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分析

2024-04-18

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分析(通用9篇)

篇1: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分析

作者:刘艳琨

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8期

一、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福利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规定,职工薪酬是指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丁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其中,非货币性薪酬主要为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其他有形资产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向职工无偿提供自己拥有的资产;以及为职工无偿提供类似医疗保健服务等。

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作为正常商品销售处理,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非货币性福利金额,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视同销售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企业以其拥有的资产(如住房、车辆等)无偿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根据该住房、车辆等每期应计提的折旧确定非货币性福利金额,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企业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每期应付的租金确定非货币性福利金额,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无偿或优惠提供给职t餐饮服务、物业服务等的,应当按照提供服务的公允价值或公允价值和优惠价格之间的差额,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分配非货币性福利时,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提供给职工的自产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每期应计提的折旧、应付的租金等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支出”和“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二、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

[例1]甲公司为一家彩电生产企业,共有员工600名,2009年5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6000元的某型号彩电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员工。该型号彩电的售价为每台8000元,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设600名员工中50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员工,10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

2009年125月陔公司将彩电发放给员工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61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800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16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0000

贷:库存商品 3600000

2009年5月该公司分配应付职工薪酬时:

借:生产成本 4680000

管理费用 936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616000

[例2]乙公司为总部部门经理级别以上职工每人提供一辆某品牌汽车免费使用。该公司总部共有部门经理级别以上职工15名,假定每辆该品牌汽车每月计提折旧1000元;该公司还为其4名高级管理人员每人租赁一套公寓免费使用,月租金为每套7000元(假定上述发生的费用无法认定受益对象)。

企业免费提供汽车和公寓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43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

其他应付款 28000

分配应付职工薪酬时:

借:管理费用 4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43000

上例显示,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提供、发放非货币性薪酬和分配应付职工薪酬业务。企业为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时,应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固定资产折旧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提),同时考虑涉及的税金;每期分配应付职工薪酬时,应该按照提供给职工的自产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每期应计提的折旧、应付的租金等计量,并合理区分受益对象。

三、非货币性福利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企业以其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属于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应当视同销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职工福利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视同销售业务在会计上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一种是按正常的商品销售核算,即按售价记销售收入并计提销项税额,同时按成本结转销售成本;另一种是不通过销售收入帐户核算,直接按成本结转,同时按售价或计税价格计提销项税额。《职工薪酬》准则规定,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作为正常商晶销售处理,与税法保持一致,年末不需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这种会计处理,虽然减少了纳税调整的工作量,但由于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极易成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凋节利润的手段。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发放非货币性福利等手段制造账面利润,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不能客观反映会计信息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并未实现现金流入,如果将其作为商品销售处理,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同时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并将其最终反映在利润表中,企业的利润额中就包含一部分并没有真正实现的毛利,企业利润表指标不够真实。当业务金额较大时,对企业利润指标的影响就会更大。

(三)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实际中,一般企业提供给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包括的项目较多,主要有:自有产品、无偿或优惠提供的企业住房、物业服务、餐饮服务、有偿性休假、节假日统一发放的外购物品、防暑降温或保暖用品、对因公伤病职工的补偿补助物品和探视物品等。非货币性福利的复杂多样性,使得如何计量应计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和有关成本费用的非货币性福利价值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职工薪酬准则指南规定,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由于非货币性福利在不同的企业通常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的非货币性福利内容,很难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金额。即使按公允价值计量。也很难保证公允价值的“公允性”。非货币性福利计量标准的较大随意性,很可能增大企业调节利润的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

四、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的改进

(一)非货币性福利不作商品销售处理 对于视同销售业务,会计上是否作为销售处理,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按正常的商品销售核算;另一种是不通过销售收入帐户核算,直接按成本结转,目前两种方法并存。企业以其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非货币性薪酬的视同销售业务,作为换取职工服务而支付的报酬,产品从企业转移至职工手中,企业不会因此在当期或以后取得现金流入量。发放产品时按税法规定计缴增值税销项税额。但不应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而应按成本直接结转。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薪酬提供给职工时,按产品成本和增值税之和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按产品成本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按产品售价或计税价格和增值税税率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缴

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这样,既避免企业通过发放非货币性福利调节利润,也使企业利润指标更加真实。

篇2: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分析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现金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其中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参考原则为:补价占整个交易金额的比例低于25%,其中: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补价之和)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或者,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支付补价之和)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如果符合上述条件,应判断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会计处理应遵循该项新准则的有关规定。www.11665.CoM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

商业实质的判断对于企业判断交换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入账价值的确认和损益的确认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实质的判断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换入资产与换出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用,从而导致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影响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则表明该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四条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三、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

