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修复工程

2022-09-04

第一篇:鄱阳湖湿地修复工程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欢乐温馨游攻略

浩瀚花海

天水一色

海德格尔曾经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如今,海德格尔的描述却成为现代人的“奢侈品”。大气污染早已让我们难以呼吸到真正新鲜的空气,地沟油、皮鞋、明胶等等食品问题早已让我们失去了享受美食的惬意,油价、房价、物价就像重重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对于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中的人们来说,生活没了诗意,栖息也是如此的单调和枯燥。

湿地是我们亲近纯净自然生态的“最后防线”。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她是“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不仅为我们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方面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是亚洲最大的湿地,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比肩珠穆朗玛峰、非洲大草原、热带雨林、美国大峡谷等世界顶级资源生态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誉为全球重要生态保护区。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包含四大主题游览区:乌金汊综合服务区、香油洲自然体验区、小南海湿地风情区、鄱阳湖湿地科普区,荟萃了水、草、鸟、鱼、岛、渔等自然与人文精华,是一片远离都市烦嚣的自然纯净世界。既是都市解压的好出去,也是全家欢乐游的首选。

平日里,孩子忙着学习和各种课外辅导,妻子忙着操持家务,丈夫则需要面对各种应酬和打理生意,退休的父母则遭受着城市环境的污染,此时,全家一起到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享受真正新鲜、安逸、静谧的欢乐生活,暂时抛弃城市的压力,充满惬意和幸福。

清水浮萍

景点特色介绍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六大专有特色:水、草、鸟、岛、鱼、渔文化。

首先,这里有最多姿的水。丰水季节,水位高涨、湖面宽阔、一望无际;枯水季节,洲滩出露,湖水归槽,蜿蜒一线,形成“高水是湖、低水是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 其次,这里有最迷人的草。有的游客朋友疑惑了,“天苍苍、野茫茫”是北方的景色呀,这里也会有吗?是的,这里有也有。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草原被称为“江南大草原”,鄱阳湖枯水期,茫茫400平方公里的草洲辽阔,芳草凄凄,芦花飞舞,在这里您能找到别样的草原。

当然,在这个大自然的天堂,更不能少了动物。这里聚集了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群,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英国菲利蒲亲王称鄱阳湖是“中国的第二长城”,而无数的专家学者、摄影爱好者皆喜欢聚集于此,都是为了感受鄱阳湖面上温情的“天鹅湖群舞”。“鄱湖鸟,知多少?飞时能遮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被世人誉为“候鸟乐园”、“人间仙境”,这是多么壮观而令人值得回味的观鸟之旅啊。

鄱阳湖还有最浪漫情怀的岛。遍地薰衣草的小南海、遗世独立,世外桃源般的竹溪三岛、夏候鸟的快乐天堂——长山岛等等,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每一个岛都诉说着一个故事,总有您看不尽的风景。

鄱阳湖美味的鱼绝对值得尝尝。你如果问鄱阳湖“肚量”有多大?据统计,鱼类种数占我国淡水鱼类种数的17.50%,来到鄱阳湖就定要尝尝鄱阳湖的鱼鲜。鄱阳湖有“鄱湖三鲜”:凤尾、银鱼、鳗鲡,更有我国名贵鱼类之首、长江三鲜之首的鲥鱼。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也就是三件遗憾的事情:“一恨海棠无香, 二恨鲥鱼多刺, 三恨红楼梦未完。”将它与花中海棠、书中红楼相提并论,鲥鱼的美味可想而知。

当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鄱阳自古是码头,是徽饶古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鄱阳人无论说话、吃饭、喝酒等风俗都和湖、和水有非常大的关系,并形成了开湖、禁湖、祭湖等习俗。同时,在撒网打渔的过程中,形成了渔歌、渔鼓、渔舞、渔号等原生态的渔耕文化。大家有兴趣,甚至还可以体验一把“渔夫”之乐。

全家游线路推荐 若出游的成员主要是年轻父母和儿女的组合,在湿地景区的选择上肯定会首先兼顾到小孩子好玩的天性,接着是全家共同参与、亲近生态游,自然知识的现实学习也不要忽略了哦,因此,最终的推荐线路如下:

【出发地】--【午餐】--【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船游鄱阳湖】—【湿地课堂:湿地科学馆】--【天鹅岛】--【鹤园】—【船游鸟岛】-【竹溪岛体验渔民生活】—【登陆斗笠山放生】—【姚娥传说—感恩课堂】--【家庭龙舟赛】—【亲水乐园】

这条线路的行程特色有:

1、湿地课堂;

2、家庭龙舟赛;

3、拜访夏候鸟;

4、亲水乐园。

白鹤 天鹅 渔人撒网

这条线路游玩的景区站点主要有五站。

第一站白沙洲。浩浩鄱阳湖,美在白沙洲,这里就是闻名中外的“中国第二长城”,全家可以在该站点的观鸟长廊观鸟赏湖。最值得观看的是鹤群,尤其是东方白鹤。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约有2500~3000只。 第二站是鄱阳湖湿地科学园。科学馆里面有大量征集、保藏、陈列、研究代表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文化遗产的实物,展示了鄱阳湖湿地中的天——鸟之天堂、地——植物及非物质文化宝库、水——水之泽国,既是全家游玩的地方,又可以让孩子通过亲身参观接触和了解这些知识。

第三站是鹤园。在这里,可以与天鹅,白鹤等珍稀动物近距离接触。白鹤是全球性濒危动物,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繁殖于俄罗斯的东南部及西伯利亚,越冬在伊朗、印度西北部及中国东部。白鹤以水生植物根、茎为食,也吃少量的蚌、鱼、螺等。发音时引起的强烈共鸣可以传到3~5千米以外。最有趣的是白鹤休息时,不是始终用同一只脚,而是右脚站了一会儿,就换上左脚,用两只脚交替着站。

第四站是斗笠山。鄱阳湖上有两座山连在一起的,一座像斗笠,称为“斗笠山”,一座像蓑衣,称为“蓑衣山”,当地渔民有句俗语“青斗笠,绿蓑衣”,故合成为“绿笠峰”。绿笠峰是鄱阳湖东岸临湖的最高峰,到了峰顶,内湖的景观就尽收眼底。在峰上有座碑,名为“饶娥碑”,饶娥是中国古代十二烈女之一。

第五站是乌龟山。因山形神似乌龟而得名,又称为“龟脑山”,当地人则称“神龟守渔”。乌龟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流传是珠湖龙王之女为救被暴雨袭击的农民,使用的镇湖之宝,最后化成了山。

美食

在珠湖渔村,可以品尝全鱼宴。所谓“烟波浩渺湖山美,鱼味天下第一家。”全鱼宴有

12、

14、20、24道菜一桌的,甚至有上百道菜一桌的,主要名贵鱼菜有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鲤鱼三献、家常熬鲫鱼、梅花鲤鱼等。 鄱阳湖野生鱼类,以鲥鱼最为珍贵。渔民中有句俗话:“春鳊,秋鲤,夏三来”,“三来”即鲥鱼。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叹:“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南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在1988年时,鲥鱼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第一级的保护物种。

鄱阳湖还有知名的“湖三鲜”——“银鱼、鳗鲡、凤尾”,其中银鱼特别值得推荐,这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它的生命只有一年,渔民们捕获的银鱼,不论大小,都是当年的鱼。

玩乐

生态果蔬园里的农家乐,是全家欢乐游最热门的场所之一。在这个果蔬园里,游客既可以观赏自然景观,又可以亲手参与采摘。是一个果木景观欣赏和趣味体验相结合的休闲空间。

购物

“鄱阳风情街”浓缩了鄱阳县当地的饶州文化。期望采购一些特色纪念品带给朋友的游客们可以在饶州瓷器大市场、五一路小商品市场、饶州路购物街、紫金山步行街等场所购买。特别推荐脱胎漆器制作工艺,曾获得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另外,在“鄱阳风情街”上可以买到海参饼、鄱阳湖淡水鱼、冻米糖、金田大米、芝麻糖之类土特产。

