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远教授介绍

2024-05-04

王宁远教授介绍(精选4篇)

篇1:王宁远教授介绍

王宁远教授介绍

世界著名华裔脑科学认知心理学家,“学习记忆引擎”发明人,北京大学核物理学士,美国纽约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后、斯坦福大学语言信息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天才少年培训中心合作研究员,美国硅谷远创公司“人机互动设计师”;现任爱尼特(美国)智能科技公司CTO,首席设计师和美国第三脑研究院副院长。红杉树智能英语教育机构“智能英语人机对话学习系统”首席工程师,高级辅导员。

1990年开始研究大脑记忆规律和认知心理学的应用系统,1995年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学习记忆知识管理系统——“学习记忆引擎”。该系统运用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领域中取得了重大成果。杨博士在大脑学习和记忆功能及其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权威专家的盛赞,获得了美国科学家的高度认可;在美国杨博士还将“学习记忆引擎”系统成功应用于教育、医学等领域。他的博士论文“人类镜象记忆半衰期的特性与神经机制”被乔治 斯佩林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列为他的研究生必读文章。该研究重要的医学应用价值曾被美国《科学新闻》和《富比仕》等多所媒体报道。杨博士发明的记忆引擎技术及相关产品已让全球数百万英语学习者受益,被美国科学家赞誉为“记忆引擎”之父。

篇2:特邀策划顾问王杉教授

王杉,医学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被中国社工协会评为2010年度十大中国社工人物;曾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2006-2016)、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2013-2015)、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2013)。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外科学院荣誉院士(2013)、欧洲外科学会荣誉会员(2015)。

篇3:王教授答疑

1. 广西南宁市陈老师:王教授您好!我是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在跳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在教授跳箱时如何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二是现在一个班学生人数很多,而且基础差异又很大,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谢谢!

王教授:跳跃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弹跳力、增强肩带肌和上肢肌群的爆发力、发展空间三维定向能力和迅速超越障碍的实用性技能,以及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关于你所提出的问题,我个人以为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组织教法取得成效。具体列举如下,仅供参考。

第一,关于学生在跳跃(跳箱)练习时的胆怯心理问题,我曾仔细观察过许多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过程,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实施跳跃练习时,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引导性教法太少了。换句话说,我们的体育教师不管是教跳跃山羊,还是跳跃跳箱,或是跳马(横马、纵马)等,通常采用的教法是教授起跳后,就直接让学生跳一定(规定)高度的山羊、跳箱或跳马,过渡性练习很少或甚至根本不采用。

我以跳箱“屈腿腾越”教学为例说明:第一步,可以让小学生先在一层高的跳箱上练习“原地跳上成蹲撑,向前跳下”动作,使学生人人都能轻易完成的条件下,熟悉跳的过程。第二步,把两个相同高度的跳箱并排间隔40-50厘米放置(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两箱之间的间隔),让学生站立在跳板上,两手撑在两个跳箱的内侧端原地起跳,从两个跳箱的间隙中屈腿跳过。第三步,当学生具备一定能力后,可以在两个跳箱的间隙中“添放”一定高度的软物,以便引导学生“把腿团紧”。当学生能够熟练完成这些练习时,就可以在跳箱上练习“屈腿腾越”了。这样的引导性组织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的胆怯心理明显降低,更主要的是由于练习难度的降低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我能跳过去”的自信心。当然,对于这样的教学组织,有教师可能就会问:那么多学生能这样安排吗?这就是我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关于“一个班学生人数多,差异大,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授跳箱练习呢?在一个班级里,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是客观实事,体现在跳箱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可以跳“横箱的分腿腾越”,有些学生则可以完成“纵箱的屈腿腾越”,还有的学生上述两个动作都不能完成等等。对此,如何教学才能够兼顾到全体学生呢?我的建议是:体育教师要在教学组织上多思考。例如,我们可以把一个跳箱当作两个跳箱来用,即在跳箱的纵、横两侧各放置一个跳板和一组落地垫子。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跳箱布置成既可以当作横箱跳,也可以当作纵箱跳。这样,就可以把三个层次的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练习,即跳横箱的一组(不能完成“分腿腾越”和“屈腿腾越”的学生,可以跟着本组练习“起跳后摆越,即动作形态特征是:跳起后,双手支撑跳箱右端的前后两侧,提臀、弓背、屈腿,从跳箱的右侧越过”)和跳纵箱的一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既可以兼顾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有利于教师的指导,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场地小、体育器械少的矛盾等。

