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程序员的成功转型

2024-05-26

一个程序员的成功转型(共8篇)

篇1:一个程序员的成功转型

张慧勃:程序员的成功转型

从软件公司程序员到企业CIO,张慧勃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成功转型。

到雅戈尔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担任信息部部长之前,张慧勃是北京一家软件公司的项目经理,编程的工作即使在他做了项目经理之后也没有放下,这给张慧勃做企业CIO也带来了很大便利。

作为领导,内行领导外行总是较为得心应手,而张慧勃在做好管理、信息化规划等份内的工作之外,他还是喜欢研究一些底层的信息化技术,很多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中的小补丁都是由他牵头开发的。

从昔日的程序员到企业CIO,张慧勃的转型让许多同行很是羡慕,因为中国IT业界很多年轻的程序员都在考虑自己的出路,与继续在软件企业工作相比,去企业做信息化一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张慧勃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程序员生涯

张慧勃大学毕业后,就在吉林长春做起了软件开发的工作,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与很多刚参加工作的人一样,他一开始也是老老实实做着自己的工作,而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加班写程序的夜晚之后,他同样对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产生了疑惑。

程序员,这个曾经让人羡慕而又让人趋之若鹜的职业,笼罩在它头上的光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暗淡了。曾经的办公室白领变成了IT民工,晚上加班写程序成了家常便饭,而这个行业独具的年轻化特点使之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吃青春饭的行当。

于是,每个从事这个职业的人都在想着哪一天能够转型,在他们看来,程序员是做不了几年的。

张慧勃显然也不例外,他也在为自己的未来谋划,相对于长春而言,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更让张慧勃心动。于是,他放弃了在长春的稳定工作,来到北京打拼。

在北京的一家软件公司,张慧勃从程序员做起,一直做到了项目经理。可是这种提升并不能让他满意,职位提升了,他所担负的责任也更重了。

最让张慧勃难以接受的是,他经常出差到外地进行项目的实施,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有时候会更长。“那时候,我都不敢买什么东西,因为出差时间很长,买了东西用不上。”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张慧勃回忆起那段经历时,依然感觉有些疲惫,这种工作方式也对他的家庭生活产生了的影响。

不仅只有张慧勃如此,即使那些在著名跨国IT企业工作的项目实施顾问,他们也有类似的担忧,“虽然现在工资很高,可是工作强度大、节奏快,现在年轻还好,可是这总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ERP项目带来转机

正当张慧勃再次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发愁时,他接触到了宁波雅戈尔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正打算上马一套ERP项目,需要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于是,张慧勃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做了宁波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的信息部部长。

这是一家生产各类精纺呢绒系列产品的全能型毛纺织染整企业,由于宁波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是由雅戈尔集团与外商合资成立。作为公司总经理,荆朝晖因此有了接触国际先进技术的机会,通过到合资伙伴的工厂参观,荆朝晖发现,在国外先进的工厂里,不仅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更重要的是,他们引入了信息化的管理,这双无形的大手所起到的作用更为有效。

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的产品有80%出口、20%内销,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也促使荆朝晖有了加强管理、梳理流程,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想法。

另外,由于公司隶属雅戈尔集团,因此,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上,公司也要融入集团“数字化工程”之中,不论是外因还是内因,实施ERP项目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都变得十分必要。

2004年12月,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的ERP项目立项,2005年3月,ERP项目开始实施,张慧勃正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的。

由于毛纺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组织模式决定了毛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而IT厂商针对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基本都不成熟,在张慧勃的参与下,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和北京中纺达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ERP生产管理系统。

迂回战略成就CIO

对于一个项目经理而言,不管是帮助客户实施信息化系统,还是作为企业信息化部门人员实施本企业信息化系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张慧勃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就像做一个往常所接触的信息化项目一样在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实施起ERP项目。

不过,一切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张慧勃首先碰到的最大问题便是人的意识问题,在雅戈尔毛纺织染整公司,有很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职工,这些人已经适应了原来的工作节奏,对于信息化的手段并不熟悉,这让张慧勃很是头疼。因此,在项目实施的早期,他做的都是信息化的普及教育工作。

另外,如何将那些老职工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转化应用为信息化的手段,也是一个问题。为了使得ERP项目能够推进下去,一开始,张慧勃采取了迂回战略。他首先要求系统适应人的需求,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旧的流程只不过转化为信息化控制下的流程,流程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

这样一来,公司的员工对信息化的接受度逐步得到提高,随后,张慧勃开始尝试让员工慢慢适应信息系统的变化,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张慧勃让公司的员工在潜移默化中适应了改变之后的规范流程。

“其实,这个过程还是很轻松的。”张慧勃说,因为过去他在IT企业做项目经理时,经常和不同的客户打交道,那时候他的身份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对于他来说,客户都是上帝,因此,与过去相比,进入企业信息化部门负责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反倒让张慧勃轻松不少。

做信息化上瘾

当公司的员工已经习惯利用信息化手段后,现在已经回不到原来的手工状态了,一旦系统出现问题,生产就会立刻停滞。“因此,做信息化就像吸毒,想停都停不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张慧勃调侃说。

比如,在公司的产品质量控制上,ERP项目可以做到实时的监控,每天张慧勃一上班,坐在他对面的生产主管的工作就是打开电脑,首先把ERP系统打开,然后监控整个生产的状况,如果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生产主管很快就能够发现,并要求工人去解决,如果是流程出了问题,他也能马上进行指导。不像原来,信息传递速度慢,对生产的管控也比较困难。

另外,过去做生产报表,一个月的报表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打印出的报表也有一尺多厚,现在5分钟就可以把一个月的报表做完。

“做ERP,更多的是要坚持下去,不能没做几天,有了困难,就放弃了,这样只能是失败。”张慧勃说,从2005年系统上线开始,雅戈尔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实施ERP坚持了两年:磨合了一年,应用了一年。“现在流程已经很顺畅了。”

当然,做信息化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在网络安全上,张慧勃就十分在意,他认为,一般的系统出错都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是如果系统安全出了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另外,信息化还是要用得好才能发挥作用,为了规范系统操作流程,张慧勃正打算把系统中一些用得少的功能写出来,写成标准文档,乃至把整个ERP的操作流程也写出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企业自身的标准和文档,以便信息化更好地为企业所用。

