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2024-04-09

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一、当前土地规模经营的概况

我镇地处县城东部,与盐城、泰州、淮安三市交界,先后由原射阳、天平、水泗三个乡镇合并,现有版图面积194平方公里,34个行政村(含3个居委会),全镇农业人口8.21人口万人,劳动力4.98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2.05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2.95万人。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98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2元。全镇现有耕地总面积8.53万亩,土地集中经营面积5.89万亩,其中经营30亩以上的有60个,50亩以上的55个,100亩以上的有40个,200亩以上的有37个,500亩以上的38个。集中经营的土地常年用工577人,人均年工资8500元,季节性用工134198个,发放工资总额174.6万元。土地集中的主要途径是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逐步将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便于耕种。

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采取的措施

1、推进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随着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化,劳动力的变化和转移,土地流转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流转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收益权不受侵占,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当前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完善措施。我们镇于今年七月在戴庄村成立了“戴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之后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从效益的角度看,可以确保土地有充分的使用,对原有多户所有,过于零碎的土地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组织经营或向社会招标,让有经济实力、有经营头脑、有对路项目者应标经营,可以推动规模种植,实现科技兴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农产品项目,逐步向市场化转化,最终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让原承包户,也就是股东,从收益上得到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从土地经营和管理权的角度看,目前通过股份合作形式,使每个村民变股民,股份合作制集中股民的意愿进行运作,这样农民都能真正当家作主,切实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做生态旅游文章。

近年来,我镇政府租赁了冲林村1200亩土地,充分利用“中国荷藕之乡”的无形资产,在该区域建设了荷藕生态旅游观光,该区域周围无任何污染,空气新鲜、水质清晰。每年都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为招商大造平台。

3、加快扩大劳务,是缓解土地资源矛盾,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我镇水面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耕地只有1亩左右。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含量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隐性失业的问题比较严重。事实证明,凡是劳务输出人数较多的村,老百姓都忙着外出挣钱,相互“攀富”,村里闲杂人员少,资源纠纷少,家庭和睦,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安定。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基层干部克服了劳务输出是个人行为与集体无关的片面认识,克服畏难情绪,从农村发展和稳定大局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劳务输出工作的主动性,帮助农民消除思想顾虑,努力疏通劳务输出渠道。制定了激励措施,促进农民尽快走出家门勤劳致富。各村支部书记亲自负责劳务输出,并指派一名主要干部具体抓,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务输出一盘散沙的现状。同时还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本地传统特色,由镇劳动部门选择一些工种作为重点,开展技能培训,坚持先培训,后输出,根据采集的岗位信息,组织输出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培训。全镇目前在外务工人员为2.95万人,占总劳力的59%绝大多数人员都将承包田转包给亲戚、朋友代种,还有的通过流转的形式,交给了村集体统一发包,全镇规模经营流转面积为56348亩,占总面积的65.8%。

三、存在问题

前几年,农民由于税费上交负担重,农副产品的价格低,种田几乎年年亏本,有一部分农户不要承包田,有的自己转包,有的直接丢下承包外出务工,因此,由村集体进行对外招标发包。近年来国家减轻了农民负担,免交农业税,同时还对种粮田户给予补助,目前农民都要田,造成与村集体争资源,由于通过招标已签订承包合同,目前无法终止,造成上访率上升。

四、建议

1、继续鼓励农户从事二、三产业,将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

2、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通过流转的方式由村集体统一发包,将发包所得分配给农民,让农民收益。

3、继续推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让所有农民参与入股,共同管理。

篇2: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市、县《关于做好全市规模经营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镇认真组织对全镇目前土地规模经营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单地汇报如下:

一、当前土地规模经营的概况

我镇地处县城东部,与盐城、泰州、淮安三市交界,先后由原射阳、天平、水泗三个乡镇合并,现有版图面积194平方公里,34个行政村(含3个居委会),全镇农业人口8.21人口万人,劳动力4.98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2.05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2.95万人。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98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2元。全镇现有耕地总面积8.53万亩,土地集中经营面积5.89万亩,其中经营30亩以上的有60个,50亩以上的55个,100亩以上的有40个,200亩以上的有37个,500亩以上的38个。集中经营的土地常年用工577人,人均年工资8500元,季节性用工134198个,发放工资总额174.6万元。土地集中的主要途径是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逐步将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便于耕种。

