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常州市人才引进政策

2024-05-26

2022常州市人才引进政策(精选8篇)

篇1:2022常州市人才引进政策

江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 常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 化龙巷论坛12333在线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业务分类 >> 人才开发 >> 人才开发资金 关于印发《2012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

文号:

发布日期: 浏览数:239 字号:〖大 中 小〗

各辖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明确申报人才开发资金有关事项,根据《关于转发〈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管理规定〉的通知》(常办发[2006]9号)精神,现将《2012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2012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申报指南

为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提高高层次人才开发工作的针对性,与“龙城英才计划”有效衔接,根据《关于转发〈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管理规定〉的通知》(常办发[2006]9号)精神,现制定2012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申报指南如下:

一、指导思想

1.体现宏观引导,使用为本。2012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我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积极支持人才的柔性引进和项目研究。

2.体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引进、培养人才申报人才开发资金的用人单位必须是常州市七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以及建有高层次研发载体的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类事业单位。

3.体现提升素质,优化结构。支持国家重点院校毕业的高层次人才来常州创新创业,重点向我市紧缺专业人才倾斜,引导人才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集聚。

4.体现政府扶持,多元开发。用人单位要积极发挥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有条件的单位应提供一定比例的匹配资金,努力为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二、人才引进、培养资助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我市七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

(1)上市企业或上市后备企业;

(2)建有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市三星级以上工业企业;

(5)市级领军型人才创业企业。

2.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类事业单位部省级以上重点学(专)科、重点实验室、示范实验中心(申报人才培养资助限于市属事业单位)。

(二)申报对象

1.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学院院士;

2.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或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拥有国内外领先专利(发明)的人才;

4.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博士研究生,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或者在市重点企业管理岗位担任高级顾问的人员;

5.企业引进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且取得教育部“211工程”或“985工程”院校(名单见附件1)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取得海外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所学专业需符合2012常州市紧缺人才专业目录(附件2)。

(三)申报材料

1.引进人才申请人才开发资金所需材料:

(1)《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申请表》及《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使用协议书》一式四份;

(2)申请人的学术、科研水平证明材料,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留学人员需提供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职称证书、专家证书等;

(3)申请人引进手续相关材料,包括:行政工作介绍信、户口簿(或户籍摘要)、婚姻情况证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等;

2.培养人才申请人才开发资金所需材料:

(1)《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申请表》及《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使用协议书》一式四份;

(2)申请人的学术、科研水平证明材料,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留学人员需提供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等;

(3)证明人才符合提升智力类别和条件的相关材料,包括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协议、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等;

3.柔性引进人才申请人才开发资金所需材料:

(1)《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申请表》及《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使用协议书》一式四份;

(2)申请人的学术、科研水平证明材料,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留学人员需提供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职称证书、专家证书等;

(3)证明人才符合引进智力和提升智力类别和条件的相关材料,包括特聘证书及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等;

除《申请表》和《协议书》以外其他材料均需提供复印件一份。(以下相同)

用人单位首次申报人才开发资金的,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上市证明材料、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建有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重点学(专)科、重点实验室、示范实验中心有关证明材料、市三星级以上工业企业资质、领军型人才创业企业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以下相同)

三、引进博士后资助申报范围和材料

(一)申报范围

经批准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企业。

(二)申报材料:

1.《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申请表》及《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使用协议书》一式四份;

2.申请人的学术、科研水平证明材料,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留学人员需提供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职称证书、专家证书等;

3.证明人才符合博士后进站程序的相关材料,包括《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审批表》、《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批表》和《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等。

四、引进外国智力项目申报范围和材料

(一)申报范围

经批准获得引进外国专家项目和境外培训项目的企事业单位。

(二)申报材料

1.《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申请表

(二)》(一式两份)及《常州市人才开发科研项目资助合同书》(一式四份);

2.申请资助的项目符合文件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如:引进外国专家项目和境外培训项目的获得相关机构批准的文件并得到顺利执行的材料。

五、申报流程

1.申请人才开发资金资助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用人单位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2.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并按约拨付资助资金。

3.资助资金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季度核定一次,根据不同情况一次性拨付或分拨付。

4.引进国外智力项目资助申报程序按《常州市引进国外智力项目资助实施办法》(常人发[2005]14号)执行。

六、监督管理

1.受资助单位在资助期间,每年要递交资金使用的财务报告和受资助人才工作总结或受资助项目进展情况;如发生违背协议书或合同书情况,应在当月递交书面报告;资助期满要递交总结报告,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

2.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管理规定》及资助协议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对整个资助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凡发现有关单位和个人弄虚作假,骗取人才开发资金及资助经费使用不当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可视情节减少、暂停拨款,直至收回已资助的全部款项。

