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案 完整说课稿

2024-05-19

澳大利亚教案 完整说课稿(精选5篇)

篇1:澳大利亚教案 完整说课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时尚。那么今天呢,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外面的世界,先来看图,根据图猜一下我们要去哪里?

(分别展示袋鼠、悉尼歌剧院、牧羊、采矿图)看了这几张图片,现在同学们知道我们要学习哪个国家吗?澳大利亚!

现在来思考第一个问题,澳大利亚的位置是怎样的?结合手中的地图和屏幕中的图,思考一下,找位同学来回答„„

澳大利亚大致位于赤道以南,南纬10°~39°,东经113°~153°之间,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其中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温度带: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少部分位于温带)

海陆位置为:东部太平洋,西部印度洋,南北与亚洲和南极洲隔海相望,所以说澳大利亚四周都是海洋,海运非常便利。

澳大利亚独占整个大洋洲大陆,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大洋洲以及南半球最发达的国家。

(展示澳大利亚国徽)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答„„这是澳大利亚的国徽。现在,说一说在这个国徽里有哪些你认识的生物?答„„除了旁边两个大的生物之外,中间的位置还有伯劳鸟、黑天鹅和红狮子。植物主要有金合欢。接下来仔细看一下澳大利亚的生物,并说一下这个动物的名字是什么?

„„ „„

接下来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并结合屏幕中的文字,思考澳大利亚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数量多、特有性、原始性)……正是因为澳大利亚的生物具有以上特性,所以澳大利亚又被叫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那么澳大利亚的生物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性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组图,大约在6500万年前,由于板块漂移,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分离,大致来到了现在的位置。在之后的几千万年里,澳大利亚大陆的位置与其他大陆完全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澳大利亚,现在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澳大利亚大陆独处在南半球的海洋上已经有6500万年了,想一想这对澳大利亚的生物进化有什么影响?答„„

由于四周长期为茫茫海洋所包围,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之间几乎没有生物流动,加之没有大型肉食动物的存在,所以生物的进化非常缓慢,许多古老而原始的生物种类就被保存下来了。所以就形成了现在澳大利亚生物的特有性和原始性。

思考:南极大陆同样长期处于孤立状态,为什么没有澳大利亚那么多的特有生物呢? 南极大陆气候寒冷,不适宜生物生存。

现在来简单回顾一下刚才所学的内容。围绕“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首先学的是他的名称由来,主要是三个特性。分别是:原始性、独有性以及数量众多。然后就是对形成“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原因探讨,从位置入手,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在这个位置上的澳大利亚由于长期与其他大陆分离,生物进化十分缓慢。

澳大利亚是个和动物非常有缘分的国家。现在同学们看,如果把澳大利亚的地图倒过来看,是不是非常像一只羊呢?其实,澳大利亚的地图不止向羊,澳大利亚本身也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这么一个外号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张图。

哪位同学来简单描述下两个表的内容?„„澳洲的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羊肉制品占世界产量的11%,除此之外,澳洲的羊毛和羊肉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因此“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个称号实至名归。

为什么澳大利亚的羊制品产量如此多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澳洲养羊的自然条件。

首先从地形入手。找位同学来见说一下澳大利亚东中西地形有什么特点?„„西部„„中部„„东部„„总特点„„与北美洲地势类似

看完了地形,我们再来看一下澳洲的气候特点。根据气候图,说一下澳大利亚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呈半环状分布,热带沙漠气候面积最大。)

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递减。

我们都知道,羊是食草动物,主要吃青草,而青草多生长在水多并且地形比较平坦的地区。现在,结合我们刚刚分析的澳大利亚地形和降水的特点,说一下,如果你是牧场主你准备把羊养在哪里合适?为什么?这位同学说„„我们来看一下对不对。

北部并不是牧羊带,而是牧牛带,为什么呢?北部地区降水与南部地区相比,降水更多,更适宜牧牛的生活,而且这里地势比较平坦开阔。

东南部适合于养羊,现在来总结东南部养羊的条件是什么?

