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实施办法

2024-05-21

滨州市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实施办法(精选5篇)

篇1:滨州市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实施办法

滨州市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实施办法 为营造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培植壮大创业人才队伍,现就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初始创业制定实施办法。

一、支持对象

凡具备创业能力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大学生“村官”)、离岗退休人员、复退军人、科研人员、下岗待业人员、农民、劳动妇女、残疾人、海外人才等有志在我市创业的各类创业主体,均可作为支持对象:

1、有创业激情、有一技之长,并经论证有具体可行的创业计划;

2、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在建或已经实施的创业项目;

3、有应用推广价值并能实现产业化的自主研发专利;

4、取得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证书。

二、受理程序

1、个人向人才创业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申请书样式附后》

2、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初审;

3、组织专家审查和实地考察论证;

4、与创业者签署支持协议;

5、进行创业培训,配备创业导师;

6、提供资金支持;

7、跟踪指导和服务。

三、支持措施

1、提供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按申报项目发展潜力分A、B、C三类,分别给予10万元以上、5一 10 万元、5万元借款扶持,签订偿还协议,三年还清。从借款第三年开始偿还,第一、二次各偿还总额的30%,第三次还清所有借款。5万元以下借款由县区负责落实,5万元以上借款由市人才创业专项资金支出。根据创业者个人申请,可协调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支持。

2、进行创业培训。市内高校和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课程。创业人才根据个人意愿,可到滨州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技术学院、滨州技师学院及县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免费随班参加创业培训;同类项目的创业者达到40人,可独立编班。也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创业示范基地进行观摩实习,或根据需要组织异地培训。

3、代办创业手续。创业人才创办项目、企业、服务组织、中介机构等,由本人提供相关证件,市、县区人才创业服务中心本着及时快捷原则,代办开工(开业)手续。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创业项目,经专家评审团评估认定后免费向社会推介。

4、配备创业导师。每名创业者配备创业导师,随时联系服务,每半年至少现场指导一次。根据业主创业需要和项目进展情况可调换、增加创业导师。人才创业服务中心负责创业导师的选拔、调配。

5、组织创业交流。市里成立企业家俱乐部,定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者可志愿加入,进行项目洽谈和业务交流。

6、跟踪指导服务。为创业者发放“创业服务联系卡”,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每年年底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对发展势头良好的,加大支持力度;对进展缓慢、运行不良的,帮助改进工作;对弄虚作假、违法经营的,取消支持资格,并责成一年内还清借款。

四、保障措施

1、健全服务机构。市、县两级成立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初始创业人才库。通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和社会举荐等形式,选聘企业家和涉农、经贸、流通、现代服务、法律、工商管理等领域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创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落实保障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人才创业专项资金,列入政府年初财政预算。同时整合各部门分散设立的创业资金,制定出台创业资金扶持管理办法,为人才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各县区也要视情安排创业专项资金。

3、建立创业基地。各县区以各类园区、骨干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人才创业示范基地,规范管理,配套服务,为创业人才观摩实习提供支持。市里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每个基地给予5万元培训设施配套资金。

4、开展创业竟赛。每年评选表彰10名“创业新星”,对入选者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广泛宣传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环境。

篇2:滨州市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苏发„2006‟29号)、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印发的《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苏组通„2007‟6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主要围绕我市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优势产业和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在2009年—2013年的5年间,重点引进1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形成引领泰州跨越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链。

第三条 引进计划按照企业为主、项目带动、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第二章 引进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引进对象分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两类。创新人才是指我市高科技企业引进的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研发专家,以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引进的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突出管理业绩、通晓国际先进管理知识、善于资本运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专家。

创业人才是指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形式来我市投资创(领)办科技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创(领)办企业的主导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预期经济效益。

第五条 引进的人才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有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一般须具有在国内外大型企业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研发或管理工作3年以上(含3年)经历;

(三)驻我市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

第三章 申报与评审程序

第六条 征集需求。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每年年初向重点企业和创新创业载体征求引才需求,编制引才目录。

第七条 发布对接。每年年初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向海内外发布引才公告,并组织开展国内外专场人才招聘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实现人才与需求主体的对接。

第八条 报名登记。凡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按要求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供证明材料。

第九条 材料初审。相关部门对申请人的国内外学历、经历等进行认定、审核,对申请人的项目计划书及相关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初审,对其提交的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进行认定、评估。