1、换出或换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表明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交易性证券、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2、换出或换入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表明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对于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调整后的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3、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应当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的,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四、对我国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完善的思考

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更加的活跃,会计政策的选择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也会有所不同。而且,在实施公允价值的过程中,活跃的市场是一个前提条件。但是我国的相应的法律政策和监督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所以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非货币性交易方面已经完善了,公允价值充分实施的大环境并没有根本实现。从发展的角度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与推广势在必行,为了有力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我们必须不断关注这方面的改革和完善,以求更好的为我们国家的经济服务。

(一)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层次上的完善可以说是完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关键,要明确非货币性交易的基础,改进增值税的处理,明确补价原因是处理补价的关键,增加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内容,划清与债务重组的界限。由专家组成监督机构对准则实施中出现的不足和效率问题进行监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出,最大程度上抑制损失。

(二)对满足我们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而与国际上不完全相同的要积极予以对外公开,加大宣传力度。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国家,考虑国情和实际就非常重要。比如说,从理论上讲,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是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但鉴于我国的商品市场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完善,资产的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为避免某些公司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谋取利益,我国新准则规定对于换入的资产入账价值应再加上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这可以看出我国会计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在非货币性交易上决不能生硬的运用理论,避免政策上出现漏洞,给国家造成损失。

(三)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会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准则制定部门应谨慎赋予企业会计选择权,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会计监管部门应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四)进行会计制度的创新。在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公允价值理解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解决资产减值事务中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我国目前公允价值发展还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公允价值特别是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本身在技术操作上就有很大的主观性,考虑到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要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做出的正确选择。虽然新准则在闲置利润操作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限制,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杜绝粉饰报表利润操作的行为发生。随着证券市场、金融系统、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及会计职业队伍的壮大,应在适时进行会计制度的创新,可以说在这方面还需要我国会计人员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建勇,王莉霞。非货币性自称交换中商业实质判断标准的具体化。中国管理信息化,(1):40-41.

[2]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3)。

[3]贾博颖,付玉来。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最新进展及启示[j].会计研究,(8)。

[4]谢维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比较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篇3: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分析

职工薪酬中的非货币性福利, 是职工薪酬中的一项主要核算内容之一, 是指企业以自制的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或企业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自己拥有的资产或租赁资产等。如企业提供给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住房, 免费为职工提供诸如医疗保健等服务, 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一定补贴的商品房或服务,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等。现就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和核算作如下探讨。

一、以自制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计量与账务处理

以自制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 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 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 计量应计入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 并确认为销售商品收入, 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 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以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 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 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 但并不需要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在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情况下,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归集当期应计入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的非货币性福利金额, 以确定完整准确的企业人工成本金额。

例1:某市自来水公司共有职工300名。公司以其每吨生产成本为1.5元的自来水, 以每人每月20吨无偿给职工使用, 该市每吨自来水售价为2元。该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假定该公司300名职工中250名为生产工人, 50名为管理人员。

(一) 每月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自来水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

1.每月无偿给职工使用的自来水售价总额=300×20×2=12000 (元) 。

2.每月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自来水的增值税销项税额=12000×13%=1560 (元) 。

3.每月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自来水的价税合计=12000+1560=13560 (元) 。

4.生产工人无偿使用自来水对应的非货币性福利额=13560÷300×250=11300元。

5.管理人员无偿使用自来水对应的非货币性福利额=13560÷300×50=2260元。

(二) 每月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自来水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账务处理

1.将每月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自来水转入应付职工薪酬

2.将每月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自来水转入销售收入

3.结转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自来水成本

二、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与账务处理

以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非货币性福利, 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 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其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 应当将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成本费用。

例2:某市自来水公司购买手机300台发给全体员工, 每台购进不含税价格2000元, 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每台进项税为34元, 共计增值税进项税102000元。款以银行存款付清。

(一) 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

1.购买300台手机不含税价款总额=300×2000=600000 (元) 。

2.购买300台手机的进项税=300×2000×17%=102000 (元) 。

3.发放员工手机的非货币性福利金额=600000+102000=702000 (元) 。

4.发放生产工人手机对应的非货币性福利金额=702000÷300×250=585000 (元) 。

5.发放管理人员手机对应的非货币性福利金额=702000÷300×50=117000 (元) 。

(二) 该公司发放员工手机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账务处理

1.支付手机购货款并发放手机给全体员工时

2.月终进行应付职工薪酬的分配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702000

三、无偿提供住房给职工居住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与账务处理

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 应根据受益对象, 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例3:某企业将拥有全产权的职工宿舍无偿提供给生产工人居住, 该宿舍的原值为7210000元, 使用年限为30年, 预计残值10000元, 该企业采取直线法提取折旧。

