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课弟子规教案

2024-05-01

试听课弟子规教案(精选11篇)

篇1:试听课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 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 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 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礼仪和规范,这本书,影 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 360句(1080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总序的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入

课前全部起立说::“夫子好”并双手作揖鞠躬(90度)。夫子答:“学生们好,请坐”。

提问: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生答,《千字文》、《论语》《三字经》

一、讲解题目

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重复两遍)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开小火车读,摇头读。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小结: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摇头齐读总序。

四、情景带入

讲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他都会为客人表演。一天,这个小孩的姥姥来做客了,他又表演了节目,小男孩姥姥立刻大家表扬了他。这是他却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姥姥愕然。

提问:1.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2.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吗?,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吗? 3.这位小朋友哪里做的不对了?

4小朋友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我们要怎样要孝顺我们的父母呢? 5.父母下班回到家非常累,你会怎么做?(最好找学生带入角色演绎出来)

五、总结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六、家庭作业:

1.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2.回家向父母鞠躬并说:“爸爸、妈妈您辛苦了!”

3.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摆碗筷、收拾桌子、洗脚、按摩等

七、纪律

考虑孩子年龄较小,课堂纪律要严抓,夫子讲话要安静,学生回答要安静。口令:小腰 — 挺直

小手 — 放好 小眼睛 — 看黑板

小嘴巴 — 闭上

篇2:试听课弟子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流利地诵读课文,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学生简单理解长幼有序、尊敬长者的道理和一些典型的做法。

3、背诵课后古诗,简单了解诗人李白。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张释之敬老》

1、学生打开书听老师读《张释之敬老》,注意要求老师读到哪学生用手指到哪。

2、这个故事讲了张释之尊敬老人的事情,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尊敬老人和长辈呢?(找2—3人简单说说)

3、那么我们现在看看《弟子规》中是怎样说的。

二、诵读“或饮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1、跟老师读。

特殊讲解:“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意思是长辈叫人,晚辈立即代为去叫;假如被叫的人不到,晚辈应立即到长辈面前询问有何事情。“长无言,退恭立”意思是长辈不说话了,晚辈应恭恭敬敬在一旁站立。“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意思是对待叔伯父辈,要像服侍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2、齐读。

3、分男女生读。

4、分小组读。

5、选出优秀代表读或背。

三、今天讲的“或饮食”,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今后应该怎样做)。

四、猜字游戏(认识甲骨文)

先看图,这是什么意思?老人拄着拐杖,身子弯曲,根据图出示甲骨文的写法,再演化成小篆,最后出示隶书,是“长”字。

五、简单介绍李白: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称其为诗仙。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秋浦歌》、《赠汪伦》等等。

六、读背古诗(作为机动,有时间就带学生读一读,若没时间就让学生自己回家读读,也可利用早读时间带学生多读读)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七、总结

篇3:试听课弟子规教案

一、《弟子规》中蕴涵着深刻的中华民族“礼”的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并有深刻的影响,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说,要解决21世纪的危机问题,只有依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多次劫难却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强大和兴盛更是令世界瞩目。这个奇迹的出現,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大而持久的凝聚力。因此,学习、发扬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在历史上曾滋养了无数神州子弟,它融入了儒家经典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孔子“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弟子规》提出了为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强调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学习《弟子规》的核心宗旨,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精髓,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道德观,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将《弟子规》引入到中职学校的礼仪课教学中

1.要认真纳入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当前,在广东、河北、辽宁等地区,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中已经开设了《弟子规》这门课程。任何一门课程只有真正纳入教学计划并做出具体的相关规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否则不会充分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更谈不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2.要选派适合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授课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并且层次多样化。因此,选派什么样的老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是很重要的,把握不好不仅不能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更可能使这门课程形同虚设。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

(1)授课教师首先应作到谙熟《弟子规》。我们都知道深入才能浅出,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若不能做到谙熟《弟子规》的所有内容,浅尝辄止,就不能很好地传承《弟子规》中蕴涵着的中华民族“礼”的精髓,也就无法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此课的真正目的。