第十条 技术评审。组织行业专家进行技术评审,并初步排序。

第十一条 综合评审。组织风险投资、财务、管理等专家,就项目前景、产业化可行性、团队组织、财务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审。提出重点推荐项目、优先推荐项目、一般推荐项目的建议名单并排序。

第十二条 考察了解。组织专家对通过综合评审的人选进行考察。与引进人才进行面谈,到创业企业或引进单位实地考查,全面论证引进人才和项目的可行性,根据面谈和考察情况,确定拟资助人选。

第十三条 公示审批。将拟资助的人选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在一定范围公示。

第十四条 签订协议。确定资助的人才与项目所在地人才办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资金拨付。对创办企业已注册或创新项目已落户并且签订协议的人才兑现资助资金。

第四章 资助及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一)创新人才

1.创新项目经过评审,按照重点推荐项目、优先推荐项目、一般推荐项目,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和4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资助。重点推荐项目中特别优秀的,可突破最高资助标准;

2.创新项目落户企业负责提供所需工作场所和生活住房; 3.技术成果可评估作价出资,根据投资各方约定,其技术成果可按注册资本最高不超过70%作价入股;

4.创新人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形成的地方留成部分50%奖励给个人;创新人才在我市取得收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形成的地方留成部分,3年内全额奖励给个人。

(二)创业人才

1.创业项目经过评审,按照重点推荐项目、优先推荐项目、一般推荐项目,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资助。重点推荐项目中特别优秀的,可突破最高资助标准;

2.由注册企业所在地负责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和100平方米左右的生活用房,并免除3年租金;

3.引进人才创办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形成的地方留成部分,按第1年100%、第2年50%、第3年30%的标准奖励给企业用于研发或扩大生产。创业人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形成的地方留成部分50%奖励给个人;创业人才在我市取得收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形成的地方留成部分,3年内全额奖励给个人。

第十七条 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还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科技计划;

(二)符合《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的人员,按省有关规定择优推荐申报,列入省资助项目的,可同时享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资金资助;

(三)市级各类科技计划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由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领衔实施的研究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四)优先向金融机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推荐引进人才的项目;

(五)优先推荐申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先推荐申报进入“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市33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六)引进人才符合《关于进一步吸引和用好优秀人才的若干规定》(泰发„2007‟12号)和《泰州市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意见》(泰办发„2009‟63号)条件的,可同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五章 工作机构

第十八条 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科技局、人事局、财政局。市委组织部负责全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申报材料的受理,并会同市发改委、科技局、人事局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和综合评审。市发改委负责项目产业化可行性审核以及推荐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工作。市科技局负责核实引进人才科技成果、专利等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及本人在其中的作用,负责各类科技计划对引进人才的支持。市人事局负责招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相关工作,核实引进人才的身份、护照、国籍、学历等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市财政局负责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的落实、拨付和管理。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

第六章 资金与考核

第十九条 市设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规模每年1000万元,用于市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资金资助及相关工作经费,其中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资金资助由市与项目落户地各承担50%。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第二十条 各区也应设立相应专项资金,用于本地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资金的配套、创业场所和生活场所租金补贴等。

第二十一条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申请人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良行为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资格,收缴资助资金,并给予通报,5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或个人的申报。

第二十二条 资助资金主要用于引进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企业运营、课题研究、改善科研条件和对个人的生活补助。受资助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资助期间,每年须向项目所在地人才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第二十三条 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对资助项目进展状况进行考核评估。每年年末,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编制执行情况报告,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本级及市辖区。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政策。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共泰州市委组织部

泰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泰州市科技局

泰州市人事局

泰州市财政局

篇3:滨州市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实施办法

本刊讯(通讯员 邓 辉) 最近,钦州市将启动实施“550”计划,即在近五年内,围绕该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引进50名左右的领军型创业人才。

据悉,2011年7月,钦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明确引才的重点为该市石化、电子、造纸、能源、粮油食品、冶金、物流、汽车制造与装配、修造船等支柱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提出以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国家级产业园区为载体,在近五年內引进该市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型创业人才50名左右,带动全市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引领钦州实现更大突破的高层次人才链,促进孵化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推动该市产业升级发展和结构优化调整。

此外,该市还对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实施“2个100、2个300”的重金奖励政策,即一次性资助不低于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可获得创业所在园区或基地等载体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根据其项目的投资需求,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和不低于300万元的融资担保。

