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汇报

2024-04-28

藤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汇报(共11篇)

篇1:藤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汇报

藤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汇报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既制约新农村建设,又严重影响了我区“城乡清洁工程”的正常开展,更是困扰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问题之一。我县因地制宜,在全县选取两个乡镇的5个行政村试行“一村一池一人一车”(即一个行政村建一座生活垃圾池,落实一名环境卫生保洁员,购置一辆垃圾清运木车)管理模式,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县、乡、村分级管理的新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面貌发生有效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典型事例

我县自2006年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以来,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列入“城乡清洁工程”日常工作,根据群众意愿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坚持城乡统筹,把以县城为主的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开展迅速扩展到农村。每年都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藤县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方案》,在全县开展了创建“文明街”“文明村”、“共建美好家园”和治理“五乱”(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等集中整治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其中做的较好的村是濛江镇的江权村,具体做法是:

1、户集中。以户为主对房前屋后进行综合整治,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一是把一些可燃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统一燃烧,然后运送到田间地头,就地沤肥;二是把纸板、书报、塑料制品、金属等分拣出来,作废品变卖处理;三是对一些不方便处理的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到某处转运处理。

2、村收集。在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造垃圾池,村上配备了一名保洁员。报酬由县财政负担一部分,村里自筹一部分。保洁员主要负责村、组公共区域内的卫生清洁管理,每天打扫一次。保洁员统一收集后运到垃圾池使村容村貌经常保持干净卫生。

3、乡镇转运。县里2010年设立了垃圾填埋场,镇上设垃圾填埋点。镇里的垃圾填埋点在离该镇2公里外较偏僻的山里,不影响环境治理。垃圾基本每周清运一次,转运车辆及费用由镇上负责。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农村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楚,缺乏环保意识,时有乱丢乱倒垃圾现象。数量庞大、成分复杂的农村垃圾是一个很大的农村环境的污染源。农民对垃圾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不强,对农村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很难将其循环利用。

2、缺乏农村环保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监督

目前在农村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农村环保及农村垃圾处理利用的法律法规,加之农村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使得有法也难依、有法也不依。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点脱离农村实际,采取行政处罚的方式在农村中的可行性不强。村民集体对环境保护缺乏有效地监督,对任意排放处理农村垃圾不重视。

3、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县财政困难,目前政府投入的相关资金很少。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较少。

三、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农村环保管理。

2、完善农村环保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法律监督执行力度。

3、开展村民群众自治,加强邻里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管理。

4、加强农民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藤县“城乡清洁工程”协调督查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篇2:藤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汇报

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晨光镇镇贯彻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方针,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牢牢把握“五美四和谐”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各村呈现出连线成片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现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主要成效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为开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召开了村民大会,进行动员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相应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同时还制定了《晨光镇镇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垃圾治理的范围、内容、步骤等都作了明确的要求,确保了任务和措施的落实到位。

(二)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镇始终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张贴标语、横幅,广泛宣传,在晨光圩镇及各新农村建设点张贴了相关标语。二是发放垃圾无害化处理宣传资料,引导群众自觉自律。三是召开了村民大会进行动员部署,提高农民得对村庄规划、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的知晓度、参与度。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我镇新农村建设和治理活动向纵深发展。

(三)整合力量,优化资源,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发展我镇特色生态农业,一是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千亩猕猴桃基地;二是打造龙图村、司城村、高布村百亩蔬菜基地园;三是打造溪尾村、岭背村、黄坑村、高布村百亩罗汉果、六社村百亩百香果基地等特色种植业。

(四)建好硬件,完善设施,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继续扎实推进农村“空心房”拆迁工作,2016年我镇共拆除危旧“空心房”41128.78平方米。二是扎实做好集中建设点工作,我镇11个新农村建设点都邀请江西农大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朗建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各村的风貌打造和村庄规划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同时各村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可操作性的农村新风貌打造方案。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各村新农村点也成立了相应的村民理事会,负责组织、监督村小组垃圾治理工作。对各村房前屋后清理,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河沟清理,畜禽圈养,村庄绿化。目前各点进展情况如下:

1、岭背村小康村新农村建设点,主要为小康村绿化、美化、硬化工程,目前已完成前期规划、土地平整、建设及树木栽种;

2、高布村山子下新农村建设点主要为中菖公路至山冈岌道路600米,文化广场建设,目前已完成;

3、岭阳村岭背新农村建设点主要是村委至围屋道路(已完成),整修了1100平方米用于文化广场建设(已平整);

4、六社村圩上新农村建设点主要是圩上道路两边排水及绿化工程,目前已完成。

5、黄坑村下黄坑新农村建设点为打造黄坑村综合活动中心,目前已拆除了880平方米的空心房,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

村文化广场已开工建设,目前投资7万余元六角亭已建好,并建好围栏122米;

6、溪尾村合河口新农村建设点为打造2000余平方米村级文化广场,目前正建设中,建设点房屋全面进行了外貌打造,投资70万元的河堤改造工程已完工,投资10万元的1000余米排水沟改造工程已动工;

7、竹背村上页门新农村建设点为水圳改造400米(已完成),投资4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4盏;

8、湖岽村田心里新农村建设点为硬化桐子排至茶子岗道路500米、村庄的美好、绿化、亮化工程;

9、金龙村坎上新农村建设点上鲁基径到下鲁基径路基600米(已硬化)、村庄的美好、绿化、亮化工程;

10、龙图村下村新农村建设点为占地1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正建设中,已硬化800米的村小组道;

