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课听评课记录表

2024-05-07

诊断课听评课记录表(精选8篇)

篇1:诊断课听评课记录表

班会课听评课制度

1、行政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

2、班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节。

1、学校组织评选课、示范课、观摩课,全体班主任必须全部参加听课,学校领导要在听课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学能手,树立典型,带动全体。

2、青年教师展示课,本组教师必须全部参加听课。

3、学校领导听推门课,可不事先通知,同时检查教案。

4、要认真写好教学全过程的听课记录,有听课时间、班级、授课人、课题,有对某一环节的评析和全部的班会评价。

5政教处要定期检查教师的听课情况,并记入班主任的业务考核档案。

评课要求:

1、哪一级组织听课,就由哪一级组织评课。尽量当天完成评课,也可在组内活动时间评课。每个听课教师都要参与评课,发表观点。

2、评课时,先由执教者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和自我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然后由听课者对班会情况作深入讨论分析,善于发现教师上课中的优点,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3、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有评课组织者全面客观地做出总结,使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给中心校

篇2:诊断课听评课记录表

我们用了五周的时间进行了全体教师的汇报课和研究课,这次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全体教师参与了听课、评课。各备课组认真组织、各位讲课老师精心准备,使得我校第一轮公开课的听评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组长的示范课确实起到了示范作用,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了丰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比如王宏彪老师的物理课、齐东平老师的数学课、马晓宇老师的课都可以用精彩来评价)。备课组长是全组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上是全组教师的样板,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我们的青年教师年轻有朝气,知识底蕴丰厚,容易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

第二,显示了我校备课组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各备课组认真组织听课、评课,有些老师宁愿调课也要参加听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显示了我校教师在评课方面的功力。所有的公开课,备课组都组织了评课。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的评课,既显示了老师们听课的水平——因为听课也是需要准备的,也显示了学科组老师们之间互相帮助和团结共进的和谐气氛。

第四,展示了老师的反思水平。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我们的授课老师在评课之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发现问题,反思失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有的老师的反思写的非常实在,非常到位。

第五,显示了我校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老师在评完课后,除了主动反思,还要求组长甚至其他老师去听自己的课,给自己提出问题。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也是一位优秀教师快速成长的促进剂。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公开课进行总结。

一、优质课的共同点 我们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我们在听课过程中也欣赏到了一批优质课。比如魏红刚的数学课、齐东平的数学课、孙立华的地理课、佰文德的政治课、宋大伟的语文课等等,还有一批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让人感到后生可畏,显示了青年教师的实力。在此,总结一下优质课的共同特点。

1、目的明确、胸怀全局

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知识难易程度如何、那些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反复强调、哪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难以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预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什么样的例子可以举一反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课上能掌握多少,课下需要多长的时间来复习巩固。授课老师对这些应该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课堂设计精、结构巧

做文章切忌平铺直叙,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生动的导语、巧妙的点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课上疲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魏红刚的数学课,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张弛有度,学生的兴奋点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练习以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之后再用应用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用,分别配上相应的变式,最后总结。

这样的课让学生紧张而快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方法灵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课堂气氛活跃,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好的课堂总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气氛活跃还指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之间有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老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老师不能对学生随意呼来喝去,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尊重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允许学生出现的思维错误,允许学生从错误里爬出来。只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教学方法的灵活,指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指老师面对课上突变问题的灵活反应,还指老师课堂上的授课技巧。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艺术对待,我们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就会更上一层楼。

4、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课堂语言亲切

成功的课不会是知识的干巴巴的罗列,总是力求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中,理性思维往往需要感性的材料做支撑。比如政治老师佰文德讲课时举身边的例子,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满了趣味。比如,讲商品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他就举衡水老白干,到了金华就换成火腿;讲商品中蕴含的等价劳动,他列了一个式子:一个兵马俑=一个烧饼。这个式子给学生的印象会很深。佰文德老师很聪明,讲完之后,他开玩笑的说:这个例子不恰当啊,好像有点亵渎咱们的民族文化啊。他擦掉,换成了一把斧子=15千克大米。听完课我想,这个老师太聪明了,虽然他的课还有些随意之处,但他对身边课程资源的挖掘会让他的课充满乐趣。

