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市场分析

2024-04-08

钢市场分析(精选6篇)

篇1:钢市场分析

山钢重组日钢案例分析

—“国进民退”是双赢博弈还是逆市场化

摘要:山钢与日钢重组合作日前最终签订协议,这被普遍解读为“国进民退”强制收购的标本,并被视作是违背了市场化原则。通过分析,山钢重组日钢并不是逆市场化的零和博弈,而是多方博弈共赢的结果。

关键词:山钢重组日钢,国进民退,利弊

一、案例背景简介:

2009年9月6日,在山东日照市,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钢铁)与民营企业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民营日照钢铁由此成为国有山东钢铁旗下一个子公司。

山东钢铁集团是山东省属最大的国有独资企业,旗下主要子公司济钢、莱钢都是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著名国企;日照钢铁作为民营企业,由河北民营企业家杜双华在2003年创办,过去几年发展迅猛,规模与效益不断攀升。已形成千万吨及产能,规模直逼济钢、莱钢。山钢、日钢的重组协议一公开,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根据重组协议约定,双方以共同向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山钢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钢以其经评估后的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权。由于2009年上半年济钢和莱钢均报亏损,而作为民营企业的日钢却实现净利润18亿,所以颇有人为日钢抱不平,认为这个重组方案是典型的“拉郎配”,是“小鱼吃大鱼”。

这次重组,将诞生中国钢铁业的新巨头。根据2008年中国钢铁产量排名,重组日照钢铁后,山东钢铁的产量将超过2931万吨,仅排在上海宝钢和河北钢铁之后。在2009年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的钢铁企业中,重组后的山东钢铁集团营业收入将超过河北钢铁,跃居第2位。

二、重组方案要点及相关问题的分析

(一)重组方案特点及争论分析

1、“国进民退”:素有“印钞厂”之称的日钢作为一家民企,甘愿成为山钢的一家子公司,和人们过去见到的国企经营管理不善而被民企收购的路数完全不同,故而有“国进民退”的议论。

2、“亏损国企兼并赢利民企”:由于2009年上半年济钢和莱钢均报亏损,而作为民营企业的日钢却实现净利润18亿,所以颇有人为日钢抱不平,认为这个重组方案是典型的“拉郎配”,是“小鱼吃大鱼”。实际上,山钢今年上半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高价协议矿石的结果,不过是阶段性亏损。随着高价矿石供应合同的到期,山钢也迅速摆脱亏损阴影。

3、股权比例:双方将采用共同向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重组,山钢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钢则以其经过评估的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权。

此次山钢之所以并购日钢67%的股权,是因为其余日钢股权已注入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开源控股。此前,开源控股收购日钢资产是以2009年1月5日在联交所报收市价每股0.232港元的10倍以上溢价。这意味着,除了资产评估外,日钢的资产有了另一个公开的估值,这也是山钢本次重组日钢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

4、过渡期租赁模式:重组方为日钢留出了三到五年(到新公司一期工程投产后为止)的过渡期租赁经营权作为预期回报。日钢将以租赁方式维持正常的生产管理,盈亏自负。日钢对此非常满意,日钢认为,这是一个兼顾各方面利益的成功模式,是这次特殊背景下重组的最佳方案。

(二)重组各方优劣势分析

1、被重组方:日照钢铁

优势: ①迅猛的产能扩张速度。日照钢铁过去几年发展迅猛,规模与效益不断攀升。已形成千万吨及产能,规模直逼济钢、莱钢。

②得天独厚的运输条件。日照钢铁与岚山港区近可相望的距离,于是有了著名的低运费和由此产生的逾10亿“相对利润”。

③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日照紧靠深港、背靠腹地、面向全球,从而减少铁矿石成本、接近产品市场、降低出口费用。

④经营管理的灵活有效。日照钢铁在应对市场环境突变时经营管理方面的一些灵活措施也值得山钢集团借鉴。

劣势:①历史遗留问题。日钢虽然拥有天时地利,但眼前的赢利并不能掩盖技术即将落伍和环保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并不能回避产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课题;

②政府不会让其一枝独大。据《中国证券报》分析:日照钢铁被重组实属无奈。因为无论是资金还是市场,如果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最终将失去竞争力。

③资金链“断流”:为了让日照钢铁加快重组,山东省方面施压让银行断贷,逼迫日照钢铁重组。日照钢铁自建厂以来,八成建设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

④环保困境有被限停危机;日照钢铁屡受环保等问题的影响,也决定了政府不会将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交给日钢单干。国家环保局6月份曾紧急叫停了日钢的500万吨项目,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2、重组方:山东钢铁集团

优势:①整合济钢、莱钢两大国有钢企,整合日钢后,可与宝钢河北钢铁抗衡;

②公有经济流动性强;

③ 政策倾向,地方政府扶植;

④规模效应,协同效应;

⑤实现产业集群,有利于产业布局和产品品种的调整。

劣势:①国企普遍效率低下,整合济钢、莱钢整合效果一般,协同效应不明显;②由于之前囤积大量存货,导致铁矿石降价时亏损;

③济钢、莱钢等多集中在内陆地区,限制了山钢的发展。

(三)必要性分析

以下从宏观层面分析,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频繁发生是大势所趋。

1、世界钢铁行业国际并购浪潮的影响。

世界上已经发生了四次钢铁并购浪潮,前三次确立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钢铁强势地位,进入21世纪后发生的第四次世界钢铁行业的横向并购浪潮愈演愈烈,改变了整个国际产业竞争格局,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了由超强、超大企业集团主宰业界发展的时代。与跨国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规模偏小,顺应世界钢铁企业并购浪潮,加快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大企业是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横向并购的重要动机。

2、企业追求规模经济。

钢铁企业通过横向并购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产品运输、销售、研发和管理费用;提高在国际上下游市场的谈判地位;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无序竞争。因此,追求规模经济是钢铁企业横向并购的根本动力。

3、我国钢铁产业调控政策的推动。

在2009年8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重申:钢铁业三年之内不要再上新项目。钢铁企业要发展,必须摒弃盲目增加产能的方式,而要依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的良方。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认为:“为应对全球经济波动和衰退,中国钢铁行业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加快产品结构升级,这是实现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4、应对外资并购的威胁。

日前,稳坐全球钢铁业第一把交椅的安塞乐米塔尔公司收购了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中国东

方集团,其欲抢占中国钢铁市场的意图已彻底显露。这使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意识到必须加快升级和重组,从而把生产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杜绝外资并购它们的企图。

5、地方政府的支持。

钢铁产业分散但总体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如河北、山东,地方政府在钢铁行业低水平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不断下滑、中央调控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倾向于推动省内钢铁企业进行区域性横向并购,培育本地大型钢铁企业。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的总工办顾问东涛表示:“对一个省内钢铁产业进行整合式大势所趋。从全国来看,有3到5家钢铁集团是比较合适的。”

(四)适应战略性分析

以下将从中观层面分析,重组日钢是山东实现其战略规划的关键性步骤。

1、钢铁企业沿海化

钢铁企业沿海化是全球钢铁业的发展规律,紧靠深港、背靠腹地、面向全球,从而减少铁矿石成本、接近产品市场、降低出口费用,打造最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山东排名前几位的大型钢企,因为历史的原因,存在着明显的布局不合理问题:济钢、莱钢都在内陆,而且济钢和青岛钢铁都距离城区很近。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而国家相关部门在短期内,不可能批准山东新增年产2000万吨钢的计划,重组日照钢铁是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

2、山东钢铁产业蓝色战略

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的资产重组,对于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山东钢铁产业调整振兴,构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发展格局,打造以日照精品钢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举足轻重。山东钢铁集团争取到2020年形成4000万吨钢生产规模,综合竞争力跻身国际钢企前10强。重组日钢,是山东推进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的关键性步骤。

(五)直接并购动因分析

以下将从微观层面分析,笔者总结出促成此次重组的关键因素

1、重组日钢早有预兆

按照山东省的规划,未来的发展重点在沿海,日照将规划建设2000万吨精品钢铁基地,这成为山东钢铁集团整合日照钢铁的直接动因。在山钢集团“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的发展战略之中,坐拥亿吨铁矿石码头的日照钢铁对于山钢集团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2、资金链“断流”

为了让日照钢铁加快重组,山东省方面施压让银行断贷,逼迫日照钢铁重组。日照钢铁自建厂以来,八成建设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据一位接近日照钢铁高层的人士透露,日照钢铁断贷后,不愿被重组的日照钢铁在资金链断裂情况下重组提上日程。

3、满足融资的需求

根据公开资料,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总投资87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而日钢的资产,根据推算约100亿元,显然无法承受800亿的大项目。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日钢融资越来越困难;而山东钢铁集团自2007年3月成立到年底,已经先后从12家银行获得总计2400亿元的授信额度。也就是说,山钢与日钢重组合作后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钱的问题将不是问题。而日钢如果单干,将会出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窘境。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日照钢铁最终发现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建设新项目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尽管一些公有经济的经营效益不是很好,甚至出现亏损,但是由于其流动性是源源不断的,所以就有发言权。

4、政府的强力推动

根据冶金规划研究会参与规划的政府人士透露,此次日照钢铁接受山钢集团的重组,主要是由政府在主导。根据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内几家大型钢企相继迈出兼并重组步伐。首钢在曹妃甸的循环经济项目,宝钢、武钢分别在湛江、防城港的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很快获批上马,这给山东以不小的“刺激”。山东排名前几位的大型钢企,因为历史的原因,存在着明显的布局不合理问题:济钢、莱钢都在内陆,而且济钢和青岛钢铁都距离城区很近。按照山东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而国家相关部门在短期内,不可能批准山东新增年产2000万吨钢的计划,重组日照钢铁是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

5、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需要

日钢虽然拥有天时地利,但眼前的赢利并不能掩盖技术即将落伍和环保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并不能回避产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课题。以其现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并不能承载提升山东产业水平、推动山东钢铁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既定政策,一个凭机遇短短5年内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的优势并没有解决这些不足,而这决定了它的发展不能走“一股独大”的道路,不能排斥与其他任何资本的合作。

6、产业技术升级的迫切需要

进入21世纪,中国钢铁市场需求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同时中国数千万吨的需求增量,将被世界范围内的近十亿吨产能存量所分享,需求拉动的动力日渐衰减。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等企业由于建厂时间较早的,面临落后产能较大、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成为制约组建后的山东钢铁集团科学发展的短板,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性指标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门槛。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实施重组联合,整合关键业务和共性资源,已经成为钢铁企业适应国际、国内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山钢本身就山东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重组。重组而成的山钢总资产达1241 亿,拥有11.3 万名职工。放眼山东全省,产能超过1000 万吨而游离在山钢集团之外的钢企,只剩下海边的日钢了。所以,山钢重组日钢势在必行。

(六)重组利弊分析

1、混台所有制企业将成为主流(周放生:国企改革专家)