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采取的措施

1、推进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随着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化,劳动力的变化和转移,土地流转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流转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收益权不受侵占,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当前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完善措施。我们镇于今年七月在戴庄村成立了“戴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之后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从效益的角度看,可以确保土地有充分的使用,对原有多户所有,过于零碎的土地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组织经营或向社会招标,让有经济实力、有经营头脑、有对路项目者应标经营,可以推动规模种植,实现科技兴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农产品项目,逐步向市场化转化,最终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让原承包户,也就是股东,从收益上得到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从土地经营和管理权的角度看,目前通过股份合作形式,使每个村民变股民,股份合作制集中股民的意愿进行运作,这样农民都能真正当家作主,切实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做生态旅游文章。

近年来,我镇政府租赁了冲林村1200亩土地,充分利用“中国荷藕之乡”的无形资产,在该区域建设了荷藕生态旅游观光,该区域周围无任何污染,空气新鲜、水质清晰。每年都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为招商大造平台。

3、加快扩大劳务,是缓解土地资源矛盾,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我镇水面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耕地只有1亩左右。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含量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隐性失业的问题比较严重。事实证明,凡是劳务输出人数较多的村,老百姓都忙着外出挣钱,相互“攀富”,村里闲杂人员少,资源纠纷少,家庭和睦,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安定。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基层干部克服了劳务输出是个人行为与集体无关的片面认识,克服畏难情绪,从农村发展和稳定大局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劳务输出工作的主动性,帮助农民消除思想顾虑,努力疏通劳务输出渠道。制定了激励措施,促进农民尽快走出家门勤劳致富。各村支部书记亲自负责劳务输出,并指派一名主要干部具体抓,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务输出一盘散沙的现状。同时还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本地传统特色,由镇劳动部门选择一些工种作为重点,开展技能培训,坚持先培训,后输出,根据采集的岗位信息,组织输出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培训。全镇目前在外务工人员为2.95万人,占总劳力的59%绝大多数人员都将承包田转包给亲戚、朋友代种,还有的通过流转的形式,交给了村集体统一发包,全镇规模经营流转面积为56348亩,占总面积的65.8%。

三、存在问题

前几年,农民由于税费上交负担重,农副产品的价格低,种田几乎年年亏本,有一部分农户不要承包田,有的自己转包,有的直接丢下承包外出务工,因此,由村集体进行对外招标发包。近年来国家减轻了农民负担,免交农业税,同时还对种粮田户给予补助,目前农民都要田,造成与村集体争资源,由于通过招标已签订承包合同,目前无法终止,造成上访率上升。

四、建议

1、继续鼓励农户从事二、三产业,将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

2、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通过流转的方式由村集体统一发包,将发包所得分配给农民,让农民收益。

3、继续推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让所有农民参与入股,共同管理。

篇3: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土地转起来效益提上来

胡梅花, 女, 48岁, 定襄县神山乡卫村村农民。胡梅花生在农村, 长在农村, 对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用她自己的话说, “我对农业很酷爱”。加之, 她常年从事农业, 对农业生产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特别是中央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农业收益逐年提高, 她如鱼得水, 从而更加坚定了从事农业规模经营的决心和信心。

“以前做农民也不懂啥, 就知道给自己种点口粮, 1亩 (0.067 hm2) 地能收下600斤 (300 kg) 麦子, 折合成收入就600元钱。”胡梅花说。随着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促进了农民土地的流转, 为她钟爱的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客观条件。以胡梅花所在的卫村为例, 全村2 317人, 186.7 hm2耕地, 920多个劳动力。有24个生产法兰的企业, 全村有2/3以上的劳动力就地转移在法兰企业。由于劳动力的转移, 全村土地流转面积有100多hm2。附近的管家营村、镇安寨村也和卫村类似, 有2/3以上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 使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成为可能。

在政府部门的全力扶持下, 胡梅花的规模经营之路开始踏上征途。胡梅花的受让土地的形式有3种:一是承包:除承包本村0.33 hm2 30年不变的承包地外, 承包本村集体机动地15.33 hm2, 多为每3年续签一次合同;二是接包:接包本村农户转包土地40 hm2, 多为一年一转包;三是租赁:租赁邻村管家营村农民土地26.67 hm2, 2007年签订10年租赁合同;租赁邻村镇安寨村农民土地6.67 hm2, 一年一租赁。租赁费按照全县当年土地流转价格行情付给村委会和农户 (全县当年土地承包费价格根据上年粮食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 2000年平均200元/0.067hm2, 2007年平均230元/0.067 hm2, 2008年以来平均300元/0.067 hm2。