抹不去的程序员精神

从程序员做起的张慧勃即使在当了企业CIO之后,依然没有丢下老本行,目前企业运行的ERP就是信息部和中纺达公司合作开发的。

在系统上线后,系统维护并不需要很多人,因此,张慧勃所在的信息部仅有三个人,一个做软件开发和维护,另外一个做硬件维护,作为领导,张慧勃是一个多面手。

这源于张慧勃的工作经历,最初,他的工作单位是一家小的软件公司,从项目开发到谈项目,再到交付项目、实施项目,以及后期的支持服务,这一整套软件工程的流程他在工作中都接触过。做程序员的经历还给张慧勃带来了另外一层影响。对于程序员这样的技术人员,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特质,领导交待下来的任务,他们都会很踏实的干完,即使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他们也会主动加班,因为他们已经沉浸在技术中。另外,做技术出身的人做事情比较负责、比较严谨。

从软件公司到企业,现在的张慧勃也有了自己的时间,不必再为了一个客户出差好几个月,在企业工作,加班的时候也不是很多。每天张慧勃八点半上班,下午四点半就下班了,他也因此可以去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打打乒乓球,锻炼一下身体,或者打打电脑游戏。“宁波市是沿海城市,生活环境也舒服多了。”张慧勃现在对自己的生活很是满意。

篇2:一个程序员的成功转型

姓名:Lily

行业:从互联网网络游戏公司客服到网站运营主管

职业:某网站运营主管

问:你两次跳槽都是属于计划好然后再迈出这一步的吗

答:第一次,年龄太小,没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等于是碰上的,但我每次是希望自己必须有一个提升,才会跳,就是虽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划但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才跳的,

问:回首这两次跳槽的经历你有什么感想?

答:首先是认准了行业,然后看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哪方面,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太建议经常跳槽,如果可能在一个公司持续发展这是最好的。

问:那你是如何判断自己适合什么的?这恐怕是很多职场人都很困惑的问题。

答:这就要看在以往的工作中的表现了。有时候你觉得你适合做这个职位,但人家并不相信你,因为你没经验,这很头疼的。

问:也就是事实上你是通过你自己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观察确定这个行业是你比较喜欢的然后再寻找相应的机会?

答:不是,我是先确定这个行业是我喜欢的,然后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在某个职位上的特长,然后在找相应的机会。

问:第一次跳槽的时候,你有没有碰到什么困惑?或者对人生有了什么不同的想法?

答:那会的想法就是,特别不想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人事关系,但没办法,要发展,必须得克服这点。还有就是对从未做过的工作,是否能把他做得更好,我有时候有点追求完美

问:第二次跳槽也有这样的想法吗?因为虽然是一个公司但毕竟换了不同的部门,所以也需要面对人际问题。

答:第二次没有,我发现我也很会搞人际关系,哈哈。

主:呵呵,我们都在成长。

问:对你来说你认为跳槽选择新东家应该根据一些什么标准?

答:有发展的空间,薪水让我满意。

问:那么发展空间你是如何界定的?有很多人虽然也是根据这两个原因选择新东家但是也有人最后跳的并不好

答:对于我来说,首先要去做的这个项目在行业里是有前景的,其次是,我所要去做的这个工作一定比我现在的职位高,至少我在这个职位上能学到我想要学的东西,其次才是薪水.我觉得我目前的状态,不是挣钱的时候,而是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时候,

问: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在跳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这个我没发言权了,我就跳过一次,哈哈,

问:说说你的体会就行。

答:选对行业,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点。然后就是抓住机会。

问:还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句话.那对你而言是看见了时机即使觉得自己的资本不是很足也一定会去试试还是等自己资本积累够了然后再寻找时机?

答:肯定先去试试,即使不成功,那也有了一次面试的机会,也会积累面试经验,哈哈.但肯定不会去和自己能力相差甚远的职位面试,我还是比较踏实的。

问:那在面试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碰见什么比较难回答的问题?

答:比较难回答的就是,对方问到我从未涉及过的工作,对于那块的看法,还有我比较讨厌人家让我自我介绍。

问:你当时是如何回答的?自我介绍貌似是所有面试必须要进行的版块好像大家觉得没自我介绍的就不算面试一样呵呵

答:我也得走这个流程啊,谁让他是面试官呢,哈哈,但我的介绍主要是以为的工作内容,重点会说些跟对方这个职位想吻合的工作经验,其他的就没必要说了,比如爱好,啥啥的。

问:碰见刁钻的面试官他如果一定坚持要你说你怎么应对的?

答:我也说啊,但只要不涉及的隐私.我不太喜欢人家问我太多生活上的问题,我又不是面试特殊职位,这个职位用不上的话,还是不说。

问:从旧的职位到新的职位有没有觉得工作上有不适应的地方?除了你之前提到的人际之外

答:那就是来自新工作的压力,我每次跳的职位或者工作内容都跟以前不同.

问:面对工作和人际上的双重压力,你是如何让自己适应新的岗位和环境的?给点成功经验呵呵

答:对自己狠点,慢慢克服这些,首先搞定人际关系,让新同事接纳你,要融入到这个团队里去,那工作上的事情自然也好解决了,多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能在最开始的一个礼拜是最难受的,你见着谁都要微笑打招呼,哈哈.但这微笑一定是真诚的。还好,我比较真诚,也没有害人的心,不会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哈哈。

问:呵呵不招摇的人这点是最得人心的

答:对,切忌不能锋芒毕露,要虚心向前辈门学习,这点很重要。

问:最后一个问题,呵呵如果今后有跳槽的机会,你还会继续跳槽之路吗?

答:当我这这个公司没有发展了,我依然会选择跳槽,一直达到我想要的高度了,那我就在考虑稳定的发展

问:生命不止跳槽不息。

篇3:看《一年级》的成功和转型

关键词:《一年级》,定位,转型

《一年级》第一季是湖南卫视2014年打造的一档大型原创校园纪实节目。这是一个与众不同、趣味盎然的成长故事, 36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各异的一年级新生, 告别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 告别父母、家庭的悉心呵护, 独自在寄宿制小学学习、 生活。而两位明星化身“班主任”和“生活老师”, 全程陪伴孩子们的一年级成长。节目自10月17日首播后, 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作为“萌童鲜师炼成记”, 《一年级》以全新的节目形式真实记录了学生与老师的校园生活, 凭借题材和内容的带入感吸引了“孩子段”观众和“父母段” 观众两大群体的关注。《一年级》第一季节目首播当日, 全国网收视率达1.05, 收视份额达6.28, 在同时段排名第一。

