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估材料招标请示

2024-04-19

暂估材料招标请示(通用3篇)

篇1:暂估材料招标请示

第十五章针对暂估价专业工程的招标发包管理方案

招标单位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了暂估价的材料和专业工程属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投标的,若我方中标,则由我方和招标人共同通过招标确定材料单价和专业工程分包单价。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仍由总包人作为采购招标人,并出面签订采购合同。因为总包范围内的采购材料、设备的主体应该是承包人,而且总包范围内的安全、质量、工期责任的主体是一元化的,均归于总包人。

二、总包单位与招标人可通过签订合同约定建设项目招标人对招标组织的参与、决策和控制。具体约定应体现下列内容:

1、由总包人作为采购或者专业分包项目的招标人。

2、建设项目招标人参与主要体现在对相关项目招标文件、评标标准和方法等能够体现招标目的和招标要求的文件进行审批,未经审批不得发出招标文件,甚至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相关招标项目的招标文件只有经过建设项目招标人审批并加盖法人印章后才能生效。

3、评标时,建设项目招标人可以委派代表进评标委员会参与评标,否则中标结果对建设项目招标人没有拘束力,并且建设项目招标人有权拒绝对相应的项目拨付工程款,对相关的工程拒绝验收。

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建设项目招标人实现共同招标的愿望,也兼顾了施工总承包责任主体的一元化,合同关系线条清晰,且便于操作。

篇2:暂估材料会计处理之我见

暂估材料是指企业购进的,到了月底料已入库而结算凭证未到,为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完整,在会计处理时按合同价或计划成本入账的材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二章第四条规定,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可见,暂估的这部分材料确认为存货时,应进行账务处理,但是到了月末结账时,因结算凭证未到,所以这部分材料无法明确计价。目前,我国企业对暂估材料的处理是先以合同价或计划价进行入账核算,下月红字冲销,待收到结算凭证时按正常情况处理。即月末存在暂估材料时,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材料”科目;下月初,红字借记“原材料”科目,红字贷记“应付账款——暂估材料”科目;收到结算凭证结算时,借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科目。

二、发出材料的成本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中“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的“1404材料成本差异”项下有如下叙述: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并给出了如下计算公式: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每月月末,企业都要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材料成本明细账和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结转成本和相应的材料差异,从而核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只需依据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中期初结存的、本期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差异。由以上暂估材料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出,当月月末材料已入账,但没有实际购入的成本,所以不会产生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依据“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这一公式计算。很多会计人员认为这种核算方式不妥,他们认为当期暂估材料的成本差异应当转到下期核算,因为当期暂估材料的成本差异在当期核算时,计算式中分子、分母口径不同,所以计算出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与实际材料成本差异率会产生较大偏差,使发出材料分摊的成本产生差异。下文将举例进行分析。

例1:ABC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5月1日购入A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货款金额为100 000元,增值税为17 000元,计划成本为102 000元,已验收入库,发票和结算账单已收到,该材料价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材料采购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000

贷:银行存款117 000

借:原材料———A材料102 000

贷:材料采购100 000

材料成本差异———A材料2 000

2010年5月10日,ABC工厂又购入A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货款金额为80 000元,增值税为13 600元,计划成本为79 000元,已验收入库,发票和结算账单已收到,该材料价款尚未支付。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材料采购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 600

贷:应付账款93 600

借:原材料———A材料79 000

材料成本差异———A材料1 000

贷:材料采购80 000

2010年5月31日,根据ABC工厂当月A材料的收发凭证可知:生产车间领用A材料8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50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10 000元。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80 000

制造费用50 000

管理费用10 000

贷:原材料——A材料140 000

2010年5月31日,月初结存A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2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差异32 452元,材料成本差异率= (32 452-2 000+1 000) ÷ (120 000+102 000+79 000) ×100%=10.4%。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8 320

制造费用5 200

管理费用1 040

贷:材料成本差异———A材料14 560

如果上述资料不变,ABC工厂于2010年5月31日又购入A材料一批,计划成本为90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和结算凭证未到,A材料按计划价入账。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9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材料90 000

