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素材

2024-05-02

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素材(通用18篇)

篇1: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素材

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能遗忘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是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托物言志的作文素材。――贵阳市考生《诠释回报》。

3、冬,乘着秋风而来,它没有春的姹紫嫣红,没有夏的丰富美丽,更没有秋的硕果累累。一提起冬,不少人立刻想起它的寒冷萧条,枯术残草。其实不然,冬的个性就在于此。――淄博市考生《冬的个性》。4

4、大多数的树根和花根都不美丽,而大多数的花却光彩夺目,美丽照人。正因为这些并不美丽的树根花根,才有了树木的青翠茂盛,才有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桂花的芳香四溢,梅花的傲雪红艳……世界正因为根所伸出的美丽而变得丰富多彩。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外表只是一种装潢,而真正表现自己的是伸出的美丽。――淄博市考生《伸出美丽》。

5、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荆州市考生《把爱心带给他人》。

6、有一个人是能够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没有一件事是完全脱离全社会而成功的,在这样一个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社会里,我们要更加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作文素材《托物言志的作文素材》。――南通市考生《合作》。

7、音符如一个个的小天使,带着一丝微笑,带着一丝调皮,从我的指间轻轻溜出,连缀成彩虹般美丽的乐章。音符们柔柔的,一个接着一个,张开小嘴,把弹奏者的心情,借着圆润的乐曲,轻轻地唱了出来。于是,甜甜的音符仿佛充满着花香的气味。我全身的细胞如饮了甜甜的花酒,醉倒在音符的怀抱里了。――益阳市考生《感激》。

8、我渴望拥有教师那颗绿色的心,浸染着春天的颜色,生机勃勃,希望无限E我盼望拥有教师那颗属于春天的心,在这颗心中,生长着一棵棵枝繁叶茂,蓬勃向上的大树;我希望拥有教师那颗再现春天的心,有明媚的阳光,也有飘逸的雾霄,有吐绿的新芽,也有绽放的花蕾,有怡人的和风,也有连绵的细雨。因为这个梦想,我的花季便永远沉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荆州市考生《把梦想带给花季》。

9、冬,孕育着春而不争春,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那冰清的肌肤渐渐融化为涓涓春水,无私地灌溉着贪婪吮吸的幼苗。等到到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等到我们听到树木拔节的声晌时,她完成了一年的历史使命,带着春的谢意悄归天国,等待着明年的降临。

――淄博市考生《冬的个性》。

10、我捧着那颗充满希望的草戒指,看着他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微笑着坐了下来,才发现身后的那片草地,绿得那么生机勃勃。――太原市考生《祝福你,一面之交的大哥》。

11、赞美是希望,赞美是动力。没有希望的目标犹如熄灭的灯塔,没有动力的行程困难重重。――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12、把微笑带给生活,有如阳光普照大地的粲然,清风抚摸树林的温暖,夕阳燃烧天堂的炽热,浪花冲刷礁石的激情――益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13、它总像人们寒冷时的一轮太阳,酷热时的一阵清风,饥饿时的一顿佳肴,干涸时的一场甘霖……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翩翩降临。

―益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14、人生,就像开放在郊外的野花,万紫千红,芳香四溢,人生的掌声,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叶花瓣。恩赐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而掌声比恩赐更重要,精神的鼓励激励着每一个孤独无助的人。――安徽省考生《人生需要掌声》。

[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素材]

篇2: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素材

9、冬,孕育着春而不争春,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那冰清的肌肤渐渐融化为涓涓春水,无私地灌溉着贪婪吮吸的幼苗。等到到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等到我们听到树木拔节的声晌时,她完成了一年的历史使命,带着春的谢意悄归天国,等待着明年的降临。

——淄博市考生《冬的个性》。

10、我捧着那颗充满希望的草戒指,看着他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微笑着坐了下来,才发现身后的那片草地,绿得那么生机勃勃。——太原市考生《祝福你,一面之交的大哥》。

11、赞美是希望,赞美是动力。没有希望的目标犹如熄灭的灯塔,没有动力的行程困难重重。——安徽省考生《渴望赞美》。

12、把微笑带给生活,有如阳光普照大地的粲然,清风抚摸树林的温暖,夕阳燃烧天堂的炽热,浪花冲刷礁石的激情——益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13、它总像人们寒冷时的一轮太阳,酷热时的一阵清风,饥饿时的一顿佳肴,干涸时的一场甘霖……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翩翩降临。

—益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篇3:如何写好托物言志的作文

所谓托物言志, 就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或叫感物抒怀, 又叫咏物抒怀。中学语文课本上, 选择了大量优秀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诸如那些题为“咏怀”、“咏史”、“感遇”、“感怀”的作品, 通过描写客观事物, 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心得, 托物言志的作文,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训练, 提高认识, 学生才能写出优秀的托物言志的作文来。

一、探究优秀作品

中学课本有多篇著名作家写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如 《陋室铭》, 《白杨礼赞》等。在这类作品中, 作者往往只是借助常见的平凡的事物就能把自己所言的“志”托出来。通观几篇文章, 妙笔生花的作者都不约而同遵循一个思路:即先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 接着把所要写的事物放在这个不利于物成长的环境中, 进行一番全面细致的叙写和描绘, 然后对这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进行赞美感叹, 同时进行相关的联想, 完成由物到人的转化, 进而来赞美这类人或赞美这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最后进行号召或表明自己向它学习的愿望。语文老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 要有的放矢, 引导学生反复读诵这些经典的名家佳作, 细细品味和揣摩, 认真探究, 学会方法, 对托物言志的文章, 有了认识和基础, 再让他们动笔写, 至少他们不陌生, 容易上手。