关于课堂语言,我想把我对丁薇老师的评语写在这儿:声音清晰,语调沉稳,富有穿透力,善于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之中。我这样评价焦丹的课堂语言:语言有感染力,教态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提问有吸引力,对学生的评价有说服力。

以上几个问题,实际上只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道”,即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一个是“术”,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次分析会要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1、态度问题

我把态度问题归纳为两类。一是自以为是,不虚心学习。有的老师太过相信自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认为自己的教学无懈可击,对上课、评课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我行我素,即使别人提出自身的问题,也不加改正。二是对教学不够重视,工作不认真,所以出现教学中的随意现象,教学环节的随意,教学内容的随意,教学语言的随意,课堂语言像聊天。虽然这种现象不是很普遍,但也要引起我们老师们的重视,尤其是备课组长的重视。

2、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问题

我们的许多老师唯我独尊,在学生面前充当着权威的角色。这里有几种表现:一是课堂教学中突出的是老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老师只满足于自己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的“教”最终要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引导学生、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的过程。这从有些老师的课堂用语中就能体现出来:今天咱们“讲”„„,(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下面我来“提问”一下„„,(准备的说应该是下面我们共同复习„„)二是表现在老师的教态上,有些老师上课板着面孔,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示人,课堂语言生硬,动则呵斥,全然不顾课堂气氛,全然不顾是否伤了学生的自尊,“昨天怎么说的,怎么就记不住”,“你是怎么学习的,带脑子来了么”,“我今天很生气,提问了三个同学都回答不上来,昨天刚刚讲过”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平等的观念荡然无存。三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上。对学生的疑问置之不理,对学生的回答如果不符合老师的想法就粗暴的予以否定,对自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疏漏极力遮掩——其实,老师不是全知全能,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老师不一定比学生知道的多,比如对微机的操控,我们有些老师可能还不如学生,所以在学生面前坦诚自己的不足,只能让学生更尊重我们。

3、课堂设计问题

有些老师的课堂缺乏必要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像老农锄地,顺着地拢往前爬。把课本爬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的启发,缺乏课堂上的检测,学生没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课堂效率低下。这样的课基本上谈不上什么教学艺术。

4、胡子眉毛一起抓,没有重点难点之分,所有的问题都讲到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至于学生学会学不会就看学生自己的本事了,学不会就只好用课下时间了。造成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长,学习效率却非常的低。

5、课堂语言问题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语问题,一个是语调问题。课堂语言不同于聊天说话,老师要对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任。有些老师的课堂语言非常随意,想说什么说什么,用非常随意的语言来解释严谨的科学知识,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有些老师上课说话的语调像聊天,没有抑扬顿挫,没有必要的停顿和节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课堂疲惫。另外有些老师讲课带着明显的方言,这是不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

6、板书设计问题。

有的课根本就没有进行板书设计,老师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条理,没有章法;有的老师书写实在不敢恭维,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有的板书写的太多,凡是书上有的全部写上去。

6、习题课问题

我们现在的习题课非常之多,不仅是初三,其他各个年级也有大量的习题课。多数的习题课都是就题讲题,对答案、讲答案,无论什么能力级别的题,无论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答案一律详细讲解,生怕有疏漏,造成课堂效率的差、慢、费,造成学生对习题课的厌倦,造成讲过的题下次出现仍然有许多学生不会做。

三、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习题课怎么上? 有没有比较有效的办法,有没有事半功倍的办法,有没有举一反三的办法。请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时间研究一下习题课的上法。我们抽时间进行一次交流,专门谈一谈习题课的上法问题。

2、为什么我们讲过的题学生仍然不会做,甚至是反复讲过的东西,学生仍然没有掌握?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四、几点建议

1、老师上课要有激情,学生的兴奋点才能被激发出来,老师死气沉沉,学生很难兴奋起来。

2、兵家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也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才能把课讲好。老师千万不要以自己的理解程度去揣测学生的理解程度,那样十有八九学生掌握不好。

3、切忌照本宣科,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仅仅是把课本知识宣讲一遍,不讲也罢。让学生自己解读、分析比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可能效果还要好。

4、备课要细,千万不要在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

5、把板书作为备课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提前设计好。

6、要把握好课堂节奏,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没有节奏的课堂容易让人疲惫,拖沓冗长的授课语言会让课堂变得面目可憎。

7、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上,不要把班务问题的处理带到课堂上,课堂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任何其他东西的介入,都会影响效果。