七、其他事项

1.企事业单位正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应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内提出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资助申请。

2.引进人才根据本规定对同类补贴、奖励、优惠不重复享受,享受标准就高执行。夫妻双方同属引进对象的,由其中一方就高享受(专项资助可双方享受)。

3.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与原单位解除合同或合同终止后与新单位签订合同的,不得申请享受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资助。

4.由市相关部门组织的重点产业人才专题培养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5.对回国留学人员承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资助科研项目或课题给予等额匹配资助。

6.当年被批准的国家级或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技术能手和江苏省技术能手,按其所获得的奖金数额给予等额匹配资助。

7.常州市人才开发资金受理审批工作责任部门为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处(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811室),电话及传真:85681933。

8.金坛市、溧阳市和武进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订申报细则。

附件1:“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名单

附件2: 2012常州市紧缺人才专业目录

附件1:

“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名单

北京(28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11所):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天津(4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重庆(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2所):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内蒙古(2所):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11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安徽(3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2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江西(1所):南昌大学

山东(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13所):郑州大学

湖北(7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3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4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1所):广西大学

四川(5所):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1所):云南大学

贵州(1所):贵州大学

陕西(7所):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青海大学

西藏(1所):西藏大学

新疆(2所):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

军事系统(3所):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附件2:

2012常州市紧缺人才专业目录

所属产业

重点领域

专业类别

新能源

太阳能

原材料、装备及技术设计开发、工业设计、制造工艺、检验检测、材料加工工程等相关专业。

智能电网装备

同上

风电装备

同上

新能源汽车

同上

核电装备

同上

生物质能

同上

空气源、地热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同上

新材料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相关材料设计开发、工业设计、制造工艺、检验检测、材料加工工程等相关专业。

新型化工材料

同上

新型金属材料

同上

稀土及纳米材料

同上

高端装备制造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

相关装备设计开发、工业设计、制造工艺、自动控制、检验检测等相关专业。

工程机械及车辆制造

同上

新型农业装备制造

同上

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制造

同上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生物制药

相关产品设计开发、工业设计、制造工艺、自动控制、检验检测等相关专业。

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

同上

化学药品

同上

生物工业产品

同上

节能环保

节能装备和节能产品

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新型显示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元器件、高效节能家电设计开发、工业设计、制造工艺、自动控制、检验检测等相关专业。

环保装备和环保产品

水污染防治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装备、生物智能型环境监测装备、土壤污染快速诊断及修复技术与装备、环保材料和药剂设计开发、工业设计、制造工艺、自动控制、检验检测等相关专业。

资源综合利用

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产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垃圾处理与回收关键技术和产品设计开发、工业设计、制造工艺、自动控制、检验检测等相关专业。

软件和服务外包

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嵌入式应用软件、重点行业管理和信息化解决方案、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与应用、数字内容关键技术和产品等专业

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设备、传感器与传感节点、物联网智能芯片、基于物联网技术特定应用领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硬件操作界面集成及智能控制等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相关专业。

篇2:2022常州市人才引进政策

为深入实施创新强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落户工作,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保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15】2号,以下简称《意见》),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高层次人才范围

本细则所称高层次人才是指在我市用人单位(不含省、部属在杭单位)工作,忠于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符合《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并经认定的,具有中国国籍的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省级领军人才(C类)、市级领军人才(D类)及高级人才(E类)。

二、高层次人才认定机制

符合《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规定的A、B、C、D、E类条件的人员,可以通过所在用人单位,申请我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按隶属关系分别由相应的部、委、办、局负责受理。区、县(市)属用人单位(含非公单位)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区、县(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受理。

市委人才办会同市人力社保局负责核准A、B、C、D类人才和市属用人单位E类人才认定结果;区、县(市)委人才办会同同级人力社保部门负责核准所属用人单位E类人才认定结果。

三、高层次人才引进落户政策

(一)A、B、C类高层次人才落户,不受年龄和市域范围工作地的限制,允许随迁配偶、未成年子女。市区(不含富阳,下同)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应当在其合法固定住所登记户口;本人市区无合法固定住所的,可以经单位同意申请迁入市区单位集体户口或迁往同意被投靠、有家庭户口的亲友处;单位在市区无集体户的,可申请迁入“高层次人才专户”(由市委人才办委托市人才中心设立,地址:东新路155号)。

(二)A、B、C类高层次人才本人已在杭落户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不受婚龄及住房条件限制,可申请投靠迁入,随高层次人才本人在杭落户。