一、《一年级》的成功之道

(一) 善抓时机, 避强定位

《一年级》第一季播出的时候, 正是《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节目成功掀起“萌娃热”的时候, 这也是节目制作组的智慧所在。但此“萌娃”又非彼“萌娃”, 《一年级》 启用素人, 而非邀请明星的孩子, 既避免了节目的同质化, 让观众眼前一亮, 又开辟了自己的新“领域”, 避免了和已经制作成熟的《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强势对手“争天下”。

(二) 细分市场, 缺口定位

看过《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节目的观众都知道, 这些节目主要是亲子节目, 而《一年级》能在许多制作团队都纷纷效仿这类亲子节目的时候迅速反应, 在顺应萌娃热潮的基础上, 把注意力放在学校, 寻找到了合适的缺口。既顺应了观众爱看萌娃的心理, 又给其一种新鲜感, 不会使其产生审美疲劳。

(三) 引发思考, 差异定位

《一年级》之所以如此受观众欢迎, 首先是孩子们单纯可爱的真实表现掳获了观众的心, 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感受。其次是节目团队强大的技术支持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视觉盛宴。再次, 《一年级》的两位“鲜师”也为收视率作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 很多人刚开始选择收看这档节目, 最大的原因就是喜欢陈学冬或者是宋佳, 后来才发现越看越有意思。最后, 也是这档节目最可贵的地方, 除了高收视率带来的经济效益外, 这档节目更是引发了许多人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思考, 尤其是对家长和老师。俗话说,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跳脱自己的圈子来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更容易给人以启示。一档节目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又能兼顾社会效益, 实属难得, 确实可贵。

二、《一年级》的“华丽转身”

《一年级》第二季也就是大学季是由湖南卫视联手上海戏剧学院推出的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作为第一季《一年级》的品牌升级, 节目以全新视角记录了更为绚丽青春的上海戏剧学院大一新生的学习生活。

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 观众对《一年级》大学季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普遍反映是觉得太假, 没有第一季真实。对于这一情况, 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 节目新定位, 受众再细分

先看《一年级》的播出平台——湖南卫视。从2014年底的“在一起更青春”到2015年初的“梦飞扬更青春”, 时间在变, 呼号在变, 唯一不变的是湖南卫视青春昂扬、创新至上的态度。相关数据分析显示, 湖南卫视的收视人群中, 年轻人群占比高。再根据对《一年级》这个节目做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 其收看人群的年龄也主要分布在20岁及20~30岁这个区间。

所以《一年级》第二季做了大学季, 和主要观众群体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也确定了自己节目更加具体、稳定的观众群体。

(二) 节目重策划, 表演太明显

通过我们的问卷分析和访谈, 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一年级》第二季让人感觉太假。例如, 有意地塑造CC和赵顺然、石头和袁珊珊这两对荧幕CP。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选择了上戏这种表演性比较强的大学, 观众普遍觉得他们一直在演, 没有第一季真实。

不过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小朋友还没有太多在镜头前掩饰自己的意识, 如第一季里的“倔强小王子”马皓轩, 他真实的喜怒哀乐都能展现给观众, 甚至是气急败坏的样子。但是第二季都是正青春的大学生, 他们已经会不自然地掩藏自己的情绪, 会考虑自己的形象。

(三) 明星博眼球, 悬念太频繁

“有点像电视剧的感觉, 分不清这到底是青春偶像剧还是真人秀”, “第一季很好奇小朋友们无厘头的表现, 第二季就是好奇谁被甄别了, 因为第二季的预告片剪得就好像有很多冲突一样, 所以就会想去看”, “看第一季的时候心情是很愉悦的, 看第二季就很紧张”……

除了这些回答外, 还有很多回答都说到了明星的问题, 很多人表示是冲着节目中不断请来的明星嘉宾才看的。从这样的答案中, 我们不难发现《一年级》第二季的制作团队很好地抓住了观众好奇的点, 也能利用明星效应博得观众的眼球。 但是在这个娱乐气息浓厚的时代, 这样靠悬念留住观众的节目难免后劲不足, 看久了, 观众也就审美疲劳了。

三、结语

《一年级》第一季作为一档纯原创节目, 进入观众的视线后, 不仅凭借题材和内容的带入感吸引了“孩子段”观众和 “父母段”观众两大群体的关注, 而且凭借超高人气的明星老师和天真可爱的孩子吸引了20~30岁的年轻人, 可谓启蒙教育意义和娱乐功能并存, 受到了各界的好评。而它作为一档成功的原创性的节目, 也有很多值得国内制作团队学习的地方。

《一年级》第二季并没有延续第一季, 甚至除了名字看起来一样, 两者的关系并不大。第二季跳过中学直接到大学, 并且选择了上戏这样一所表演性质的大学凸显个性教育。由于是大学生, 又是学表演的大学生, 一方面会给观众一种不够真实的感觉;但另一方面, 他们又够青春和时尚, 再加上节目组的苦心策划, 看点还是很多的。相比第一季来看, 《一年级》 第二季娱乐味道更浓, 教育意义则明显弱化了。

虽然就结果来看, 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收视率都很高, 但是不难发现, 相比第二季来说, 第一季更受欢迎。究其原因, 是 《一年级》制作团队根据主要的收视人群细分了受众, 以留住稳定的观众。这一点从节目内容和情节设置等细节不难发现。

篇4:一个华丽的转身一次成功的转型

作为涉足主承办领域后的首个展会,余姚小家电展的成功对天广联来说无疑意义深远。天广联用一个华丽的转身,向世人证明了搭建企业突破瓶颈,创新发展的可能。那么,天广联的成功转型能否给处于“水深火热”的竞争态势之中的众多搭建企业一个突出重围的模版?将于2008年5月28日至30日在余姚中塑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展会又有哪些新的突破?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程走访了天广联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强先生。

办展:第二届中国小家电博览会将再续辉煌

据记者了解,首届中国小家电博览会从招商,招展到最后的成功举办,用时3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功组织一个新的展览项目殊非易事,目前在国内来说也是史无前例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短暂的筹办期内,作为主办方的天广联不仅邀请到国务院经济研究办公室、商务部专家等政府组织机构,还成功邀请到国美等采购商代表;美的集团等国内外行业巨头代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美国工业设计协会等国内外一流专业协会以及美国UL认证公司等国际认证机构。

展会期间举办了一系列的配套活动,“小家电行业发展论坛”针对宏观经济趋势、全球化家电市场、制造业联合、家电国际认证趋势、小家电发展方向等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此外,专门开辟的“参展商与买家的直接洽谈会”以及有益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小家电新型技术咨询推介会”,受到参展企业和买家的一致好评。“这一系列的配套活动也是我们展会的魅力所在”,贺强董事长强调说,“它们促使展会成为有关产业政策信息交流,先进技术、新材料发布以及国内外贸易供求的平台。”

