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2024-05-11

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共8篇)

篇1: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意见》(*市办发〔2009〕1号),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发展规模经营。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中土地规模经营小、农业比较效益低、人地矛盾的问题日渐突出,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有效地减少土地撂荒;有利于促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重组和资源的配置,开辟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渠道。各级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自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切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我县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二、开展宣传与调查,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快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的氛围

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市、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宣

传活动,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通过张贴宣

传标语、编黑板报、出宣传栏、印宣传册、派宣传车、组织相关讲座、利用广播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试行)》,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精神实质,自愿融入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活动中去。县农业局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培训乡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业务指导员50人,这项工作要在6月底前结束。

同时,要全面开展摸底调查,摸清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状况,重点摸清流转方式、流转面积、流转规模、流转期限、流转原因、流转手续、流转地用途、流转效果、流转纠纷情况、流转管理状况、流转潜力等。要求各乡镇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及时将摸底调查汇总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摸底调查表由县农业局另文下发)上报县农业局。

三、坚持原则,不断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

各乡镇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严格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鼓励各乡镇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流转形式,促进土地合理配置、有效使用。

(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侵占农民利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三)坚持集中连片、集约经营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与农业区域布局、农业基地建设、土地整理开发结合起来,与培育土地规模经营主体结合起来,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四)坚持规范管理、有序推进的原则。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各项制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服务,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及时调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维护各方利益,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有序。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各乡镇要大胆创新探索,切实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采用以下形式:

(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引导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投资效益农业,连片开发农户流转的土地,或者采取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也可采用农民土地入股,然后在龙头企业做工人的办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农村能人大户带动型。即积极鼓励当地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养能人、大户连片承包农户流转的土地,并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

(三)农村土地合作社型。即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选择不同产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村级土地合作社,支持其连片开发经营农民流转的土地。

(四)农户相互流转型。即积极鼓励农户之间通过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承包农户委托发包方和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

(五)村集体集中流转型。即对二、三产业发展较好,集体经济有一定实力的村,在依法征得村民同意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土地的集中经营或统一流转。依法收回的承包地、农民自愿放弃的承包地、通过土地整理新增的土地以及集体的“四荒”地,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政策规定统一组织公开发包或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六)撂荒土地代管型。即对撂荒一年以上的承包土地,集体经济组织可按规定组织代耕,代耕收

入归代耕者。对举家长期外出且失去联系农户的撂荒土地,在确保原承包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代为流转,流转收益归原承包方。

四、规范运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一)建立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农业局要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全县土地流转服务日常工作;乡(镇)要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本乡镇内土地流转服务具体工作;各村要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直接承担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各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一是负责流转土地的供求登记和信息发布工作,主要登记汇总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类别等情况,并将农户需要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对外发布招商信息,吸引村组内外的农户和企业单位投资高效农业;二是负责土地流转当事人双方的协调和指导,开展土地评估、合同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等工作;三是负责土地流转后的跟踪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四是负责对流转土地进行监管,确保土地的农业用途和适度规模经营。各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要做到“六有”,一是有统一制作的名称规范的牌子;二是有统一刻制的印章;三是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四是有能正常开展各项服务所必需的实施;五是有2个以上相对专职的工作人员;六是有正常运转所必要的工作经费。在组建初期,要重点做好制订管理服务制度、搜集登记土地流转信息,以及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等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逐步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大厅。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要在6月中旬前设立起来,其中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设立的具体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和已开展的指导服务项目要及时报县农业局。

(二)规范流转手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试行)》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双方必须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规范的书面流转合同。合同样式统一使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各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要在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在各村、组开展一次土地流转合同文本的公示和有关政策的宣传活动。农户流转土地时,各乡(镇)、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室)要免费为流转双方提供合同文本,并指导合同签订。合同要载明下列事项:当事人双方的名称或姓名,流转方式,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期限和使用条件,土地收益及支付方式,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使用期满后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的处理办法,争议的解决办法,违约责任等。在指导合同签订时,对流转当事人提出的流转合同鉴证申请,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要及时予以办理,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政策的约定,要及时提供咨询,帮助纠正。对土地流转规模较大的,可以委托村集体统一流转。要重视对流转土地用途的审查,防止改变农业用途。要严格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资质审查,确保已流转土地农户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必须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前对受让方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拟经营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政策、项目效益风险等进行审查。

(三)建立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落实专人负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建立一户一表、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网的土地流转台帐制度和信息资源库。

