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升写作能力

2024-05-09

怎么提升写作能力(精选8篇)

篇1:怎么提升写作能力

My Dream

Everyone has his dreams. As youngstudents, we have many kinds of dreams. These dreams are our China dreams. Thedreams can be very big, and they can also be small. In fact ,a big dream ismade up of many small dreams.

My name’s Li Hong. I also have a dream. I dream of becoming agreat scientist. From now on, I have to study hard to achieve my dream. I mustlearn as much as I can. When I meet any difficulty, I won’t give it up , I must get it over .

I’m sure it’s very important to dream,. Somedreams are more realistic, others are not. No matter what our dreams are, we shouldhold on to them, they can just come true one day.

篇2:怎么提升写作能力

How to get on well with others?

First of all, we should respectothers. Everyone has their own way to do things, so we should understand eachother. Besides,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shareour happiness and sadness. What’s more, weshould be kind to others and offer necessary help to those who are in trouble.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treat othersin an honest wa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get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 andfeel happy.

篇3:引导有方 提升写作能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素材,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课本中通常每一节都会讲一个话题, 以此来引出所学的单词、语法、句型等知识点, 为英语写作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素材和空间, 教师在课堂要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上的文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学生在学习写作的最初阶段可以模仿、改写教材中的课文, 先将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进行改写, 随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去改写文章的主体部分, 这样来指导学生英语记叙文的写作。如:在教《An English friend》一课时, 教师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现在时, 以“A Chinese friend”为题, 运用课文中的“Does…?”、“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usually do…?He/She usually…”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来描写自己的好友。学生们在将这些熟记于心的情况下, 可以记叙文的形式写自己朋友的特点、朋友平时的喜好等, 可将教材中的内容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文章中的一些句型和细节都是值得学生借鉴的, 其也可作为以后写这类文章时的模板。

二、抓住关键提示,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英语书面表达的题目一般都会给出详细的题目要求, 以及所要写的题目对象和内容, 大部分情况下还会给出比较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要素是进行英语写作的关键。

上学期间, 学校的某些场所一定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如教室、阅览室、操场, 等等。某些英文报纸正以“My Favorite Place at School”为题征文, 请你投稿, 描述一个你喜欢的地方, 并请说明原因。提示词语:classroom, reading-room, playground, bright, quite, large, help, improve。教师:根据以上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首先文章描写的对象是一个地方, 也就是“物”, 由此可得出什么信息?学生:可以确定所写的文体为记叙文。教师:非常正确。题目中提示描述这个地方并且说明原因, 这意味着什么?学生:这就意味着描述仅是写作的一个方面, 更能衬托主体的是喜欢的原因。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另外, 题目中给了提示词语, 虽然题目说词语仅供选用, 但是一般情况下不要脱离所给提示, 因为题目中给出的提示词语一般情况下对文章的思路都有帮助。

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如何抓住关键提示, 让学生掌握这类作文应如何下手, 写作抓住提示词, 主题明确, 紧扣主题。

三、把握叙述主体,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叙述主体一般分为三类:“人”、“事”、“物”。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确定所要描写的对象, 明白以谁作为主线进行描写, 在此基础上, 将主体的各种特征描绘出来, 并且适当通过一件事情进行证明, 行文中注意衔接的把握。小学生如果能够掌握住这些信息, 那么写出来的记叙文将非常优秀。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曾以“A Bright Boy”为题, 让学生记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提示:花园里有许多缸 (vats) , 一群孩子在玩耍。突然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 除了8岁的司马光外, 其他的孩子都跑开了。司马光急中生智, 用石头击破了缸, 把那个孩子救出来。

教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 那么请问在你们眼里司马光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男孩?

学生1:司马光聪明勇敢;学生2:司马光聪明、镇定;学生3:司马光见义勇为。

教师:大家都能够清楚认识司马光的优点。咱们对本题进行以下总结:本题所要描述的是聪明的司马光, 并且通过司马光砸缸的事迹来体现司马光的睿智, 所以在描述过程中着重描写司马光砸缸时的心理、动作等特征, 以此来展现司马光的聪明。

通过教师的指导, 师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已经非常清楚该“A Bright Boy”题目的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下面是我所带班级的一篇优秀范文:All the boys ran away but a small one.His name was Sima Guang.He was eight years old.He thought he should help the boy.But he was too small and the vat was too large.Then he had a good idea.He hurried towards the large vat, broke it with a big stone and water ran out of the vat at once.Finally, the boy was saved.