2. 大连甘井子区体育教研员张家龙:王教授您好!非常感谢你为我解答了许多困惑,又要麻烦你了!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1-2年级4课/周体育课、3-6年级3课/周体育课、初中3课/周体育课、高中2课/周体育课。可据我所知全国按照此规定授课的省市很少,请你分析一下原因到底在哪儿?如何解决?谢谢 !

王教授:家龙老师你好!很高兴能够与你们长期坚守在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第一线的体育老师们共同探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希望通过我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为我国2亿多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科学指导。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教体艺[2005]10号)》中明确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然而,从现阶段各地中小学校上体育课的现实情况来看,在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教育部这一规定方面的确存在着不少的“折扣”;而且据我所知,在“开齐体育课”方面,一般来说小学要好于初中,初中又好于高中。

说实在的,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滑这一问题是十分关注的,也是很想解决的。但是,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特别是目前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绩效还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或者说现在评价一所学校的好与差,只是单纯地看“升学率”或考出了几个“县级、市级、省级”的状元,并由此引发出了诸多违背教育规律和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所谓“语、数、英”等主课可以任意占用其他课程的时间,主课教师在晋级、评优等方面大幅度优于其他课程教师,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对付”相关检查还采取了两套课表的做法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从中央到各省市都在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或措施。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各省市也在积极地探索全面育人的新举措。例如,广东省从2007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开始,实行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模块修习记录、基本素质评价、实验操作考查与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四个方面,其中基本素质评价则细分为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五个方面,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由学生本人描述性记录的基础上,学校再对学生的描述或记录予以确认或补充,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同时提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材料。山东省2007年高考由沿用多年的“3+X”变为“3+X+1”,首次出现的这个“1”就是“基本能力”的测试,命题范围涉及到高中新课改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学习领域,分值为100分。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总体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包含有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考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

由此可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全面素质教育正在由口号转变为切切实实的实践行动。

3. 湖北广水张老师:王教授,您好!我是刚参加工作的一名体育教师,很想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到教学工作中,但实际教学与我想象的差距很大。请问,我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工作?

王教授:你所说到的问题,几乎是每一位初入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所以不要担忧,要积极面对你所遇到的各种“不适应”,并采取措施进入角色。为此,我的建议是:

第一,转变“角色”,适应新岗位。所谓转变角色,是指从一名受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这种转变可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转变,即首先要从学生时代的教师“领学”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学”,或者说在大学时代学什么课程、学哪些内容都是由学校早已安排好了;但是成为一名教师后,如何把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就需要教师自己决定了。其次,要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实践行动,这一点是每一位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都需要面对的。

第二,全面深入了解岗位职责。不同的工作岗位都会有其特定的工作职责和相关要求,对于你来说,既要熟知教师的职责,又要详知体育教师的工作。这是你成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前提。因此,这种了解过程应该是主动的,即通过学习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文件和相关规定,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等。

第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职前教育是为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所作的前期准备,但是这种前期准备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例如,就像你所说的“实际教学与想象的差距很大”,为什么呢?我想这种差距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可能是教学条件的差距,例如大学时代的塑胶跑道变成了现在的土跑道、海绵垫子变成了帆布垫子、木质双杠变成了铁杠等等;其二可能是教学内容有差异,例如所教班级的教学内容并不是自己的专项或专长,甚至可能是自己以前根据没有选修的内容;其三,可能是学校领导、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与自己满腔热忱之间的差距等等。对此种种,我以为对于教学条件上的差距,体育教师要主动适应;对于教学内容上的差距,体育教师要积极学习;对于态度上的差距,体育教师要平和对待,并善于通过自己的工作争取学校领导和学生的支持。

4. 四川绵阳李老师:王教授:您好!体育课程改革后,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五花八门,似乎只要学生高兴,什么都可以成为体育教学的内容。您说,这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吗?