(一) 无偿提供住房给职工居住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

1.年无偿提供住房给职工居住的非货币性福利金额= (7210000-10000) ÷30=240000 (元)

2.每月计入非货币性福利的金额=每月计提折旧额=×240000÷12=20000 (元)

(二) 无偿提供住房给职工居住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账务处理

1.每月提取折旧时

2.月终进行应付职工薪酬分配

四、租赁住房给职工无偿使用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与账务处理

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 应根据受益对象, 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例4:某公司为三位副总裁租赁了三套别墅, 每套年租金60万元, 租金按月支付。

(一) 租赁住房给职工无偿使用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

每月三套别墅租金 (计入非货币性福利金额) =600000×3÷12=150000 (元)

(二) 租赁住房给职工无偿使用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账务处理

1.支付租金时

2.月终进行应付职工薪酬的分配时

五、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与账务处理

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 是指企业以低于取得资产或服务成本的价格向职工提供资产或服务。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以低于企业支付的价格向职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企业向职工提供包含补贴的商品或服务时, 应当将出售价款与成本的差额 (即相当于企业补贴的金额) 分情况处理。

如果出售商品 (住房等) 的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了职工在购得商品后至少应当提供服务的年限, 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并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服务年限内平均摊销, 根据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例5:某企业向房地产开发商购入商品房100套, 拟出售给职工, 其中5套每套120万元, 15套每套90万元, 10套每套80万元, 70套每套70万元。该企业符合购房条件的职工100人, 其中厂部管理人员5人, 车间管理人员15人, 销售人员10人, 生产工人70人。向职工出售的价格分别为100万元、75万元、70万元、60万元。假定所有符合购房条件的职工均购买了住房, 并与企业签订了购房后至少继续为企业服务5年的协议。

(一) 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

1.企业向开发商购入商品房价款总额=5×120+15×90+10×80+70×70=7650 (万元) 。

2.企业向职工出售商品房价款总额=5×100+15×75+10×70+70×60=6525 (万元) 。

3.企业向职工出售商品房价款与成本的差额=7650-6525=1125 (万元) 。

4.企业每年计入应付职工薪酬金额=1125÷5=225 (万元) 。

5.企业每月计入应付职工薪酬金额=225÷12=18.75 (万元) 。

其中:每月计入管理费用的应付职工薪酬金额=100÷5÷12=1.67 (万元) 。

每月计入制造费用的应付职工薪酬金额=225÷5÷12=3.75 (万元) 。

每月计入销售费用的应付职工薪酬金额=100÷5÷12=1.67 (万元) 。

每月计入生产成本的应付职工薪酬金额=700÷5÷12=11.66 (万元) 。

(二) 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作为非货币性福利的账务处理

1.企业向开发商购入商品房并支付购房款

2.企业向职工出售住房, 房款存入银行

3.每月摊销摊销向职工出售商品房价款与成本的差额

4.月终进行应付职工薪酬的分配

如果出售商品 (住房等) 的合同或协议中未规定职工在购得商品 (住房等) 后必须服务的年限, 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直接计入出售住房当期损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该项差额相当于是对职工过去提供服务成本的一种补偿, 不以职工的未来服务为前提, 因此, 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

例6:上述例5中如果职工购房合同或协议中未规定职工在购得住房后必须服务的年限, 该企业应将向职工出售商品房价款与成本的差额1125万元直接计入出售住房当期的损益。账务处理如下:

企业应当注意将以补贴后价格向职工提供商品或服务的非货币性福利, 与企业直接向职工提供购房补贴、购车补贴等区分开来, 后者属于货币性补贴, 与其他货币性薪酬一样, 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 按照企业各期预计补贴金额, 确认企业应承担的薪酬义务, 并根据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参考文献

〔1〕刘天永, 刘锋.企业会计准则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1) .