农业部门科技人员也为她搞规模经营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和农业技术支持。忻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张春霞经常帮她技术策划。县农业局科技人员与她联营操作, 在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全方位提供服务。农业科技人员的撑腰壮胆和具体帮扶, 使她有了“主心骨”, 规模经营面积逐年扩大。从1996年承包2 hm2村集体机动田起, 逐年扩大承包地面积, 并逐步从周边农户手中接包、租赁农民承包的土地, 经营土地面积:2000年为5.67 hm2, 2001年为20hm2, 2003年为33.33 hm2, 2005年为40 hm2, 2006年为60hm2, 2007年以来, 每年稳定扩大到33.33 hm2, 她的农田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工厂”。

胡梅花的“农业工厂”还发挥了科学种田的示范作用。2000年以来, 她的不少规模经营田一直被省市县农业部门作为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模式、新肥料、新项目、新农药、新技术的科技示范基地, 先后开展了玉米新品种 (100个) 生产性示范、糯玉米新品种 (50个) 生产性示范、油葵新品种 (5个) 生产性示范、谷子新品种 (3个) 生产性示范、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试验、肥料“3414”试验和校正试验以及西瓜制种套棉花、西红柿制种复播秋菜、蓖麻制种套小葱、南瓜制种套玉米、商品西瓜套油葵等立体种植模式示范, 通过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如2002年示范了10hm2糯玉米套种辣椒高效种植模式, 目前在定襄县推广应用面积达666.7 hm2, 推广率达95%;玉米新品种每年在本县推广面积2万hm2以上。

除此之外, 胡梅花还影响带动了全县200多户“专业农民”通过多种形式承包村集体土地和荒滩荒坡, 还接包农户流转的土地, 因而促进了当地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的发展。在经济效益上, 她自己十多年中, 年平均收入8万元以上, 2007年更是高达25万元, 盖起了二层小楼, 购买了小汽车, 自己也分别于2003年、2004年、2007年三年获得农业部“种粮大户”荣誉称号, 2003年、2004年两年获得省农业厅“种粮大户”荣誉称号, 多次受到市、县妇联的表彰。

规模经营的路子趟出来了, 胡梅花让土地正变为一座座“农业工厂”, 让乡亲也变成一个个“农业工人”。农民手中的土地不再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财富。通过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 让写在纸上的规划变成农民钱袋子里的钞票, 使得农民正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

道阻且险任重道远

新事物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 胡梅花的“农业工厂”也一样。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难题在影响着她的“农业工厂”的发展和壮大。比如说, 土地流转承包期限短的问题, 多数农民只转包给1年, 年年转包, 年年换地, 集中连片难, 直接影响了地力培肥和机械化作业等管理;且多数未签订书面合同, 极易发生土地方面纠纷;再比如说, 试验示范新模式的市场、技术风险问题, 如2002年种植糯玉米套种辣椒10 hm2, 由于市场变化, 两种农产品价格都很低, 这一年就赔本4.5万元, 让她难以承受;还有机械化水平低所导致的种植成本大的问题, 尽管购买和配置了2台小四轮拖拉机进行机械作业, 但机耕、机耙 (802拖拉机) 、机收 (联合收割机) 等机械没配套, 不仅成本高, 还带来农田作业进度慢, 有时甚至会错过最佳农事季节;同时, 晾晒、仓储条件差, 导致产品易发霉变质也是个大问题。由于资金有限, 没有晾台、仓库等基本晾晒仓储设施, 常造成种子、商品玉米发霉变质, 造成不合格和质量下降, 难以销售。每年或多或少都有瓜菜种子、玉米种子因晾晒仓储等不及时, 造成种子不合格现象, 仅2007年就有25万kg商品玉米由于仓储不好造成发霉, 直接亏损5万多元。

