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总结

2024-05-2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总结(精选8篇)

篇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总结

按照《xx县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考核工作的通知》(石重传办发〔20XX〕7号)文件要求,结合《xx县20XX年艾滋病防治目标任务考核细则》和工商工作实际,我局对20XX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了总结,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在县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工商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切实抓好落实。同时,加强与宣传、卫生等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

结合“世界艾滋病日”,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引导、发放宣传资料、发放安全套、健康咨询、义诊及政策讲解等多种形式为我县广大群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群众主动领取防艾健康知识资料,积极咨询各类防艾相关问题,宣传人员与群众相互之间形成良好互动。促成了政府、部门及单位与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同心携手,加强合作,共同防治艾滋病良好局面,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1、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旅宿服务场所和桑拿按摩、洗脚室、美容美发厅、酒吧、茶艺馆等公共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2、深入开展广告市场专项整治。加大对广告市场的执法检查,依法加强对涉及艾滋病防治的药品、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医疗服务广告、公益广告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广告中违法行为;支持和鼓励防治艾滋病公益广告,推广安全套防治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宣传。

3、积极配合卫生和计生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加强对公共服务场所摆放安全套和设置安全套自动发售机的管理,对不按要求摆放安全套的场所,积极协助有关部门采取行政手段强制其摆放安全套。

篇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总结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总结一:

近年来,铜鼓县按照省市部署和要求,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县、加强修河源头环境保护等工作,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题的农村清洁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现将我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单位挂点包村责任制,“三级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乡镇成立环卫所,村点成立理事会。二是健全机制。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下发了《全县农村清洁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20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将清洁工程建设内容扩展至集容市貌整治、污水处理、河道整治、畜禽养殖场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户庭院乱堆乱放整治等,将建设范围从只注重公路沿线、旅游景点、居民集中区域延伸至边远山区和零星住户,实现全面铺开,同步推进。三是强化宣传。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推进会、举办村组干部和农村保洁员专题培训班、进村入户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栏、开设电视专题节目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让科学合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到家风传承和村规民约中,形成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设施建设,提升建设水平。

依托修河源头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县创建等项目的组织实施,我县投入1500余万元资金建设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已建立垃圾中转压缩站4座,在建的2座,购买垃圾压缩清运车5辆、摆臂式垃圾转运车10辆、三轮摩托清运车85辆、垃圾中转箱650个、户用垃圾桶2.5万只、板车350辆,确保了全县102个行政村(居委会)户有垃圾桶、村有中转箱、乡镇有转运压缩运输工具,使农村垃圾收运处理率达95%以上。

三、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保洁员队伍,实行保洁员动态管理,选优汰劣,竞争上岗,完善农村保洁员管理办法,目前在岗保洁员有512人。同时保障保洁员工资待遇。通过县财政补助每人每月200元,乡镇配套每人每月100元的基础上,再采取低保补助、村级补助、农户交纳保洁费等方式,确保保洁员工资每人每月500元以上,并严格按季兑现,不得拖欠。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各村都制订了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卫生评比制度、保洁员职责、保洁员管理办法、卫生管理公约等各项规章制度。

四、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财力支撑。

建立“以县、乡镇(场)为主、群众为辅、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县财政按照农村人口人均6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清洁工程经费达60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农村环卫设施、农村保洁员工资及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等项支出。同时整合修河源头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县建设项目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二是落实乡镇投入。把乡镇财政投入列入农村清洁提升工程重要考核内容,各乡镇原则上按居住人口人均不少于60元的标准安排经费,用于本辖区内的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和集镇、河道等公共场所保洁的投入,并补助村组农户添置垃圾桶等。三是收取保洁费。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的形式,向农户收取每月5—8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补充经费,目前全县85%以上的农户均向当地村民理事会缴交了保洁费。

五、强化督查手段,创新考评方法。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督查室牵头,县长督查室、清洁办、环保、农业、水务、电视台等部门参与的督查组,对农村清洁提升工程进行专项督查,严格实行“一月一调度、每季一督查一通报、年终一考评”的督查考核制度。通过采取联合督查、重点督查、县分管领导巡查、现场会督查、电视曝光等形式督促落实,在督查的.基础上,按季度对乡镇实行百分制考核,年终进行总评比,考核结果与乡镇和责任人奖惩挂钩。奖惩内容包括资金奖罚、项目倾斜、重点表彰、分级警告和一票否决。县清洁办分别于今年3月底和6月中旬进行了两次全面督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在8月份进行了2次专项督查,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下发了二期督查通报。对督查排名最后一名的乡镇进行电视曝光,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在相关大会上作表态发言。通过建立“铜鼓县农村清洁工程微信平台”,进行微信督查,督查结果及时通报,限时3天内整改到位,“微信督查”不仅能及时掌握工作情况,了解工作进度,有效解决问题,还起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各乡镇每月组织开展“镇评村、村评组、组评户”活动。村、组考评分别由镇、村分级负责。农户考评由威望高、情况熟,且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村干部组成的农村清洁工程理事会负责,根据《考评细则》分“文明卫生户”、“清洁户”和“加油户”三类评比,考评结果在组卫生评比栏中公示,对连续三个月评为“文明卫生户”给予奖励并挂流动红旗。通过政策激励,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县将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思路,继续加大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收运体系,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举措,务求工作实效,强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为加快构建美丽家园,幸福铜鼓,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做出积极努力。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总结二:

村地处中高山地段全村共有18村民小组,村民606户;2454人,为深入推进我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村支部、村委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采取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措施,进一步加强村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现将我村20xx年以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制

我村人口居住分散,环境复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量大、工作标准高、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村支部村委高度重视,迎难而上,多年来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构建和谐的工作目标,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村成立生活垃圾治理领导小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班子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抓好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强宣传,营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氛围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治理工作的知晓率

我村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广泛发动村组干部、志愿者及老年腰鼓队做好社区宣传。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向群众介绍、讲解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充分利用村支部村委宣传栏向辖区群众宣传相关生活垃圾环境卫生知识,提倡文明新风,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营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保证此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政策普及,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村两委工作人员及党员志愿者,通过模范带头、入户走访等形式,将我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一步宣传到家庭,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使“生活垃圾治理,全民参与”的主题深入人心。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我村以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为主题,对居住环境进行重点综合整治。自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以来共清理卫生死角10多处,清理乱张贴以及牛皮癣20处,组织集中治理“五乱”10次。

位于村道周边农户,建筑物杂乱,空地杂草丛生、生活垃圾曝露,部分群众在道路两侧开田种菜,造成生活垃圾以及路面上的垃圾遗留,影响村容貌。我村专门组织人员,加班加点除草、清运生活垃圾,清理卫生死角;村干部入户对乱丢乱堆建筑垃圾的住户进行环境卫生宣传,协助农户清运建筑垃圾;通过政策宣传、说服教育,大部分种菜群众主动清收了蔬菜,在村两委的大力整治下,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是一时一事就可以做好的,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我村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小组,村支书任组长,抽调一名村干部任副组长,组长对村辖区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负总责,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定期向组长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加强群众社会公德的宣传,促进群众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聘用了2名固定的保洁人员,负责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村环境卫生管理小组副组长要督促保洁人员做好日常保洁工作。

我村通过采取一系列工作措施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目前村内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称赞和肯定。村两委班子将继续认真开展辖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动我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

1.村级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2.社区综合治理维稳工作总结

3.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4.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5.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6.环卫所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7.社区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8.2016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篇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总结

1 生活垃圾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

1.1 农村垃圾的分类

垃圾分类是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投放,并通过分类地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从国内各城市分析,生活垃圾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当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的方式来进行分类。农村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4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如塑料、玻璃瓶、废钢铁、布料、废纸(不包括水溶性强的纸巾和厕所纸)等废弃物;二是厨余垃圾,如肉食骨头、菜根菜叶、果皮、剩饭菜、餐具洗水、秸秆等废弃物;三是有害垃圾,如废电池、水银温度计、荧光灯管、油漆、过期药品等废弃垃圾;四是其他垃圾,如砂碎石、水泥渣、砖瓦陶瓷、卫生间纸巾等难于回收的废弃物。

1.2 农村垃圾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农村废弃物如作物秸秆、塑料袋、食品袋、药瓶、畜禽粪便、建材砂碎石等垃圾,在农村随意乱堆乱倒乱丢弃排放,造成“脏、乱、差”现象突出,影响乡村清洁文明卫生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1.3 农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脆弱,特别是对农村垃圾设施建设不够重视,导致乡村没有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分门别类的投放地点,以利于清运回收利用垃圾资源。生活垃圾、污水乱排入周边区域环境,使得垃圾、污水中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水体,影响了植物及有益生物的生长,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1.4 农村垃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村垃圾乱丢弃的塑料废物中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等有机毒素;废电池、油漆、照明用灯中含有铅、镉、汞等重金属毒素;粪便污水中含有氨氮、总磷(氮)、化学需氧量(COD)等能使水体发黑、产生恶臭的污染物;这些废弃物垃圾中的毒素被大气、水体、土壤、作物吸收传播,影响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 存在的问题