交通线路

航空线路:除南昌机场外,江西还有九江、赣州和景德镇3个民航机场。

铁路线路:以京

九、浙赣、皖赣、鹰厦、武九5条铁路为骨干,另有横南、向乐、分文、弋樟、张塘、张建、新泰等支线。

公路线路:江西省公路四通八达,省会城市南昌北往九江、南至樟树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梨温高速公路业已通车,沿320国道进江西省就能上高速公路,直达南昌市和庐山等地方。此外,省内还有6条国道,分别是东西向的316国道(福州至兰州)、319国道(厦门至成都)、320国道(上海至云南瑞丽)、323国道(瑞金至云南澜沧)和南北向的105国道(北京至珠海)、206国道(烟台至汕头)。其中105和206国道双双纵贯江西。

第二篇: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讲解词_鄱阳湖导游词

鄱阳湖导游词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南北长17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洪水面积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5000亿立方。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阳(波阳)、余干、南昌、新建、庐山区等八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泽、彭湖、官亭湖等多种称谓,在漫长的历史年代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远在地质史元古代时期,湖区为扬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八九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湖区地壳又经断陷构成鄱阳湖盆地锥形。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彭蠢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在彭蠢泽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鄱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 在 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裕地区,我国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江万里、朱耷等都在湖区出生和成长。这里又发生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练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太平军湖日大捷、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革命等。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人江西的唯一水道,发生在鄱阳湖上的文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则更是难以胜数。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上的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时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写的是鄱阳湖的胜景。

鄱阳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县的石钟山、大孤山,都昌县的南山和老爷庙,星子县的落星湖,风光如画,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将鄱阳湖上的各景点通过游船连成一线即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鄱阳湖,美丽的湖,神话的湖,充满诗情画意的湖,她象一个淡妆素抹的少女,含情脉脉地笑迎每一位光临的游客神游翻阳湖。

鄱阳湖景区

由落星石、落星湖、神灵湖、蓼南蚌湖候鸟观赏站、湖滨沙滩、火焰山、老爷庙等景点组成。无论水路或是陆路,交通都极为方便。

落星石 一名落星墩,亦称德星山。位于星子县城南三里的鄱阳湖上水边,它是一座小小石岛,高若数丈,纵横周回大约一百余步,总面积不过1800平方米,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传为坠星所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落星石,周蛔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由此得名,落星石也即成了星子县一个重要的标志与象征。五代时,落星墩被封为宝石山,吴杨溥大和三年(931年),封落星石为宝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游此皆有题咏,王安石诗中所形容的万里长江一酒杯更是千古传名。唐末乾宁年问(894898年),敕建禅寺于上,赐额为福星龙安院,又名法安院,俗称落星寺。宋后历代都加以维修,明代又加建亭台楼阁,如浮玉楼、玉京轩、岗漪轩、清晖阁等,由于历尽沧桑残存无已。上生竹木,墩境依旧幽雅秀丽。伫立其上:远眺庐山,淡烟轻掩雄姿;近观湖水,碧波连天一色。驻足落星寺,远眺庐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鳞竞跃,白鹭翻飞,田园诗人陶渊明当年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归田情景,仿佛依稀可见。上有清晖阁、玉京轩等,龙图阁学士吴仲庶,尤其酷爱西轩,更名岚漪,并书二字刻石。黄庭坚诗龙图老翁来赋诗,即指此事。明天顺年间重建。万历年间,参议于世懋复建浮玉楼。连州廖叶改落星石为德星山,寺院随之改称德星寺。落星石虽为弹丸之地,周围仅百余步,但它的名气却十分深远,一个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它凝聚了一个庞大的文人学士群,历朝历代,络绎不绝:南唐释齐已;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程公辟、蒋颖叔、朱熹、陆九渊;元揭俣斯;明刘杼德、罗洪先;清张维屏、翁方纲等等,都印痕下无数动人诗篇。这里,仅举王安石七律《落星寺在南康军中》,以壮其观:穿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坐见山川吞日月,杏无车马送尘埃。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胜概惟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使落星石承载了厚重的文化氛围。今天,它依然屹立在浩瀚的鄱阳湖之中,其上,有牌坊、禅院、石塔等建筑及与之配套的各项服务设施,成为星子县鄱阳湖景区现代旅游一个不可或缺的中心景点,由紫阳堤泛舟,抵落星石,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庐山隐隐,大姑凹眸,游人至此,面对这一奇景,定会感慨良多。