(2)授课教师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综合知识要强。《弟子规》中包含着很多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要将其讲解透彻并为学生真正接受、喜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才会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

(3)教师的语言工夫必须过硬。因为这是一门用语言支撑的课程,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才能吸引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见成效。

3.要结合现实去讲授这门课,力求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

“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而实际上职业学校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个目标,这也同样需要在开展《弟子规》教学过程中加以贯彻落实。《弟子规》已经进入很多小学课堂,但是在教学中以诵读的形式为主,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礼仪》课则必须有别于小学教学的模式和目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7~20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基本确定,这就决定了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弟子规》中所蕴含礼仪精髓的理解和应用上。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最容易忽视孩子与隔辈老人的交流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学生中普及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懂得关注最需要人们关怀的老辈人,懂得去照顾、帮助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在生活中能自然地做到敬老爱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新年(生日)宴会上说给父母(长辈)的祝词”这样的课题,把礼仪教学恰当地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事实证明,学生有兴趣,教学有效果。

总之,丰富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礼仪》课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将《弟子规》的内容引入到《礼仪》课的教学中还处于尝试阶段,相信这一改革会更好地提升思想、规范日常行为礼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篇4:《弟子规》第一课备课与教案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课程类型:

综合课

教学用具:

教材、奖励币、小礼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本书和孔子。

(2)能理解本课的核心词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3)能熟练的朗读经文,理解经文的大意。2.故事目标:

通过故事“孟宗哭竹(孝)”、“孔融让梨(悌)”、“狼来了的故事(信)”“董遇三余读书(余力学文)”内容理解主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其中的一个故事。3.德育和礼仪目标:

(1)让学生知道“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做人”的重要品质,先做好人再做好学问;

(2)学习拜孔礼和深揖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本文中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核心词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和余力”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 2.多媒体教学; 3.启发式教学; 4.问题教学等。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同学们,你们好!(说完行揖礼,教师要精神饱满、有爱、有活力,可以卖萌~~~)我是xxx老师,你们可以叫我X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学习《弟子规》。2.学习揖礼和拜孔子(仪式性的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新环境中来)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刚老师跟大家打招呼的时候没有招手,而是鞠躬了,老师行的是向长辈行礼时用的揖礼,你们想学吗?

好,全体学生起立,站好,整理一下自己的穿着。

双手外展内合,平伸指交叠,男生左手在外(女生右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在胸前定位。

双手向外推手上推前至口鼻前方,弯腰(躬45或60度),双手向前伸如抱一环,同时说:“老师好”,上身要慢慢地前倾,不能速度过快,手臂也不要乱动,贴紧身体。

同学们,咱们再来一遍,之后表扬学生:你们学得真快!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拜孔子,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给孔子行深揖三拜礼。

深揖三拜礼

基本动作解析:展臂双手在胸前立掌,向前上方推出,推高至齐眉前上方,两臂伸直同时躬身。

具体步骤:在胸前抱手立掌定式,两掌指合并侧立,拇指内贴在食指旁,手臂基本端平肩部;一拜,双手向前上方推至额头前上方,低眉顺目,头、颈皆不动,边鞠边前伸直两臂,手立掌,手臂前推极致,以臀胯部为轴下躬,深躬90度;兴,起身,双手立掌回至胸前;再拜,躬身行礼,兴,起身;三拜,躬身行礼,兴,起身双手回至胸前。

礼成!好,请坐。有的同学纳闷了,我们学习《弟子规》为什么要拜孔子呢?因为呀《弟子规》第一句话就说了:弟子规,圣人训。弟子是谁呢?就是指我们小朋友。那圣人呢,是孔子。意思是说:《弟子规》这本书就是作者参考了先师孔子给人们的教诲后编写的,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跟老师读一遍: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带学生读一读,不必解释),这也是咱们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

二、学习:

(一)课堂导入: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呢?因为它是我们小朋友行动的准则。我们还小,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虚心去学习。弟子规的内容呢,主要是从居家、在外和接人待物几方面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之后,我们慢慢地就会变成一个特别棒的孩子。

(二)诵读经文 1.听录音;

2.跟读,老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有读不准的重复几遍;【可以快读、慢读、带节奏读、带动作读等等;学生跟读后要表扬那些声音洪亮的,跟着节奏走的,适时的给小奖励币,树立榜样】

3.个别学生领读;(有部分学生是背过的,请他当小老师,和自己到大屏幕前边去领读,之后给小奖励币表扬,让大家鼓掌作为鼓励。)

4.全体学生齐读(视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可以主导,也可以提示一个字,不能冷场,多读两遍);

(三)经文讲解 读完了,接下来,我们看这些讲的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学!1.“弟子规,圣人训。”

跟老师再读一遍。咱们刚刚已经讲过了,接下来看下一句。2.“首孝悌”

做人最基本的是孝悌,那孝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孝”。古文字的孝字,上部是一个弯腰驼背白发飘飘的老人形,下边的子代表小孩,表示小孩搀扶老人的意思。敬重老人,帮助老人,这正是孝道的具体表现之一。《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所以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恭敬父母,进而要孝敬父母。

——那怎样做是“孝”呢?

展示“孝”PPT,小朋友在妈妈生病的时候端水,我们有谁这样做过?老师相信有小朋友们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对不对?谁给老师来讲讲,生活中的例子。

在家里„帮父母的忙,如做家务、洗自己的衣服、给家人倒水等 在学校里„认真学习,不打架,调皮,让父母担心 在外边„注意安全,讲礼仪,懂礼貌,保护公物等 引导两三个学生分类举例子。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孟宗哭竹》。孟宗是三国时期江夏人,他的母亲生病了,大夫说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可是呀,当时正是冬天,小孟宗跑到竹林一看,哪儿有竹笋啊?他急的哇哇大哭,他的孝心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小孟宗小心的摘取了竹笋。回到家之后,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

这个故事大家都听懂了吧?老师再带着你们学一学这个故事的文言文(带着学生读一遍文言文,再疏通一下)。

【文言文】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dǔ),冬日思笋煮羹(gēng)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yú),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总结“孝”的含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现在最基础的是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家长添乱,然后再去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悌”呢,讲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兄弟之间友爱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孔融四岁的时候,爸爸拿了一盘香梨,让孔融分给哥哥弟弟们吃,孔融挑大个的梨给别人吃,挑了个最小的梨给自己。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文言文】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注释】

1)融: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年才四岁,便知道谦让之礼。2)弟:动词,尊敬兄长。3)长:这里指兄长。4)知:晓得、了解。

小朋友们,谁有兄弟姐妹?亲戚家的也算。你们会分享零食和玩具吗?进而举例讲解。

2.“次谨信”

先跟老师读一遍,老师先讲:人生最基本的就是行孝、行悌,做到后再说“谨信”。谨言:见到长辈和老师问好;与人交往要说实话,多赞美别人,不说脏话,不大吵大叫。

慎行:有礼节,懂礼貌,站立行走都有规矩;做事情慢慢来,不慌里慌张的;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不占别人的小便宜;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关心朋友,互帮互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出去玩儿注意安全等等

守信: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比如在家里答应妈妈做的事要做到,在学校里答应老师要完成作业完成,和朋友约好的事情不变卦等等

(老师举些例子即可)

老师举例讲解引导学生说出例子来。

3.“泛爱众”

先跟老师读一遍,什么是泛爱众呢?前边我们学了孝悌之爱,是在家里和父母亲人之间的“爱”;那在学校呢?我们是不是要对老师尊敬、对同学友爱?我们还要爱小动物、保护植物,对不对?光头强爱护自然和小动物了吗?如果他把树都锯完了,小动物们还有家吗?如果没有家了你会不会难过?他们是不是会很难过?(适当的引导,比如把句子后面拖长,让学生说关键词,多夸奖鼓励!)

