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与开发总结

2024-04-11

旅游资源与开发总结(精选6篇)

篇1:旅游资源与开发总结

节庆旅游—-以节庆活动作为特殊的旅游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是旅游的主题性强的旅游产品。

旅游规划—是在专家、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下,通过对旅游资源和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调查研究和评价,为未来旅游业发展寻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最优化的过程。旅游环境的承载能力—指旅游地开发和发展旅游在不影响后代对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旅游地考虑环境生态承纳量.资源空间承容量.心理承受量.经济承载量等方面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区域旅游规划—按照旅游资源与产品的地域分异性及区域社会、经济、交通、行政等条件的组合和内部关联程度,对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发展的结构进行战略性规划。

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前去旅游的存在于旅游目的地的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法—评价者在对旅游地资源进行详细考察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对旅游资源地所作的主观色彩浓厚的结论性描述。

旅游吸引物规划—指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旅游地生命周期--一个旅游产品从开发出来投放市场到最后被淘汰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由资源发现期—开发启动期—快速增长期—平稳发展期—衰落或复苏期。

永续旅游—持续性旅游,是指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损坏现

有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在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开发行为。

辨析旅游产品和旅游地形象—旅游地形象定位与旅游地产品特色定位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范畴。旅游的形象是对旅游地产品特色的象征表达和定位,旅游产品是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旅游产品对于形象是种补充和具体表现内容,而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的象征,指在对产品、品牌的提炼形象表达一个旅游地、旅游企业的理念和奋斗目标,旅游地形象比产品更高一层范畴。

度假旅游产品分类—

1、城郊型度假产品;

2、高山雪原型度假产品;

3、海滨海岛型度假产品;

4、温泉疗养型度假产品;

5、内陆湖泊山水型度假产品;

6、山川田园型度假产品。

外部因素分析包括内容—市场需求和竞争者。市场需求分析:

1、客源市场分析

2、对现有市场潜力评估。竞争分析:

1、对行业内竞争面的分析

2、竞争者行为分析

3、本项目的优势和产品定位

4、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定位

节庆旅游策划的基本原理和要素—基本原理:

1、节庆旅游活动策划要以当地的旅游资源为基础,要有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切忌毫无根据地移花接木

2、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是节庆活动策划的基础

3、节庆旅游活动策划要紧扣旅游地形象,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形象和展示文化内涵

4、节庆旅游地嫁接移植要恰到好处

5、策划的节庆旅游要有市场基础,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要力求参与性、趣味性,有广泛的公众参与其间,并从中获得快乐

6、节庆旅游的策划要因势利导,要学会借势借机。要素—

1、节庆旅游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规模

2、主要参与者和来访者

3、节庆活动的主题、宗旨和目的4、节庆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包括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其他可能的赞助单位,以及组织机构如何建立,各自的职责和分工

5、主题活动日程、内容和配套活动的日程、内容

6、主题活动和配套活动的表现形式

7、节庆活动的各种行动计划,包括财务计划、消防及安全几乎是、接待计划、宣传促销计划、开幕式和新闻发布会计划、各主题和配套活动的日程安排

8、市场分析,包括竞争者分析,预计接待人数,收入来源和收入预测

9、政策面所需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财务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

1、成本分析:成本分析;经营成本分析

2、盈利能力分析:投资利润率;回收期的计算;投资收益的计算;平均投资收益的计算;现值指数计算法

@旅游环境污染的基本形式—

1、水体污染

2、植被破坏

3、大气、噪声污染

4、垃圾污染

5、景观污染和文物古迹遭到破坏

6、索道建设与环境破坏

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法

2、单纯矩阵评价方法

3、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服务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其他新兴的资源类型

论述题—

篇2:旅游资源与开发总结

总结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缩影,而不是教学的圣经。因此,提升教师自身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是教学中的重头戏。下面,我就一学期来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延伸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

我们知道教材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它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然而,教材本身带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地区、学校及学生。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使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1、用活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我们知道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善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学生的学习是存在差异的,我们要在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调整、补充教材所提供的教材内容。另外,还要综合利用教材上提供的课程资源。