二、细致观察事物

在对中学生进行托物言志的作文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事物。观察是学生作文前的重要准备, 也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重要途径。学生不去观察, 得不到材料, 作文当然就写不好, 进行托物言志方面的作文写作时, 容易陷入空洞, 肤浅, 事物写不好, 缺乏精彩和亮点, 要想言志出彩, 要想整篇作文浑然一体, 那是不可能的。写作就是写生活, 要想写出好文章, 尤其写出托物言志方面的好作文, 观察是第一课, 一定要学会观察。如《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干、枝、叶、皮的描写, 对其颜色、形状、性质, 进行细致描写。这些都是建立在作者仔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

观察的时候, 一定要认真仔细, 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不能放过, 要进行多次观察, 了解事物的特征。比如说我们观察一只猫, 对猫的大小、颜色、形貌, 要有大体上的认识, 再观察它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等五官特点, 它的叫声有无变化?它在来生人、外出、进食、睡觉时, 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细致的观察。在描写的时候, 就要对观察得来的材料, 根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选择, 把最生动具体, 最有用的材料写进文章里, 这样写出来的托物言志的作文, 就内容详实, 为言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入笔饱含感情

描写的事物, 一般都是自己熟悉的或是家乡的特产、小吃。所以要求学生要带着感情去写, 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为此, 我们可以巧妙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尽量使所写的物品生动形象。最好能用人物或事例, 以情感人, 以情取胜。

在进行托物言志的作文的写作时, 学生要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 如果只是描写细致具体, 而看不出作者感情态度, 那还不能算是好文章。一般首先可以在文章开头、结尾, 通过叙述和抒情, 表达自己的感情, 但重要的还是要在描述当中, 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 使文章声情并茂, 分外生动。没有感情, 写出的作文就干巴巴的, 不容易感染人, 连作者都感觉写出的文章不好读, 更别说影响别人了。

四、中心积极乐观

在对事物进行一番有计划、有目的、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 就要展开联想。

篇4:咏物诗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

下面,我们选几首古典诗歌中的咏物诗,在对比阅读中认识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

赠从弟

(魏)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病牛

(宋)李刚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几首诗的内容都比较容易理解。《赠从弟》一诗,作者通过对松柏正直、坚强、不怕严寒的肯定,表达了希望从弟能够像松柏一样在艰苦的环境里也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病牛》一诗通过对病牛的心理和形象刻画,表达了作者为了众生的利益而不辞劳苦、甘愿献出一生的情感;《柳》一诗通过柳今昔生命境况的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生命晚景、人生迟暮的深深感慨。

比较三首诗在托物言志手法运用上技巧的高低优劣,我们很容易排出一个顺序,第一数《柳》,第二是《病牛》,第三是《赠从弟》,这也是三首诗整体艺术水平高低的排序。之所以这么排序,就是因为三首诗在“托物”(拟人)的充分性上不同。《赠从弟》全诗八句,有四点毛病影响了它的艺术水平:一是诗中真正拟人化的词只有“亭亭”、“劲”、“端正”三个,拟人化的句子只有“终岁常端正”一句,因而拟人化程度低;二是好多句子写的不是松,而是给松提供陪衬,结果全诗几乎句句换主语,使诗的意象杂乱而意境破碎;三是诗中几次重复用字,尤其“松”、“松枝”等的重复,不仅降低了诗中用字的效率,也将所咏之物对象化了,“我”和“物”的形象不是同化为一,而是分明对峙。这让我们感觉到“我”和“物”的感情并没有交融、共鸣;四是议论的成分太重,使诗带上了很重的讲理色彩,这就难以托物言志了。本来,这首诗是作者用来教育别人的,是给别人讲道理的,不是抒情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决定了诗不可能很好地托物言志,所以题目是“赠从弟”,而不是“山上松”。又因为是古体诗,体裁也使它在用字上不如律诗那样严谨。

和《赠从弟》比,《病牛》、《柳》两首诗在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上就完美得多。两首诗不仅句句都有重点的拟人化的词,而且每个句子都是拟人化的句子。说它是拟人化的句子,是说这些句子整个内容都陈述所咏之物,每句诗都藏着一个可用物名充当的主语,只是为了有效地利用文字,诗在题目中点明物名后,诗句中不再写出物名罢了。比如,“耕犁千亩实千箱”,“耕犁”的主语就是“牛”;“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春风里、华筵旁,曾经欢欣起舞,把美人伴,那是乐游原上,春色荟萃,令人陶醉而销魂的华年)”,“逐”、“拂”、“断”的主语就是“柳”。这样的句子的“托物”效果在于,它让读者觉得“我”把情感完全交给了、移到了、寄托到了“物”上面,“我”和“物”完全融合了,诗达到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托物”。其特点是选择既适合物的特性又适合人的情感的词语,并把它组织成“藏主句”。这样,词语就有了一种两可、双关的意味,有了一种弹性、模糊性,有了一种含蓄美(“两可”、“弹性”,其实是读者在阅读中思维的运动感受。读者阅读这样的诗句时,思维忽而在“物”,忽而在“我”,左右动荡,摇摆不定,反而觉得诗句有种双关性、弹性)。可以看出,藏主句越多,这样的弹性词汇就越多,甚至整句都是弹性词汇时,诗意也就越美。