(三)A、B、C类高层次人才在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其父母可申请迁至合法固定住所内登记户口,不受年龄和外地身边无子女的限制;来杭后身边无子女的,其未婚成年子女允许随迁。

(四)D、E类高层次人才,符合年龄在65周岁以下,且在市区落实工作单位并办理养老保险条件的,可在市区落户,并允许随迁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应当在其合法固定住所登记户口;无合法固定住所的,可以经单位同意申请迁入单位集体户或迁往同意被投靠、有家庭户口的亲友处。

四、高层次人才审批权限和流程

(一)审批权限。高层次人才引进落户由落户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直接负责受理审批,其中落户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风景名胜区的,由杭州市公安局户籍办证中心受理审批;落户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杭州经济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及四县(市)的,由各所属区、县(市)公安机关负责受理审批。高层次人才家属随迁和投靠也按此权限办理。其中,属于华侨身份的,提请相应侨务部门按华侨回国定居程序办理,出具异地落户确认单。

(二)审批流程。高层次人才办理落户的,可实行“单位(企业)代办制”,由本人或用人单位将申请人的相关材料,根据审批权限分别送相应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审批。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根据《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结果》确定的人才类别(可登录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报管理系统核对,网址:http://),对照相应政策条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同时签发《户口准迁证》并通知申请人领取户口准迁证明。

五、高层次人才落户申报材料

(一)A、B、C类人才落户所需材料:

1、用人单位审核盖章的《人员进杭落户审批表》(可在市局门户网站下载使用,下同);

2、《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结果》;

3、申请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属集体户的提供集体户口簿首页和申请人的《常住户口登记卡》或提供户籍证明);

4、申请迁入合法固定住所的,提供房屋产权证明;

5、申请迁入单位集体户的,需提供无房证明及单位同意落户证明及其户口簿首页;迁入亲友家挂靠的,提供亲友同意落户证明、户口簿及房产证;

6、申请迁入人才专户的,需提供人才专户同意入户证明、无房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二)D、E类人才落户所需材料:

1、用人单位审核盖章的《人员进杭落户审批表》;

2、《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结果》;

3、申请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属集体户的提供集体户口簿首页和申请人的《常住户口登记卡》,或提供户籍证明);

4、劳动合同或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属于创业人员的,提供营业执照;

5、《杭州市社会保险参保证明(单位专用)(不缴纳社保的财政补助单位可以不提供);

6、申请迁入合法固定住所的,提供房屋产权证明;

7、迁入亲友家挂靠的,提供亲友同意落户证明、户口簿及房产证;

8、申请迁入单位集体户口的,需提供无房证明及单位同意落户证明及其户口簿首页。

(三)家属投靠或随迁所需材料:

1、投靠或随迁人员居民身份证(16周岁以下可不提供)、户口簿;

2、婚姻状况证明(已婚申请人);

3、父母与子女相互关系证明(户口簿不能直接反映该子女与父母双方亲子关系的):《出生医学证明》、独生子女证或原户籍登记机关出具的父母子女关系证明等;

4、随迁子女属收养的,以《收养登记证》代替《出生医学证明》;

5、子女抚养归属法律文书(申请人属离婚或再婚,随迁与前配偶所生未成年子女);

篇3:2022常州市人才引进政策

海外高层次人才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内涵。200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 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紧缺人才。”2008年底, 中组部对引进海外人才政策进行解读, 指出海外高层次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 原则上不超过55岁,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 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 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国内急需紧缺的其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业人才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 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 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有海外创业经验或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位3年以上, 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 有经营管理能力;自有资金 (含技术入股) 或海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的50%以上。上海高校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这样定义:在国外知名大学或企业, 做出很大成绩的专家学者, 回国后能引领某个学科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是指掌握所在领域内的尖端知识和技能, 能正确实施技术指导, 胜任本职工作, 能够带动新兴学科, 并能进行技术创新, 发展高新产业, 来华从事我国发展急需的、国内又紧缺的专业技术工作, 能够创造重要的、更多的新增的社会价值, 并且产生更大的正外部性与规模效应的人。

二、常州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策

常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医药这五大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大力引进一批领军型科技创业、创新人才。从2003年开始, 政府陆续推出了很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鼓励政策。归纳起来, 主要的政策举措有:

(一) 加快领军型人才引进

为了加快领军型人才的引进, 常州市实施了许多优惠政策。例如对领军型创业人才给予100-300万元的创业资金扶持;3年之内可以免费使用100平方米创业场所以及享受100平方米住房的租金补贴, 并向领军型人才团队核心成员和紧缺高层次人才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安家费, 其5年之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作为奖励返还。