篇4:滨州市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实施办法

创业“红棉”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广州市鼓励海外人才来穗创业“红棉”计划》(简称“红棉”计划)及市有关吸引海外人才来穗创业和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红棉”计划以聚集国际创新创业高端人才,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服务为目标,依托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简称留交会),以海外人才为重点对象,自2012年起,市政府每年出资1亿元以上资金,扶持100家以上海外人才初创型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涉扶持资金在市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资金和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为加强“红棉”计划管理,成立广州市“红棉”计划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留交会的市领导兼任,副组长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和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办公室(简称市留交办)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人社局)等派员共同组成。

第五条 市“红棉”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红棉”计划办公室)设在市留交办,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在市人才办指导下,负责“红棉”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工作。

第六条 各区(县级市)相应成立“红棉”计划办公室,组织落实“红棉”计划工作。

第三章 扶持对象、条件

第七条 “红棉”计划所称海外人才,是指中国(含港澳台)赴海外留学或工作的人才和外裔人才。

第八条 “红棉”计划扶持对象是海外人才初创型企业,即海外人才以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研究成果或创意、设计、服务、专长等在穗初次独资创办或与他人合办企业,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在穗完成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等手续并运营不超过3年,科技类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非科技类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尚未创办企业的,可先申报项目参与评审,评审通过后,自入选项目公布之日起一年内以入选项目在穗创办企业并经考察半年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也可获得扶持。)

2、创办人在海外取得硕士或以上学位、具有3年或以上海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或取得博士学位、具有2年或以上海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或具有相当于副教授或以上高级技术职称、在国际著名机构工作2年以上,年龄在55周岁以下;

特别优秀的申报人,可以在年龄、学位、职务、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适当放宽,但申报人在提交材料时须出具书面说明理由。

3、创办人独资创办企业的,须担任企业法人代表;与他人合办企业的,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跟进的股权投资资金占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30%,并担任副总经理及以上高级管理职务;

4、创业项目知识产权清晰、符合广州市十二五规划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并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

5、未获《广州开发区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实施办法》、《广州市创业领军人才创业发展扶持办法》(简称“百人计划”)和省级(含外省)高层次人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政策扶持资助。

外裔人才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须取得《外国专家证》,创办的企业须符合国家和广州市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九条“红棉”计划优先扶持以下项目申报人:

1、创业项目属广州市十二五规划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紧缺项目,申报人在所研究的学科、技术领域内担任学科或技术带头人,拥有的技术成果或专利国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并具有市场化、产业化开发潜力。

2、由广州市各区(县级市)洽谈并推荐的落户或拟落户的企业或项目。

3、已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资助、资助资金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企业。

第四章 资助和扶持政策

第十条 “红棉”计划对入选企业,依据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实行分类(科技类和非科技类)扶持。其中,原则上科技类项目给予50-100万元创业资金资助;非科技类项目给予30-50万元创业资金资助。

第十一条 入选企业选择落户的区(县级市)和市属园区(含各类软件园、科技园、创业园、产业园等),应为创办人在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企业运营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服务,并提供小型企业不低于100平方米、微型企业不低于5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给予2年免租金优惠,视项目情况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

第十二条 市、区(县级市)政府积极引导各类创业投资资金与入选企业对接,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为企业产品和服务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第十三条 获得“红棉”计划资助并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其在出入境、居留、入户、子女教育、配偶来穗工作、购房和租房等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可按照《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规定》(穗府„1999‟10号)、《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穗创业和工作的办法》(穗字„2008‟18号)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穗字„2010‟11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鼓励成长良好的“红棉”计划企业创办人申报广州市“百人计划”资助及其他科技项目资助。

第五章 申报与评审

第十五条 市“红棉”计划办公室负责制定每年的“红棉”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在留交会等相关网站发布。

第十六条 市留交办统一负责受理项目申报,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简称留交会)网站接受网上报名,常年受理项目申报。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组织评审一次。

第十七条 申报人报名时须填报并提交以下表格和附件证明资料:

1.《广州市“红棉”计划申报表》、《广州市“红棉”计划商业计划书》;

2、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户籍证明、学历证书(海外学位需同时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资格证书、相关荣誉证书等证明材料;

3、成果证书、发表的论文著作、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及知识产权权属等与项目相关的证明材料;

4、已在穗创办企业的,须提供企业工商、税务登记证明、公司章程、上年度企业财务报表、企业落户所在区(县级市)“红棉”计划办公室出具的推荐意见表等相关材料;