再进一步比较,虽然《病牛》与《柳》在“托物”上有着同样的效果,但两首诗给人的诗意美并不一样,相比之下,后者比前者更富艺术魅力,原因何在呢?原来《柳》句句有境界,形象感强,意境绵密,耐人寻味,而《病牛》前三句带有议论味,几乎感受不出形象,直到最后一句才形成了整体意境,这样,意境就单薄得多。可见,托物言志的效果,还应借助于对于意境的追求。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咏物诗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亦即咏物诗的文学特征文学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这类诗必写一物,此物为整首诗的主要形象(意象),并被拟人化,其他意象只做陪衬。(这一条是大家通常都知道的常识)

二、这类诗一般只在诗题中写出物名,诗句中不再点出物名,诗句大都是藏主句,藏主句越多或一主到底,诗意就越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追求诗句的凝练(有效地利用文字,诗句一气呵成,形象不支离破碎)含蓄,更是为了追求一种物即为我、我即为物、物我不分、物我交融的移情境界。移情越彻底,咏物诗越成功。

三、由于拟人修辞的运用,这类诗总是在人与物的共同点处选择运用词汇,使之既适合物的特性又适合人的情感。词语的这种两可、双关造成的弹性、模糊性,给诗句增添了含蓄美。一般藏主句越多,这样的弹性词汇就越多,甚至整句都是弹性词汇时,诗意也就越美。

四、这类诗虽着意突出一物,但也追求意境美。如果所咏之物能够与衬托它的背景构成一种意境,那么,它所表达的诗意就更加隽永。

(郑伟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宁远中学 743019)

篇5: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

作者/ 上海李家邦

【名家美文】

金色花

泰戈尔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记得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干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吮吸着阳光和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愉,它既不美也不雅。我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顽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这样易于存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并不关心,我的养花历史也就此告一段落。(尽管仙人掌执著顽强地生长,“易于存活”,“我”却心存遗憾,认为它“既不美也不雅”。)

许久后的黄昏,我在阳台上望远,无意间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竞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老人的脸,越看越觉得它丑„„真不知道,它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100倍。这可怕的东西!(蓄势。“我”嘲笑厌恶仙人掌的“丑”,认为它是“可怕的东西",憎恶之情,已至高潮。)

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一个“竟”字,道出发现“奇迹”的惊喜之情,情节急转直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阳光吗?我定晴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非常漂亮的花,金黄色,12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的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傲然静立,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特写。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形神兼备地展现花之“美”。)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花!

此时,仙人掌上的皱纹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是啊”“不过是”“不能不”等词句,充分表达了作者由先前的误解、厌恶转为理解的心情。)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惭愧。(照应前文。反思,愧疚。)

可以想象,仙人掌,也曾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不得不变得冷峻坚强,也因为如此,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联想,拓展意境,深化主题。为仙人掌历尽千辛万苦绽放出“最美的花”而欢欣,为¨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而庆幸。)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画龙点睛,一语中的。对“美”的认识,臻至深刻,警策精辟。礼赞、崇敬之情,达到高潮。)

(选自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

【赏析】

文章生动描述了对仙人掌的认识由肤浅、片面到深刻、全面的过程,由嫌憎到崇敬的情感转变过程。作者开始“并不关心”仙人掌,因为“它既不美也不雅”。接着,嘲笑厌恶仙人掌的掌节“歪歪斜斜、怪模怪样”,掌面“皱皱巴巴、细纹密布”,甚至断定它是“可怕的东西”。后来,看到它绽放出“美丽辉煌的金色花”时,才真正领悟到美的内涵: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以巧妙的构思、诗意的语言,将对仙人掌的情感变化艺术地表现了出来,既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学生佳作一】

仙人掌

上海松江区佘山学校七年级 陆凤琴

做完恼人的卷子,一抬头,瞥见一抹清新的绿色。

第一次见到它时,它全身呈墨绿色,近看有一簇簇白色的刺。我很生气,要一盆浑身是刺的仙人掌有什么用?(作文大全)我想扔掉它,但妈妈始终不同意。于是我主动提出负责给仙人掌浇水,可是,后来我一滴水都没有给它浇。我想,等它耐不住干渴枯萎了,我就有理由把它扔掉了。焦急地等了一个月,这盆小小的仙人掌居然还那么精神,没有任何枯萎的迹象。我把它放到室外,让它经受风吹日晒,但它始终没有像我期望的那样。(“我”以貌取“人”,心生“邪”念:想出种种办法“虐待”仙人掌。可谓“稚”趣横生!)

后来我才知道,仙人掌有发达的根系,即使在荒凉的沙漠中,也能顽强生长。有人说6年不给仙人掌浇水,它也能活下来。这是多么顽强的植物啊!(交代知识,突出仙人掌顽强的特质。对仙人掌的认识,有了转变。)

只要一扎根,它就好像在说: “这地方真好,我就在这儿生长吧。”即使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它也可以凭着铮铮傲骨,不放弃、不退缩、不向困难低头。它不甘泯灭的美深深打动了我。(议论升华,揭示其品格。)

在这个多变世界,有幸运也有困难,有不幸也有喜悦。磨难也是一生必经的历程,要像仙人掌那样敢于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考验。(联系人生,拓展深化,悟出成长真谛。)

【点评】

小作者讲述了对仙人掌的感悟认识过程,开始因为觉得它无用,想方设法折磨它,真实自然,充满童趣,读后让人忍俊不禁。之后,随着仙人掌茁壮成长的事实和对其了解的深入,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感悟到它不甘泯灭的顽强之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掌生佳作二】

