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2024-05-27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通用11篇)

篇1: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的落脚点,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语文知识、技能技巧、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学习,获得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之间都能够用流利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五年级为语文学科的关键年级,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本班学生语文现状

1、主要优势。五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较强,特别是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有自己的方法。此外,学生对文本中信息的获取、对文本关键语句进行的解释、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能力,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比较丰富;在习作中,多数学生能比较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90%以上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对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

2、问题分析。我班学生“积累与阅读”的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文本整体感知和作出评价的能力不够强。此外,学生对所学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较弱;习作中还存在内容比较空泛的问题。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书写凌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

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1、精心备好课。上课就如行军打仗,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备课时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材料有机重组,每次备课时都认真阅读课本,确立教学目标,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搜集适量的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还要注意二次备课,即课前10至 15 分钟对上课的主要内容、思路、方法、教学预设做最后思考,再进课堂。既做到了教学的实效性,又能提升教学能力。

2、转变学生心态。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而精彩的一面,但有时却不易被发现。如若用你的爱去发掘这份精彩,它才能拂去尘埃发出钻石般的光芒;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崭新的世界,用你的心去爱他们,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你会欣喜地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也是如此绚烂。这是教师用真情培育学生的艰辛过程,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应该做个“多心”人。比如,我班的李瑞鑫、吴佳琪进步最大。

3、培养学习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下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在语文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几种习惯: ①养成早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早到教室后读课文、背名篇; ②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上要专心地听老师讲,听同学 讲,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作业要独立思考,自己努力思考,才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④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对未教的内容预习,把已 教的内容复习好; ⑤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学习靠问,才能学问; 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工整,行款美观。

4、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小学年龄段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引进音乐、舞蹈、游戏等形式,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另外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积累和强化训练。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四年的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语言积累,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积累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①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的字、词、句、段、篇等;②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③能在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

6、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要教。”让学生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应是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生学习了方法,才能独立地在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着重教会学生方法:① 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读书习惯;② 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③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以上的教学手段,相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坚定学生自信心,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发展的主体。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素质能够真正得到提高。

篇2: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东瓜镇中心学校 张立新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部分,通过高质量的阅读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素质会得到有效提升。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影响质量与效率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变差,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策略。

篇3: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

一、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道德是人类和民族的灵魂, 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做基础, 就不可能成长为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因此, 抓好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开展德育教育是传承中华美德的需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 中华美德凝聚着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要想传承中华美德就要从小学生抓起,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 传承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2.对塑造学生品格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人们接触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生的头脑尤如一张白纸, 写上什么就是什么, 因此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塑造小学生的品格至关重要。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才能良好地发展, 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对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非常有利。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国家越来越重视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学生素质包括多个方面, 不仅要有优异的成绩、健康的体魄, 更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 国家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学生的考查也不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 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要使学生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 就要使其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而良好的品德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 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利。

二、小学德育教学现状

1.师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 无论是学校和教师, 还是家长和学生, 特别重视文化课的学习, 却忽略了德育教学, 因为文化课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考核重点, 与学生的升学有直接关系, 而德育课则在考核中所占比例很小, 或者根本不在考核范围, 因此德育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教学活动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学校开展德育教学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形式, 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德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几乎是一样的, 对教学过程只是注重形式而不关注教学内容, 有的只是在课堂上讲讲故事, 或者让学生自学, 甚至被其他“主科”占用。在这种形式下开展德育教学自然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来说只是记住了几个特殊的节日, 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3.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要加强德育教育, 但是很多学校却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一些班级较少的学校所有年级的德育课由一名教师兼任, 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 而是由其他教师兼任。由于这些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 也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钻研教学大纲, 因此对课程内容和理论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 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

4.教学活动没有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开展德育教学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亲切感和深刻的理解。然而, 许多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却局限于教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教材中的人或事虽然具有代表性, 但是离学生的实际太远, 致使学生感到陌生, 此外, 小学生对纯粹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而且理解能力有限, 所以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1.细化教学目标。良好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积累而成的, 因此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细化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 结合重大节日制定相应的教育主题, 以做到主题分明、重点突出, 使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有所收获。