总之,老师讲解并引导学生说出“在家、在外、出去玩对人、公物和自然”表现出的“爱”。

4.“而亲仁”

老师先讲要亲近有仁德、品性的人如良师、益友,向他们学习,要多读好书(圣贤典籍),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典范。我们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每个人身上呢,都有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比如说xx爱帮助别人,我要向他学习;比如xx听课特别认真,xx读书声音特别洪亮,xx爱回答问题,xx的坐姿特别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最好在教室转一圈把所有的学生都夸一遍)

5.“有余力,则学文”

先跟老师读一遍,老师讲解,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须要做的事,先做人,再做学问。前面学过的做到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进学校学习啦。在学习,你们都上哪些课呢?(学生会讲很多)我们都有很认真的学习,是不是?!

下面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呢叫做董遇,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学习的。

很久以前的董遇小朋友,家里没有钱,不能进学校学习。他小小的年纪呢,就要去工作了,比如种地、砍柴。我们吃的馒头、米饭和面包等等,就是下田种地收获的粮食做的。他是不是很厉害啊!他白天工作,就没有时间读书了。那什么时候学习呢?(小朋友会互动说晚上)晚上没有电灯照亮,他怎么办呢?老师跟你们讲啊,有小朋友啊,特别聪明,会捉萤火虫照亮,或者在下雪天,用雪光照亮,今年冬天下了雪,你们看看会不会很亮,以后老师会具体给你们讲这些故事。我们再说说这个董遇小朋友,他呢,除了晚上,还有哪些时间学习呢?看图片,对了,有下雨天还有冬天。因为这个时候没办法工作。他是不是特别节约时间,特别刻苦啊?!

(五)中华儿童礼仪——见面礼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见面礼呢?我们看一看图中这些常见的见面礼,老师说名称,你们告诉老师分别是哪张图片。

(招手、鞠躬礼、握手礼、拥抱礼、脱帽礼、合十礼)

最后,我们再复习一下向长辈行的揖礼。以后我们再遇见长辈、老师的时候,可以行一个揖礼,大家就都会夸我们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接下来,咱们练习一下。1.练习:带领学生一起练习,两两练习。

2.应用:同学们给老师、现场的父母行礼。回家以后给父母长辈行礼。3.规定:上下课要向老师行礼致敬。

三、再读一遍以及练习题

四、背诵及作业(详见ppt)

篇5:试听课弟子规教案

教学内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教学目标:

1.结合校本课程《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了解与人相处的学问,使学生懂得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3、初步学会基本的交往原则和交往技巧。

4、让学生体验与人友好相处的快乐。教学难点:

重点:了解与人相处的学问,初步学会基本的交往原则和交往技巧; 结合校本课程《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难点:学生懂得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体验与人友好相处的快乐。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本班同学的交往情况,搜集典型案例,以备上课时用。

2、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漫画。

3、准备有关友谊主题的配乐诗朗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一)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自由读,指名读。

(二)出示:兄道友,弟道恭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 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

3.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

4.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

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

(三)学习“兄弟睦,孝在中”

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2.读《兄弟折箭》的故事。

3.从故事中你知道了母亲为什么吃不下饭呢?经过折箭这件事,后来这些兄弟有没有团结和睦呢?看着和睦相处的几个弟兄,这时如果你是母亲你心情怎样?会觉得这几个儿子怎样?

4.是呀兄弟之间和睦就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呀。这就是——

(四)学习“财物轻,怨何生”

1.我们再看《兄弟折箭》这个故事,几个兄弟因为什么差点打起来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他们不去争那只鹿还会打起来吗?