此时A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率=(32 452-2 000+1 000)÷ (120 000+102 000+79 000+90 000)×100%=8.0%。发出A材料的成本差异为11 200元(140 000×8.0%),与实际成本产生的偏差达到3 360元(14 560-11 200)。

三、暂估材料对发出材料成本的短期影响分析

由以上计算可知,月末存在暂估材料时,当期发出材料的成本会产生偏差,如例1中月末发出材料成本减少了3 360元。很多人由此认为从会计的重要性、客观性原则来看,这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不能准确地反映会计核算的经济实质。当这种差异较大时,当月发出材料的成本表现出不正常的变化,当期在编制月报时,其信息质量将大打折扣;在利润表中,当期发出材料成本的减少,必然导致利润虚增。

四、暂估材料对发出材料成本的长期影响分析

例2:沿用例1的基本资料。2010年6月1日,红字冲销暂估材料。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材料

2010年6月10日,ABC工厂收到结算凭证,A材料实际价款为90 000元,增值税为15 300元,发生运杂费3 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材料采购93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 300

贷:银行存款108 300

借:原材料90 000

材料成本差异3 000

贷:材料采购93 000

2010年6月15日,ABC工厂又购进A材料50 000元,增值税10 500元,计划价为50 5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材料采购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 500

贷:银行存款58 500

借:原材料50 500

贷:材料采购50 000

材料成本差异500

2010年6月30日,根据ABC工厂当月A材料的收发凭证可知:生产车间领用A材料10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55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12 000元。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100 000

制造费用55 000

管理费用12 000

贷:原材料———A材料167 000

此时A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率=(32 452-2 000+1 000+3 000-500)÷(120 000+102 000+79 000-140 000+48 500)×100%=16.21%,分摊到成本里的金额=167 000×16.21%=27 070.7(元)。如果上月没有暂估材料,则本月材料成本差异3 000元就不会发生,此时的材料成本差异率=(32 452-2 000+1 000-500)÷(120 000+102 000+79 000-140 000+48 500)×100%=14.77%,分摊到成本里的金额=167 000×14.77%=24 665.9(元)。

可见,2010年5月发出的材料成本“减少”,但是在6月发出的材料成本又有所“增加”,因上月暂估材料的存在使得6月份发出的材料成本相差了2 404.8元(27 070.7-24 665.9),即上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偏差在下月得到了缓解和纠正。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依据是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短期内存在暂估材料会在当期使这类材料的成本差异率产生偏差,进而使分摊进入成本的差异产生偏差,本期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生偏差,导致利润虚增或虚减,会计信息失真。很多会计人员由此认为当月存在暂估材料时,现行暂估材料的会计处理和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存在问题,使发出材料的成本不能可靠计量,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是暂时的。从上述两个月的成本差异计算来看,各短期暂估材料的确定使发出材料的成本产生了偏差,但这种偏差或为正或为负,总体看来可以相互抵消。企业是持续经营的,而会计分期是人为的,综观一个较长的时期,这种差异的因素就会在各个短期的关联中得到消除,在短期中会计信息失真,利润虚增、虚减的情况会逐步减少。而且企业往往是追求长期利益的,只要长期成本的核算准确,短期的成本差异波动不会对企业的长期利益产生不利影响。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看,掌握发出材料成本的内在规律和其发展趋势是重点,过于看重各期核算形式的准确性,从而带来复杂的账务处理是没有必要的。综合暂估材料处理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笔者认为,现行暂估材料的处理及其后续核算已经较为符合企业实际。