2.因材施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其不同的思想认识和接受能力, 因此开展德育教育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学习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使学生逐步适应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此外,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 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把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 这样比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效果更好。先进人物事迹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影响力, 如帮助其他学生打扫卫生、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等, 只要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有利就行, 这样更易于使学生接受, 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总之, 在小学有效地开展德育教学非常必要, 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针对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现状, 学校和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 细化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把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到德育教学中,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惠琴.对小学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成功:教育, 2012. (24) .

[2]李洪信.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B版, 2014 (2) .

篇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孩子们获取文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本文将从教学步骤、学生两方面因素进行讨论,以此探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完善阅读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认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论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基本字词音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培养贯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每一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细目表的方式表达预期教学效果,然后根据学生教学反应作出评估。比如,对3~4年级的默读表述是:初步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细目表的制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熟悉”“体会”等模糊的词语,而应用“识别”“分类”“合并”“修改”等明确性行为动词。

(二)教学方法要参考教学情境

小学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文本,其教学方法也不同。比如儿童诗歌类教学内容常用朗读法,诗歌的篇幅较短,但蕴含的情感丰富,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更容易体会深沉的情感。而说明文以媒体演示法为主,通过主题图片和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阅读的信息内容。

此外,相同的文本,其内容不同的话,教学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记事是记叙文采用小组合作法较多,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自编自演,深入了解文章信息。而同一篇目下,教学目的不同,其教学方法也会进行相应调整。在《秋天的怀念》中,如果以讲解新内容为目标,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进行阅读比较好;如果以巩固和复习为主,则采用练习法和讨论法比较合适。

(三)教學评价有针对性

小学阅读教学评价需要兼具针对性和鼓励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表达技巧来实现这种兼容性。孩子的想象力丰富,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开放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脱离教学内容的一些想法,此时,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先肯定孩子的这个想法,再来进行纠正,以此委婉表达学生阅读思考的不足之处。

在评价方法上,单方向的教师反馈已经不再适合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的评价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附属内驱力较强,因此,有效的学生评价表现为学生乐于向教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乐于参与阅读活动。语文阅读评价没有唯一的答案,教师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二、分阶段引导学生学习

(一)低段(1~2年级)要读懂

这一阶段中主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首先,在阅读教学前要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学生学情,对学生可能不认识的字、标点符号和阅读方法进行标识,掌握学生学习需求;其次,对知识讲解要细,重点讲解生字、读音,直到学生能够熟悉基本的写字顺序和发音原则;再次,巩固知识要及时,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在下一节课时中进行补充讲解。

(二)中段(3~4年级)要读好

经历低学段的学习后,中学段的孩子对阅读教学已经基本熟悉,并掌握一定的阅读知识。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有系统、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集中阅读训练:

第一,以读文本为基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教师负责从旁指导,及时发现阅读中的学习薄弱点并进行指导;

第二,以课外阅读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中学习阅读方法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此检验和巩固学习;

第三,通过阅读讨论和阅读成功展示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三)高段(5~6年级)要乐读

高学段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兴趣,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进入阅读情境中,无法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和内容。要让高学段学生积极投入阅读学习中,就必须设置合理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阅读氛围。

首先,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示范性,通过自身有感染力的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向学生传达文中信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其中的情境,并跟随教师步伐,进入情境之中。

其次,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因此情境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文本信息,并全面了解学生学情,掌握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氛围。

最后,情境创设的方法需要多种多样,一般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多方位了解情境,教师的语言、动作、多媒体的资源展示,甚至课堂外的风声、鸟叫声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语文阅读教学具备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学过程的不断变化和调整又使其十分生动。如何在悠闲的课堂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并将这种效果延伸至课外,是我们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倩.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4(6).