2.1 作物秸秆污染

边疆农村农民长期居住着简便的土木茅草房屋建筑结构,传统习惯养猪、鸡、鸭等畜禽繁育后代需要铺垫稻草,养殖牛、马等牲畜也需要储备大量饲料如稻草麦秆,茅草房屋修补需备稻草,在农村每年堆弃、乱丢弃的稻草麦秆没有利用处理,污染环境卫生;加之农民应用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作物秸秆利用率低,农村堆弃置秸秆和田边地脚秸秆焚烧严重,不仅导致火灾隐患发生,还造成再生能源资源的浪费,导致农业水、土、大气环境的污染。

2.2 畜禽粪便污染

长期以来,在农村农民畜禽养殖不习惯于家中围栏圈养,乱放乱养的现象难于改变,畜禽粪便除了部分挖坑挖小塘堆沤作田地施肥外,其余粪便乱堆置、乱丢弃,造成生活环境污染,还利于滋生苍蝇蚊虫从而传播疫情疾病,雨水来临把村内外粪便冲流到路沟、田地、下流周边地脚带来恶臭的气味,并产生一些氨氮、血吸虫卵、病原体微生物等污染物,影响农田引水、土壤活性及大气环境,畜禽粪便污染危害严重。

2.3 建房废弃物污染

农村人口基数大,住房拥挤、条件差,自然村人行道狭窄,乡村级基础设施水平低。当前,随着加快乡(镇)建设规划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热潮的兴起,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在乡(镇)村办公条件建设及农户居住条件的改善过程中,一方面缩小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加剧了建房废弃物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如废弃的砂碎石、钢铁碎片、水泥石膏粉渣等,这些建材残渣垃圾乱倒丢弃,污染了农村生活环境卫生,破坏了周边原有的水源、土地、植被等农业生态系统。

2.4 塑料垃圾污染

在农业生产上农用薄膜的推广应用,如水稻薄膜育秧,包谷地膜栽培、蔬菜水果薄膜育苗等,促进了农业产值增效,农民增收;在日常生活中塑料袋的利用,如进入商场购买食用盐、味精、糖果等食品是塑料袋包装的,进农贸市场采购蔬菜、水果、畜禽肉食等销售者提供的是塑料袋,进医药农药店购药品也是免费的塑料袋,塑料袋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方便,给经营者带来利益;但塑料产品在推动人类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广大农村农用残膜和塑料袋乱丢弃、乱飘扬现象突出,塑料垃圾污染已经成为农村必须注重解决的问题。

2.5 其他废弃物垃圾污染

在农村如人、畜禽治病产生的医药兽药瓶、农药瓶等医疗垃圾;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肉食骨头、菜根果皮、卫生间废纸废巾、婴儿尿布、餐具洗用水、圈舍冲洗水等;这些废弃物(污水)的任意丢弃排放造成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

3 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对策

3.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农村生活垃圾乱倒、乱丢弃的现象时有发生,生活垃圾废弃物污染生产生活的环境日趋严峻,污染物种类多排放量增长,乱排范围扩大,严重威胁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民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为了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整治力度,必须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依法治理,使之正常走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2 建立健全制度管理的体制机制

一是把“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整治”列入地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成立各级政府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抓成效;二是建立健全乡(镇)环境保护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农村垃圾整治资金的投入,村委会(社区)或自然村聘用环保协管员,推进基层环境监管水平和成效;三是推行农村环保“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和实施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

3.3 加强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农村自然村寨分布分散,居住地域广,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低,生活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按农村垃圾的分类、垃圾资源的利用和处理方法途径,要高度重视农村垃圾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人畜粪便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有设施条件的村寨,积极发动群众(农户)投资投劳开展挖肥塘肥坑,提高作物秸秆粪便的利用率,特别有毒有害垃圾要建设专用的设施,集中运行处理,达到无害化处理效果,能回收利用的垃圾资源要抓好清运和回收工作。农村垃圾设施做到标牌告示,人人皆知,自觉履行,清洁家园,优化环境。

3.4 加快推进农村塑料垃圾治理

科学研发塑料生产及产品的利用,不仅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但同时也给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带来污染环境的问题。当前,农村塑料垃圾污染趋势加剧,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快推进农村塑料垃圾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及措施。一是源头控制。从生产塑料厂家、经营销售商店监控生产量、销售量或增收税费,从而逐步减少塑料排放量。二是制定政策。制定回收政策和专设回收服务网点。三是研发替代品。研究探索无毒无害可降解的塑料替代品。四是强化管理。监管无证生产或无证经营销售,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专项督促检查。五是加强宣传。从家庭、学校、社会多渠道宣传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性,使人人参与,减排塑料垃圾。