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混合所有制,可以把国有、民营两种机制的优势融合在一起。从理论上讲,99%的国有股权+1%的民营股权,或99%的民营股权+1%的国有股权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但比较均衡的结构是三个股东,一个股东占有40%的股权,其它两个股东占30%左右。这样的股权结构可以互相制衡,三者在博弈中可以找到利益共同点。

2、钢铁业未来应由民企主导(李肃:和君创业总监)

很多人认为钢铁产能达到1000万吨效益最高,实际上150万吨也可以达到最高效益。这主要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低谷时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具有灵活性,现金流更充足,可以趁机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低谷期是民营企业崛起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上世妃90年代中后期,造纸和纺织业的案例。当时这两个行业民企发展得还不如现在的钢铁行业好。国有企业做大的时候,民营企业还不存在。中国钢铁行业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这不是正常现象,未来新一轮的调整应以民营企业为主。山钢重组日钢的做法我不赞同.国企和国企合并后文化冲突就已经非常厉害,何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而且山钢和日钢的合并缺少经济互补性,这种合并不会产生效益,还会破坏民营企业的生产力。所有人认为.美国的国有化救市是正确的,实际上却导致美元贬值。这就是美国重新国有化的失败。

3、以国企为主的并购效益有限(周涛:国金证券钢铁行业资深分析师)

“国进民退”在钢铁行业不是常有的现象,因为总体来说中国的钢铁行业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钢铁企业由民营企业收购控股更只是个小插曲。目前只有南钢系(南京钢铁)

一例,主流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并购.民营企业可以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去运作,但可供选择的并购标的是不多的,因为各地大型的钢铁企业最终都会被当地政府整合成一个更大的钢铁集团,不太可能让民营企业去井购。从中短期情况看,我们能够看到这种并购所产生的效益非常有限,可能更多的是产量的整合。但营销渠道、销售渠道的整合效果一般,这需要一个过程。

4、经济下行期有利国企扩张(周希增:中信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

这一轮中所谓的“国进民退”,不独钢铁行业,在其它重化工业领域也很普遍。经济环境恶化.各种优势资源就会向大型国有企业集中。其实在钢铁行业中,真金白银的收购已经越来越少,多数是以新建产能取代落后产能的方式完成重组。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集团的合作也可能采取这种模式。今年几大钢铁集团刚刚成立,钢铁业就进入下行周期这种环境反而会加快重组进程。当然,对民营钢铁企业来说,这这时候被重组利益可能会受一定损失。从长远看来,未来中国钢铁行业中占主流的肯定是混台所有制的企业。

5、笔者的一些观点

缺点:①日照已经净资产被评估价值出资,占33%股权,日钢净资产是否被低估,67%和33%是否合理?

②山钢以现金分批投入,现金是否能够按期到位?最终能否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67%和33%分成?

③重组日照以过渡期租赁方式维持经营生产,原属于自己的资产却要租赁付费,是否不公平?

④山钢重组日钢,能否发挥经营协同作用使1+1>2?依据以前济钢和莱钢重组合并后,山钢并没有充分发挥协同效果。

⑤重组后,日钢成为山钢集团下属子公司,以后的经营中还能否将其当做自己的公司用心经营。代理成本是否会上升?是否有道德风险的可能?

⑥山钢是国有企业,国企最大缺点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低下,日钢以前是民企,主要决策都是杜双全决策,这样,重组后是否有利于日钢自身发展。

优点:①国信证券钢铁业高级分析师郑东也认为,重组预案虽然并无超预期的亮点,但从长远来看,重组不仅扩大了规模,也改善了产品结构。

②广发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谢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行业的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能够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融资成本,这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上市公司公告同时还强调,如果山钢能完成对日照钢铁的重组,山钢承诺,为了消除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重组完成后,在条件成熟时将日照钢铁股权注入上市公司。

③目前钢铁行业面临萧条,在这个时候重组、合并应该是个非常难得的时机。

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统一采购原材料,增加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运输成本等

⑤实现区域内产业集群,增强对外竞争力

⑥实现统一集团管理,减少了此前的竞争成本,使得各子公司专心致力于技术开发、产品升级

⑦实现公有经济化,获得政策倾向性、筹资流动性等优惠

⑧有利于宏观调控,解决各方历史遗留问题,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可以宏观调配产业布局,实现内陆向沿海转移战略的实现。

⑨钢铁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经济的重点,规划在国有之下,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执行,先大家、后小家。

三、重组后预期目标及结果

(一)预期目标

根据规划,山钢集团未来将形成一个大型板材精品基地、三个专业化生产厂区的产业布

局,到2020年争取形成4000万吨钢生产规模,进入世界500强,综合竞争力跻身国际钢企前10强。

(二)预期能够达到的效果

目前,日钢赢利能力已超过同在山钢旗下的济钢、莱钢,重组完成后,日钢必将是山钢最为赚钱的一块资产。目前,重组后的山钢产能排在宝钢、河北钢铁之后,而营业收入则是全国亚军。完成重组后的山钢雄心勃勃:用十年的时间,跻身国际钢铁前十强。

(三)购并后整合1、据山东省钢铁整合下一步规划,山钢将对日钢、济钢、莱钢进行限产、淘汰落后产能,腾出2000万吨钢铁产能在日照投建精品钢铁基地。

2、在精品钢铁基地开工投产前为过渡期,日钢以租赁方式维持正常的生产管理,盈亏自负。

3、重组后山钢将接纳日钢签约之日的全部在册员工,这对稳定日钢员工队伍起了很大作用。

(四)结论

综上分析,民营企业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日钢仅靠自身发展.虽然目前是盈利的,但很难实现快速滚动发展。从中国钢铁产业布局来看,发展临港钢铁产业是个趋势。就山东而言,无论济钢还是莱钢,均受限于地域与资源,整合日钢,可以实现要素资源的集约化发展。重组以后,日钢所具有的优势资源,也将为重组后的山钢提供支持。而山东政府为了建设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在国家控制钢铁产能和实行汰劣换新政策的前提下,也乐意推动山钢与日钢重组合作。因此。山钢重组日钢并不是逆市场化的零和博弈,而是多方博弈共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董陶,“山钢副董事长谭庆华、日钢董事长杜双华双双否认“强势吞并”--山钢日钢重组幕后的山东战略”,《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37期.2.魏好勇,“日照钢铁称被山钢重组系双赢之举符双方意愿”,《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11月16日.3.李富永,“山钢并购日钢:公平与否不在于形式”,《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9月15日.4.郭玉亮,“国进民退”现象:双赢博弈还是逆市场化,《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3期

5.郎莹,王东杰,“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形势与动因分析”,《经济纵横》2009年第2期

6.吕福明,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不能简单视为“国进民退”,《联合日报》2009年9月9日,第3版

篇2:钢市场分析

剧情简介:孩子的妈离乡打工,勾搭上一个卖假药的有钱人,回家离婚并想带走孩子,失业待业 的父亲陈桂林(王千源饰演)为了留住孩子的扶养权,或去借钱或去偷,也想给孩子弄一台钢琴,在走投 无路下,竟异想天开地找来过去一同在钢铁厂作工的伙伴,发挥各自岗位的专才铸造一台钢的琴。

从宏观叙事的角度看,《钢的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时间、空间都离台湾观众很遥远的地方— 1980年代末的东北,国营企业随着私有经济开放,美其名的经济改革,其实是一场上百万的工人沉默下岗的失业战争。

导演张猛将政策的负面效应化约为工厂的存废与再利用,并以一种写实又荒谬的失业工人图像隐晦地呈现在《钢的琴》中。有的失业工人将工厂改成赌场,有的则拿起钢铲盗挖盗卖过去工厂埋下的废铁,有的拿起钢刀杀猪,或拿起利剪帮人理发,但无论干着怎样偷鸡摸狗的行当,对于政府想炸断那两根宛如工人臂膀的工厂烟囱,失业工人们却是有志一同地守护着它,想法子连署将它改造为城市里亮丽的风景,如彩绘成两只火箭、两只长颈鹿或两根插在炉上的香。片名:在“钢琴”中间,硬生生嵌进一个“的”字,“钢的琴”,这种诙谐、硬朗的很东北、很底层的命名,既拆解了“钢琴”,又用土办法出人意表地重新加以组合,它在自我嘲讽的同时,也调侃了“钢琴”所象征的特定阶层的高雅文化。影片名字,指向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混杂的喜剧风格。

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当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中的某一点,这一点在胶片或数码图像感应器上能清晰地结像。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景深就是指这种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的景物的纵深距离,这种距离大,称为景深大;这种距离小,称为景深小。

主题分析:影片其实涵盖了两层主题:第一层,是陈桂林的家庭故事,讲述一个父亲为了留住女儿而做出的种种努力,为的就是弥补自己在家庭职责上的缺失;第二层,是陈桂林和工友们对时代的一种挽留,讲述了这些因为时代发展而失掉了自己原本钢厂工作的工人们,借着做钢琴的契机,重新回到了自己曾经挥洒青春的钢厂,重新操起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工具,对一个逝去时代的追忆油然而生。影片对这两层的讲述都做到了比较成熟。情感上的起承转合也都比较充分,让观众接受起来很顺畅,也很投入。既有家庭的小纠纷,又有时代的大变迁,自编自导的张猛对本片的艺术野心还真是不小。《钢的琴》的故事虽然是完全原创,但是其关于家庭境况和时代环境的设定都是很符合现实也很符合逻辑的。能够做到让观众感同身受,是张猛作为编剧的功力体现。

这个片整体就在说这一件事,作为一个逝去时代的牺牲品,不管你多么努力,不管你多么聪明,你什么也留不下,而且不是你一个人留不下,是一个群体,他们人到中年暮然回首,发现自己的一生什么都没有,事业家庭理想,所有的东西都停留在那个大工厂的时代,他们的一切都没法前进了,只能凑合活着。这个主题 其实说实在是有点批判性的,因为它毕竟发生在一个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地方,但如果真的走这个路线,那也就别想上映了。所以他选择了一个更讨巧的方法,那就是用一个荒诞夸张的事件来表现什么都没有这个主题,通过精神的胜利和实际的失败这个巨大的反差来诉说这一辈人的无奈,我们作为人应该成功,但作为社会的人,我们必须失败。

《钢的琴》恰好为我的父辈们构筑了一个可以纪念和思考过往岁月的平台。影片伊始,那个由俩大烟囱做背景,葬礼做前景,悠扬深远的俄罗斯民歌《三套车》为伴奏音乐,缓慢平移的镜头,将一种高奏挽歌的气氛烘托起来。而没想到的是,葬礼的主人家要求换成欢快的《步步高》,这一错位所带来的滑稽与无奈,瞬间hold住了观众的思绪。镜头语言所指涉的各种言外之意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大烟囱的辉煌过往代表着那个工人阶级雄霸天下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咱们工人有力量”,只要“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而依旧昂首矗立却毫无用处的烟囱与工人纷纷下岗逐渐弱势的现状也十分吻合。《三套车》带来的悲戚与哀伤十分符合情境,却被要求换成充满物欲与享乐情绪的《步步高》,在错乱的背景音乐中,淡淡的忧伤和浓烈的讽刺相互交融,也为影片定下了基调。