2.把财物看轻,不去争,不去抢,就不会打起来,就不会产生怨恨。这就是——

(五)学习“言语忍,忿自泯”

1.学了这么久同学们也累了,老师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再看一个动画片好不好? 看《将相和好》。

2.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大的时候很不服气,开始说的什么?如果是你听了这话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会怎么做?蔺相如听了怎么做的?蔺相如是怕了廉颇吗?他说了什么?从这儿可以看出蔺相如懂得怎样?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结果廉颇还生气吗? 3.小结,是呀在言语方面如果我们懂得忍让就会减少很多言语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争吵。这就是——

三、诵读

1.下面我们把学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2.小朋友能不能把今天学的内容记在你的脑海呢?

四、谈一谈,升华感情。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篇6:《弟子规》课学习心得

一、老师教我们要尊重、感恩老师的劳动,听完课道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

二、老师讲到一副对联,上联:断恶修善渡众生,下联:早起读经做家务,横批:勤学苦练。

三、说话要让人高兴,生欢喜心。

四、雎鸠,古人借用雎鸠鸟寓意忠贞不渝的爱情。

篇7:《弟子规》“总叙”赏析

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并且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其次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讲求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还有余力,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

赏析:

《弟子规》是儒家经典学说的具体引申。“圣人训”所指的圣人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教育我们,做人应该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孝”。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应该知恩感恩。孝,是“老”字的上半部,再加一个“子”字,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着父母。我们能孝顺父母,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竖心旁的“悌”由一个“心”,再加一个弟弟的“弟”组成,意思是做哥哥的心里有弟弟的存在,懂得照顾好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哥哥,尊敬哥哥。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最亲。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要行孝,要行悌。

如果这两样你做到了,接下来要学习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言行举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所有这一切都要谨慎,要遵循礼节。如果谁都不服谁,就会造成家庭不和,家里的成员往往没有办法和睦共处。可见,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得对一切都要有恭敬心是多么重要!《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人,刚出生时都有善良的本性。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别人。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不但自己得到快乐,同时还让更多人得到快乐。

有这样开阔的胸襟之后,我们还要再接再厉,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有道德有修养之人,他的言语、行为都足以成为后人的典范。所以当我们碰到良师益友,一定要好好珍惜,向他们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了!“学文”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生活的品质提升了,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是放在学习上面,而是放在玩具上,或者看无益的电视节目,只会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很难获得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宝贵的智慧。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

篇8:第九课弟子规二

错误!未定义“自动图文集”词条。备课

人:罗艳

隆丰小学电子教案学科: 国学经典诵读——《国学启蒙》年级:一年级

篇9:二年级作文试听课教案

慢慢地我们接触到了作文,有许多小朋友犯了难,不会写,怎么办?不用着急,今天,老师就帮你们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大家可以叫我×老师,欢迎你们来到金田学苑学习作文。在语文基本功里经常会提到四个字“听、说、读、写”,听和说是放在首位的,由此我们知道学习语文,先要训练听说能力。

一、“听、说”手拉手,作文感觉有

当你们语文考试时可能会有一道测试听力的题,要求听完后再做题,因此我们要先学会倾听。倾听既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把你听到的告诉我。”“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你怎么还不会说?你是怎么听的?”这些说话无疑告诉我们,“听”和“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偏离了谁,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你们如果能把这两兄弟结合在一起,多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训练加以提高,那么作文的感觉就有了。

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听说能力呢?

我们要多观察生活,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泉,怎么观察生活,就要调动五大感觉器官。小朋友们,人体有哪五大感觉器官(与学生互动),眼睛(看这个美丽的世界)、鼻子(去闻各种气味)、嘴巴(除了吃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耳朵(听各种声音),皮肤(去触摸)。我们的耳朵像一台录音机,把听到的一切录下来,存到大脑里。

(一)让耳朵“录音”

⒈ 给大自然“录音”。去听风声、雨声(大雨时的哗哗声,小雨时的滴答声、淅沥声)、雷声(轰隆声)、波浪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等。你们听的多了,也许就会有一种急于表达的欲望。听得多了,你的耳朵就越来越灵,表达能力就越来越强。