2、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至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较大作用的素材,我们要用活、用足,让它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3、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由于地区的不同和学生存在的差异,课本上提供的素材不可能每个地区都适用。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重视结合当地现实背景来开展数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置换教材中生疏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像这样把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既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善于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教师应具有发现事物的眼光,善于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来为教学服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件和现象都与数学有一定的联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不仅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中去寻找或者自己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或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这些立体图形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这样,无形中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远比教师带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三、合理开发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作为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除了开发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积极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外,还应该尽力开发有助于锻炼学生实际能力的课程资源内容。一位教师在教学第二册教材内容《位置》时,让学生学习找电影院的座位。这位教师把教室布置成电影院,让学生试着在模

拟的电影院里找座位,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生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位置的含义。这位教师合理地开发了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又如: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之后,我让学生测量校园内各建筑物的占地面积,确定它们的位置,再确定出比例尺,让学生画出校园的平面图。最后组织兴趣小组,放飞思路,展开想象,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校园。显然,这些围绕比例尺而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内容,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比例尺的理解,而且关键在于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

总之,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就是要使学校课程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大量的课程资源存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它正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应具有善于发现事物的眼光,拓展自己的视野,转变自己的观念,积极、大胆地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的浪潮中。开拓、创新出新的课程资源类型和旧课程资源中的新内容,提高自身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篇3:议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而造就了我国民俗文化内容随着地域化特征而丰富多彩,发展至今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实际上,民俗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民间的风俗,也称之为民间习惯、民土风情,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并且传承下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换言之,民俗既来自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这种生活模式会在一定地域内进行传播,从而形成包括语言、行为、心理等各个方面上的集体习惯。本文对有关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进行研究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二、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随着文化旅游的逐渐推广和普及,在我国各地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民俗村、古街、古城等,一方面具有优美的环境以及文化背景,另一方面进行的是现代化管理与优质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一)人造民俗村

比如,在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就是集合了我国56个民族的各式各样的艺术、风情以及建筑等,占地面积为18万㎡,在风景区内有各种少数民族的村寨与景点,具体内容包括生活民俗、绝技、服饰、歌舞等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民族进行展现。其实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动态民族文化博物馆。

(二)民俗风情旅游

民俗风情旅游主要是通过传统节日、少数民族风俗或者其他节庆活动等,比如说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哈尔滨的冰雕节、内蒙大草原上的那达慕等,都是以少数民族风俗为载体而形成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与普通旅游相比因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而备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三)旅游饭店文化

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此丰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其中,旅游饭店文化成为其中的代表性主题。在我国,民俗风情中无论是歌舞艺术、音乐,还是服饰、装饰等,都可以很好的与饭店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给饭店引流、提高进店量,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于推广我国优秀民俗文化做出一定贡献。

三、民俗旅游资源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二十多年时间,我国在民俗旅游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举例而言,北京作为古老和现代的结合体,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各种民俗旅游资源特别突出,比如胡同旅游已经成为北京旅游的重要名片,每年会有接近20万国际游客来此参观。然而,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民俗旅游的特点在于舞台真实特点,哪怕是民俗表演必须要尽量贴近真实生活,而不是简单的追求热闹好看,仅仅符合游客的兴趣而丧失了对民俗形式、民俗内容及其主要特征的体现,对于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承而言造成严重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强行把一些非民俗的内容添加到“民俗旅游”中。具体体现在民俗旅游开发时,一些开发商为加大对游客的吸引力,故意忽略了民俗文化原本的特质,站在商业的角度看待民俗。甚至纂改民俗内容及表现形式,从而形成“制造”民俗的情况。一些开发商表示,民俗与旅游想要表达的文化积淀不太符合,和游客想要追求的轻松的旅游心态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一定的表现处理,通过声、光、电等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包装。表面上来说,尽管这些做法对于游客来说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民俗,然而仅仅假如站在文化的视角,以上做法反而限制了游客对民俗文化内涵的认识。