(四)建立土地流转信息上报制度。一是上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统计表格。为及时统计、汇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各乡镇要指定专人负责,在每季度后5日内(具体为4月5日前报一季度、7月5日前报二季度、10月5日前报三季度、次年1月5日前报四季度)填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统计表》(统计表样式由县农业局另文下发),并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在上报统计表的同时,各乡镇要对本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形成书面材料与统计表一并上报县农业局。二是上报典型案例。各乡镇要对土地流转工作中产生的成功案例进行认真剖析,形成经验材料及时上报县农业局,县农业局将在《**农经》中予以刊发,供各乡镇学习参考。三是上报问题。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影响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要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同时抄报县农业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上报工作的完成情况将作为今年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考评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部分评分的重要依据。

(五)妥善处置土地流转纠纷,切实维护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的不规范可能引发诸多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假如解决不到位,势必影响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土地流转工作。县里准备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着力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规范行为,排除隐患,加快和促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仲裁委员会由农业、司法、法制、国土等部门组成,办公室及仲裁庭设在县农业局,同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仲裁庭应选配3名以上仲裁员,由县仲裁委员会考核聘用,实行持证上岗。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解决涉及农民工返乡可能出现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的土地承包权益。要加强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涉及农民工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的发生与调处情况,积极做好工作预案。要畅通纠纷解决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地反映问题。

(六)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试点。开展工作试点可以起到率先示范作用,由此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各乡镇要选择若干个产业发展较快、土地流转工作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开展流转工作试点。试点中,要着重探索如何引导农民流出土地,如何吸引大户(农业企业)流入土地,如何发挥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作用,如何解决流转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等问题。要通过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指导服务,确保试点一个,成功一个,以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快速有序发展,并力争每个乡镇涌现1个以上土地流转面积占土地总面积50%以上的村。原则上要求小乡镇建立1~2个示范点,大乡镇建立3~5个示范点。各乡镇试点村的选择情况及试点工作方案要在5月中旬前报县农业局。

五、完善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将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切出15万元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和鼓励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出贡献的组织。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一是一次性流入土地面积100亩以上;二是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三是与农户签订了规范的流转合同;四是按流转合同要求及时支付给农户土地流转费用;五是没有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六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人以上;七是规模经营效益显现,亩产值高于农民个体耕作200元以上;八是年内没有与农民发生土地流转纠纷。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突出贡献的认定标准:一是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制度完备、程序规范、经费落实;二是每年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3次以上,接受宣传的总人数200人以上;三是成效显著,包括及时规范地进行了流转土地的供求登记和信息发布,协调和指导农户签订规范合同文本每年100份以上,成功流转土地面积每年300亩以上,开展了土地流转后续跟踪服务,确保了土地的农业用途,有效地促进了土地的适度(20亩以上)规模经营,及时完成了土地流转信息的分析、上报工作,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达标,没有出现土地流转纠纷等。

(二)制定完善鼓励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优惠政策,对承包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且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从事企业经营的农民,享受兴办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其子女可在教育部门指定学校就学,享受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促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特别是加快解决60岁以上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放心的流转土地;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积极探索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的做法。对农民原有房屋区分建筑结构、建筑年限、建筑面积、建筑用途、地理位置等给予相应的拆迁补偿。

(三)强化金融信贷和用地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业开发项目的专项资金,重点向生产大户倾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引进;金融部门要简化生产资金贷款手续,积极支持和帮助种养大户发展生产;农村土地合作社可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规定进行及时登记,并享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同等的优惠扶持政策。农村土地合作社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实际需要允许规模经营主体将占用面积的2—5‰的土地建造简易仓库、晒场、运输道路等,作为农业生产管理辅助性用地。但土地流转到期时,规模经营主体要负责还耕。

(四)完善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基金,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形成土地流转风险预防、控制、处置机制。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土地流转大户(企业)就生产的农作物、畜牧产品进行保险,降低规模经营的意外灾害风险。

(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力度。要进一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大劳务输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脱离土地,从农村走向城镇;加强劳务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通过组织劳务洽谈等形式,建立固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推动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六、加强领导,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稳步推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保障工作经费。今年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新产业工作统一考评。各乡镇要制订并落实好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措施。县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工作,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政策环境。

篇2: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也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创业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和经营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流转进展较慢,工作不平衡,土地抛荒现象比较普遍,农业生产综合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我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取得实效,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二、加快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制活权、有利发展。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相分离,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逐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愿。采取政策激励和舆论宣传引导,鼓励农户自愿流转土地,切忌以行政手段强迫农户流转土地,更不得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等名义收回承包权,依法维护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的权利。

(三)坚持有偿流转、收益到户。土地流转要坚持等价有偿,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缴,确保农民土地收益增加和生产生活的稳定。

(四)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推进土地流转,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当地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非农产业发展程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积极稳妥,逐步推进,不要急于求成,也不搞一刀切。提倡农民将承包地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土地流转服务组织进行流转。

