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的力量——《艾滋病小斗士》教学案例与评析

2024-04-18

“震撼”的力量——《艾滋病小斗士》教学案例与评析(精选8篇)

篇1:“震撼”的力量——《艾滋病小斗士》教学案例与评析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文本对话活动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艾滋病小斗士》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有效的对话莫过于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课文阅读至情深意浓处让学生用练笔来表达心声、宣泄情感。

我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时,读到“恩科西是一个黑人男孩„„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一处时,为小恩科西的无辜、失去母亲的悲痛及无法避免最终的悲惨命运深深叹息,我认为此处是一个空白点,可以让学生在旁边做上批注。通过课前上网查询,第一课时的教学及学生对文本资料的阅读,学生感受到了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他们的心被强烈地震撼着,写出来的批注催人泪下。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两组关联词语时,先让学生说说用了2对关联词讲了哪两层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坦然生活的、怎样关心患病的儿童的做了哪些事,最后在旁边做上批注。这些看起来似乎“无”的空白之处,其实渗透着极丰富的“有”,为学生的想象留有极大的空间。所以,我利用好这些空白,让学生写起来,感受恩科西与病魔作斗争的经历。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对话的基础和依托,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在对话过程中合理调控,用心感悟,用情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对话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获得心灵的洗礼。

2012.11

篇2:“震撼”的力量——《艾滋病小斗士》教学案例与评析

1、牛老师能有条不紊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艾滋病的可怕,感受恩科西面对天灾,是那样的坦然,无所畏惧。感受他拖着瘦弱的身躯为艾滋病患者奔走呼吁,顽强与命运抗争,感受他对未来无限的憧憬。这个小斗士形象慢慢的在学生脑中变得丰满起来。

2、牛老师制作的课件能拉近文本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起到很好的铺垫和渲染作用。

3、教师始终感情饱满,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篇3:对高职院校运动会改革的若干思考

1 当前高职院校校运会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校运动会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体验体育成功的喜悦。

1.1 领导重视

现在的高职院校, 正在起步建设阶段, 每所学校都各自在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所以大部分校领导的重心都放在学校的办学模式和专业设置上, 一般的基础课都不太重视, 以致对校运会也是一个每年一次不可缺少的形式而已, 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中, 一般学校也都只是延续一贯以来的流程, 入场式各院系运动员一律正步走通过主席台, 比较单调死板, 压抑了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同时开幕式中其他节目也较少, 气氛不够热闹, 无法体现出一年一度的学校体育盛会的感觉。

1.2 时间和项目设置

高职院校的校运动会一般都是传统的为期2-3天的单一、竞技性的田径运动会, 项目为单一的田径项目, 由每个分院、系部选派运动员参加比赛, 由于田径项目有限, 而且像一些技术难度较高、或者场地要求较高的项目, 比如跨栏、撑杆跳、障碍赛等无法开展, 导致整个运动会参与学生的人数较少, 气氛不够热闹,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后, 高职院校都已经采用选项课的模式。学生凭兴趣选择, 运动项目的选择面也较大, 一般都有十几个项目。在教学中, 经过调查: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82.4%, 武术、健美操占87.6%, 田径项目, 学生喜欢的只占18.6%, 其中1500米是学生最不喜欢的项目, 占84.7%, 其次是800米占76.4%, 跳高占54.8%。运动会只设置田径项目, 显然是无法提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的。健身性、趣味性项目少、项目的设置缺乏学校特色、缺乏对学校体育工作有推动的体育项目, 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学生平时参与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也不高, 严重影响终身体育意识的灌输。由此可见, 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改革, 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学生出现出现“从小无参与机会, 长大无参与意识, 成年无参与能力”的状况, 因而大多数的学校运动会成为有体育特长学生的专利, 赛场上的运动员总是那些老面孔, 大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

1.3 参赛及组织人员

传统的校运会运动员都是学生, 服务工作包括裁判员全部由教职工担任, 而大部分不参赛的学生少数会来观看比赛, 很多人都根本不来操场, 跟运动会毫无关系。“无奈组织去观看, 胜败与我有何干!”从这当中感觉到学校运动会的举办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学校运动会的开展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会, 应该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增进相互之间感情的好时机, 但现在显然是越来越背离了这一目标。