您可以访问(www.9xwang.com)

第三篇:国家林业局局长解读《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侯雪静)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这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如何?湿地保护的目标是什么?保护修复湿地又将有哪些重要举措?12日,记者专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

扼制减退趋势: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

张建龙说,我国湿地类型多、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8.04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58%,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667.47万公顷(约7亿亩)。我国实施了湿地保护工程,湿地保护和退化湿地恢复的面积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我国有国际重要湿地49处,不同级别的湿地自然保护区600多个,湿地公园1000多个,湿地保护率达44.6%,初步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

但由于多种原因,湿地保护问题仍十分突出。2003年至2013年,全国湿地面积减少339.63万公顷,减少8.82%。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建设使许多湿地成为生态“孤岛”。部分流域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较高,污染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退化。部分湿地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有的湿地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湿地受威胁压力增大,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围垦、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建占用成为威胁湿地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张建龙说。他同时认为,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缺失,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目的的法律法规亟待建立,各项制度措施还有待加强。

据张建龙介绍,针对湿地面积持续减退问题,《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通过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湿地保护的主体责任,推进实现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这一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张建龙解释说,我国湿地总量不足,湿地流失破坏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保持湿地总量不再减少,是湿地保护最紧迫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均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的要求。

根据测算,“十三五”期间通过积极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可新增湿地面积300万亩。同时,通过积极发展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可以实现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的目标。

全面保护湿地: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

张建龙说,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保护湿地”,这次出台的方案明确提出“全面保护湿地”,在保护湿地的理念上有了新发展。“全面”二字如何体现?他分析了三个方面:

在湿地保护范围上,将全国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这是中央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题中之义。

把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结合起来,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采取政策的、法律的、科学的等综合措施,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可持续地维护和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和作用。

针对湿地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对于重要湿地,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对于一般湿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允许进行合理利用。但这种利用要在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以内,且不能改变湿地的性质。

张建龙说,当前湿地保护最关键的是抓好《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落实,把相关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办法。如:加快推进湿地立法,实现依法治湿;逐级落实湿地面积管控目标,推进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地方政府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尽快划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范围,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等。

形成保护合力:重点从五方面抓好制度实施

张建龙说,方案提出的湿地保护具体制度,贯彻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吸收借鉴了国际上湿地保护的先进理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重点要从五个方面抓好这些具体制度的实施。

一是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将全国湿地划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列入不同级别湿地名录,定期更新。

二是确保现有湿地面积不减少。把保持现有湿地面积不减少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确定全国和各省(区、市)的湿地面积管控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

三是紧抓湿地利用监管的薄弱环节。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各类湿地功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完善涉及湿地相关资源的用途管理制度,依法对湿地利用进行监督,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的行为。

四是着力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多举措恢复原有湿地,增加湿地面积。编制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

五是注重湿地保护修复的效果。健全湿地监测评价制度,明确监测评价主体,完善湿地监测评价规程和标准体系。建立湿地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和统一的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监测评价信息应用。

他表示,方案提出的这些政策措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形成湿地保护修复的合力。林业部门将更高效地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湿地保护工作。

第四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6〕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11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全面保护湿地,强化湿地利用监管,推进退化湿地修复,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续性;坚持全面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全国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重点加强自然湿地、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

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坚持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农业、海洋等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协同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坚持注重成效、严格考核的原则,将湿地保护修复成效纳入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严明奖惩制度。

(三)目标任务。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7亿亩,新增湿地面积300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