王教授:在我所喜欢观看的电视栏目中,《SK状元榜》属于必看类节目。今年8月11日星期六下午,我全程观看了北京电视台-8《SK状元榜》播出的“童心系奥运——六城市红领巾奥运知识大赛”节目,来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和协办城市——北京、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和沈阳六支红领巾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在观看整个知识大赛过程中,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电视观众,为18名参赛学生在奥运会历史和常识、残奥会知识、北京奥运会知识、赛场礼仪、竞赛项目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精彩对答而喝彩;同时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也为他(她)们许多人在“动作”环节中不能给同伴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诸如跳高、铅球、撑杆跳、鞍马等项目的动作而失分,既感到十分遗憾,又闪出了一系列的思考,其中第一个思考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好多年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可谓一浪高过一浪、改革的实践更是多彩纷呈,为我国学校体育走出单一模式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之路。

但是冷静分析也会发现,在如火如荼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其中之一就是把“以学生为本”简单化为“只要学生高兴”,或者说为了一味地去迎合所谓学生的兴趣,就在现实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把那些需要学生付出努力的教学内容被弱化了,甚至于把那些非常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内容被无情地砍掉了。

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必须经历一个“克服”和一个“坚持”,即柔韧练习的初期学生必须克服一个“痛”字;要想保持良好的柔韧素质就必须长期坚持练习。所以说,对于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其学习过程都不可能始终是“愉快”的,甚至有些过程可以说是很痛苦的,但是如果顶住了这个“痛苦”过程,“愉快之情”自然就会如期到来。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围绕400米跑道跑上10圈”,这个跑的过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当然,为了消除跑的过程中的枯燥感,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需要学生不断地在内心鼓励自己坚持住;一旦10圈跑完洗一个热水澡之后,每一个人都会有“心旷神怡”之感。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想取得理想的改革效果,就必须坚守“立足体育,实施改革;强化体能,实施改革;完善技能,实施改革”的体育教学理念。

5. 云南昆明刘老师:王教授,学生体质健康连续多年下降的确是一个很严峻的大问题,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联手解决的。为此,我想问您的是:学校体育如何与社区体育相互促进?

王教授: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个关乎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就学生体质健康来说,仅靠学校体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携手促进。

在大力推动社区体育方面,北京电视台《争霸王中王》快乐擂台在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每逢周末,北京电视台《争霸王中王》栏目都会出现在京城内的某个社区,栏目的录制现场不仅搭建在社区里,而且不同年龄层次的参与者的热情异常高涨;再如,在“奥运助威团全民健身总动员”活动中,选取了百姓日常健身项目,以全民健身擂台赛的方式,在全国六大地区(京津地区、川渝地区、广东地区、江浙地区、沪杭地区、东北地区)12座城市举办俯卧撑、仰卧起坐、5米折返跑、引体向上、摸高、立定跳远等6项竞赛,旨在展现中国人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营造浓烈的奥运氛围,在全国掀起“全民健身迎奥运”的又一轮高潮。

篇4:王教授答疑

王教授:困扰你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我记得《中国教育报》在2001年曾就《教师该不该写论文》进行过一次大讨论,而且在2002年1月19日第3版的“编后”中总结道,“很抱歉,我们无法在这里给出一个放之五湖四海而皆准的结论,给这场讨论做个评判。”“你可以说这是个没有结论的讨论。但你不能说这是个没有价值的讨论。”因为“5个月来,……大家就‘教师该不该写论文’、‘评职称一定要有论文吗’的问题,见仁见智,热烈讨论”。

所谓见仁见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应该写论文,因为“论文,是经验的总结,是实践的足音,是改革的思考,是前行的探索。教师通过写论文,可以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得失,并将之上升为理论。”而一种观点则认为“教育教学水平高不高,不在有没有论文。有不少教师教学水平很高,但不见得有论文发表……写论文要牵扯精力,花在写论文和发表论文上的时间多了,势必花在教书育人上的时间就少了,有‘不务正业’之嫌。何况在当前社会风气不正、价值观比较混乱的情况下,花钱买版面、请人代写论文等现象层出不穷,评职称要求有论文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等等。

对于教师要不要进行科学研究、写论文,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和想法,仅供参考。

我以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都应该进行科学研究,不管他(她)在学校是专任教师还是管理者,都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方法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或管理工作。因为:

第一,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环节,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教”与“研”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

第二,没有“研”的“教”应该说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不负责任的。我这里之所说“不存在”,是因为就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而言,有哪一门课的教师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认真的思考?如果说区别也大概只有思考的深与不深之别;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什么就得想什么”就是这个意思。我说的“不负责任”,是指那些把心思根本不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上课时就“照本宣科”的教师。

第三,没有“教”的“研”是空洞的或无价值的。在学校工作中,对于专任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其第一要务,离开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对于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多大意义呢!