(二) 拓宽招才引智范围

全方位、多领域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打破地域、身份和资历等限制, 大胆引进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或是拥有国际领先且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的科研创业人才或团队。

(三) 加快融资平台建设

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投融资平台和服务体系, 发展一批社会诚信度高、资产结构合理、经营手段丰富和管理水平优良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 引导其积极参与高科技产业投资。

(四) 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

2007年11月, 常州市成立了留学归国人员协会, 这标志着常州市人才工作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为留学归国人员搭建了一个新的沟通和联系平台。2010年4月, 协会正式启用“天禄基金”, 对留学归国人员进行创业资助, 并召集多家银行、创业投资机构为留学归国人员进行创业投资讲座。

(六)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市政府各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出入境签证、家属安置、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创新、创业载体主动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公司注册、项目申报、人才招聘、薪酬设计和财务审计等系列服务, 主动为他们提供产品推介发布和投融资对接等专业化服务。

三、常州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界定不合理

到目前为止, 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中, 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认识和定位仍然不清晰, 单纯地将高学历文凭作为衡量高层次人才的标准, 从而降低了高层次的门槛, 只追求高学历人才的数量, 而忽略了人才的质量。

(二) 沟通渠道不畅通

常州在与周边的城市综合实力对比中, 并不占优势。在新闻媒体、网络中的自我宣传偏少, 导致海外高层次人才了解、熟悉常州人才引进政策和环境的渠道比较有限, 不清楚常州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技术, 不知道是否有自己创业发展的机会和舞台。

(三) 工作环境不理想

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和发展软环境, 体现在: (1) 启动资金不足。在资金申请时, 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相对容易, 而偏重于基础科学研究的项目相对较难。 (2) 科研条件较差。一些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设备缺乏或陈旧, 导致一些科研项目无法进行试验, 甚至使其中途夭折。

(四) 配套设施不完善

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服务。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常州创业发展, 会遇到诸如资金、税收、土地、金融、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这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但是目前政府没有专门设立一个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部门, 协调各部门贯彻落实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常州创业发展政策, 没有明确工作班子、明确责任部门、明确各有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

四、针对常州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合理选择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引进人才时要有一套科学的论证和评价体系, 能够充分证明他们确实是常州急需的名副其实的高层次人才。这就牵涉到对这一类人才的界定问题。

(二) 疏通和增加沟通渠道, 提高美誉度和吸引力

笔者建议要根据不同形势不断创新招才纳才的办法, 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大载体和重大项目的需要, 制定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 大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比如:相关政府和民间组织定期到中国驻外国大使馆办讲座、通报有关信息, 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 扩大在海外的影响力。其次, 进一步做好常州市的对外宣传网站, 要与海外高层次人才网站建立直接链接关系, 更方便地宣传常州的人才引进政策。

(三)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千方百计地营造好让海外高层次人才都满意认同的政策环境, 让海外高层次人才感到宽松的舆论环境, 让他们获得普遍认可的社会环境, 让他们得以施展拳脚的工作环境, 让他们得以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比如:聘请这些高层次人才去大专院校当客座教授, 经常与学校进行联系, 一方面让他们广泛传播知识, 另一方面使其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四) 优化相关配套设施

1、集成各类资源成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咨询机构, 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国内产业技术发展与产品市场发展咨询分析, 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国内的创业环境、政策, 避免创业初期的盲目性, 提高创业成功率。

2、成立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的特设机构, 全面了解海外人才创业的进展过程, 并有针对性的主动解决企业初创期中遇到的日常行政、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各种困难。有条件的可以引入一些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 为企业培训专门的管理人才。

五、结论

放眼全球,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在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背景下, 常州近几年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 只要抓住当前发展转型的有利时机, 采取有力有利的措施, 鼓励、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来搞科研或创业, 那么我们必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取得人才争夺的主动权。在全国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的利好环境下, 常州市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成效越来越显著, 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环境越来越优化, 为其从事创业活动所提供的支持条件越来越完善。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地不断发展, 带来现代社会的高速前进和生产要素资源的重新分配, 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的全球流动已经成为必然。与此同时, 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由依靠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资源投入向倚重于知识、技术、信息的人才等创造性生产资源投入转变。海外高层次人才掌握国际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地方政府加大对它们的引进和培育, 对该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地方政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

参考文献

[1]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G].引进国外智力和外国专家工作法规文件汇编, 2003.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G].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633.

