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平镇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2024-04-15

敖平镇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通用5篇)

篇1:敖平镇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敖平镇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敖平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出口”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根据彭州市《关于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一年来,敖平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精心组织,落实投入,成效显著。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镇重点工作。镇各办所目标工作季度推进专题会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分类工作由开展此项工作的村支部书记亲自负责,落实相关设施设备的修建安装,宣传氛围的营造和分类有偿回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倡导全民参与

一是召开镇、村(社区)、农户三级动员会、交心谈心会等,宣传动员,讲解、学习垃圾分类的内容、意义、目的,安排各村(社区)、各办所(中心)相关工作。二是结合我镇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如广播、宣传车、宣传栏、“快乐星期六”等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搭建宣传平台,生动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相关内容。三是镇城管办牵头,各村(社区)协作,定期进行入户宣传,为全镇村(社区)人员发放《实施垃圾分类创建绿色家园》等宣传单及宣传手册2200余份,并认真做好解释、宣传教育工作。

三、整治有力、措施得当,以点带面实现垃圾分类

今年8月,组织镇村干部、保洁公司、小区业委会、点位居民召开农垃前端分类工作现场会。通过召开现场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引导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此外,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讲解示范、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使环卫人员懂得如何对不同垃圾进行收集、回收和处理。尤其是在集中处理的地方,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严防“分散污染”变成“集中污染”。在废旧电池和医疗垃圾的回收处理方面,坚决杜绝擅自处理、随意处理和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的现象。

今年我镇垃圾分类在楠桥社区“狮子泉生态小区”、楠桥社区夏家院子、凤泉村“长泰苑小区”、敖平镇场镇社区、敖平镇人民政府、敖平中学等6个点位开展,按照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并收运垃圾。全镇2017年建成垃圾分类房7座,新配置分类果屑箱30个,前端回收分类垃圾桶800个,制作宣传展板7个,小插板30个,分发宣传资料2200份,清理各类垃圾1000吨。通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目前农村环境卫生已大为改观,实现了全镇环境卫生大变化,使全镇展现新面貌。通过一年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整治,改善了我镇农村生活环境。我们深信,有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我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工作一定会常抓不懈,建成环境优美、安全文明的川芎小镇。

篇2:敖平镇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环境的总体部署,坚持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组织广大干群在城区、景区、园区以及上栗镇、赤山镇共60个单位、31个行政村、2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县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多次召开全县调度会和推进会,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出台了《上栗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门前三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与制度,明确了目标、任务与工作职责。职能部门、试点镇均按要求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体制。

2.注重宣传,提高分类意识。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学习考察、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设立了“清洁上栗”电视专栏,建立了全县工作微信群,组织到东莞、湖南津市等地学习先进经验,举办保洁员垃圾分类培训班,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发放门前三包责任书和垃圾分类常识表,进一步增强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3.规范操作,强化分类处理。处理环节分为四级:第一级垃圾分类投放,由农户(单位)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对垃圾进行分类入桶;第二级垃圾分类收集,由保洁员上门对所收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入箱;第三级垃圾分类运输,由保洁公司对垃圾进行分类转运至收购站、储存站和中转站;第四级垃圾分类处理,职能部门负责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保洁公司负责二次转运至市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理。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法。一是源头减量。推广使用竹篮、布袋进超市,倡议取消使用一次性消费品,推行“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垃圾产量、“减塑行动”减少塑料垃圾消量。二是分流回收。对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实施分类、分流处理,在居民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倡导保洁员第二次回收,保洁公司转运至垃圾中转站进行第三次分拣回收,确保垃圾循环利用。三是绿色兑换。绿色银行建立明码标价、日常登记、定期兑换机制,发放“再生资源银行存折”兑换日常用品、学习用品。四是网格管理。县、乡镇抓考核,成立专项督察组;试点村、保洁公司抓考评,配强保洁队伍;村组、社区抓评比,设立居民荣辱榜,层层抓落实。

5.加大投入,完善环卫设施。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确保垃圾分类处理日常运转。全县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新增垃圾转运压缩车30辆、电动车20辆、吸污车1辆、清洗车2辆、洒水车5辆、清运小板车300余辆、回收站11个、中转站5座、收集站82座、绿色银行4家、分类桶3600只。

6.部门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将相关职能部门全部列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把垃圾分类试点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职能部门制订具体工作方案,细化操作规程,逐步形成了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年来,我县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源头减量效果还不明显,垃圾源头产量、源头分流有待进一步控制; 二是少数居民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乱倒、垃圾不分类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少数保洁员对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不知道怎样分类,群众评价差; 四是少数村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氛围不浓厚,个别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日常监管不到位,宣传发动有待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是各级督查考核标准不够高,考核范围不够广,奖惩措施不强,考核考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六是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 七是少数试点村分类桶分布到位,但居民分类不到位,存在有桶不分类投入现象;