1.4 评奖、获奖

现行的学校体育运动会基本上以“更高、更快、更强”为目标, 重结果, 不重过程、重学生取得好成绩, 不重学生平时的锻炼过程及在运动会中的参与过程, 评价方式单一, 只取几个名次, 获奖项过少, 当然光荣和荣誉也就只属于极少数人, 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与奖励无缘。正因为如此, 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对学校体育运动会没有兴趣, 连我们体育老师也感到, 学校运动会已在渐渐远离了它增强人民体质的初衷, 更难以达到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共享体育带来快乐的目的。

2 对高职院校运动会改革的设想和建议

新形势下, 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构建健康、大众、生活、娱乐、时尚的综合体育运动会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运动会改革的必然趋势。

2.1 更换校运会名称

学校运动会名称应由原来的“田径运动会”改为“学校xx届综合运动会”, 集娱乐性、趣味性、运动性为一体。

2.2 加强领导重视程度

加强领导对校运会这一全校性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增加经费投入, 布置场地, 增添气氛, 同时把运动会开闭幕式作为展示学生精神风貌的大舞台, 使文化教育与体育结合。入场式对各代表队学生不作统一要求, 提倡通过主席台时进行3-5分钟的个性表演, 以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 营造团结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在运动会前积极创编, 认真准备, 排练了各种形式新颖, 能反映分院特色的表演项目, 如:配乐健美操。现代舞、武术演练、队形变换、叠罗汉等等, 使运动会入场式气氛热烈, 精彩纷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2.3 运动会项目设置改革

学校运动会内容组成和项目设置应该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全体性, 发挥体育竞赛活动育体、育心的全面性、强化健身娱乐的基础性。因此, 学校体育运动会内容组成和项目设置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体育竞赛类 (如原来的田径比赛、球类比赛等) ;健身类 (健美操、校园集体舞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等;体育游戏娱乐类 (跳绳、呼啦圈等) ;创造性体育文化活动类 (体育征文、会徽和秩序册封面设计、口号征集、团体操编排等) ;体育与健康知识类 (体育知识竞赛、讲座、宣传栏等) 。

2.4 运动会参赛及组织人员的改革

应适当增加一些教师的比赛项目, 举行学生运动会和教职工运动会为一体的全校性体育盛会, 使教师也不再是只为运动会做服务, 只把运动会当成是一种工作, 达到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共享体育带来的快乐, 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以往运动会都是教师担任裁判和大会组织工作, 学生只是作为运动员参加比赛。改革以后, 学生不仅是运动员, “也可以根据需要当裁判员或服务人员, 大家都参与, 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所长, 为运动会做出贡献, 充分调动了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师生共同执行裁判和服务工作, 使学生学到了有关裁判知识, 培养锻炼了多种能力;同时还密切了师生关系, 加深了情感沟通, 学生真正成了运动会的“主角”。使比赛紧张有序、激烈精彩。

2.5 运动会时间的改革

传统学校体育运动会比赛时间较短, 一般是两天左右, 随着运动会内容的增加, 组别的增多, 学生参与人数和参赛人次的增多, 在原定两天的时间已不能完成运动会的组织竞赛工作, 所以应在运动会的时间加以调整。将原来安排两天时间的学校运动会改为一周时间为学校体育运动会“竞赛周”。在竞赛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里, 学生进行集体项目的预赛, 再安排两天时间进行竞技项目的预决赛和集体项目的决赛, 并总结发奖。

