、成本决策 (制定) 、成本控制, 而成本会计侧重成本事后核算。所以在学习和研究管理会计时, 一定要把握其根与本, 坚持成本管理这一主线, 使其内容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只有深刻了解管理会计的本质, 才能体会到其深刻的内涵, 使其真正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了管理会计的本质, 对其内容有了系统性的了解, 其主要研究的是成本的制定和成本的控制。明白了管理会计在会计领域中的特殊意义, 但是仅仅掌握管理会计的本质是远远不够的。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已达二、三十年, 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理想, 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 管理会计机构设置的缺陷

在会计组织机构中, 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的缺位, 难以组织运行, 同时它自身既定的作用, 形成了相应的恶性循环。在相当多的企业中, 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是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能, 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 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 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所以在会计机构设置中并未设置真正的管理会计机构。

(二) 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的脱节

抽象的数学模型方法适于做一般性的分析, 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而不是具体的运用。特别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某一具体问题, 单纯用数量模型的方法解决是注定要失败的, 需要结合经验方法, 更需要善于观察思考的方法。如在运用本量利模型进行分析问题时, 需要满足其4大基本假设。但在实际工作中, 这些基本假设是不可能不变的, 因此必须分别计算它们对有关指标的影响程度。此外, 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 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加以复杂化, 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三) 教学方法、内容的陈旧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 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 (黄晓波、赵红娥, 2000) , 故其教学方法、内容的陈旧在很在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 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滞后

一直以来, 我国学者适应于规范式的研究模式, 管理会计研究也不例外, 但是, 管理会计最初脱胎于企业的实务之中, 最应该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包括案例研究、实地研究以及问卷调查。从我国管理会计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比例上来看, 经验研究落后于非经验研究 (潘飞等, 2007) 。虽然国内实地案例研究比例较高, 但这些案例基本上都出现于规范型和描述型的论文中, 与国外的案例研究差距较大, 因此,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最大问题不在于缺乏形似, 而是缺乏神似, 对经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五) 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30年的时间, 但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 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 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 普及率低, 很多企业领导未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没有清楚的认识, 会计人员素质低也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也比较滞后。

三、管理会计未来研究趋势的两种大胆设想

(一) 设想一:分解原有知识体系

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 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 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 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 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如上所述, 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 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延伸下来, 无论在系统性, 还是在逻辑性, 以及深入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在目前大家认可的体系中, 却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了进去, 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 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名分, 认识到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现有的管理会计之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 主要是因为在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其本质。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 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 使其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 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 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 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 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 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因此让成本会计去吸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 定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 其研究对象就是“成本”, 其研究内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规划、成本控制, 即在原有成本会计的基础上, 吸收管理会计中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内容, 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

(二) 设想二:变革原有知识体系

调查研究表明, 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 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投资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约77.82%) (张海涛、张琳、李安琪, 2003) 。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 (黄晓波、赵红娥, 2000) 。所以要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一个根本性的变革。首先应该把一些已经脱离实际、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理论模型, 如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或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使学者对其有所了解便可。而把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应用方法作为管理会计这门学科的重点, 如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 这些都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 故其在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中也应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中, 一般以净利率或投资报酬率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 但在卡普兰教授编制的《高级管理会计》一书中, 提出了一个新的衡量指标, 即平衡计分卡, 其主要包括4大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这4项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 不仅包括物质上, 还考虑到了顾客的满意度、员工的成长以及企业的创新方面, 这也应该作为管理会计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是比较先进的, 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 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代理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管理会计的变革是必然的, 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 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改革中, 可以参照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 把不确定的、与实务脱节的内容进行大胆删减, 多介绍及引进一些实用的、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应用方法。当然对管理会计的态度, 不应坚持“全部拿来”, 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国情去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 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四、管理会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

(一) 借鉴先进方法, 开展实证研究

提升实证水平, 实证研究应从我国文化背景出发, 充分利用我国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 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经验, 针对我国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并将管理会计研究与共他研究融合为一体, 拓展研究相关领域, 如财务、财务会计、物流、信息管理、行为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及专门人才培养等。研究中要强调采用实际数据的数字计算。理论界和企业界应携手合作, 深入企业, 观察和了解实际管理系统的运行, 掌握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总结管理会计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 创造本国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 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 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 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 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 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三) 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 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 我国也应如此。这样, 理论研究就带有很强的针对性, 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 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 出具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这些研究报告不仅可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 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 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由此,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 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更新

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 按传统理论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按这种标准尽管能够使企业加强管理和经济核算;但其未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和竞争环境中, 忽略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目前企业管理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对企业价值的评估, 而企业的价值又是企业现实收益与未来收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自身的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并权衡风险与报酬,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定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要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广大会计工作者及学者的参与, 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 而且在管理会计的研究中要形成创新的观念, 加大管理会计的实践力度, 以便使其真正服务于我国企业。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等.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与应有的改进[J].会计研究, 1997 (4) .