篇5: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论文

一、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复杂多变,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改革之前,教师要对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进行全面的归纳分析,分清主次,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原因设计出解决方案,从而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条件。其中关键性的因素如下:

(一)学生

作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最终决定了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小学体育是要求学生充分参与的科目,如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提升。小学生虽然活泼爱动,对体育课的兴趣比较强,但他们不具备成熟的学习能力和锻炼技巧,教师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教师

教师是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更要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善于模仿、乐于模仿,并且对教师十分崇拜和信任,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另外,先进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多教师错误地以为,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就是操场,多媒体教学与体育课毫无关系。事实上,体育教学也有室内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给学生展示运动技巧,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关注重大赛事等,这都比传统的口头讲述更能吸引学生。

(三)教学环境

“环境可以影响人。”教学环境可以对身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环境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主要是指教学场地、体育器材、学校的教学氛围等。其中教学氛围虽然没有量化的评价标准,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举例来说,如果某个学校只重视主科教学,把体育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科目,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被压抑,那么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

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与其他学科有相通之处,都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人才奠定基础。另外,小学体育教学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更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实践最终都要通过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所以,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科学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是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参考和依据。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再次确认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感兴趣,但缺乏毅力和恒心。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在关注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课堂保持持续的兴趣。如引入游戏环节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游戏环节如何设计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既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又要能够吸引学生;既要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又要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比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践效果也十分理想。体育教学人员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和场地的具体条件、设施和器材,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有序的思考和改善过程中进行体育课的执行。给学生带来一系列收获,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重视技术和方法的作用

篇6: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摘要】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要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其次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次要用游戏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最后将音乐融入体育活动,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塑造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小学生在玩乐中完成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质量 提升途径 策略分析

小学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而体育教学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全面发展,所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笔者分析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及措施,希望能够起到一定借鉴作用,推动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1.1 教师因素

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导要素,教师必须在正确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积极的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切实把握并逐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了体育教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方法,往往不能起到高效体课堂的作用。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决定了学生接受体育知识时的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来自教师的启发。第三,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与学生情况的变化,要求教师在具备丰富专业体育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生的经验,以便适应当代体育教学需要。

1.2 学生因素

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决定了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的。首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其次,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心理需求不同,要求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要适应学生的需求。第三,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不仅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而且也决定了体育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软硬件基础设施上开展的,学生校的操场面积、体育器械、校本课程都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其次,学校的体育氛围与体育文化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办法特色与办学定位。第三,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应当充分考虑的因素。第四,气候与气象条件等因素也会对体育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当善于运用体育教学的客观环境因素,做到合理搭配科学教学。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

不同于其他学科,体育课堂内容就是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是体育课堂上常见的体育活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尤其是女生居多。产生这一间题的重要原因在于,女生的胆怯心理和不自信,害怕自己做不好被同学嘲笑,甚至一些学生经常以生病为由不参加体育活动。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给予他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多组织不同类型的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2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了解小学阶段对学生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充分利用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和优势,发挥体育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胜利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体育教师要善于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主动参加,活跃课堂氛围。比如“捆绑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如果教师能够有效运用这些游戏,教学质量会明显提高。

2.3 教学理念应该及时更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作为参与者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也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同时与学生共同活动,也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和友好,学生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积极作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维,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及时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4 了解学生的需求,体育活动要适度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比较贪玩,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这一特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织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是素质教育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玩与教有机结合起来,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迎合学生这一时期心理和年龄的特点。但是体育教师应该把握好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尺度,避免体育活动中受伤等突发情况的发生。而且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提前做好保护措施,在保证学生的安全和体育活动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

2.5 优化教学方法,有效适用体育器材

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教学活动更加注重是否有益于学生身体健康,但是小学生更多的关注体育活动是否有趣。所以,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这一特性以此作为依据设计教学环节。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需要的体育器材、场地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营造安全、完备的活动条件和环境。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要求?W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正确理解体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篇7: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学校从大的方面来说,同学们的英语整体水平有差异,学习气氛一般,个别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同学在但也有部分同学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厌倦学习,畏惧困难,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基础薄弱。部分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拉现象,作业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一、激发学生乐学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知识魅力的提升和语言艺术的正确诱导。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提升知识的魅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