⒉ 给他人“录音”。把别人的话听清楚,听明白,找出重要的有意义的内容,上课 要认真仔细地听老师讲课。听电视里人物的对话,看各种演出都会有收获。

(二)让眼睛“拍照”,让嘴巴“播报”。把看到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物存到大脑里。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用嘴巴说出来。说话是每个人的权利,有的同学长着嘴巴,却不说话,甘当小哑巴,这是因为怕自己说不好,被别人笑话,要不就是不会说。因此,我们在作文课上要训练你们的说话能力,通过各种活动,比如(相互采访、绕口令比赛、讲故事,复述故事等),让你们变得敢说,会说。

⒈ 我能行

互动:现在全体站立起来,大喊三遍:“我能行!”看哪个同学的声音洪亮,有小奖品。

我们要练习在课堂上敢说,在活动中敢说,在公共场合敢说。

活动:找学生上台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你家有几口人,住在什么地方、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学校、班级、最喜欢做什么事,喜欢吃什么东西等。

⒉ 我会说(说完整的语句,优美的语句,加上丰富的想像)先解决说完整语句。

练习一:说一句完整的话。(加扩句子的练习)例句1:星期天,爷爷

在河边

钓鱼。

(时间)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要求有四个要素 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2:池塘的荷叶上

一只大青蛙。

(什么地方)

(有)

(什么)

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3:这

支 铅 笔

断了。

(什么东西)谁

(怎么样)

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4:黄山真高啊!

仿写一句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5:你家的大花猫还好吗?

仿写一句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今天就先练习到这,在今后的练习中,我们会来学习怎样说优美的句子。

二、写看图作文

我们先培养作文感觉,下面就来讲怎样写看图作文,你们现在大部分都是写看图作文,看图作文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一幅图画的、有连着好几幅的、有的是写人物的、有的是写故事的、有的是写一样东西(状物)、有的是写景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看图作文,都要仔细观察图意,看是关于什么内容的。我们今天先来学习写人物的看图作文。

大家都知道,作文是由好多字构成的,因此我们先要认识许多字,积累许多词语,这是写好作文最基本的要求。

每节课老师都要留一些词语,讲解词语意思,让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运用到作文里面。皱纹、额头、银发、拄着、拐杖、弯腰

这是一幅老奶奶的图画,仔细观察老奶奶有什么特点?(很苍老)

大家仔细观察老奶奶苍老,表现在什么地方?(头发白了,满脸皱纹,拄着拐杖)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先写头部,再写身体,最后写拄着拐杖)

现在找个同学来说一下你的作文。

奶奶苍老

奶奶满头银发,脸上爬满了皱纹。她走路时,弯着腰,拄着拐杖,吃力地迈着步子。

篇10: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

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重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难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弟子规》1、导语: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们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礼貌,懂得对待他人要有一颗爱心,其实,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尝不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规》。

2、《弟子规》的作者介绍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听课者络绎不绝。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3、《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今已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4、《弟子规》所涉及的故事

李准倒背《弟子规》:

李准,当代著名作家,他是河南盂津县人,从小生活在农村、1934午,6岁的李准被父亲送进离家半里之遥的麻屯小学读书。由于自己是个大老粗,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要求儿子刻苦学习,以便将来能出人头地,顶门立户,光宗耀祖。李准自幼即聪颖好学,智力超群,加之在校又有作为校长的伯父的督促、教诲,因此,学习成绩很好。那些功课不好,常常完不成任务的学生经常要挨老师的“戒尺”,往往手掌心被打得又红又肿。李准由于记忆力极强,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他从没被罚、被打,总是受到称赞、表扬。老师都夸他是难得一见的神童,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一次,李准和本班的一位同学比赛背《弟子规》和《三字经》。古代《三字经》有两种,一种是清代周保璋写的《节增三字经》,一本是清代刘曾騄写的《演三字经》。李准当时背的就是《演三字经》。该《三字经》共404句,1212个字,但李准和他的同学——口气从头到尾背得朗朗上口,一字不差。两个人都互相佩服对方的记忆力。接下去二人背《弟子规》。《弟子规》全文也是三字一句,共计360句,1O80字,分成五个部分。两个人也是不分先后,一齐背完:一场比赛下来,未分出胜负,李准虽没有输,可也没有赢;望着颇为得意的同学,他有点不服气;“得想个法子赢他。”李准心生一计,向对方提出比赛倒着背;他不管那位同学同意不同意,白顾自地倒背了起来;只见他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口中念念有词,竟然真的从尾到头背了一遍,且—字不差,一句不少。把邪位同学瞧得门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最后不得部甘拜下风;旁观的同学及老师无不又惊又喜,鼓掌喝彩。从此,李准倒背《弟子规》的事传开了,人们都说,李家出人才了。思考:背课文顺着行不算稀奇,倒着背,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需要超强的记忆力,还要有敏捷的思维。李准倒背《弟子规》一方面说明他有超强的记忆力,同时是不是也说明了《弟子规》有非凡的影响力?

