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验的小学作文

2024-04-22

测验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

篇1:测验的小学作文

测验以后小学作文

数学测验总算结束了。我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连附加题也都给解了出来。我看了一眼邻桌的侯为国,只见他在一旁愁眉苦脸的。看着他那副模样,我想跟他开个玩笑,于是走上前,对着他的.耳朵轻轻地说:“侯为国,你知道吗?这张斌卷我做过。”“什么?这是真的?!”“信不信由你。”我把手挥,哼着小调走出了教室。我一边走,一边好笑,他已经受骗上当了。但是,我万万没想到,这句话竟引进一场**……

第二节下课,同学们都不理我,还飞来了一个个自眼,我越看越气恼,大声对面前的一个同学说:“你们,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我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嘿嘿,你自己最明白……偷做试卷,羞人!”

这时,有的同学朝我起哄:“亏你还把这件丑事说得出来!”

这不明明在说我吗?难道就是针对我刚才开玩笑的那句话?我的脸热了起来,像有千万只小虫在爬。唉,都怪自己多嘴,不说那句话该多好!现在让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我真自作自受!

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大声嚷道:“我并没有偷做试卷,只不过是开了个玩笑罢了!”

”哼,哪个人证明你没作弊?快说呀!”同学们步步紧逼。

“这……这……”我怎么能回答上来呢!泪水顿时涌上了我的眼眶。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这样不信任我?我根本不是那种人!

这时,教室里的同学还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那些尖刻的话语使我再也听不进去了。<我真想大声疾呼:“不!这种事我没干过!”但是,说了谁能理解我呢?我孤独地坐在椅子上,眼睛呆呆地望着窗外,委屈、悔恨、羞愧和气愤交织一起,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后面两节课,老师讲了些什么,我一点也听不进去,脑里只是一片嗡嗡声。

下午,上数学自修课,卢老师挟着一叠卷子走进了教。一开始,他双手撑着讲台,严肃地说:“听说有些同学讲哲一作弊,偷做了试卷,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为测验前,我刚刚拿到试卷,他怎么会知道卷子的内容呢?请有头脑的同学,冷静下来仔细考虑一下。”

老师的这番话,使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我视了一下教室,同学们的眼神开始和善了……

我瞥了一眼侯为国,只见他张大嘴巴,仿佛吃了一惊,跟光先是迷惘,进而,他把脸转向我这一边,投来了歉意的目光……

篇2:测验的小学作文

昨天我考了一次语文,我不知道时间不等人,白白浪费了大部分时间,作文来不及写完就交卷了。哎!我再也不浪费时间了,不让时间老人带走我的光阴,要知道时间老人一个人只给一次机会,想想我曾浪费的四千多个日子,真是不应该啊!

昨天到今天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情,不知该怎么办,同学们安慰我,我眼中已经充满泪花,苍翠欲滴,好像马上就要掉下来似的,我时不时地提起这件事,怕考不好,怕被家长骂,同学们恐怕都听出老茧来了吧,可她们还是不抱怨地听着,我不知道要怎么感谢她们,感谢我的朋友们,为了安慰我而牺牲自己游戏的时间。我从小做什么总是很慢,语文考试总是最后一个交,老师跟我说了很多遍,可我就是改不了,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天,老师讲卷子上的题目,而卷子还没发下来,老师讲时,我的脑子里就不受控制的想着试卷上的画面,我在心里不止一遍的提醒自己不要在想了,认真听课,可是还会情不自禁的`想,再加上听老师讲题,我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了很多题,怎么办呢?

老师在黑板上一题一题的讲,我一题一题地记在笔记本上,可是心里还是不住的回忆卷子的事,眼睛里就会聚集许多泪花,我提醒自己不要哭,可是眼泪就是不住地往下流,下课了,同学们又来安慰我,想一想她们说得也对,我应该在这件事的基础上提高速度,这样下次才不会因为速度而丢分,还有一些题,我还要多多提高阅读能力和基础能力,这样下次才不会再考砸。

篇3:测验的小学作文

所谓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技术,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计算机所提供的教学服务,采取分层接受学习任务测试卷的方式,弹性选择各类测试,让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订正,自我了解自己与班级群体的得分情况,自我估计学习效果,从而能正确地自我评价;同时,我校逐步完善计算机的功能服务,力求自动生成学生所需的各类练习卷和测试题。下面,就以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技术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运用的相关研究为例,谈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技术的研发目的

学业质量分析在课程教学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见诸学生的学习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只有依托能够科学测量学生学业能力与学业绩效发展变化的学业质量分析系统,才能明确上述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条件是否达成。