中国小家电博览会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贺强董事长并不满足:“由于时间过于紧迫,首届展会还是有些遗憾,如一部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因参展审批程序时间过长,错过了本届展会。展会结束后,我们迅速总结了此次办展的宝贵经验和各方面教训,力争在第二届展会上取得新的突破。”

第二届小家电博览会将于2008年5月28—30日在余姚中塑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相比首届,第二届展会将在国际展商和专业观众的邀请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据介绍,早在首届展会结束之后,天广联就已经向国外相关的知名企业发出邀请,已陆续得到大部分企业的积极回应;而专业观众的邀请也同步召开,并很好的执行和贯彻了是多元化、权威化、专业化的要求。相信第二届展会在展商数量、规模和档次方面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第二届小家电博览会将更加注重内外销平衡。“受税率及汇率变化的影响,小家电行业的发展已表现出由出口型向开发国内市场销售转移的趋势”,贺强董事长解释说:“因此,第二届小家电博览会既邀请国外采购商,扩大出口创汇;同时又引进国内采购商,重点是引进国内大中型家电超市,以扩大内销”。

转型:寻求会展行业更高层面的发展

众所周知,搭建属于会展行业比较低端的层面,单纯做搭建很难做大做强。但是搭建是进入会展行业的最快捷途径之一,可以提供企业长远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积累、经验积累、人才积累、资源积累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天广联基本完成了前期的积累,涉足展览会的主承办领域,自然水到渠成”,贺强董事长笑言。

成立伊始,天广联就将发展主方向定位为“寻求行业内更高层面的发展”,此次的成功转型,使处于激烈竞争态势之中的众多搭建企业看到了曙光,但并不是所有的搭建企业都适合转型。贺强董事长认为:“面对残酷的竞争,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无可厚非,但最明智的决定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其发展方向和长远规划”。

“另外”,贺强董事长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需要非常专业的设计搭建企业。而有些企业并不适合向会展高端层面发展。因为主承办展会涉及更多的环节,对企业综合实力有更高的要求。一些小型企业不具备组织展会的能力,尝试从会展业下游突围也许是更好的转型方式”。对有志于转型涉足主承办领域的搭建企业,贺强董事长也给出了他的建议:“一方面选择展会项目一定要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企业自身的优点和特点所在,将两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余姚小家电博览会就突出了一个‘小’字,旨在为国内小家电企业树立形象、宣传企业产品、探索国内外市场、建立分销网络,搭建强有力的贸易平台。在中国家电类展览会数量过多、日程过密的大环境下,以鲜明的个性和‘小’为特征的余姚展,成为推进中国小家电业发展的‘催化剂’,而天广联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也恰恰可以应用到此展会上”。

理念: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天广联的经营理念可以归纳为“依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手段,对企业目前已经存在的各项要素进行调整、改造和提升,促使其达到质的飞跃”,本着这个理念,企业形成了“每个企业员工都是人才、让适合的人干合适的事”的全新人才观,并在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而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更是天广联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中国有句古话叫‘家和万事兴’,做企业也是如此”,贺强董事长意味深长地说,“这个‘和’字在天广联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公司一直以构建和谐企业为己任,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形成了员工个体心情舒畅,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和发挥,不断释放聚变能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天广联在管理、培育人才问题上分为三条线,首先是定期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并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其次是对其他企业骨干进行项目培训;最后是对普通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在集团的影响和带动下,各下属公司对员工也进行了分期培训,力争全方位提高员工素质。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企业已经拥有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和明确的企业目标,最终形成了企业使命、市场观念、质量观念、人才观念、资源观念等理念基础。正是这些新的理念和做法,为天广联从传统的会展搭建企业,向展会主承办企业成功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助推力。

采访手记

篇5:程序员成功创业的故事

关于程序员创业,我之所以愿意谈我的观点,是因为我是程序员出身,也是从小公司做起来的,我自认为对待很多程序员个人包括共享软件作者和一些小网站还是很好的。我希望和他们分享一些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想说的是聪明人不一定能成功,很多程序员很聪明,但我一看就知道他们不会成功。因为我看到了一些问题,而且现在太多程序员存在很多误解。因此,我希望把我的观点告诉程序员。或许有一些程序员能够清醒,某个人可能因为我的某一句话有了感觉,对他以后的成长产生了帮助,这就足够了。

要知道,程序员总是以为自己优秀所以就能成功,其实不是。中国的程序员大部分是盲目的:看看一些论坛就能够感觉到,要么有一群人自我感觉极端的良好,以专家自居,要么就是一群蓝领埋怨公司和社会环境不行,待遇不好。

应该说,中国程序员创业的成功率也是很低的。放眼望去,中国互联网成功的人士有几个是真正写过十年软件的。事实上,现状和我们所能听到的媒体宣传的故事很不一样。

很多程序员的最高理想就是写一个共享软件,一年可以挣几百万。但我希望谈的不是告诉程序员如何挣钱,挣钱很容易,而是要告诉程序员如何去创业。比如虽然FlashGet的作者收入很高,衣食无忧,但从创业的角度看,它并没有以商业公司的方式创业成功。

程序员在创业方面的欠缺

首先,我看到中国程序员的合作心态非常缺乏,我认为这是中国程序员最大的问题,当然这是有很多原因的。

大家经常说这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但事实上好程序员基本上都比较傲气,因为程序员往往会觉得自己在做世界上一件十分伟大的事情,这就是驱动机器,修改一行代 码,机器就能够工作,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行为。这很容易会让程序员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可以Control Everything。程序员的自信在编程上是非常需要的,但不是适合一切场合。如果我们不说这些,可能很多程序员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仍然认为 自己是King of the World。

事实上,程序员的能力只是控制了一个机器。但创业仅仅具备了和机器打交道这一种能力是绝 对不够的,他还需要和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投资人、员工甚至整个社会环境打交道。很多程序员因为已经习惯了和机器打交道,不善于也不愿意其它的工作。很多程序员会内心认为“营销不是很简单嘛,市场很简单啊,管理也很简单啊,”我认为这种心态是非常害人的。