5、《弟子规》节选讲解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思考:这种不管什么人都要爱护的思想在今天除了有借鉴意义外,有没有消极的地方?如“东郭先生救狼”的故事。

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启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启示:少说多做。

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启示:肯定和赞美别人的`优点,且虚心学习,勿嫉妒贬损。

原文: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启示:做人真诚,勿阿谀奉承,喜新厌旧。

原文: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启示:尊重他人,不轻易打扰。

原文: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启示:闲谈莫论他人非,静坐常思自己过。

原文: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启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予以称赞。

原文: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启示:过犹不及。

原文: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启示:鼓励行善,互相勉励改过自新。

原文: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启示:乐善好施,多予少取。

原文: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启示:报恩不抱怨。

原文: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启示:行为端正庄重,勿轻浮随便。

原文: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启示:以理服人不以势服人。

6、《弟子规》的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弟子规》编成后,因其通俗易懂,易于背诵,甚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官府还将其定为私塾、义学的必读教材,甚至作为“劝善”书籍,在祠堂、茶馆、书馆中进行宣讲,使其广为流传。

启示有三:

(一)规范准则的具体可行。

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一部日常行为守则,只有要求明确,具体,才可使他们有据可依,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弟子规》中的许多规范都具体可行: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不仅向青少年学生指出了具体的站立、行走、行礼的正确姿势,而且指出一些应纠正的不良姿势,这种具体明确的准则要求易于使青少年学生理解接受,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

《弟子规》不仅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准则要求,而且还尽可能地作了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使青少年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也即不仅告诉青少年学生要怎样做或不能怎么做,而且还简单浅显地告诉了青少年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如“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自作”;“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等等。这样把一些简单的、普遍适用的道德认识、价值标准灌输传授给青少年学生,就不仅会给他们的行为以具体指导和规约,而且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自觉自律精神,其教育效果会更有成效。

(三)《弟子规》采用三字一句、押韵的文字表达形式,这样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更易于为青少年学生接受领会。

这无疑会大大增强教育的效果。总之,《弟子规》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均有其可资今天借鉴的地方,应重视对这份文化教育遗产的研究、消化,继承。

7、思考与练习

(1)《弟子规》中的“泛爱众”思想与我们当下倡导的大爱思想有何异同?我们怎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篇11:《弟子规》解释

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学习。

(入则孝)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父母责备我们,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要虚心接受。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得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如果另外安家,住的地方要稳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地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应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所厌恶的东西,要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并不难;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我们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父母亲有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他们也许不耐烦,但我们还是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地劝下去。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哪怕最后哭着苦苦哀求,甚至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病了,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看看是不是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随意离开他们。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三年中,夫妻不同居,不喝酒吃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恭敬。

(出则悌)

出则悌,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我们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 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进一步询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长辈见多识广,在他们面前,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

路上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遇到长辈时,骑马的要下马,乘车的要下车;长辈走过时,要在原地待一会儿,等长辈走过百余步后才能离开。