二、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

(四)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将全国湿地划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列入不同级别湿地名录,定期更新。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参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五)探索开展湿地管理事权划分改革。坚持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探索开展湿地管理方面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晰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事权划分。(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六)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国务院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指导全国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指导本辖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对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要通过设立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方式加强保护,在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加快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夯实保护基础。在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探索设立湿地管护公益岗位,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管护联动网络,创新湿地保护管理形式。(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七)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确定全国和各省(区、市)湿地面积管控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合理划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范围,明确湿地名录,并落实到具体湿地地块。经批准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制定湿地生态状况评定标准,从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水量、水质、土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水鸟种类不低于231种,全国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减少。(国家林业局、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建立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要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和终身追责机制。(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参与)

四、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

(十)建立湿地用途管控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各类湿地功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湿地,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禁止开(围)垦、填埋、排干湿地,禁止永久性截断湿地水源,禁止向湿地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对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造成破坏,禁止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其他活动。(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规范湿地用途管理。完善涉及湿地相关资源的用途管理制度,合理设立湿地相关资源利用的强度和时限,避免对湿地生态要素、生态过程、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造成破坏。进一步加强对取水、污染物排放、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挖砂、取土、开矿、引进外来物种和涉外科学考察等活动的管理。(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严肃惩处破坏湿地行为。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对湿地利用进行监督,对湿地破坏严重的地区或有关部门进行约谈,探索建立湿地利用预警机制,遏制各种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的行为,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的,由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情节严重或逾期未恢复原状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严肃处理。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执法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或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湿地资源利用者的监督。(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

(十三)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对未经批准将湿地转为其他用途的,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恢复和重建。能够确认责任主体的,由其自行开展湿地修复或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对因历史原因或公共利益造成生态破坏的、因重大自然灾害受损的湿地,经科学论证确需恢复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承担修复责任,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近年来湿地被侵占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并通过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排水退化湿地恢复和盐碱化土地复湿等措施,恢复原有湿地。各地要在水源、用地、管护、移民安置等方面,为增加湿地面积提供条件。(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同级相关部门编制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优先修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通过污染清理、土地整治、地形地貌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拆除围网、生态移民和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碳汇功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参与) (十六)完善生态用水机制。水资源利用要与湿地保护紧密结合,统筹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水资源平衡,维护湿地的生态用水需求。从生态安全、水文联系的角度,利用流域综合治

理方法,建立湿地生态补水机制,明确技术路线、资金投入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水库蓄水和泄洪要充分考虑相关野生动植物保护需求。(水利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参与) (十七)强化湿地修复成效监督。国务院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制定湿地修复绩效评价标准,组织开展湿地修复工程的绩效评价。由第三方机构开展湿地修复工程竣工评估和后评估。建立湿地修复公示制度,依法公开湿地修复方案、修复成效,接受公众监督。(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

(十八)明确湿地监测评价主体。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重要湿地的监测评价,制定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重要湿地评价、退化湿地评估等规程或标准,组织实施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调查周期为10年。省级及以下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监测评价。加强部门间湿地监测评价协调工作,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参与) (十九)完善湿地监测网络。统筹规划国家重要湿地监测站点设置,建立国家重要湿地监测评价网络,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和信息化水平。健全湿地监测数据共享制度,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农业、海洋等部门获取的湿地资源相关数据要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加强生态风险预警,防止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发生不良变化。(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参与) (二十)监测信息发布和应用。建立统一的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和渠道等。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全国范围、跨区域、跨流域以及国家重要湿地监测评价信息。运用监测评价信息,为考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湿地保护责任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建立监测评价与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参与)

七、完善湿地保护修复保障机制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湿地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施湿地保护科学决策,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形成湿地保护合力,确保实现湿地保护修复的目

标任务。强化军地协调配合,共同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参与) (二十二)加快法制建设。抓紧研究制订系统的湿地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好水、土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督促指导有关省份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地方法规。(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加大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研究给予风险补偿。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率先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要湿地开展补偿试点。(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海洋局等参与) (二十四)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湿地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突出湿地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等关系研究。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示范,在湿地修复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建立湿地保护管理决策的科技支撑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国家林业局、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加强宣传教育。面向公众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利用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手段,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努力形成全社会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抓好广大中小学生湿地保护知识教育,树立湿地保护意识。研究建立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动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和相关知识传播。(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五篇: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_百度文库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以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湖区人民健康安全等为主要开发.wenku.baidu.com/view/1fe8466db84ae45c3a35.2011-6-23-百度快照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denghong666的日志-网易博客鄱阳湖建坝江湖之争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探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denghong666-denghong666的博客25年前的1983年.blog.163.com/denghong666/blog/static/3874.2011-6-16-百度快照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2008年9月