影片着意讲述了失意潦倒的陈桂林面为挽留女儿,撺掇以前工友哥们儿造钢琴的故事,这本应是个体现父爱亲情的故事,可影片却表达了另一番情怀:和开篇的基调一致,那份对过往工人阶级燃情岁月淡淡忧伤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物欲横流浓烈辛辣的讽刺。在这个故事中,不仅有着对于旧有事物的送终,比如陈桂林的父亲,比如那两座烟囱;也有对于过往岁月的彰显和留恋,比如联名上书留下烟囱,比如工人们造钢琴时集体的作业方式;也有对现实物欲的妥协与无奈,比如最终女儿还是被造假药的前妻领走了,比如销赃的季哥也被抓走了。最初,他的这些工友哥们儿沉浸在现实的泥淖中,或为生计奔波辛劳,或自私而不顾他,或违法销赃。可是在这个看似荒唐的造钢琴的过程中,都被这种集体的力量所感染,最后拧成一股绳不说,还都完成了自我的归属与自我的救赎。本片的故事核心,应该、也只能是男主角陈桂林与自己的一群好友造钢琴的段落。但直到影片进行了一个小时,故事依然着眼于描述男主角和他的朋友们的背景故事、各种人物关系,前戏实在太长太长,真正的制造钢琴的过程却搞得有点一笔带过。故事在前一个小时里,始终着眼于男女主角的聊天、吃饭,人物之间生活化的对白----其实生活化没什么不好,但这毕竟是拍电影,一句对白说得又长又慢,完了隔了好几秒才说下一句,再加上几乎固定不变的镜头,这让我想起了《日照重庆》里开场王学圻与人边抽烟边谈话的段落。

多场景里,镜头对着某个建筑物或者某个街道来一个空镜,空了个好几秒才让主角慢慢的走进镜头,这种贾樟柯蔡明亮等文艺片的专家们爱用的电影语言,放在这样一个足够娱乐性的故事里,无疑于在赶客。

用一段饱含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以喜剧式的电影语言,讲述了小人物生命中最重要的永保尊严的故事,并通过狂欢般的歌舞形式唱响了时代的挽歌。

电影中的线索:第一条,主要线索,大家集体制造钢琴的故事,第二条线索,影片的两条暗线,一条是陈桂林前妻对孩子的争夺,显得较为尴尬,要么应该加强这面的描写,强化一下人物的动机,也增添一些困难,要么则略写,甚至不写,尤其是前妻的戏份过多,但是有没有影响到主线“造琴”,现在有些删之可惜添则不足的味道。

另一个烟筒的线索,在这帮废柴大叔造钢琴事件的背后——两根烟筒的去与留也不太理想。现在影片中的跟烟筒与主线情节的联系太过松散,实际上应该加强烟筒的去留对于角色们内心的触动。导演似乎也是想表述烟筒倒了角色们才继续造钢琴,但是由于铺垫不足,观众对于这种情感也不会太认同。倒不如说本来他们要造琴,后来忽然觉得保住烟筒更重要,烟筒倒了伤心过后才继续造琴这样才能体现出主角们情绪和心态。

另一条线索,废弃的工厂遗留下两根高耸入云的烟囱,工人们集体联署呼吁保留,但终被拆除。这两根烟囱经历几十年岁月,伴随几代工人的劳动、成长和生活,是城市地标,是记忆参照,更是过去时代光荣与梦想的见证。影片末尾,在大群工人伫立遥望中,两根烟囱被定向爆破,瞬间,烟尘升起。这条情节线时断时续,作为“造钢琴”这个主线索的衬托背景,颇具意味。它说明,国家、资本、市场的逻辑和步伐,铁面无情,坚不可挡。它还说明,土造钢琴,这个单个“奇迹”,其实只是一次无奈的挣扎,正像最终不能留住陈桂林的女儿一样,它并不能改变造钢琴的那个“背景”,不能改变工人集体失败的命运。通过这个背景线索的叙述,《钢的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时代的大势。

人物分析:《钢的琴》之中的人物挺多,但是关系网却非常的简单,整个故事也没有故意卖弄深邃,只是一个父亲为女儿手工制作钢琴的故事,这片子高明的地方是把父亲制作钢琴和老钢厂联系在了一起,搭建了一个平台去表现内核之中的东西,分支的人物也非常简单,但是每个人又有自己的人物个性、自己的经历,整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整体上却显得非常饱满。整个片子对人物的刻画相当细致,出现的人物都有设计一些专门的表现人物性格的桥段。

老陈他们曾是骄傲的产业工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人,领导阶级;工资高,地位高,技术也高;曾经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支柱,为社会发展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但是,一场改革却将正值壮年的他们抛向了社会,让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产者。不仅如此,记载他们光辉岁月的厂房,也被废弃,荒芜,那两个象征产能和效益的烟囱更是在爆破中灰飞烟灭。他们精湛的技术和无穷的创造力,顿时失去了用武之地。正如老陈所言:本来是要像桂林山水一样甲天下的,却成了一个夹生的人。

眼看着就要在吹拉弹唱和跳舞搓麻中荒废。幸好有了这个主意,一群闲人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在父爱和尊严的名义下团结起来,为了造钢琴这个事业而奋斗。说它是个事业似乎有些夸大。但是这群人的激情和坚持其实无异于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发生着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与他人的关系。

陈桂林;陈桂林,一个曾经的无上光荣的工人阶级,一个失去组织依托的底层劳动人民,一个依然有朴素梦想的技术工人,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失去老婆的男人,一个有一群“狐朋狗友”的小人物,他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缩影。在他的身上,集中反映了热情如火的重工业时代中国工人的一些突出特点:技术过硬、踏实勤劳、生活拮据、粗野豪放甚至世俗狡黠。这些特点曾经在半个世纪中,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石,也是这些特点在改革浪潮席卷而来之时,让他们一度感到茫然无助和无所适从。他们很现实,几十年甘之如饴地围绕着某个重工业据点,辛劳工作、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他们又很不现实,经常回味着为时代所不容的过去,并做着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春梦,这却也是他们顽强生存的精神源泉。他的忽悠能力。反观陈桂林想向姊姊借钱时,只见他跟着数落姊夫:「你首先就得解放思想,解放完思想才能解放自我„」,然而,侃侃而谈的陈桂林不也是拉不下脸而顾左右言他,宁可照顾人也不愿给人添堵的东北爷儿们形象尽现其中。“我爹给我起这名,陈桂林,就是希望我能像桂林山水一样,甲天下。没想到夹生了。”这个背着油头,蓄着胡子的中年男人,曾有过或者一直有着一腔抱负,最终完成了“造钢琴”这件能事儿。

淑娴:这个豪爽大气又温柔体贴的东北女人,执着得爱着老陈,却也还保有自己的底线。虽然时运不济,下了岗,却也乐观得靠自己的嗓子吃饭,而没有像别的女人靠着男人或者自己的身体。他曾经以为淑贤会一直在身边支持他而忽略对她的照顾和关怀,却发现,任何女人都是需要理解与呵护的,情感是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和经营的。所以他原谅了淑贤也原谅了自己的朋友。

陈桂林的爱情是一种实用主义式的爱情,生活的艰难和理想的困顿,早已不容他有任何非分之想。但这样的爱情恰恰是最真实的,最符合陈桂林和淑娴身份的。婚约对于他们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一种仪式,找一个女人过日子,嫁一个男人做依靠,是一种最质朴最实际的行为。所以,陈桂林、淑娴、王抗美之间,对于彼此的暧昧和苟且都安之若素心照不宣,即使发生龃龉,也不会影响到各自之间的情分

胖头:胖头曾经是个赌徒,无赖和混混,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却在得知女儿未婚先孕的消息时,发了疯得冲出去要收拾那个混帐小子。那一刻,他不再是个无产阶级流氓,而是个要为女儿出头的父亲。(1:10)

快手:快手,一个拥有精湛开锁,制锁技术的年轻人,因为曾经的年少无知而入狱。出来后,因为钱加入了老陈的队伍,被胖头讥笑而对其怒目相向。却在胖头女儿受到欺负时,二话不说,帮助他去收拾那个混帐小子。他曾经以为兄弟情谊不如钱,后来发现兄弟情谊要比钱靠谱儿。(1:18)为陈去偷东西,前后对比的变化。

所以一个专门揭伤疤一个最烦哪壶不开提哪壶,所以这一对互相帮助的时候才能给人一种工人阶级最终还是穷帮穷的感慨。而为了给这个渲染做铺垫,前面已经安排了主人公和两人的互动,所以当他们见面时大家心里已经有了对他们冲突的一个蓝图,只等情节一到,感觉自然就出来了。大刘:主持杀猪产业的大脑袋,性格比较软弱,焊工 王抗美:油工出身,为朋友丢了工作

季哥:季哥算是几个人中混得最好的,有头有脸,连警察来请,都是客客气气的。这个管着几十号拾荒者的头目,确是铸造的一把好手,还是个极重承诺有责任心的人。在被警察带走之前,还不忘看一眼自己的作品,好对兄弟有个交代。他宽阔的肩膀和背头,都让人想起《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他的背影慢慢消失在车间大门,一种略带调谑的表达方式,崇高感却油然而生。这正像整部影片的一个缩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戏看生活,壮而不悲。(48)(1:27)二姐夫:由二姐引入,是一个木工,爱面子,但为了陈桂林,去偷钢琴,进派出所,一起造钢琴,表现他的性格,为朋友也是

汪工:退休的留俄工程师老汪从汪工鼓动大家进行保卫烟囱的动员大会到最后所有人目送烟囱的最后一程,他们体验了自己在社会转型下最后的被消解和被遗忘。(1:16)父亲与女儿的段落:

1、(10)《钢的琴》甚少着墨父亲陈桂林与女儿小元的感情戏,仅有的几场戏都借着陈桂林似是而非的忽悠,将自个儿、女儿与观众都都套了进去,例如陈桂林用油漆在木板上画上琴键给女儿练琴,两人的对话就笑料百出。

小元:爸,这能弹吗?