〔2〕尹莉.财务会计〔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9) .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篇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会计处理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会计信息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标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是除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交易的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分类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为两类:

1、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交易,以下简称第一类交易;

2、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交易,以下简称第二类交易。

是否具备商业实质的判断,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即为具有商业实质:一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二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关联方之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具备商业实质。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对于第一类交易,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不发生补价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关税费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2)发生补价

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相关税费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相关税费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式为:

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换出资产相关损益的确认:在会计实务中,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第一类交易例:

A公司以一辆小汽车换取B公司一批库存商品,A公司小汽车的账面价值为19万元(原价24万元,已折旧5万元),公允价值为16万元,B公司库存商品账面成本为14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为15万元(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中注明的增值税为2.55万元)。A公司支付补价1.55万元,换入后作原材料备用,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且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

2.第二类交易的会计处理:对于第二类交易,即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论是否涉及补价均不确认损益。公式为:

(1)不发生补价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2)发生补价

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相关税费

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式为:

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

第二类交易举例如下:

A公司以一辆小汽车换取B公司一辆小型中巴,A公司小汽车的账面价值为19万元(原价24万元,已折旧5万元),B公司小型中巴其账面价值为25万元(原价30万元,已折旧5万元),假定两辆车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A公司按照两者账面价值的差额支付了5万元现金。不考虑相关税费,且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此例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只能采用账面价值计量。

A公司换入小型中巴的入账价值=19万元+5万元=24万元

B公司换入小汽车的入账价值=25万元-5万元=20万元

均不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新准则改变了旧准则为防止企业操纵利润而一味谨慎的做法。旧准则因为过于谨慎,在反映损益方面显得不够全面和及时,旧准则规定只有在涉及补价时,收到补价的一方才确认损益,且确认的损益仅以补价所含的损益额为限,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不确认损益。执行新准则后,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对于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规定了“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这一前提条件,不仅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且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在满足以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前提下,交换发生时即确认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故对企业资产交换损益的反映较真实、及时。

篇5:西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简介

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发生一些非货币性交易,比如相互之间交换资产等。这种交易有助于企业相互之间调剂余缺,盘活存量资产。本文对这种交易的会计处理做一简要介绍,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一、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交换业务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对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何种价值入帐。一般说来,其处理原则是:

(1)应按交出的非货币性项目的公正价值入帐;

(2)如果交出的非货币性项目的公正价值无法确定,则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接收项目的公正价值入帐;

(3)如果交出项目和接收项目的公正价值都无法确定,那么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交出项目的帐面价值入帐;

(4)如果两者的公正价值都是已知的,接收资产不但应按交出资产的公正价值入帐,还应按接收资产的帐面人才交出资产的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交换损益。现分述如下:

1、已知交出资产的公正价值

甲公司用一项设备交换存货以便于用于销售。设备的估计公正价值是30,000元,帐面价值100,000元,在交换之日已提累计折旧75,000元,本例中已知交出项目的公正价值是30,000元,应用为收到存货的入帐价值。此外还应确定此项业务是否产生了应予确认的损失。由于交出设备的公正价值是30,000元,而帐面价值是25,000元,故存在5,000元的交换收益。反映以设备交换存货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 30,000

累计折旧――设备 75,000

贷:设备 100,000

非货币性交换收益 5,000

2、未知交出资产的公正价值

在多数货币性交换业务中,交出项目的公正价值是未知的,或者接收项目的公正价值比交出项目的公正价值更明确,应以接收项目的公正价值作为入帐基础。为此,假定本例中其他条件与上例相同,只是设备的公正价值是未知的,存货的售价20,000元,在此情况下,收到存货的价值为20,000元,应作为入帐基础,由于设备的帐面价值为25,000元,收到存货的公正价值低于交出设备的帐面价值故应确认交换损失。

交换损失=25,000―20,000=5,000。反映此项交换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 20,000

累计折旧――设备 75,000

非货币性交换损失 5,000

贷:设备 100,000

3、未知交出与接收资产的公正价值

有时交出项目的公正价值和接收项目的公正价值都不能在一定范围内合理确认,那么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交出项目的帐面价值入帐。假设上述甲公司用帐面价值50,000元的设备交换一块土地,二者的公正价值都是未知的,此时土地应按设备的帐面价值入帐,而且不产生损益。反映此项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土地 50,000

贷:设备 50,000

4、有附加财产的交换业务

有附加财产的.交换业务是指在非货币性交易中企业可能会收到或交出小额的现金,这并不改变收入资产近姣出资产的公正价值入帐的基本原则。假使上述甲公司用公正价值100,000元的设备和10,000元现金交换一项存货,设备的原值是95,000元。在交换之日已提折旧20,000元,存货应按交出资产的公正价值(包括附加财产)110,000元入帐。

交换损益=设备公正价值-设备帐面价值=100,000-(95,000-20,000)=25,000

为反映交换业务实现损益,应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 110,000

累计折旧――设备 20,000

贷:设备 95,000

现金 10,000

非货币性交换收益 25,000

二、非互惠性转让的会计处理

非互惠转让是所有者之间或所有者与另一实体间的单一方向的转让,主要包括所有者的财产股利、地方政府捐赠和其他企业捐赠等形式。一般情况下非互惠性转让所涉及的非货币性项目应按他们的公正价值入帐,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正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作捐益入帐。下面举例说明非互惠性转让的会计处理方法:

1、假设甲公司将其在乙公司的股权投资作为财产股利分配给现有股东,对乙公司的投资按成本入帐,在甲公司的帐面价值为60,000元,分发的股票市价为75,000元,本例中虽然投资是按原始价值入帐的,但此项交易应按转让项目的公正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本例中,股票的公正价值是75,000元,原始价值是60,000元,二者之间差额15,000元即为收益。根据以上资料,应编制分录如下:

借:乙公司的股票投资 15,000

贷:投资市价上涨产生的收益 15,000

借:留存收益75,000

贷:应付财产股利 75,000

借:应付财产股利 75,000

贷:乙公司的股票投资75,000

2、假设甲公司计划在A市建一座厂房,为吸引甲公司投资建厂,A市政府自愿将一块公正价值为200,000元的土地捐赠给甲公司作为建厂基地,但甲公司在今后5年内至少要雇佣A市居民200人。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厂房用地200,000

篇6:非货币性交易中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收到补价方非货币性交易收益损失的确认这两大问题。《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发生补价,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1)支付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2)收到补价的,应按如下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收益: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同于一般的税费,所以非货币交易中所涉及的增值税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是会计实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涉及增值税的非货币性交易前,应先弄清具体的交易类型。笔者认为,涉及增值税的非货币交易类型的划分应考虑两种情况:一是在票证齐全与否,二是增值税是否参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因此,在涉及增值税的非货币交易类型可划分如下表所示: 是否参与非货币资产交换 票证齐全与否 未参与非货币性交易 参与非货币性交易 票证不齐全 a c 票证齐全 b d 一、a类交易及其会计处理 在该类交易中(交易如图示—1),所谓增值税未参与非货币性交易,是指由交易中的换入存货方以现金另行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给换出存货方。因此,换出存货方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含销项税额,而换入存货方虽然支付了增值税进项税额,但由于未取得扣税票证,因而进项税额不单独入账,并计入换入存货的入账价值。 换入存货方 换出存货方 无形资产 存货 银行存款 增值税(销项税额) (图示—1) 交易双方的会计处理如下: 换入存货方: 借:库存商品 贷: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税款) 换出存货方: 借: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税款) 贷:库存商品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由上述会计处理可见,换入存货方虽然在整个交易中有现金资产流入,但该笔现金资产流入却并不具备非货币交易中的补价性质,因而也不需要考虑确认非货币性交易收益。

篇7: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结算方式中,由付款人直接委托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是__。

A.支票结算方式 B.汇兑结算方式

C.银行本票结算方式 D.银行汇票结算方式

2、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纳税人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内容的是()A:因销售折让而减少的收入金额 B: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成本 C:因销售退回而冲减的主营业务成本 D: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实际成本

4、下列有关对票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票据是由出票人依法签发的有价证券

B.票据所记载的金额由出票人自行支付或委托付款人支付 C.票据都有付款提示期限

D.任何票据都可以用于办理结算或提取现金。

5、国内某作家的一篇小说在一家报刊上连载三个月,三个月的稿酬收入分别为3000元、4000元、5000元。该作家三个月所获稿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____元。A:1316 B:1344 C:1568 D:1920

6、某企业2006年4月1日从银行借入期限为3年的长期借款400万元,编制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时,此项借款应填入的报表项目是____ A:短期借款 B:长期借款

C:其他长期负债

D: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7、下列关于国内信用证办理和使用要求的表述中,符合支付结算法律制度规定的是()A:信用证结算方式可以用于转账,也可以支取现金

B:开证行应向申请人收取不低于开证金额30%的保证金

C:信用证到期不获付款的,议付行可从受益人账户收取议付金额

D:申请人交存的保证金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支付的,开证行有权拒绝付款

8、对于“企业赊购一批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的经济业务,应当编制__。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付款凭证或转账凭证

9、符合资产类账户记账规则的是__ A.增加记借方 B.增加记贷方 C.减少记借方 D.期末无余额

10、下列项目不属于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中内部环境的有__。

A.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 B.内部审计机制 C.企业文化

D.人力资源政策

11、李女士在一次个人消费中,取得单张有奖发票奖金1000元,其税务处理的正确方法是____ A:不纳税

B:按照1000元乘税率纳税 C:按照100元乘税率纳税 D:按照200元乘税率纳税

12、下列会计凭证中,属于汇总原始凭证的是__。A.工资结算单 B.增值税专用发票 C.限额领料单 D.差旅费报销单

13、下列业务中,没有违反现金支出管理规定的是__。A.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支付现金3000元 B.现金购买5000元专项控制商品 C.编造用途套取现金30000元 D.用现金购买5000元原材料