3.5 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结合当前农村国债户用沼气“一池三改”项目建设,是治理农村人畜粪便、作物秸秆“脏、乱、差”的很好机遇,也是解决农村缺电缺柴缺煤等能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人畜粪便、秸秆(砍碎)进入沼气池发酵后产气即沼气,沼气可做饭、照明、烧水等;沼渣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改良土壤及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沼气为纽带,畜禽养殖业、作物种植业有机结合,即推广“沼气—养殖—种植”或“沼气—畜禽—粮食(蔬菜)”等农业生态模式,促进经济的增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清洁农村家庭内外的环境卫生,减少苍蝇蚊虫及疾病传播,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目的,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协调循环发展。

3.6 加强宣传力度,建设美好家园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形势日趋严峻,结合县情村情民情,利用“6·5”世界环境日、联合执法活动、报刊、广播电视、图片标语、民族节假日等多种形式,加大环境保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把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整治宣传进学校、进家庭、进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强化人类生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民利民惠民的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美丽清洁的家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翁伯琦,雷锦桂,江枝和,等.集约化畜牧业污染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思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S1):294-299.

[2]孙志洁.棉田残膜污染调查及其危害[J].河南农业科学,2006(4):61-62.

[3]曾祥斌.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27,229.

[4]吴文卫,杨逢乐,赵祥华.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理论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9):138-140.

篇4:破解北京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瓶颈

一、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在农村日常生活中或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一)农村生活垃圾成分

根据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检测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物理成分(见表1)可以看出,农村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和灰土为主,二者含量之和介于75.6%—88.3%之间。近年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成分变化较大,厨余垃圾含量和含水率增长较为明显,纸类和塑料含量逐步提高,灰土含量有了大幅度下降,2014年的灰土含量比2010年下降了约36.8%,其他组分变化不显著。

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的家禽饲养逐渐减少,厨余垃圾利用率降低,致使大量厨余垃圾进入生活垃圾,这也是导致生活垃圾含水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二是农村燃料结构有了较大改变,较多的农村地区由燃煤改为燃气,农民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表现为生活垃圾中灰土含量大幅度下降。

对比表1和表2可知,农村生活垃圾的厨余垃圾含量和含水率正在逐渐提高,依这种趋势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会更加趋近于城区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同时农村生活垃圾中灰土含量还是远高于城区,而纸类和塑料则远低于城区。

(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

据调查,农村地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86kg/d,表3是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2009—2014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2014年生活垃圾总量为251.78万吨,人均约0.80kg/d,略低于全国平均值。

2009—2012年间,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变化不大,但2013—2014年有大幅度增加,同比增长了6.62%和13.8%。除人口增长因素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率的提高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

(三)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方式

1994年以前,北京市城市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地区属于农村范围,当时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简易填埋为主。1994年建成第一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阿苏卫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始改变简易填埋的方式。截至到目前,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共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9座,设计处理能力14791吨/日,包括12座填埋场,6座综合处理厂和1座焚烧厂。目前,收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基本都能进入无害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用两种收运及处理模式。一种是“压缩转运”模式,收运流程为“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通过建设镇(乡)压缩式转运站,转运站前端配备中小型收集运输车到各村巡回收集垃圾,运送到转运站压缩后,再由转运车运送到区(县)垃圾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另一种是“直运”模式,收运流程为“村收集→区(县)运输→区县处理”,即不建设镇(乡)一级的压缩式转运站,代之由每村建设一座垃圾收集站(或垃圾房、收集点),收集生活垃圾,存满后由区(县)环卫部门运送至区(县)垃圾处理设施处理。

二、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再利用率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2014年同比增长了13.8%(见表3),超过了城乡垃圾产生量增长的平均值。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活垃圾成分以有机物成分(厨余)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农村地区垃圾成分与城市地区垃圾成分趋近,无机物含量尤其是灰渣含量大幅降低,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增加对原有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的变化决定了前端的分类模式、中端的收运方式和后端的处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物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增加了收运和处理的难度。

(二)投入不足,设施老化,专业化水平低

北京农村的垃圾收集车、村级中转站和转运车辆的配备标准主要是依据《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年—2012年),由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现有设施严重老化,且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占比的增加,部分行政村垃圾桶缺失或损坏严重,垃圾房(箱)的数量过少,服务半径超出国家或地方标准,垃圾收集车数量少,未达到相关排放标准,且存在垃圾遗撒现象,造成“二次污染”。同样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保洁员配备标准参差不齐,管理松散,专业化程度较低。转移支付给区县的农村垃圾处理经费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政策保障,各级行政部门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虽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标准在不断提高,但财政的支持力度不能同步, 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难度,对于财力薄弱的区(县)、镇(乡)和行政村表现尤其突出。

nlc202309032048

(三)体制不顺,规划缺失,责任制难落实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不顺。部分区(县)由农委主管,部分区(县)由市政市容委主管,还有些区(县)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由市政市容委主管,保洁员队伍和清扫保洁则由农委负责。这种交叉管理的模式容易造成权责不清,不利于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统筹管理。在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上,没有制定涉及市、区(县)、镇(乡)、行政村四级管理机构的整体规划,缺乏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和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农村厨余垃圾和灰土就地消纳设施建设标准偏低,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有些区(县)收运未做到全覆盖,部分生活垃圾未进入正规终端处理设施。