1.充分相信学生,优英语生综合能力

①保证学生看书的机会。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堂上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心地阅读英语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新知识的理解与解题方法、规律的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英语新知识的能力。

②保证学生思考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不应指责,不忙裁决,可适当启发和让学生再思考,使解题思路真正从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

③保证学生动口的机会。认知过程是个体探索与群体交流相结合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讨论、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索的曲折,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交流互动不仅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而且也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发展。

2.充分理解学生,优化师生关系

平等对待学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要求。平等对待学生就要求教师重视自我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不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当作有选择性和主动性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主动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有认知力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声言语和无声言语中都蕴含着关心、理解、赏识和期待,都可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言语的恰当使用也可避免师生间的感情磨擦。教师良好的愿望,只有通过恰当的言语表达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并由此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优化生生关系。

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组内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可以增强探讨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愉快教学中达成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4.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从“满堂灌”到提问教学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整个思维过程看,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者有人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看起来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实际上被老师“牵了一回牛鼻子”,课堂的主角仍是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一堂课大致分成了六个环节,即:揭示目标、指导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效果、引导更正,指导运用和当堂训练。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能更好地减轻学生过分的作业负担,使每一个学生在每堂课都能有收获。并且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提高作业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课后常常辅以一定量的作业。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能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状况。通过作业及反映的问题,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待作业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

1、精心编选

在布置作业时,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和考纲的要求精心编选,适量布置,而很少用现成的试卷。对于同一班级的学生,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业水平,设计了三套试卷,或一套试卷分为三个作业方案。即同一套试卷分为共同题和选做题,具体说,就是A类学生(学业水平差的学生)只做基础题,力求准确率达百分之九十;B类学生(学业水平中等的学生)做基础题和稍有难度的题目;C类学生(学业水平好的学生)完成全部。做到分层出题,实施分层教学。这样既保证了合格率,也提高了优秀率。

2、认真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作业的重视程度。试想:如果每次作业教师只用一个简单的“阅”字或写上某个日子,来应付,学生心里会怎么想?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到他们对作业的热情和效果,而且教师如果不认真批改,又怎么能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呢?鉴于此,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每次都能认真地批改。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尽量当面批改。使他明白失误,及时改正。之后还布置类似的题目。做到学习一题而知道一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及时反馈

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及时的反馈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第一时间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有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因为知识是连贯的,如果不及时反馈,就会使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不利于下一环节的学习。当然反馈的方法有多种,对于大家共同的问题,可以采用课堂讲解,集体订正;对于个别同学的问题,可以采用单独面批解决。尽量做到堂堂清、天天清、段段清。

4建立和用好错题本

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错误”,解题错误是其中的一种。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正是这些“错误”促使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英语的重点内容,是学好其他英语知识的基础。对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要高度重视。

(1)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

只要是犯过的错误都认认真真记载下来,对错题进行分类,第一种是特别简单的错误,例如在粗心大意的时候把1+1算成3;这样的错题旁边做个例如哭脸等能够提醒自己的特殊标志。第二种就是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所犯的错误,拿到题目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答案却恍然大悟;或者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对于这样的题要做好错题分析。

(2)引导学生用好错题本

篇8: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1.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主要问题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教学方式的一成不变,二是教学过程中缺乏感染力,三是不同阶段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这三类问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原因,为下文提出的改善策略做好铺垫。

1.1 教学方式一成不变。

在阅读教学,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变革和创新。不幸的是,中国的阅读教学,有的老师忽略这一点。不合理的学习阅读教学方式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所有的课外阅读“一成不变”,没有差异性。其次,缺乏的教学和内容的匹配,这样很难解释文章的深层含义,缺乏灵活性,这样一定会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该多思考,试图找到一个可行的学生教学指导,鼓励探索教学的情况,但如果教师自己在搜索感知易用性之后,将这种方法将固定,但是只用于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顺利执行变得困难。