三、加快土地流转的保障措施

(一)实行政策扶持。市财政安排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对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给予资金补助。

从2009年起,农户土地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连片流转土地面积10亩以上、且流转年限5年以上的,按实际流转面积,一次性给予每亩100元的资金补助;鼓励土地长期流转,对流转年限10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每亩300元的资金补助;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开展农户土地流转的,一次性给予每亩50元的奖励。

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积在100亩以上,且运作规范的,给予每家2-3万元的奖励。

鼓励工商资本承租土地,投资开发效益农业,其创办的农业经营主体,承租土地面积100亩以上、投资规模200万元以上的,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予以支持。

(二)落实配套设施用地。凡流转期限5年以上并签订流转合同、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因生产需要建造适量的简易仓库、晒场、管理房等临时农业生产配套设施

用地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允许其在流转土地范围内按流转面积的5‰比例左右使用,作为设施农业用地,但要加强管理并需经县(区)人民政府审批,报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各地要合理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用于经营规模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加工项目用地。

(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已形成规模经营的流转土地,在符合立项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土地整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发展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涉农金融机构要把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解决其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业经营主体应给予一定的信贷授信额度,简化贷款手续,并给予利率优惠。农业信用担保公司要积极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切实解决担保难问题。

(五)抓好转岗就业培训。要重点加强对土地长期流出户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要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鼓励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鼓励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介绍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土地流出农民,参加就业培训和接受岗位推介可享受被征地农民同等待遇。

(六)促进抛荒耕地流转。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耕地抛荒。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和个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且不愿流转的,发包方可依法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耕地。承包方无正当理由弃耕抛荒两年以下的,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给予警告,并不得享受政府有关支农补贴。对弃耕抛荒的耕地,发包方可依法组织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代为耕作,耕作收入归代耕者。对村集体未发包耕地弃耕抛荒一年以上的,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发包或组织耕种,并不得享受政府各种支农政策。

四、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流转长效机制

(一)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制。县(区)农林部门和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街道)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收集发布、协调流转价格、流转合同签订等指导服务及处理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等具体工作。社区(村)要配备兼职土地流转信息员,协助乡镇(街道)做好土地流转基础性工作。

(二)做好土地流转指导工作。规范土地流转,除承包方将土地委托亲友、邻居等代耕一年内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外,其余流转的土地必须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统一文本格式的书面流转合同。乡镇(街道)农经管理部门、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指导做好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工作,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和档案,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土地流转合同按省里统一文本样式,由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医疗补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救助)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以农民缴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补助、有一定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对承包期内自愿长久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可将其纳入合适的养老保障体系。

(四)落实制止土地抛荒责任考核。为制止土地抛荒,促进土地流转,建立制止土地抛荒目标责任制,并列入对有目标任务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土地长年弃耕抛荒面积超过1‰的,取消当年农业评优评先资格。

(五)开展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全市土地承包纠纷的受理和仲裁工作。各县(区)农业行政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做好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的调解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领导

土地流转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实际利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土地流转作为新渔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作出明确部署,制订政策意见,落实配套措施,保障工作经费。要加强乡镇(街道)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健全机构、落实人员,使之与所承担的工作职能相适应。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协调机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财政部门要协调落实支持土地流转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解决各类规模经营主体配套用地。渔农办、民政、社保、金融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研究制订相关的措施和办法,共同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中共舟山市委办公室

篇3: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1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绥滨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边陲, 三江平原腹地, 土质较肥沃, 但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属于典型的农业县。我县现有9个乡 (镇) , 109个行政村。农业户数30, 498户, 农业人口93, 106人, 总耕地1, 302, 371亩。2015年全县土地流转总户数为16, 424户, 占农村总户数的53.8%, 流转面积为714, 325亩, 占总面积的54.8%。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620, 017亩。

1.1 流转形式多样化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进行流转。其中多以转包形式为主, 以转包形式流转的土地面积为589, 039亩, 占流转面积的82.5%。以互换形式流转面积为112, 730亩, 占流转面积的15.5%。以出租形式流转的面积较少, 为12, 556亩, 占总流转面积的2%。

1.2 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

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主要有自发流转和委托组织或他人流转等方式。自发流转主要是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 将土地直接转包或转让给他人。委托流转主要是农民通过专业协会或委托给村民委员会的以入股或出租的形式进行流转。

2 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产生的成效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正确引导, 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我县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 引导土地流转实行集中连片, 规模开发, 集中经营。发挥规模经营效应。使原来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单一管理模式, 逐步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 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使农村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给从事其他行业创造了机会, 同时也解决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通过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 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应用。土地的使用权流转及土地的规模化生产, 可以使土地连片经营, 为农业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的应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3 我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及土地规模经营仍然存在的几点问题