三、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

北京农村地区既是首都区域发展的空间和载体,又是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农村环境状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北京人的切身利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破除城乡垃圾管理二元结构,加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投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一)因地制宜,建立运行高效的垃圾处理体系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的原则,制定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打破现有区(县)、镇(乡)、行政村等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跨区域的“收集—运输—处理”垃圾物流体系,利用市场调控功能,优化配置垃圾处理资源,集约环卫运行成本,提高环境治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形成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就近处理与区域处理相结合的设施设备布局。针对平原、山区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安排垃圾收运处理技术路线,人口相对集中的平原地区,将生活垃圾全部运到区(县)终端设施进行处理;人口相对分散的山区,建设区域性垃圾处理设施,尽可能采取就地处置的方式进行处理。

针对当前垃圾处理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垃圾中厨余垃圾和灰土就地处理技术的选择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技术成熟可靠,污染可控;二是处理设施简单,易于维护;三是投资运行成本低,性价比高;四是最终产品的资源化和排放的无害化。

(二)统筹兼顾,构建运转协调的垃圾管理体系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出发,统一协调,明确分工,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垃圾管理机制。市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负责全市治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制定地方性法规、政策、标准及考核办法。各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逐级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安排专人负责,建立长效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环境卫生行业管理部门将城乡统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明确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机构,保障足够的基层管理和作业人员编制。农村工作部门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势,作好群众工作,配合行业部门共同实现管理目标。

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费用的公共支出。垃圾收集、运输、中转站设施设备的建设,采取总体打包、整体立项,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农村生活垃圾日常管理运行经费由属地政府负责解决,统筹使用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的专项资金。

(三)着眼长效,形成多元参与的垃圾治理体系

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需要村民个人、村集体、社会单位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村规民约在农村事务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破坏环境,人人爱护环境,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规范投放垃圾,不以私利接纳外来垃圾,需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动作用,以良好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鼓励村民自筹,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清扫保洁、收集运输的市场化运作,也可以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推行村庄保洁和垃圾清运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支持政策,采取公开竞标、整区县打包委托经营等方式选择专业的保洁队伍或环卫公司。

研究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以奖促治政策,发挥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以奖励换取机制,以奖励促进自觉,以奖励培养习惯。对于治理效果好的村庄,树立标杆,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专门用于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庄环境改善,使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各方认识到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也能带来经济效益。把资金用在前端的污染防控,而不是把资金用在末端的污染治理。避免形成“村民挖坑卖土、收垃圾填坑挣钱、政府非正规治理埋单”的恶性循环,而是形成“村民爱护环境、环境产生收益、收益投入环境”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颖,许少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对策[J]. 市政技术,2007(7):62-63.

[2]管冬兴,彭剑飞,邱诚,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19-22.

(摄影:戴志锋)

(责任编辑:黄荔)

篇5: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县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以“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为目标,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环卫市场化工作,实行全域“第三方”治理。

一、工作成效

*年底,通过政府公开招标,投入资金*万,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波普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省华赣劲旅生态环保有限公司两家环卫企业,负责全县农村范围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转运等工作。该项目覆盖全县*个乡镇(场、管委会)、*个行政村(居委会)、*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人,达到了农村范围全覆盖的目标。今年以来,已清运农村生活垃圾*万吨。

(一)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方面

两家环卫企业接管全县*个乡镇(场、管委会)环卫工作以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得到明显提高。一是在设施配备方面,投入了必要的垃圾桶、压缩车等设备,实行“桶车对接”,对露天垃圾池进行了全面取缔,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简易的垃圾收集转运模式,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标准;二是在作业内容方面,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两全”(全域化治理、全天候保洁)要求为目标,开展了相应的保洁员培训,建立了完善的督查考评体系,通过规范保洁员、清运员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间,确保实现全域化治理、全天候保洁的工作目标;三是在作业标准方面,明确了首先打造集镇环境,通过冲洗主次道路、人行道,落实洗扫工作,形成集镇卫生示范引领的作用,而后辐射村组,严格落实普扫、洒水、保洁、清运等工作,确保卫生治理水平有明显提升。目前全县各乡镇(场、管委会)整体环境卫生水平得到了改善,尤其是集镇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三)终端建设方面