11、香山村小康村新农村建设点已完成峦山小学门口至下塘小组水泥路面硬化300米。村庄的美好、绿化、亮化工程。三是抓好农村垃圾日常清运管理,打造长期有效的农村垃圾清运体系,务必使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常态化。

(五)加强文化建设,注重政策引导,以文化科技助推建设发展

一是继续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雨露计划”等帮扶政策;同时做好对产业扶持的宣传普及。二是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2016年我镇多次开展“木虱防控培训”、“猕猴桃种植培训”、“罗汉果种植培训”等培训讲课;三是积极鼓励我镇青年返乡创业,积极宣传返乡创业成功典型事例。

二、存在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单一,农民对现代化农业意识不够,产业转型推广难度大。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办法和手段依然不多,增收步伐依然不快。

2、少数村干部以及群众认识不到位,工作推动缓慢,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

3、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还不够,仍然存在垃圾乱扔乱倒现象。

4、财政和社会投入相对不足

三、下一步打算

1、把发展做为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来抓,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增强群众卫生意识。

篇3:藤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汇报

1 生活垃圾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

1.1 农村垃圾的分类

垃圾分类是将垃圾分门别类地投放,并通过分类地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从国内各城市分析,生活垃圾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当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的方式来进行分类。农村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4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如塑料、玻璃瓶、废钢铁、布料、废纸(不包括水溶性强的纸巾和厕所纸)等废弃物;二是厨余垃圾,如肉食骨头、菜根菜叶、果皮、剩饭菜、餐具洗水、秸秆等废弃物;三是有害垃圾,如废电池、水银温度计、荧光灯管、油漆、过期药品等废弃垃圾;四是其他垃圾,如砂碎石、水泥渣、砖瓦陶瓷、卫生间纸巾等难于回收的废弃物。

1.2 农村垃圾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农村废弃物如作物秸秆、塑料袋、食品袋、药瓶、畜禽粪便、建材砂碎石等垃圾,在农村随意乱堆乱倒乱丢弃排放,造成“脏、乱、差”现象突出,影响乡村清洁文明卫生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1.3 农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脆弱,特别是对农村垃圾设施建设不够重视,导致乡村没有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分门别类的投放地点,以利于清运回收利用垃圾资源。生活垃圾、污水乱排入周边区域环境,使得垃圾、污水中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水体,影响了植物及有益生物的生长,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1.4 农村垃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村垃圾乱丢弃的塑料废物中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等有机毒素;废电池、油漆、照明用灯中含有铅、镉、汞等重金属毒素;粪便污水中含有氨氮、总磷(氮)、化学需氧量(COD)等能使水体发黑、产生恶臭的污染物;这些废弃物垃圾中的毒素被大气、水体、土壤、作物吸收传播,影响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 存在的问题

2.1 作物秸秆污染

边疆农村农民长期居住着简便的土木茅草房屋建筑结构,传统习惯养猪、鸡、鸭等畜禽繁育后代需要铺垫稻草,养殖牛、马等牲畜也需要储备大量饲料如稻草麦秆,茅草房屋修补需备稻草,在农村每年堆弃、乱丢弃的稻草麦秆没有利用处理,污染环境卫生;加之农民应用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作物秸秆利用率低,农村堆弃置秸秆和田边地脚秸秆焚烧严重,不仅导致火灾隐患发生,还造成再生能源资源的浪费,导致农业水、土、大气环境的污染。

2.2 畜禽粪便污染

长期以来,在农村农民畜禽养殖不习惯于家中围栏圈养,乱放乱养的现象难于改变,畜禽粪便除了部分挖坑挖小塘堆沤作田地施肥外,其余粪便乱堆置、乱丢弃,造成生活环境污染,还利于滋生苍蝇蚊虫从而传播疫情疾病,雨水来临把村内外粪便冲流到路沟、田地、下流周边地脚带来恶臭的气味,并产生一些氨氮、血吸虫卵、病原体微生物等污染物,影响农田引水、土壤活性及大气环境,畜禽粪便污染危害严重。

2.3 建房废弃物污染

农村人口基数大,住房拥挤、条件差,自然村人行道狭窄,乡村级基础设施水平低。当前,随着加快乡(镇)建设规划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热潮的兴起,在农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在乡(镇)村办公条件建设及农户居住条件的改善过程中,一方面缩小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加剧了建房废弃物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如废弃的砂碎石、钢铁碎片、水泥石膏粉渣等,这些建材残渣垃圾乱倒丢弃,污染了农村生活环境卫生,破坏了周边原有的水源、土地、植被等农业生态系统。

2.4 塑料垃圾污染

在农业生产上农用薄膜的推广应用,如水稻薄膜育秧,包谷地膜栽培、蔬菜水果薄膜育苗等,促进了农业产值增效,农民增收;在日常生活中塑料袋的利用,如进入商场购买食用盐、味精、糖果等食品是塑料袋包装的,进农贸市场采购蔬菜、水果、畜禽肉食等销售者提供的是塑料袋,进医药农药店购药品也是免费的塑料袋,塑料袋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方便,给经营者带来利益;但塑料产品在推动人类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广大农村农用残膜和塑料袋乱丢弃、乱飘扬现象突出,塑料垃圾污染已经成为农村必须注重解决的问题。

2.5 其他废弃物垃圾污染

在农村如人、畜禽治病产生的医药兽药瓶、农药瓶等医疗垃圾;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肉食骨头、菜根果皮、卫生间废纸废巾、婴儿尿布、餐具洗用水、圈舍冲洗水等;这些废弃物(污水)的任意丢弃排放造成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