8、如果有连续三个同学回答不出上一节课的内容,老师最好反思一下:问题是在学生身上,还是在老师身上。

9、普通话不标准的老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

五、课堂效果与成绩

1、课堂教学效果好教学成绩也好,这是正常现象。

2、课堂教学效果好,成绩却一般,甚至不理想。这样的情况有几点需要考虑:一是平时功夫是否下到,二是在辅导、验收环节做得是否到位,三是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3、课堂效果一般成绩较好,应该属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好、课下辅导、督促到位的情况,但是这里也存在着耗时长、效率低、挤占时间的问题,如果老师能从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工夫,成绩会更好。

以上分析和总结供各位老师参考。

公开课听评课分析总结

任小平

篇3:在教学诊断中将听评课落到实处

要解决上面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听评课。常态化的听评课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二是经验的挖掘与积累,教学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在成功的经验的背后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三是智慧的生成与升华,无论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还是经验的挖掘与积累,都是执教者、听课者对学科教学及其客观规律的再认识和再发现,这个过程是教育智慧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提升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过程。显然,听评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因此,我们可以借用医学名词“诊断”,确立“教学诊断”的观课评课意识,以此来纠正听评课中走马观花的异象。

什么是“教学诊断”?就是评价者(包括听课者的他评和执教者的自评)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听、问,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执教教师的教学经验与问题。看,就是看师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活动、表现、情感和态度;听,就是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发言和由此反映出的思维状况;问,就是问教师的执教意图与学生的内心感受。在看、听、问的基础上,站在教育学、教学论的视野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某一现象进行“病理式”的剖析和“对症式”的重构。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诊断的是“某一现象”而非“课堂教学中所有的现象”,是“病理式”的剖析而非浅表性的发现,是“对症式”的重构而非简单的形下的改变。

一、聚焦“主题”进课堂

只要走进课堂听课,就必须提供给听课者课堂观察的“主题”。这些主题可以是宏观教育视野内的问题,如“如何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如何让学生进行充分展示”“如何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等;也可以是中观学科教学视野内的问题,如语文教学中的“如何提高读的有效性”、数学教学中的“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英语教学中的“语篇教学的策略”等;当然也可以是微观视野观的某节课某个人的问题,如为了解决某个教师口头禅的问题等。

让听课者带着观课的“主题”进课堂,并制作相应的课堂观察量表,边听边记录执教者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听课完毕后,根据观察量表的记录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寻找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合理的科学的教学建议。当然,在尽量安排同一“主题”的同时,面对同一节课,还可以根据听课者的“学术专长”或者“观察视角”安排不同的“主题”,便于对课堂进行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从而达成课堂改良的目的。

例如:针对课堂教学提问琐碎的现象,可以为听课教师设计这样的观察量表:

二、带着“问题”出课堂

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要求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课堂现场中出现的真实的一个或者一类“教学问题”,并对这一个或者一类“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这就需要向听课者提出一定的评价要求。

一是转换角色。要真正地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听课时作为一个参与者进行课堂观察,将自己置身于“学习者”或者“执教者”的角色中,把自己当成课堂中的“学生”或者是“教师”。在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真实的教学场景,理应是一种鲜活的“在场”,用一种“在场”的姿态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有源自“教育本真”的真实感悟,就能够在听课中敏锐地捕捉到即时发生的“现场”信息,生成有意义的价值判断。

二是关注细节。要让教师知道,每一节课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并受执教者对教材、教法的理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个性特质。相对于一般的课堂评价,基层学校开展的“教学诊断”更多的应该是将目光锁定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细节上。也只有在对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教学细节的剖析上,我们才能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贴身的真实问题。要求听课者对存在“问题”的教学片断进行真实描述,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再一次呈现“教学现场”,体现评价的“真实性”。

三是理性分析。面对课堂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必须用一种专业的目光进行穿透性的审视,既要能够看清问题的实质,又要能够找寻到一条适切的改进路径。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超级链接,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观察、剖析、诊治和提炼。因为有了理论的参照,我们的“教学诊断”才站得住脚,才具有说服力;也正因为有了理论的牵引,我们才会在“教学诊断”中不断地提高教育智慧,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思维更具理性和智性。这样的诊断分析,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是及时跟进。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评价,其最终的指向还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教学诊断”更多地聚焦于教学痼疾的根治和教学优点的放大。我们不否定有缺憾的课堂是一种美,但我们更注重改变那些似乎为了美而存在的缺憾。事实上,我们的常态课堂中存在的诸多缺憾已经积重难返,使课堂教学无美可言。因此,课堂诊断需要及时跟进,对症下药,并努力实现药到病除,让课堂不断走向高质优效。