陈桂林:等(油漆)干了就能弹。小元:干了也出不了声音阿。

陈桂林:爹给你讲过贝(多芬)大爷的故事吧,贝大爷耳朵背,也听不见,不是照样弹好了。

小元:他听不见,可旁人听得见啊。

2、两个人吵架(35:41)父女

段落分析:(1:10)片中有一幕,他们追入厂区的电影院追打少年的情景,影院入口大厅赫然挂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标语,后面又一幕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语录,她们冲入的放映厅内,正放着苏联的老电影。在眼下这个红歌嘹亮的年代,遥想这家企业当年必定也是又红又专的模范企业,可就在这个一直都是为实现四化奋斗的国家所有的企业里,这些被遗忘的人们,不得已地还在到处抠一些企业转卖后留下的国有资产的残羹冷炙,在热火朝天地干着,一件完全属于私人的活儿。在大国企的屋檐下,专心致志地实践着私人的“利益”,还时不时被困难吓得想放弃,这是多么不够“励志”的故事„„

打情敌的段落(01:24)三人在画面这个段落分析,镜头多为固定镜头 电影的叙事结构:经典和类型化的叙事结构

尽管影片有着一个较为沉重和庞大的背景,但是其实使用的是一个常见的叙事结构。即创作者将陈桂林作为核心角色,用其凝结了其他配角,来共同达成制 造一架钢琴的目标。

除此以外,创作者为了防止故事单一叙事枯燥,则加出了一条孩子母亲对孩子的抢夺来为角色施加压力制造困难,更铺设出一个背景即政府要炸毁两根烟筒的一条线索来增加影片的群体性和时代感。

电影剧作结构分析:引子:陈桂林离婚了

陈桂林(王千源饰)之所以叫做桂林,是因为他爸爸希望他能够像桂林山水一样“甲天下”。但是,他的人生似乎既没有桂林山水那么美,也没有桂林山水那么优。下岗之后,离婚了。老婆嫁给了别人。女儿暂时跟着他一起过。好在他还有个女朋友(秦海璐饰)。虽然女朋友也下岗了,但是肯陪着他“疯”。

第一幕:父女被赶出琴房

大雨,一群人在雨中演奏,有萨克斯,有唢呐,相当混搭。秦海璐披了件大雨衣,里面是舞台服式的长裙在唱美声„„“没看到老人家都悲伤成那样了吗?还整这么悲伤的音乐,来点愉快的。”办丧事的主人家发话了。担任指挥的陈桂林于是停了下来,音乐瞬间变得“喜洋洋”。

这就是陈桂林下岗之后的生活。“干完活”的他从坟场赶去学校,女儿放学后在学校的音乐室偷偷练钢琴,陈桂林“搞定”了看门的。不过,学校里住校的老师们还以为琴房闹“鬼”,不然为什么晚上老传出来叮叮当当的琴声。有一天,老师们大着胆子去“捉鬼”,于是把陈桂林和他正在练琴的女儿逮了个正着。两人被从学校赶了出去,不要紧。陈桂林有陈桂林的特长。木工活对他来说简直小菜一碟。穿着绿毛裤的他找了块板子削平,上漆,很快做好了一个木琴面。在琴面上摞点书盖上一块布,远看不就是一架真钢琴吗?“丫头,快来试试你的新钢琴。”陈桂林一脸的得意。女儿的小手在琴面上按了一阵说:“爸爸,没声儿,这能练吗?”“从前啊,有个叫贝多芬的大爷,他耳朵背,压根听不见琴声,人也练成了。你要用心去听你的琴声。”陈桂林说得煞有介事。

第二幕:找人做钢琴

离婚的妻子突然回来了。再婚的男人经济条件不错。妻子开上了车,衣着时髦,常常带了玩具来看丫头。有一天,妻子正式宣战了——要女儿的抚养权。陈桂林觉得,女儿之所以想跟妈走,是因为妈妈家条件好。如果,他能给女儿弄架钢琴,没准女儿走不了。

陈桂林有一帮朋友是从钢厂下岗的。钢厂现在也荒废了。陈桂林想:“能不能,找来大伙儿给闺女做架钢琴呢?”女友打击他道:“别以为钢厂跟钢琴厂只差了一个字,那实际可差得远了。”但是陈桂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他找来工厂从前留学俄国的“汪工”,特绅士的一老头。汪工负责查看俄文资料,画图。车零件的、划钢板的、做连动装置的„„从前的工友一一找来。小团体还有饭堂,由陈桂林的女友和另外一个朋友负责做饭。点上几挂鞭炮,正式开工了。

每天大家各忙各的,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工厂还在开工的样子。陈桂林负责去找木头。工厂宿舍有不少废弃的木桌椅、木窗框。统统找过来。可惜这些木头都不过关。没有木头,陈桂林觉得得修改一下原先的设计,干脆做一架钢的琴。

第三幕:什么都留不住

女友打击陈桂林:“问题不在有没有琴,就算你弄了架钢的琴,闺女还是留不住。”陈桂林不信。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做钢琴上。有一天,去敲女友的门,女友探出头来却不让他进门。原来女友和她做饭的伙伴好上了。

陈桂林觉得这个世界好像什么都留不住。老婆留不住、女友留不住。汪工努力想要保住的工厂的两个高烟囱留不住,终究还是被炸了,女儿也是留不住,已经跟着妈走了。

但陈桂林还是想要完成他的钢琴。尽管做沙模的“大哥”刚被公安逮走了。尽管帮他车零件的朋友,其间发现女儿怀孕了,跟一个让大家都看不上眼的毛小子草草结了婚„„

某一天,陈桂林让老婆把女儿带到钢厂来。在废弃的钢厂,女儿看到了那架钢琴——用钢做骨架的琴。女儿开心地走上去,坐了下来,幼稚的小手弹着简单的音符,但在陈桂林的耳朵里那简直如大师演奏的曲子,充满激情…… 镜头分析:(景深)

1、彪炳世界电影史册的前苏联导演、电影理论家塔尔科夫斯基曾言:看一个导演是否有才华,只需要看他的一个镜头。

通看全片后,我以为《钢的琴》的第一个镜头,足以令当今华语影坛乃至世界影坛侧目。

与卖假药私奔的妻子回到她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厂区,与钢厂下岗工人的丈夫,进行离婚谈判——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归谁?妻子坚持带走女儿,丈夫坚持留下。一个固定的中景镜头,低机位微微仰拍。男左女右,分列画面的两侧,面向观众对话。景深处,一处人字形屋檐的房屋,丈夫身后的屋檐是破损的,妻子身后的屋檐是完好的,中间一道紧闭的房门。(同样的镜头设计在影片最后段落也对应的出现过一次,并增加了摄影机的下摇和前推轨。在此暂不分析。(01:29))

·微微仰拍的机位和中景别——将观众带入观赏“舞台戏剧”的情境中,并贯穿全片——和观众保持戏剧互动的关系:全片视点非常统一,正反打镜头是服从戏剧的第四面墙原则下,谨慎使用的。在剧作上的起承转合、传统工整。全片的特写镜头几乎全部是酒瓶、钢琴琴键、钢琴腿、门、毛裤的松紧带等静物,欲将这些静物纳入情境与意境的构成中,强化时代退去的物质证明。

·丈夫、妻子;人字形屋檐,都是平衡的构图,但屋檐丈夫的破损,妻子的完好的设计,是平衡中强化了其不平衡性,亦如丈夫和妻子的社会、经济、乃至心理地位的冲突。

·身着时尚高档衣服的妻子与穿着破旧的丈夫的暗示与冲突。

也就是说,导演在空间取景与场景内道具的运用充满了戏剧性的思考,力图将戏剧冲突在画面中完成,而不是侧重于剧情设计和台词。影片中“引黑”的处理,窃以为是戏剧中幕布的开合——为戏剧段落要求并非故事时间性的缺省。

2、影片第二场引黑前,一场雨天的葬礼,其灵堂后景深处是两个高耸入云的钢厂烟囱。有源音乐(丧曲)从节奏慢的《三套车》被迫调整成快节奏的《步步高》,暗示了钢厂烟囱所代表的钢厂也将被迫加快它走向终结。场面调度方面,影片开始的一场送殡戏,已经彰显了张猛在电影语言上的想法。他用横移镜头,三次拓展画外空间:开始是一群人吹拉弹唱的横移加特写;然后是一群人在中景的画面内,与画外的人进行对话 至此,观众都是莫名其妙,不知道这帮人在干吗;最后横移镜头交代画外空间,观众之前对这一场景的疑问得到解决,同时欢快的音乐与送殡场景的对比,也凸显出其中的幽默。这种对画面内外空间的运用、对电影语言的理解,已经足以秒杀多数内地导演。

3、一直作为背景出现的破败工厂和被炸掉的烟囱,他们不是绝对没用,这个工厂还能造出一个像模像样的钢的琴,但他们的实际价值已经归零,只能存在于过去的光辉的回忆中,存在的价值就是让人凭吊,终究要被现实吞没摧毁。于是故事的结局算是闪亮的一笔,他们的精神胜利了,钢的琴成功造出来了,不可能的任务成功了。但现实仍然是个败局,任务成功算什么?屁也不算,你们已经是一群生活的被遗弃者,折腾出点奇迹会让人感慨一下,但仍然被当做一帮LOSER,没办法,一切就像那两个烟囱,总要被新时代炸掉的。(01:32)

4、当大烟囱爆破倒塌的时候,尘埃渐渐的盖住了山岗上眺望自己回忆的下岗工人们,难以言说的东西,时代的悲呛,默默的在覆盖住了整个内心。或许那正是象征着那一代人、那一群人,崩塌的理想与激情吧,最后的寄托已经无情的离去,那些潜移默化的屈服、忍受、承担和寄托,全部化为尘埃,湮没在时代的巨轮之下。(01:32)这两根烟囱,正如汪工程师所号召的,是城市的象征,是大家的美好记忆,应该被保护起来。影片中,虽然以汪工程师为首的老员工发起 了保护烟囱的倡议,但保护烟囱的行动毫无悬念地没有成功。在人们百感交集的注视下,烟囱重重地倒在地上,浓浓的尘埃笼罩了他们。难道过去的一切真的就这么不留痕迹地过去了?给自己留下了什么?给后代留下了什么?显然,影片希望观众知道,烟囱的倒下在陈桂林们的心里惊醒了一些东西,或许是责任,或许是斗志,还是别的什么,感谢影片没有简单直白地挑明这些一言难尽的内容。不管怎么说,已经停止的铸造钢琴的行动再次开张。

5、影片非现实段落运用了异国歌舞,具有强烈的仪式性的抒情。开篇的紧闭的房门,拉着帘子的门缝,偷琴教室的门,工厂的大门,模具车间、铸造车间的火炉的门,秦海璐饰演的女主角家的门...门也成为影片重要的象征,车倒下象征

镜头的运用:很多喜剧片为了保证喜剧效果,通常放弃了电影化的语言和讲述方式,以段子为主,但《钢的琴》明显不是。虽然这部电影里的镜头大多是平实运用,但不枯燥。电影中有着不少缓慢的平移镜头,每次从一个定点摇到另一个定点时,不仅让部分剧情有惊喜发生,更是有种苍凉感。比方开场时,王千源、秦海璐和一群歪瓜裂枣的歌舞团成员高唱《三套车》之后,又被要求要欢快点的《步步高》,观众们肯定会心生疑问,镜头就以解答的方式平移到答案处。类似的处理还有不少。