众所周知, 规模经营有利于区域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机械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品牌化销售, 正是这些本质特征决定了规模经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年, 胡梅花已着手购买农业机械, 实行机械化作业。购买了2台小四轮拖拉机, 配套了两台精量播种机, 一套喷雾机械, 实行单粒点播和机械化田间化学除草, 在减少雇用他人机播费用的基础上, 可减少定苗、除草雇工工资40元/0.067 hm2, 减少投入50元/0.067 hm2, 33.33 hm2土地仅减少雇工一项就增加经济收入5.6万元。还拟积极申请绿色产品认证, 创出自己的品牌, 进一步提高品牌效益。

篇4: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一、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基本情况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已经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没有连成片,形成的“斑点田”,不利于大型农机具的耕作,不利于水利设施的应用,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不利于合作组织开展规模化经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转变,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逐年加大。截至2011年末,调查统计的讷河、克山、肇源、肇州、呼兰等5个县(市、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58.1万亩,占该范围耕地总面积的41.6 %。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统一耕种、统一收获和统一销售,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其中:讷河市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623个,入社农户达到5.9万户。入社农户100户以上的合作社158家、1000户以上的3家,实现整村推进的35家;规模经营土地面积3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规模经营充分发挥了农机、水利、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合作社现有大型农机具962台套,利用率达90%, 大型水利设施143台套,利用率达86%,良种化率、科技化率均达到100%,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克山县昆丰现代农业农机联合社基本框架是县里设立联合社,每个乡镇设立一个分社,每个村屯设有联络员,覆盖了全县所有乡村并辐射到周边县市。目前,合作社共吸纳包括种田大户在内的农户7.3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6.8%,带动农民规模经营土地1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 。联合社通过推行“五统一”的运作模式,即农资由联合社统一购买、产品由联合社统一开拓市场销售、资金由联合社统一协调落实、规模经营由联合社统一种植计划、技术由联合社统一邀请专家指导,统一规模经营实现了大幅度的节本增效。合作社采取统一农机作业,耕作费用由原来的亩均70元,减少到56元,亩均节支14元,年节支近3220万元;统一农资购买,平均每吨化肥可降价400元、种子每亩可节支12元,年节支3400万元;统一标准管理,亩均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等支出18元,共计减少支出4140万元;统一产品销售,普通种植的农产品每吨提价100元以上,专品种植提价300元以上。合作社每年可为社员节支增收近3.5亿元,户均达8200元;入社成员人均收入达8823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6%。呼兰区大用农机合作社自2005年成立以来,不断扩大规模,目前入社土地面积已从初期的1500亩发展到现在的4.5万亩,经营全部实现“五统一”,粮食产量从2005年的330万斤增加到1亿多斤,2011年入社社员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高出2410元。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土地流转的具体方式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采取多方式合法、合理、有效流转土地。

(一)农户间自由流转。主要是在亲属朋友之间的自行流转。这种形式大部分为村民举家外出务工,将土地交由亲属朋友经营,租金一般较低,且租期较长。肇源县通过这种方式流转土地涉及27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77%。

(二)通过合作社流转。由村委会将农民组织到一起,成立合作社,农户以自有土地折合股份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少部分社员对土地进行连片经营,制定《章程》,社员按照股份分红。肇源县通过这种方式流转土地3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8.5%。肇州县通过这种方式流转土地2.95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7.5%。

(三)通过村委会流转。由村委会牵头,把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以“高价”连片反租到集体,再租给愿意经营的农户。这种方式流转土地5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14.3%。截至目前,肇源县复兴村通过这种方式流转土地4000亩,涉及农户582户,建设大棚1500栋,每栋棚室占地2亩,效益在1.5万元以上,是种玉米效益的10倍。肇州县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村集体流转双发乡双发村、二井镇实现村和永乐镇新路村农民承包土地1万亩,实现规模经营。

三、流转土地的经营形式

目前,土地流转后,除农户之间的流转仍是小规模经营之外,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呈现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相互交织的局面。比较典型的经营形式有六种:

(一)种植大户经营。大户通过与农民或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从事规模种植。2010年克山县共扶持发展4000多个大户,经营土地121.4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52.1%。

(二)龙头企业直接经营。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建设生产原料基地,并以在资金、机械、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生产。如2010年齐齐哈尔市12家农业企业共经营耕地4.7万亩。博天糖业依安分公司租赁农户土地2.6万亩,采取集约化手段种植甜菜。克东县飞鹤乳业公司租赁农户土地1万亩,为企业两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青贮饲料基地。