由此可见, 学生能够将司马光的实际叙述清楚, 没有出现词穷的现象, 简单通顺, 学生能够紧抓记叙文的主体, 思路明确、条理清晰地完成写作。

篇4:改善写作心态 提升写作能力

一、优化“自我意象”,提振写作信心

“自我意象”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是根据童年经历、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对环境的比较而不自觉形成的。自我意象属于潜意识领域内的自我肖像,会在个人的生活实践中起自然的引导作用,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象一致,自我意象是什么人,就会按照那种人的方式行事。如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就会有“我不行”、“我很差”、“我无能”等负面讯息不断暗示自己,因而做什么事儿都会感到没有信心,畏手畏脚,犹疑彷徨,处于忧虑、恐惧、自我谴责甚至自我厌恶的状态,最终导致实际的失败。若自我意象是一个成功的人,则会有“我能行”、“我很棒”、“我有能力”等许多鼓舞信息不断暗示自己,于是做起事情来显得信心十足,敢于挑战困难,能够经受挫折和压力,处于喜悦、快慰、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的状态中,最终获得成功。

“自我意象”理论启示我们,作文写作中学生的自信心理是至关重要的。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写作心理是不健康的,在心理上错误地暗示自己作文是难写的、我是写不好作文的……学生有了这样的心理,让他们写出较好的作文来,真是难于上青天。因此,训练作文要训练学生的心理,提振学生的作文写作信心,这是提升作文教学的前提。

首先,化整为零,体验成功。学段伊始,教师可以把作文训练分解成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段落,写人、写事、写景,叙事、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分别进行单项训练,这样的训练明显降低了难度,为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事实也证明,这些学生短时间内写不出让人欣喜的整篇好作文来,但能在这样的分项训练中显一显山、露一露水,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表扬,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会迅速得到提升。

其次,合理分组,吸纳正能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课外练笔、阅读摘抄、心得留痕等相关活动。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小组学生的搭配问题,在尊重个人、自愿自主的前提下,力避好生扎堆、弱生成团。教育实践证明,弱差生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谈论学习时更多的是学习中痛苦的经历、失败的遭遇、无解的自责,这些消极的、负面的心理暗示会让原本并不积极的“自我意象”又受到一次伤害。所以,分组尽量做到好差兼顾、好多差少、以好带差、以好导差,在小组合作中让弱差生接受好学生正能量的影响与辐射,以学生互助互帮的形式改善弱差生的“自我意象”,提振作文写作信心。

二、运用“头羊效应”,提供心理导航

广袤的草原上,到处可见由数百只羊组成的羊群在两名牧羊人的指挥下有序地出发、吃草、返回。人们惊异于羊群会为什么在牧羊人的指挥下方向如此一致?按理说,每只羊都应有自己的方向选择,打开圈门,羊群应该向四面八方散开,各奔东西,如果这样可就苦了牧羊人了。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这是因为在这个团队中有一个关键的角色——领头羊,正是领头羊的引导,才使得这个团队具备了“共同目标”这一关键要素,人们把领头羊起的作用称之为“头羊效应”。

“头羊效应”给作文教学的启示就是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作文优秀学生,并让他们成为学生中的领军人物:让他们成功的过程启发学生,让他们的范文指引学生,让他们进步的经验带领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培养“头羊”、树立榜样时教师应做好以下事情。

首先,突出进步性。作为鼓励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头羊”,不一定要在作文过程中是十全十美的,只要学生在作文的某些方面表现出了进步,同时又能把这种进步保持得相当稳定,这个学生就可以被视作“头羊”,让他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

其次,突出多样性。作文的宽领域要求我们培养“头羊”要有多样性,这样就能给更多的学生以机会,有的长于叙事,有的长于抒情,有的长于议论,有的长于描写,有的长于综合表达,所以不能简单地以一个标准培养“头羊”。