如果长辈站着,做小辈的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低得让人听不见,也是不合适的。

去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上前,告退时要放慢步子: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谨)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的一生很短,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早上起床后,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称,这就叫做“得体”。

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像大人那样喝酒;喝酒醉倒,样子是最难看的。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不要踏在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不要伸开两腿坐在地上,更不要摇动胯,否则你就显得没有教养了。

掀帘子的时候,动作要轻,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离棱角要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着空的用具,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小心翼翼;走进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样谨慎,不要乱走乱动。

做事不要慌忙,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难而进,同时不要马虎草率,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也少去打听。

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屋里,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别人询问你是谁,要明明白白回答出你的名字;光说一声“是我”,人家还是不知道你是谁,心里就会犯疑。

借用别人的东西,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拖延日子人家就不相信你了: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就不要推脱,要不人家就会觉得你小气。

(信)

说话最要紧的是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胡说,都是不可以的。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话一定说得在理,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就会讨厌你。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无知无识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除。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别人要你做的事如果不太正当,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信口答应了,不论做还是不做,都是你的错。说话时,咬字要准,吐音要重,速度要愒:不要急急忙忙,模糊不洁,让人家听不明白。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事情很难说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

看见别人有好的品质,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他的。看见别人有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有错,就应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

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方面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穿的、吃的不如人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不要因此心里不高兴,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听见别人说你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你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你在一起。如果听到好话就心里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的缺点就高兴,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不经意间做了不好的事就叫“错”,还可以原谅;存心做不好的事就叫“恶”,一定要受到惩罚。有过错能马上改正,别人就当没有这回事,还是把你当好人看;如果有错不肯承认,还要为自己遮盖掩饰,就等于再添了一个过错。

(泛爱众)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有没有好相貌。才干出众的人,名望自然大,人们佩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本领,而不是看他会不会说大话。自己有本领,不要自私,不肯用出来帮助别人;别人有本领,不要不服气,也不能轻看人家,甚至说人家的坏话。

不要讨好富人,也不要轻看穷人;不要讨厌身份普通的老朋友,也不要去巴结有地位的新相识。

别人正忙得没有空闲时,不要因为自己有事去打扰别人;别人情绪不安时,不要唠唠叨叨地对他说个不停。别人有短处,不要随便去揭露;别人有隐私,千万不要去宣扬。

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别人听到你这样说他,就会更加勉励自己。张扬别人的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一味地痛恨他,也会招来祸害。朋友间互相勉励行善,双方的道德就会更加完善;朋友有过错不去规劝,双方的道德就都会有欠缺。

拿别人东西和给别人东西,轻重要分清楚:给人家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往来的道理。打算怎样去对待别人,应该先问问自己:如果是我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也不愿意做的,应该马上停止。

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法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远的事。

对待婢女仆人,自己应注意以端庄的品行态度去让他们畏服;虽然如此,还需要注意分寸,要显得你仁慈宽厚,没有看不起他们。用权势去压服人,他们虽然会表面服从,但心里还是不服;用道理说服人,才会令他们心服口服。

(亲仁)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多,品行高尚的仁者少。真正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重他;这样的人说话没有忌讳,也不去谄媚讨好别人。

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道德品质会一天天提高,过错会一天天减少。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坏处:如果品质恶劣的小人接近你,不管什么事都会办坏。

(余力学文)

只知道啃书本,不知道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会有什么出息呢?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这三条都是很重要的。

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想着又去读那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

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得多一点,但是还要抓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会弄清楚。

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记下来,有机会就找人请教,确确实实地理解清楚。

读书的房间要安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整洁,文具要放端正,这才像个读书的样子。如果内心不端正,磨墨就容易磨偏;如果内心有杂念,字就不容易端正。

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读书人要爱惜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捆扎整齐,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补好。

不是高雅有益的书,要丢开它,不能去看,要不就会埋没自己的才智,更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上一篇:多留些掌声给自己作文下一篇: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