三、形成“报告”促常态

为使听课评课落到实处,要发动全体教师通过全面听课与评课,排查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建立专题研究小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将相关的对策与措施落实到解决课堂教学的“这一个”或几个特定问题中去,从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过程保证。要对全体教师日常的以“教学诊断”为主要形式的听课提出具体要求,以促使“教学诊断”常态化。

为了“教学诊断”成为一种常态,可以采取报告书的形式,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选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1~2个问题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通过听课后的评课,将问题研究形成一条“线”,并将研究形成的“策略”或者“方法”落实到改进课堂教学的行动中去。同对解决问题的行动和行动后的效果进行跟踪记录,循环往复,直至问题的有效解决。当然,为了确保“教学诊断”的常态化进行,必须将报告书收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作为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平时的督促与检查,促使教师将“教学诊断”形成听课的一种自觉行为。

根据教育行动研究的经验,“教学诊断”报告书可以设计成以下的格式:

在这一报告书,系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现场在观察与反思后进行问题发现、归因分析和行动跟进的动态报告书。该报告书遵循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以问题呈现、原因剖析、解决策略、行动记录、效果评价、总结提炼和检验修正七个环节贯穿始终。报告书以表格式呈现,记载诊断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问题。“问题呈现”是比较具体的教学现场描述,客观地呈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剖析”要以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客观地进行归因分析;“解决策略”是在问题澄清后及时研究与设计同伴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如何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措施;“行动记录”记载的这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解决进程;“效果评价”就是将策略措施与行动结果进行比对,看一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以及解决的程度;“总结提炼”是对行动研究过程产生的经验或者教训进行科学提炼,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检验修正”检验是将已有经验放在新一轮实践中重新进行验证,以确认其可行性,修正是把没有能解决的问题再重新置于研究的起点,以至于循环往复,直至问题有效解决。

篇4:在教学诊断中将听评课落到实处

要解决上面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听评课。常态化的听评课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二是经验的挖掘与积累,教学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在成功的经验的背后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三是智慧的生成与升华,无论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还是经验的挖掘与积累,都是执教者、听课者对学科教学及其客观规律的再认识和再发现,这个过程是教育智慧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提升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过程。显然,听评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因此,我们可以借用医学名词“诊断”,确立“教学诊断”的观课评课意识,以此来纠正听评课中走马观花的异象。

什么是“教学诊断”?就是评价者(包括听课者的他评和执教者的自评)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听、问,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执教教师的教学经验与问题。看,就是看师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活动、表现、情感和态度;听,就是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发言和由此反映出的思维状况;问,就是问教师的执教意图与学生的内心感受。在看、听、问的基础上,站在教育学、教学论的视野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某一现象进行“病理式”的剖析和“对症式”的重构。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诊断的是“某一现象”而非“课堂教学中所有的现象”,是“病理式”的剖析而非浅表性的发现,是“对症式”的重构而非简单的形下的改变。

一、聚焦“主题”进课堂

只要走进课堂听课,就必须提供给听课者课堂观察的“主题”。这些主题可以是宏观教育视野内的问题,如“如何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如何让学生进行充分展示”“如何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等;也可以是中观学科教学视野内的问题,如语文教学中的“如何提高读的有效性”、数学教学中的“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英语教学中的“语篇教学的策略”等;当然也可以是微观视野观的某节课某个人的问题,如为了解决某个教师口头禅的问题等。

让听课者带着观课的“主题”进课堂,并制作相应的课堂观察量表,边听边记录执教者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听课完毕后,根据观察量表的记录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寻找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合理的科学的教学建议。当然,在尽量安排同一“主题”的同时,面对同一节课,还可以根据听课者的“学术专长”或者“观察视角”安排不同的“主题”,便于对课堂进行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从而达成课堂改良的目的。

例如:针对课堂教学提问琐碎的现象,可以为听课教师设计这样的观察量表:

二、带着“问题”出课堂

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要求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课堂现场中出现的真实的一个或者一类“教学问题”,并对这一个或者一类“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这就需要向听课者提出一定的评价要求。

一是转换角色。要真正地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听课时作为一个参与者进行课堂观察,将自己置身于“学习者”或者“执教者”的角色中,把自己当成课堂中的“学生”或者是“教师”。在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真实的教学场景,理应是一种鲜活的“在场”,用一种“在场”的姿态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有源自“教育本真”的真实感悟,就能够在听课中敏锐地捕捉到即时发生的“现场”信息,生成有意义的价值判断。

二是关注细节。要让教师知道,每一节课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并受执教者对教材、教法的理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个性特质。相对于一般的课堂评价,基层学校开展的“教学诊断”更多的应该是将目光锁定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细节上。也只有在对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教学细节的剖析上,我们才能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贴身的真实问题。要求听课者对存在“问题”的教学片断进行真实描述,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再一次呈现“教学现场”,体现评价的“真实性”。

三是理性分析。面对课堂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必须用一种专业的目光进行穿透性的审视,既要能够看清问题的实质,又要能够找寻到一条适切的改进路径。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超级链接,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观察、剖析、诊治和提炼。因为有了理论的参照,我们的“教学诊断”才站得住脚,才具有说服力;也正因为有了理论的牵引,我们才会在“教学诊断”中不断地提高教育智慧,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思维更具理性和智性。这样的诊断分析,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是及时跟进。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评价,其最终的指向还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教学诊断”更多地聚焦于教学痼疾的根治和教学优点的放大。我们不否定有缺憾的课堂是一种美,但我们更注重改变那些似乎为了美而存在的缺憾。事实上,我们的常态课堂中存在的诸多缺憾已经积重难返,使课堂教学无美可言。因此,课堂诊断需要及时跟进,对症下药,并努力实现药到病除,让课堂不断走向高质优效。

三、形成“报告”促常态

为使听课评课落到实处,要发动全体教师通过全面听课与评课,排查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建立专题研究小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将相关的对策与措施落实到解决课堂教学的“这一个”或几个特定问题中去,从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过程保证。要对全体教师日常的以“教学诊断”为主要形式的听课提出具体要求,以促使“教学诊断”常态化。

为了“教学诊断”成为一种常态,可以采取报告书的形式,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选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1~2个问题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通过听课后的评课,将问题研究形成一条“线”,并将研究形成的“策略”或者“方法”落实到改进课堂教学的行动中去。同对解决问题的行动和行动后的效果进行跟踪记录,循环往复,直至问题的有效解决。当然,为了确保“教学诊断”的常态化进行,必须将报告书收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作为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平时的督促与检查,促使教师将“教学诊断”形成听课的一种自觉行为。

根据教育行动研究的经验,“教学诊断”报告书可以设计成以下的格式:

在这一报告书,系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现场在观察与反思后进行问题发现、归因分析和行动跟进的动态报告书。该报告书遵循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以问题呈现、原因剖析、解决策略、行动记录、效果评价、总结提炼和检验修正七个环节贯穿始终。报告书以表格式呈现,记载诊断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问题。“问题呈现”是比较具体的教学现场描述,客观地呈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剖析”要以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客观地进行归因分析;“解决策略”是在问题澄清后及时研究与设计同伴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如何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措施;“行动记录”记载的这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解决进程;“效果评价”就是将策略措施与行动结果进行比对,看一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以及解决的程度;“总结提炼”是对行动研究过程产生的经验或者教训进行科学提炼,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检验修正”检验是将已有经验放在新一轮实践中重新进行验证,以确认其可行性,修正是把没有能解决的问题再重新置于研究的起点,以至于循环往复,直至问题有效解决。

如果把教学诊断作为听课评课的主要范式,我们就可以避免再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听评课现象,并可以在诊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听课者、执教者的教学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水平,最终实现真正的专业发展。

篇5:小学公开课听评课活动总结

秋风习习,秋高气爽,小辛营小学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校级公开课听评课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各位授课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各具特色,不拘一格的课堂,让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们在迷人的画面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解读文本,感受文本传达的情意,真是大有收获!现将本次活动的点滴心得总结如下。

一、课件制作精心,紧扣文本主题,那精彩的画面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活泼,有的优美,有的惨烈,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孩子们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了的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教师的语言极具感染力,有时让人捧腹大笑,有时让人潸然泪下。

三、游戏的穿插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给课堂增添了很多活力,同时也放松了孩子们疲惫紧张的神经。这在一年级的课堂中表现极为突出。另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张老师的一堂读书交流会,她站在一个相当高的理论高度,为我们呈现了一节新型的别具特色的意义深远的公开课,有读书益处的传授,有阅读方法的指导,还有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其说给孩子上了一堂好课,不如说给老师们提供了一次学习的宝贵机会,真是太棒了!