因此,我校数学教研组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计算题的掌握能力。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系统性、及时性、动态性等方面的问题,我校数学教研组将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教师进行学生学业状况的有效调控,以及如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上。本次研究,我校运用了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技术和“课堂学习加油机”来构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评价研究,突出学生自我诊断、个性化诊断的特点与优势,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化差异,便于系统地发现那些有益于开展教学组织的学生计算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难点和盲点,这也是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教研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这些难点和盲点来实施教学活动,能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技术的实施

我校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技术系统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如下图1所示)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该系统的构建主要分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准备阶段,我校主要鼓励数学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确立各知识点考核目标,建立题库的双向细目表。在实施阶段,我校聘请专业技术公司设计制作测试系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前测、中测与后测进行过程性评价,并根据学生反馈,布置针对性的分层练习。

1. 明确研究目标,加强理论学习

我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鼓励教师勤思巧用教育教学新理念与方法,大胆改革、创新、实践,用科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重点研究如何从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卷入手,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大纲和课题组讨论研究一致认定的各阶段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盲点,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邀请专家,开设相关主题讲座(如双向细目表的制订、试题的收集与录入培训、教材梳理的要求、课堂案例的撰写、教研组课题的确立、教研组的建设与质量分析等),推荐相关文献进行研讨,从而使教师正视问题,更好地运用先进理念进行实践。

全体组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每周两次的教研大组和备课组学习时间集中研读课程标准,分年级将新老教材的计算教学块面全部进行梳理,再根据教学总目标,梳理出1~10册的计算教学的知识衔接点和过渡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计算教学总目标、分年级目标和各知识点的细目表,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与题库分类编制依据。

2. 题库初建、分类测试

双向细目表的制订是整个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启动源头。我校与计算机关联公司在学校计算教学网站上实施一系列开发工程。为了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双向融入,突出教师的教学面向全体性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一特点,我校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技术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决定分两条途径双管齐下。

其中,一条途径是利用双向细目表技术初步编制1~5年级的计算题试题题库并进行课内课外的测试。其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账号,输入密码后进入学校网站的测试平台,挑选近期的数学计算教学的内容,在众多的教学知识点中选定某一个自己需要的学习要点,点击进入,计算机便会呈现出相关的测试试卷,试卷分为单元测试,课堂的前测、中测、后测,回家作业测试等,每道题目有各自的难易度星级提示,有目标达成度显示,有分值,其主要题型有判断、填空、选择等,待学生答题完毕后,计算机会自动批阅,即刻显示学生的得分。如果学生知道错误的地方,可以重新思考再修改,如果还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测试系统则会充当教师的角色,只要学生点击进入解题提示环节,测试系统便会提示你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以便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相对封闭的测试环境也避免了学生自尊心受挫。如果是家庭作业,学生更不必受结题时间的限制而匆匆胡乱答题交卷,可以因人而异,自己控制解题的时间与空间,达到充分思维的效果。当学生自行订正完毕后,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与空间中打开计算机,在计算机错题汇总本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如果学生需要进一步复习先前的知识点,那么,可以重新选择别套试卷再度测试自己的掌握情况,并逐步提高题目的星级,体验成功的喜悦。

另一条途径是课内“学习加油机”的应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一刀切”的局限性,使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大班化的授课活动中得到显现,我校依托计算机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教师不再只凭经验来确定教学步骤,从而有效避免了教师的武断。我校通过计算机的前测(就是教师在第二天的教学活动前,先请学生做一组准备题,准备题基本由知识铺垫题和新知试探题两个块面组成,看学生的解题情况分析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了解班级内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障碍,获得班级总体性的分析和学生个体性分析结果,从而使课前备学生不再是一句空话。这样,教师就可以提早一天,调整自己的备课,准确地抓住课堂的难点、重点与学生的认知盲点,从而进行教学的重新预设,及时调整下节课的教案。当教师新授例题完毕后,模仿性练习的设计则可以让学生在人手一台的“学习加油机”上直接进行学习检测,不同层面的学生能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内,进行充分高效的学习,可随时在“学习加油机”与教师互动,针对性很强。由于要当场反馈学生的学习效率,因而在教师的操作平台上,有全班答题的正确率和每道题目的详细得分率呈现。另外,教师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每一道错题及其错误原因,并可以将学生的解题分析过程放大,呈现在屏幕上,进行讲评。计算机的后测巩固则可在“学习加油机”上或者学校网站的测试系统中进行,课内或课外的选择,教师则可按实际情况进行,其中,课外后侧注重分层练习,学生能自行选题、订正,突出扫除个人盲点障碍的自适应效果。

3.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系统的功能

首先,评价及时,科学质分。我校开展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技术研究的特点是用数据说话,计算题的质量分析建立在及时评价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计算机测试平台与教师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课中,学生的解题过程时时刻刻受到了教师的关注,课后的作业测试也通过计算机自行批阅,使教师当天就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通过计算机提示学生自行订正纠错。这都是我校落实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