1、调度运行方式(1)主汛期:5月1日~8月31日,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2)蓄水期:9月1日~9月30日,当湖水位达到15.5m(黄海高程系,下同)时,控制闸门开度,使湖水位维持在15.5m左右;若遇枯水年,9月1日湖水位低于14m,在满足航运、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控制闸门开度,尽快充蓄,并控制湖水位不超过15.5m。(3)补水期:10月1日~10月31日,加大枢纽泄量,将湖水位降至调控高水位14m,以补充下游因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外江水量减少。(4)供水期:1)11月1日~次年2月底,为满足通航、生态基流需求,枢纽最小下泄流量按925m3/s控制,并尽量使湖泊维持在调控高水位运行;2)3月1日~4月30日,加大枢纽泄量,至4月30日将湖水位降至调控低水位12m。

2、工程布置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km,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km,地理位置为东径116°07′,北纬29°32′,坝址控制鄱阳湖水系全部流域面积。坝址左岸为长岭山,山顶高程为129m;右岸为屏峰山,山顶高程为149.2m;两山之间湖面宽约2.8km。坝址处地形较对称,两岸均为岩质边坡,地形、地质条件较好;水道主泓靠右岸屏峰山,基岩埋深相对较浅。鄱阳湖水利枢纽由闸坝主体工程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两部分组成。(1)闸坝主体工程从左至右工程布置依次为:土石连接坝段:长107m。船闸:通航标准为2000t级,采用三线一级船闸,船闸规模按Ⅱ(1)级航道标准通航1顶4驳8000t级船队配套,规划货运量6450万t。闸室有效尺寸采用240m×34m×4.5m(长×宽×最小槛上水深),船闸段总长396m。船闸隔流堤:长60.7m。泄水闸:轴线总长2191m,从左至右依次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共111孔,单孔净宽16m,总净宽1776m。其中Ⅰ、Ⅱ区67孔,底板顶高程5m;Ⅲ、Ⅳ区44孔,底板顶高程1m。泄水闸最大过流量32760m3/s。电站厂房:共布置8台单机容量1.15万kw灯泡贯流式机组,总装机9.2万kw,厂房总长209.2m。过鱼建筑物:设置在电站厂房右侧滩地上,采用阶梯式鱼道结合仿自然通道的综合形式,共设216级,其中过鱼池196级,休息室20级,轴线全长约910m。鱼道上口长22.27m。闸坝轴线:总长2986m。(2)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为使自然保护区内水位满足正常消落的需要,在闸坝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设计安排对鄱阳湖(吴城)、南矶两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防护,防护工程措施为:结合区内各小湖泊自然形成的高地边滩等地形条件,修筑部分湿地生态低矮小土堤,使保护区形成相对独立的防护圈,在各独立防护圈内设节制闸、排涝站,控制防护圈内水位,以满足自然保护区湿地正常运行要求。两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防护总面积445km2,防护堤总长38.11km,节制闸16座,电排站9座,电排站总装机11948kw,排水沟整治5km。