(二)民俗地社区当地居民之间存在利益协调机制不合理的现象。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俗地社区当地的居民也会适当参加到旅游分工中来,比如说利用制售纪念品、参加景点服务工作的方式参与进来,以此在旅游行业中获取经济利润。一些居民会由于知识、技能等因素,无法从当地旅游行业获取经理利益,因此而造成旅游收入不均的情况。以上两类人群对于民俗旅游的认识存在相反的看法:前者获利颇丰,自当会积极支持民俗旅游,后者获利较少,甚至是零获利,有可能站在民俗旅游发展相反的视角。同时,因为两类人群看法不同而造成两类人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处理不当则会引发矛盾冲突,对于景区及社区的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民俗旅游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民俗消亡过程。实际上,民俗旅游经过一定程度的开发,世界各地的游客纷杳而至,民俗地居民和外界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特别是针对于积极参与民俗旅游业分工的居民,一方面从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发家致富,在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生活条件改变过程中,表现最明显的自然是吃住条件,从而对于外来生活方式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这部分居民有可能会认为长袍大衫的样式过于单一,而且穿着非常不方便,于是选择牛仔夹克。体现在建筑方面,尽可能的选择结构耐用、采光条件良好的高层建筑。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也改变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对比分析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合时宜,会逐渐被新的生活方式所淘汰。

四、解决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问题的对策

从以上问题中可以得出,必须要针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使得开发和保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强化民俗旅游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旅游小册子、圣像制品等方法,或者是以展销、区域合作等方式进行宣传,熟悉客户获取民俗旅游资源的意义。

(二)对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对民俗旅游产品的定位进行调整和提升。一方面,必须要遵循特色性原则,另外一方面就是遵循参与性原则。

(三)强调的是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游客一方面要对地方特色充满兴趣,其需求点还包括旅游商品的购买等,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食品等,都能够作为商品开发,开发时谨记特色化原则和文化内涵原则。

(四)保护和民俗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能够使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体系,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如有必要,还可以采取特殊手段,比如或录像、电影等。需要明白的是,保护并非是民俗风情装进博物馆,对于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从而实现传承和活动。

(五)强化管理,严格执法

在旅游旺季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对策,对游客进行疏导、限制,避免因为环境污染而导致生活便利性下降,民俗庸俗化和违民俗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法律限制。所以,民俗风情旅游行业的规划化、法制化等,实际上属于交警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要严格立法和执法,才可以确保我国民俗风情旅游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可持续发展道路

民俗旅游资源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果开发过度,没有做好保护措施,那么资源也会化为乌有。一定要对民俗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弘扬,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可以及时准备专家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对旅游接待量进行科学规划,制定相关保护对策,让民俗文化、社会经济、文化等,共同组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除此之外,必须要依赖于政府、媒体等,向客户传达保护民俗资源的意向,避免民俗被庸俗同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其中涉及到的因素众多,一旦其中一项有问题,则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使得我国民俗文化走向世界。

篇4:四川山地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

关键词:四川山地;旅游资源评价;资源开发;千佛山生态旅游

一、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基本现状及开发优势

四川的山地资源以全省面积49.8%的比例多分布在四川的西部高原和盆地边缘处,作为四川特色旅游资源之一,其具有景点多、功能多、山地资源类型多、地形复杂、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垂直差异明显、冰川规模极其壮观等特点,因此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整体面积达到122平方公里的千佛山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四川绵阳的西北部,以千佛山的山地资源为核心向周围绵延开来,位于成都到绵阳到九寨沟再到黄龙寺的黄金旅游线中,并与白水湖、罗浮山及龙泉砾宫多项生态景区构成绵阳的内环旅游线。

千佛山的山地资源具有幽、险、奇、绝、秀等特征。千佛山每年11月中旬到第二年3月之间的积雪期间内龙洞沟、淋冰崖、海子沟等冰凌高挂最高达到300米,冰雪世界的瑰丽与王家药场的林海雪原,可为渴望北国雪原风光的游客带来了新的体验。

从千佛山山地资源的表现特征来看,千佛山山顶具有一览众山小的优势,东侧坡型具有多层次和柔缓性,西侧绝壁刚劲壁立,千佛山独有的天门洞、云岩、盘龙石及形态美好的蘑菇石、石笋、巨幅白岩等,与清丽的水景联袂,从色、形、光、声多方面体现出千佛山山地资源独特的观赏价值。千佛山在多种动物和植被的聚集下,具有着独特的动态美、形态美、声音美。