程序员还是一个很固执的人群,他觉得自己是机器的统帅,因此不会灵活,不会妥协。我当时也喜欢写程序,但我知道如果自己沉迷于写程序,肯定没戏,所以是逼着自己改变角色。

优秀的程序员不要自负

这两天,我收到几封程序员的来信。有一封信中大意说“我是个如此优秀的程序员,为什么我就不能成功呢,请你指点。这里有我的blog地址,看完你就 会了解我了。”我想说的是:如果真的希望别人帮忙,就要把情况真实的说出来,而不是上来就说自己很优秀,这种语言就会让别人觉得很不舒服,不是很好的交流 方式。我还真看了那个blog,但看完之后,觉得这个程序员就是一个空想狂。

可以说,很多程序员实际上是优秀带来了自负,这种自负使得其不要说创业,可能在在公司中工作也会遇到问题。所以,我甚至认为程序员在创业方面遇到的困难比其它类型的人员更大。如果程序员希望主导一个创业,可能首先就要逼自己不是一个程序员。

程序员应持开放心态,寻求团队合作

程序员首先要学会和别人合作。提到这点,很多程序员都会说“我正在带着其他程序员写程序啊,我会合作啊。”但这种合作是片面的,我所谈的不仅仅是程序员和程序员之间的合作,而是包括了程序员和其它各种角色之间的合作。程序员相亲,他们的语言比较能够容易理解。但作为一个程序员,你能不能商业人员、销售人员很好的合作呢。

我这些年还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程序员动不动就把目标定为比尔·盖茨。其实,比尔盖茨不应该成为程序员崇拜的目标对象,这会让程序员迷失方向,因为微软另外一个创始人保罗·艾伦才是真正的程序员。再看其它一些例子,Google的第20名 程序员都可以获得五亿美元。Adobe公司两个创始人也是一个精通技术,一个对商业精通,这样的搭配才能够更好的成功。因此,对于很多程序员来说,一定要找准真正的榜样,不要被外界的故事迷惑了头脑。如果剖开一些故事的外表,你会发现国外很多成功的程序员,背后一定有一个很强大的商业感觉的人或者一个团队。

程序员的商业感觉其实并 不是很好。即便有商业感觉,其实这只是一个灵感,一个创意,但要要做成、做大还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市场、运营,这些对于程序员是不可想象的。程序员要明 白,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找到一个可以弥补自己缺陷的合作团队才是出路。加入一个创业团队,可能个人占10%,但因为更容易成功,而且团队可以做100分 的事情。而如果只是一个人做,很可能就失败了。

这方面,国外的程序员对自己的长短比较清楚。在硅谷,很多程序员技术上都很牛,但他们 都非常知道自己只是在技术这个领域水平比较高,出了这个领域,自己什么都不是。正因为有了这种心态,他们特别懂得与人合作。我认为国外的程序员已经普遍意 识到了这点,他们很愿意成为创业团队中的一员而并非自己创业。

因此,程序员需要调整心态,不要把自己当作精英人物,要承认自己在编程方面是优秀的,但永远有人比自己更优秀,对于其它的领域,很可能自己很无知。要知道,其实程序员的选择其实是最少的,因此抱有开放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程序员与创业要求还有哪些差距

我认为现在的很多程序员经验过于不足,他没有认真踏实做过很多工作就奢谈创业。如果一个程序员没有在编程方面深入过,没有积累,也就是半瓶子醋。这 样的程序员我接触过很多,他们自己也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让人感觉又爱又恨。我认为程序员既然要凭借自己的技术,那就一定要踏实,要能够实现任何创意。

但现在一些程序员自己没有商业意识,却又很自负,不相信别人,不理解的事情就不做。我遇到过很多程序员,他们对公司做什么方向都质疑。他 们希望自己先想清楚,可是一想就浪费了很长时间。很多程序员就可悲在这里,积累的不多,看不到方向,但他也不相信自己的公司和老板,这是一个悖论,需要程 序员深刻反省。要知道,每个公司都有懂商业的人。

就这样,一些程序员极端自负,另外有一些程序员碰了很多钉子之后,感觉很自卑,于是便认为国内软件业不行,最后出国或者打工,很少有程序员能对自己能做公正的评价。

国内环境是否造成程序员浮躁的因素

我以前没有仔细考虑过这点。但我想,不管怎样,程序员需要先从自身找问题,因为大环境就是这样了。我承认一个现实:程序员生存状态并不是很好,但程序员很多报怨其实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和自身的缺陷产生的反差。

首先,产品没有大小,只有市场的大小。很多人总是觉得这也小,那也看不上。认为公司做的产品很无聊,要做就要像某些人宣扬的那样:做游戏一定要 做3D引擎,好像只有这样才够牛。这其实就是一种浮躁。很多程序员写软件总是很多bug,基础知识也不牢固,没有参加几个项目,没有写过十万行代码,就奢 谈做大项目,这有价值吗?

而且我还发现有些程序员特别愤青,骂环境,骂老板,其实这只能把自己的心态搞的很坏。很多人刚进公司时做的很差,虽然工资少,但他没有想到给公司增加了很多bug,公司实际上是在给他出学费。论坛上大家都在讨论哪里活干得少钱拿的多。甚至还有人列了一些黑名 单。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程序员自己将周围环境搞的乌烟瘴气了。

有的程序员还非常喜欢指点江山,指点公司。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不可以,但 指责别的公司对个人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存在就是合理的。如果看不到,恰恰证明是自己看不到。我看到很多程序员也写blog,技术交流的我认为非常好,但有 些人是写评论。我是觉得程序员不要做评论家,中国不缺评论家,最缺的是实干家。

总之,程序员一般过于自我。总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世界是什么。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也努力的去客服。我的经验就是看别人如何做的好,为什么能够做的好,什么是我所不能理解。程序员要学会慢慢站在别人立场上看问题。