篇6:课改过关课听评课分析总结

我们用了两周的时间进行了全校中青年教师课改过关课听课、评课活动。这次课改过关课的听课、评课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共有41位中青年老师进行了课改过关课展示,全体行政领导分别参与了听课、评课。各位讲课老师精心准备,课改过关课的听评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听课和与教师的交流我发现教师都能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只是更新的程度不同而已。虽然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斟酌和改进,但他们都在尝试着把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感悟,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教课情况总体良好。大部分教态自然,教学目标明确,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处理教学中的难点。教学层次较清楚,能比较熟练地讲授课程的内容,在讲课时,大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有的还十分诙谐、风趣,受到了学生欢迎;多数老师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注重讲练结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较好地传授给学生,有几节课,既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又能从实际出发,不摆花架子,不求热闹好看,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能力与知识双赢。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课改过关课进行总结。

一、优质课的共同点

我们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我们在听课过程中也欣赏到了一批优质课。比如xx老师的数学课、xx老师的英语课、xxx老师的语文课等等,还有一批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让人感到后生可畏,显示了青年教师的实力。在此,总结一下优质课的共同特点。

1、目的明确、胸怀全局

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知识难易程度如何、那些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反复强调、哪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难以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预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什么样的例子可以举一反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课上能掌握多少,课下需要多长的时间来复习巩固。授课老师对这些应该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课堂设计精、结构巧

做文章切忌平铺直叙,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生动的导语、巧妙的点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课上疲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姚婷老师的数学课,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张弛有度,学生的兴奋点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他的课是这样设计的:先从复习椭圆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入手,引出新授内容,然后让学生猜测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并由学生自己做出解释,老师补充说明,再让学生快速练习,通过练习以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之后再用应用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用,分别配上相应的变式,最后总结。

这样的课让学生紧张而快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方法灵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课堂气氛活跃,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好的课堂总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气氛活跃还指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之间有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老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老师不能对学生随意呼来喝去,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尊重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允许学生出现的思维错误,允许学生从错误里爬出来。只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

教学方法的灵活,指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指老师面对课上突变问题的灵活反应,还指老师课堂上的授课技巧。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艺术对待,我们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就会更上一层楼。

4、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课堂语言亲切

成功的课不会是知识的干巴巴的罗列,总是力求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中,理性思维往往需要感性的材料做支撑。比如xxx老师讲《光的折射》课时举身边的例子,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满了趣味。比如,光的折射时,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在岸边看到水里一条鱼,手里一把鱼叉,直接向鱼刺去,能吃到鱼吗?这与虽然他的课还有些随意之处,但他对身边课程资源的挖掘会让他的课充满乐趣。

关于课堂语言,我想把我对xxx老师的评语写在这儿:声音清晰,语调沉稳,富有穿透力,善于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之中。我这样评价x老师的课堂语言:语言有感染力,教态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提问有吸引力,对学生的评价有说服力。

以上几个问题,实际上只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道”,即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一个是“术”,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次分析会要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1、态度问题

我把态度问题归纳为两类。一是自以为是,不虚心学习。有的老师太过相信自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认为自己的教学无懈可击,对上课、评课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我行我素,即使别人提出自身的问题,也不加改正。二是对教学不够重视,工作不认真,所以出现教学中的随意现象,教学环节的随意,教学内容的随意,教学语言的随意,课堂语言像聊天。虽然这种现象不是很普遍,但也要引起我们老师们的重视。

2、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问题 我们的许多老师唯我独尊,在学生面前充当着权威的角色。这里有几种表现:一是课堂教学中突出的是老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老师只满足于自己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的“教”最终要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引导学生、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的过程。这从有些老师的课堂用语中就能体现出来:今天咱