千佛山龙洞沟拥有高度160米、水幅在3-7米之间常年不断的多级性瀑布,单级瀑布高达66米,在千佛山特有的山地地貌特征下,单级落差额度高于300米的淋冰岩和珍珠滩季节性瀑布以其灵气足、观瞻性强和规模大对游人极具有诱惑力,丰沛的水源和适宜的温度决定了千佛山多样化、优秀的生物圈架构,景区的物种基因库极为丰盛,成土母岩主要为灰岩、片麻岩、千枚岩,在成土因素多样化的作用下,土壤垂直带谱的分布更为明显,腐殖层深厚及ph值稳定的前提下,区域中现有名贵中药材含贝母、天麻等50余种,脊椎动物68科,珍稀动物如金丝猴、大熊猫、云豹等,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等相应成趣,气候宜人风景诱人。千佛山生态景区以气候、生物、水文、地形、土壤等的复杂多样,以及山地特殊气候所孕育的生态资源种类的丰厚性等为千佛山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二、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开发条件及问题

1、千佛山山地旅游资源的良好开发条件

千佛山山地旅游资源的高开发价值主要包括自然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古寺古庙古钟的悠久传承,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的奇妙,革命遗迹和佛学文化的人文特性等。从千佛山山地资源开发的区域型特色和景点分布情况来看,从拥有珙桐林、海子、峭壁绝壁、瀑布等的龙洞沟景区上行可抵达千佛山的顶景区,云海、佛光、日出自成一景,天门洞、云岩、望香台、蘑菇石、盘龙石、杜鹃林、易家大坪等的景点空间较为紧凑,集中开发的过程中,更有利于进行旅游线路多样化的设计。千佛山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千佛山与成都间车距小于1.5小时,临近北川、绵竹、德阳、绵阳等,景区规划时景区的可进入性极强。景点之间的紧凑性对旅客的集中景点观赏及旅客资源的带入等具有良好的促进性。随着千佛山山地旅游风景区的逐步开发,在九寨沟被列为黄金旅游景点后,千佛山区域的旅游客源极为丰厚。

2、千佛山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的天然优势在缺乏有效开发的前提下并不一定能帶来丰厚的经济利益,由于地处在内陆,受到开发理念、原则等较为落后的前提下,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的开发中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山地资源本身作为生态型可持续资源,对其进行经济和山地自然的结合型开发可作为千佛山山地资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开发中受到观念落后、技术和操作水平低下等的影响下资源破坏和浪费极为严重,比如千佛山在前几年旅游发展极为火爆时,游客众多导致环境承载力趋向极限,景区内来往车辆的不断增加为千佛山区域水源、土壤、大气等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市场定位角度来看,山地资源和景观旅游市场主要以欧美市场的客源为主,但是目前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的开发主要以国内市场的客源为主要定位,西方游客市场的开发力度不足,作为内陆的区域,四川千佛山与山地旅游主要客源市场间的距离也造成了国外游客数量受到限制。作为典型的山地旅游资源,四川千佛山在开发中在硬件设施部分需要极大的投入,但是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覆盖区域极为广泛,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差的区域在吃、住、娱乐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设施,接待能力不足的前提下,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的不足则被放大,很容易造成游客的不满和投诉。四川千佛山山地旅游资源的当前项目开发,除个别的区域如千佛山本身外,相邻区域的山地景点也仅能提供观光旅游服务,特色旅游和度假旅游服务相对较少,四川千佛山山地的旅游资源特色尚未挖掘出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的发展。

三、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的科学型开发规划

1、重新调整客源定位,构建大旅游精品环线

正如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开发中对客源定位与实际山地旅游客户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四川千佛山山地开发规划的调整需要以市场真正发展为前提,按照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种趋向,立足四川千佛山山地的区域特色和交通环境特点,分别进行客源市场定位的规划。如国内市场以德阳、成都、绵阳作为一级市场,重庆和附近区域作为重点开拓市场,东南沿海、天津和北京区域列为机会市场。国外市场同样分为三类,亚洲短程和九寨的环线作为基础市场,澳大利亚、北美和欧洲则作为开拓市场,中东、俄罗斯及其他区域列为机会市场。考虑到四川千佛山山地的绿色、生态型开发需要,结合山地资源开发产业链延展的需要,可从食、住、行、娱、游、购对四川千佛山山地生态旅游进行特色性规划,比如旅游的主干线方面则可设定双河口——宝藏寺——龙洞沟——盘龙石——易家大坪——杜鹃王——千佛顶——衫板王爷——白岩——茶坪——双河口。针对千佛山周围一区一景,景色的空间性联系紧密的特色,在构建大旅游精品环线的原则下,可以开发多元化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多样性生态观光景观、疗养避暑、健身旅游等精品旅游服务。