14、上市公司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会引起上市公司所有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有____ A:发放股票股利

B:应付账款获得债权人豁免 C:以本年利润弥补以前亏损 D:注销库存股

15、下列关于账户及其基本结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 B.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C.每一账户的核算内容具有独立性的排他性

D.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应严格区分,不能相互通用

16、表现和反映企业一定期间所得与费用的基本分类,就是反应和表现__的会计要素。

A.财务状况 B.经营成果

C.现金流量状况 D.经济活动

17、工业企业对外销售生产用材料时,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A.将材料销售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并将其成本结转至销售成本 B.将材料销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并将其成本结转至其他业务支出 C.将材料销售收入扣除其成本后计入营业外收入 D.将材料销售收入扣除其成本后冲减管理费用

18、卡片式账簿一般适用于下列哪类明细分类账?__ A.现金 B.银行存款 C.固定资产 D.预提费用

19、下列选项中,关于营业税的纳税期限的表述,正确的有()

A: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 B:银行的纳税期限为1个季度

C: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纳税期限为1个月 D:保险公司的纳税期限为1个月

20、企业2007年3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不需要安装设备一台,原值86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则企业在 2007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__万元。A.344 B.240.8 C.206.4 D.258

21、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00万元,本年净利润为1 000万元,按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5%计提任意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80万元,该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为__万元。A.855 B.867 C.870 D.874

22、记账凭证是__的依据。A.编制报表 B.业务活动 C.登记账簿 D.原始凭证

23、某企业于2010年6月20日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设备买价40000元,增值税68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6000元。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则2010年12月31日止计提的累计折旧额为()元。A.283.33 B.1 700 C.1 973.33 D.3 400

24、定额备用金管理与核算上的特点是__。

A.根据企业内部某部门或个人实际需要,一次付给现金 B.使用后持有关原始凭证报销,余款交回

C.使用后报销时,财会部门按照核准报销的金额付给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 D.一般用于临时性差旅费报销业务

25、在合营企业合营各方的出资方式,只能作为中方的出资方式是__。A.专有技术 B.场地使用权 C.劳务

D.机器设备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销售过程中企业与客户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属于__。A.自制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外来原始凭证 D.以上三者都不是

2、某企业2010年9月份与其他企业订立财产租赁合同,合同载明租赁设备的价值为120万元,需支付的租赁费为10万元;另订立财产保险合同一份,保险金额为1000万元,保险费16万元。已知财产租赁合同的印花税税率1‰,财产保险合同的印花税税率1‰。该企业2010年9月份应纳印花税税额为____元。A:130 B:210 C:260 D:11460

3、仲裁员有下列情形时,当事人有权提出回避申请的有()A: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亲属 B: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C: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

D: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

4、甲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9月18日接受投资方投入原材料一批,作价7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增值税为11900元。甲企业的下述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__。

A.原材料入账金额为70000元

B.“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借方发生额为11900元 C.实收资本增加81900元 D.资本公积增加11900元

5、应在相应账户的借方核算的是__。A.负债的增加额

B.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C.收入的增加额 D.资产的增加额

6、会计机构负责人因调动工作或离职办理交接手续的,负责监交的人员是__。A.单位负责人

B.主管单位派出的人员 C.人事部门负责人

D.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7、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后,应在()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A.记账凭证 B.原始凭证 C.收款凭证 D.付款凭证

8、打开Word后,系统默认显示的工具栏是__。A.格式 B.常用 C.绘图 D.艺术字

9、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A.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B.账户是设置科目的依据

C.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而会计科目不具有格式和结构 D.没有账户,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10、某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业务,不影响其营业利润的是__。A.销售产品的收入 B.存货跌价损失

C.出租无形资产的价款收入 D.所得税费用增加

11、中期账务报表可以不提供的报表是__。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D.现金流量表

12、审核记账凭证时,一般不审核__。

A.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内容是否与记账凭证内容相符 B.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时间是否与记账凭证时间一致 C.根据原始凭证所作的会计分录是否正确 D.记账凭证中规定的项目是否已填列齐全

13、个人所得税适用__相结合的税率体系。A.超额累进税率 B.定额税率 C.比例税率 D.从价和从量

14、会计的本质是__。A.一种经济管理手段 B.一种货币资金管理工作 C.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D.一种技术工作