红梅

上海松江区佘山学校七年级 杨旭敏

我家屋后有一棵红梅。

冬天捋着雪白的胡须步入了人间,虽然寒冷,却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就在此时,红梅,一朵朵俏立枝头,有的仰望天空,有的俯视大地,有的孤芳自赏,有的簇拥一团,风姿绰约,妩媚动人。(勾勒出红梅凌寒自开的背景和环境,运用对比,突出了红梅的可贵与美丽。精彩的拟人和比喻,生动传神地描写出红梅的“风姿绰约,妩媚动人”。)

在雪花乱舞、寒气逼人的环境中,红梅依然绽放美丽的花朵,它没有叹息自己凄凉的命运,也没有抱怨老天爷为什么不让它活在春天——那个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季节。我相信此刻的它肯定心满意足,因为它开出了自己心中最美丽的花。(由“形”及“神”,推测议论,揭示其坚定的信念:开出“自己心中最美丽的花”。)

人如花一样,只要不苛求环境,敢于突破,没有什么不可能,相信自己,在勇气面前,所有困难都微不足道。人生只有一次,让我们放手一搏吧!(由花及人,联想到“人生只有一次”,当“放手一搏”。感悟自然,认识深刻。)

我想,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身处高峰还是低谷,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要始终坚守生命本色,保持铮铮铁骨,开出人生最美的花朵。(进一步感悟到: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像红梅一样铁骨铮铮,“始终坚守生命的本色”。)

我们被父母捧在手心,大都从未吃过苦,但我们要记住,不要只顾眼前的快乐,终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独自闯荡。这段路会很苦,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黑暗过后便是光明。让我们像红梅。在严冬怒放,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勇往直前,争得人 生的辉煌。(联 系到“我们”,有感 而发,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点评】

文章由红梅精神联想到人生态度,联系到人生路上可能面临的艰难险阻,认为当今的孩子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更需要红梅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比点评】

三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风格各异。

《金色花》写得精致。首先,构思精巧。先铺陈仙人掌外形的不美,渲染自己的厌恶之情;然后描述“奇迹”,揭示其不甘泯灭的顽强之魂。其次,妙用对比。既有对仙人掌认识、态度、情感截然不同变化的纵向对比,也有其他花草的娇美和娇弱与仙人掌的辉煌美和顽强的横向对比,还有仙人掌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不甘泯灭的美的对比,更有仙人掌自身的掌节掌面之“丑”和其花的精神至美的对比。

《仙人掌》写得很质朴。小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叙述了自己感悟认识仙人掌的一次具体历程,毫不粉饰自己带有童真的心理活动,写出了真情实感。

《红梅》写得比较大气。小作者联系当下“我们”的生活实际,呼吁要有红梅精神,立意高远。其次,论述也很深刻,着眼于人们应该具有的素质,层层推进,语意畅达,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篇6:托物言志的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一)它在蓬槁荆棘的丛林中静静地生,它于无人喝彩的山野里悄悄地香。它已习惯了寂寞和>孤独,习惯了空谷久疏的日月,习惯了冰雕雪蚀的生存,花开花谢随意,孤芳独步自赏——这就是人们喜爱的兰花。

兰花喜欢丛生,喜欢一群一群的生长,就像几个>小伙伴约好了要永远在一起。它又像淘气的孩子,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和人们玩捉迷藏,看到人们找不到它,躲在丛中偷偷地笑。

兰花的叶子十分特别,颜色呈墨绿,两边被一条茎分的十分均匀。你看它,多像一个学舞蹈的小朋友正在练习基本功“下腰”呀!

兰花婀娜多姿、芳香扑鼻,颜色也很多:白的、红的、黄的、紫的、粉的„„我家也有一盆白兰花。

六月中旬,兰花的花茎上面绽开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那小花逐渐地伸展开放,很快就呈现出五个花瓣来,像一个小女孩的笑脸,可爱极了。白色的花下衬托着绿色的花茎,远远望去,就像一片小筏上覆盖着疏疏落落的白雪,十分美丽。怪不得有人说它“冰肌玉骨志高洁”。

那么美的兰花,也是十分挑剔的哟!想要培养它,必须要小草„„腐烂的泥土。有这还不行,还要准备特别为兰花而造的高高的盆子,兰花才会生长。兰花还得小心伺候着,它不喜欢阳光,也不喜欢太多的水。太多的阳光会把它的叶子烤焦,太多的水,会使它腐烂。它就是这么挑剔。

“冷观桃李斗风流,花自伶仃香自由。谁会兰心真佛性?水穷云起看沉浮。”自然万物,美韵天成。兰花并不起眼,但它却把幽香奉献给了人们,当你注意它时,那股幽香又悄悄而去,它从不刻意炫耀自己,而是默默的奉献自己。

托物言志的作文

(二)喇叭花,一种很坚韧也很美丽的花,所以,喇叭花是我最喜爱的花卉。

今年,在春暖花开的三月,我在一个直径只有10厘米的小碗里种下了我最喜爱的喇叭花。当时,我想它发芽就行,因为种子是捡来的。

种好以后,我经常给它浇水,还施过两次肥,从此,我就天天盼望它发芽。一天,两天,一星期,一个月„„两个月都过去了,连个芽儿的影子也没有,这可把我急坏了。七月的一天早上,我一起床就看见了喇叭花籽发的小芽儿,嫩绿嫩绿的,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绿宝石。这时我高兴极了,于是我又开始奢望它开花。