最后给希望创业的程序员一点建议

篇6:一个程序员的基本素养

中国有很多精于编码的人.但是中国软件行业.尤其是网络应用开发方面误区很大.很难形成有规模的软件开发力量和产品能力.不但比美国差距甚远.和印度相比也是颇有不 如.这些问题不是在于中国程序员的智商和工作努力状况.也不是在于国家和民间对开发 的投入程度.而是很大程度上.有一些对技术.对程序开发.对项目设计方面的思想误区.这些误区.导致了软件行业的产品化能力不足.缺乏规模化和大型复用系统研发能 力.可以说.改变认识误区.是解决软件行业小作坊模式和个体英雄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 的重要工作.中国有很多小朋友.他们18.9岁或21.2岁.通过自学也写了不少代码.他们有的代码写的很漂亮.一些技术细节相当出众.也很有钻研精神.但是他们被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点左右.缺乏对系统.对程序的整体理解能力.这些人.一个网上的朋友说得很好.他们实际 上只是一些Coding fans.压根没有资格称为程序员.但是据我所知.不少小网络公司的 CTO就是这样的coding fans.拿着吓人的工资.做着吓人的项目.项目的结局通常也很吓人.一.程序员基本素质 1: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把它作为基本素质.并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这是程序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 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把高水平程序员说成独行侠的都是在呓语.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 限的.即便如linus这样的天才.也需要通过组成强大的团队来创造奇迹.那些遍布全球 的为linux写核心的高手们.没有协作精神是不可想象的.独行侠可以作一些赚钱的小软 件发点小财.但是一旦进入一些大系统的研发团队.进入商业化和产品化的开发任务.缺 乏这种素质的人就完全不合格了.2:文档习惯 说高水平程序员从来不写文档的肯定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良好的文档是正规研发流程中 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代码程序员.30%的工作时间写技术文档是很正常的.而作为高级 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员.这个比例还要高很多.缺乏文档.一个软件系统就缺乏生命力.在未来的查错.升级以及模块的复用时就都会遇 到极大的麻烦.3: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习惯

作为一些外国知名软件公司的规矩.代码的变量命名.代码内注释格式.甚至嵌套中行缩进的长度和函数间的空行数字都有明确规定.良好的编写习惯.不但有助于代码的移植和 纠错.也有助于不同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有些coding fans叫嚣高水平程序员写的代码旁人从来看不懂.这种叫嚣只能证明他们自 己压根不配自称程序员.代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是程序员基本的素质需求.再看看整个linux的搭建.没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代码习惯.全球的研发协作是绝对不可 想象的.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员需要理解一个模块的需求.很多小朋友写程序往往只关注一个功能需求.他们把性 能指标全部归结到硬件.操作系统和开发环境上.而忽视了本身代码的性能考虑.有人曾 经放言说写一个广告交换程序很简单.这种人从来不知道在百万甚至千万数量级的访问情 况下的性能指标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这样的程序员.你给他深蓝那套系统.他也做不出太 极链的并访能力.性能需求指标中.稳定性.并访支撑能力以及安全性都很重要.作为程 序员需要评估该模块在系统运营中所处的环境.将要受到的负荷压力以及各种潜在的危险 和恶意攻击的可能性.就这一点.一个成熟的程序员至少需要2到3年的项目研发和跟踪经 验才有可能有心得.5:复用性.模块化思维能力

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程序员有这样的抱怨.写了几年程序.变成了熟练工.每天都是重复写 一些没有任何新意的代码.这其实是中国软件人才最大浪费的地方.一些重复性工作变成 了熟练程序员的主要工作.而这些.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复用性设计.模块化思维就是要程序员在完成任何一个功能模块或函数的时候.要多想一 些.不要局限在完成当前任务的简单思路上.想想看该模块是否可以脱离这个系统存在.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参数的方式在其他系统和应用环境下直接引用.这样就能极大避 免重复性的开发工作.如果一个软件研发单位和工作组能够在每一次研发过程中都考虑到 这些问题.那么程序员就不会在重复性的工作中耽误太多时间.就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 入到创新的代码工作中去.一些好的程序模块代码.即便是70年代写成的.拿到现在放到一些系统里面作为功能模块 都能适合的很好.而现在我看到的是.很多小公司软件一升级或改进就动辄全部代码重 写.大部分重复性工作无谓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6:测试习惯

作为一些商业化正规化的开发而言.专职的测试工程师是不可少的.但是并不是说有了专 职的测试工程师程序员就可以不进行自测,软件研发作为一项工程而言.一个很重要的特 点就是问题发现的越早.解决的代价就越低.程序员在每段代码.每个子模块完成后进行 认真的测试.就可以尽量将一些潜在的问题最早的发现和解决.这样对整体系统建设的效 率和可靠性就有了最大的保证.测试工作实际上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正常调用的测试.也就是看程序是否能在正常 调用下完成基本功能.这是最基本的测试职责.可惜在很多公司这成了唯一的测试任务.实际上还差的远那,第二方面就是异常调用的测试.比如高压力负荷下的稳定性测试.用 户潜在的异常输入情况下的测试.整体系统局部故障情况下该模块受影响状况的测试.频 发的异常请求阻塞资源时的模块稳定测试等等.当然并不是程序员要对自己的每段代码都 需要进行这种完整测试.但是程序员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代码任务在整体项目中的地位和 各种性能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测试并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上面提到的 需求理解能力.7: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篇7:一个程序员的发展历程

发表日期:2005年6月8日作者:billows

Lippman 是C语言大师,我曾经考虑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他那么成功呢?还得被人们称为大师,答案很简单,因为他对C语言做了很大的研究及认真的思考每个问题,总的来说他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所以他的成绩结果给他带来了如今的称号,之所谓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昨晚刚刚开发完我的操作系统,足足写了两年,今天起来人特别清醒,所以在网上游着游着就游到了C语言之家来了,今天在这向大家讲讲我的过去吧,我是一个程序员,我从九一年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了,那时没有互联网,现在回想以前学习计算机的一些经历吧!

我九一年接触计算机的时候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MICROSOFT的WINDOWS 3.0系统,而且是英文版的,在那时候我用二个月的时间专心学习WINDOWS 3.0的操作方式及各种有关的软件使用,那时候学习环境差,基本上没有什么资料,都是一些国外的书,当时买了一本“WINDOWS3.0操作指南”是美国的温来克写的一本书英文版的,由于当时英文水平有限,所以我自己觉得还是用些时间学习学习ENGLISH,在我的第一年中我完全的精通WIN3.0了,然后再第二年(也就是九二年)中开始走向了程序员之路,这条路走得实在太艰难了。我曾经自己暗暗的想过WINDOWS系统是怎么开发出来的呢?以及系统内的一些办公软件是怎么写的呢?后来找一些国外的书了解过后,觉得精通WINDOWS3.0是不够的,所以在九二年的春天就买了国外的一本C语言书籍,这本书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的。在这本书中对我作出了很大的帮助,由于我对计算机的原理及精通WINDOWS操作系统。那时候我对程序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当时看完那本书时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后来我给自己的一个感觉;就是不够精读这本书,最后总的来说共看了十一遍,后来对C语言的原理操作及部分函数基本的操作都用得上,第一本书让我觉得很成功,因为我九三初年用C语言开发一个基于