八是有些建设工地防尘设施少,防尘降尘措施不到位;

九是少数职能部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不及时,存在前端投放分类、后端混合处理的“前分后混”现象;

十是世行贷款等项目的推进进程不够快,影响环卫设施建设进度;

十一是分类收集设备标准不高,部分单位、超市、居民小区缺乏分类封闭存放的设施,回收利用率较低,存在二次污染现象;

十二是垃圾分类组织体系有待健全,垃圾分类涉及环卫、农业、商务、环保、发改等多个部门,社会合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三是居民素质不平衡,少数居民参与意识不高,今后垃圾分类全覆盖铺开还有难度;

十四是垃圾分类融资渠道还不完善,垃圾分类需要综合投入,前端、终端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与完善所需的资金缺口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出台有关垃圾分类管理的行政规章,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各环节的有效监管。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经费投入,将相关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2.有序推进分类工作。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加强垃圾收运网络与废品回收网络建设,促进源头减量。稳步推进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清与处理,逐步配齐标准设施,垃圾中转站力争在明年4月份前全面完成。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带动工作质量提升。

3.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向机关、部门,充分发挥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强保洁员培训,提高分类操作技能。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发动群众、志愿者、中小学生等群体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4.完善环卫保洁体系。进一步细化考核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垃圾分类“先进户、先进村、先进商店”创建力度。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文明素养,破解习惯养成问题。

四、相关建议

篇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综合利用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利用,生态化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在人口基础庞大的背后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呈爆发式增长,而农村的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这个矛盾使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不仅困扰着农民的日常生活,而且是危害农村生态环境的一大顽疾。据估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大约是3亿t,垃圾成分主要以植物性的有机垃圾为主,塑料、废电池、玻璃等垃圾数量较少。大部分地区垃圾处理方式以就地简易填埋为主,对农村环境污染较大,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很大威胁。因此,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日益紧迫[1,2,3]。

环保部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总结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是指农户首先将垃圾按照一定分类方法堆放、贮存,以村为单位将垃圾运输至乡镇垃圾中转站,乡镇环卫部门负责将垃圾集中运输至县级垃圾处理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一模式是目前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但由于环保意识薄弱等主客观因素,给依据此模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各级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分析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大部分有机垃圾可以在源头处理,减轻转运及后续垃圾处理的压力,使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真正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4,5]。

1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运行费用高。有些偏远山村,离中心镇较远,垃圾从村经镇中转站再到县(市)垃圾填埋场距离长,运输费用高,镇村负担重。

(2)与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各种垃圾混杂,没有做到分类收集,垃圾中可再利用资源回收率不高。许多有回收价值的报纸、纸板、塑料袋等没有充分回收,特别是减量效果不明显。而填埋时又要占用大量土地空间,同时浪费可再生资源。

(3)县(市)级垃圾填埋场的压力较大。大部分县(市)级垃圾填埋场,原来的选址与建设规模都是以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量为前提的,当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这种方式后,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向县填埋场集中,垃圾量大量增加,原有的填埋场的负担加重,其使用年限大大缩短,面临着新建与扩建的压力,而建设垃圾填埋场是一项占地多,投资大,群众难接受的老大难工程[6]。

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综合利用

治理过程中要重视垃圾的源头处理,降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成本,使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普遍化、可行化、有效化。高度重视在源头的垃圾分类,减少不必要垃圾入箱、入池,减轻后续处理压力。综合利用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采取措施进行综合利用,以达到垃圾减量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持续递增,其种类也不断增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烂菜帮、炉灰渣了。生活垃圾的成份较前更为复杂,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废弃物明显增加,如婴儿使用的一次性尿不湿、妇女卫生用品及一次性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农用地膜、药瓶、电池、电脑耗材、电瓶等难降解有机物质成分占很大的比例。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4大类,包括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按照是否有害和用途,对不同垃圾可作如下处理[7]:

(1)可生产沼气或有机肥的厨余垃圾。这类垃圾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民俗旅游的发展,其产生量增加,有机成份增高。对这类垃圾的处理可根据各镇村的经济发展、环境位置、乡风民俗等不同,在具体实施中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示范。对产生量不大,又有传统堆肥习惯的村庄,继续鼓励进行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 t有机肥料,这样还可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2)只能造农家肥或不出村就可集中掩埋的灰土垃圾。这也是传统的农村生活垃圾,但是随着农村使用化肥量的增大,特别是现在的农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农民,其利用率越来越低,随意堆存现象严重。