它长到10厘米高,就再也不长了,有两三片翠绿的叶子,也许是营养不够的缘故吧。后来,叶子就慢慢变得枯黄了,我看它快死了,就扔到了我家花坛的旁边,以后我也没再注意它。九月里的一天早上,我偶然看到了一朵蓝颜色的喇叭花,开得又茂盛又鲜艳,仿佛有个可爱的孩子在吹着翠蓝的小喇叭。我想:我家怎么会有喇叭花呢?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我扔的那盆,它的根好粗,好结实,正在缠着我的月季花往上爬呢,喇叭花只在早上开一小会儿,到十点时就会枯萎,它的生命是极短的。当时,我一下子就感到了生命是如此的顽强,又是如此的灿烂、美丽。

通过喇叭花,我想到了自己。人的生命本来就是短暂的,但谁又能开得如此美丽呢?有些人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这些只不过是在自己骗自己,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发现自己的一生做的事情是那样的毫无意义。我也应该像喇叭花一样,追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快速地向上攀爬,等到成功的时候,我们应为别人服务,怎么只能想着自己呢?

托物言志的作文

(三)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这些粉笔几乎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甚至有些小的不值一提。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的跑到座位上,挺直胸板,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文件放到桌子上,开始了这节课的内容。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住的粉笔,转身从黑板上为我们写者。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粒粒白色的颗粒状物体,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一点点消失了。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个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便消失了。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那就是——奉献。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哪有汽车的笛鸣,那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她)都在坚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尾气,听见的是喇叭的噪音,嗅到的是尾气的异味,而换来的却是交通的快捷通畅。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篇7:托物言志的小学作文

天空是如此的灰暗,阴云密布,不出意外的下起了大雨,乌鸦时不时发出叫声,别的鸟儿全都销声匿迹了。而这个景象也如我的心情一般灰暗。考试成绩下发出来,我原以为能考得不错,但是却出乎意料的考砸了。我以为我自己复习得十分认真,课堂上也十分积极,不应该会考差,所以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没有说什么,而是带我去了一个沙漠中放松心情。

到那以后,我惊奇地发现那儿的植物很少,但有一种叫骆驼刺的植物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看上去瘦弱至极,而且它还显得弱不禁风,还可以感觉到它时不时在对老天请求保护。但就是这种神奇而弱小的植物却能在如此恶劣的沙漠中存活下来。此时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个弱不禁风的小植物都能在沙漠中存活,为什么那些粗壮坚韧的大树却不能活?那些比骆驼刺还要弱小的植物也不能存活,偏偏就这一个骆驼刺活下来呢?

过了一会儿,妈妈解答了我的疑问。“骆驼刺它表面虽然看上去很脆弱,可它藏在地下的根是四通八达错综复杂的,它不生长在地表上面的部分,是默默的在地底深处扎根。而大树的根并不像骆驼刺的根这样多这么密,所以它们在面对风沙来临时骆驼刺往往能够站稳脚步,而大树就可能被连根拔起。”妈妈这样解释道。同时我也知道妈妈带我散心的原因,我也从中得知:只有一个人能打好基础,不急于求成,这样才能笑到最后,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篇8:托物言志的名篇——《陋室铭》

文章开头用古人常语:“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接着写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房屋虽简陋, 但它的主人却有高尚的情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就不会觉得其“陋”。

文章对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描述:“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写陋室环境 (景色之雅) 一“上”一“入”, 生动传神, 化静为动, 一“绿”一“青”衬托陋室别致宁静。写人际交往 (交往之雅) , 前句实写, 后句虚写, 一“有”一“无”对比, 虚实相映。写陋室中的日常生活 (情趣之雅) , 前两句实写, 后两句虚写, 一三句相照应, 二四句相照应, 一正一反, 虚实相生, 相映成趣。

文章最后写道:“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收束全文, 说明“陋室”不“陋”。文章境界至此突然升华, 令人拍案叫绝。

同学们学完课文除了要能背诵、能翻译、有感受, 更主要的是需要领会“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的高明之处。

篇9:即景抒怀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即景抒怀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绝不能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在具体的诗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诗人写“石灰”的目的就是言志,是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下面通过对比分析两首古典诗词,来分析二者的区别。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却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这首诗名义上写不为人识“小松”,实际上在写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篇10:托物言志手法的作文

是什么让秋天硕果累累?

答案是——种子,是那毫不起眼的种子,又是富有生机的种子。我要高声赞美种子。

种子,平凡无奇,就连名字也那么不显眼。然而,壮美的大自然中无处不潜伏着种子惊天动地的力量。无论是松柏累累的高山之巅,或者是绿浪滚滚的青青草原,每一寸土地下,都蕴藏着怀揣梦想的种子。

不需要肥沃的黑土,不需要充足的肥料;无论依山,无论傍水,甚至是那悬崖绝壁,沙漠戈壁,都是种子生根发芽的摇篮。

无需牛奶,不用高汤,只消一股涓涓细流一g黄土,便敢生根,便敢发芽,便敢抽叶,便敢吐蕾!用那一抹绿色点缀大地。

没有鲜艳的外表,没有亮丽的色彩,永远以单一朴素的色调,默默地埋藏在土壤间,有朝一日,破土而出,向人间倾注生机与希望。

这就是种子,极普通极常见的种子,又是不平凡的种子。

沐春风,饮甘霖,每一粒,每一颗种子都孕育了一个新希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后,他迎来了破土而出、化蛹成蝶的成功!待到金秋十月,那微不足道的种子换来的是却是一片累累硕果。