5、未创办企业的,与市“红棉”计划办公室签署在穗创办企业的承诺函。

6、外裔人才申请的,需提交《外国专家证》。

所有申报材料均需在网上报名时提供PDF格式的电子版文件,附件证明材料为TIF格式的扫描件。相关证明材料提交复印件,在递交纸质申报材料时核对原件。外文证明材料需同时提供中文翻译件。

第十八条 市“红棉”计划办公室对申报人提交的相关证明及项目材料等进行初审(其中,学历由市人社局审核),通过初审的,进入综合评审。

第十九条 “红棉”计划办公室负责建立和管理“红棉计划评审专家库”。市留交办负责组织科技类项目评审,市人社局负责组织非科技类项目评审。评审专家组成员依据行业的要求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其中归国留学人才所占比例不低于50%),专家组根据项目评审要求,提出评审意见,拟定入围项目及扶持档次。

第二十条 “红棉”计划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入围项目申报人进行项目答辩和复审,必要时对入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

第二十一条 市“红棉”计划办公室汇总所有入围项目,报“红棉”计划领导小组审批,审批通过的项目在留交会等网站予以公示,公示期15天。

第二十二条 公示结束后,市“红棉”计划办公室综合反馈信息,报市“红棉”计划领导小组审定。审定通过后,在留交会网站公布入选企业和项目名单,通知项目申报人。

第二十三条 入选项目尚未在穗创办企业的,自入选项目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其申报人依据项目评审结果,与各区(县级市)和市属园区对接洽谈,选择落户园区,完成办理企业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企业运营半年后,申报人持企业相关创办资料和区(县级市)“红棉”计划办公室出具的推荐意见到市“红棉”计划办公室报备并经审核批准。入选项目一年内未在穗创办企业的,须重新申报和评审。

第二十四条 市“红棉”计划办公室与入选企业签定《项目协议书》,规范资金的用途和范围,企业承诺所获资助资金用于创办企业的科研、经营等相关活动,每半年报告项目经营状况。

第六章 资金拨付

第二十五条 市“红棉”计划办公室将入选企业及资助金额名单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核定后按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规定核定和拨付经费。

第二十六条 自市财政局核定日起,扶持资金分两次划拨至扶持企业,首期6个月内拨付50%,其余款项在项目执行一年通过项目阶段性验收后划拨。

第七章 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七条 市“红棉”计划办公室每年对扶持企业进行建档跟踪管理,会同市财政局、市留交办、市人社局对扶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资助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对各区(县级市)“红棉”计划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每年年末编制“红棉”计划扶持资金执行情况报告,报市“红棉”计划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市政府。

第八章 其他

第二十八条 企业创办人每年来穗经营企业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如因业务工作需要,在穗工作不足6个月的,须出具书面报告说明并获得市“红棉”计划办公室批准。

第二十九条 企业创办人不得中途替换,扶持资金不得挪用或截留,如发现入选者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经市“红棉”计划领导小组核实后,取消其“红棉”计划入选资格、追回所拨经费并在2年内取消其申报广州市其他科技项目资助的资格。

第三十条 企业创办人及其团队成员不得以相同或相似项目在市内不同区(县级市)多次申报“红棉”计划。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市“红棉”计划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 月 日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

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

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

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

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

篇5:滨州市支持人才初始创业实施办法

来源:海淀区金融办 作者:海淀区金融办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京海发〔2012〕12号),根据《北京市海淀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有关精神,实施海淀区人才聚集和培育计划(简称“海英计划”),着重支持一批高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一批青年英才,打造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现“以事业聚人才,以人才促产业”,保持和提升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促进核心区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才和项目均指海淀区重点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导航与位置服务、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海淀区其他优势产业领域的人才和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涉及的支持资金从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第四条 本办法在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创业和创新领军人才标准及支持政策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创业领军人才是指具有潜力成长为国际或国内行业领军型企业的企业创始人或创业团队。具体为符合以下

(一)至

(三)条件者或符合(四)、(五)条件之一者:

(一)企业原则上成立三年以内,在海淀区办理工商注册并纳税。

(二)创始人和创业团队基本稳定,并且是企业的主要股东。

(三)创办企业已获得500万(含)以上投资机构创业投资(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四)入选“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海聚工程”创业类人才或“高聚工程”创业未来之星的人才,在海淀区办理工商注册并纳税。