[3]高文书:《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外人才引进策略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

[4]毛大立:《向往之地—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建设构想》,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4

[5]《市政府关于加快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 (常办发[2007]10号)

[6]《常州市新一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意见》 (常办发[2010]15号)

[7]《常州市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 (常办发[2010]9号)

[8]《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招聘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公告》 (常办发[2011]1号)

篇4: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关键词:文本量化分析 科技金融 政策

▲▲前言

常州市作为国际花园城市是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标兵,并将成为我国科技金融创新城市。科技金融的发展依赖于政策,而政策是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科技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与推动的作用。为此本文以常州市2005年至2012年科技金融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能过将文本信息与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行量化分析,对我国常州市技金融政策存在的问题、发展以及演进通过分析探讨,达到促进我国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的发展[1]。

▲▲一、科技金融政策文本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5年至2012年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以常州市政府颁布的关于科技金融政策文件为选择标准,通过数据库搜集法与官网搜集法两种选择方式。

(一)数据库搜集法

常州大学自1978年成立以来收录了万余篇法律文件,是常州市主要的法律信息数据搜集的地主,其中万余篇法律文件经过整理后细分为25个法律文件子数据库,分类清晰可以按照不同的检索需求找到需要的法律文件。本文主要是在常州大学的法律文件数据库中输入检索司为“金融市场”、“金融风险”、“融资风险”、“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科技金融”、“融资租凭”、“科技风险”、“科技贷款”等有关法规与金融标题,时间以2005年至2012年常州市发布的有关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文件为标准进行检索[2]。

通过常州市政府官网搜集与常州大学数据库搜集,初步搜集了2005年至2012年常州市有关科技金融政策文件368份,其中以常州市政府发布的关于科技金融政策文本数量最多,并且每一个文件与常州市科技金融的政策都不相同,所以为了确保常州市政策文本选取的代表性与准确性,针对初步搜集的常州市有关科技金融政策文件368份进行整理筛选,按照以下原则:①发布的文件与常州市科技金融方面有联系;②发布的文件是常州市政府部门;③文件类型不包括政府规划文件、法律法规文件、政府意见文件、政府批复文件、政府通知文件、政府行业标准文件等。

(二)官网搜集法

常州市政府官网包含着丰富的科技金融与政策信息,其中法律规章文件主要是在“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信息公开指南”两个栏中公示。也因此,本文所搜集的资料主要是从常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官网、常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常州市金融工作局官网、常州市财政局官网等网站中搜集的。通过搜集整理政策文件,最终选择200份有效的政策文本作为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研究样本。

▲▲二、科技金融政策文本分析框架

科技金融政策文本具有多维特性,包含丰富的信息内容。为了探究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发展趋势、演变过程等内容,将搜集的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信息转化为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的形式进行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3]。

采用先总后分的思想结构,从常州市总体科技金融演进与数量发展进行总体分析;然后,从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主题、政策主体、政策作用三个方面对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先总后分的思想结构,先引入时间维度,将科技金融政策文本转化为二维的数据面板,进行科技金融年度数量分布分析;然后从横向分析,将政策文本转化为数据形式,然后再进行科技金融政策文本总体分布分析。

▲▲三、科技金融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一)从政策文本的总体演进分析

通过对网上以及数据库的搜索结果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2年常州市发布的政策中,含有“科技金融”的政策文件标题只有二条,而发布的政策内容中包含“科技金融”的有70多项。由此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常州市发布的政策文本中关于“科技金融”文本数量少,需要进一步扩展,并建立具有常州市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中心[4]。

(二)从政策文本年度数量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年常州市政府发布关于科技金融政策的方本越来越多,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布的金融政策大多数都是响应国家科技金融政策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科技金融政策的大力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常州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的量化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常州市发布的政策具有间断性,且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响应国家政策。虽然常州市科技金融涉及的部门多,但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并不合协,且常州市关于科技金融政策文件不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常州市政府过多重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导致常州市政府关于融资租赁、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较少。因此应扩大常州市政府政策的辐射范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5]。

参考文献:

[1]唐五湘,饶彩霞,程桂枝.北京市科技金融政策文体量化分析[J].科学进步与对策,2013,137(56):127-130

[2]侯羽.基于文本研究的广州市智慧产业发展政策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2013,352(115):155-159

[3]汪涛,安暄.类定量化科技政策文本分析框架构建及北京市科技政策演进分析[J].技术经济,2011,233(225)174-176

[4]徐玉莲.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213(123):159-160

[5]施玲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文本中财政补贴政策工具量化研究[J].浙江大学,2012,163(112):185-189

篇5:2022福州市高三语文作文质检

手捧小学生读本——《中华美德》的我,被窗外照进来的柔柔阳光拥抱着,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这136页的油墨书香中,散发着多年积淀、深入骨髓的文化味道。在众多中华美德中选取了忠贞爱国、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勇毅力行、笃实宽厚和仁爱孝悌六个方面进行概述,一个个妙趣横生又鼓舞人心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我非常喜欢在前言中的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有不褪色的价值。