秉性坚毅,朝着认定的目标,脚踏实地地迈进,尔后破土而出,凌节而起,结下丰硕的果实,又无私奉献给了人们。这就是种子,不平凡的种子。

当你走在田间,走在林中,想起土地下那坚韧的种子时,你可曾想到坚毅、奉献的精神品质?你可曾想到华夏大地上,有多少人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努力地奋斗?你可曾想到种子不正象征着这些人,他们将会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种子极普通,而又不平凡,正与基层工作者相似;它秉性坚毅,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也与基层工作者相似。我赞美种子,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基层工作者,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在建设现代化中国中所不可或缺的坚韧、奉献脚踏实地的精神。

篇11:托物言志的作文蜜蜂

学勤快不容易,学懒惰可简单,每次一放假,哪个人不是一下子就放松了,早上不用很早起来,晚上也很晚睡觉,生活一下子就没了规律,人也变得烦躁起来。这时候,我的妈妈的声音总会在我的耳边着“要做一直勤劳的小蜜蜂。”

我从小生活在乡下,很早就认识了蜜蜂,但我依旧惧怕它们。每到油菜花开的时候,妈妈总是带我去养蜂的姑姑家讨点蜂蜜回来,我一开始对蜜蜂充满了好奇心,而就是我那好奇心害了我,我记得那次我去观察蜜蜂,蜜蜂突然飞过来蛰了我一下。但我还是充满着好奇心去观察它们,虽说去观察,但我对蜜蜂早就充满了警戒心。经过我一天天的观察与一天天的寻找资料,在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感悟到了蜜蜂精神。

根据资料来说,一只工蜂一天要外出采蜜40多次,每次采400朵花,但采的花蜜只够酿0.5克蜂蜜,工蜂的寿命只有五个星期左右。它出生的第一天就注定了它忙碌的一生。蜜蜂的童年时期只有十天左右,这时它的头部王浆腺便不断的分泌蜂王浆,喂养蜂王幼虫。担当起保姆的责任。另外,还要接受外出蜂蜜采集回来的花蜜,进行酿造,然后储存在巢房里加以封盖。20多天后,蜜蜂便进入老年期,由内勤转为外勤,担负起一生中最繁忙的采集花蜜,花粉,蜂胶等任务。

蜜蜂除了勤劳外,还有巨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当蜂群受到外敌入侵时,它们就会奋起迎敌,群起而攻之,当它准备用它唯一的武器——螯针刺入敌人体内时,它的腹部器官会连同螯针一起,断留在敌人体内而英勇献身。

篇12:梅花的托物言志作文

我们南方很少下雪,尤其是这里。在我看来,从来不下雪。但是盛开的梅花看起来并不那么美。电视上看到的梅花在雪的背景下壮观地开放了,雪和李子的颜色重叠在一起,太美了,似乎不应该属于这个世界。

梅花虽然有雪更美,但梅花还有一个没有雪的特点。看,当所有的花都受不了寒冷的时候,梅花生长得如此骄傲,如此格格不入。梅花是个小蓓蕾,有点像桃花,但没有桃花花瓣那么大,也没有桃花那么娇嫩。白色,像雪一样的颜色,被大地赋予了强大的能力。

周敦颐说得对。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的人热爱丰富的牡丹花。没有多少人能像周敦颐一样不被玷污就能走出泥淖。梅花一直是名人礼赞的对象,是实力的象征。也许梅花很容易被污泥污染,但它还是骄傲的,那么一点污泥是什么呢?

篇13: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素材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中, 托物言志与象征手法这两个概念使用的频率很高, 但有些学生却常把二者混淆起来, 甚至有些教师有时也分不清这两个概念。二者同为诗歌的表现手法, 都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寄寓某种情感, 那么, 它们又有哪些细微的区别呢?

一、从内涵理解上来看, 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内涵易于理解, 而运用象征手法的作品内在含义却委婉曲折

要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 无需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活经历及特定的环境, 往往只需明确所咏之物 (意象) 的特点即能揣摩到作者的用意, 其目的是为某种情感或哲理寻找寄托的载体, 形象地表现出来。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借秋风。”这里物象 (蝉) 的自然属性很容易把握:生性高洁, 啜饮清露, 居高声远。作者借咏蝉所抒发的情感就是:贤能之人, 并不需某种外在的凭借, 自然能声名远扬。这种物象的自然属性与诗人情感的内在联系和推断是很明显的, 所咏之“志”往往在字面上就有所提示。

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它贯穿在一个句群、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 是含蓄深沉的, 它着重于阐明内在含义, 对内在含义的理解, 必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文章所描绘的特定环境和具体形象, 而且这种内在的含义一般不出现, 需要读者展开联想才能委婉、曲折地表示深远的思想意义。如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要想得知“菊”的象征义, 非得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不可, 非得对诗中的一些形象展开联想不可:诗人郑思肖生活在宋元之际 , 这首诗写于宋亡之后, 文中的“百花”象征丧失民族气节, 依附新朝的人们;“疏篱”象征恶劣的政治环境;“抱香”寓指坚持民族正义;“北风”象征元朝统治者。这样一联想, “菊”的象征义就明确了, 它象征着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再如, 鲁迅《药》的结尾、茅盾《风景谈》的结尾, 整个段落是象征。高尔基的《海燕》、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更是象征贯通全文。