于*年*月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引进了*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全额投资约*亿元建设我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采用“建设—运营—拥有”的合作模式,特许经营权期限为*年。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县干洲镇黄溪村(*县垃圾填埋场北侧),用地面积约*亩,总建设处理规模为*吨/日。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先投资建设一期工程(约*亿元),建设*条*吨/日垃圾焚烧处理线,配置*台*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万度(上网电量*万度),年垃圾处理量*万吨。今年以来,已稳定运行*小时,焚烧垃圾*吨,上网发电*万千瓦时。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主体责任意识有所淡化。

有的乡镇认为现在环卫由县里统筹实行了外包,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有县城管局在管,乡镇主体责任意识有所淡化,环卫市场化工作是对农村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而言的,农户个人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物品堆放等“门前三包”制度还是要乡镇、村组去督促和落实。

二是企业工作动力后劲不足。

环卫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存在松懈心理,工作势头和干劲不足,抓得紧,工作就卖力些,一旦监管层面稍有松懈,工作也就不那么认真了,工作成效没有进场初期效果明显。

三、下步工作

一是对企业严格监管考核。

组建县、乡两级督查专班,严格按照考核内容、标准和方式,确保通过严格的监管考核,促进企业方面认真履责,把环卫市场化工作成效体现出来。

二是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环境卫生的最大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是农村环卫市场化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大力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中,自觉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清理杂乱堆放,打通环卫市场化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加强考核压实责任。

继续以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宣传发动、督查评比和实际效果为重点,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加强督导考核,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发现问题、反馈情况,对问题跟踪问效、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对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年终高质量发展考核评分的重要依据。将督查考核作为推进工作的有效抓手,确保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篇6: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从督查情况来看,各村对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比较重视,成立了组织机构,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村书记或村长为第一责任人,每个村都配齐了卫生督查员,开展了督查评比活动,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员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农村环境卫生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

1、资料收集整理方面。所有村对“三个制度”(环境卫生管理、保洁员监督管理、卫生检查评比)、“两个专栏”(卫生宣传、卫生检查评比)、“一评比”(卫生检查评比)台账等完成较好。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部分村都按照人口基数、保洁范围配备了垃圾桶、板车、扫把、铁锹等垃圾清运设施、建立了焚烧灶、垃圾中转站。

3、实际效果方面。特别是我镇江头村公路沿线比以往干净了,路上的零星垃圾少了,小水村组织村党员义工队将多年的陈年垃圾进行了清除;顺化村号召村民将马路两边的杂草处理得干干净净,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改观。

二、存在问题

1、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农户环境意识不强,在环境治理方面参与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的事,跟他们无关,乱堆乱放、垃圾随手丢弃的现象较为严重。各村虽然制作了“门前三包”牌,但没有真正把“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到实、流于形式。

2、保洁费收取较为缓慢。大部分村虽然制定了收取保洁费的标准,但收取进展较慢。

3、卫生死角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村公路沿线卫生状况有很大的改观,但是沟渠内、桥梁下和一些较隐蔽的地方仍留有卫生死角。如江头村台洲组、丰田村三滩组仍有成堆垃圾。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强化责任落实。村主要负责人及卫生督查员、保洁员要将此项工作抓好落实;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将辖区内环境抓好。

2、考评制度落到实处。各村要严格落实考核评比制度,进行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评比、年终总考评。各村民小组要实时开展户评比活动,真正发挥评比在推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加大力度收取保洁费。保洁费的收取既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发挥群众对村组干部和保洁员的监督作用,还未收取保洁费的村组,要进一步加大保洁费收取力度。

篇7:浅谈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县级填埋场建设规划和容量的主要设计依据是所在县城城区的垃圾产生量,当把县城下设的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起来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理时,就会导致填埋场处理能力跟不上处理需求

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很多地区规范建设的填埋场不能规范运行

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因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因此存在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垃圾治理的专业技术及资金投入,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住建部于2014年11月在全国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可持续的固体废物管理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式等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建议在收集过程中可以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减量化效果。而且,预处理工艺相对简单,稳定化程度相对较高,应该是适合镇区使用的。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一个物料转化作用。对生活垃圾进行预处理之后,如果还需要集中处理,就可以转至县级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可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东阳科技有限公司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投资研究取得成功。引进美国和日本的环保理念和技术研发,生产了生活垃圾分类机,餐厨垃圾生化制肥机,低温磁化分解垃圾0排放处理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肥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饲料设备,填补了餐厨垃圾再利用领域的空白。大型全自动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线。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小区,部队,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美丽农村,养殖厂等困扰了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基本上从源头上达到了垃圾治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区间处理率差距大,六成农村垃圾没有得到处理,治理需求、能力和负责人重视是影响一个区域垃圾处理水平的主要因素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2013年,各级财政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投入逐年增多,平均每年增加20%。然而,由于各地区财政资金投入不同,处理比例差异很大。如东部地区和东北三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比例达到50%以上,但是终端处理只达到35%;而西部地区收运率不足四成,处理率差不多只有两成。对大量数据进行比对之后,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益认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基本可以概括为“四六六”,即四成农村没有收集垃圾,六成农村垃圾没有得到处理,六成行政村没有处理垃圾。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何品晶对在各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人口密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垃圾治理需求,人均GDP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治理能力(处理生活垃圾是需要花钱的),他认为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了所在区域的垃圾处理水平。