除此之外,张猛还运用了一些角度或者切割比较怪异的镜头。王千源和前妻的对话就是仰拍,并且到最后会推到远处的大烟囱。而像王千源问好友借钱,好友跑到烟囱上,张猛完全不顾爬上烟囱的哥们儿被切了半个头死死地“定住”镜头。这些处理方式还是让人有所惊喜的。而当我们了解到,这部电影是在短短的21天内拍完,而且胶片用到极省的状态下,还能拍出这样精心构想的镜头时,不得不佩服张猛这位年轻导演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视听语言上: 首先是单幅的画面美感。场景选取虽然看似生活化,但是却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静态画面的构图应该能看出摄影和导演是经过反复斟酌和商榷的。镜头中人物站位、运动也符合了平面美学的原理,构图本身充满了美感,这在国产电影中应该说是较为精细的。

影片的摄影。吴晗力荐说《钢的琴》油画一般的镜头语言让人看到了废旧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仍旧埋藏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荒诞幽默的情节激发了惨淡现实下被压抑的生命活力。整部电影以破旧的钢铁厂为背景,呈现给观众的是破败,颓圮不堪的灰色情调,突出了故事发生的彼时彼景,又给观众一个很美的视觉享受。特别是电影里多次摆出类似于话剧的舞台造型,以少言 歌唱的方式来叙述故事 表达情感,似乎每一个桥段都像一部精心制作的电影。

影片的摄影是周书豪。有查过他的一些简介,是台湾电影广告摄影师,曾就读于德国 英国多所艺术学校,旅居欧洲二十多年,精通多国语言,他拍摄的电影曾参加各国际影展,如伦敦影展, BBC 短片影展····等等这些经历让我佩服和敬仰,影片看上去是不同于国内的摄影手法,虽然记述的是底层小人物的故事,但镜头里的物体每一个造型,装置都体现出审美的价值,真是喜欢。

声音分析:

1、对白。《钢的琴》笑死人不偿命的秘诀在于将「忽悠」这种俗民的说话艺术发挥到极致,「忽悠」这词儿来自东北,意近同北京话的侃大山,或闽南语的臭弹,或俗语的吹牛扯淡,就像剧里说掺了止痛剂的假药「撑不死人、也药不死人、钱也不少赚」,一个人即使满嘴「忽悠」,虽没给自己或旁人带来啥实质好处,也没啥显而易见的坏处,甚至还可能拉近人际关系呢,导演张猛本身就是东北人,更曾担任说唱大师赵本山的春晚小品编剧,无怪乎这么能「忽悠」。台词逗趣:最生活、最东北的段子

“二姐夫是有修养的人,跟他说话得有品位。啥是有品位的话?„„就是忽悠他啊!”

“能喝多少酒,就能干多大事儿!希望咱们都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怕磕碜就挣不着钱,首先你得解放思想,你解放完思想,才能解放自我啊!” 这种逗乐的独白,在电影中比比皆是,也正是这些生活化的东北腔调让这部电影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把故事娓娓道来。

张猛帮赵本山写过小品,在“本山传媒”当过副总,他的上一部电影《耳朵大有福》就已经金句不断。在《钢的琴》里,王千源扮演的男主角陈桂林,对父亲说自己的前妻,“她嫁给了一个卖假药的,终于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生活”;为了让女儿接受他做的不会发声的纸板钢琴,陈桂林用贝多芬举例,“贝大爷他耳朵就背”„„这些幽默感十足的台词,带着底层生活的气息,散落在影片的各个角落,把一个其实令人心酸的故事(“谁给买钢琴,女儿就跟谁”)讲得泪中带笑。这也是我敢于向多数人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钢的琴》虽然在艺术上很有追求,但并没有拒观众于千里之外。

三个超现实的段落:三个超现实的段落,为什么会这么处理?

张猛:其实没太复杂的想法,这三个段落分别表现陈桂林对偷钢琴未果的发泄,(31)酒精对这帮人的刺激,以及工人们的热情(01:34)。以公认的热情为例,来上一段斗牛舞,一块红布,牛就来了,我觉得这总比用钢花四溅好吧?没错,我是用了超现实,但我只是用了一点小小的手法,观众并不难理解,我并没有故意去玩个人式表达,或者想表现出什么更深的含义。

桂林与淑娴在追光灯下面的回忆(1:17)

片用小乐队演奏斗牛士之歌、淑娴领衔西班牙舞蹈的超现实镜头,把铸琴行动变成了一个盛大的庆典,影片走向最高潮。终于,在初冬时节,钢琴造好了,安装起来,虽然粗糙、笨重,但它被淑娴从吊车上缓缓运到小元面前的时候,在阳光照射下,满身银色,熠熠发光。这架钢的琴,作为一个时代的证明、一个阶级的象征,并且作为一件可以奏响的礼物送给了后代。

2、音乐分析:

手风琴,东北一直是中国手风琴文化的重要培育地,地理因素居多,源源不绝的俄罗斯民谣或小调由东北传入中国,因此《钢的琴》的配乐主调是明显以手风琴居多,如《三套车》、《步步高》、俄罗斯摇滚乐团lube的《Skoro dembel 》或王雁盟的《玛奇朵漂浮》等,都圆融地在这部电影里起舞

电影的音乐。因为故事的原因,电影中大部分都是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流行于工人阶级的音乐,例如刚开始秦海璐唱的《三套车》,以及后来手风琴伴奏,故事进入高潮一起开始造琴,在这种劳动场景中lube的skoro dembe,这首曲子是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摇滚,由九十年代俄罗斯最好的乐队lube演唱,他们的歌曲通常是歌唱俄罗斯的土地,影片的一开始,由王千源和秦海璐组成的草台班子歌剧团就先唱出了一首《三套车》,“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是那赶车的人”;之后情绪急转,悲情立刻转为喜悦,演奏一曲《步步高》。这也暗示了影片悲喜交加的调子。

除去各种俄罗斯小调外,电影中还充满了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流行在小城镇的歌曲。台湾民谣《张三的歌》,香港流行天后徐小凤的《心恋》,情歌王子姜育恒的代表作《跟往事干杯》,以及,动听的歌声伴着悦耳的音乐令人心动。《张三的歌》、《心恋》、《跟往事干杯》等流行曲目以点题加诙谐的方式出现在影片的各个段落,让大家在视觉享受之余,耳朵也没闲着。

俄国的曲子,俄罗斯民谣《芦苇沙沙响》第一次出现时淑娴给桂林唱的(0:37),讲述首歌的故事,第二次出现是发现淑娴背叛他,自己在街上,(1:24)不过最让人会心一笑的就是《超级玛丽》闯关音乐的运用,并且共计两次。超级玛丽声音的出现:第一次(09:27)出现在王千源为女儿搭建木质钢琴上,女儿玩游戏的音乐直接架入到现实,既诙谐又有一种儿戏的感觉。影片中段出现了第二次,王千源正在为如何铸造一架钢琴而犯愁,当时出现的音乐则变成了超级玛丽过关失败的声音,那种悲凉感稍稍触动心灵。(1:22)

对于风格各式各样的配乐,导演张猛早先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道,“其实我一直希望说在音乐配乐上可以有种细腻的存在,像是早先俄罗斯、东德的音乐,那个年代的一些国语流行音乐就会有这种感觉。很多歌曲你一听,就会拨动你心中的那根弦。这应该是电影在视觉之余给人的另一种体验。”

姜育恒的「跟往事干杯」或李寿全的「张三的歌」,除了带领观众回忆当时的时代精神,也有意无意地 点出这种小人物历经沧桑却又满怀希望的纠结与坚强,更让《钢的琴》有效地和充满廉价笑声、低俗情节的二三流喜剧做出区别,观众欢笑同时,也能沉静地感怀时代变迁并反思当下社会,即便《钢的琴》在我看来,对于社会冲突与矛盾的批判力道上仍有些避重就轻,但毕竟这是一部喜剧,能作到如此举重若轻,足以让你我敬他一杯

影片强烈的形式感和富于张力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影片中有多处舞台形式的段落,甚至于还有极为写意的场景,比如陈桂林在大雪纷飞中,肆意的弹奏着钢琴,顶光打下来,自然而然的将陈桂林的失意与梦想强烈的对比表达出来。另外使用多首极具怀旧感的流行音乐和俄罗斯民谣,着实拉近了观众与那个时代的距离。

“干杯,朋友,就让那一切成流水,把那往事,把那往事当成一场宿醉,明日的酒杯莫再装着昨日的伤悲”

如流水的往事正是以陈桂林和工友们为代表,而明日酒杯,不正是陈桂林一直想要留住的女儿吗?在这首歌里,歌者奉劝诸位明日的酒杯莫要再装着昨日的伤悲。影片最后女儿随着前妻离去,正是陈桂林的决定,也是对现实的无奈与妥协。《致爱丽丝》,片中几次出现了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这个但凡是初学钢琴者都耳熟能详的由理查德.克莱德曼在上世纪90年代演绎出如梦似幻的经典曲目,成为当年很多琴童及其家长们的终极理想。献给爱丽丝,在电影中,也是一个梦想,是一种对不能达到的远方的欣羡和期翼。贫穷的家境,简陋的摆设,木质的键盘,父亲坐在椅子上,畅想的却是在雪中抚着琴键奏出那首优美无比的《献给爱丽丝》。那一刻,超越了贫穷、超越了现实的父亲,是幸福的。

《心恋》一众主角在运猪肉的小货车里高唱《心恋》(“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的场面

张三的歌、山楂树、三套车、跟往事干杯、心恋

《钢的琴》里的现实灰色调很靠近东欧电影的气质,寥无人烟的废弃工厂,寒冷的东北大地,但东北人性格里的幽默与欢乐又为它注入了特殊的个性。

片尾,王千源饰演的父亲,站在一旁,看着女儿弹着成型的钢琴时候的表情,那是一种毫无欣慰的冷冷的表情,既看不到大功已成的成就感,又没有看见女儿回归的幸福感,其他的伙伴包括秦海璐也都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一样凝望而无表情。这种真实感强烈地从视觉上深深地打动着我,把观影者从荒诞的剧情一把拽回残酷的现实,好多人生目标,历经千辛万苦实现的那一刻,竟然没有感觉到一丝丝当初想象的兴奋感,留下的只有疲惫,疲惫到无力的感觉……

《钢的琴》理应被归为一部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单纯的拍摄手法来对准平凡的生活、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构建于真实现实状况的故事都把它指向了“新”,它身上浓烈的新现实主义风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也来源于我们时代更迭给我们带来的切身影响,那便是时代的痛,时代之痛是作用在人身上的,那群人便是生活在时代变迁夹缝之中的人,他们贫穷,但是似乎还存有一丝不靠谱的激情,让人为之动容。

时代深处之伤痛是作用在人身上的,一个时代的人牺牲,一个时代的人送 葬,在漫无边际的破败工业废墟之中,一起注视着旧时代的崩塌,新时代的挣扎重生,而处于这种交替边缘的人却如此渺小,但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却真真实实的倒映着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时代的伤疤深深的烙在了他们的身上,小人物身上背负的东西,正是我们引以为自豪或者是唾弃的整个时代。