nlc202309020718

2、利用地理景观特色变化,合理设计开发布局

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开发主要以其丰厚的天然资源、人文景观的悠久神秘、生态环境的良好性等为开发基础,由于山地四季的变化程度不同,其景观特征、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化可以配合人工景观的培育,作为不同季节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以降低山地旅游淡旺季的经济收入差。考虑到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开发的总体布局需要,在旅游服务中心方面可按照地理景观分布的特征来进行三级旅游服务中心的区分型设置,如白岩千佛广场接待中心和宝藏寺海龙接待中心可作为一级旅游服务中心,千佛山顶设立二级旅游服务中心,三级旅游服务中心则按照不同景点的分布状态进行灵活性的调整和设立。景区开发方面可设定四个重点开发区域,如包含日出、佛光、云海、佛教、云岩和天门洞的千佛山顶景区;包含蘑菇石、佛祖庙、杜鹃林、壶嘴和石笋的白岩景区;包含山地混交林的生态系统、海子、绝壁、珙桐林、峡谷等在内的龙洞沟景区;包含杜鹃、悬崖、高山阔混交林的生态系统、绝壁等在内的衫板王爷杜鹃走廊——易家大坪——盘龙石。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行可持续性开发规划

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减少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方面逐步完善现有如景区内外所需的衣、食、住、行、娱乐等各项基本服务设施,严格控制山地旅游区域的覆盖性面积,比如避开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珍稀动物的日常生活区,对主景区的規模和景点的数量必须严格控制,强化景区外围的开发,以此来降低主景区的旅客压力。在景区开发之前,从规划角度立足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来制定四川千佛山山地旅游规划方案。合理测算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开发区域的生态旅游容量,明确需要保护和开发的区域及项目,按照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遵从规划落实需要来编制详细执行规范。考虑到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开发的保护评价管理需要,可引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逐步构建和完善四川千佛山山地资源开发所需要的旅游信息系统,并从多渠道来争取开发的资金。

【参考文献】

[1]杨光.山东省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4(04).

[2]毛国栋.福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D].四川农业大学.2012(06).

[3]涂琼华.GIS在山地旅游管理中的应用[M].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8).

篇5:旅游资源与开发总结

(资源与市场开发股)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股室紧紧围绕着区委、区管委、局的中心工作开展,在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股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资源开发方面

1、按照区委、区管委的工作部署,对旅游重点项目进行督查和跟踪落实,每月督促区重点项目单位上交月报表。

2、做好海陵岛南海I号--大角湾景区创5A各项整改工作,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次整改工作会议。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分标准,把景区整改任务分解成若干细项,并拟订任务分解表按项进行落实工作。

3、神前湾红树林生态公园项目。在区委、区管委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红树林生态公园项目领导工作小组。现已完成前期租地准备工作;红树林滩涂已进行地质勘测并已制定总体规划图及施工方案。

(二)市场开发方面

1、抓好几大节庆活动,包括第十一届南海(阳江)开渔节、第十二届阳江市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特别是旅游

文化节及开渔节的渔家大宴600席是海陵区前所未有的盛事,由局里主要领导亲自监督指导,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并得到了区领导的肯定。2、4月份珠三角地区旅游业界同志2000多人到海陵岛进行旅游景点采线活动,并在保利辅馆进行了旅游推介会,收到了很好的成效。3、6月下旬我区率先与广州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海陵智慧旅游岛项目,实现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并在各大景区及酒店前台放设二维码扫描牌。4、7月制作完成海陵岛旅游指南及宣传折页,免费发放到各大酒店、旅行社及景区供游客取阅。5、8月份,由区管委牵头,联系阳江知名旅游企业前往京广高铁沿线(长沙—武汉—郑州)三地进行旅游推介促销。武汉、郑州两地迅速回访,此次宣传促销达到良好效果。6、8月下旬于广州琶洲展馆参加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并在博览会期间与开发商签订两大项目(万豪5星级酒店、大飞洋游艇项目)合同意向书。

7、在7月31日至10月5日期间每周六晚上7点至晚上11点,我局聘请广州格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阳江分公司在海陵岛螺洲公园举办了共计10场《音乐狂欢海陵岛》音乐会活动。8、10月25日,在保利皇冠酒店进行了推介会,邀请了阳江市各旅行社主要负责人参加。9、11月9日,在海韵戴斯度假酒店进行了2013年答谢会,邀请了省内外各旅行社主要负责人参加。