3 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对策

3.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农村生活垃圾乱倒、乱丢弃的现象时有发生,生活垃圾废弃物污染生产生活的环境日趋严峻,污染物种类多排放量增长,乱排范围扩大,严重威胁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民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为了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整治力度,必须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依法治理,使之正常走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2 建立健全制度管理的体制机制

一是把“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整治”列入地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成立各级政府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抓成效;二是建立健全乡(镇)环境保护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农村垃圾整治资金的投入,村委会(社区)或自然村聘用环保协管员,推进基层环境监管水平和成效;三是推行农村环保“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和实施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

3.3 加强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农村自然村寨分布分散,居住地域广,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低,生活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按农村垃圾的分类、垃圾资源的利用和处理方法途径,要高度重视农村垃圾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人畜粪便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有设施条件的村寨,积极发动群众(农户)投资投劳开展挖肥塘肥坑,提高作物秸秆粪便的利用率,特别有毒有害垃圾要建设专用的设施,集中运行处理,达到无害化处理效果,能回收利用的垃圾资源要抓好清运和回收工作。农村垃圾设施做到标牌告示,人人皆知,自觉履行,清洁家园,优化环境。

3.4 加快推进农村塑料垃圾治理

科学研发塑料生产及产品的利用,不仅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但同时也给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带来污染环境的问题。当前,农村塑料垃圾污染趋势加剧,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快推进农村塑料垃圾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及措施。一是源头控制。从生产塑料厂家、经营销售商店监控生产量、销售量或增收税费,从而逐步减少塑料排放量。二是制定政策。制定回收政策和专设回收服务网点。三是研发替代品。研究探索无毒无害可降解的塑料替代品。四是强化管理。监管无证生产或无证经营销售,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专项督促检查。五是加强宣传。从家庭、学校、社会多渠道宣传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危害性,使人人参与,减排塑料垃圾。

3.5 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结合当前农村国债户用沼气“一池三改”项目建设,是治理农村人畜粪便、作物秸秆“脏、乱、差”的很好机遇,也是解决农村缺电缺柴缺煤等能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人畜粪便、秸秆(砍碎)进入沼气池发酵后产气即沼气,沼气可做饭、照明、烧水等;沼渣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改良土壤及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沼气为纽带,畜禽养殖业、作物种植业有机结合,即推广“沼气—养殖—种植”或“沼气—畜禽—粮食(蔬菜)”等农业生态模式,促进经济的增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清洁农村家庭内外的环境卫生,减少苍蝇蚊虫及疾病传播,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目的,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协调循环发展。

3.6 加强宣传力度,建设美好家园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形势日趋严峻,结合县情村情民情,利用“6·5”世界环境日、联合执法活动、报刊、广播电视、图片标语、民族节假日等多种形式,加大环境保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把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整治宣传进学校、进家庭、进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强化人类生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民利民惠民的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美丽清洁的家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翁伯琦,雷锦桂,江枝和,等.集约化畜牧业污染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思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S1):294-299.

[2]孙志洁.棉田残膜污染调查及其危害[J].河南农业科学,2006(4):61-62.

[3]曾祥斌.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27,229.

[4]吴文卫,杨逢乐,赵祥华.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理论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9):138-140.

篇4:破解北京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瓶颈

一、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在农村日常生活中或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一)农村生活垃圾成分

根据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检测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物理成分(见表1)可以看出,农村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和灰土为主,二者含量之和介于75.6%—88.3%之间。近年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成分变化较大,厨余垃圾含量和含水率增长较为明显,纸类和塑料含量逐步提高,灰土含量有了大幅度下降,2014年的灰土含量比2010年下降了约36.8%,其他组分变化不显著。

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的家禽饲养逐渐减少,厨余垃圾利用率降低,致使大量厨余垃圾进入生活垃圾,这也是导致生活垃圾含水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二是农村燃料结构有了较大改变,较多的农村地区由燃煤改为燃气,农民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表现为生活垃圾中灰土含量大幅度下降。

对比表1和表2可知,农村生活垃圾的厨余垃圾含量和含水率正在逐渐提高,依这种趋势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会更加趋近于城区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同时农村生活垃圾中灰土含量还是远高于城区,而纸类和塑料则远低于城区。

(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

据调查,农村地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86kg/d,表3是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2009—2014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2014年生活垃圾总量为251.78万吨,人均约0.80kg/d,略低于全国平均值。

2009—2012年间,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变化不大,但2013—2014年有大幅度增加,同比增长了6.62%和13.8%。除人口增长因素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率的提高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

(三)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方式

1994年以前,北京市城市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地区属于农村范围,当时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简易填埋为主。1994年建成第一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阿苏卫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始改变简易填埋的方式。截至到目前,北京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共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9座,设计处理能力14791吨/日,包括12座填埋场,6座综合处理厂和1座焚烧厂。目前,收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基本都能进入无害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用两种收运及处理模式。一种是“压缩转运”模式,收运流程为“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通过建设镇(乡)压缩式转运站,转运站前端配备中小型收集运输车到各村巡回收集垃圾,运送到转运站压缩后,再由转运车运送到区(县)垃圾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另一种是“直运”模式,收运流程为“村收集→区(县)运输→区县处理”,即不建设镇(乡)一级的压缩式转运站,代之由每村建设一座垃圾收集站(或垃圾房、收集点),收集生活垃圾,存满后由区(县)环卫部门运送至区(县)垃圾处理设施处理。