15、某企业“应付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为100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 60000元,借方发生额80000元,则该户期初余额为__。A.借方80000元 B.贷方120000元 C.借方120000元 D.贷方80000元

16、退出Word应用程序的方法主要有__。A.单击“文件”菜单巾的“退出”命令 B.单击Word窗口标题栏的“关闭”按钮

C.使用Word窗口标题栏左上角的控制按钮的“关闭”命令 D.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关闭”命令

17、根据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__。

A.某市证券交易所用地 B.某行政村村委会办公用地 C.某大型钢铁企业生产车间用地 D.某市一大型超市用地

18、达美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实际领用工程物资117万元(含增值税);领用本公司生产的产品一批,账面价值240万元,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为260万元;发生的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和福利费分别为100万元和14万元。假定该生产线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考虑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__万元。A.507.4 B.535.2 C.515.2 D.511.8

19、由于自然灾害等产生的非正常损失,经批准之后,会计处理时可能涉及的账户有__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收入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应收款

20、下列账簿记录情况中,可以用划线更正法更正错误的是__。A.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 B.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发生错误

C.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科目正确但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D.登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方向发生错误

21、下列符合风险回避者选择资产的态度是__。A.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

B.当预期收益相同时,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

C.选择资产的惟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 D.对于具有同样风险的资产则钟情于具有高预期收益率的资产

22、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的账户可以是__。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劳务成本

23、企业现金清查中,经检查仍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应计入____ A:其他业务收入 B:营业外收入 C:管理费用 D:营业外支出

24、下列各项,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有()。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所得税费用 D.商品销售成本

篇8:浅议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述及判断标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式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资产负债表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通常包括存货 (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是换入资产能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确定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 企业应当重点考虑由于发生了该项资产交换预期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的程度, 通过比较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预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 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只有当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或其现值两者之间的差额较大时, 才能表明交易的发生使企业经济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时,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因而具有商业实质。

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视为具有商业实质:

1、换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 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 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三、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

1、换出或换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 表明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交易性证券、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 应当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2、换出或换入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 表明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对于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调整后的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3、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 应当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 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 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 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的, 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四、对我国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完善的思考

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更加的活跃, 会计政策的选择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也会有所不同。而且, 在实施公允价值的过程中, 活跃的市场是一个前提条件。但是我国的相应的法律政策和监督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 所以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非货币性交易方面已经完善了, 公允价值充分实施的大环境并没有根本实现。从发展的角度看,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与推广势在必行, 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 我们必须不断关注这方面的改革和完善, 以求更好的为我们国家的经济服务。

1、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层次上的完善可以说是完善“非货币性

交易”准则的关键, 要明确非货币性交易的基础, 改进增值税的处理, 明确补价原因是处理补价的关键, 增加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内容, 划清与债务重组的界限。由专家组成监督机构对准则实施中出现的不足和效率问题进行监督,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出, 最大程度上抑制损失。

2、对满足我们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而与国际上不完全相同的要积极予以对外公开, 加大宣传力度。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国家, 考虑国情和实际就非常重要。比如说, 从理论上讲, 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是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但鉴于我国的商品市场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完善, 资产的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为避免某些公司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谋取利益, 我国新准则规定对于换入的资产入账价值应再加上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这可以看出我国会计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 在非货币性交易上决不能生硬的运用理论, 避免政策上出现漏洞, 给国家造成损失。

3、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

会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 准则制定部门应谨慎赋予企业会计选择权,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会计监管部门应改革资源配置方式, 同时加大监管力度, 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4、进行会计制度的创新。

在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上, 公允价值理解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 解决资产减值事务中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我国目前公允价值发展还是比较科学的, 因为公允价值特别是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本身在技术操作上就有很大的主观性, 考虑到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 要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做出的正确选择。虽然新准则在闲置利润操作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限制, 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杜绝粉饰报表利润操作的行为发生。随着证券市场、金融系统、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及会计职业队伍的壮大, 应在适时进行会计制度的创新, 可以说在这方面还需要我国会计人员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摘要: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不涉及或很少涉及现金的非货币性交易。本文阐述了货币性交易的概念、及判断标准及会计处理中需要了解和注意的地方, 并给出了一些自己对非货币性交易的认识和建议。

篇9:浅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关于企业之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会计处理,财政部曾于1999年6月第一次制定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2001年1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以下简称“原准则”)。为了进一步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006年2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更名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原准则和新准则未对“补价”下定义,只是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下定义时,解释了一句“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所以“补价”的经济内涵应是货币性资产。企业之间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形成“补价”的基础应是双方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不管双方资产的账面价值如何,只有在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相等的情况下,才会有支付“补价”和收到“补价”的可能。因此,笔者认为可将“补价”定义为: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由于双方所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存在差额时,一方支付给另一方的货币性资产。