10、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11月28日在广州广东大厦举行阳江市旅游综合体招商推介会,我局邀请境外香港福东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保利、恒大、敏捷等10家投资客商参加。区管委在现场分别与广东南方高度演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海陵岛旅游有限公司签单了《秀魔方》移动剧场与大角湾“酒吧街”两大旅游投资项目合作意向书。11、2013年12月30日-2014年1月2日,由阳江市旅游协会组织,联系阳江知名旅游企业前往重庆、成都二市进去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活动现场组织200多人,空前盛大,且气氛非常好,达到预期效果。

(三)存在问题

我区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经费投入较为薄弱。

二、2014年工作计划

1、开展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区等工作是列入区委、区管委“三个十”工程的重大事项,把它作为打响我区旅游品牌,促进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根据区的部署,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扎实开展有关整改工作。同时海陵岛

以“中国十大宝岛”为引擎,积极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深度开发自然、民俗、宗教等旅游资源,高度重视旅游与生态、文化、产业的结合。积极打造集疍家风情、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购物消费为一体的高端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争取实施红树林生态公园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使之成为全区旅游品牌的重要元素。

2、我们继续发挥“南海I号”和国家海洋公园的品牌效应,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拓展客源市场。实施灵活的措施,继续做好省外的宣传推介工作,做好 “中国十大宝岛—海陵岛旅游推介会”活动,利用南海(阳江)开渔节和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的契机,积极策划开展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积极组织我区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和主流媒体记者联合来我区考察线路和采风,加强媒体宣传公关,加深合作关系。今年宣传推介的指导思想是巩固珠三角,拓宽京广高铁沿线城市。

3、做好明年系列节庆活动的策划和宣传。尤其是做好2014年第十二届南海(阳江)开渔节的渔家大宴工作和第十三届旅游文化节的工作。

4、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重大旅游促销活动。

5、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争取上一级的旅游专项资金扶持。

旅游文体局资源与市场开发股

篇6:学校资源开发总结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两年,在区推动信息化进程的背景下,我校也积极响应,构建和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得益于局领导和区信息中心等各方的关怀和多方面努力,先将具体做法做一汇报:

一、更新观念,形成机制。

1、领导机制。在信息化技术资源开发伊始,我校领导能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到现代化教育观念和手段的重要性,认为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认真贯彻区里的有关信息开发的相关要求,制订了适合本校的资源开发的方案。学校建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三个小组,即信息技术应用领导小组,信息技术指导小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以较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经常与教师探讨研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情况,定期部署各阶段工作任务,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等问题,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校长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积极发挥主管领导的作用,为资源开发小组提供有效的技术和资金上保障,参与日常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和校园网的开发,有时甚至参与其中,和教师们一起出谋划策,有的放矢、扎实有效地把资源开发工作列入教学计划,统一协调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督促落实现代信息技术工作,是资源开发建设坚实的后盾。

2、培训机制。我校十分重视抓好资源开发的相关技术培训工作,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主要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和语数外三大主课教师组成。信息资源的开发当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这就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给予技术上的支持,我校信息技术教师在资源开发的前期,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实践,整理出详细的学习资料,对相关的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以点带面,培训内容详实,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参与的教师都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在操作和上传信息时避免不了出现一些问题或者是小错误,每当这时信息技术教师尤其是区信息中心的领导和老师都会主动给予帮助,有问必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们是这次资源开发建设有力的技术保障。

组织教职工参加各种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参加网络课程学习,并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到校举办资源开发、制作等专题讲座、指导教学设计系统操作,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考试,我校按区里要求的年龄段老师全部获得信息技术合格证书。

语数外三个主学科的教师是参与这次资源开发的主力,他们顶住了教学上的压力,积极参与其中。一是以新带老。在教育教学上,老教师当然不让具有较高的教学经验,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她们往往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资源开发的前期的培训中,她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听、练、问,成了她们在备课之余的另一项工作,为了让这些教师更快的投入到资源开发的工作中,校领导为每组的老教师安排了技术指导的“小师傅”,以新带老,以减轻她们的负担。经过这次的培训,老教师学有新得,永不落伍;青年教师学有创新,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带头打样,率先示范。二是用心参与。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把优秀的资源进行汇总、整理、上传,在平日的备课中可以资源共享,同时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所以在整理和筛选时不能马虎,要把最精良的信息呈现给大家。由于参与的教师都是主学科,平日里教学上的负担和压力已经很大,还要抽出时间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这就需要占用休息时间。为了按时完成资源开发的任务,教师们利用自己的假日,用心整理、按时上传,所以每一份资源都凝结了教师们辛勤的付出。