“但这又非决定性因素。在地方领导和公众对垃圾治理工作重视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江西、福建等地方,尽管人口密度、人均GDP不高,但是垃圾治理水平相对也较高。”何品晶总结道:“需求、能力和负责人重视是影响一个区域垃圾处理水平的主要因素。” 选择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时要全面考虑经济指标,人口密度大于400人/km2、运输距离小于30km的县区比较适合集中处理 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主流模式之一是全集中处理模式,即通过村镇收集、运输、转运网络把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县级行政区统一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便于获得处理终端的规模效应,这一模式适用于经济发达、县域面积不大的地方。

据了解,很多省市住建部门在开展建设规划时,也都是把中转站、收集站规划到镇里,甚至在几个镇集中规划建立一个中转站、收集站点。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县级城市的垃圾终端处理依然是填埋,填埋场建设规划和容量的主要设计依据是所在县城城区的垃圾产生量。所以,当把县城下设的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起来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理时,就会导致填埋场处理能力跟不上处理需求。对此,何品晶认为集中处理模式是缺乏可持续性的。

“回想二三十年前,我国把城市生活垃圾运到农村、近郊进行集中处理,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把农村垃圾通过村收集、乡镇运输、县集中处理的方式,运到了城镇。当前的这种处理模式,无论是从长效性还是可持续性来看,都是不可行的。”张益说。

应该如何衡量集中处理模式中的集中度呢?何品晶认为,第一个考虑因素是处理成本不同,通常来说集中处理的成本要比分散处理低一些。从规模效应这个角度来说,把废物集中起来进行处理是有合理性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决定了收集成本和人均垃圾产量。“如果把上述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简单估算后会发现,人口密度大于400人/km2、运输距离小于30km的县区比较适合集中处理。”何品晶说。

目前,大部分地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是依靠政府,但是,也有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主要依靠市场来进行推动的,如上海、山东、四川和北京等地。张益认为,这种市场化推动模式可称之为新型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一旦建立这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市场化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环卫中心总工程师刘晶昊则认为,选择农村垃圾处理模式,需要结合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当地地域范围、人口分布、垃圾量、交通情况等因素。模式选择时应做全面的经济指标测算,不仅要考虑建设投资,也要考虑运行成本。

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差别,现有处理终端缺乏适用工艺技术,建议对垃圾进行预处理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工艺主要有焚烧、填埋和堆肥。而因为集中处理模式便于获得处理终端的规模效应,所以其终端处理工艺一般为卫生填埋和焚烧,无害化达标率较高。

然而实践中,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很多地区规范建设的填埋场不能规范运行。而且,由于堆肥存在时间长、无害化程度达不到县级城市标准等问题,导致小型堆肥厂并没有广泛被采用。

鉴于可以缩短堆肥时间和控制堆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把生活垃圾放臵在反应器内部进行处理,生化处理机在市场上得以产生和发展。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短时间内高强度的处理方式是否能持久稳定,产品能否长时间堆放。”何品晶提出疑虑。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研究和实验,总结出来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产品从前期的分选、除臭到后期的垃圾生化处理机、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基本解决了农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再利用问题。

焚烧炉是常用于医疗及生活废品、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设备。其原理是利用煤、燃油、燃气等燃料的燃烧,将要处理的物体进行高温的焚毁碳化,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焚烧炉是东阳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高效地实现焚烧时的无尘处理,排放的尾气符合国家标准,避免了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这是国内其他焚烧炉所没有的功能。分拣破碎压榨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减轻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本公司生产的分拣破碎压榨设备可以自动把农村垃圾中塑料、铁分选出来,然后自动破碎大块物料,特殊垃圾物料,例如笋根、骨头、枯枝、甘蔗头、筷子等坚硬性固体,可将其粉碎至0.2mm—0.5mm,预先粉碎模式可以保证充分发酵,压榨之后含水量只有50%。油水分离机,自动油水分离,垃圾物料经过螺旋式压力脱水,自动控制水分,达到发酵要求,并且调节水分,控制含水率,保证正常发酵;油水分离机排出的废水不属于工业用水,并且无污染,同时也可以制作成液面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篇8: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总结

农村垃圾“非治不可”

问: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紧迫性在哪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王旭东:过去,农村垃圾治理不成问题,完全可以靠自然的消纳能力实现自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垃圾治理逐步成为一个问题。现在的农村垃圾不治理不行了,它已经严重污染到农村的土壤和水体,甚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在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的井打得越来越深,因为垃圾污染了一部分地表水。因此,农村垃圾治理关乎着国民的健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此次十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农村垃圾治理,体现了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对环境治理达成的共识。此外,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人居环境方面的差距,让城乡协调发展,经济才能稳步发展。否则,一个轮子转得快,一个轮子转得慢,就会出问题。

破解农村垃圾治理“五大难”

问:农村垃圾治理是个“老大难”,如何避免“运动式”清洁、形式主义的治理呢?