3.1 政策宣传不到位

部分农民对土地经营权和土地流转的关系认识不清, 怕土地流转后丧失土地经营权, 没有了生活保障。有条件进行流转的农户不敢大胆地参与流转, 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县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

3.2 土地的管理机制、服务功能不全

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进程。当前土地流转大都是群众自发行为, 缺乏约束力和规范性, 政府在土地流转上缺少必要的管理、引导和服务, 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

3.3 乡村干部对土地流转工作还存在着畏难情绪

尽管能够认识到土地合理有序流转能给农民带来很多好处,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但此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操作难度大, 担心引发新的人地矛盾。

4 加快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实现规模经营的建设性意见

4.1 正确引导, 牢牢把握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原则

一是要坚持“稳制、分权、搞活”的原则, 在稳定农户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 实行土地集体所以权、土地承包权和土地使用权的逐步分离, 搞活土地使用权, 逐步形成土地流转市场。二是要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户意愿,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 充分体现有偿使用。三是要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原则。土地流转相对集中, 使流转的土地达到连片, 规模开发, 集约经营, 发挥规模经营作。

4.2 健全机制, 努力营造土地规模经营的良好环境

一是要健全工作机制, 建议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的建设步伐, 使之在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中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二是要健全激励机制。指导各乡 (镇) 加大土地流转后的招商引资力度, 兴办劳动密集型农业企业, 把转出土地并有“恋土”情节的农民安排到这些企业工作, 使农民不出家门就能就业。

4.3 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水平

篇4: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全文如下:

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为引导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按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的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避免走弯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创新,支持基层先行先试,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违背承包农户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

——坚持经营规模适度,既要注重提升土地经营规模,又要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兼顾效率与公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确保农地农用,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

二、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三)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建立健全承包合同取得权利、登记记载权利、证书证明权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完善承包合同,健全登记簿,颁发权属证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为开展土地流转、调处土地纠纷、完善补贴政策、进行征地补偿和抵押担保提供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方便群众查询,利于服务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原则上确权到户到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切实维护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

(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地方全面负责的要求,在稳步扩大试点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在工作中,各地要保持承包关系稳定,以现有承包台账、合同、证书为依据确认承包地归属;坚持依法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政策,按照规定内容和程序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依靠村民民主协商,自主解决矛盾纠纷;从实际出发,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为基础,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依据,采用符合标准规范、农民群众认可的技术方法;坚持分级负责,强化县乡两级的责任,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工作质量。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操作性政策建议和具体工作指导意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三、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五)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土地流转优先权。以转让方式流转承包地的,原则上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且需经发包方同意。以其他形式流转的,应当依法报发包方备案。抓紧研究探索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在土地流转中的相互权利关系和具体实现形式。按照全国统一安排,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实施办法,探索建立抵押资产处置机制。

(六)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民家庭,土地是否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形式如何选择,应由承包农户自主决定,流转收益应归承包农户所有。流转期限应由流转双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协商确定。没有农户的书面委托,农村基层组织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地,更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将整村整组农户承包地集中对外招商经营。防止少数基层干部私相授受,谋取私利。严禁通过定任务、下指标或将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

(七)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流转市场运行规范,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依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建立土地流转监测制度,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土地流转服务主体可以开展信息沟通、委托流转等服务,但禁止层层转包从中牟利。土地流转给非本村(组)集体成员或村(组)集体受农户委托统一组织流转并利用集体资金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可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或其他公益性支出。引导承包农户与流入方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并使用统一的省级合同示范文本。依法保护流入方的土地经营权益,流转合同到期后流入方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续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健全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纠纷。

篇5: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经营的意见(市委〔2009〕13号)

原文链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第05期接 >>网页快照 >>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意见

市委〔2009〕13号(2009年3月20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农村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以下简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重要性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深化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减少土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改善农业设施,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工作推动、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机制,着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着力构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使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水平基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到2011年底,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0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万亩,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土地基本实行规模经营,全面完成乡镇以上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稳制活田”、依法流转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为前提,不得改变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关系,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