刚才有一个地方同学们没有说到,澳大利亚中部降水并不多,甚至比较干旱,为什么会有羊呢?

这里虽然降水少,可是这里的地下水很丰富。因为这里是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在这里,随便打一口井水源便会源源不断的流出,以供牲畜的引用。看一张实际中的牧羊们是如何饮水的。

来总结一下中部养羊业发达的原因:

现在继续读图,思考假如你是农场主你准备把小麦种在哪里?为什么? „„

在澳大利亚小麦和绵羊进行混合经营,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是在当地的自然条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符合一个什么样的地理规律?因地制宜

那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还有哪些具体事例?(美国农业)

最后来欣赏一下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现在我们来学澳大利亚的第三框题,“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首先,观察图,思考问题:澳大利亚主要有哪些矿产?(有煤矿、石油、铁矿、铝土矿„„大量的矿产资源)。第二个问题铝土矿、煤矿、铁矿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铁:西部 煤:东部沿海 铝土:东北部

思考问题:在哪个地方建造钢铁企业?为什么? 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业布局?(有科技、劳动力、市场„„)从图中只能看出澳洲资源种类多,可是种类多就适合建造钢铁厂吗?不然,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数量也很多。

可见,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十分多,简单了解一下,多到什么程度?

那么澳大利亚在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了采矿业,这又一次印证了经济发展要因地适宜。并且澳大利亚的采矿业非常发达,从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采矿机械化程度很高,生产效率很高。

刚才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的矿资源很丰富,那么既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为什么不叫“矿山上的国家”呢?而偏偏要叫“矿车上的国家”?

现在看这样一张表,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表中的内容是什么?(在2001~2008年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商品出口额的比重在逐年增加)。

澳大利亚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生产的矿产品80%以上用于出口,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正是由于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所以澳大利亚也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资源丰富,非洲资源也很丰富,而且两国都是单一的商品经济国家,为什么澳大利亚发达而非洲落后?与澳大利亚相比,非洲的矿产资源利用有何不同?

„„

应该如何学习?

从刚才的学习中,了解到无论是羊毛羊肉牛肉及矿产品,出口量很大,为什么大量的资源被用来出口呢?先来看一张世界人口分布图。

从图中看澳大利亚人口与其他地区相比比较稀疏,而且呢中国人口为135人/平方千米,而澳洲为2.5人/平方千米,差了50多倍,因此澳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因此资源太多用不过来,出口来促进经济发展。

澳大利亚人口少是所有的地方都少吗? 如果你去澳大利亚定居,那个地方最适合? „„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澳大利亚的人口,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中部地区人口稀疏,那么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先来分析一下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的原因,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现在来分别看一下。再来看一下其他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本节课所学内容可以概括成一句打油诗:赤道以南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国发达,中部平原水自流,动物古老不可怕。

篇2:澳大利亚教案 完整说课稿

福清美佛儿学校小学部陈海晖

一、教学内容

《丰碑》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文章对人物的刻画,课文的第7自然段着重从军需处长的神态描写体现他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忘我精神。这一部分内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及朗读去体会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文章还详细描写了将军,通过抓住将军的神态描写让学生体会文章采用先抑后扬和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学懂了这篇课文,落实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不单是从文章的内容去理解文章,还能在今后的习作过程中运用到本课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实际、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以下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3、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三)突破措施

通过引导抓重点词句体会、创设情境指导反复朗读等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

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学法

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是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要使学生知道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授课时,指导学生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动作、衣着的词句并学习讨论,做到品词、析句,从而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课文写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语段,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伟大,在教学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第七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最后总结,让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思一思的过程中,从将军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描写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内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人物内心世界,激发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一揭题导入,出示目标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

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我在上第一课时前与学生搜集了许多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资料及观看了相关的视频。学生通过了解体会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艰辛。所以,我用简洁的语言简单介绍了红军的精神品质导入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在小学的课程中,好的导入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半,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接下来这