《钢的琴》与《和你在一起》两部电影对比

2部电影出品时间前后相隔十年,都是讲小人物为理想在现实里挣扎,普通父亲强撑一片天让孩子学琴的故事,前者做琴,后者学琴。《钢的琴》里的父亲下岗后又妻子又跟有钱人跑了,为了让孩子能够继续钢琴梦并留在自己身边,买不起钢琴的父亲拉来一帮人马,倾尽全力打造了全钢的一架钢琴。《和你在一起》里的父亲,当年在火车站捡到一个弃婴,弃婴身旁有一把小提琴。父亲刘成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执意把孩子拉扯大并培养成一名琴童。为了让孩子成功,带孩子到北京拜师学艺,孩子先后被大城市的炫目迷了眼,在最后时刻放弃参加比赛的机会冲到火车站为父亲演奏了一首柴可夫斯基D小提琴。

两部电影各有千秋。就叙事手法而言《钢》更炫,从感染力来讲《和》更胜一筹。

1、立意相似

《钢》中偷琴、做琴、终止、继续、完工,成为一条主线。侧重讲怎样做钢琴,把做钢琴中“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演绎,给打造钢琴抹上了浓笔重彩的悲壮。现实与理想的冲突,集中表现为小圆父母亲之间对于小圆的争夺拉锯战。钢琴则是法码。小圆父母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小圆爸下岗后凭力气勉强户口,小圆妈改嫁给一个卖假药的。虽然小圆爸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真的打造出了一架钢的琴,小圆坐在钢琴前却是一句怀疑的话“爸爸,这琴能弹么?”小圆爸到底输给了小圆妈,没有打赢这场战争。理想主义到底又一次在现实面前败北。

《和》侧重讲怎样学琴。小春对音乐的热爱经过三个阶段:最初源于对母亲的思念,父亲说那是母亲留给他的遗物。于是背琴和父亲来北京拜师。第二阶段是江老师传导给他的理念,不能为了母亲而拉琴,而是有了音乐会觉得生活很美好。小春在这个阶段真正爱上了音乐。第三个阶段是余老师用小春的身世点拨他,要懂得感恩,音乐不是炫耀技巧,而是要融入感情。随着小春在火车站为父亲拉响一曲老柴,剧情推至高潮,小春站在一个比音乐比赛更为广阔的舞台上,伴着感恩之心完成了演奏,真正爱上并且理解了音乐在自己心中的份量。

两位老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江老师是理想主义者,音乐理想被现实空间挤压到破旧小屋里。现实主义者余老师善于攻心,在这个社会上如鱼得水。林雨与小春最后也分别做出了各自的选择,一个耍心机,在比赛前大打心理战术让小春主动退出,一个放弃比赛选择去车站为父亲拉奏一曲报答父亲,做江老师一样的人。

2、三角形的人物层次结构

有趣之处在于,两部影片的人物构成也很相似,都存在一个三角形结构:父亲 ——孩子——类似于母亲的女性角色。这种角色的安排也许都是出于同一种思路:母亲角色的缺位,让孩子对于音乐有了更为强烈的依恋与更为敏感的心灵,同时也在剧情中强化了戏剧性,凸显了父亲在孩子的音乐道路上的决定性作用。《钢》中秦海璐所饰的角色简直是熠熠生辉,从形象塑造到表演两个层面,都非常生活化与立体丰满。《和》中的莉莉这角色当年看的时候真是没搞懂她到底是干嘛的,现在懂了,不过这类角色如今也显得太过时。同时有些单薄与脸谱画。如今再想找到一个傍大款又心地单纯到有点弱智的小姑娘只怕就难多了。于是在今天看来显得更为很脱离现实。这两个角色也都有可爱的相似之处,都是不懂得计较细枝末节,因为爱情而神魂颠倒、迷迷糊糊的小女人。《钢》中的小女人继续爱情,《和》中的小女人走出上当受骗的爱情重新开始一种本真的生活。无论是继续还是走出爱情,她们的迷迷糊糊,都是面对现实生活所做出的一种消极抵抗——像《钢》中小圆的母亲那样嫁给一个卖假药的,像《和》中小春的亲生母亲把孩子扔在车站,都属于现实的选择,这种选择无可厚非,甚至在现实中实在是太多,多到我们已经懒得去再看一眼,然而为了爱情或者为了理想而迷迷糊糊的小女人反倒更为可敬可爱。扯远了,但秦和莉莉真的让我联想起那个怡红院里人来疯又率性而为的芳官童鞋。

《钢》与《和》的父亲形象倒很相似。都是不肯在现实面前低头,把理想拱手交付出去换的人。这两个角色都塑造得很成功。很爷们。《钢》中的小圆爸,典型的东北人,胡子拉碴,裹军大衣、叼烟头,打架,为一块猪肉被人偷走而破口大骂。《和》中的小春爸一顶红色绒线帽(想起闰土哈哈),永远佝偻的后背随时准备对人点头哈腰,谦卑的微笑只有在和小春独处时才暂时从脸上收起。两个角色都同样卑微,又同样高大。都是破衣烂衫又顶天立地的形象。

小春和小圆两个角色就天差地别了——这也是我认为《钢》的弱点之一。小圆的戏自始至终没有充分展开,只是作为彻底的陪衬,简直就是道具一般。她对父亲制琴的过程基本上没啥主动的交流,坐到钢的琴面前也没啥感动,于是钢的琴的制作过程中,她就像个局外人。这种核心人物与剧情的疏离让我很惋惜。本来在这个环节上是可以稍稍展开,并且可以很出彩的。当然,《钢》也刻意在试图表现一种粗线条的生活方式。所以弱化了这些细节。

小春的角色由唐韵饰演,这个小男孩的表演简直是精彩绝伦!他现在师从一位钢琴名师继续学琴。他的表演张弛有度,那份对美女姐姐纯真的懵懂像极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孩子脾气的任性、因爱音乐而滋生出的高傲率真又表现得相当真实。最后一场在火车站的表演挥洒自如,真挚、投入、自然。

此外,《钢》的表现面比《和》更为宽广一些,是一组社会底层人物群像。这群江湖好汉在一起喝酒称兄道弟甚至造钢琴,让我想起列宾一幅画《查波罗仕人写信给阿波罗王》。这群好汉不是在造钢琴,而是在为小圆爸打抱不平。他们不是在完成工程,而是在挑衅现世功利的价值观。他们明知这件事情之荒诞,但也是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来刻意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厂子解散了,他们从此沦为社会底层,但手艺还在,自己仍是集体的一员,而没有被这个社会遗弃。炼钢琴的地点也很有讽刺意味,破旧的工厂大门打开,一群曾经的主人气宇轩昂的走进去,完成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使命。

3、配乐

《钢》的配乐一响起就把我逗乐了——俄罗斯的柳别乐队,我很喜欢。沧桑沙哑的嗓音正好给一群江湖好汉鼓劲的。此外很多桥段的配乐都极其富有喜感。比如苏联歌曲(一片黑暗中小圆爸独自拉奏《山楂树》,工厂大门打开,秦海璐走 来靠着小圆爸,后者回头说“我终于可以娶你了”)、老掉牙的情歌、打造钢琴中的配乐及镜头切换都很精彩。这给影片披洒上了悲壮色彩。属于小圆爸那群好汉,包括那位工程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工厂正如他们逝去的青春一样变得残破不堪,那象征国企辉煌的两顶大烟囱终于也被炸掉。那个国营老厂子的辉煌时代就这样被埋葬,他们是唯一一群围着墓地唱挽歌的人。葬礼结束,生活还得昂头继续。

《和》中的配乐我就更外行了,我说不出那些所有的曲名,总之是觉得每首都很贴切的。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小春爸再次拿出恨不得卑微到尘埃里的姿态,恳求江老师收徒,顶着鸡窝发型的江老师翘着二郎腿漫不经心滴说,你给我把那顶红帽子摘喽!这时教师外面突然响起一段音乐,(啥名字啥名字???),江老师忍不住循声推门出去,顺台阶一步步上升(镜头尾随并且仰视),于是构建出皇帝加冕仪式般的辉煌效果——江老师从此终结了以往因怀才不遇而自暴自弃的潦倒——他教小春拉琴与热爱音乐,小春教他用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与自己。片段之二:莉莉去找余教授恳求他收徒,并在课堂上吃面包,这时余教授正叫大家欣赏维瓦尔第的《四季》,如此静谧和谐知音中,更显莉莉出现之唐突。

片段三:当然是经典的结尾!

配乐为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小春爸当年在火车站捡到小春和那把小提琴,用无私的父爱、坚忍的生活态度,一点点改变了这个孩子的命运。这个片段,导演硬是要压在最后时刻才推出,就是为了让观众的所有积淀的情绪在此时顷刻爆发。镜头又不断在火车站拉琴的小春、舞台上参赛的林雨之间进行切换,现实、过去不断交织,一切都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一切又并非命运的安排,而只源于一份无私而博大的父爱。舞台与火车站不断切换,和真实的人生比起,舞台上的一切刻意呈现显得多么做作,而台下火车站的那一幕父子再次相见又多么真挚动人!小春做出自己一个重要的决定,知道自己的身世,知道父亲对自己的付出之后,他主动放弃比赛,把舞台上未来成功艺术家的位置主动让给林雨,而去车站为父亲拉奏一支感恩曲。舞台下的音乐因披洒了父爱光辉、伴着泪水的挥洒而更加动人。成功属于那样些人,而真正的音乐则属于这样一群人。

还有,影片第一段笑喷了,当地富豪家要生娃,让小春拉段带劲儿的曲子催产,于是配乐是吉普赛进行曲。

《钢》中的配乐更喜感,就感染力及与剧情的融合推动而言,《和》更胜一筹。看到片尾又不掉泪的,I服了YOU。按说我泪点不太低。《钢》的结尾稍显苍白无力。那个小女孩坐在钢琴面前之后的配乐太过平淡——导演是刻意要用平淡来表现这件事情的悲壮——理想主义到底被现实主义所打败,小圆爸倾尽全力也没能扳回败局,用尽所有努力最后换来的仍然是一个零。不过这个作为电影结局是否该表现得更有冲击力一点呢?能否让这个零更具有份量些呢——哪怕它仍旧是一个零?!