1.2 教学过程缺少感染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相同的课文由不同的老师教,在很多情况下会为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优秀教师教阅读时,会营造气氛,将所有不同的方案完美融合。不同的教师授课,通过理解,将教学的理念和情绪递入到文章中,由于投入的不同,他们在体现教育的吸引力上也是不一样的。优秀教师阅读教学是会传染的,这些教学互动过程会产生共鸣。相反,要是教师教学过程缺乏感染力,缺乏激情或缺乏精心细腻的设计,学生缺乏难以形成学习的吸引力,导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1.3 不同阶段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处在不同阶段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群体的匹配,这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虽然,我们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方法等基本相同,但是不同阶段又有差异的表现,因此针对不同学习阶段,选择差异性的教学策略是明智之举。

2.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策略

针对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问题分析,提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策略,主要有五点:科学学习目标的确定;合理定位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合理使用教学评估。

2.1 科学学习目标的确定。

目标确定是开展良好教学的,其具有本质主导作用,在教育的发展目标确定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新课程的基础上,确保我们的目标是合理的、科学的,还需要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原则,避免大而空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立,确保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

2.2 合理定位课程内容。

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以确保学习与高质量的教学阅读科学依据,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在确定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培训教材,教程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教材的方向,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以确保课程内容的最终确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阅读学习时,老师一定起到指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阅读。

2.3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应开展各种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课堂教学阅读多样化,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在文字上,力求深入剖析理解。其次,抛开原有的束缚,积极应对突发情况。按照上述原则,特别是实践教学,可以尝试使用以上的策略。

新课改后,学生之间的差异个性化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尊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的选择,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体要求。此外,由于学生智力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4 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根据所处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趣味阅读氛围。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频繁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保证阅读教学的情感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5 合理使用教学评估。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利用合理的教学评估使阅读教学更加精准化。针对学生阅读质量的差异性,教师应着重评估个别学生,指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总结

虽然现阶段存在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在教学方法优化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子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当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40.

[2]王丽梅,张立石,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8.

[3]张德成.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见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23.

篇9: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在我国广大农村生活着无数的儿童,他们因为地域限制,不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也不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具有丰富的阅读面和广博的见识。而他们的教育就一定要比城市的孩子差吗?不能。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我们肩负着同样重要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广大父老乡亲培养有才能、有发展的后代。语文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能够使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一、明晰教学目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教师的教学要明晰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制订教学计划。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要在这个阶段学习生字、生词、简单的修辞、古诗文、作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语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获得较大效益。在教学中要积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学生才会对语文学习形成独特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意识觉醒。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在学习这篇文章后,要使学生了解我国领土的广袤,了解小兴安岭美丽和物产丰富的特点,同时也要使学生领会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按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这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写作方法。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特点,其中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就包含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农村的小学生情感质朴,与自然最贴近,所以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也往往带着他们生活的痕迹和特点,表现出质朴和纯真的特点。在语文学习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尤其阅读教学更要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内心最深情的情愫,帮助和引导学生尽快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日月潭》一课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将文本内容理解好,而且要讲解台湾和大陆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台湾是祖国的领土,是祖国的宝岛,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必然的。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将教材内容升华了,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集关于日月潭的信息资料、关于宝岛台湾的信息资料,这个搜集的过程也是学生丰富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开阔视野的过程。这样教学后,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提高了。

三、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主要由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三个教学板块组成,而这些大部分都要通过课堂来完成。因此教师在课堂采取的方法应该是教师实现自我和展现学生能力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精心设计和优化,务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新课改后,语文课程标准做了一些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语文意识培养和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实践中,要围绕学生方法获得和能力提高两方面进行设计,力争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这两方面都能有明显提高。任务驱动法、学案导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等,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侧重于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等方式。同时,也要重视写作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教师自己的素质,一方面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另外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与教材文本相约,走进文本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篇10: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制约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