二、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生量大、成分复杂、再利用率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2014年同比增长了13.8%(见表3),超过了城乡垃圾产生量增长的平均值。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活垃圾成分以有机物成分(厨余)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农村地区垃圾成分与城市地区垃圾成分趋近,无机物含量尤其是灰渣含量大幅降低,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增加对原有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的变化决定了前端的分类模式、中端的收运方式和后端的处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物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增加了收运和处理的难度。

(二)投入不足,设施老化,专业化水平低

北京农村的垃圾收集车、村级中转站和转运车辆的配备标准主要是依据《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年—2012年),由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现有设施严重老化,且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占比的增加,部分行政村垃圾桶缺失或损坏严重,垃圾房(箱)的数量过少,服务半径超出国家或地方标准,垃圾收集车数量少,未达到相关排放标准,且存在垃圾遗撒现象,造成“二次污染”。同样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保洁员配备标准参差不齐,管理松散,专业化程度较低。转移支付给区县的农村垃圾处理经费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政策保障,各级行政部门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虽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标准在不断提高,但财政的支持力度不能同步, 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难度,对于财力薄弱的区(县)、镇(乡)和行政村表现尤其突出。

nlc202309032048

(三)体制不顺,规划缺失,责任制难落实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不顺。部分区(县)由农委主管,部分区(县)由市政市容委主管,还有些区(县)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由市政市容委主管,保洁员队伍和清扫保洁则由农委负责。这种交叉管理的模式容易造成权责不清,不利于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统筹管理。在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上,没有制定涉及市、区(县)、镇(乡)、行政村四级管理机构的整体规划,缺乏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和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农村厨余垃圾和灰土就地消纳设施建设标准偏低,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有些区(县)收运未做到全覆盖,部分生活垃圾未进入正规终端处理设施。

三、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

北京农村地区既是首都区域发展的空间和载体,又是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农村环境状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北京人的切身利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破除城乡垃圾管理二元结构,加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投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一)因地制宜,建立运行高效的垃圾处理体系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的原则,制定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打破现有区(县)、镇(乡)、行政村等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跨区域的“收集—运输—处理”垃圾物流体系,利用市场调控功能,优化配置垃圾处理资源,集约环卫运行成本,提高环境治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形成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就近处理与区域处理相结合的设施设备布局。针对平原、山区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安排垃圾收运处理技术路线,人口相对集中的平原地区,将生活垃圾全部运到区(县)终端设施进行处理;人口相对分散的山区,建设区域性垃圾处理设施,尽可能采取就地处置的方式进行处理。

针对当前垃圾处理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垃圾中厨余垃圾和灰土就地处理技术的选择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技术成熟可靠,污染可控;二是处理设施简单,易于维护;三是投资运行成本低,性价比高;四是最终产品的资源化和排放的无害化。

(二)统筹兼顾,构建运转协调的垃圾管理体系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出发,统一协调,明确分工,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垃圾管理机制。市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负责全市治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制定地方性法规、政策、标准及考核办法。各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逐级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安排专人负责,建立长效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环境卫生行业管理部门将城乡统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明确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机构,保障足够的基层管理和作业人员编制。农村工作部门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势,作好群众工作,配合行业部门共同实现管理目标。

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费用的公共支出。垃圾收集、运输、中转站设施设备的建设,采取总体打包、整体立项,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农村生活垃圾日常管理运行经费由属地政府负责解决,统筹使用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的专项资金。

(三)着眼长效,形成多元参与的垃圾治理体系

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需要村民个人、村集体、社会单位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村规民约在农村事务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破坏环境,人人爱护环境,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规范投放垃圾,不以私利接纳外来垃圾,需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动作用,以良好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鼓励村民自筹,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清扫保洁、收集运输的市场化运作,也可以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推行村庄保洁和垃圾清运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支持政策,采取公开竞标、整区县打包委托经营等方式选择专业的保洁队伍或环卫公司。

研究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以奖促治政策,发挥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以奖励换取机制,以奖励促进自觉,以奖励培养习惯。对于治理效果好的村庄,树立标杆,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专门用于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庄环境改善,使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各方认识到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也能带来经济效益。把资金用在前端的污染防控,而不是把资金用在末端的污染治理。避免形成“村民挖坑卖土、收垃圾填坑挣钱、政府非正规治理埋单”的恶性循环,而是形成“村民爱护环境、环境产生收益、收益投入环境”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颖,许少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对策[J]. 市政技术,2007(7):62-63.

[2]管冬兴,彭剑飞,邱诚,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19-22.

(摄影:戴志锋)

(责任编辑:黄荔)

篇5: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镇是**的南大门,与会昌县城仅一河之隔,**的地理位置存在三个特点:一是国道乡道沿线长,206国道**境内17公里,谢拔公路**境内8公路,全线共25公里;二是道路两旁建房多,**村民习惯于再道路两旁建房,道路沿线共有农户400余户,每天产生大量生活垃圾;三是道路沿线垃圾池少,因为道路沿线住户密集,建垃圾池农户意见大,垃圾池建不起来,为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增加难度。

难归难,做归做,**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主要措施是:

一是组建两支队伍――组建农村垃圾管理队伍和农村垃圾专业清运队伍。1.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领导任成员的`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三名镇机关干部组建镇清洁办,负责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检查督导工作。2.组建由重点路段固定保洁员、固定垃圾清运车和固定上车人员组成的专业清运队伍。实行重点路段划分卫生责任区,每天上班时间从早上7点至下午7点。垃圾清运车每天在206国道和谢拔公路全程清运清扫一次。要求重点路段垃圾堆放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非重点路段垃圾堆放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二是建立两套机制――建立责任包干机制和考核评比机制。1.镇村干部对所驻村和圩镇进行责任包干,做到村道、河道无陈年垃圾,房前屋后可视范围无裸露垃圾,村民居住周围无成堆垃圾,圩镇街道及周边基本无垃圾。镇财务根据村情和各村工作情况每月拨付卫生包干经费。2.建立**镇微信群,镇清洁办每周周末进行巡查,并将巡查结果在**镇微信群进行全镇通报。镇党委、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各村(居)、各农村工作片每月考核积分。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每月排名和年终积分排名,对各村居和包干干部进行重奖重罚,年终根据积分情况兑现奖惩。

存在问题:一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差,随意倒垃圾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圩镇卫生管理难,圩镇人口密集,垃圾量大,经费不足;三是农村环境工人难找,大部分人嫌脏怕累,不愿意干。

篇6:藤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汇报

事来办的建议的情况汇报总

xxxx: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不可小觑。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最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在其产生环节、收容和输送环节以及处理环节中各有不同的体现,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整洁”,而且直接危害到村民的身心健康。为努力提高我县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切实做好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化”标准和结合实际,我近期工作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解决当前农村环境的脏、乱、差问题,使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逐步养成,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形成村民卫生、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争取在2015年底,以镇单位建立全镇垃圾收集、中转、运输和环境卫生保洁体系和长效机制,各镇农村道路、河道畅通、洁净,村镇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农民卫生意识增强、生活质量提高,实现清扫保洁常态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环境管理规范化。

三、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在2011年,在我局的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下。现已获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基金支持有xxx(500万元)、xxx(100万元)、xxxx(80万元),工程仍建设中,待完成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后,将建立完善的保洁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

第二阶段:在2012年初,我局将积极向上级部门支持,拟申报xxxx、xxxx、xxx,为下一批环境综合整治单位。

第三阶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

持,拟每年申报2至3个乡镇为环境综合治理单位。

篇7: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从督查情况来看,各村对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比较重视,成立了组织机构,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村书记或村长为第一责任人,每个村都配齐了卫生督查员,开展了督查评比活动,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员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农村环境卫生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

1、资料收集整理方面。所有村对“三个制度”(环境卫生管理、保洁员监督管理、卫生检查评比)、“两个专栏”(卫生宣传、卫生检查评比)、“一评比”(卫生检查评比)台账等完成较好。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部分村都按照人口基数、保洁范围配备了垃圾桶、板车、扫把、铁锹等垃圾清运设施、建立了焚烧灶、垃圾中转站。

3、实际效果方面。特别是我镇江头村公路沿线比以往干净了,路上的零星垃圾少了,小水村组织村党员义工队将多年的陈年垃圾进行了清除;顺化村号召村民将马路两边的杂草处理得干干净净,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改观。

二、存在问题

1、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农户环境意识不强,在环境治理方面参与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的事,跟他们无关,乱堆乱放、垃圾随手丢弃的现象较为严重。各村虽然制作了“门前三包”牌,但没有真正把“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到实、流于形式。

2、保洁费收取较为缓慢。大部分村虽然制定了收取保洁费的标准,但收取进展较慢。

3、卫生死角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村公路沿线卫生状况有很大的改观,但是沟渠内、桥梁下和一些较隐蔽的地方仍留有卫生死角。如江头村台洲组、丰田村三滩组仍有成堆垃圾。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强化责任落实。村主要负责人及卫生督查员、保洁员要将此项工作抓好落实;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将辖区内环境抓好。

2、考评制度落到实处。各村要严格落实考核评比制度,进行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评比、年终总考评。各村民小组要实时开展户评比活动,真正发挥评比在推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加大力度收取保洁费。保洁费的收取既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又有利于发挥群众对村组干部和保洁员的监督作用,还未收取保洁费的村组,要进一步加大保洁费收取力度。

篇8:藤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汇报

农村垃圾“非治不可”

问: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紧迫性在哪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王旭东:过去,农村垃圾治理不成问题,完全可以靠自然的消纳能力实现自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垃圾治理逐步成为一个问题。现在的农村垃圾不治理不行了,它已经严重污染到农村的土壤和水体,甚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在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的井打得越来越深,因为垃圾污染了一部分地表水。因此,农村垃圾治理关乎着国民的健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此次十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农村垃圾治理,体现了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对环境治理达成的共识。此外,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人居环境方面的差距,让城乡协调发展,经济才能稳步发展。否则,一个轮子转得快,一个轮子转得慢,就会出问题。

破解农村垃圾治理“五大难”

问:农村垃圾治理是个“老大难”,如何避免“运动式”清洁、形式主义的治理呢?