4、叙述语言

作为十年后的电影,《钢》的叙事语言更出彩,很多逗贫嘴片段具有喷饭级别喜剧效果。《和》的对白稍显僵硬。十年间电影语言随着生活层次的丰富而丰富起来。显然小春当时所处的环境也不可与小圆相比。这个只能说是十年间社会变迁造成的啦。

5、影片画面

篇3:钢市场分析

关键词:波形钢腹板,剪应力,屈曲,稳定性,有限元模型

0前言

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是一种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1], 这一结构就是用波形钢板取代传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混凝土腹板。

这种桥型有两个显著特点: (1) 将厚度为30~80 cm的混凝土腹板用10~30 mm的钢板替换, 减轻结构自重, 并由钢腹板承担剪力; (2) 由于顶底板放置空间有限, 使用体外索来代替部分或全部的体内索。这种桥型起源于法国, 因其与传统的PC箱梁桥相比有明显优势, 在德国、日本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该种桥型用钢腹板代替了混凝土腹板, 所以破坏形式也由混凝土腹板的强度破坏转变为钢腹板发生屈曲现象[2]。

波形钢腹板屈曲模式主要有局部屈曲、整体屈曲和合成屈曲三种。

在悬臂施工中,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 必须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计算。对于波形钢腹板而言, 应当进行钢腹板所传递的剪应力和屈曲的安全稳定性验算。本文结合实际工程, 按照规范要求对某波形钢腹板桥进行了剪应力计算和屈曲稳定分析, 可供相关工程计算参考。

1 工程概况

该桥为83 m+110 m+83 m三跨波形钢腹板PC连续梁桥。箱梁的型式为单箱双室截面。箱梁顶板为1.5%双向横坡。箱梁跨中及边跨现浇段梁高3.0 m, 桥墩与箱梁相接的根部断面及墩顶0号梁段高6.5 m。从跨中至根部, 梁高以1.8次抛物线变化。箱梁底板厚从箱梁根部截面的110 cm渐变至跨中及边跨支点截面的30 cm, 按1.8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顶板厚30 cm, 墩顶局部加厚至70 cm。

除边端横梁和支点横梁为混凝土腹板及钢-混组合腹板外, 其余均为1600型波形钢腹板, 波形钢腹板钢材为Q345C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钢板厚14~24 mm。波形钢腹板波长1.6 m, 波高22 cm, 水平面板宽43 cm, 水平折叠角度为30.7°, 弯折内径R最小值为15d (d为波形钢腹板厚度) 。钢材弹性模量E=2×105MPa, 泊松比υ=0.3。

2 波形钢腹板施工阶段剪应力分析

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的整体受力与传统的梁桥类似, 故其设计计算也类似, 可以采用Midas/civil桥梁有限元软件完成。但由于波形钢腹板桥所受剪应力由钢腹板完全承担, Midas/civil中关于钢腹板剪应力计算的内容不准确, 为了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考虑, 需要根据有关规范、标准进行单独验算。

2.1 Midas/civil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

全桥结构计算根据设计图纸中的结构布置和结构尺寸, 将全桥结构离散成96个节点, 75个单元。总体计算采用平面杆系理论, 主桥模型中的连接与图纸保持一致, 主桥两端采用弹性连接, 一号主墩采用类型为111000的刚性连接, 二号主墩采用类型为011000的刚性连接。主梁为平面梁单元, 主梁截面采用Midas/civil软件中的波形钢腹板箱梁截面进行模拟, 钢腹板按承受全部剪力进行设计。主梁的材料根据施工图纸设计, 工况的模拟与现场实际情况一致。

2.2 波形钢腹板剪应力计算

本桥波形钢腹板钢材为Q345C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钢板厚14~24 mm。根据DB41/T643-2010《河南地方公路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规范》[3] (以下简称《规范》) 可知, 波形钢腹板的弯曲剪应力按式 (1) 进行计算。

根据《规范》[3]中第6.3.5条的表9, 波形钢腹板的抗剪强度设计值为150 MPa (厚度>16~35 mm时) 或160 MPa (厚度≤16 mm时) 。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腹板承受的剪力最大值为14 644 k N, 位置在0#块后端;最大剪应力值为61.6 MPa, 位置在10号块后端。而Q345钢材的允许剪应力为剪应力最大值为150.0 MPa, 满足要求。

3 波形钢腹板屈曲稳定分析

波形钢腹板屈曲稳定性计算可以采用有限变形理论的有限元方法作为安全性验算, 也可以使用压杆稳定性理论的有限元法。本章以压杆理论为计算基础, 分析了最不利工况下, 即最大悬臂阶段波形钢腹板的屈曲稳定性。如图1所示, 设计上追求的目标是使剪切屈曲系数λ3<0.6 () , 即发生在屈服区 (塑性区) , 但屈曲发生在非弹性区也是允许的。

3.1 局部屈曲验算

根据《规范》[3], 波形钢腹板的局部屈曲按下式验算:

式中τy为钢材的剪切屈服应力;τcr, l为局部屈曲应力;k为剪切屈曲系数, aw/hw<1时, k=4.0+5.34 (hw/aw) 2, aw/hw≥1时, k=5.34+4.0 (hw/aw) 2;aw为波形钢腹板直板段长度;hw为波形钢腹板高度;tw为波形钢腹板厚度;v为钢材的泊松比。

该桥波形钢腹板的局部屈曲临界应力最值发生在钢腹板最薄处, 为1 089.9 MPa, 大于552.8 MPa, 满足规范。

3.2 整体屈曲验算

根据《规范》[3], 波形钢腹板整体屈曲应力可按下式进行验算:

从表1可知, 该桥波形钢腹板的局部屈曲临界应力最小值为794.4 MPa, 大于552.8 MPa, 满足规范要求。

3.3 合成屈曲验算

根据《规范》[3], 波形钢腹板的合成屈曲剪应力可按式 (5) ~ (6) 进行验算:

式中, τcr为合成屈曲剪应力。

该桥波形钢腹板的合成屈曲临界应力如表1所示, 最小值为793.5 MPa, 大于462.8 MPa, 满足规范要求。

4 结论

(1) 最不利施工阶段的剪应力均远远小于容许剪应力, 剪应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剪力的最大值出现在0#块根部, 符合桥梁结构计算的理论。

(2) 局部屈曲的最不利位置在钢腹板最薄弱处, 而整体屈曲和合成屈曲最不利位置在0#块根部。验算结果充分说明, 在主桥合龙前, 即最大悬臂工况时, 波形钢腹板不会发生剪切屈曲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宜言.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2]朱珊莹, 唐朋胜, 舒志云.大跨径波形钢腹板箱形桥梁的腹板稳定性计算[J].桥隧工程, 2015, 20 (9) :55-59.

[3]DB41/T643-2010河南地方公路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规范[S].

[4]朱珊莹.大跨径波形钢腹板箱形桥梁的腹板稳定性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3.

[5]杨健.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腹板稳定性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 2014.

篇4:市场之“钢”与情怀之“琴”

“造琴者们”灰暗生活的亮色来自于过程,《钢的琴》存在何尝不是本年度国产电影的一抹亮色。

同样是新人导演,同样是国产低成本电影。此外,影片在内地的出品方也同样是完美世界影视文化公司。不过不同于滕华涛和《失恋33天》,张猛与《钢的琴》选择了一条相对冷清,也更为艰难的道路。这部“小片”创造了今年国产片中几乎最好的口碑,也让我们对张猛这位70后青年导演产生了更多期待。更为重要的是,影片代表了另一类中国电影的方向,以及其当前面临的空间、矛盾和挑战。

2011“情怀”代表作

在这一年的年中,我们曾做过一期名为《Hello,情怀》的特别策划,关注的就是《钢的琴》这样在市场上难以被明确归类的电影——它们是非类型电影,但不能说是非商业片,毕竟,当前几乎所有的国产电影都已不能把对市场的企图排除在外。

对于这类电影,我们选择的分类关键词是“情怀”。引用一下当时的开篇语:我们的目的是在当前的市场中重新寻找“情怀”这种价值取向,因为“身处浮躁时代,中国电影需要情怀来平和欲望,并重塑创作的本质和意义”。熟悉《综艺》的读者或许会对这样感性的文字不太适应,但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呼吁大家善待情怀,善待真诚。

肯定《钢的琴》,其实肯定的是影片的这种气质。这无疑是2011年口碑最好的国产电影之一。只不过对于口碑本身,当前似乎也需要更为清醒的认识。近两年来,舆论和媒体在对待电影创作时的态度有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在对一些电影大加批评的同时,又对另一些作品过分推崇,甚至不惜上纲上线抬举。这样的言辞背后其实更多还是对单纯立场的重复肯定,显得不够理性,但电影人的创作情怀需要更为全面的看待。需要探讨的是:当前市场下,电影和导演需要什么样的情怀?“情怀“又需何种情商和智商才能适于当下?

虽然获得清一色赞誉有大环境的因素,不过《钢的琴》本身确有值得称赞之处。缺少投资,没有明星,制作上也有不少粗糙之处,但和很多投资、明星多得多的影片不一样,《钢的琴》至少是部“电影”,而且还是一部真想说点什么的电影。当下的中国电影里,这样对于电影和现实都有话想说的影片太少了。

近几年中国电影在商业化、市场化方向上的急速发展改变了很多东西。5年前笔者刚刚入行的时候,内地的青年导演还大都想成为贾樟柯,“用电影记录一个时代”,张猛说自己也受到过这样的鼓舞。而到了眼下,人人却都唯市场和票房马首是瞻。去年《让子弹飞》的大卖让姜文豪言“站着把钱挣了”,但对于大多数电影人,尤其是新人而言,眼前的选择依然拮据而艰难。

物以稀为贵,当妥协成为大流的时候,《钢的琴》的坚持就显得更为重要。至少影片没有成为又一部《疯狂的钢琴》。请不要误解:坚持情怀不等于远离市场。恰恰相反,在当前的环境下,电影接近市场不但无可厚非,而且是实现情怀的惟一出路,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电影都应该、且需要不顾一切地迎合市场。

“文艺”之惑

中国电影素有票房、口碑的两极逆向运动的传统—— 一些大片人见人骂,但不防碍其票房节节攀高;另外一些小片有口皆碑,但影厅门可罗雀。就市场反响而言,应该说《钢的琴》没有走出这一怪圈。倒是口碑明显不如该片的《观音山》《最爱》,最终通过明星牌和聪明营销为此类电影取得了票房突破。

虽然各自的商业成绩有所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几部影片在走向市场之前都不约而同地和文艺片撇清关系。《观音山》和《钢的琴》在宣传时对自身的定位都是“文艺气息浓郁的商业片”。一时间,市场与文艺仿佛不共戴天。张猛自己甚至跟文艺青年都要划清界限,“别说文艺,一说文艺都不高兴。”在他看来,现在无论什么电影,只要进入商业运作,进入院线和市场,就是商业片。但另一方面,张猛也不想认同商业化的简单标签,他更喜欢把自己的电影标记为“强烈风格化的故事片”,“《钢的琴》是草,但不是草根。”

对于文艺片的定义自然见仁见智,不过从影片的内容来看,《钢的琴》无疑还是与很多人心目中的文艺片挺对号入座的。同样,影片运作走的也是既有文艺片和电影节宣发的路子。对此张猛并不陌生,他的第一部电影《耳朵大有福》最初就是在韩国釜山电影节上得到了剧本奖金支持,该片在2007年的上海电影节上也获得了亚洲新人奖颁出的评委会特别奖 ;而《钢的琴》更是参加了国际上大大小小的数十个电影节,影片在去年东京电影节上的获奖也是其在国内引发关注的开始。