里设计了过渡语。

设计意图:过渡语设疑激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远程教育资源的运

用,把学生带到了艰苦的长征路上,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启发诱导的作用。

(二)、剖析课文,理解中心

文章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也是教学中需要学生领悟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抓住了最能体现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语段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文章的第七自然详细描写了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及外貌,从中引导学生通过画句子抓词语来品词析句。教学本部分时,开始先让学生“快速地读读课文第3—13自然段,思考本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等学生自学汇报后,引出第七自然段的学习。紧接着出示本部分内容的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及外貌的句子,并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情。我问道:“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这么单薄?”这样一点拨,使学生明白到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他们最缺的是棉衣。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我紧接着说:“这么严寒的天气,军需处长的穿着这么单薄,他明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可他的神态为什么这么镇定,这么安详呢?这一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所以,他十分镇定、安详;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便让学生体会到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

文本,推敲词句。学生汇报完句子之后通过读来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走进文段去品词析句,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幻灯出示军需处长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以引读的方式带学生再次地走近文本,在此教学环节中还穿插了学生的思考及体会。我问“他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此时的他正思考着?”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接着又问“读到这里你想说写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配乐朗读,在读中进一步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一股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情感导读,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更深地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

文中还详细描写了将军。这一人物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他的神态变

化来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教学前先总结了作者通过动作、神态及外貌三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谁?引出将军这

一人物。接下来让学生回忆了学习第七自然段的方法,教师总结出示学法提示。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

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文章对将军的描写,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在教学

这一重点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是描写将军神态的变化的。然后让学生划出这些词语体会。我问学生,当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将军为什么叫军需处长来?当没有人回答他时,他为什么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这时将军认为军需处长没给这位老战士发棉衣,以至冻死。这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的严重后果。他要叫军需处长来追究责任,这也为下文体现军需处长的伟大作了个埋伏;当将军知道这位牺牲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为什么向这位军需处长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这一个军礼,包含了将军复杂的感情。他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而内疚。这一无声的军礼,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和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学生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从中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使同学们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这些句子的同时,我让学生比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么区别;“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训练,也学会在特定的句子中体会词义。在分析清楚将军的情感变化后,我让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学生在读中再一次被军需处长的伟大

感动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澜。

为了落实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我紧接着问道:“课文为什么详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神态、动作、衣着和详写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这一问让学生知道:这都是为了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也让学生知道和文章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应详细些,为学生今后习作作铺垫。

(三)、深入体会,强化中心。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能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时我便问: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问题,这时学生都能说军需处长的外形,确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他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远铭记在战士们心中,解决了这一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便由表及里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在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坚定的?让学生体会到战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为树立了军需处长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充满了胜利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因为受到军需处长的鼓舞,战士们一定能经受严峻的考验,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这样,也使同学们从中受到鼓舞。

(四)、总结课文,熏陶情感。

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不仅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我便对学生说:“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

(五)、当堂训练

本节课以一首诗歌作为训练的题材,通过填空,学生再一次回到课文体会感情。

1、把诗歌内容填写完整:

你是一座(),你把()给了(),而自己却(),你用你的()告诉我们,红军队伍是能经受住(),你用你的()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设计意图:课文的最后以填补一首诗歌作为当堂训练,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丰碑

毫不利己

篇3:澳大利亚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呈现说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澳大利亚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同学们学完前两章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美国、巴西等。澳大利亚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特点:澳大利亚在这个区域,面积最大,具有独占一个大陆、并孤悬海外、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等地理特点。从教材的内容来看,由“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三部分组成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三个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亚洲及其周边一些地区,知道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是初一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喜欢新鲜、生动的东西,所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直观、感性的手段辅助教学,易于学生理解和产生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以及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小组探究提高学习兴趣,记住主要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自然环境与农牧业分布的关系,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读图,采用自主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再通过小组研究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

(2)难点: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法学法分析

由于本节课理论知识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自己观察,再利用观察猜想、探究讨论、体验精神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从知、情、意、行等方面有所发展。