王旭东:大家总说农村垃圾是个“老大难”。我总结大概有5个方面。

一是陈年垃圾清运难。很多地市在治理城乡环境时,一般是要先清理陈年垃圾,有的地方清理了积存几十年的垃圾。

二是农村垃圾收集难。农村地域广且村民居住分散,每户每天大概产生一到两公斤垃圾。如果把这些垃圾都收集起来,成本非常高。

三是农村垃圾转运难。农村基础设施匮乏,转运设施不足。如果将垃圾收集起来却运不出去,这里就会成为一个集中污染源。

四是农村垃圾处理难。虽然农户居住比较分散,但是农村垃圾产生总量与城市差不多,每年都有上亿吨。如果将农村垃圾一下子都运到城市进行处理,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根本无法承受。

五是长效保持难。过去,农村采用“运动式”清理,将垃圾从路上扫到沟里,从沟里扫到田里,表面看可能是干净了,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理。即便靠“运动式”清洁把垃圾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了,如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过一段时间又会恢复成老样子,还是脏乱差。因此,2014 年,住建部协商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提出用5年时间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治理,目标是使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将农村生活垃圾扩展到了农业生产垃圾和农村工业垃圾,要求一并治理。

针对上述提到的“五难”,该指导意见提出了几项措施。第一个是政府主导,依靠群众。这是基本原则。把群众动员起来,才能把垃圾清理好,也才能把一家一户的垃圾收集起来。第二个是建立村庄保洁制度。这是关键。有人管事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各地也有创新,不安排专门的保洁员,而是每家轮流扫一天或一周,形成村庄保洁制度。所以,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将建立村庄保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的农村还处于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农村地区的保洁员不只要负责垃圾清扫和收运,还要负责垃圾收集的监督和宣传。我们鼓励农村垃圾分类做到干湿分离,即将果皮、菜叶、剩饭等湿垃圾单独放置,并自备垃圾收集容器。农户可以把湿垃圾拿去喂养牲畜,或当成肥料还田。保洁员主要是收集干垃圾,以及在平时的保洁中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和投放方法。天长日久,农户就会养成好习惯。同时,农村保洁员还是监督员,不只监督农户的垃圾分类和投放的地点是否正确,而且监督垃圾转运部门是否及时清运了收集起来的垃圾。这是农村保洁员与城市环卫工人最大的不同。第三个是加强中转设施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三项工作

问:为什么此次联合这么多部门发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旭东:各个部门形成合力,便于工作开展。这次中央文明办和中央农办也加入到农村垃圾治理中。农村垃圾治理不只能改变环境,也能改变农村居民精神面貌。环境好了,人也有精气神,6.5 亿的农民兄弟发展经济、发展生产的意愿也会更强烈。

住建部的主要工作一是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要求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建设完善转运设施和环卫机具,形成长效治理工作机制等。三是会同联合发文部门对各地工作进行验收。

垃圾治理效果的验收主要包括5 个“有”:有分类、有收集、有转运设施、有资金保障、有长效机制。今年我们将对四川、山东、北京等5个省市进行验收,明年还将对7 个省进行验收,计划3 年完成验收18个省市。通过联合验收工作,调动各地农村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此外,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根据各省(区、市)年度工作情况、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数据等,对各省(区、市)农村垃圾治理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对工作落后的省,将约谈相关负责人。

农村垃圾治理不能光靠政府投资

问:农村垃圾治理资金是瓶颈,如何破解?

王旭东: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地方各级的财政和预算内投资都对农村垃圾治理有支持。这几年,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农村垃圾治理不能光靠政府投资。一方面,村民要参与进来,才能保证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农民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80 公斤,这些垃圾全部治理平均所需费用约55 元。如果每个农民每年缴12 元,相当于每月缴1 元,便基本可以负担村庄垃圾的村内收集成本;政府主要负责垃圾的转运和处理。另一方面,对于贫困村的垃圾收集保洁费用,政府也要负起“兜底”的责任;有条件或比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引入企业管理,比如以竞标方式选择垃圾收集和保洁的专业队伍,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篇9:浅谈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

【关键词】农村环境;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环卫设施

我县经过十多年的新農村建设,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管理、经费的不足和农民的认识的不足,农村垃圾污染日益加重,垃圾乱倒,污水到处流的状况还较,这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干净,还严重影响群众的工作和生活。

一、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一)垃圾处置不当,乱丢乱倒的现象严重

据调查了解,农村垃圾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废纸;二是有机质垃圾,如剩菜、菜根菜叶、杂草等;三是有毒害垃圾,如废旧电池、灯管等;四是“白色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大量发泡包装塑料、塑料袋以及破损废弃的农用薄膜都被作为垃圾随意丢弃。五是建筑、装修垃圾等。在调查时发现,很多地方根本就没将垃圾分类,而是胡乱地堆放在一起。更有甚者,有的农户将垃圾倒入垃圾圈圈外。西瓜皮、鸡蛋壳、塑料袋等垃圾成堆,馊臭难闻、苍蝇乱飞。

(二)“四无”村较多,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还处于缺失状态

据调查,全县还有不少村处于“四无”现状:无专职(或兼职)的环卫人员、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或填埋或沤泡)的专用场地。有些村即使有垃圾池(圈),但缺乏清运垃圾的工具,所以垃圾清运不及时,致使垃圾池或垃圾圈形同虚设。

(三)柴草与杂物堆放无序,焚烧现象严重

据调查,不少农户堆放柴草、杂物呈杂乱无序的状态。农民焚烧垃圾、稻草、秸杆、棉杆现象也比较普遍。特别是每年收获油菜时,农户焚烧秸杆的浓烟弥漫,不仅严重污染我县的空气质量,且严重影响到周围地区。

(四)还有农户尚未改厕,粪污较为突出

随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有许多农户已用上卫生厕所,实现了“即冲即净”。但污水大多随下水道流入沟渠,导致水污染。尤其是未改厕的农户,其粪便污染突出,成为了蚊虫的繁殖与聚集地,加速了疾病的传播,有害于农民的身体健康。

(五)畜粪治污仍未到位,污染比较严重

据调查,我县仍有一部分养猪大户没进行粪污整治;也未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年向周围排放大量的畜粪及废弃物,对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牲畜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对当地农民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二、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成因