(三)专业合作社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民土地实施规模经营。绥化市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土地达70.7万亩。青冈县兴农海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玉米,经营规模达4000亩。

( 四)“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推动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流转土地从事生产,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克山县昆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推动建立了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共同种植大豆。合作社向社员无息赊销良种、化肥,提供农业科技培训,无偿为社员缴纳农业保险,免费代储代销大豆。农户种植大豆实行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等“六统一”。

(五)集体统一经营。村集体依托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将本村农户土地反包后统一经营。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利用国家支持的价值100万元的农机具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004年依托农机合作社的大机械优势,在依法、平等、自愿、有偿前提下,以每亩160元的价格把全村2.13万亩耕地流转到村集体统一经营,年均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2008年该村成为全省1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投入价值1000万元的大型农机具37套,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的现代农业又上新台阶。目前,北联镇已有4个村实现整村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到6.5万亩。

(六)股份合作经营。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土地经营权的出租、转包等,年终根据收益情况分红。五大连池市新发乡德安村德安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社员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每亩1股;农户和合作社分红以大豆130公斤单产为标准,亩产低于130公斤时合作社不参与分红,超出130公斤的部分由合作社和社员按二八分红。目前合作社经营耕地由2000亩扩大到10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7%。

四、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现状影响土地流转。目前,农村存在着人多地少问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基层政府对土地流转认识不一致,放任自流和过度干预两种倾向都不同程度存在。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有的发文多、行动少,一味依靠行政手段,忽视农民的意愿,这些都不利于土地流转的正常开展。

(二)土地收益的不确定性影响土地流转。由于土地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农机和水利设施的投入后,土地收益预期增长幅度较大,导致一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心存疑虑,现在每亩地的出租收入是400元,五年、十年后的收入是多少,无法预计。大多数农民处于观望状态,一部分农民即使流转土地,期限也较短。

(三)农民靠地为生的陈旧观念影响土地流转。很多农民存在“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观念。过分依赖土地,视土地为命根子,小富即安。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离开土地谋生成为问题,宁可守在家里、依附在土地上,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不愿把土地转让给种粮大户或合作组织。

(四)流转期限短期化不利于经营者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地土地流转期限多在五年以下,很多地方土地流转合同一年一签,根源在于转出土地农户对土地流转价格上升的预期。由于期限较短,土地经营者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事关长期发展的项目不愿投入、不敢投入,加剧了当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很少有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愿意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总体恶化的局面已经显现。

五、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把握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等法规和政策,把政策交给农民。同时要宣传土地流转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宣传好的典型,教育广大农民正确处理好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推进土地流转的关系,让农民了解政策,大胆流转土地。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建设,拓宽农民进城务工空间,帮助农民增加再就业的机会,增加非农收入, 促进农民流转土地。

(二)典型带动,加大引导力度。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及种粮大户,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循环经济等,发展农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搞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创新土地规模经营方式,有序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引导更多农户参加土地流转。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让流转土地的农民能够再次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引导更多的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

(三)规范程序,加大服务力度。建议国家出台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管理办法,地方政府根据办法和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解决土地权属不清问题,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进一步规范流转程序,特别是要重点规范农户之间的流转行为,完善流转合同,指导农户流转土地必须签订合同,以保护双方利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协调流转价格、督促合同兑现、处理流转纠纷等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健全土地流转动态管理台账。

(四)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在每年预算中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作为土地流转奖补资金,通过担保贷款、以奖代投或贷款贴息的方式对土地规模经营达到一定数量的市县给予奖励。同时整合现有涉农资金,重点向土地流转度高、规模经营好的项目倾斜。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投放规模,对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信贷支持,把规模经营主体扶大作强。同时,正确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土地流转,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发挥工商资本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积极作用,提倡和引导工商资本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参与土地流转,提升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话语权和分配地位。

(五)强化管理,加大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强化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始终坚持流转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变,耕地用途不能变的原则。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不下指标,不限面积。土地流转后确保农民“三个不失”,即“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损害。

篇5: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如何科学把握和稳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是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市各地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当中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引导,确保农村土地流转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一、基本情况

潍坊市各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流转形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机制的不断完善,大量的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社会化、专业化分工,使一部分农民由第一产业,转移到加工、销售、运输等二三产业,加快了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的步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潍坊市土地流转面积达4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74%;参与流转农户超过15万户,占承包土地农户的8.8%。