再次,突出鼓励性。在运用“头羊效应”中,教师要加强对“头羊的管理,一不能让他们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二不能让他们背负包袱、压力缠身、身心交瘁。及时为这一类学生指出成绩,同时提出他们改善与提高的可能空间,让他们既看到成绩,又看到目标,同时给予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只要师生能有一个好的心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付出不懈的努力,收获作文水平提高的喜悦是指日可待的。心态决定状态,态度决定高度,作文水平的提高必需有好的心态与态度。

篇5:雅思写作词汇怎么提升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Model Answer:

Everyone has the choice of being a smoker or not. The people who choose to smoke do so knowing there is a risk of causing harmful damage to themselves. However, I do not entirely agree that these people should have to pay more to receive all the medical treatment they need.

I think there are many situations in which a medical problem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hether a person smokes or not. In these cases, where an illness has no relation to smoking, then I believe that smokers should not be required to pay more than other people for their medical treatment. Most car accidents, for example, have no connection with smoking, and the people who are injured ought to have the same medical help, regardless of the cost. And what about the common flu - it does not seem justifiable to me that a smoker should have to pay more to see a doctor for an illness we can all contract.

On the other hand, I agree that a smoker should pay more than a non-smoker for the necessary treatment of any condition which has been caused by smoking. The principle that people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actions is a good one. Consequently, if a person chooses to smoke knowing that this habit can cause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then there is no reason why the community or an insurance company should have to pay for medical treatment for an illness which could have been avoided.

In many countries, cigarette packets have a clear warning that smoking can cause health problems and so no smoker can claim not to know the danger. Lung cancer is sometimes a fatal disease and the treatment is both lengthy and expensive, and it is unfair for the smoker to expect the hospital or the community to carry the cost. In fact, it could also be argued that those who smoke in public should be asked to pay extra because of the illness caused to passive smokers.

In conclusion, I feel that smokers should pay more in cases related to smoking, but for any other illness they should pay the same as anyone else.

篇6:怎么提升写作能力

一、把句子写完好

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完好的呢?读读下面的句子:

1.我们劳动。(谁,干什么)

2.小蚂蚁运送食物。(什么,干什么)

3.哥哥是一名少先队员。(谁,是什么)

不难看出:在普通状况下,句子是由两局部组成的,前半局部交代“谁”或“什么”,后半局部交代“做什么”“怎样样”或者“是什么”。前后两局部说全了,句子才算是一句完好的话。

需求强调阐明的是:晓得什么是完好句,怎样的句子才算完好,这只是一个学问性的问题;落真实行动上,即素日在说每一句话,在写每一句话时,都要认真考虑,重复推敲,进步“完好”认识,不写残缺不全的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把句子写详细

句子要完好,这是首要的。但在许多时分,句子只做到“完好”是不能精确表达意义的,还要做到“详细”。怎样的句子才算是详细的呢?读读下面这几组句子,领会一下:

第一组:

1、爸爸做工。

2.爸爸在工厂里做工。

剖析:第二句写清了爸爸在哪儿做工。

第二组:

1.小蜜蜂飞来。

2.夏日,一只金色的小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来。

剖析:第二句写清什么时分,有几,什么样,从哪儿,怎样样。

由上面这两组句子能够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后面,写清什么时分(时间)、有几(数量)、在什么中央或从哪儿(地点)、什么样(外形或颜色)、怎样样(态势)、到达什么水平(情境)等,就写清了事物外形特性、活动特性,就把本人要精确表达的意义写出来了,这就叫做把句子写详细。这样的句子就算是完好、详细的句子。

学习把句子写详细,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艺,需求同窗们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性,精确运用词语,停止耐久练习。

三、把句子写通畅

句子通畅,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详细来说,句子通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要精确,经得起琢磨。例如:我们把门口的泥土消弭掉了。句中,“泥土”不能“消弭”,只能“肃清”掉。

2.句中词语排列的次第要合理。例如:正在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这句话改成“有几只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句子就通畅了。

3.词语运用搭配要得当。例如: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和五光十色的鲜花。句中“生长”和“鲜花”两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怒放着五光十色的鲜花”。