2.6 变名次奖励为多项评价

一般运动会是以各单项比赛的名次, 取前八名奖励记分, 最后确定团体总分, 结果造成哪个分院体育特长生多, 哪个分院名次就靠前, 扼杀了广大同学的比赛积极性。改革后可采取综合多项记分的方法, 比较科学合理。如:除单项名次以外, 还把各分院入场式个性表演, 参加比赛的人数, 参观队伍的纪律卫生情况, 以及投稿件数量等量化评分, 作为团体总分的一部分。此外, 还制定了一些特殊“优惠政策”, 如:为了激励鼓舞更多同学参加中长跑比赛, 对所有参赛队员予以特殊奖励加分。总之, 通过多项综合评价记分, 使运动会的奖励制度更加完善, 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同时要使大多数同学参与运动会, 都得到鼓励, 还可写稿宣扬、广播表扬、喜报张贴、学报表扬、学生学习成绩总分中加分等等。在奖励、表扬应以物质、精神奖励相结合, 以精神鼓励为主, 以极力学生积极上进、奋力拼搏的精神。在奖励、表扬中, 要重视严格审核、实事求是、绝对公正准确, 才能取道积极向上,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 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及调节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芦金峰, 杨剑.新体育课程标准与高校运动会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5) .

[2]王瑜珲, 王大立.对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思考[J].吉林教育, 2008 (25) .

篇4:“震撼”的力量——《艾滋病小斗士》教学案例与评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顽强的生命力、坚定的意志、可敬的爱心,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懂得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3.能科学地认识爱滋病,懂得关心、帮助爱滋病人。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不幸的小男孩,他叫(生齐说——恩科西)。

2.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小恩科西?(关键词:南非黑人小男孩、1989年出生、2001年6月1日去世)

3.哪位同学能谈一谈对艾滋病的了解?

过渡:从这位同学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染上艾滋病是非常不幸与痛苦的。我们的小恩科西又是怎样的不幸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近他,去感受他与艾滋病顽强斗争的一生。

二、 读中感悟

1.感悟“不幸”。

(1)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呢?打开课本找一找,找出有关的语句,划下来,体会一下恩科西悲惨的命运。

(2)生自读课文。

(3)讨论交流:

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师:我们来看几张艾滋病儿童的照片,你看到了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意志坚定。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②“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投影)

(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则提示说:“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A.理解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

B.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他们又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C.他们怕什么?(大家怕被传染上艾滋病)他们愿意接受恩科西吗?(不愿意)

D.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想得到什么?(得到别人的关爱,像正常儿童一样上学)

E.后来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书包去上学。

2.感悟“抗争”。

过渡: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争的呢?5、6、7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他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们分别概括出来吗?

讨论交流。

(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

出示第五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词语?并说一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教师抓住“纤弱”这个词语,深入发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教师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2)出席2000年的艾滋病大会。

①那么,此时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已经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联系全文,大家描绘一下。

②是啊,我们都很清楚,此时的恩科西,已经骨瘦如柴,身体极其虚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恩科西仍然坚持发言。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有感情地读一读他的发言。此时此刻,他心中想到的,依然是——他的心中,永远只有别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关心他人、有爱心)

的确,小恩科西是令人敬佩的,发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所以,“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③当所有与会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恩科西站在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④教师小结:是啊,小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令人感动。从他的发言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代表所有艾滋病患者,在与社会抗争。这抗争其实在唤醒人们,应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帮助。

(3)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小恩科西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

3.感悟关注。

过渡语: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顽强斗争,令人感动。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音乐起)恩科西的病情开始——(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1)当你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样?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些什么?

(2)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

师引读:

①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投影)

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投影)

三、 介绍“红丝带”

过渡:人类面临的天灾越来越多,像禽流感、非典,恩科西的顽强不屈,给所有的患者做出榜样。今天,英雄的恩科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震撼人心的呼喊,时刻响在人们的耳边,留在人们心中。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红丝带将会飘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1.简介“红丝带”(投影)。

大家想想,红丝带有什么含义?(投影)

2.同时,各国人们都在身体力行,关心着艾滋病人。(投影)

(1)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国家总理温家宝等一些领导人,都到医院看望艾滋病人,并与他们亲切握手、拥抱,并与病人共进午餐。——听老师这么一说,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正常的交往是不会被传染的)

(2)许多青少年学生也纷纷加入了关心艾滋病人的行列。

四、 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认识了与艾滋病顽强抗争,不断呼吁人们关心、爱护艾滋病病人的小斗士——恩科西。作为恩科西的同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先把要说的写下来,再说给恩科西听。