和内地其他很多青年导演一样,张猛也是从创作新人做起,“做新人,真的很難。”他的导演之路确实走得是比较艰难:《耳朵大有福》虽然在韩国得到了100万元的启动资金,但最后还是得张猛和韩国方面的制片人崔光石自掏腰包才凑成了200多万元拍完。虽然这部处女作的口碑不错,但接下来的《钢的琴》仍不顺畅:由于投资不到位,开拍时剧组账上只有7万元,拍了两周结余一度只剩下47元。最后是大连鸿缘影视决定投资,但资金也只用到了前期拍摄结束。影片的后期制作基本是靠各电影节提供的相关技术支持以及女主角秦海潞的资助才最终完成的。

新人导演通过国际电影节完成个人创作品牌的首轮“镀金”,这在全球范围都是常态,在内地也是从“第五代”就开始走的老路线。但不同于以往的是:当前无论什么路线,国产电影都很难放弃对本土市场的诉求。这就意味着即便是主打电影节的影片也总是身处艺术和商业的中间地带,对市场的考量使得创作难以无所顾忌。与此同时,欧洲三大电影节等此类作品的高端舞台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因此近两年,内地电影既有的电影节路线似乎发生了转变,产生了一种新的方式——例如《钢的琴》这样的影片,出国参展、拿奖更多还是寄希望于借助电影节的品牌和宣传平台,“然后到国内杀个回马枪”。

近年来,选择这种“出口转内销”路线的国产影片也越来越多,甚至在地点的选择上都很有灵犀。例如就近的东京近两年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产片前往。《钢的琴》《观音山》和《转山》就都选择了最近两届的东京电影节,这三部影片也都在那里拿到了奖项。其实《钢的琴》之前的发行并不顺利,直到去年在东京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后,完美世界才决定买断影片在内地的版权。

“钢”与“琴”的博弈

在《钢的琴》的故事里,主人公陈桂林为了留住女儿而制造钢琴,但即便最后钢琴做成了,女儿还是没有留下⋯⋯现实就是如此现实,电影的世界里也是如此。

其实相比其他很多文艺片,《钢的琴》本身的可看性较高。不同于其他很多同类作品,影片并不给普通观众以“难懂”的印象——圈内有云:电影什么都不怕,“就怕看不懂”。相比之下,《钢的琴》的故事性比较强,此外影片里的幽默桥段也很多——生于辽宁的张猛曾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文学专业,毕业后又在赵本山的本山传媒工作了数年,参与创作过《功夫》《说事儿》等著名小品,从电影里幽默元素的编排中,也能看到这段经历留下的痕迹。虽然整体不能说是具有堪比主流类型片的娱乐感,但《钢的琴》至少还是一部比较平衡的影片。

影片的可看性是其市场潜力的重要来源。不过,具备市场可能性和真正实现这种可能性无疑是两码事。虽然得到了舆论和口碑的大力支持,但《钢的琴》在票房上还是未能取得突破。张猛的上一部电影《耳朵大有福》2008年贺岁档上映时只在北方少数市场投放了33个拷贝,没做什么宣传,据说票房收入有150多万元。《钢的琴》则于今年暑期7月15日在全国上映,首周放映下来的票房只有270万元,结果在第二周就因为《变形金刚3》(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的强势开画而失去了市场机会。

虽然实际票房不佳,但《钢的琴》体现出的某些创作倾向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向本土文化现实要故事,就这一点而言,该片和《失恋33天》的选择是一样的。影片的剧本来源自真实发生的故事,张猛目前也正在东北,拍摄《钢的琴》的电视剧版。其实从长远来看,对现实的真诚关切其实是低成本电影的一条出路,只是像张猛这样坚持的太少,而这条路,恰恰最需要坚持。

关注现实与接近市场并不矛盾,关键在于以何种手法、方式来实现并推广。《钢的琴》在宣传中的口号之一:“我们就是玛莎拉蒂,欢迎试驾!”,这无疑与影片的实际定位和予人的印象不符。此外,影片在上映前的改名风波,也让导演张猛放出了“不改名、不放弃剪辑权、不妥协”的三不原则。其实在当前此类电影的市场旅程中,类似这样的“不和谐”相当常见。个人创作与大众审美之间永远充满了张力。另一方面,类似的矛盾感在张猛本人身上也有体现:他想坚持,但也承认彷徨,说自己以后或许也会随波逐流。一方面,他似乎不愿意像另一些新人导演那样侃侃而谈,其曾对媒体说觉得自己“说多了矫情”;另一方面,张猛也说“不吹牛会死”——现在做电影可能确实如此。

篇5:钢工程造价对比分析报告

为更为直观的显示“数字化钢性建筑模板支撑组合结构”的价格优势,通过对传统的模板支撑形式和“数字化钢性建筑模板支撑组合结构”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纳和测算,并对比分析如下:

一、各种数据设定

1、以建筑总面积7500平方米(15层),单层500平方米的建筑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2、木方的使用次数按约5次计算,钢件的使用均按300次计算;

3、原传统支撑按每百平米用木方165根,钢管和丝杠各200根进行测算。

4、全部按三层倒用所需支撑的数量进行测算。

二、模板支撑材料费用分析

1、用传统支撑模式,按木方为新购入,钢管和丝杠均为租赁的方式进行测算

(钢管和丝杠按每层15天计算):

1)木方:28元×2475根=69300元

2)钢管:0.015元/米×15天×3000根×2.3米×5次=7762.5元

3)丝杠:0.05元/根×15天×3000根×5次=11250元

4)其他用料:1500元

平摊实际购(耗)用材料费用:69300元+7762.5元+11250元+1500元=89812.5元 每平方米平均耗用11.975元。

2、用新型模板支撑组合结构的全部为新购入的费用测算:

购入费用合计:9900元×30吨=297000元

平摊实际消耗费用:297000元÷(300÷5)=4950元

每平方米平均耗用0.66元。

3、两种形式分析对比表

分析项目

模板支撑形式 一次性购入费用 其他消耗费用 租赁费用 7500平方米项目平摊实际消耗费用 每平方米

平均单价

传统模板支撑形式

(木方购入、其他租赁)69300 1500元 19012.5元 89812.5元 11.975元

购入“数字化钢性建筑模板支撑组合结构” 297000元 4950元 0.66元

三、模板支撑人工费用分析

用“数字化钢性建筑模板支撑组合结构”与用传统模板支撑形式相比,每平方米最低可节省人工费用3元,7500平方米的建筑可节省人工费22500元。

四、模板支撑综合费用分析

如果用传统的模板支撑形式,只是购入木方,钢管和丝杠全部租赁:

—则在购入时多花费297000元-89812.5元=207187.5元;

—如按使用平摊实际耗用则可节省89812.5元-4950元=84862.5元;

—加上节省的人工费22500元,可节省107362.5元。

秦皇岛兴民伟业建筑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办事处

业务经理 王亚军

电话:***

手机:***

传统建筑模板支撑与“数字化钢性建筑模板支撑组合结构”

工程造价对比分析报告

为更为直观的显示“数字化钢性建筑模板支撑组合结构”的价格优势,通过对传统的模板支撑

形式和“数字化钢性建筑模板支撑组合结构”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纳和测算,并对比分析如下:

一、各种数据设定

1、以建筑总面积7500平方米(15层),单层500平方米的建筑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2、木方的使用次数按约5次计算,钢件的使用均按300次计算;

3、原传统支撑按每百平米用木方165根,钢管和丝杠各200根进行测算。

4、全部按三层倒用所需支撑的数量进行测算。

二、模板支撑材料费用分析

1、用传统支撑模式,按木方为新购入,钢管和丝杠均为租赁的方式进行测算

(钢管和丝杠按每层15天计算):

1)木方:28元×2475根=69300元

2)钢管:0.015元/米×15天×3000根×2.3米×5次=7762.5元

3)丝杠:0.05元/根×15天×3000根×5次=11250元

4)其他用料:1500元

平摊实际购(耗)用材料费用:69300元+7762.5元+11250元+1500元=89812.5元 每平方米平均耗用11.975元。

2、用新型模板支撑组合结构的全部为新购入的费用测算:

购入费用合计:9900元×30吨=297000元

平摊实际消耗费用:297000元÷(300÷5)=4950元

每平方米平均耗用0.66元。

3、两种形式分析对比表

分析项目

模板支撑形式 一次性购入费用 其他消耗费用 租赁费用 7500平方米项目平摊实际消耗费用 每平方米

平均单价

传统模板支撑形式

(木方购入、其他租赁)69300 1500元 19012.5元 89812.5元 11.975元

购入“数字化钢性建筑模板支撑组合结构” 297000元 4950元 0.66元

三、模板支撑人工费用分析

用“数字化钢性建筑模板支撑组合结构”与用传统模板支撑形式相比,每平方米最低可节省人工费用3元,7500平方米的建筑可节省人工费22500元。

四、模板支撑综合费用分析

如果用传统的模板支撑形式,只是购入木方,钢管和丝杠全部租赁:

—则在购入时多花费297000元-89812.5元=207187.5元;

—如按使用平摊实际耗用则可节省89812.5元-4950元=84862.5元;

篇6:钢市场分析

2014.10.24——2014.10.27我校完成了全校1375名学生的体检工作。其中男 679名,女696名。

依据体检数据分析结果,各种常见病比率如下:

学生中超重比率为7.55%;视力低下比率为69.74%;龋齿占受检率7.03%。

一、总体分析:

从上述数据上看,我校近视率状况比上个有所改善,但形势仍然不理想。虽从多角度、多途径采取了积极的预防,但效果不是很满意,学生看电视,电脑,手机仍然比较严重,加上学习负担重导致的近视,这些都是必须的持续引导纠正的行为问题。肥胖率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不良,膳食营养不平衡等原因,也略显上升趋势。

1、近视发病率改善不明显原因分析:

(1)从数据上看学生的近视率随年龄、年级而增长,高年级课业负担重,学生的用眼时间增长,部分学生每天用眼时间可高达10个小时以上,眼睛长时间疲劳过度是近视率高发的主要原因。

(2)各班对学生用眼卫生问题重视不够,学生眼睛保健操质量不过关。

(3)日常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用眼卫生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缺少随时随地提醒的意识。

(4)学生家长对学生近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还只存在孩子近

视了就去配眼镜的认识,缺少必要的预防近视,矫正视力的相关知识。

(5)学生饮食营养搭配不合理,合理的营养膳食知识有待提高。

2、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原因分析:

(1)肥胖是造成成年慢性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学校到家庭对预防肥胖的意识不够,缺少合理饮食观念。

(2)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对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高糖食品不加以控制,导致孩子过多摄入,造成脂肪堆积。

(3)学校对肥胖学生缺少管理措施,不能提供足够的体育锻炼机会,家长意识不强,对孩子体重不加以控制,任由发展。

二、解决方案:

(1).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

(2).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3).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

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4).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下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

(5).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6).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

(7).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8).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

总之,常见病的防治不仅需要学校卫生人员积极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预防知识的传播,使学生逐步养成卫生习惯,提高卫生意识和健康技能,更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中齐抓共管,家长在生活中监督,来改变现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湘钢一中医务室

上一篇:党主持词下一篇:我的科学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