4.句中各词语的意义不能言行一致。例如:我判定他大约是王小刚的哥哥。句中“判定”与“大约”矛盾,应删掉“大约”。

5.关联词语的运用恰如其分。例如:只要天下雨,地才会湿。“下雨”不是“地湿”的独一条件,因而,第一句应改为:只需天下雨,地就会湿。

6.句意明白,符合实践,契合道理。例如:博物馆里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说“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实践,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

四、把句子写连接

连接,即句子之间衔接贯穿。显然,把句子写连接,这是指写几句话(又叫“句群”)来说的。

翻开某些同窗的作文本,段落中上下句不连接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如今:句子之间无次第,承接不严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间,被描绘的`对象(即“主语”)反复呈现,不会运用“他(她)”或者“它”这些人称代词。怎样才干做到把句子写连接呢?

1.合理布置次第,使句子连接。

有次第,这是写几句意义连接的话的最根本的请求。这就请求我们,在写几句话时,一定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总要盘绕既定的中心意义,依照一定的次第,把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同,使句子前后连接。

2.学会运用“他(她)”或“它”这些人称代词,使句子连接。

读读下面这段话,想一想,有什么缺点,怎样说才好:

妈妈的衣袖破了。妈妈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妈妈先从布包里拿出一根针,一根青线,用牙咬了咬线头,把线头穿过针眼。妈妈又从布包里找出一小块布,贴在破了的中央,然后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读后,大家一定会发现:这几句话写的对象是妈妈,主要写的是妈妈补缀衣服时所作的准备工作,是按事情经过的先后次第排列的。只是由于这四句话的开头反复呈现“妈妈”一词,因而读起来显得很拗口。假如把后面三句开头中的“妈妈”改成“她”字,这几句话就连接多了。

篇7: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

-----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杰出的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精确。”

这几天拜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第四章《写作》,这一章内容对我们语文老师很有启发。雷夫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很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借鉴和模仿一下。雷夫老师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步: 写作之始——语法

他们班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虽然是8点上课,但是他们班的学生都自愿提早上课。学生会自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在点名以前,孩子们已经在做语法练习了,在收家庭作业以前,连分心去想其他事情的机会都没有。当其他班的学生悠然从他们教室旁漫步而过的时候,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已经进入了状态,他们的孩子禁不起时间的浪费。孩子们用功读书的理由大致可分为下列三项。首先,很多学生喜欢上语法。他们认为学习正确书写这个新语言的规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第二个理由是不用带功课回家。他们知道利用上课时间全部写完比较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而且在教室写出来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第三,孩子们想在课堂上写完功课最重要的原因,是能够摆脱“恐怖重写”。因为在第56号教室,学生们不会拿到低分,只会受到重写的惩罚,刚开始,班上差不多每个学生都在重写语法作业,到第二周,只有两三个学生需要每天重写作业。“恐怖重写”让孩子们理解到----第56号教室是一个认真看待学习的地方,他们注意听讲、努力理解、提出问题,在第一时间就把该学的都学起来。

第二步: 每周作文

雷夫老师在每个星期五都会出“每周作文”的作业给学生。这些短文大约一页长,题材包罗万象,从严肃到搞笑都有。无论作文的主题是什么,交给他的作文都必须符合语法、单词、句型,以及结构完整等原则。他要他们做的,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的,是精确的。

在周五指定题目并于第二周交作文的理由有两个。首先,孩子们可以利用周末写作。雷夫老师鼓励他们多花些时间和家人、朋友相处、打球放松、尽情开怀大笑。但就算他们周末花一两个小时写作文,还是有几十个小时可以玩乐。“每周作文”给了学生们一个尝试在玩乐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的机会。

其次,这么做也让老师有时间细读学生的作文。在星期一早上之前,他已经细读过每篇作文,学生在发还的作文上可以看到对他们有帮助的评注。如果要学生认真写“每周作文”,老师就必须让他们知道重视他们的写作的重要性。