(一)农民认识不足,部分乡村引导不力

调查时发现,一些村干部甚至有个别乡镇领导认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家庭琐事,乡村管不过来。还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哼着一句顺口溜:“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其中既有无奈,也有无所谓。所以呈现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调查中还了解到,许多村民还没有定点投放垃圾的观念,也没有建垃圾池(圈)的习惯,更没有为垃圾分拣的意识。这对乡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经费投入不足,环卫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村经济还相对较困难的情况下,垃圾处理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环卫设施建设随之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瓶颈。整治垃圾方面的筹资难,已成为许多乡村无法跨越的障碍。

(三)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趋势,增加了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在数量上呈现了批量化、在构成上呈现了毒害化的趋势。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容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的农村垃圾却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的混合体,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随着无法降解的垃圾越积越多,农村垃圾正呈现出毒害化发展的趋势,大大地增加了农村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更加增添了乡村治理垃圾污染的难度。

(四)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农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缺乏刚性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几乎没有一部法律法规硬性规定,到目前为止,我省在这一块的法规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地改善我县农村的村容村貌,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一项有益于农民身体健康的长期性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惠民工程。县乡(镇)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着力增强治理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将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专门班子抓紧抓好。各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第一线,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做到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二)切实加大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投入力度

当前,我县各村在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方面,普遍存在投入严重不足、环卫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要采取“政府投一点、向上争一点、群众集一点(指村民一事一议集资)”的办法筹措资金,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到“每村有专(兼)职的环卫人员、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有垃圾清运工具、有处理垃圾专用场地”,以确保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的工作长期、有序进行。

(三)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形成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合力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县乡(镇)、县农办、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畜牧水产局等各有关部门对此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全县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合力。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整治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建议全县各村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全民参与、就地消化”的措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乡(镇)村要建立和完善指导、监督、奖惩的长效机制,引导和督促农户整治好房前屋后及责任区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确保乡(镇)村整洁、卫生。

作者简介:李冬生(1960-),男,江西丰城人,中共江西省永修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及宣讲。

篇10:浅谈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县级填埋场建设规划和容量的主要设计依据是所在县城城区的垃圾产生量,当把县城下设的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起来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理时,就会导致填埋场处理能力跟不上处理需求

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很多地区规范建设的填埋场不能规范运行

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因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因此存在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垃圾治理的专业技术及资金投入,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住建部于2014年11月在全国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可持续的固体废物管理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式等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建议在收集过程中可以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减量化效果。而且,预处理工艺相对简单,稳定化程度相对较高,应该是适合镇区使用的。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一个物料转化作用。对生活垃圾进行预处理之后,如果还需要集中处理,就可以转至县级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可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东阳科技有限公司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投资研究取得成功。引进美国和日本的环保理念和技术研发,生产了生活垃圾分类机,餐厨垃圾生化制肥机,低温磁化分解垃圾0排放处理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肥机,餐厨垃圾全自动制饲料设备,填补了餐厨垃圾再利用领域的空白。大型全自动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线。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小区,部队,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美丽农村,养殖厂等困扰了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基本上从源头上达到了垃圾治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区间处理率差距大,六成农村垃圾没有得到处理,治理需求、能力和负责人重视是影响一个区域垃圾处理水平的主要因素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2013年,各级财政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投入逐年增多,平均每年增加20%。然而,由于各地区财政资金投入不同,处理比例差异很大。如东部地区和东北三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比例达到50%以上,但是终端处理只达到35%;而西部地区收运率不足四成,处理率差不多只有两成。对大量数据进行比对之后,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益认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基本可以概括为“四六六”,即四成农村没有收集垃圾,六成农村垃圾没有得到处理,六成行政村没有处理垃圾。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何品晶对在各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人口密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垃圾治理需求,人均GDP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治理能力(处理生活垃圾是需要花钱的),他认为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了所在区域的垃圾处理水平。

“但这又非决定性因素。在地方领导和公众对垃圾治理工作重视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江西、福建等地方,尽管人口密度、人均GDP不高,但是垃圾治理水平相对也较高。”何品晶总结道:“需求、能力和负责人重视是影响一个区域垃圾处理水平的主要因素。” 选择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时要全面考虑经济指标,人口密度大于400人/km2、运输距离小于30km的县区比较适合集中处理 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主流模式之一是全集中处理模式,即通过村镇收集、运输、转运网络把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县级行政区统一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便于获得处理终端的规模效应,这一模式适用于经济发达、县域面积不大的地方。

据了解,很多省市住建部门在开展建设规划时,也都是把中转站、收集站规划到镇里,甚至在几个镇集中规划建立一个中转站、收集站点。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县级城市的垃圾终端处理依然是填埋,填埋场建设规划和容量的主要设计依据是所在县城城区的垃圾产生量。所以,当把县城下设的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起来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理时,就会导致填埋场处理能力跟不上处理需求。对此,何品晶认为集中处理模式是缺乏可持续性的。

“回想二三十年前,我国把城市生活垃圾运到农村、近郊进行集中处理,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把农村垃圾通过村收集、乡镇运输、县集中处理的方式,运到了城镇。当前的这种处理模式,无论是从长效性还是可持续性来看,都是不可行的。”张益说。

应该如何衡量集中处理模式中的集中度呢?何品晶认为,第一个考虑因素是处理成本不同,通常来说集中处理的成本要比分散处理低一些。从规模效应这个角度来说,把废物集中起来进行处理是有合理性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决定了收集成本和人均垃圾产量。“如果把上述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简单估算后会发现,人口密度大于400人/km2、运输距离小于30km的县区比较适合集中处理。”何品晶说。