们“讲”„„,(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下面我来“提问”一下„„,(准备的说应该是下面我们共同复习„„)二是表现在老师的教态上,有些老师上课板着面孔,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示人,课堂语言生硬,动则呵斥,全然不顾课堂气氛,全然不顾是否伤了学生的自尊,“昨天怎么说的,怎么就记不住”,“你是怎么学习的,带脑子来了么”,“我今天很生气,提问了三个同学都回答不上来,昨天刚刚讲过”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平等的观念荡然无存。三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上。对学生的疑问置之不理,对学生的回答如果不符合老师的想法就粗暴的予以否定,对自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疏漏极力遮掩——其实,老师不是全知全能,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老师不一定比学生知道的多,比如对微机的操控,我们有些老师可能还不如学生,所以在学生面前坦诚自己的不足,只能让学生更尊重我们。

3、课堂设计问题

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心中无学生”,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缺少考虑,重知识,轻技能。在课堂上,只顾教师“发挥”,不注意学生情感体验,课堂气氛沉闷。即使安排了一些体现主体地位的活动,也往往因方法简单而流于形式。有的教师经常运用“提问法”,以此作为调动学生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却因设问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教师又不能适时启发与诱导,时常是自问自答,难以起到开启思路的作用。有的课,一堂课40分钟,将近30分钟老师无论是讲解还是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自己总在说,这样会很累,而其结果是费力不讨好,收效甚微。

4、胡子眉毛一起抓,没有重点难点之分,所有的问题都讲到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至于学生学会学不会就看学生自己的本事了,学不会就只好用课下时间了。造成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长,学习效率却非常的低。

5、课堂语言问题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语问题,一个是语调问题。课堂语言不同于聊天说话,老师要对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任。有些老师的课堂语言非常随意,想说什么说什么,用非常随意的语言来解释严谨的科学知识,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有些老师上课说话的语调像聊天,没有抑扬顿挫,没有必要的停顿和节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课堂疲惫。另外有些老师讲课带着明显的方言,这是不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

6、板书设计问题

有的课根本就没有进行板书设计,老师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条理,没有章法;有的老师书写实在不敢恭维,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有的板书写的太多,凡是书上有的全部写上去。

7、课件运用问题

导学案注重了“三段八步”模式的体现,在课件中也应明确体现出本节课运用了“三段八步”模式的哪些环节步骤,在某张幻灯片上打出现在进行的教学步骤。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用课件出示,学生容易忘记,不好对照。

8、小组指导问题

恰当运用小组活动,不是一直要有小组活动,但需要时一定要动起来,竞争起来。同时,教师的指导要贯穿始终,既有活动前的提示指导,也要有活动中的深入小组指导,还要有活动后的评价总结指导。

9、听课学习问题

有效开展组内互相听课,应该是学习途径之一。在这一点上,有的教师做得

不够主动。每个学科都有课讲得非常精彩的教师,无论是什么样的课。互相听课正好诠释“旁观者清”,“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语。如能在课后及时、认真地交流。授、听课教师都会收获不少。

三、几点建议

1、老师上课要有激情,学生的兴奋点才能被激发出来,老师死气沉沉,学生很难兴奋起来。

2、兵家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也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才能把课讲好。老师千万不要以自己的理解程度去揣测学生的理解程度,那样十有八九学生掌握不好。

3、切忌照本宣科,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仅仅是把课本知识宣讲一遍,不讲也罢。让学生自己解读、分析比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可能效果还要好。

4、备课要细,千万不要在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

5、把板书作为备课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提前设计好。

6、要把握好课堂节奏,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没有节奏的课堂容易让人疲惫,拖沓冗长的授课语言会让课堂变得面目可憎。

7、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上,任何其他东西的介入,都会影响效果。

8、如果有连续三个同学回答不出上一节课的内容,老师最好反思一下:问题是在学生身上,还是在老师身上。

9、普通话不标准的老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

四、课堂效果与成绩

1、课堂教学效果好教学成绩也好,这是正常现象。

2、课堂教学效果好,成绩却一般,甚至不理想。这样的情况有几点需要考虑:一是平时功夫是否下到,二是在辅导、验收环节做得是否到位,三是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3、课堂效果一般成绩较好,应该属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好、课下辅导、督促到位的情况,但是这里也存在着耗时长、效率低、挤占时间的问题,如果老师能从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工夫,成绩会更好。