雷夫还会利用周末做另一件他认为极为有效的事情:即选出几篇作文,把批改之前的文字(包括错误和其他部分)原封不动地打出来。在星期一早上,他不给学生出语法作业,而是请他们阅读上周交给他的两三篇文章。当然,他会先将作者的姓名删去,避免尴尬。通过阅读同学的作品,他们开始懂得如何区分写作的优劣。通过经常的写作和阅读同学的作品,孩子们的写作进步很大,而且他们乐于写作。

第三步: 每月读书心得

和“每周作文”一样,“每月读书心得”也是既能让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又能增进写作技巧的有效办法。在读书心得方面,雷夫老师指定学生阅读难度较低的书籍,他提供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和其他易读且杰出的小说,让每位学生自行选择。阅读能力落后的孩子可以挑选由贝芙莉.克莱瑞所写的简单作品。他所选出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趣味横生、深受儿童喜爱且引人入胜的作品。他们班的每月读书心得分为几个小单元,每个单元都反应了小说中的某个元素,包括主角、反派、冲突、故事背景、情节、高潮、结局,以及主题。以下是雷夫老师班上学生所写的读书心得:

汤姆历险记

马克.吐温著

主角

汤姆?索耶是这本小说的主角。他大约12岁,住在密西西比州圣彼得堡的一个小镇。他想要成为亡命之徒,不喜欢上学,也不喜欢上教堂。波丽阿姨对他感到很头痛,而和他只有一半血缘关系的弟弟席德,是他讨厌的对象。

反派

乔是故事中的反派。乔有一半的印第安血统,是个抢匪和杀人犯。他杀死罗宾森医生之后,又计划攻击一名有钱的寡妇。他非常贪婪,而且对镇民们怀恨在心。

冲突

这是一个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汤姆想要拿到乔偷走的12000美元,而乔想要杀死寡妇道格拉斯并逃之夭夭。这两个角色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所以产生冲突。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背景对这个故事很重要,因为故事中的小镇代表了马克?吐温从小生长的地方,而书中的许多角色都是作者根据他所认识的人改写而成的。小镇的用语、迷信,以及文化都是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情节

汤姆.索耶是个淘气又好笑的男孩,生长在19世纪30年代的密西西比河河畔。他常常顶撞波丽阿姨,让爱护他、养育他的阿姨吃足苦头。汤姆是个聪明过人的男孩。他用妙计让朋友自愿帮他漆围墙,又从朋友手中骗走荣誉卡,换来教堂的《圣经》。

汤姆不是个好学生,而且常常逃课。他喜欢女生,还为了贝琪?余契尔离开了爱咪?劳伦斯。他最要好的朋友是乔?哈柏和哈克?芬恩。哈克是镇上酒鬼的儿子,也是所有大人讨厌的对象。孩子们尊敬他,因为他是镇上惟一不受拘束的男孩。

汤姆、乔、哈克三个人计划到处冒险。有一回,他们从家里跑出去,到杰克森岛上露营。镇上的人以为他们已经死了,没料到他们却出现在自己的丧礼上,把镇上的人吓了一大跳。

有天晚上,汤姆为了想治好身上的瘊子,于是带了一只死猫到墓地去,迷信的做法,认为扔死猫可治好瘊子。恰巧看见乔杀死罗宾森医生。波特,一名和善的酒鬼,被控谋杀罗宾森医生。汤姆在审判时出庭作证,救了波特,但是乔逃走了。汤姆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担心乔会来杀他。

一天,哈克和汤姆在找被人埋藏起来的宝藏,偶然间走进了一间“鬼屋”,发现乔和他的伙伴把偷来的钱藏在某处,总共有12000美元,都是硬币。他们计划跟踪窃贼,把他们的钱偷过来。

后来,贝琪.余契尔计划办野餐,还设计了一个洞穴探险活动。野餐结束后,孩子们都回家了,却不知道汤姆和贝琪在洞穴中迷路了,不但没跟上大家,而且危在旦夕。汤姆发现乔就躲在洞穴里。

汤姆终于逃出洞穴。镇上的人已经把洞穴封闭起来,根本不知道这么做等于杀死了乔。汤姆和哈克成为英雄,还拿到了乔的宝藏,名利双收。

高潮

乔的死是本书的高潮。汤姆在审判后说,乔一日不死,他就一天不得安宁。当镇民们再次进入洞穴,找到乔的尸体时,他的梦想也成真了。汤姆再也不用担心这个男人会来找他麻烦了。