本节课中我采用“引导--探索--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知识内在联系,运用材料分析法、读图发现法、归纳总结法、直观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总体设计

(一)导入—播放精美视频(请跟随老师一起到美丽而神秘的地区去看看)

(二)沧海桑田

(三)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四)板块的运动(重难点)

(五)总结练习

(一)导入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年级比较小,对神秘美丽的事件有强烈的好奇心,导入 播放一段特别有吸引力的视频,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第一时间抓住本堂课学生的心理。

(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设计意图:我们隆重请出我们的美丽导游:这是她为我们设计的旅游线路图 第一站:我们先来到的是首都——堪培拉

1、在动物园里看到了许多动物,但是你知道下面哪些是澳大利亚的动物吗?

(袋鼠 鸭嘴兽 鸸鹋 考拉)

视频、图片展示,生动形象,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很好。

2、这些动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古老、特有)

3、虽然原始,但是却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有了一个美丽的称号,有谁知道?(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4、那这些动物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有呢?

(看地理位置:找出澳大利亚、找出周边大洲大洋、南回归线穿过)看大陆漂移学说:几千万年前分离、进化缓慢没天敌 联系以前学过的板块知识,将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

5、听一段博物馆的播音:抢答澳大利亚有多少其他州没有的鸟类、植物? 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参观完动物园,同学们都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但是火车汽笛长鸣,催促着大家赶紧上车喷向第二站—墨尔本(美丽风景)

承上启下的过渡,直接进入第二部分学习

1、出示图片:墨尔本附近牧羊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阳总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展示澳毛衣服

2、奇怪:孤立大洲,羊从哪来?

为什么在这繁殖并发展到如此多的数量呢?(地形、气候)

其实,不仅羊养得好,其他的农牧业部门也十分发达: 小组合作探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以及混合农业带,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分成6个小组,一起研究,派代表发言

参观牧羊场:总结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力求使学生轻松愉快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让学生参与体会。

篇4:澳大利亚教案 完整说课稿

2018云南昭通教师招考面试初中地理《澳大利亚》

说课稿

2018云南教师招聘面试即将来临,很多考生对2018云南教师招考充满期待,为了让大家顺利备考2018云南教师招聘面试,今天昭通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2018云南教师招考面试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澳大利亚》。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澳大利亚”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是学生在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内容。在教材的内容上,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几个极具特色的标题,例如“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这些标题当中隐含着澳大利亚重要的地理特征。这样一个标题设计既

zhaotong.offcn.com

可以吸引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二、说学情

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思维还不够宽泛,地理视野较窄,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澳大利亚古老物种以及物种独有性的原因。

2.知道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简要分析其与自然条件和农牧业生产、分布的关系。

3.结合地图和资料,联系澳大利亚自然条件,分析工矿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点。(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zhaotong.offcn.com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交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因地制宜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条件和特点。我的难点是:

体会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养羊业的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合作探究式法、地图法、以及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zhaotong.offcn.com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整个教学过程(过渡)。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我将利用多媒体播放澳大利亚的风光录像,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澳大利亚的探究渴望,同时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环节二:新课教学(一)世界化石博物馆 1.位置特点 【观察位置】

通过给学生展示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图,学生读图得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分析、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2.古老的动植物

zhaotong.offcn.com

播放《悉尼野生动物园》视频并出示图文资料: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提问: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刚才看到的这些动物,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大陆漂移示意图》和补充材料分析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视频中获取地理信息。利用文字资料,让学生整体感知澳大利亚的古老生物。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探究其古老生物的形成原因。(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察“颜”观“色”——看地形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分布有什么特点?

zhaotong.offcn.com

(2)就地形而言,那些地区适合放牧?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读图得到:

(1)澳大利亚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在分布上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2)平原地区、中部高原地区。

【教师总结】从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我们看到,大部分地区以绿色和浅褐色为主,而且颜色变化少,根据图例可知澳大利亚地势较低,起伏较小,平原和高原广阔,从地形方面考虑对农业是非常有利的。那么除了地形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澳大利亚发展农业有利呢? 2.明眸慧眼——找气候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2)澳大利亚降水分布规律?