王旭东:大家总说农村垃圾是个“老大难”。我总结大概有5个方面。

一是陈年垃圾清运难。很多地市在治理城乡环境时,一般是要先清理陈年垃圾,有的地方清理了积存几十年的垃圾。

二是农村垃圾收集难。农村地域广且村民居住分散,每户每天大概产生一到两公斤垃圾。如果把这些垃圾都收集起来,成本非常高。

三是农村垃圾转运难。农村基础设施匮乏,转运设施不足。如果将垃圾收集起来却运不出去,这里就会成为一个集中污染源。

四是农村垃圾处理难。虽然农户居住比较分散,但是农村垃圾产生总量与城市差不多,每年都有上亿吨。如果将农村垃圾一下子都运到城市进行处理,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根本无法承受。

五是长效保持难。过去,农村采用“运动式”清理,将垃圾从路上扫到沟里,从沟里扫到田里,表面看可能是干净了,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理。即便靠“运动式”清洁把垃圾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了,如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过一段时间又会恢复成老样子,还是脏乱差。因此,2014 年,住建部协商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提出用5年时间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治理,目标是使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将农村生活垃圾扩展到了农业生产垃圾和农村工业垃圾,要求一并治理。

针对上述提到的“五难”,该指导意见提出了几项措施。第一个是政府主导,依靠群众。这是基本原则。把群众动员起来,才能把垃圾清理好,也才能把一家一户的垃圾收集起来。第二个是建立村庄保洁制度。这是关键。有人管事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各地也有创新,不安排专门的保洁员,而是每家轮流扫一天或一周,形成村庄保洁制度。所以,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将建立村庄保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的农村还处于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农村地区的保洁员不只要负责垃圾清扫和收运,还要负责垃圾收集的监督和宣传。我们鼓励农村垃圾分类做到干湿分离,即将果皮、菜叶、剩饭等湿垃圾单独放置,并自备垃圾收集容器。农户可以把湿垃圾拿去喂养牲畜,或当成肥料还田。保洁员主要是收集干垃圾,以及在平时的保洁中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和投放方法。天长日久,农户就会养成好习惯。同时,农村保洁员还是监督员,不只监督农户的垃圾分类和投放的地点是否正确,而且监督垃圾转运部门是否及时清运了收集起来的垃圾。这是农村保洁员与城市环卫工人最大的不同。第三个是加强中转设施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三项工作

问:为什么此次联合这么多部门发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旭东:各个部门形成合力,便于工作开展。这次中央文明办和中央农办也加入到农村垃圾治理中。农村垃圾治理不只能改变环境,也能改变农村居民精神面貌。环境好了,人也有精气神,6.5 亿的农民兄弟发展经济、发展生产的意愿也会更强烈。

住建部的主要工作一是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要求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建设完善转运设施和环卫机具,形成长效治理工作机制等。三是会同联合发文部门对各地工作进行验收。

垃圾治理效果的验收主要包括5 个“有”:有分类、有收集、有转运设施、有资金保障、有长效机制。今年我们将对四川、山东、北京等5个省市进行验收,明年还将对7 个省进行验收,计划3 年完成验收18个省市。通过联合验收工作,调动各地农村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此外,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根据各省(区、市)年度工作情况、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数据等,对各省(区、市)农村垃圾治理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对工作落后的省,将约谈相关负责人。

农村垃圾治理不能光靠政府投资

问:农村垃圾治理资金是瓶颈,如何破解?

王旭东: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地方各级的财政和预算内投资都对农村垃圾治理有支持。这几年,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农村垃圾治理不能光靠政府投资。一方面,村民要参与进来,才能保证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农民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80 公斤,这些垃圾全部治理平均所需费用约55 元。如果每个农民每年缴12 元,相当于每月缴1 元,便基本可以负担村庄垃圾的村内收集成本;政府主要负责垃圾的转运和处理。另一方面,对于贫困村的垃圾收集保洁费用,政府也要负起“兜底”的责任;有条件或比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引入企业管理,比如以竞标方式选择垃圾收集和保洁的专业队伍,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上一篇:国庆英语演讲稿下一篇:房产测绘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