1.教师教学素质偏低,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偏僻地区的小学学校,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都比较差,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来此地区进行工作,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很多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所以在教学素质方面,如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都处于偏低水平。而且,由于农村教师要一人担任几门课的教学职责,没有时间去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在教学理念上,也表现得十分传统、落后。

2.留守儿童居多,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僻地区,大部分学生家长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都选择到城市去打工,而他们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祖辈照顾,而祖辈对孩子的关怀通常只停留在孩子是否吃饱、是否穿暖的层面上,对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事情从不过问,尽不到他们的教育责任。而且,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关怀,在性格上,也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孤僻自卑,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总之,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逐渐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这是导致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育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落后

众所周知,农村相比城市,经济条件落后,特别是一些偏僻地区,贫困面更是比较大,很多学校由于教育资金短缺,在教学设备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地区,甚至连正规的办公室都没有,更别提先进远程教育设施的配备了。教育资金的短缺,教学设备的落后,也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农村偏僻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1.关注农村教师群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由于农村偏僻地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条件等都比较差,很多教师都愿意到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先进的城市学校任教,因此导致农村偏僻小学学校的教师数量不够,所以,这时当地的教育部门就应多关注农村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确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如将教师的办公环境、居住环境建设的好一点,在工资待遇上,更加合法、合理化,不要延期拖发工资,同时要不断安抚教师,让他们对农村的教育有盼头、有信心。另外,农村偏僻地区小学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极其有限,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明显落后于城市教师,所以,这就需要当地教育部分多采取一些可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措施,如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或者,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即邀请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到本校进行教学演讲活动,把本校一些有潜质的教师送到城市学校中进行教学研修,这样,我们就能使本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它是提高农村偏僻小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前提。

2.强化对留守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体现人文关怀

留守生,在性格、心理上,存在着种种缺陷,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这就需要身为农村学校教育者的我们,强化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如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与进行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业上,进行时刻监督、督促,对于学习较差的“学困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业辅导。另外,我们要对留守生体现出人文关怀,如不定期的家访,及时了解留守生家中的情况,并且每月和留守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告诉他们自己的孩子近期在学校的表现,并且要求学生家长多跟自己孩子联系,鼓励他们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这样,留守生自然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业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3.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偏僻学校的教育条件

篇11: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水平迫在眉睫。其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本文通过对我区各小学新课改过程中体育教学质量现状调查为主要内容,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上网查阅,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自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来,我区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扎实具体、全面深入的探索,其间在教育理念更新、师生关系改善、学习方式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产生了可喜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突出体育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前提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仍是每一个体育教育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在实践探索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的研究

1、研究目的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水平迫在眉睫。其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网查阅关于体育新课程改革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资料、查阅最新信息与自己论文相联系,并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为自己的论文撰写提供最新及时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10所小学发放问卷200份,每所学校各发放20份,对这几所学校发放问卷来调查学校对新课改的了解程度和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2.3 走访调查法

对我区多个小学进行走访调查,向他们询问关于对体育新课改的实施情况以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几所学校的调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相关的链接。

3、结果与分析

3.1我区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 3.1.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目前,由于我区各方面发展刚起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逐渐加大,但由于起点低,大部分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就我区现状来说,全区有近30所小学,应该说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充足了。其实不然,目前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不能与符合体育发展要求相提并论,器材虽然买进了不少,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我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1.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对课改缺乏了解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三课时,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但我区小学教师老化趋势在不断增加,另外我区体育课时大部分安排兼职教师,我校的10个教学班,只有2名体育专职教师,其他兼职体育教师有2名,有的从未经历过体育教学。因此,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内又能如何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3.1.3 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区小学中“放羊式”体育课依旧不同程度存在。

3.2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3.2.1体育教学内容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之一,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传统的体育教学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形成了统一的教材,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课程标准中没有规定某一水平的学生应该学习具体的内容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说教学内容的问题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让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出现了更多的迷惑,这样也导致体育教师没有系统和连续的教学计划,这样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毕竟让基层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去编教材是不符合实际的。