2.指名读。

3.总结:恩科西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与命运的抗争,给更多的艾滋病人带来了希望,也使人们更加了解艾滋病患者。他的生命短暂而辉煌,就像一根红丝带,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

板书:

15 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小恩科西小斗士

抗争 (顽强不屈、有爱心)

篇5:《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我认识到: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心灵“进入”文本,而要让学生的心灵真正“进入”文本,离不开“文本”、“生活”和“教师”的力量。那么,怎样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让学生心灵“进入”文本,在文本的世界里充分体悟和感受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用心构思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首先,教学时我抓住“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这句话,让学生品读“虚弱”,从体重、外貌、体质等方面想象恩科西此时是怎样的状况,读出“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中所饱含的痛心与怜爱。同时,联系上文“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让学生透过“挺”字想象恩科西这些年来所遭受的折磨;联系恩科西报名上学时的“轩然大波”,想象其可能遭受的歧视和嘲笑、疏远和排斥,体会其生活的艰辛、残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对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由衷敬佩。

其次,由于学生与“艾滋病小斗士”的生活相距甚远,与文本内容存在着一种先在的隔阂。因而,教学时,我事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艾滋病的细节化、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资料;让学生观看一组身患艾滋病儿童的图片,通过那些骨瘦如柴、口吐白沫、满身针眼的儿童画面,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艾滋病魔的严重危害;联系生活中一个“随时可能死去”的人的表现,体会恩科西“坦然面对”的难能可贵等,充分唤醒和激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和扩充学生缺乏的生活经验,优化文本的“生活化”处理。比如:当问到“当恩科西遭受艾滋病魔百般折磨时,他会怎样做”时,很多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他会咬紧牙关默默地忍受着,不喊一声疼”等。

篇6: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我请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段,说说恩科西的悲惨遭遇表现在几个方面,学生们在朗读课文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悲惨表现在三个方面:1、生下来就携带艾滋病病毒,注定了即将死亡的命运;2、在年幼(4岁时)时失去了母亲,缺少亲情;3、受到别人的歧视、冷落,无法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学生们在总结时对恩科西充满了同情,想想自己吧,年龄与自己差不多的恩科西是多么的可怜!

学习第三段,我请学生读书思考:“文中从哪儿看出恩科西是艾滋病的小斗士?为什么?”学生们边默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了批注。我又请学生相互讨论发表看法,学生们总结出“热爱生命、坦然面对、顽强斗争、关心他人、梦想未来”几点。我请学生用上这些词以总分总的形式说一段话,学生说:“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他十分热爱生命,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一边与艾滋病病魔顽强斗争,一边关心其他的艾滋病患者,同时他还梦想着美好的未来。他真是名副其实的小斗士!”

篇7: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对话的基础和依托,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在对话过程中合理调控,用心感悟,用情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对话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获得心灵的洗礼。在执教《艾滋病小斗士》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请学生朗读开头结尾,让学生感受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个快乐的日子里,恩科西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全世界人都关注着他,为他感到惋惜。我问学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什么?”学生们回答:“是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要关心艾滋病人。”“遇到困难要坦然面对。

篇8:“震撼”的力量——《艾滋病小斗士》教学案例与评析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表明, 有30%的家长认为, 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严管, 孩子不听话就得打骂;有5%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很淡薄, 不关心孩子的教育, 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义务;有的家长还没有摆脱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重男轻女, 他们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姑娘是帮别人养的, 儿子才是自己的。”这样的思想使一些女孩失去了与男孩相等的教育机会。现在社会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很多家长面对现实, 认为读书无用, 还不如早点让孩子步入社会学会独立, 减轻家庭的负担。

2. 家长素养不高

大多数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都较低, 据调查数据表明, 85%的家长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水平。因此多数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90%的农村家长想教育孩子, 但力不从心, 想关心和帮助孩子的学习, 但自己水平有限, 束手无策。在孩子的教养方式上, 有70%的家长缺少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只会以长辈的口吻命令或教训, 甚至打骂, 导致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愈来愈远。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听之任之, 缺少必要的教导, 更缺少良好的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意识, 在孩子面前说脏话、酗酒、打骂、赌博等,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如有个同学说:“我爸说了, 他小学毕业, 现在还不是照样当老板, 有钱有房有车, 比当年那些比他读书读得好的人好过多了, 读书有什么用, 又苦又累, 我才不干那傻事。你们等着吧, 以后我也跟我爸似的照样能当老板、当大款。”