其次,建立自信,分层提高。“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每个孩子都是未来”是我校的办学理念,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教育与教学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实际并提供需要,学生才有发展的可能性。成功的教学除了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之外,更要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挖掘其潜能。因此,我校从题目的编制上进行分层弹性设定,一星到五星的题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当学生解题出现困难时,系统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提示能给需要帮助的学生吃下“定心丸”。如此一来,学生不再忧虑,解决了教师不在身边、家长不在身边就无助无望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安定的心态下,发展其智力潜能。另外,学生所选的题目星级和解题后的成绩,只有自己和教师可以看到,避免了全班皆知的尴尬,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只有拥有了自信心,其学习才会主动,对学科的兴趣也才会慢慢被激发出来。

第三,学力、心理的双向发展。我校在阶段性的实践过程中,分别对家长与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调查数据表明,家长与学生已从不了解到接受,从熟悉到喜欢,从喜欢到离不开。尤其是学生,我校95%以上的学生认为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系统,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枯燥的计算练习变成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目标性试卷,期间的弹性选题、自我纠错、思路查看、现场打分、知识点提示等利用与时俱进的、学生乐于接受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使学生的解题能在宽松的、形似游戏的氛围下高效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答卷后的及时批阅,使学生当天作业当天知,不会带着问题和疑虑过夜,对于错误的答案和思路也不会因“先入为主”,导致难以纠正。

第四,业务提升,素养提高。教师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课程标准的研读,来熟悉十册教材,整合新老教材,梳理计算教学,提炼重点、难点与盲点等,促使教师教学基本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双向细目表的制订和各类试卷的录入,也使教师有了科学的研究态度与严谨的研究作风,更是练就了其知难而上的研究毅力,以及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协作精神。在出题、编题的环节中,教师严格对照目标细化表,精选题目、双向审题,确保题目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反思并改变自己的教学组织,适时调整课程计划,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学业评价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认同度及其数学学习水平,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等,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建、实施数学课程,同时也为校本数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条件。

第五,课堂实践,反思调整。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系统的题库分别有一星到五星五个不同等级,由于第一学期时间比较紧,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基础上,我们调整了一下策略:先把第一学期的计算题目输进去,一边使用一边修改难度,并进行分类,填补区分度,从而使得题库中题目的区分度、难度更为清晰。

现在网络系统的自动阅卷、自动整体学情分析、自动个体的针对性评价,能降低教师手动批阅的烦累,更可以在当天就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诊断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所在。所节省出的时间,教师能够及时地调整第二天的备课,进而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又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知肚明,使教学个体针对性加强。同时,它还解决了大课堂中的分层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在电脑“错题本”中加以订正。

目前,我校的校园网自适应系统中已经有一万八千多道计算题,拟定了近两百套的1~5年级单册计算和部分双册计算的前测、中测、后测试卷。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在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中多次尝试完成网上的前测、中测、后测等试卷,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三、研究成效与创新价值

经过我校数学教研组教师的深入实践,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1~5年级10册教材的计算题题库,并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明显提高,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学习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另一方面,我校教师的出卷、编题、审题、教材分析、质量分析等专业能力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篇4:小学数学书面测验题的设计分析

[关键词]书面测验 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00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我们对小学数学书面测验题进行了如下设计及分析。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理解就是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它的结果是个体对未知对象或现象作出的解释,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理性认识。

理解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实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使新的数学知识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并将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融为一体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理解既是数学知识感知的升华,又是数学知识保持和应用的基础,没有理解就没有数学知识的掌握。

如,2014年凤阳县小学数学一道质量监测题:

学生对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几乎没有问题,但对梯形的周长,有些学生直接用(上底+下底)×高÷2来计算。这样的错误说明什么?说明这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再如,另一道质量监测题:

这是一道基本概念题,全县平均得分率仅为80%。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此,我们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有的对棱长分组情况认识不清,用120÷3=40,或者用120÷2=60;有的对于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数量认识不清,用120÷8=15,120÷8×3=45,120÷6=20;有的对题目叙述的问题不清楚,用120÷12=10。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除了最后一种方法是审题问题,前面的几种错误都是因为概念不清所致。学生将长方体棱长特点与长方体的其他特征如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等混淆。棱的特征是长方体教学的难点,但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却一带而过,没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其中动手操作是非常直观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下面是2013年凤阳县小学数学一道质量监测题:

这道题如果仅凭想象,学困生很难找到答案,在监考时我们高兴地看到,不少学生在做这道题时都能够想到找一张纸,按照题目要求实际操作一下,很快发现答案应该是D。

同理,2014年的这道质量监测题,只要实际操作一下,答案便出来了。

诚然,动手操作只是帮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才是最终的监测目的。

下面也是2014年的质量监测题,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就不会困难。

三、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其不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好的问题解决具有以下功能:

(1)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机会。问题解决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能主动地面对问题情境,并能主动地去探索(尝试与猜测、实验与推论等)、去发现,从而学会如何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面对复杂的问题情境,获得自主发展。

(2)是帮助学生实现创新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个体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获得结果和新的经验的过程,而在整个过程中,常常没有问题解决的现成模式可以利用,因此,这个过程也是个体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的过程。

(3)是发展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的最佳方式。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能要经历主动假设、积极探究、努力尝试、及时反思、不断修正等这样的一系列行为过程,而这一系列的行为过程中,包含着现代公民的一种素养,即自我调控与自我反思。

(4)能有效地转变学习方式。问题解决是个体直面问题情境的过程,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套用原先的模式或方法,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尝试,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2012年的这道质量监测题:

此题是一道多元结构水平的题目,学生需要通过合理的数学算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能够想出多种思考方法。例如:比较一张纸的价格,比较相同钱数下购买纸的张数(如都用12角钱),比较购买相同张数下的钱数(如都买60张),或者是两两逐一比较,等等。体现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独立获取有关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问题解决的方案,又要让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力求学生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四、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加强估算,并对估算作出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要“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第二学段“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让学生在经历估算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估算,应尽量结合具体情境或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因为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更能训练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估算教学时,要尽量避免为训练估算而出的单纯估算题。尽量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和开放性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估算题。

在2014年的监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在全县参与此题作答的学生共18799人,只有46人能够自觉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占总数的0.25%。

学生的几种典型做法:

解法一:69.5×4=278(元)

然后通过一一列举来解决。

解法二:

学生利用减法枚举,从278元总价中逐一减掉一箱乙种牛奶的价钱,直到小于每箱乙种牛奶的价钱为止。

69.5×4=278(元) 278-40.5=237.5 237.5-40.5=197(元)

197-40.5-156.5(元) 156.5-40.5=116(元)

116-40.5=75.5(元) 75.5-40.5=35(元)

答:可以买乙种牛奶6箱。

解法三:

甲:69.5×4=278(元) 乙:40.5×4=162.5(元)

162+40.5+4.05=243(元) 278-243=34(元)

34元<40.5元

答:可以买乙种牛奶6箱。

解法四:

69.5≈70 40.5≈40

70×4÷40=7(箱)

但实际上,甲种牛奶钱估多了,乙种牛奶估少了,但偏差<1箱。7-1=6(箱)

答:能买6箱乙种牛奶。

在上面的几种方法中,有的学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此题,从知识层面来分析虽然显得很笨拙,没有打通乘法与加法、除法与减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但这些学生却真正把题目当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解决,主要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可见学生的应用意识很强,但估算意识还有待加强。

估算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也就是学生通过估算知识的学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根据需要准确合理地运用估算的策略来灵活、巧妙地解决问题。

书面测验题的设计不仅要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工具,也应作为鼓励师生、促进教与学的手段。由于学生个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设计书面测验题时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通过采取不同的评价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试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篇5:记一次跳绳测验小学作文

星期二上午的第二节课,是体育课,老师说这堂课是跳绳测验。我们做完准务运动后,老师让我们按学号排好队,准务测验。

大家都按要求排好队,每两个同学帮一个同学数绳。没有轮到跳绳或没有数绳任务的同学都抓紧时间练习。大家都非常紧张和兴奋。

我是24号,是第二批跳绳。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走到我的位置上,随着老师“B”的一声同学们都开始跳绳了,绳打在地上的.声音很快,很急。我也不停地跳,只怕被绳绊到会耽搁了几秒。我一边跳,一边想着:要加快一点儿速度,否则的话就会不及格了。

跳着跳着,额头上的一滴小汗珠慢慢地滚了下来,落在地上。我已经很累了,几乎没有力气再跳下去,但我深深地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我是不可以停下来的。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大声地说:“只剩下十秒。”说着就拿起口哨,准备要吹。我心里非常焦急,不知所措。旁边正在休息的同学见状,都来为我打气。鼓励我要继续加油。我觉得有一股新的且强大的力量直涌到我的手和脚上,绳越跳越快,似乎比刚开始跳时还要快。老师“B”的一声之后,大家都停下来了。数绳的同学告诉我,说我跳了150下,拿了“A”。我累得坐了下来,但是我很高兴,这种高兴似乎不能用千言万语表达出来。我真的很感谢刚才为我打气的朋友们。

篇6:小学单元测验总结

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确定是乘法、除法还是加、减法,不要看错运算符号。

2、在口算环节中,要做到加、减、乘、除相结合,加、减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进位和退位减法的练习。

3、加强连减和乘除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加、减、乘、除混合的应用题。

4、加强学生小括号的应用。

上一篇:黄田镇党代表履职心得报告下一篇:4作业5350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