二、从形式运用上来看, 运用托物言志侧重于形似而抒情, 而象征却重在神似而明理

托物言志的特点是由实到虚, 由所咏之物的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 (情感、意趣) , 不苛求“神似”, 只在乎物之特点与人之情感的相通。如梅花, 它最先开放、傲雪斗霜 (自然物性) , 表达着敢为人先, 不畏权贵的情感 (意趣) 。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写梅花因风布远, 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梅花反映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言浅而意深。

象征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某一特定形象表达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情感, 特点也是由实到虚, 以物示义, 但却苛求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的“神似”。如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萧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诗中“早雁”象征了遭射四散, 流离失所, 欲归不得的征人形象, 表面写“雁”, 实际句句写人, 婉曲细腻。

三、从运用范围上来看, 二者也有细微的区别

篇14:托物言志的作文500字

这些植物都很美丽,但曾有人说过:“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所以我觉得最美丽的植物不是高贵的牡丹;不是热情的玫瑰;也不是活泼的紫藤,而是默默无闻的小草。

小草是种多么普通的植物啊,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山脉还是河流,到处都有它的影子,可以说它是一位坚毅的旅行家啊!

而且它还是植物中的雷锋,在乡村,牛羊漫步在草地上,不时啃着香甜的草;公园里,孩子们在草地上快乐的玩耍;沙漠中,小草与树木们一起守护着珍贵的绿洲;森林里,小草为动物们提供伪装;平原上,小草遮盖住兔子的小窝;遗迹里,小草隐藏着古人们的秘密……

但是,动物们又是怎样回报它的呢?牛羊们享受完可口的食物后,自顾自的回家休息;城市里,人们把大片的草地铲除,在小草的乐土上建造新的城市;当无奈的小草悄悄爬进别人家的院子时,人们却因为它憔悴的面容,而将它连根拔起……

尽管生活是如此艰苦,小草却不曾放弃生的希望,而是继续当个快乐的旅行者,做个善良的“雷锋”。

篇15:托物言志的作文500字

今年,妈妈买了两盆仙人球,给了我一盆。可是,我这一盆颜色暗淡,无精打采,恰如一位生病的老人。妈妈说:“没事,只要你天天照顾它,它是可以青春焕发的,而且还能开花呢!”我听后顿时来了兴致,把仙人球放到我的卧室的阳台上,每当醒来,第一眼就能看见它的变化,我生怕它渴了饿了,时不时给它浇一下水,还去抚摸它一下,几次梦里还见它开出五颜六色的花呢!看着渐渐变得有嫩绿的仙人球,我暗自发誓,我一定要让它长得比妈妈的`更漂亮,

我也时不时地去看妈妈那盆。妈妈把仙人球放在角落里,忙碌的妈妈根本没时间照顾它。我认为我的仙人球开的花一定比妈妈的更早、更多、更好看。过了半个月,我看见妈妈的仙人球,已经长了一二十朵花了,还有八种颜色,这一朵朵小花仿佛一只只小精灵在跳舞。我再去看我的仙人球球,发现一朵花也没有,只有几个瘦小的花骨朵,我很疑惑这是为什么,妈妈让我自己去领会。

篇16:荷花托物言志的作文

夏天,奶奶经常牵着我和妹妹去院子里赏花。粉红的荷花各有各的风彩,有的还没有开放,只有粉里透白的花骨朵,有的已经全部开放,就像一位羞羞答答的少女,有的已经探出点头,好奇的四处张望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朵朵荷花在阳光下微笑着,迎接每一个过路人。荷花像一把把绿色的打伞,把荷花衬托的更加美丽。

我们坐在池塘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这时奶奶问我和妹妹:“谁能把荷花的好处说出来?”

篇17: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素材

一、抓住关键

意境创造的关键是“意与境合”, 即作者的主观内情与客观外物的相融互化。其情与景的关系, 也就是意与境的关系, 说得通俗些, 就像一对至纯、至真、至爱的恋人或夫妻, 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这个里头蕴蓄着那个, 那个里头蕴蓄着这个”;也可以说像爱情的结晶, 将父亲的基因和母亲的基因融于一身, 已不能明确分出哪些是父亲的, 哪些是母亲的。正如王夫之《薑斋诗话》所言:“情景名为二, 实不可离……巧者则情中景, 景中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 表现的是作者在1927年对社会现实有所不满, 有所不为, 但又拘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那种矛盾复杂的心理产生出来的“难得偷来的片刻的逍遥”的恬淡的情绪。作者在文中缘情造境, 又即境孕情, 顺着一路行来、伫立凝思这条线索, 用饱蘸这种情感的笔触描绘了小路、荷塘、月色, 展现出一幅幅优美、恬静的图景。文中徐徐展开的荷塘月色的景是同逐步展现的作者内心感情的复杂变化紧密融和在一起的, 情景交融, 处处体现出恬淡的韵味。作者就是这样把内情与外景水乳交融地相融互化, 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恬淡幽静的意境。读后使我们体味到作者那深沉的情思, 他那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那样不愿跟恶浊的社会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性格, 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