WINDOWS3.1的系统软件,这个软件是系统内核用的,研究这个软件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吧!那个软件是我的第一个成功作品,就这个软件足足让我写了一万多行代码,后来开始用C语言帮国内的某一些软件厂商写系统软件,九三未开始学习汇编语言之路了,学习汇编语言的原因是由于汇编语言的某些功能实在让我佩服,汇编语言是从机器语言转过来的,而C语言即是从汇编语言由来的。

我当时学习汇编语言的时候没有买过一本有关书籍,因为当时我精通C语言,在C语言中几乎所有的软件对我来说都能开发。那时我有一个朋友在软件厂商开发软件的,他精通汇编语言,后来他给我一些他自己在汇编语言开发的一些程序,然后我用一些时间看了他的代码,以及他写的一些算法思路,后来我用他的程序成功的改写了,然后给我朋友批批分数,当时他不相信是我写的,他说这些程序是他一个月前给我的,而且我又对汇编语言不是很熟怎么能在一个月后内就能改写一个程序呢?,并功能比以前更实用,他实在不相信,后来我作了一些解释,最后笑了笑对我说了一句话“你的成功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学习研究汇编语言的时候,我几乎每晚睡四个小时,每晚都到深夜三、四点钟才

睡,妈妈说我是个程序发烧者,如果一天不动电脑就手指痒痒的,在九四年初在朋友的软件上班,九四年开始用汇编语言写程序,我写的系统接口程序,所以选用汇编语言。当时我精通汇编语言及C语言,所以有个朋友找我合作办公司开发软件,他出钱我出技术,由于当时我对办公司没兴趣,那时我自己的目标只想一心深造专研系统内核。所以我拒绝了。九五年我在广州和女友住一起,因要费用付出,所以在一家国外企业公司上班,在这个公司里我负责开发驱动程序核心,因我个要研究系统内核技术所以我向公司有关部门提出工作时间在于8个小时(早上8点到下午4点)就下班了,公司考虑后同意,因为当时会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没几个;其于的时间在家里学习技术。

几个月后我和女友分手了,她在一家美容公司上班。分手原因是因为她爸妈看不起我,所以她的家人逼着她与我分手。他老爸几次找过我,叫我和她分开,我没有答应是他因为我爱她。一天晚上女友出去了,我在家里写者程序的时候,突然他老爸和一些黑社会分子过来用暴力解决我,那晚我忍受者疼痛让他出气,后来我女友啊欣回到家里,见我座在天台里吸着烟,近走过来看到我身上的伤痕,问我怎么回事,我笑者对她说没事,这些伤痕在教导我怎么做人。后来她几乎明白了一切,在那刻她那双美丽的眼里流出了泪水。那晚她哭者对我说了当时她心里的感受。几天后啊欣回家一趟,啊欣与他父亲吵了一驾,后来回到了广州我们住的地方。在当天的那晚啊欣的妈妈打电话过来说她父亲心脏不好进了医院,我们当晚一起赶回家珠海探望她的爸爸。我们来到了医院。我在外面,啊欣在里面和她爸爸讲话,最后我明白了啊欣的爸爸与她讲的一些话,因为欣的妈妈告诉我就是因为我们俩的事情过度才进院的。欣的爸爸看着我的那种眼神似乎像仇人似的,那晚我一个人离开了珠海。

第三天欣来到了广州。那天正是12月30日。十二月三十号:“今天的阳光真灿烂,阳光仿佛像一棵灯光似的在围绕着我们!”慢长的一句话“分手吧”。其实我很看透这些事情,人有伤离别时,也有过欢乐时,种种光阴就是天际一样一年四季不可能总是出太阳的,也有下雨时。所以社会很现时。„„跟她相处整整二年了在离别时她流者泪水离开了我。我用竖强的的眼神跟她道离别,她用伤心的眼神跟我说再见。就在当天我离开了广州来到了上海。

依依不舍的离开使我失去了方向,一个人在夜里总是回想起往事:“她以前对我很好,在深圳的时候,我每一下班她都准备好晚饭,家务里的一切事务都被她做完。”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很开心。在这我真心的祝福她们全家幸福快乐!转眼间九六年了,我把以前的事情全部都忘掉了,一心一意研究我的技术。在九六年期间里我在上海的一家国外公司上班,这是美国著名的IBM公司,我在IBM中国公司里专门开发硬件接口程序、驱动程序及一些系统内核程序。在这里工作我很开心,也有充足的时间让我学习硬件技术。在这里工作了两年,我的表现有好,得到了主管的表扬。九九年IBM中国技术总监让我去美国实习技术,深造硬件体系的全程开发,九九年三月份我和几位同事来到了美国IBM总公司,今天我们来到了IBM总公司和总部技术主管报到,即后我们在IBM硬件体系部学习技术。说真的我在美国IBM公司学习技术期间没有错过每一个机会及每个时间。在美国生活及学习了整整一年,技术增长了,身体也强壮了许多。二OOO年四月三十日,终于到了总结的考试了。今天IBM总部硬件体系总工程师监考

今天的考试。考试时间足足用了四个小时。中午完成了考试。我们回到了宿舍。今天IBM的技术总监秘书带着我们来到了美国卡内基梅隆理工大学,我们走到了软件技术部,在那里我看到了自来世界各地的学生正在学习着软件技术。还听了老师的讲课,我觉得这样的学习环境真不愧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名牌计算机大学。他们的设备齐全,科研资料充足,实战效果非常之好!三日后我们的考试成绩出来了,今天我们的心跳几乎比平常跳得快。今天出现了一个惊讶,太令我兴奋的是我的考试排名在全班第二。全班共105人既然能排第二,我实在不相信,第一名的是来自美国的,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而我今天却给了自己一份很大的礼物。我非常高兴。第二天很多同事来庆祝我的生日那天晚上我们玩到了伴夜三点多。第三天IBM技术总监颁发了证书给我。我已经完成任务了,终于拿到了“IBM硬件体系统证书了”。五月一日回到了中国。我把证书给我的一个朋友看了,他具然说拿着个证书去应聘工作能达到高级技术总监的位置。呵呵....我笑着对他说有这个可能性吗?。因为当时我对WINDOWS底层开发精通,后来朋友推荐我去考试拿证书。后来我拿到许证书,但是我不在乎这些证书,只是留念而已。二OO二年我离开了IBM中国公司。回到家里休息了几个月。呵呵...说到休息其次是虚的,休息期间我还是像往常一样的刻苦专究技术。几些年来工作积蓄了一些钱,所以买了一些计算机常用设备,在家里深造系统技术。从二OO二年至今三年没工作了,昨晚刚刚写完了我这两年来的作品,这个作品对我来说很重要,在这个项目中我花费了大量的精神及时间,所以我会花费更多的精神来改造它和研究,开发出完美无限的系统。这是我的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把它推出来共享给咱中国的网民使用。