结局

在故事的最后,汤姆告诉镇上的人说他和哈克已经发财了。这两个男孩用马车运了12000美元到镇上,让镇民们大吃一惊。哈克将和寡妇道格拉斯同住,而汤姆也成为了镇上的英雄。

主题

马克.吐温曾写道,这本书的主题是让大人回忆起当年还是小孩时的感觉。本书呈现出孩子们各种好笑的行为,提醒着我们在进入“文明”之前可以享受到的乐趣。

看过学生写的读书心得后,我不禁感叹雷夫老师之用心,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倾注的智慧和汗水是可想而知的,在现实中,我们有几个能做到?无论对老师还是家长而言,帮助学生完成每月读书心得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不仅挑选能吸引儿童阅读的书本是一项挑战,而且评分和写下有帮助的评语也是很花时间,但若能确实执行,毋庸置疑,孩子们就能在阅读、写作,以及批判性思维方面有所提高。

第四步: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

“少年创作计划”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一本书。

教室应该是学生主要的创作地点。这样可确保作品出自学生之手,而不是由操心过度的家长、兄姐或家人共同的朋友代劳。这样的做法也能让孩子们慢慢写,不要急。

雷夫老师会在每周选两三个下午拨出30--45分钟给孩子们创作,并利用每次的创作时间和五六个学生们讨论。他要他们讲述正在写的故事,并且把已经完成的作品给他看看。这样一来,他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帮他们改正语法和单词错误。

偶尔,他会请班上的学生三四个人一组,分享彼此的故事并互相订正写作错误。这么做对每个人都有好处。订正者在助人的过程中学到更多写作相关事宜,作者得到建议,而他则省下了时间:草率犯下的错误都已经在最后交稿前排除了。

写作和编辑完成后,孩子们将故事存成电子稿,并在部分版面留白,作为插画之用。绘画的部分另外进行,完成后再贴到书上。如此一来,孩子们可以试画各种图案,最后选出最合适的贴在印出来的书稿上。

书籍的装订可以请厂家帮忙,不过雷夫比较喜欢在课堂上装订。孩子们用硬纸板制作书的封面,利用自粘薄膜、胶水、护条来装订。这虽然很费工夫,但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很喜欢从头到尾完成一本书的感觉。

读完后,我不禁陷入沉思:与雷夫老师比起来,我们大部分教师在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上确实不够用心,有些教师让学生背作文,这也许在考试时很管用,但是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些教师作文批改简直就是流于形式,简单的优、良、中、差外加一个日期,试问:这在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上用多大的用处呢?归根结底还是大部分老师懒惰思想太严重了,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为自己“充电”,封闭在自己的小屋里念着自己的“经”,甚至不想给学生多说一句话,不想为学生的习作多批改一个字,那么我们到底能教给孩子多少知识和能力呢?

不可否认,我们从雷夫老师的工作中确实能感觉到写作是最难教的一个科目,不但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善于写作,不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好的写作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用:申请大学时派的上用场,找工作时也派的上用场。

篇8:多元评价提升写作能力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 这是现行作文评价中最常见的、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作为评价主体, 便于指导学生的作文批改, 因为他们对作文训练的目的与体系都了熟于胸, 指导、批评, 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 教师评价是从古至今一种公认的很好的评价方式。同时, 教师也可以借此“承担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写作兴趣、成就意识、成功意识的任务”。只是教师作为评价主体难免会因为个人的主观喜恶、生活经历、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评价作文时打上鲜明的个人印记。若长期只是将老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 学生往往就会受到老师个人深刻的影响, 易失去多样化发展。我们可以尝试与同组老师互相交换学生作文进行批改, 当然应注意样本的选择, 可以将班级学生作文分成三类分别抽取, 对于其他老师的评价自己应该根据学生作文多作思考形成书面材料, 努力用集体的智慧指导学生作文。