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集约利用,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农业经营方式产生了质的变化。青州市庙子镇南术店村有110户,380口人,耕地320亩。该村率先成立了青州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把村民手中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入股的土地每亩为一股,共计320股,村民可以从合作社中每年每股领取800元保底金,并且年底根据受益情况进行二次分红。二是推进了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坊子区九龙街办穆四村杜龙勤把自家的5亩地转租给了安丘市的一家种植公司,自己就近到这家种植公司干农活,成了农业工人。三是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杜龙勤打工的安丘市祥利食品有限公司一次承租了村里的210亩地种植大姜,成了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公司还投资几十万元铺设地下管道,新上了喷灌等先进的农业技术设施,根据客户要求,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大大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四是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效益。诸城市辛兴镇东饮马泉村黄烟种植大户臧传玉以每亩430元的价格经营邻村柳家屯流转的188亩土地种植黄烟,扣除租金、雇工费和向地里的投入外,纯收入10多万元。五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土地流转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身到务工经商中去。贾悦镇农民杨淑全一家种了31亩地,说起来老杨感慨万千:“年轻人都办企业或到城里务工去了,咱种了一辈子地愿

意种。如今种地实现了机械化,不仅效益提高,也省劲多了,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六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既可以获得流转收入,还可以腾出手来获得务工收入,有的通过土地入股还能获得一定的分红收入。诸城市已培植发展农机资产2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420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38家,走出了一条依托农机作业合作社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二、几点体会

随着各地进入流转的承包农户增多,流转形式多样,规模经营的主体日益多元化,流转利益关系也比较复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确保流转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在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样几对关系: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前提和制度保障。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才有可能充分行使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权利,从根本上消除流转的后顾之忧。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规模经营的一个途径,但绝不是唯一途径。在我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基本国情下,将农户组织起来,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特别是发展专业合作,提高组织化程度,更为现实。发展规模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讲规模经营就只讲土地集中经营,更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追求规模经营的速度和规模,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是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农民是流转主体,土地是否流转和以什么方式流转,都应尊重农民的意愿,由农民自己作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流转。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市场的监管者。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顺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导而不干预,服务而不包办,放活而不放任。四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国家、承包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三者的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国家粮食安全利益、承包者权益、经营者收益,在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改变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发展现代农业。

此外,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我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刚开始起步,土地流转机制尚需健全,转出土地的农民就业和保

障还需充分满足,转入土地的农户在技术装备上尚需加大投入或有较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做支撑。

三、几点建议

从调研情况分析,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配套措施。

切实把握政策,加强正面引导。一是加大政策法律宣传力度。既防止出现一刀切和急躁冒进的行为,又注意引导农民消除惧怕流转的顾虑。二是严格保护耕地,防止“非粮化”倾向。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执法检查,通过完善流转政策规范经营行为,通过政策引导,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三是大力宣传推介正面典型。先进典型是最好的教材,要积极开展试点,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稳定完善制度,规范流转管理。一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中央已明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按照这一要求,抓紧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流转的主体与客体都吃下“定心丸”,为稳定流转奠定基础。二是依法加强登记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提高合同签约率。建立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对变更土地承包关系的流转地,及时由经营管理部门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手续。三是抓紧制定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依法依规加强管理。

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经营主体。鉴于目前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需要在政策导向上加大鼓励和引导土地流转的力度,特别是对农机大户、合作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要积极扶持,培育壮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耕地向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流转”的新机制。实践证明,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有着土地规模经营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实现耕地向他们集中,有利于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有效载体。要在总结诸城等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在坚持依法有偿的原则下,认真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流程管理,积极推进耕地向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流转。

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土地合理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引导农户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采取规范有序地流转,使小片地集中起来连片开发,实行规

篇6:关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调研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市委、感谢市委组织部,给我们创造这样一次集中学习提高的机会。通过集中学习调研,使我学到了知识、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同时结交了益友。现就土地集中规模经营调研课题进行汇报,并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调研目的当今我们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户分散经营也随之向规模经营转变,而发展现代化农业最大的制约是土地规模化问题,只有破解了这个制约因素,才能发展好现代化大农业,才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才能实现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