用途,在此基础上双方依法签订流转合同,搞活经营权。

2、坚持尊重民意、自愿流转的原则。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涉及村内大部分农户或整村推进土地流转的,必须经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成员代表)表决同意,承包农户愿意委托村级或其他服务组织流转的,应当签订委托流转协议。同时,要通过广泛的政策宣传、政策鼓励和典型示范等手段,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3、坚持维护民权、有偿流转的原则。土地流转的收益归流转出土地的承包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按照当事人之间的约定,集中连片流转的收益由流入方与发包方统一结算的,发包方应当将流转收益如数发放给流出土地的有关承包农户。要完善土地流转收益的结算方式,确保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与当地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4、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流转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充分的村,要大力引导整体集中连片流转,并提倡由农户委托村进行流转。要强化乡镇、村的引导、协调和组织功能,认真调处承包纠纷,促进土地流转关系稳定。要把土地流转与培育规模经营主体结合起来,与农业产业布局、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土地整理及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三、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一)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各地要根据当地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一是积极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农民非农收入较高且稳定的地区,要积极引导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二是积极发展土地合作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欠发达,土地还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和就业平台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农民按照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要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布局、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和标准、统一品牌等措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三是积极发展土地服务规模经营。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机租赁、植保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等几个生产环节或全程的服务,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要鼓励和支持农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合作和土地服务等形式积极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要全面推广“五统一”和代耕、代育、代种、代管、代收等社会化规模服务。

(二)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土地流转的方式。一是继续推行土地租赁。要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吸引工商资本投资效益农业。要完善租赁方式,实行由乡镇或村级组织委托流转。要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引导经营业主增加投入,发展现代农业。要完善租

金计算方法,提倡实物计价、现金结算方式,维护农民利益。二是积极推进土地股份制。要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年终土地收益按股保底分红。三是积极探索土地银行。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土地银行或土地信托中心,接受农民自愿“存”入的土地(经营权),并支付相应“利息”,然后通过招商引资,将土地(经营权)再“贷”给有需求的经营主体,实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三)培育流转服务组织。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可与乡镇农办等机构合署办公),具体负责土地流转信息的收集发布、对外招商引资及土地流转的指导、协调等服务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供求双方信息畅通,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服务平台。大力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创办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四、加大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扶持力度

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业主开展土地整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低产田改造、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的,享受各级已有的相关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为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自2009年起的3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具体办法由市农办会同市财政局制定。

(一)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为鼓励农户积极主动、长期稳定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各区、县(市)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当年委托村级组织流转或在村级组织登记备案、手续齐备,且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农户予以奖励。市财政对参加土地股份制、土地信托及土地流转市场交易等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农户给予每亩80元的奖励,分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及淳安县三档,分别按30%、50%和70%予以补助,其余由区、县(市)承担。

(二)扶持土地股份制及土地信托等经营组织。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对推行土地股份制、当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面积300亩以上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等组织,对开展土地信托服务、当年实现土地信托面积500亩以上的土地银行等服务组织,给予8万元的奖励,今后视农户入股或入托土地面积增加的情况再给予适当奖励;对推进当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示范带动作用大、群众受益明显、土地流转面积500亩以上、当年新增流转面积1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3—5万元的奖励,各区、县(市)财政予以相应配套。

(三)支持乡镇、村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为支持乡镇及村级组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对当年新增土地(含耕地及坡度25度以下的土地)流转面积,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在2000亩以上的乡镇、300亩以上的村,其他县(市)1500亩以上的乡镇、200亩以上的村,且流转期限5年以上、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视流转规模经营情况,分别给予5—7万元和2—3万元的“以奖

代补”,由市及区、县(市)财政各承担50%。

(四)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用地支持。对流转期限5年以上、流转合同规范、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在不影响耕作层恢复的前提下,允许其在流转土地范围内按流转面积3‰—5‰比例的土地,建造生产需要的简易仓(机)库、生产管理用房、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不得改变用途。其用地视作农业生产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经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乡镇国土所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区、县(市)政府根据本意见精神制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门用于经营规模大的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就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等永久性基础设施。

(五)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持三农的重点,尽量满足经营者的资金需求,对实力强、资信好的规模经营主体,要优先安排所需的信用贷款,并享受利率优惠。要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生产管理设施经营权等抵押贷款的办法。各地要加快推进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建设,有效解决农村中企业和农民的融资难问题。农信担保机构要积极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对各地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土地信托中心(土地银行)建设所需信贷资金予以重点支持。

五、落实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指导。各地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对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开展调解和仲裁,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农办要切实承担起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等职责,各级国土资源、科技、财政、农业、工商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研究制订相关实施办法,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流转情况。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力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并把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结合起来,对已形成规模经营的地方,有关部门要优先立项。

(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建立以农民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适当补助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已迁入城镇定居,且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农民,各地可开展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其房屋产权换城镇社区住房试点,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社区转移。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要根据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岗转业,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六、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作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列入对各级新农村建设的考核,特别是区、县(市)对乡镇政府的综合考核。