第四章“勇毅力行”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孔子曾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拼搏的勇气、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身体力行的精神,使得人们为了放飞自己的梦想,在各种困难面前永不放弃;使得团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各种挫折之下永不言败;使得民族为了不断前进,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自强不息。古有勇杀双头蛇的孙叔敖,勇敢果断的班超,拜师学艺的华佗……

今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勇敢坚强的周美玲,永不言弃的中国女排、自强不息的马云……

“好好,快来收快递。”不解风情的妈妈残忍地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中。“现在有网购真方便,手机操作还送货上门,真要好好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啊……”于是,我现学现卖,给妈妈讲起了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马云从小长得不好看,成绩也不理想,从学习到创业,真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几经曲折最终凭着不懈努力,发奋图强的“勇毅力行”。让阿里巴巴成了上市公司。爱拼博的他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淘宝网、等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更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20__胡润全球富豪榜》报道,马云及其家族财富多亿元位列大中华区第四,全球第26位。马云说过:“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篇6:北京2022高考改革政策

统一高考招生改革

(1)统考科目

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2)英语考试

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考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3)成绩构成

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参加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

(4)录取方式

实行高考志愿考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在总结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经验基础上,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除统一高考外,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包括高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形式,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逐步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

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分别制定测试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考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职生在文化课笔试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

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

北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1)考试内容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

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要求为依据。

(2)考试科目及对象

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

(3)考试时间及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时间

合格性考试中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

合格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等级性考试时间

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

等级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个等级,等级根据原始分划定,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校招生录取当年总成绩。

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6类更容易得高分考生

1、思维活跃的考生更有前途

解读:实际上,学科之间的边界在某些学段就是模糊的,高中又有各个学科综合的学习。而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所以,具备各学科、各板块知识融通能力的考生,更符合时代潮流。

高考中绝大多数试题的解答方法、思维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方法的选择、解题时间的长短,就能够区分出考生能力的差异。因此,能够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未来善于穿越学科边界、进行融通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是最有前途的。

支招:今后,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于迎战新高考,搞好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甚至对于今后参加工作都是有好处的。

2、广泛阅读的考生成绩更好

解读: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成为多门学科考查的重点。结合阅读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卷中,在理综、文综、数学等多个学科也都有不同程度地加强。尤其是语文卷的阅读试题,涉及古今中外各种作品。考生完整地读过和没有读过原著,最后的成绩绝对是不一样的。

信息时代和高校的人才选拔,要求学生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高考试题阅读量的加大,很好地贯彻了这个要求,并向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今后高考侧重于考查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积累和知识融通、应用能力,靠死记硬背和只熟悉课本中节选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绩的!

支招:要想让学生多读书,家长就要从自身做起,同时,要教给考生速读、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技巧,学会深度阅读,不断丰富并积累知识和能力。

3、动手能力强的考生更吃香

解读:北京市13个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定,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科目按等级赋分,不再强调分数差异。

每科都除了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参考的综合素质评价,每个方面都包含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对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意味着今后学生必须将学习搬到社会大课堂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支招: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家庭中的各类资源,拓宽考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环境,创造出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为丰富学习方式提供支持。让考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研讨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做中学”。

4、亲近传统文化的考生更受欢迎

解读:高考语文科目在语文基础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有较大变化,北京卷更加具有“京味”特色,将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不只是语文,书法、匾额、对联、兵法、连环画、京剧、古代文言名篇、古代文学名著……这些内容在高考其他科目中都会出现。如思想政治等科目可能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

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了考生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传统文化教育能引导考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考生形成向上和向善的力量。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考生接受德育和思想层面教育,考生的身心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支招: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关注传统文化,学校也要创设机会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考生可以在课余学习书法、国画、京剧、武术、剪纸、曲艺、木雕、篆刻等课程,培育审美情趣,体悟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善于传递正能量的考生更受青睐

解读:近年来高考各科试题都加入了“德”的元素,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素材,体现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甘愿为崇高理想献身的高尚品质的片段等,既旗帜鲜明,又与“智育”的考查相得益彰。

今后的高考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高考文科综合卷尤其是政治学科的非选择题,将更加突出价值立意,坚持立德树人,通过试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支招:老师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同时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6、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更有优势

解读:开放性试题将是未来高考的一大特色。专家表示,考试中安排开放性试题,供学生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发展空间,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在这种考查中,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强的考生更有优势。