3、激励机制。为了调动教师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学校团支部每学年组织一次资源建设和开发系列竞赛,如个人空间展示大赛,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教师购置资源开发方面资料(书籍、计算机软件),学校给予一定的补助;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表彰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作出成绩的先进教师。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软件建设是灵魂,硬件建设是躯体。为了使参与资源开发教师能在更好、更快的完成上级的开发、上传任务,我校在给每位开发教师配备最好的机器基础上,加大投入给负责建设校园网资源库的电视台和信息组配备最先进的机器。高瞻性的学校领导认为 教育资源的建设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需求——供给——平衡„„”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它和整个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资源库的功能和内容应该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资源是一个特殊的产品,我们在重视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让教师用起来。应该随着教材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后续开发,做到教学资源的更新。因此在硬件建设上除了区里的配备,学校加大投入不断更新设备,鼓励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以保证教育资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三、以区资源开发为契机,发挥信息资源开发的校内效应

软件开发与建设植根于“应用上”,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参与教师毕竟是少数的学科和老师,我校领导决定充分利用好建设的契机,使资源充分利用好。我们在校内建立了两个层次的资源库,一是各校都有的FTP服务器,供教师上传或下载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发挥辐射作用;另一个就是由校园电视台牵头,收集大量的原始素材,经过整理分类后,存入校园网站,作为课件素材,共享使用,同时把教师中的成熟的课件和切片课都放到校园网站上,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学科园地、课改专题、研究性学习、学科资源等栏目,上传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课例,构建教学交流平台。大多数素材能直接使用或稍加改造即可被使用。

资源征集,我校发动全校教师搜寻网上有价值资源,只要是其它网站上有的并且确实对教学有用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下载并上传至资源库FTP上和个人空间上,为本校教师教学服务,并且我校规定了每一学期每一位教师必须下载和上传与所教课程相关的10个优秀课件,自己制作出一个优秀课件,以充实资源库,其中有相当不错的教学特色其中杨丽丽、关雪莲、王兰 等教师的个人空间的 数每人均超过600 将国内知名的资源网站(中国中小学教育网,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人民教育出版社、课件吧等等)建立相应的链接,方便教师寻找到最好最新的有用素材;其次,我校除了倡导教师“拿来主义”之外,还提倡教师自己制作。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或者找到的资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再由教师自己开发或备课组共同开发。虽然教师开发课件的数量很少,但实用性和针对性还是很强。利用这三种渠道建设起来的资源库的质和量得到了保证,并在不断修改、更新、交流、共享。

到目前为止,我校资源库建设在区的基础上已整合了各个科目的优质课件及相关素材资源,使师生在资源的“借”用感到方便、实用、快捷,从而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兴趣、积极性都得到提升,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着大幅度的提高,学生也从课堂之中和课堂之外吸取了更多的营养,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资源库建设方面,三、阶段成果

“硬件设施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人才培养是关键。”在局领导、信息中心和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教师们的参与和努力下,我校的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有三名教师参加的东北师大信息技术培训成果展示中均取得了一等奖,10名教师在利用区资源库和个人空间材料基础上,今年9月获得市级信息说课大赛一二等奖,其中两名教师代表市里到省里比也取得骄人的成绩。在市信息技术现场会上我校作为展示校,充分展示了我区和我校资源开发的可喜成果;36名教师参与的个人空间资源上传成果展示中分获一、二等奖。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的课题,申报了国家级课题研究。

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工程,它需要教师全员参与、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资源网络的支持与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

我们将在区里统一规划下,完成自己的资源开发任务,并以此为带动建立健全学校的自主资源开发,进而能更方便运用区里资源,更好的为区里资源建设提供素材。

只有资源库实用、丰富了,大家都乐于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共建,并习惯于以此作为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的提高,有利于各学科的资源共享,我校在信息技术的开发上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还存在着不足。

上一篇:假如我有松鼠尾巴作文下一篇:专题十二美国史(石楼中学李奖云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