参考文献

[1].晋晓雪.计划成本法下暂估材料的核算.财会月刊, 2009;31

篇3:暂估材料招标请示

【关键词】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 暂估材料核算 实例

一、暂估入库核算概述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付款不及时等多种原因,购入的存货常常会出现发票不能及时到达的情形,为了准确地反映资产、负债、成本以及管理方面的需要,应对此类存货做暂估入账。会计制度规定的这种暂估材料的做法既保证了生产的正常领用料,又保证了产品成本的及时结转。按照相应会计政策和制度规定,企业在作对外购入库材料核算时,必须基于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材料货款已经结算,要有外购发票、外购入库单等相关单据票据。而暂估入库是指那些材料的实务已到公司,可其发票没有取得,财务这边没法进行正常外购入库核算处理时,而采用的一种方式。简言之,这是由于会计分期造成的。正常情况下,企业是持续经营的,其业务都是随着时间的自然顺序而发生,货到票到、货到票未到、票到货未到,在企业购销业务中,一般都算正常。但会计核算是有期间的,且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在月底,即使是对于货物已收到、但尚未正式取得供应商发票的,但为了尽可能真实地体现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必须对这种业务也要进行核算,先进行暂估,待收到相应的发票后予以冲销,会计业务上把这种作业方式称为“暂估入库核算”。

应当说,大凡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会计业务审计,对暂估核算的审核还是比较重视的,譬如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国有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与外资合资企业,每季度会有著名的安永国际会计事务所人员来审计,每次均要求材料核算会计提供季末各材料暂估金额及相应的供应商,因为存货的暂估,对于存货核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核算结果,不仅影响到各期的利润结果是否真实,更会影响到企业各期的资产权益是否真实。实务中,利用存货进行会计舞弊的企业也不少。关于成本调整,举个例子:期初A材料无库存。2012年2月1日外购A材料1000公斤,未取得发票,暂估600元/公斤。2012年2月15日生产领用1000公斤,生产的产品当月已全部销售。2012年3月6日取得发票单据,实际金额为1000?鄢800元/公斤=800000元。在2012年3月在做完暂估冲回,外购入库核算之后,我们还有存货出库成本差异的调整。显然,即便是我们做完存货出库成本差异的调整,2012年2月、3月的会计利润,与真实的业务仍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暂估业务造成的。

随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中需要暂估材料的业务越来越多,进行暂估材料的核算工作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而实际情况却是材料采购的发票账单不一定会在下月确定到来,有的是隔两、三个月才来发票,有的是因为其他经济纠纷,隔着两、三年才来发票,有的往来单位甚至因涉及重大法律事件始终不给开发票。另外,随着专用增值税票的普及,销售方由于担心开出发票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而不愿及时开票,有的因对方企业业务员,会计员等相关人员更换频繁,相互一些业务单据交接不当,也始终不给开发票;还有可能是因双方业务员,会计员工作失误,互有遗漏结算单据,也始终开不出发票,这样既使得销售方少核算收入,又使得购货方不得抵扣进项税金,对于一些想故意拖延付款的单位也是一种预防性措施。这些原因造成了企业在管理中出现大量的暂估材料业务。

二、暂估入库核算实例

实务中由于企业的业务特点、会计核算方式、会计环境的不同以及会计人员的见解不一致,各企业“暂估入账”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多不相同。笔者所在企业2010年主营业务销售收入7.58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购材料有九千多种类,(当然产成品是不算在内),供应商有上千家往来,每月材料暂估入库合计金额平均达到2900万元,暂估业务不可谓不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材料,外购材料暂估核算详细步骤如下。

第一,收到实物验收入库,同时开具验收入库五联单。采购或仓库部门收到实物时,按计划价填制一式五联验收入库单,分别五种颜色各异:存根联白色(采购员留存);报销联红色(跟发票后);记账联绿色(库管员);计划员留存(黄色);财务核对联(蓝色),实物验收入库,验收单据如表1所示。

验收入库单上实际采购价(不含进项税)和计划价、供应商名称等信息齐全。这里要说明一下,笔者企业没有货到而不知材料价格的情况,一律视为货和单据同时到达的理想状况。原因是:笔者企业内部存货管理制度健全,同时采取采购、验收岗位职责分离,使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员事先要根据仓库计划员提出的购买计划来进行采购,然后签订采购合同,价格审核批准后,再向财务申请付款,采购材料。货到后,采购员和仓库人员填制验收入库单据,办理入库手续。

第二,月末库管人员汇总当月所有验收入库单,材料生产领用单,由财务会计员收回做账。月末库管人员制作本仓库外购材料当月收、发、存汇总表,如表2所示。

上一篇:怅然若失-怅然若失的故事-怅然若失的寓意-怅然若失的意思下一篇:做美德少年队会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