篇7: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听评课反思

周三在七(4)听了徐老师的.一节文言文复习课,发觉徐老师的课改理念转变非常快,整堂课体现了孙祖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在不易。

自主阶段:全班同学唱班歌,朗诵班级誓言,学生声音洪亮,激情饱满。然后老师导入新课,用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最后,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带着课前板书在黑板上的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进入自主预习。

互助阶段:自主预习结束,每个小组都活动起来,你说他说大家说,整个班级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在这一环节,徐老师能时刻关注学生,参与到学生中间,非常好。

交流阶段:徐老师直接将任务分给六个小组,然后各小组精心准备,进行组内分工、演练,然后展示。展示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走到小黑板前,参与面比较广。徐老师能抓住时机适当点拨,并且能及时对小组作出评价,这点非常值得学习。

美中不足的是:

1、时间没把握好,提升阶段没能在课堂上体现。

篇8:诊断课听评课记录表

一、“课堂观察与诊断”模式听评课的观察反馈

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为例, 对这种听评课模式进行分析。课前, 课题组将观察的视角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 (2)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要记录课堂上教师提问的详情和学生回答的详情以及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理答方式。 (3) 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设计好教学效果测试题, 通过分析测试情况, 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

视角一的观察反馈:

现状分析:教师独立用时20分钟, 学生独立用时12分钟, 师生共同用时8分钟, 教师的用时占得多;在师生的共同用时中, 教师又占据了主要用时;学生实际独立上的有效用时略显不足, 使得课堂上总出现本该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的, 老师又总是不放心不放手的情况。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与建议: (1) 教师的用时过多, 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练。 (2) 学生的参与有待加大, 可以多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探究性的活动。 (3) 时间把控要加强。

视角二的观察反馈:

现状分析: (1) 本节课共提问38次, 指向度较清晰的达31次, 模糊不清的7次; (2) 教师提问的层次上分析, 复述、记忆性的提问19次, 分析、比较、概括11次, 评价性发言10次。 (3) 学生回答方式:集体回答21次, 个体回答17次。 (4) 教师回答之后对待学生回答时, 复述8次, 鼓励达16次, 追问16次。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与建议: (1) 教师的提问比较清晰, 但次数略多, 达38次, 提问层次不够高, 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学生回答问题时集体回答占55℅, 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3) 教师能善于利用追问鼓励学生思考,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4) 教师语言还要锤炼, 在准确、缜密上下工夫。

视角三的观察反馈:

测试情况:共抽测10名学生, 第1题全对的6人, 错1题的2人, 错2题的2人;第2题全对的7人, 错1题的2人, 错2题的1人;第3题全对的9人。

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从测试情况看,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已掌握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错题的原因来看, 主要是学生审题不够仔细, 所以建议老师加强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二、“课堂观察与诊断”模式听评课的特点

1. 课前准备的指向明确

“课堂观察与诊断”的听评课模式在课前就对观察视角进行了确定, 指向比较明确。

2. 课后评价关注点使师生双方受益

“课堂观察与诊断”的听评课模式主要是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 要从所确定的不同观察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作出观察小结。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体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 始终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

3. 操作有特定的基本流程

课堂观察与诊断的听评课模式要课前与授课教师交谈, 了解授课内容, 制订合适的观察视角, 要设计好观察记录量表, 并在课堂上分工对每个观察视角进行记录, 同时要把课堂实录拍下来。课后听课者对照课堂实录再次核对记录的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写出小结。最后, 观察者要与被观察者进行交流, 被观察者进行自我反思。

三、“课堂观察与诊断”模式听评课的思考

运用“课堂观察与诊断”模式进行听评课的尝试, 虽然还不完善, 但是有收获, 特别是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第一, “课堂观察与诊断”模式听评课是一个合作体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校本教研活动, 它对听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但听课教师的获益也很大。在学校里, 可以由骨干教师成立观察小组, 在每个学期中, 选择一些特别的课例来进行分析, 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教学。

第二, 在运用“课堂观察与诊断”模式听评课时, 一定要准备充分, 如目的明确 (科学合理进行观察点的选择和量表的制作) 、工具齐全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这样收集的资料才准确, 才能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

上一篇:法律英语试题下一篇:新加坡的城市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