3. 家长疏于家庭教育

据调查表明, 有30%农村家庭, 双亲劳动所得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 双亲为了生计忙于农活或奔波在外, 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甚至有些家长长期在外打工, 把孩子留守在家, 大一点的孩子还担负起照顾老人或弟妹的重任。

4.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调查结果表明, 有30%以上的家长愿意付出代价来培养自己的孩子, 但很少有家长明确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有的家长一味地付出金钱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刺激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期待他们优厚的教育投资会换来丰硕的回报, 然而缺少对孩子精神上必要的关注与鼓励, 致使孩子在物质上形成过分的依赖, 精神上却无限的空虚, 因此失去了学习生活的动力支持。有的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切, 一味的对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 让孩子长期在一种高压的环境中成长, 致使孩子的身心超负荷承受压力, 感受不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甚至有的孩子认为这是一种还债式的生活与学习。有的家长认为有了物质的保障, 孩子的教育也就迎刃而解, 缺少与孩子必要的沟通和了解, 一旦出现了与孩子的分歧, 不是打就是骂, 长此以往就出现了代沟。

5.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一些敏感的家庭成员关系处理不当, 不但会导致家庭不和, 影响家庭的亲情感, 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6.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在的农民也懂得了享受生活, 听起来不错, 但看起来却不对劲。村里十里八里就有一小伙人, 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 打麻将、“斗地主”等娱乐。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 村民聚在一起玩得最多的也是这些“娱乐”。年轻人更会赶时髦, 高消费, 模仿影视明星, 不管有没有能力, 名牌服装、手机、首饰、化妆品一个赛过一个。如有个同学说:“我妈昨天打麻将赢了, 还给我买新衣服呢!”

7. 重智育, 轻德育, 忽视民族文化的教育

有70%的家长认为, 孩子的学业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好坏的全部体现, 认为孩子学习好了, 就一好百好, 缺少必要的家庭道德教育。有30%的家长确信他们的孩子不会在外面做坏事, 因为他们的孩子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孩子。有5%的家长认为现在社会复杂, 如果自己的孩子太老实的话, 会在外面受欺负, 所以孩子从小就要有点“本领”, 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有10%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他们交费让孩子上学就行。

纳西族有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 尊老爱幼、崇尚自然等等, 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对民族家庭的家庭教育曾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不加以重视, 所以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这些年来丽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外来的文化对纳西族文化有了很大的冲击, 特别是年轻人, 喜欢追求时尚, 因此忽略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甚至有5%的农村家长不让孩子说纳西语, 开始就教孩子汉语, 认为纳西语对孩子以后讲普通话有影响, 随之找工作时也会有影响。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传承。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致有些农村家庭经济依然困难, 无法满足家长实施良好家庭教育和孩子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经济条件。因此, 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因地制宜, 发展科技型的农业生产, 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扶贫力度, 对一些山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实行针对性强的扶贫措施, 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2. 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家长的文化素质限制了子女的学习提高的水平, 虽然现在的媒体报道中有关家庭教育的节目也不少, 但他们的情趣与意识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因此, 大多数都视而不见, 同时, 也导致了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因此, 首先要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 建议在农村, 通过社区, 长期组织开展一些科技文化学习班, 从而提高农村成年人素质。配合当地学校和有关组织, 开展一些家庭教育的培训与交流, 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 掌握一些科学的、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3. 加强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丽江各少数民族之间, 民族地区之间, 少数民族与外界之间的交流空前提高, 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农村家长对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信仰、语言、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等的认同程度逐步降低。因此, 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家长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如政府的政策导向、组织大型民族节日活动或组织各种讲习活动等。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感染功效, 使家长认识到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激发家长的民族优越感, 增进家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让家长重视对子女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和言行中, 把好的品德、崇高的信仰、有益的知识和向上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4. 杜绝社会不良风气, 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15个下一篇:小孩学习不好应该怎么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