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属于货币性资产交换还是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要看“补价”占整个交换金额的比例。我国准则规定以25%为参考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原准则规定:

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上述比例如果超过25%,则应作为货币性交易处理。

新准则规定:

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上述比例如果超过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其他相关准则。

二、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

原准则规定:

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新准则规定:

既可以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也可以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新准则对于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标准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规定了相当严格的条件。即: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入资产成本,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所谓具有商业实质,是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才能以公允价值计量,确认产生的损益。

1.换入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表明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2.换入或换出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表明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调整后的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3.换入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三、换出资产损益的确认方式

原准则规定:

对于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对于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收到补价方确认损益,但也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

新准则规定:

不核算收到补价所含损益的确认,而是确认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计价基础,不论是否涉及补价,都要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若换出的是存货资产,其差额计入营业损益;

若换出的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收支;

若换出的是长期股权投资,其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如果以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计价基础,则不确认交换损益。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原准则规定:

在非货币性交易情况下,无论是一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者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或者同时以多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者以多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其取得的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不涉及补价的,通常情况下根据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交易损益。

若换入的资产为存货的,按上述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还应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新准则规定: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若以账面价值计价: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不确认交易损益。

若换入的资产为存货的,按上述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还应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例1】甲乙公司不具有关联方关系,甲公司以其不需用的电子设备与乙公司作为固定资产的货运汽车交换。甲公司换出设备的账面原值为480万元,已提折旧80万元,公允价值440万元。为此项交换,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设备清理费用5万元;乙公司换出的货运汽车账面原值为560万元,已提折旧为120万元,公允价值为440万元。假设甲公司换入的货运汽车作为固定资产使用,且没有对换出的电子设备计提减值准备(不考虑相关税费)。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1)将电子设备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4 000 000

累计折旧800 000

贷:固定资产4 800 000

(2)支付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50 000

贷:银行存款50 000

(3)换入货运汽车的入账价值=445万元(4400000+50000)

借:固定资产——货运汽车4 45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4 450 000

(4)结转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固定资产清理4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400 000

或将上述(3)和(4)合并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货运汽车4 45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 050 000

营业外收入——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400 000

(二)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发生补价,交易双方中,必然是一方支付补价,另一方收到补价,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的会计处理不尽相同。

1.支付补价方

原准则规定: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

不确认交易损益。

新准则规定: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

应确认的交易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若以账面价值计价: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

不确认交易损益。

2.收到补价方

原准则规定: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的补价±确认的损益

应确认的损益=补价-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金额为正数,应确认为当期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科目;如果计算出的金额为负数,应确认为当期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交易损失”科目。

新准则规定: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的补价

应确认的交易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若以账面价值计价: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的补价

不确认交易损益。

【例2】甲乙公司不具有关联方关系,甲公司以某土地使用权与乙公司的办公楼交换。甲公司换出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余额为760万元,累计摊销100万元,公允价值720万元;乙公司换出办公楼账面原值为900万元,累计折旧为160万元,公允价值为740万元,甲公司另支付补价款20万元给乙公司。假设甲公司换入的办公楼作为固定资产使用,且没有对换出的土地使用权计提减值准备(不考虑相关税费)。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支付补价方)

第一步,判断该项交换是否为非货币资产交换:

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100%

=20/(20+720)×100%

=2.7%<25%(属于非货币资产交换)

第二步,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办公楼的入账价值=720+20=740(万元)

第三步,计算应确认的损益:

应确认的损益=720-(760-100)=60(万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7 400 000

累计摊销1 000 000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7 600 000

银行存款 200 0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 600 000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收到补价方)

第一步,判断该项交换是否为非货币资产交换:

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100%

=20/740×100%

=2.7%<25%(属于非货币资产交换)

第二步,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土地使用权的入账价值=740-20 =720(万元)

第三步,计算应确认的损益:

应确认的损益=740-(900-160)=0

第四步,会计分录:

(1)将办公楼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7 400 000

累计折旧1 600 000

贷:固定资产9 000 000

(2)收到补价时:

借:银行存款2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00 000

(3)将换入土地使用权入账

借:无形资产7 2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7 200 000

(三)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处理

原准则与新准则对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价值的分配原则一致,但分配基础有区别。

原准则规定:

先确定换入资产总的入账价值,再按换入各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已确定的换入资产总的入账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新准则规定:

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上一篇:华政中特研一期末考试下一篇: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