(3)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旧衣服等。

(4)有害垃圾。主要包括电池、灯管灯泡、农药瓶、油漆桶、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墨盒、硒鼓、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超薄塑料袋、农膜)等。这类垃圾是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大的,有些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如处置不当,会对土壤、水体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对这类物质的处置国家有明确的分类规定,村镇必须设有专门收集装置,由环卫部门收集送到专业处置点。

(5)可燃垃圾。主要包括果树枝、农作物秸秆等,这些确实是困扰农村的一个大问题。大量堆积在田间地头,秋季和春季焚烧秸杆现象,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要积极倡导秸杆还田,作为新型生物质原料,进行综合利用,政府应考虑补贴政策。

(6)其它垃圾。主要包括砖瓦陶瓷、渣土等建筑垃圾。可就近设置一低洼填埋点,引导村民把此类垃圾填埋到适宜地点[8,9,10]。

3 施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综合利用的可行性

农村生活垃圾中可降解的生物类垃圾,如菜根、菜叶、剩菜、剩饭等。这些垃圾占农村生活垃圾总量的80%左右,应当就地处理,没有必要运到垃圾填埋场填埋。垃圾分类及综合利用的社会意义在于,一是减量效果明显。农村生活垃圾中80%左右为有机生物类垃圾,这些垃圾可以就地降解处理。如果再进一步细分,把可降解的彻底在当地降解处理,把可回收利用的全部回收利用,这样就可把90%以上的垃圾完全彻底处理掉,仅剩余少量有害垃圾;二是运输费用大大节约;三是县市区一级填埋场的使用期大大延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后,进入县(市)区一级填埋场的垃圾量明显减少,可延长原有填埋场的使用期,减轻再建填埋场的压力。由此可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既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又节约了政府投资,更改善了生态环境,其社会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4 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认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意义。生活垃圾分类是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不从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资源化利用就无从谈起,减量化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环保教育,帮大家算好几笔账,一是经济账;二是资源账;三是生态环境账。大力开展“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行动,大力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促进农村干部增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主体意识,促使村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努力营造农村居民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2)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加大经费扶持力度,对建设简易太阳能垃圾处理室的村要作适当补助,特别是对偏远山村及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镇,在经费补助上要给予倾斜,切实减轻农村负担,调动村委会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按照有关规定出台相关的收费政策,对未经垃圾分类直接由地方政府统一处理的垃圾收取一定的处理费。

(3)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城管部门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管,各县(市)区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技术指导,适时推广先进经验。各县(市)区要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把它作为考核街道(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街道(镇)评比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依据,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做法,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工作。

(4)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工作的难度较大。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先选择路途较远、运行成本较高的山区、海岛农村进行试点,渐次推开;同时,还要根据各乡镇的规模、产生生活垃圾的主要成份等特点,合理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装置,使生活垃圾在源头输出端就合理有序地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分类输送,提高运行的经济性[11]。

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及综合国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必须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及分类后的综合利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这种运转模式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晓勇,夏立江,陈仪,等.北方典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初探-以曲周县王庄村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8):1 582-1 589.

[2]诸培新,朱洪蕊.基于江苏省村庄调研实证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6):497-500.

[3]马庆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19(9):124-126.

[4]胡春芳,闵文江.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调查[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9):106-107.

[5]郜宗智.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9):295-297.

[6]张从.农村生活垃圾管理途径的新探索[J].环境保护,2009,(23):32-33.

[7]姚水洪,李昂.浅谈实现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代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3):75-79.

[8]陈蓉,单胜道,吴亚琪,等.浙江省农业生活垃圾区域特征及循环利用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5):644-649.

[9]江淑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J].科技资讯,2008,(1):135-136.

[10]李华,蒋溢,李辉,等.三台县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85-16 387.

篇4:敖平镇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我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于今年5月份启动,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在XX村开展试点。试点工作已经初显成效,各试点小区居民分类意识明显提高,各村社区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也全部启动。

镇党委,政府对此专门出台了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同时进行全方位、高密度、多渠道的宣传,硬件设施创新设计、配备到位,自主创新设计了分类收集房、家用分类桶等,并在试点小区配备了宣传指导员、分类保洁员和社区协调员等,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顺利迈出了第一步。为确保分类收集和处理运行统一规范,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要求,主要在3个环节上对垃圾分类的统一规范工作进行了探索。

一是统一规范垃圾分类收集的操作标准。在配齐必要设施的基础上,教育引导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此外,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讲解示范、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使环卫人员懂得如何对不同垃圾进行收集、回收和处理。尤其是在集中处理的地方,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严防“分散污染”变成“集中污染”。在废旧电池和医疗垃圾的回收处理方面,坚决杜绝擅自处理、随意处理和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的现象。