zhaotong.offcn.com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南北多,中部少。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澳大利亚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东部、南部沿海地带气候相对湿润。东南部、西南部降水较多,利于农牧业发展,中部地区虽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也适合畜牧业发展。所以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

3.做一个精明的农场主——因地制宜

【情境创设】如果你是位澳大利亚牧场主,从地形、气候角度考虑,你会把牧场布局何处?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得到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农牧业。

为巩固以上内容,我会向学生出示资料,展示澳大利亚三个牧羊带,学生通过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利用图文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展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找找有哪些矿产资源,归纳总结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特点,读图说出煤矿和铁矿的分布特点及好处。

学生: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沿海分布,交通便利,便于出口。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澳大利亚矿产丰富,储量和产量都很大,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所以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再通过交流归纳,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归纳能力和思辨能力。

zhaotong.offcn.com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我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同时这样设计也能够达到检测的效果。

作业: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对比悉尼奥运会成功举办,分析北京在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全国的旅游、交通及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哪些优势和不足?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结课方式和作业,让学生思考本课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标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篇5:科利亚的木匣的说课稿

总的来看,本说课比较全面,介绍到了每一个点,但是有些地方介绍不够清晰。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介绍清楚,关于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的作用,体现不够。

一、恰切性

教学内容具体,有针对性,学习内容明确,但不够全面。其中,对于所教的阅读法、比较法介绍不够全面。能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的本质特点和课文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如此选择,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能够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好。 对于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关注得不够,如果可以介绍得更加详细一些,会对教学内容把握更好。

二、合理性

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于学生,关注了课文理解能力层面,对此做了较具体的分析和预设,但其它语文方面的知识基础涉及较少。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层次性 ,有恰当的行为动词。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写到: 用“先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然后联系到面” 方式巩固理解课文。 这条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听者可以很容易了解学习过程,并可以在自己的讲授过程中运用。

三、一致性

教学内容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本篇课文是“由点到面”,这个扶手是从课文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与课文联系紧密,学生易于理解与操作。所以,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学情分析

拥有“对学生存在的认知障碍和学生的差异”两方面的分析与预设。在学生差异方面的分析与预设,是这样介绍的: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接受比较快,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或是练习,经点拨完成较好;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在解“道理”上出现问题,需要较多关注。

五、策略选择

教师对于课文重点选择正确、恰当;但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多样性。对于难点的选择,教师只关注了学生在理解文章蕴含道理时的困难,而对于后面的仿说,没有考虑。

六、层次性

本课的教学过程层次性清晰、有梯度、体现了渐进性。在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最突出的是设计时间分配合理,通过对比不同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文章蕴含的道理,理清思路。接着,安排了仿说的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层次明显。活动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比较清晰。教师从点及面,先学后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七、主体性

重点活动时间充分。教师对于活动时间是这样安排得:复习导入、整体感知——约4分钟

理解课文——约 25分钟

拓展延伸、仿说——约 10分钟

布置作业——约 1分钟

可以看出,在重点活动“理解课文”过程中,占用了超过二分之一的时间,这样可以确保重点活动中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和思考时间。

八、多样性

活动方式有针对性,同时,每一环节的活动,也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是围绕着理解课文进行的,活动安排井井有条。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探究”、“说一说”、“仿说”这几种方式,感觉多样性稍差一些。

九、资源适切

教学资源选择了课件出示《科利亚的木匣》的相应图片,对理解课文有辅助作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较适宜。但是要考虑图片出示的时机,否则会导致学习时影响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图片的出示会对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对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联系。

十、评价检测的具体方法

有测定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评价时注重了对文章学习时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也有相应的检测方式。评价方法比较具体。学生的仿说和作业都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的,恰当地延伸了课文内容。这样的设计,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

上一篇:自控力的重要性下一篇:高考作文素材爱国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