篇7:2022形势与政策心得

首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以具体的事件、政策、社会现象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清晰的理论脉络和讲授线索。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没味道了,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其实,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不符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其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形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忽视问题的历史与背景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半截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既要重视时政问题的横向联系,又要重视纵向联系,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题在当下是什么形态,还要告诉学生在历它是什么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

再者,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利用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最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性特点,基本上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这些社会热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让我们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篇8:2022常州市人才引进政策

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1]。由熊彼特的观点可以看出,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与经济建设联系紧密。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提法。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正风认为,目前,“创新”一词在我国存在着两种理解,一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创新,二是根据日常含义来理解创新。日常含义的创新简单说来就是“创造和发现新东西”,而经济学角度的创新指的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2],其实等同于科技创新的概念。从实践中看,在“科技创新政策”中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具有经济意义的新的创造,即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贡献[3]。由于科技创新比科技运用能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4],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首要内容都是创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科技政策几乎等同于科技创新政策。从常州市所实行的科技政策来看,对于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是其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总体来看,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的演变经历了雏形建立、初步发展、调整与体系化和发展完善四个阶段。

1 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雏形建立阶段(1984-1988)

1984年常州市科委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下达《关于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办法的意见》,明确了在科技发展方面实行基金制,为常州市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常州市开展创建“科研型工厂”活动,旨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1988年1月,常州市科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革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稿)》,同年,针对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常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创建科研型工厂工作的意见》,对原有的关于科研型工厂的政策作了改进。这一阶段,常州市在科技基金的设立及改革、“创建科研型工厂”活动的不断开展中,明确了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中心任务,确定了科技政策的服务对象,并且系统的规定了对于科技机构、科技活动的激励措施,常州市科技政策体系的雏形显现了出来。1988年6月,常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关于加快和深化常州市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的出台,全面而系统的就快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执行措施,为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常州市科技创新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也标志着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雏形成功建立起来。

2 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初步发展阶段(1989-1991)

1989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常州经济的决定》(下称《决定》),并相继推出了《决定》的若干政策措施。上述《决定》被认为是常州市“科技兴市”战略的首次提出。1989年8月,市政府发布了《常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优惠办法(试行)》。从1989年起,常州市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科委提出的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1991年5月,国家科委批复《关于建立苏锡常火炬带的复函》,同意苏锡常地区建立火炬带,这是我国的第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带。至此,常州市的科技创新活动与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相联系起来,科技创新政策的针对性也更强了。1991年8月,为了充分发挥专利工作在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和产品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常州市颁布了《关于贯彻国家四委一局<企业专利工作办法(试行)>,全面开展我市企业专利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在保持国家政策延续性的基础上,对常州市企业发展专利工作提出了多项指导和具体要求,体现了常州市对企业专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推动了常州市专利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大大地推进了常州市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在这一阶段,常州市提出了“科技兴市”战略,并与之配套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以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科技创新政策思路清晰、主线分明,但是政策数量不多、涉及范围窄,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3 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调整与体系化阶段(1992-

2000)

1992年4月,常州市颁布了《常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施细则》,确定了常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点范围和认定条件,该实施细则加快了苏锡常火炬带常州开发区常州城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促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2年5月,为了促进和鼓励常州市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实施“火炬计划”、“苏锡常火炬带常州开发区的火炬计划”(以下统称“火炬计划”),《常州市关于促进和鼓励“火炬计划”实施的暂行规定》颁布实施,该文件规定了“火炬计划”的支持重点与范围、银行贷款、税收、奖励等等。1992年10月,为了确立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常州市出台了《关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有关问题的意见》。

上述三部文件的政策对象都是“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件的指向、内容都非常具体,且出台频度高,在当时我国“开发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环境下,常州市无疑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此外,1992年4月,常州市还出台了《关于企业提取科技开发基金的规定》。1992年8月,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当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通过国家科委审定,正式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加速发展阶段,同时也为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更上新台阶,加快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带来了契机。1995年4月,常州市颁布《常州市民营科技型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同年10月,《常州市民营科技型企业互助基金章程》颁布。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改变了过去鼓励科技创新政策以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为对象的状况,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地位和政策保障。1995年8月,常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1997年8月,常州市科委制定了《常州市关于加速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该意见提出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各级财政应努力增大高新技术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的优惠政策、对科技人才的奖励等等。

这一阶段,常州市的科技创新政策宗旨由“科技兴市”战略调整成“科教兴市”战略,更多的考虑了社会整体对于企业及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的影响,使得政策思维更加科学。在具体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方面,成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并与之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概念及相关政策;对科技人才的奖励形成了制度,等等。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调整和政策的体系化,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框架就构建起来,并沿用至今。

4 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发展完善阶段(2001-)