二是统一规范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标准。督促各村社区根据相应的

处理模式,使垃圾处理的主要设施如垃圾桶、垃圾车或填埋场等建设规范、有序。在确保设施配备统一、齐全的同时,切实做到主要设施按标准建设。

三是统一规范回收网络的建设和建设标准。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建立镇、村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并统一各类回收物资的回收方法和价格,努力把好源头关。

四是目前全镇分类垃圾房已完成,配发双桶果屑箱90个、垃圾分类小桶二村一社区共3880个、可回收垃圾袋30个,新增保洁员10个,设置大型宣传标语8幅,设置宣传栏和展板共25个,散发宣传资料共3718份,召开培训会、动员会1200人/次,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共3个。

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目前我镇已经在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上逐步形成了相对统一、比较规范的操作办法。

篇5:敖平镇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

1 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

生活垃圾,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目前, 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较前更为复杂, 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废弃物明显增加, 如婴儿使用的一次性尿不湿、妇女卫生用品及一次性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农用地膜、药瓶、电池、电脑耗材、电瓶等难降解有机物质成分占很大的比例。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 按照是否有害和用途, 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1 可生产沼气或有机肥的厨余垃圾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这类垃圾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民俗旅游的发展, 其产生量增加、有机成分增高。

1.2 只能造农家肥或不出村就可集中掩埋的灰土垃圾

这也是传统的农村生活垃圾, 但是随着农村使用化肥量的增大, 特别是现在的农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农民, 其利用率越来越低, 随意堆存现象严重。

1.3 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纸类、塑料、玻璃、金属和废旧衣服等, 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可以减少污染, 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t废纸可造好纸850kg, 节省木材300kg, 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t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t二级原料;每回收1t废钢铁可炼好钢0.9t, 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 减少空气污染75%, 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1.4 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电池、灯管灯泡、农药瓶、油漆桶、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墨盒、硒鼓、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超薄塑料袋、农膜) 等, 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1.5 可燃垃圾

可燃垃圾主要包括果树枝、农作物秸秆等。

1.6 其它垃圾

其他垃圾主要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2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土地, 同时垃圾中有害成分对大气、土壤及水源也会造成严重污染, 不仅破坏生态环境, 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 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 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 仍需占用大量土地。焚烧的实质是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及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无机不可燃物, 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残渣。

现有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有如下4种技术。一是高温好氧堆肥技术, 当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大于15%时, 堆肥处理可使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垃圾堆肥可用于农业生产, 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因此, 垃圾堆肥法的资源化效益显著, 但堆肥要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 重金属含量低。二是生物质气化技术, 该技术利用农村丰富的有机废弃物资源, 如秸秆、柴草、谷壳等废弃物, 经高温热解, 投送燃烧产生可燃气体, 具有诸多优点:能源转换率高, 能耗低, 燃烧时间长, 火力大而稳定, 燃烧时无污染, 既能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 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三是蚯蚓堆肥处理技术, 蚯蚓堆肥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蚯蚓食腐、食性广、食量大及其消化道可分泌出蛋白酶、脂肪分解酶、纤维分解酶、甲壳酶、淀粉酶等酶类的特性, 将经过一定程度发酵处理的有机固体废物作为食物喂食给蚯蚓, 经过蚯蚓的消化、代谢以及蚯蚓消化道的挤压作用转化为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特性都很好的粪, 从而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四是厌氧发酵技术, 厌氧发酵法是使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中, 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 产生可燃气体———沼气, 将有机物转化为能源用作生活燃料, 同时沼渣是优质肥料, 该方法使有机物充分资源化。

3 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危害

农村生活垃圾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 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 有害物即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

3.1 污染水体

如把农村生活垃圾直接倾倒于河流、湖泊, 进入水体, 不仅减少江湖面积, 而且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造成水体污染。

3.2 大气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如未经正确处理, 如秸秆焚烧, 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更加重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此外, 有些生活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经长期堆放或焚烧, 散发出大量有害气体, 恶化环境。

3.3 土壤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堆置或填埋处理, 垃圾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 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 妨碍周围植物的根系生长, 或在周围机体内积蓄, 危害食物链;使土壤碱度增高, 重金属富集, 使土质和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如不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塑料袋等, 如果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 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 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塑料垃圾进入环境后, 由于其很难降解, 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一般可达100~200年, 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另外, 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 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 导致农作物减产。

3.4 影响环境卫生

上一篇:买二手房注意事项和手续下一篇:路线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