教师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反馈给学生, 最主要的形式是写作文评语。有些老师写作文评语时, 给质量较差的作文的评语大多是“内容不够充实”、“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生动”之类。这无异于隔靴搔痒, 就好像医生只告诉病人所患何病, 而不告诉他因何患病、怎样治疗、如何预防一样, 学生看了, 仍不知如何改进, 很难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教师应该努力让评语的内容有针对性、鼓励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让学生喜欢看评语并且生发出一种写作的潜在欲望, 而不是仅仅看个分数就了事。

教师评价应该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优点, 除了撰写评语外, 当面批改、课堂评价等“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优秀学生表扬要“精”, 并且明确方向, 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中等层次的学生, 表扬力求“勤”, 要有意识地寻找机会予以鼓励,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较差的学生表扬要注意“诚”, 不要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和尴尬。教师评价具备了合理的差异性, 就既能体现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又能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自我评价

所谓自我评价就是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 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 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作文教学改革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定位是十分明确的, 这就要求教师把修改作文的权放给学生。“批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 所以, 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 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他们参与评价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尤其是与教师的合作程度, 是保证作文评价质量、实现作文评价目的的重要因素。强调学生主体原则,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学生自我评改过程就是自我诊断、自我矫正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 不断地动脑筋加以调整和改进, 这样不但能提高修改能力, 而且能培养写作的主动性与责任感。

教师要加强学生自我评改方面的指导, 毕竟学生自我评改是作文评改的最高方式, 也是学生离开校园后写作实践中采用的主要方式, 因此自我评改的训练应该与作文各项训练同步进行。为了增强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要给学生提出评价目标、评价要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也必须向学生传授评改的基本知识、方法, 制订合理的评改标准, 统一修改的符号, 了解评语的基本形式和明确评语撰写的基本要求。教师“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可量化的被评价者的行为和成果特质作为界定表现的标准”。因此教师在作文评价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无可替代。

三、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 就是在学生完成作文上交之后, 再随机下发给学生, 几个同学一组, 经过讨论完成作文评价, 写成评语, 并反馈心得。这样的评价过程,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状态。通过阅读不同同学的作文, 可以发散思维, 可以学会修改作文撰写评语, 可以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点、缺点, 并加以借鉴, 提醒自己在今后的作文过程中加以注意。小组讨论中将别的同学作文中的缺点提出来, 自己具有相同的缺点就会不知不觉中得到矫正, 同时优点得到强化。这个过程既帮助同学, 又帮助自己, 可谓“一举两得”。兰瑞平认为, “学生互评益处甚多”, 首先, “一次作文, 多角度多层次交流, 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其次, “让学生及时 (或当堂) 互评作文, 大大缩短了由教师一个人批改评判的时间, 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师生心理距离较大而造成的评判者主观、被评者常常不服的矛盾或隔阂”;最后, “能有效地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 使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品位很快地上升一级甚至几级, 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在互评中, 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因为学生互评的结果需要交流, 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所以教师对学生要进行优化分组, 注意不同写作水平学生能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 也就是把话语权分散, 人人享受互评的成果。同时还要事先将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告诉学生, 以免缺乏相对统一标准而使这种生生互动的对话没有实质的内容, 成为“假对话”。最后教师还要检查作文互评效果, 了解情况, 便于下一次作文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间, 并就学生的疑问作好个别辅导, 教师要扮演好答疑者的角色, 切不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学生学会互相评价的实践过程, 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自豪感。这个过程能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在评价他人的作文时取长补短, 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四、网络评价

网络评价, 就是将学生作文发表到网络上让更多的读者进行评价。网络作文的多元化评价更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一种评价方式, 作文一旦发到网上, 它将引起传统作文评价所没有的多角度、多元化评价, 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借助于网络这个方便灵活的交流平台, 教师、学生及其他写作爱好者可以跨越时空, 平等对话, 倾情交流。网络的使用, 提倡更多读者参与到教育信息化评价中, 提倡学生自评互评, 突出学生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直接对象, 其对作文的评价能给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和建议。更重要的是, 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 学生的每一次写作都会极力追求完美, 每一次写作都成为学生自身走向进步的阶梯, 每一篇作文也就成为整个写作过程中有意义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评价学生能培养自我反思能力、批判精神, 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写作积极性得到激发。

上一篇:小学世界地球日活动总结下一篇:期中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