毫无疑问,任何一项政策体系都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由于其更加具有时代特征、发展日新月异,与其相配套的科技创新政策也就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2001年至今,是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发展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在前一阶段的科技创新政策框架下,政策体系的每一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进展。

4.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果显著

2000年后,常州市及辖下各行政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频度高、成果显著。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动向如下:2001年,常州环保产业园、常州电子科技产业园、常州软件园开园,其中常州环保产业园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并重点扶持的国内首家特色园区;2002年新增省级钟楼经济开发区,年末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开发区;2003年,市科技局出台了《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意见》,武进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2个省级、8个市级科技示范园区,进区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达36家,常州“三药”科技产业基地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00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常州软件园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完成了《2004~2007年常州新型涂料产业化基地发展规划》和《2004~2007年国家火炬计划常州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常州软件园通过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的验收;2005年,成立了常州市科教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理顺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和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常州软件园区内建立了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006年,发布了《科教城引进研发、科技中介服务等机构若干优惠办法》;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常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认定考核管理办法》、《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常州软件园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10年,制定了《常州市绿色产业创新型园区建设方案(2010-2015年)》,致力于将此园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载体。

4.2 常规科技创新政策涉及方面更多,更加完善

2002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意见》,着力推进科技中介机构建设。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了知识产权的管理。颁发了《常州市促进科技经济国际化若干规定》,以及《常州市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科技进步暂行规定》;2003年,修订了《常州市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办法》;200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常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及《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施意见》;2005年,颁布了《在常高校与企业“科技兴企行动”实施意见》、《常州市企业品牌建设管理办法》、《常州市科技专项管理办法(试行)》、《常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常州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2006年,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及与其相配套的《若干实施管理办法》和《若干奖励、资助办法》、《关于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常州市专利申请资助专项管理暂行办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企业登记操作规程》、《常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实施细则》、《关于促进担保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常州市企业技术开发费奖励实施细则》、《关于加快推进技术标准工作的意见》、《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税收优惠若干操作规程》、《常州市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等等,这一年政策力度极大,成果最为丰富;2007年,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专利)工作奖励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创新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出台了《常州市专利申请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常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操作规程(修订)》、《常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探索政产学研合作的“常州模式”。

由上可见,2001年至今,常州市出台的常规科技创新政策囊括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中介机构、保护知识产权、专利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联合、对于高新技术的各种奖励优惠等各个方面,科技创新政策得到了空前的充实和完善。

4.3 民营科技企业政策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2002年,先后颁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常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办法(暂行)》,对先前的民营科技企业政策进行了补充和完善;2005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对2004年度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优秀民营高科技企业进行了表彰,这是常州市历史上第一次把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表彰作为政府文件列出,体现了常州市对民营科技企业这一企业群体的重视。

4.4 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政策更加具体和具有吸引力

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激励绝大部分包含于前述提到的各项政策中,此外,2001年至今,常州市还出台了一些专门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政策措施,总结如下:2003年,常州市政府颁布了《常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规定》、《常州市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资金管理办法》、《常州市人才柔性流动管理暂行办法》,常州高新区(新北区)随即制定了《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规定》;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05年,实施“人才强市”战略,2006年,出台了《人才开发资金管理规定》和《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常州高新区还制订了对进区留学生企业的优惠政策;2007年,出台了《常州市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意见》[5];2010年,出台了《常州市新一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意见》,新政策进一步拓宽了引才范围,打破了地域、资历、身份等限制,加大了政府扶持力度。目前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重点是以加快以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的急需人才队伍建设,目的是支持各类海外英才来常州创业发展,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动力。

5 结论

常州市的科技创新政策经过二十多年、上述四个阶段的发展,具备了以下五方面特征:政策数量由少变多、政策对象由窄到宽、政策手段由单一到体系、政策目标由松散到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政策方案不断趋向科学和合理。总之,1984年以来,常州市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为常州市的科技创新发展不断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活动这一宗旨,极大地推动了常州市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摘要: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城市,常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演变历程经历了雏形建立阶段(1984-1988)、初步发展阶段(1989-1991)、调整与体系化阶段(1992-2000)和发展完善阶段(2001-),并呈现出政策数量由少变多、政策对象由窄到宽、政策手段由单一到体系、政策目标由松散到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政策方案不断趋向科学和合理的五大特征。

关键词:科技创新政策,演变历程,民营科技企业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周燕.对北京高校科技管理未来工作体系框架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04):124-128.

[3]刘国雄.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

[4]郑巧英.中国科技政策的恢复、调整与革新:1975-1988[D].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3.

上一篇:vb程序设计实验01解析下一篇:作文 我拥有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