3.2.2体育教师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核心的因素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评价分析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指令评定指标的主要内容。教师本身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师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环节,一个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一个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果在意识上没有对体育教学的奉献、钻研、创新的精神,那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是一纸空文,在专业化发展上也很难进步,更不要谈教学的质量;另外,体育教师的分析、设计、判断以及语言表达、示范讲解、应变等基本能力,包括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在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要依靠体育教师出色的教学意识、引导技巧和实践经验。3.2.3体育教学管理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学质量管理就是以重视学生质量和教学工作质量的意识和责任感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和分析,是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工作优化的一种管理形式。体育教学管理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另一种是学校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这两种管理都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前者影响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秩序,后者影响体育教师的管理意识和态度。

3.2.4教学评价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

3.2.4.1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

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引导,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是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约束和促进。所以,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体育教学质量观,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会促进体育教学课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规范体育教学指令的过程行为,更会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意识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2.4.2教师对学生适度的评价

教师适度的评价能够激励与唤醒的作用,适度的评价体现为评价适时、评价适当。要达到评价适时,教师的洞察能力要极强,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所学的动作,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评价和鼓励,以此来给予学生力量和自信,促使学生挑战更高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在挑战更高的学习目标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指出学生在完成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这样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3.3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

3.3.1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和积极开发体育场地和器材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目前我区小学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体育教师要转变体育课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观念,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

3.3.2备学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是它具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和他们的需要,从而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其心理、身体素质发展和接受能力,使不同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促进。比如,在教学中,我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每天他在课堂上总是沉默,用他深沉的目光盯着某一个方向,老师讲什么以及周围的环境对他没有什么影响,注意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便一直关注他,尝试适合他的教育方法。一天在课上我因为他的报数口令喊的特洪亮表扬了他,在接下来的课堂上他简直像变了一个人,后来了解到他在其他课堂上也有所改变,语文老师说他也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数学老师说他也开始提问问题了,让我又惊又喜。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鼓励的力量,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一直注意,而这个孩子的表现也越来越好了。其实没有差孩子,只是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

3.3.3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是关键

耿培新教授认为:“学校各学科教育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共同的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另一个是共同的目标——育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实施之前首先必须进行的一种结果系统化的教学规划,其中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主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场地器材分析,结合课堂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对可的教学方法、组织过程、场地布置、情境预设、安全预防等进行的最优化。其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着重解决为什么教与如何教的问题、细化整个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有可行的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3.3.4授之于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教育领域中有句名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学生自身来说就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其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体验成功、满足,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这样体育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3.3.5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

传统的低年级教学“请你这样跟我做,我就跟你这样做”是典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是把学生看做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也就不可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那么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才是把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地位落到实处: 3.3.5.1让学生多一些选择

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多,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器材和场地,独立地进行练习。在自主和独立的选择性的学习中,培养他们做课堂小主人的意识。3.3.5.2让学生多一些想像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心理学告诉我们:创新源于想象。想象和创新靠的是人的主人翁意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主人翁意识才能激发其想象和创新的热情。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出乎大人意料的“奇特”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寻找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方法,并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3.3.5.3让学生多一份信心

小学生比较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会抑制自己的感情,也不会隐瞒自己的思想,这些都是他们自信的表现,是蕴含在他们言行中潜在的主人翁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份做主人的信心。在教学中被学生经常、频繁的提问时,教师应多一份耐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尽量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不要含糊其辞或者不闻不问,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3.3.6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的源动力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平时要多学习,多请教,多总结,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参加培训与考核过关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能力。另外,传统式的听课、评课活动也能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巩固与发展。

4.结论与建议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出现问题是正常的。这些问题反映了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追求和困惑,它是新课程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要害怕和逃避,而是要敢于正视,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诊断,唯有如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协作和长期的努力。同时,体育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协调好各教学要素的关系,以有效地促进课程目标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财务部主任岗位职责下一篇:遥望高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