二、深味图景

散文在做到意与境合的同时, 要缘情造境, 即境孕情, 着力描绘出一幅或几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景, 力求以文作画, 以画传情, 鉴赏这类散文必须从文中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而又含而不露, 蕴藏深厚的图景入手, 反复阅读, 深切体味, 才能感受并领悟其意境之美。如刘白羽的散文名篇《日出》。作者是在飞机上看日出的, 飞机起飞时, “黑夜沉沉, 满天繁星。”飞临上空, 则:“已游动着一线微明”, 这一线微明随着时间的推移, 变得“像一片红云了, 像一片红海了”。它“把夜空愈抬愈远, 而且把它们映红了。”再俯看下面, 犹是“黑色无边”。这时一个思想亮光闪过作者的脑海, 他立即捕捉住, “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 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 你乍看上去, 黑夜似乎还强大无边, 可是一转眼, 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接下去作者就用细描的手法展现了太阳冲破云霞飞跃而出的宏伟壮观的情景……一眨眼工夫, 满天红霞。一个宁静的早晨降临了。宇宙充满了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 云层像灰色急流, 在滚滚流开, 好把光线投到大地上去, 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 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 空中的一些云朵, 闪着银光, 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是对明媚晨光的生动描绘。

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 通过描绘暖、冷两类色彩的变幻、交织, 展现出光明战胜黑暗的系列画卷, 其中寄托着以日出象征祖国的哲理情感。在这里, 我们不仅看到了宏伟壮观的日出情景, 作者的诗情和深刻感受也传给了我们。其意境的焦点是:经过光明与黑暗的激烈搏斗, 才迎来光辉灿烂的新世界, 才迎来充满生机的明媚的早晨。这种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的深邃动人的意境, 使人既得到强烈的美的享受, 又获得深刻的富有哲理的思想, 并启发人们奔驰起想象的骏马, 产生无尽的思绪。

三、展开联想

“想象即深度”。为了达到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的境地, 使意境蕴涵深邃的思想, 闪耀哲理的光辉, 作者总是要展开联想的翅膀, 借助丰富而独特的联想由眼前之景引发开去, 描绘出比实际见到的丰富得多的图景, “倚太行而咏峨眉, 见蘅潭而赋沧海。”同时, 由眼前之景深入开掘下去, 进行由感性到理性, 从自然属性到社会意义的开拓升华, 并把它寓于意境画面的描写之中。

《社稷坛抒情》是秦牧的散文力作。他游中山公园, 穿过古柏参天, 处处都是花圃的园林, 来到社稷坛前, “突然有一种寥廓空旷的感觉”, 于是他展开联想的翅膀, 邀游于宇宙的天际之中, 从亿万年前地球的形成, 土壤的造就看到几千年前古代的思想家, 看到中华民族文化流驶的长河, 最后他又回到现实的土地之上, 向读者倾诉着他的情思;作者凭借“神与物游”的联想, 极大地拓展和升华了意境, 引领读者跟他一道去回溯历史, 纵观天地, 从中得到广博的知识, 而靠这知识的媒介, 使人的思想和情感跨进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刘白羽的又一名篇《长江三日》, 作者在第一日中描写“江津号”黑夜里与江涛水浪搏斗中前进, 在猎猎江风, 闪闪电光中穿行时, 就景触生情, 根据自己的深刻感受进行升华, 笔锋一掉, 直抒胸臆:“曙光就在前面, 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 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 航进, 穿过黑夜走向黎明吗……想一想, 掌握住舵轮, 透过闪闪电炬, 从惊涛骇浪中寻找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 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啊!”视野远远超出浩浩江流之外。而到第三日。当“江津号”在“舵手”的掌握下, 绕过暗礁, 闯过险滩, 穿过激流, 在平静的江水中行驶时, 作者又托物言志, 通过用“红色的罗莎”——卢森堡《狱中书简》的两段书信, 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激情和深刻的哲理, 写下了一段抒情式的议论文字, 把前面的寓意集中概括起来, 好似响亮的号角, 号召人们不忘前驱者的鲜血, 不忘先辈的英勇斗争, 为了创造人类更加灿烂的新世界, 接过先辈的旗帜, “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文章意境深邃, 哲理寓于其中。

上述三种方法不是孤立进行的, 在具体鉴赏分析过程中, 一般是结合起来共同使用的。利用这三种方法不断地进行鉴赏分析实践, 定能够不断地提高鉴赏分析能力, 从而充分享受作者为我们创造的意境美。

摘要:以描景状物为主, 托物言志的散文讲究含蓄蕴籍的意境创造, 本文通过对几篇以描景状物为主托物言志散文的简析, 介绍了鉴赏这类散文意境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鉴赏,意境,把握关键,深味图景展,开联想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篇18:用托物言志的初一作文

迎客松通常是高大的,挺拔的个子,除了“高山的主人”一称,还被人们赋予了“战士”之称。带着韧性的叶片生根在一起,虽繁华茂盛,却一点也不虚浮。或许是天赐,也或许是自身,严寒的天气并未给予它们如嫩花一般矫揉造作的东西。风吹来,那些碍事儿的花骨朵早已四碎无踪,而迎客松却纹丝不动。

根粗,根深,根长,松树的根可以蔓延数十米远,这便是它坚定不屈的原因。而“迎客松”的迎客,就在它那独特的身姿:瞧!它弯着腰,向下探着,如同一个年迈已高的老人期盼着自己的亲人的到来,它热情的心,丝毫没有被冰冷的天气影响,依旧那么值得别人敬仰,就是如此种精神,从心底打动了我。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连王维如此有骨气的人作诗称赞它的品格。严寒的天气未使它们屈服,它们从未倒下,迎难而上,冲破天际;它们热情欢迎着远方来客,它们用坚强的容貌展示给人们。可它们并没有在任何“美丽植物榜”上荣获提名,如此默默无闻,却又时时刻刻在给当代的人民提着醒。

上一篇:中国鱼肝油产业市场调研与预测分析报告下一篇:有理数乘除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