(二)建立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乡镇主导、村级组织、企业主力、农民主动的工作推进机制。自2009年起,市政府将在农村经济发展奖中增设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十佳乡镇”奖,每年评选十个推进力度大、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要健全土地流转倒逼机制。对土地集中流转地块上少数不愿流转的农户,为便于统一布局和规模经营,可按照“就便、同质、等量”的原则,由村级组织给予承包地置换。对弃耕撂荒半年的农户,乡镇政府要给予警告;对弃耕撂荒一年以上的,由村级组织流转。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严禁全年抛荒,逐步消灭季节性抛荒。

篇6: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在明确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培育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完善保障措施,逐步建立“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支持和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经营,形成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要紧紧结合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的实际,在确保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性质不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土地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

2、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程序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农民流转土地。要充分遵循价值规律,实行有偿流转。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必须与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趋势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式多样,不搞一刀切,不下任务指标。

4、坚持管理和服务并举的原则。依法对土地流转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坚决禁止无序、非法流转土地,不得改变农用地的农业用途。同时,要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5、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促进土地流转要与农业布局规划、农业园区建设、土地整理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等工作有机统一起来,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加强管理和服务,依法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

(一)依法稳定农村居民土地权益。依法稳定农村居民土地权益是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前提。

各地要结合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抓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确认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的“两确权”工作,通过落实农村居民的成员权和收益权,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土地权益不受侵害。

(二)分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模式。要结合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模式:

1、加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股权流转管理。已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由股份合作经济组织集中经营的地区,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落实股权予以保障。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要严格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农村集体土地投包管理制度,合理界定投包期限,保证信息公开,加强资料管理。土地投包方案要经成员大会表决通过方可实施。同等条件下,要优先照顾本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承包权。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将土地通过投包、入股农业园区等形式再次流转时,受让方依据依法签订的合同获得该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流转行为不涉及农村家庭承包制所确定的土地承包关系的变更。土地投包后承包者将土地再次流转的,必须经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备案登记。

2、完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尚未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地区,要严格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户可以选择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委托代耕等方式自发流转土地,也可以委托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通过投包、入股、出租等方式统一流转。

(三)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坚持“边试点、边推进、边完善”的原则,结合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建设,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纳入平台管理,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发布、审批、组织交易、合同鉴证和备案等服务,构建起网络信息化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四)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

1、已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镇(街),由各区或镇(街)结合自身实际,自行设定农村土地进入流转服务中心流转的相关条件。原则上每宗面积超过10亩的流转事项必须进入中心流转。进入中心的土地流转事项按如下程序进行:

(1)采集流转信息。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集和整理本村农户的流转意向,汇总后上报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行登记,或者由有流转意向的当事人直接到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签订委托流转协议书,进行信息登记。由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统一流转土地的,必须经成员大会表决通过。未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农户委托统一流转土地的,必须签订委托协议书;委托流转事项涉及土地承包关系变更的,必须报发包方同意。

(2)建立流转信息库。由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流出、流入需求信息进行分类,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

(3)发布流转信息。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外公开发布有关流转信息。

(4)流转信息查询。有流转意向的人员到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查询信息。

(5)洽谈协商。由有流转意向的双方当事人就流转方式、期限、价格等方面进行充分协商,达成初步协议。

(6)签订流转合同。流转双方协商一致后,书面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流转双方有意向对流转合同进行鉴证的,由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鉴证。

(7)资料归档及备案。流转合同一式4份,流转双方各执1份外,另2份分别报发包方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备案。

2、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镇(街),土地流转按以下程序进行:

(1)洽谈协商。流转双方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期限、价格和具体条件等事宜自行协商、洽谈,达成流转意向。由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统一流转土地的,必须经成员大会表决通过。未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农户委托统一流转土地的,必须签订委托协议书;委托流转事项涉及土地承包关系变更的,必须报发包方同意。

(2)签订流转合同。流转双方协商一致后,书面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流转双方有意向对流转合同进行鉴证的,提交镇(街)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鉴证。

(3)资料归档及备案。流转合同一式4份,流转双方各执1份外,另2份分别报发包方和镇(街)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五)全面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一要严格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手续。流转双方应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流转合同样式统一采用《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二要及时入账。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的合同一经签订,要交财务人员及时处理,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其合同款收缴情况,坚决杜绝“账外账”现象。三要加强合同档案管理。镇(街)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对合同档案进行专人管理、专卷归档、专柜存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合同台账制度,记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情况。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每年要编订当年的应收合同款明细台账,记录各宗合同款的收缴、拖欠情况,确保集体的土地承包收益不受损失。对合同款的收缴、拖欠情况要定期上榜公布,接受村