(五)入选中关村“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的创始人(目前仍然在任),企业原则上成立三年以内,在海淀区办理工商注册并纳税。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创新领军人才是指从事前沿技术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拥有国际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人才。具体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自2011年1月1日(含)之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含)以上的人员;承担“973”、“863”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及产业化项目(原则上立项五发布时间:2012-07-31

年以内)的项目核心团队成员;项目由人才所在企业作为课题承担单位,或在海淀区实施转化和产业化。

(二)入选“千人计划”创新类人才、“海聚工程”工作类人才、“高聚工程”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或为入选“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的核心团队成员,企业在海淀区办理工商注册并纳税。

(三)其他经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领军人才。

第七条 创业领军人才、创新领军人才(以下统称“领军人才”)享受以下支持政策:

(一)对围绕海淀区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活动并取得突破的领军人才,根据创新成就、区域贡献等情况给予资金奖励,每年最高奖励金额30万元,连续实施三年。对于领军人才创办的符合海淀区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优先给予股权投资支持。

(二)为在京无自有住房的领军人才每月提供2000元房租补贴,连续补贴三年。优先安排海淀园企业人才租赁住房。

(三)设立服务绿色通道,为领军人才提供代办服务。

(四)在领军人才的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按《海淀区重点企业服务和引进支持办法》相应条款给予支持。

(五)创业领军人才创办的企业在办公用房购置和租用方面,按照《海淀区重点企业服务和引进支持办法》相应条款给予支持;符合条件的新产品、新技术优先在海淀区推广和应用。

第三章 青年英才标准及支持政策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青年英才包括目前在海淀区企业工作,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强烈的创新创业热情,并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的管理人才或研发人才。具体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的人才。

(二)获得国家或北京市“优秀博士后”称号的博士后。

(三)入选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新星计划”的人才。

(四)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青年项目的人才。

(五)经相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行业主管部门推荐并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官或同等高级职务的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每年不超过50名。

第九条 青年英才享受以下支持政策:

(一)青年英才创办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创业资金。对于符合海淀区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优先给予股权投资支持。

(二)创办企业在办公用房购置和租用方面,按照《海淀区重点企业服务和引进支持办法》相应条款给予支持。

(三)对围绕海淀区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活动并取得突破的青年英才,根据创新成就、区域贡献等情况给予资金奖励,每年最高奖励金额15万元,连续实施三年。

(四)为在京无自有住房的青年人才每月提供1000元的租房补贴,连续实施三年。优先安排海淀园企业人才租赁住房。

第四章 人才引进及服务平台建设支持

第十条 鼓励企业围绕海淀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组织国内外创新人才和团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对取得重要成果的,可对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

第十一条 做好海淀区人才吸引服务平台。

(一)建立中关村核心区产业人才数据库,进行动态跟踪,定期面向海淀区重点创新型企业开展以高端人才为主的各类人才需求征集,并与国际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在全球定向寻访高端人才。

(二)鼓励创业孵化机构、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各类平台引进、培育和推荐创新创业人才,每成功推荐或引进一名“千人计划”人才,奖励该机构10万元,每成功推荐或引进一名“海聚工程”、“高聚工程”人才,奖励该机构5万元。

(三)加大海淀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青年人才引进力度,按照企业引进博士后数量、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成效和博士后工作成绩,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给予补贴和奖励;同时对国家和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相应支持资金进行配套。

(四)搭建企业招聘服务平台,组织企业联合面向高校等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对于活动费用给予补贴,单次最高补贴金额50万元。

(五)支持重点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对区级以上政府予以配套的基地给予运营经费支持,最多支持五年。

第十二条 完善海淀区人才交流平台,开展海淀区人才宣传工作,建立明确的人才宣传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一)由海淀区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面向海淀区高层次人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促进政产学研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

(二)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技中介机构为海淀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成立人才俱乐部并开展活动,尤其是国际高端交流、培训活动。对成功举办活动的机构按照《海淀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办法》相应条款给予支持。

第五章 申报与受理

第十三条 申报企业须在海淀区办理工商注册并纳税。

第十四条 本办法涉及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拨付程序,按照《海淀区支持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由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牵头依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认定工作,备选人员名单报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原则上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认定。

第十六条 符合本办法和申报指南规定的单位,按照要求在统一申报平台上进行申报。

第六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应在项目建设期内积极推动项目实施,并根据主管部门要求报送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项目单位须配合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九条 对于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财政资金或未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相关部门有权收回政府支持资金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海淀区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上一篇:最新局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清洁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