3、工程效益(1)生态环境效益总体水质:据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专题研究成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枯水期(10月~次年3月),鄱阳湖水体面积和容积较天然状态下有较大增加,对鄱阳湖水体稀释与降解入湖污染物有利。出湖水量与天然相比基本不变,即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仅对出湖水量进行年内调节,基本不影响鄱阳湖水体的交换。因此本工程建成后有利于改善鄱阳湖枯水期水质,对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则基本没有影响。湿地保护效益:工程的实施将使枯水季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改变因枯季湖泊干涸而导致的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使鄱阳湖湿地面积及环境得到充分的保护。当工程实施后,鄱阳湖14~16m之间有约600km2的草沼湿地,加上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面积约445 km2,鄱阳湖有约1000 km2稳定的草沼湿地。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的防护区的枯水期水位可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调度管理,对区内的动植物的繁衍和候鸟的栖息觅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生物多样与湿地均能产生积极影响,使保护区内的水环境朝着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血防效益:本工程建成后,为根治鄱阳湖区血吸虫病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我国目前灭螺实践经验,针对鄱阳湖区采用蓄水灭螺方法是目前最经济又不污染水体的有效灭螺方法。本工程减少湖区有螺洲滩面积72%以上,具有巨大的淹灭钉螺效益,辅以其它措施,可基本消灭鄱阳湖洲滩钉螺,基本消灭湖区血吸虫,改善湖区人民生活生产的环境,为保障湖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2)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A、水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灌溉:鄱阳湖区是我省降水低值区(多年平均降水约1450mm),也是我省蒸发高值区(多年平均蒸发量约1100mm,E601),流入鄱阳湖的过境水量是湖区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而巨大的水位变幅制约了湖区的农田灌溉。近年来,由于8月份鄱阳湖就出现历史上同期水位最低的现象,已直接影响到沿湖主要农作物晚稻的灌溉用水。本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湖圩区的灌溉水源条件。沿湖圩区300多万亩农田的分布高程约为11~14m,较高且稳定的内湖水位为沿湖农田灌溉创造了有利的水源条件。城乡供水:鄱阳湖区过境水量丰富,但天然状况下鄱阳湖水位变幅大,水资源利用困难。近年来,枯水位恶化和枯水期增长趋势明显,造成湖滨尾闾地区城乡取水不便,甚至出现供水困难。如南昌市2007年南昌站最低水位12.17m,比2003年最低水位(12.95m)低0.78m,比历年最低水位(2006年12.69m)低0.52m。南昌市各水厂均出现取水困难,严重影响了南昌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南昌市区域性停水现象;2009年1月26日,春节期间都昌站水位6.10m,再创历史新低,都昌县城自来水厂取水困难,影响县城10多万人生活用水。本工程建成后,枯水期湖水位将有一定的抬高,使沿湖城市、乡镇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更加方便,也为我省规划的鄱阳湖城镇群的建设创造了条件。长江干流补水作用: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按补偿三峡水库蓄水的调度原则,在10月份三峡水库蓄水期间,为长江下游补充枯水流量1000-1600m3/s。在满足自身供水、灌溉、通航等要求基础上,在枯水季节的特枯时段,可为长江下游增加约54亿m3的优质淡水资源,有利于增加长江下游遭遇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水资源调度的灵活性。B、水面资源利用方面:本工程建成后,鄱阳湖及五河尾闾区将拥有较大面积的水面资源,为湖区航运、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航运效益:改善湖区航道条件,新增湖区Ⅲ级航道200km以上,使滨湖地区的各个县(市)都有Ⅲ航道贯通。由于本工程建成后湖水位变幅较小,为湖区和五河尾闾区的港口码头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水深大,落差小,便于货物装卸,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将为我省规划的环湖城市群的水运交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水产养殖效益:本工程建成后,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新增浅层水面290万亩。由于内湖水位较为稳定,上百万亩被水淹没的堤外洲滩是发展水产养殖的良好场所。C、其它资源利用效益: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还为利用沿湖岸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发展湖区旅游事业、开发利用沿湖地区矿产资源(如星子县的花岗岩、板岩,都昌、永修县的型砂、建筑砂石材料等)等创造了条件,为湖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枯水季较为稳定的湖泊水面为沿湖城镇提供了优美的水环境与景观水面,为城镇景观环境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D、水能利用效益本工程建成后,可以利用鄱阳湖水系丰富的径流资源和本工程内湖、外江的水位差发电,达到水能利用的目的。根据上述初步拟定的特征水位和调度方式,经径流调节分析计算,鄱阳湖水利枢纽水电站装机9.2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2.85亿kwh,可缓解我省枯水季节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

上一篇:迎接检查欢迎词简短下一篇:药剂科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