民监督。四要建立检查回访制度。鉴证部门对大宗的已鉴证合同要进行检查回访,了解合同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逐步建立流转纠纷调处机制。结合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际,坚持试点先行的原则,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制,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规范流转提供制度保障。2011年前,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地区和尚未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地区分别开展试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具体解决因土地承包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的纠纷和矛盾。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全市各区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十二五”期末基本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处体系。

三、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一)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紧紧围绕我市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外汇农业和品牌农业”的趋势要求,立足各地农业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多形式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流转,提高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精细化发展水平。重点鼓励和支持以下形式的土地规模化流转:

1、向农业园区流转。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以租赁、入股等形式,将土地连片流转给农业园区(或园区内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业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经营。

2、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将农村土地连片租赁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组建土地流转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入股的承包土地,可由合作社直接经营,也可由合作社转包、出租、入股经营,开展合作生产、规模开发。

3、向农业龙头企业流转。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将农村土地连片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给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向“农家乐”流转。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以租赁、经营权入股等形式,将农村土地流转给符合产业政策的“农家乐”项目经营单位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探索集生产、商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附加值。

(二)配套完善相关奖励措施。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化流转管理和服务的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提高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

农户的积极性。

1、加大涉农项目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的规模经营主体,优先安排农田基础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项目。农林技术推广、农机、科研等部门单位要与规模经营主体建立定点联系制度,优先为他们提供农机具、优良品种、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服务。

2、严格执行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政策。各级要严格执行落实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关于支持发展现代农业规范农业设施用地管理的若干意见》(粤国土资法规函〔2009〕1334号)文件精神,对农业生产中的生产设施和农田基础设施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配套设施按建设用地管理。对重点项目的配套设施,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指标。

3、放宽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范围。在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破坏土地耕作条件的前提下,在承包地上实施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农业科学实验设施建设等视为农业用途。尊重和保护经营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各类经营主体在符合有关规划和政策的前提下,可依托其承租的土地和经营的主业,开展加工、服务等经营活动。

四、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顺利推进

篇7: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基础,以提高土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建立“农民自愿、依法有偿、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坚持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基础上,鼓励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相分离,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进行流转。

(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不得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和农业用途。尊重农民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流转土地,也不得擅自截留或扣缴流转收益。流转应坚持平等协商、等价有偿,确保农民“不失地、不失权、不失利、不失业”。

(三)坚持有序流转,规模经营。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行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通过强化村级组织管理职能,加强引导和协调,促进土地集中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与当地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区域特色相适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推进。

二、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一)鼓励农户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可以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流转的受让方可以是农户,也可以是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使土地相对集中,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剩余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次性流转出去。

(二)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科技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产业布局规划,集中连片开发农户流转的土地,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基地。

(三)鼓励推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引

导投资主体与流转土地的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

(四)鼓励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土地流转基本条件不具备,土地仍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地方,要充分发挥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作用,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统一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实现规模经营。

(五)鼓励对“四荒”地和林地进行流转。对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地和林地,承包者在承包期内,依法享有继承、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权利。

三、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

(一)支持有条件的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对迁入城镇定居,自愿放弃承包地的农民,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可用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给予一定补偿,并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领办或联办农业企业,进行土地整理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着力打造一批千亩以上的、集中成片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三)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流转。对通过土地整理新增的土地及“四荒”地,在确权的基础上可不再发包到户,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流转,进行规模经营,也可跨区域流转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规模经营的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

四、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09年起,市、县区财政要预算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流转信息平台的搭建和发布,以及市、县区、乡镇、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培训和仲裁机构建设等。

(二)对参与土地流转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奖补。从2009年起,对连续3年以上从事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实行信贷倾斜和用地支持。把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比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相关政策,给予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一定的授信额度,解决其季节性、临时性生产经营资金不足。允许规模经营主体以联合担保等形式办理贷款手续。农业经营主体在其获得承包经营权的土地上建设小型提水、引水、蓄水设施的,应当以使用劣质地和改造现有水利设施为主。对规模经营主体因生产必需建造简易仓库、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用房的用地,应视作农业生产用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从严控制,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不超过其经营面积2%的比例,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不得违法占用耕地。

(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五、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市、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居)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依法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和政策咨询等工作。

(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手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订的书面流转合同。承包方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过一年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承包农户委托发包方统一流转的,必须签订书面的委托流转协议。

(三)建立备案登记制度。发包方对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应当及时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应及时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当事人申请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及时受理、办理。县区、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准确记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落实专人负责流转情况的登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管理工作。

(四)维护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土地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流转价格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集中统一流转的,可综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产出等因素,采取招标、公开协商等方式确定。

(五)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风险防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应当具有农业经营能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农业经营实体的,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前,出让方可申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提供协助,对受让方的农业经营能力、资信情况、履约能力进行核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风险防范。