[2]、刘爱东.管理会计理论前沿[M].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3]、郭爱军.对管理会计的两个评价[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2) .

篇4:浅谈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管理会计的本质以及分析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管理会计未来研究趋势的两种大胆设想及其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管理会计;成本

一、对管理会计本质的认识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管理会计有着许多显著的特点,如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的重点在于规划未来;管理会计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与局部;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制度的制约;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特殊性;管理会计报告不具备法律责任;管理会计更多的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等等。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管理会计究竟研究的是什么,它的根与本到底是什么?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渊源或是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它都是研究成本的制定和成本控制,即成本的管理。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管理会计侧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计划(预测)、成本决策(制定)、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成本事后核算。所以在学习和研究管理会计时,一定要把握其根与本,坚持成本管理这一主线,使其内容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只有深刻了解管理会计的本质,才能体会到其深刻的内涵,使其真正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对其内容有了系统性的了解。其主要研究的是成本的制定和成本的控制。明白了管理会计在会计领域中的特殊意义,但是仅仅掌握管理会计的本质是远远不够的。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理想,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机构设置的缺陷

在会计组织机构中,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的缺位,难以组织运行,同时它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了相应的恶性循环。在相当多的企业中,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是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能,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在会计机构设置中并未设置真正的管理会计机构。

(二)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的脱节

抽象的数学模型方法适于做一般性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具体的运用。特别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单纯用数量模型的方法解决是注定要失败的,需要结合经验方法,更需要善于观察思考的方法。如在运用本量利模型进行分析问题时,需要满足其4大基本假设。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基本假设是不可能不变的,因此必须分别计算它们对有关指标的影响程度。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三)教学方法、内容的陈旧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赵红娥,2000),故其教学方法、内容的陈旧在很在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滞后

一直以来,我国学者适应于规范式的研究模式,管理会计研究也不例外,但是,管理会计最初脱胎于企业的实务之中,最应该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实地研究以及问卷调查。从我国管理会计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比例上来看,经验研究落后于非经验研究(潘飞等,2007)。虽然国内实地案例研究比例较高,但这些案例基本上都出现于规范型和描述型的论文中,与国外的案例研究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最大问题不在于缺乏形似,而是缺乏神似,对经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五)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30年的时间,但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来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未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没有清楚的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也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也比较滞后。

三、管理会计未来研究趋势的两种大胆设想

(一)设想一:分解原有知识体系

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如上所述,管理會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延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人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在目前大家认可的体系中,却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了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名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现有的管理会计之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在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其本质。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其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因此让成本会计去吸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定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就是“成本”,其研究内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即在原有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吸收管理会计中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

(二)设想二:变革原有知识体系

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

法、预测分析、短期投资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张琳、李安琪,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赵红娥,2000)。所以要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一个根本性的变革。首先应该把一些已经脱离实际、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理论模型,如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或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使学者对其有所了解便可。而把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应用方法作为管理会计这门学科的重点,如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这些都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故其在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中也应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中,一般以净利率或投资报酬率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但在卡普兰教授编制的《高级管理会计》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衡量指标,即平衡计分卡,其主要包括4大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这4项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仅包括物质上,还考虑到了顾客的满意度、员工的成长以及企业的创新方面,这也应该作为管理会计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是比较先进的,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代理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变革是必然的,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改革中,可以参照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把不确定的、与实务脱节的内容进行大胆删减,多介绍及引进一些实用的、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應用方法。当然对管理会计的态度,不应坚持“全部拿来”,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国情去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四、管理会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

(一)借鉴先进方法,开展实证研究

提升实证水平,实证研究应从我国文化背景出发,充分利用我国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并将管理会计研究与共他研究融合为一体,拓展研究相关领域,如财务、财务会计、物流、信息管理、行为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及专门人才培养等。研究中要强调采用实际数据的数字计算。理论界和企业界应携手合作,深入企业。观察和了解实际管理系统的运行,掌握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申的应用。总结管理会计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创造本国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三)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就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出具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不仅可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由此,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更新

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按传统理论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按这种标准尽管能够使企业加强管理和经济核算;但其未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和竞争环境中,忽略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目前企业管理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而企业的价值又是企业现实收益与未来收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自身的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权衡风险与报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定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篇5:我对基础会计的认识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的入门课程。要学习会计学科,首先要学习基础会计。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俗话说,学得好,不一定就能用得好,还要有实际操作,才能更深刻明白做会计的意义。作为一个初学者,如何学好基础会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质问题,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平时还要多做题。在题目中,我们可以将会计理论灵活应用起来,不能靠死记硬背,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紧密联系的。