二、乡镇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目前全市土地规模经营现状概括起来是起步晚、规模小、进展慢。起步晚表现在从近三年才开始探索土地规模经营;规模小表现规模经营主要在科技示范园区上,2012年全市不足3万亩,其中里木店1000亩,德昌480亩,我们安民乡1000亩,主要形式是集中流转、合作经营、场县共建。进展慢表现在还没有实现整村、整乡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就是制约规模经营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农民固有的土地情结制约转让。二是流转机制不健全制约转让。三是农村信贷难度大制约规模经营。四是政策支持不到位制约规模经营。

四、推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建议

作为乡镇分管农业的副职,我将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不断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为此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建议。

一是政府必须参与。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上位置,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同时要带动示范,进而实现整屯、整村、整乡推进。

二是机制必须完善。机制最关键,是保证。要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机制、耕地流转机制、耕地管理机制。包括搞合作经营的必须严格执行合作社章程,实现自发组织、自主经营、互相制约、合作共赢的目标。

三是农民后顾之忧必须解决。主要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农民再就业、解决农民养殖、生活所需农副产品。

四是企业参与必须搞产业化。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企业必须是龙头企业,必须体现农产品是原材料,企业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也能保持长久经营。

五是政策支持必须到位。要对规模在1万亩以上经营者,由政府提供或协调相关部门做到资金、科技、信息、机械、水利支持,提供农业保险服务。

篇7: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现代化大农业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立即组织了专门力量,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全县辖x镇x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万)。耕地总面积x万亩。经调查统计,全县累计流转土地x万亩,实现规模经营土地x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x%,其中:种植业合作社规模经营x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x%;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x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x%;家庭农场规模经营x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x%;涉农企业规模经营x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x%;场县共建规模经营x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x%。按规模经营面积划分,x——x亩,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x——x亩,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x——x亩,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x——x亩,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x——x亩,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x亩以上,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在强化领导上抓落实。我县把推进土地流转、实行合作化规模。

合作社“三位一体”运作架构,鼓励村组干部领办合作社,村党总支书记每人领办1个经营面积超2000亩的合作社,包乡县领导和包村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抓1个新建面积超2000亩的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37万亩。我县的x镇x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由村干部带头领办的,规模经营土地1.2万亩,覆盖全镇2个村17个屯。五是实施企业牵动推进模式。围绕十大特色经济,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今年,我县依托x生物、x米业、x薯业等龙头企业,组建了万寿菊、水稻、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落实万寿菊、水稻和马铃薯面积分别达到2万亩、3万亩和4万亩以上。六是实施大户引带推进模式。培植种地大户和家庭农场x户,平均每户达到x亩以上,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x万亩以上。

(四)突出重点,在强化服务上抓落实。一是强化宣传发动。除采取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召开各级推进会议等常规措施外,集中精力突出打造了一批标杆村屯和标杆地块,在促使群众了解政策、拥护政策的同时,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施规模经营带来的好处,真正明白什么是规模经营、在内心上接受规模经营,切实提高了主动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科技培训。聘请农垦专家,指导备春耕生产,并印发指导意见10万余份,达到每户1份。由农口各部门组成科技下乡小分队,深入全县x个村,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特色作物栽培等专题培训,印发技术资料7万份,培训农民5.1万人次。三是强化机构建设。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档案全部实现微机化管理。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服务站必须做到“四有”:即有专门办公室;有专门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有工作图版;有土地流转专门信息发布专栏。四是强化劳务输出。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必然条件和有效空间。同时,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拉动当地农民就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推动土地规模流转。

三、主要成效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方面,种田能手、专业大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大量土地经营权后,通过集中管理,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转让方在将土地转出获得相应转出收益的同时,通过外出务工还可获得一份收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发展了乡村经济。二是规模化经营使农业投入更加集中。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后,由一家一户分散投入转变为一户集中投入,必然引起农资市场、农机作业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等内在变化,在总供需量不变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市场高效运转、优化组合、协调发展。三是规模经营促进了与农业龙头企业密切联合。规模经营本身对农业龙头企业具有一定吸引力,同时龙头企业也有效带动规模经营,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一方面,龙头企业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引导规模经营,减少投入风险。另一方面,经营业户为企业提供充足优良的原料资源保证,减少经营风险,最终实现共赢。四是规模经营丰富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根据目前已经实现规模经营的实例看,组织规模经营的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的经济基础普遍较好、抵御风险能力较强、信誉度较高,更大规模经营财力不支,需要资金支持,这就为农村信贷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存在问题