(六)妥善处置土地流转纠纷。对目前已流转的土地,各地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清理,对流转手续不完备、合同条款不齐全的,要通过说服教育、利益平衡的办法引导双方修订合同,并及时做好备案、登记归档工作。市、县区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规范仲裁行为,依法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纠纷。

六、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领导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各县区要制定并落实好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措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责,进一步强化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做好指导工作。国土、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要从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出发,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工作,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政策环境。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意见相抵触的,以本意见为准。今后,中央和省如有新的政策,从其规定。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篇8: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贯彻好中央精神, 有关部门在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的基础上, 深入基层调研、总结地方经验, 充分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可以说, 《意见》体现了中央的意图, 凝聚了群众的智慧, 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的重要政策性文件。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些年来, 中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的政策法律, 对土地怎样流转作出了明确规定。现在出台的这个《意见》, 遵循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精神, 并吸收了近年来广大农民群众的实践创造。

《意见》的着眼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 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形成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大力培育和扶持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二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保护好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 尊重农民的流转主体地位, 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三是坚持一切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脱离国情, 片面追求流转速度和超大规模。

坚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当前,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 大量人口和劳动力离开农村, 原来家家户户都种地的农民出现了分化, 承包农户不经营自己承包地的情况越来越多, 在大多数地区, 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实现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这是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的重要基础。

《意见》明确提出,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首先要维护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意见》强调, 一方面要探索新的集体经营方式;另一方面, 要行使好农村集体在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上的管理监督权, 发挥好集体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服务的组织功能作用。其次, 要保障好土地承包权。《意见》指出, 要抓紧抓实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要完善承包合同, 健全登记簿, 颁发权属证书, 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同时, 要放活经营权。《意见》强调, 要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为流转双方提供服务, 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促进土地流转

加强对承包地的保护, 是促进土地流转起来, 形成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过去, 对农户承包地主要是按照合同进行管理, 存在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一是针对现实矛盾, 解决好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二是按照《物权法》要求, 完善合同、健全登记簿、颁发权属证书, 确认农户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各项权利。这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基础, 是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前提, 也是调处承包纠纷、开展抵押担保、落实征地补偿的重要依据。

健全登记制度, 强化对农户承包地权益的保护, 当前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指导各地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意见》明确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按照保持稳定、依法规范、民主协商、因地制宜、分级负责的原则稳步推进;二是原则上要确权到户到地, 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 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三是强化县乡两级责任, 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四是加强工作保障, 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中央财政给予补贴。

坚守土地流转的底线,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近年来, 农村土地流转呈加快之势。随着规模的扩大, 土地流转也呈现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发展态势。流入方仍以农户为主, 但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的比重逐步上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转包仍是最主要的流转形式, 但出租、股份合作等流转形式比重上升较快。

从总体上看,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平稳健康,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有的地方强行推动土地流转, 片面追求流转规模、比例, 侵害了农民合法权益;有的地方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 “非粮化”“非农化”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 就会影响到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 《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坚守土地流转的底线。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 保护农民承包权益, 不能搞大跃进, 不能搞强迫命令, 不能搞行政瞎指挥。要确保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生产, 重点支持粮食规模化生产。二是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长期流转承包地, 鼓励通过互换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 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 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三是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尊重农民在流转中的主体地位, 村级组织只能在农户书面委托的前提下才能组织统一流转, 禁止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将整村整组农户承包地集中对外招商经营。四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防止农业用地“非粮化”“非农化”

我国农村缺资金、缺人才, 缺先进的管理, 为发展现代农业, 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是必要的。从实践情况看, 工商企业直接租地经营, 有利有弊, 好处是可以带来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模式, 不好的是挤占农民就业空间, 容易加剧“非粮化”“非农化”倾向。

为鼓励流转土地用于粮食生产, 《意见》提出, 一是通过新增补贴向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倾斜、优先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开展生产者补贴试点、目标价格保险试点、营销贷款试点、逐步实现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愿保尽保”等措施, 重点扶持粮食规模化生产;二是通过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的产业规划和相关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引导经营主体生产粮食;三是通过合理引导土地流转价格, 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可以采取停发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措施, 遏制撂荒耕地。

为防止工商企业下乡引发“非农化”, 《意见》明确:一是鼓励工商资本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和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二是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包括, 要求各地对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有明确的上限控制;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保障金三项制度, 严格准入门槛, 加强事后监管;定期对租赁土地企业的农业经营能力、流转承包地用途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及时查处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等。

规模经营要适度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一定规模的土地集聚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但是, 任何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都存在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如何均衡的问题, 土地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 应当有一个适宜的范围。

上一篇:职工对院领导班子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下一篇:小学生最佳行动奖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