目前,大部分地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是依靠政府,但是,也有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主要依靠市场来进行推动的,如上海、山东、四川和北京等地。张益认为,这种市场化推动模式可称之为新型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一旦建立这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市场化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环卫中心总工程师刘晶昊则认为,选择农村垃圾处理模式,需要结合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当地地域范围、人口分布、垃圾量、交通情况等因素。模式选择时应做全面的经济指标测算,不仅要考虑建设投资,也要考虑运行成本。

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差别,现有处理终端缺乏适用工艺技术,建议对垃圾进行预处理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工艺主要有焚烧、填埋和堆肥。而因为集中处理模式便于获得处理终端的规模效应,所以其终端处理工艺一般为卫生填埋和焚烧,无害化达标率较高。

然而实践中,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很多地区规范建设的填埋场不能规范运行。而且,由于堆肥存在时间长、无害化程度达不到县级城市标准等问题,导致小型堆肥厂并没有广泛被采用。

鉴于可以缩短堆肥时间和控制堆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把生活垃圾放臵在反应器内部进行处理,生化处理机在市场上得以产生和发展。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短时间内高强度的处理方式是否能持久稳定,产品能否长时间堆放。”何品晶提出疑虑。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研究和实验,总结出来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产品从前期的分选、除臭到后期的垃圾生化处理机、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基本解决了农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再利用问题。

焚烧炉是常用于医疗及生活废品、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设备。其原理是利用煤、燃油、燃气等燃料的燃烧,将要处理的物体进行高温的焚毁碳化,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秦皇岛东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焚烧炉是东阳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高效地实现焚烧时的无尘处理,排放的尾气符合国家标准,避免了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这是国内其他焚烧炉所没有的功能。分拣破碎压榨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减轻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本公司生产的分拣破碎压榨设备可以自动把农村垃圾中塑料、铁分选出来,然后自动破碎大块物料,特殊垃圾物料,例如笋根、骨头、枯枝、甘蔗头、筷子等坚硬性固体,可将其粉碎至0.2mm—0.5mm,预先粉碎模式可以保证充分发酵,压榨之后含水量只有50%。油水分离机,自动油水分离,垃圾物料经过螺旋式压力脱水,自动控制水分,达到发酵要求,并且调节水分,控制含水率,保证正常发酵;油水分离机排出的废水不属于工业用水,并且无污染,同时也可以制作成液面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篇11: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一、我县生活垃圾处理流程及现状

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问题越显凸出,垃圾围城现象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县城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包括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等四个环节,通常采用垃圾混合、容器分散的投放方式收集。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袋装后就近投放到住宅区内的垃圾容器内;公共场所、街道垃圾主要用保洁架子车收集;沿街单位、门店和住户的生活垃圾在袋装后摆放到指定地点定时收集。各收集点垃圾由清运工人统一运至垃圾处理场,经过机械推平、压实,最后简单覆土,基本上做到了卫生填埋处理。

县城的规划控制面积4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城区清扫保洁面积119万平方米,全县共有环卫工人118人,人均清扫保洁面积1万平方米。垃圾收集架子车30辆,垃圾清运车辆6辆(系清运工私人所有)。2009年我县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为1.314万吨,垃圾日产量为36.5吨。其中:居民区垃圾日产量为 31.94吨,人均日产生活垃圾1.7公斤。我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坚持政府投资为主,全县统一规划建设。充分体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要求,依靠科技控制垃圾源头产生量,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现有简易垃圾处理场1座,占地500 亩,位于化音村扎尔墩滩,国债项目投资800万元建设的新式生活垃圾填埋场距城区8 公里,现阶段选址论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均以完成,因未验收尚未投入运行。该场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计划使用年限为10年,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垃圾产量增加迅速。2007、2008、2009年我县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分别为1.245万吨、1.2724万吨、1.314万吨;垃圾日产量分别为34.5吨、35.34吨、36.5吨,呈逐年攀升趋势,垃圾减量化目标难以实现。二是垃圾成份差异性大。垃圾普遍混装混运、混合处理,难以达到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的要求。三是垃圾运输车辆均为清运工私人所有,车型不够先进,运载能力不足,垃圾收集容器与专业垃圾车不配套,跟不上垃圾增长的客观需求。四是垃圾收运设施不配套,管理环节薄弱。五是生活垃圾积存、暴露处置的情况还比较突出,监督管理措施还需要深层次的探讨。六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投入难以到位,我县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明显滞后。七是环卫工人工资普遍偏低,无社会保险和其它福利待遇,现行用工制度的合法性存在质疑。

三、关于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下一步打算 一是探索和实践环卫用工制度改革,形成垃圾处理良性运行机制。本着谨慎、稳妥、管用、创新的原则,定编、定岗、定薪酬,合理配置现有人员,落实监管和奖惩制度,努力做到环卫队伍专业化、管理技术标准化、日常运行规范化、垃圾处理无害化,打造一支效率高、靠得住、作风优良的环卫队伍。

二是结合新式垃圾填埋场的验收工作,补充、更新环卫作业机械,创造条件逐步组建环卫部门自己的清运车队,提

高作业质量,增强垃圾运输能力,为广大市民营造干净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自觉维护和参与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和培养人们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其配合环卫部门开展工作。

上一篇:思维训练《凶手是谁》下一篇:家庭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