在我看来,会计从字面上看,最基础的就是要会计算,但是这个计算并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他同样需要各种技巧与技能。会计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1)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的报表等。(2)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的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为管理经济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并参与决策,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

会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专门核算官方财富收支的官职-司会。而后来,经过几千年的磨合,会计终于逐渐形成了规模。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会计形成了两个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的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石。会计不断地发展,从原来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也决策、事后的核算和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位的变革。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它反映的一定是当前经济的现实内容,现实的经济业务事项如何真实展示和说明才是会计的重要问题,有观点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如果我们将它更简单的称述出来,它就是:“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更简洁一点则:“会计是活动”它有统一性,确定性,强制性。综上所述,会计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制度。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监察和督促,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会计在企业中是个很重要的职位,这就意味着会计身上的责任就很大,对我们的要求就多了一点。现今国内外有很多成功或是失败的例子的原因都是在这。真正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而这就要求我们更好的了解会计的工作,以便将来更好的贡献社会。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会计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会计,也可以称为纯粹的会计,就是指会计的核算、反映、监督这三项基本职能。广义的会计除了这些以外,还包括:帐簿该如何设置,该采用什么样的记帐方法,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帐务处理,如何制作会计报表以及应当设置哪些会计人员和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

我对会计的认识可以概括为:

1、会计是反映和监督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工具。

2、会计是一个收集、处理和输送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

3、会计室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分析,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以价值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

掌握科学的学习法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掌握三个基本:(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概念、理论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对于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其内容,还有能够灵活运用。(2)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基础会计将教会我们如何对具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与帐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所有者权益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等。(3)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务操作作业,并多向教师及财会人员请教,对凭证、账簿、报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做到能运用所学理论、方法独立完成一系列的会计工作。

其次,要注意三个联系:(1)注意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笔经济业务,许多经济业务之间是有联系的,例如:“业

务一:企业购10000 元的材料,货款未付。业务二:用银行存款支付10000 元的货款。”会计人员要注意到两笔经济业务之间的连贯关系。(2)注意各账户之间的联系为了更方便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在会计中设置了许多独立的账户,如:原材料账户、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应付账款账户等等,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影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数量变化,如:“业务一:企业购10000 元的材料,货款未付。”会使物资采购账户增加10000 元,应付账款账户增加10000 元。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各账户的相互联系,会判断一笔业务的发生会影响哪些账户的增减变化。

(3)注意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前面介绍的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所有者权益计算、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学习中要注意这种联系,掌握好各种核算方法的使用顺序,如:一定要最后编制报表,因为编制报表要使用前面核算方法得出的数据。

最后,还要处理两个关系:(1)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基础会计讲授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在要求大家全面掌握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从中总结出重点内容,只有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才能高效率地学好这门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会计课程主要教给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会计实际工作的方法,以注重实践为特点,因此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要求学生能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经过八节选修课的学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把握好了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因为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的教学,老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我们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总之,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会计实训,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通过理论的学习,我认识到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有:

1、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2、诚实守信,职业谨慎。

3、廉洁自律,遵纪守法。

4、坚持准则,依法办事。

5、刻苦钻研,提高技能。

会计人员要想提高职业道德首先必须从 “自律”抓起。所谓“自律”就是会计人员应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和修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其对决策的有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准。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在从事的职业中对自己的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要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

其次,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通过监督和检查、督促和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检查中发现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予表彰和奖励,对其中的典型案例应予大力宣传;而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现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的有机统一。

最后,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监督所有会计人员对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节操教育,使之能够不畏压力,不为利诱,诚信为本、尽职尽责;研究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尤其对不道德行为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定期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的规范化、法制化。

篇6:对审计与会计关系的认识

会计与审计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与审计的关联性:会计和审计的产生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审计本身是从会计中逐步分离出来的,并独立与其他管理活动之外的,二者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首先,两者的处理对象都是会计资料,包括各种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第二,两者均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关;第三,两者均能促使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四,两者均是围绕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作用的。

2、工作目标的统一性:不论是会计单位,还是审计单位,在工作中,都要以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依据,向有关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维护国家的各项财经纪律,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3、审计主要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离开了财务会计资料,审计工作很难进行,二者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会计是经济活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从广义上讲,会计是对各种票据的填开、货币资金的往来、有价证券的购买使用和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保管等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它既包括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机构的各项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等业务处理,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整理和保管,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核算等各项工作,也包括各单位业务部门的货币资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

5、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会计检查只是各个单位财会部门的附带职能,而审计是独立于财会部分之外的专职监督检查,会计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检查范围、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审计的目的在于证实财政、财务收支或其他经营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评价。在审计产生之初,审计人员主要从审查会计资料人手,对会计资料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审查。审计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实现审计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

上一篇:检察机关党课讲稿下一篇:拉封丹寓言故事:母狮和母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