第四,对于“写论文要牵扯精力,花在写论文和发表论文上的时间多了,势必花在教书育人上的时间就少了,有‘不务正业’之嫌”的说法我则不能苟同。因为科学研究的选题总是围绕着自己的学科、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的,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至于找人写论文之类的做法,那能叫自己的科学研究吗?

2. 湖南岳阳杨老师:过去学校的体育比赛很多,有学校运动会、年级和班级组织的小型比赛等。但是,现在学生人数多、场地小,组织一次比赛困难很多、难度很大。我想问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体育竞赛工作还要不要?应该怎么做?

王教授:体育竞赛工作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应该加强并尽力做好才对。至于你说的“现在学生人数多、场地小,组织一次比赛困难很多、难度很大”的确是现实情况,但是体育教师要适时地组织起各种体育比赛的职责却没有变。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学校体育竞赛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在此我想把耿申同志的“感受德国学校的体育与美育”一文推介给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和体育教师,或许对于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第一,关于学校体育教育理念。耿申同志在其文章中介绍了一所德国学校(Johann Henrich Buttner Schule)校长的体育理念是:学生的体育不需要更高、更快、更强,而需要“更多”,即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每个人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对于这名校长所坚守的体育理念的第一句话我们暂且不加讨论,但是第二句的“更多”则是值得赞赏的。同时,我还联想到在2001年雅克.罗格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在《奥林匹克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卷首语,其中说到“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当然我们将继续保留这个格言,但是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第二,关于学校体育竞赛。文章中还介绍了“人人参与的班级足球赛”:在法兰克福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一所九年制学校的学生进行的小场地足球比赛。学校用高约3米的绳网围成了3个长约十五六米左右、宽约七八米的“足球场”,每队4个人,由男女生混合组成。周围上百名学生在观赛、加油,许多准备上场的球队也在观赛的人群旁边练习着传球。一部分同学在周围支起了四五个地摊,出售饮料和分发物品。每个孩子,包括那些女生,脚法都很像回事,射门的力量也够大。比赛规则似乎也进行了许多修订,裁判老师不时吹哨叫停。场外的欢呼声不断。虽因路过而未及采访,但出于对学校教育的熟悉,上述活动,应是一所学校在进行班级足球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条件,但并不是唯一的条件。学校领导的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师的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3. 甘肃天水张老师:尊敬的王教授,“坐位体前屈”是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项目之一,您能否介绍一些练习体前屈的方法?

王教授: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前屈的练习方法很多,在此我主要介绍以下两大类练习:

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单纯的体前屈练习”类。

——站姿体前屈练习:1)分腿站立,体前屈,上体下振;2)并腿站立,体前屈,两臂紧抱双腿(静止不动);3)分腿站立,体前屈,上体在两腿之间连续甩动;4)学生背对肋木(大约20-30厘米)分腿站立,体前屈,两手从两腿中间穿过握住肋木练习;5)原地扶把杆练习前(侧)踢腿或行进间前(侧)踢腿;6)把杆压腿练习等等。

——坐姿体前屈练习:1)学生分腿坐在垫子上,体前屈练习;2)学生坐在垫子上,双腿伸直、双脚放在高垫子上,教师(同伴)扶住其背部下压练习;3)学生坐在垫子上,两腿分开放在30-40厘米高的长凳上,做体前屈,上体往板凳下钻,或教师(同伴)两手扶学生的后背下压练习;4)坐姿前踢腿练习等等。

第二,我们可以称之为“动作练习”类,即在练习各种动作过程中,促进“体前屈”进步。

上一篇:淘宝开店运营策划书下一篇:鸟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