篇8:阳湖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1 长岭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建设情况

长岭县现有22个乡镇, 232个行政村, 农村人口51万人, 耕地面积33.26万hm2, 规模经营面积33750hm2, 占耕地面积10.15%, 其中:5~10hm2规模经营面积19276hm2, 占规模经营面积57.1%;11~50hm2规模经营面积12398hm2, 占规模经营面积36.7%;50~100hm2规模经营面积376hm2, 占规模经营面积1.1%;100hm2以上规模经营面积1700 hm2, 占规模经营面积5.1%。种粮大户1318户, 占农村总户数1.08%, 经营面积1305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3.92%, 家庭农场1553, 占农村户数的1.27%。经营面积1.28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3.85%, 合作社210户, 经营面积0.79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2.38%。

从上述情况看, 土地规模经营尽管在长岭县的总量很小, 但也看到它的优越性, 土地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 可以释放大量劳动力, 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还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大机械的使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强质产业发展。吉林省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长岭投资3100万元, 进行土地流转,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发展现代农业。2013年成立了云天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入社农户在长岭镇三合村租赁了1000hm2土地, 转出土地的农民可以从4个渠道获得收益, 土地租金收益。农民每年每公顷可获得8000元的土地收益;合作社分红收益。合作社每年将合作社年终40%的收益分给农民;粮种补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流转的土地全部采用高光效和滴灌种植技术, 全程实现机械作业, 1000hm2耕地只需要20个工人操作,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节约了劳动力, 提高了生产率, 为今年的增产增收提供了必要保障。

2 制约土地规模经营的因素

2.1 从经营方式看, 土地较为分散, 无法连片, 没有摆脱分散经营

长岭县农业生产以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主要形式, 当时包产到户时土地按照耕地等级分类平均分到各农户, 每户农民经营的土地都在3块地以上, 多的达到了10几块地, 有的几10块, 如:长岭县大兴镇某村一农户70块。由于土地无法连成片, 种植业结构调整困难, 直接影响了规模经营农户的收入。

2.2 从机械化程度上看, 多数以小四轮为主, 大机械利用效率较低

据农机部门介绍, 按照现有的农机作业能力计算, 有1/3的农机力量完全可以保证全县耕地的正常作业, 几乎家家都有“小四轮”的现状使全县近2/3的农机资源浪费。而长岭县规模经营的农户大都采用小四轮作业, 大型农业机械只在近2a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从耕种方式上看, 没有摆脱传统农业束缚

现在经营土地的农民大多数在45岁以上, 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种植技术、单一的种植结构使得大多数农民先进的农业技术无法应用。

2.4 从竞争方式上看, 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无论是规模经营的农户, 还是普通经营的农户都面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诸多环节, 始终维持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 而农业收入不但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 还面临着市场风险, 导致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2013年长岭县西北部乡镇花生种植户就是个典型例子, 花生价格持续走低, 每kg从5.6元下降到4.8元, 每公顷减少收入11200元, 农民仅此项收入受到了严重影响。

3 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及建议

3.1 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工作

土地规模经营完全依靠农民之间的土地流转很难实现。因此, 政府要加强宣传、重点引导, 大力宣传规模经营方面的先进典型, 积极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信息、科技、资金等方面的服务, 建立土地流转中心, 从本地实际出发, 制定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规定, 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行为,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

3.2 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

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必须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 加大培训力度, 让转移的劳动力有一技之长。长岭县每年通过政府引导向企业和俄罗斯等根据输送劳动力22316个, 每人每年务工收入可达2~3万元, 不仅增加了收入, 同时, 也为企业解决了用工荒的难题。

3.3 引导农民成立互助组织

为了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 拓展增收空间, 要鼓励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积极稳妥地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要积极稳妥, 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加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良好条件;要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 为农户流转土地提供明晰产权、规范合同等基础支撑, 以及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等公共服务;要提高干群整体素质。农业土地规模经营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协调指挥, 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跟踪, 要广大农民积极学习新理念、新技术。

摘要:加快土地流转,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发展集约化农业, 加快现代化农业步伐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周传有.以机械化为载体,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0 (06) .

[2]徐生文, 余微, 马新民.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流转——金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1) .

[3]温永豹.鸡西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1 (09) .

上一篇:毕业十年纪念稿下一篇:y 远离校园暴力 共建和谐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