篇8:张建萍女教师的成功转型

同事们都说, 工作之余的张建萍安静恬淡, 一回到工作岗位上, 却又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她温柔的外表下蕴藏的是坚强, 她平和的眼神中锁定的是坚毅, 她奇妙的把柔与刚、把传统与创新结合在一起, 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女人传统的印象, 颠覆了人们对煤焦行业企业家的印象。

曜鑫煤焦有限公司地处孝义市梧桐工业园区, 公司以原孝义市曜鑫煤焦有限责任公司为前身, 拥有固定资产6.5亿元, 占地面积17.32万平方米, 被吕梁市确定为“9449”工程大项目之一。公司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设施, 配套百万吨级化学产回收设施, 每年为社会创造巨额财富, 成品煤焦年销售收入11亿元, 年创利税3.8亿元。谈到公司的骄人业绩, 董事长张建萍如数家珍。但要真正了解曜鑫公司的发展历程, 还要追溯到20年前……

抓住机遇, 女教师艰辛创业

山西曜鑫煤焦有限公司是从一所校办工厂起步发展起来的。

20年前的张建萍还只是个年轻漂亮的女教师, 大学毕业后进入孝义市城关中学任教, 有份让人羡慕的稳定工作, 生活平淡而安稳, 但平淡的生活不是她所追求的, 她的心中总是涌动着一种激情, 她需要更加广阔的天地来展示自己。

当时, 适逢孝义市教育局提出“边搞教育边搞经济”的发展思路, 准备立项成立一所校办工厂。张建萍不仅是个有梦想的人, 还是个要将梦想付诸实现的人, 这个小小的校办工厂让她捕捉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 她义无反顾地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建厂的工作中去。

孝义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 经过分析, 张建萍果断决定建立一个焦化洗煤厂。一个年轻女教师要从事与自己专业一点关联都没有的焦化行业,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她一方面加紧学习焦化行业的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跑批文、筹资金。1989年底, 整个孝义市批下来三个焦化厂, 她的工厂就是其中之一。

批文下来了就要着手建厂。当时的状况是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技术, 但张建萍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而是像战士投入到战场中一样, 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在孝义市。她从财政局争取到3万元资金, 从银行贷款3万元, 加上一套赊来的洗煤设备, 还有村里原有的占地20多亩的旧砖厂, 张建萍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她利用当地的农村包工队建起了厂房, 请来了专家技术员指导建设洗煤焦化厂, 又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到约20万元启动资金, 1990年, 张建萍终于建起了一座有十六支焦炉生产的小型洗煤焦化厂。看着自己亲手建起的厂房, 她仿佛看到了梦想中的鸟儿已展翅飞翔。

闯过了创业开头难的关口, 工厂以滚雪球的速度迅速积累资金。1997年, 孝义市曜鑫煤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张建萍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她带领公司职工艰苦创业, 强化企业管理, 狠抓产品质量, 公司生产的一级冶金焦被山西省经委、山西省质量管理协会评为省优产品。九十年代末, 曜鑫公司被山西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确定为“山西省出口焦炭定点生产企业”, 产品全部用于出口。现如今, 公司上缴的数亿元的利税为孝义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审时度势, 走节约环保之路

面对国家焦炭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张建萍董事长审时度势, 锐意创新,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学习贯彻国家三部委“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走高科技发展道路”和山西省委的相关文件精神, 不折不扣执行了孝义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全市改良焦取缔的紧急通知》, 着眼长远发展, 拓宽发展思路, 决心建设新型的现代化科技工业企业。

经山西省各有关部门批准, 曜鑫公司上马了建设百万吨机焦项目, 概算投资6亿元。张建萍亲自出马, 一方面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投资引资, 另一方面三顾茅庐, 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加盟公司。经过一番努力, 孝义市曜鑫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在香港新城有限公司、山西焦煤 (集团) 进出口公司的共同参股下, 发展成立了山西曜鑫煤焦有限公司。曜鑫公司机焦项目己列入山西省、地、市机焦发展规划, 曜鑫公司也被吕梁市授予“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秀企业”。

为了机焦工程早竣工早投产, 张建萍又拿出了她创业时的干劲, 有时一天要往返太原两趟, 她废寝忘食, 率领公司员工和工程建设队伍日夜战斗在机焦建设工地上。2008年7月, 由张建萍组建的山西曜鑫煤焦有限公司100万吨的机焦项目开始试产运行。

2009年,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给焦化企业带来重创的情况下, 曜鑫公司仍为国家上缴利税数千万元。

履行社会职责, 播撒人间真情

作为孝义市人大代表, 张建萍董事长积极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时刻不忘家乡父老乡亲, 总想着为家乡人民多办事, 办实事。打井修路、捐资办学、扶贫解困、敬老爱幼, 张建萍每年带领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每年出资200余万元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活动。

2006年初, 梧桐镇农村干部换届选举中, 张建萍当选中梧桐村党总支部书记。上任后, 为改变梧桐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的面貌, 公司抽调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承包了20.8亩绿化林带任务, 种植32种树木和30余种盆花、草花, 为美化企业、绿化家乡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为提高教育水平, 张建萍加大了对学校教育的投入, 还高薪聘请了优秀教师, 全部减免本村在册小学生的学杂费。2009年, 梧桐镇开始新农村小城镇建设, 张建萍主动出资300万元帮助建设梧桐镇卫生院, 同时承诺出资帮助解决中梧桐村的新农村建设。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大代表、一个企业家关爱社会、回报社会的真诚爱心。

2004年5月, 张建萍荣获孝义市“优秀政协委员”称号;2005年5月, 荣获吕梁市“十大杰出女职工”称号, 吕梁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她“五一劳动奖章”, 同年7月, 孝义市授予她“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12月, 中国经济发展促进协会授予她“新时期创业之星”和“十大创业模范”称号;2007年5月, 吕梁市委、市政府授予她“吕梁市劳动模范”的称号。2007年, 张建萍当选为孝义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经过20载的艰苦磨炼, 张建萍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女教师成功转型为一名真正的企业家。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张建萍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诠释了党性的光辉。

上一篇:KTV承包协议下一篇:企业出纳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