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

2024-05-25

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精选12篇)

篇1: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

【摘 要】大学基础课程是所有专业都需要必修的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马克思、毛概等,都是一些与专业关系不大,但又是给专业课打基础的科目。

以高等数学为例,学理工科的学生几乎所有专业课都要涉及到高等数学计算,贯穿整个大学生涯。

考研也是,高数是必考的一部分。

然而大学的高数教学状况令人堪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篇2: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构建;整合1引言

根据历年来的大学生体质检查报告来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运动的缺乏和肥胖人群的增多,同时数据也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全面下降,这就给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警告,在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中,课程教学模式的单一和落后导致了在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大学期间繁重的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也导致了学生缺少锻炼的时间,长此以往就更加的导致了学生主观意愿和外在行为表现的双重缺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步伐的推进,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也要将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和重构,以满足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以及保持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与学校的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相适应,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2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2.1基础和专项同时展开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所指的是在学生大一大二的阶段同时开始体育基础课程和体育的专项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通过专项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和掌握某几种特定的体育运动,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对于专项体育运动的能力,提高其运动水平;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的运动思想和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和技巧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缺点,其优点在于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体育运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基础构建的同时注重运动专项的发展,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能够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其缺点就是整个大班的教学不容易掌握教学的进程和重点难点,而且对于评价的成绩过分注重,而缺少了对于学生掌握运动方法的引导。

2.2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和中学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一致,所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体育的基本理论以及进行技术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均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导向,学生缺少了选择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这个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良好的建议,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方面,虽然很多教师的讲授中所涵盖的面比较广,但是实际上却缺少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学生在整个课堂的教育中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自主的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方式,因此其个性的发展受到抑制,而且过分的注重体育技能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讲授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能从其主观的意识上面加以改变,也缺失了体育意识的培养,这自然就导致学生不能有积极锻炼的意识。

2.3“一体化”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以引导和培养,并且对于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作为整体考核的一部分,结合课堂教学的考核,全方位评价体育课程的质量,这种方式关注的重点在于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教授基础的运动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固定的主题,而是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状况而经常性的调整,这就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量大,但是由于这种方式能够切实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在高校中的运用最多。

3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整合和构建思路

3.1指导思想的改变

主要是将体育课程教育的教师导向改变为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在课堂展开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高度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体育运动的魅力,掌握运动的基础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的情况下,让学生能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愿望。

3.2“教学俱乐部”模式

这种模式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也有涉及到,但是在新的背景下可以对这种模式进行重构,让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的项目,以及任课教师,同时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上课的时间,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以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同时也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设置不同水平的教学班,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选择不同的课时,以保证学生的运动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而且学生可以选择固定的项目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水平,这样学生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单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保证其不会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以后体质的提升有了更好的保障。

3.3增加高年级的锻炼机会

在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只设置了从大一到大二的体育课程,而在大三大四之后主要是专业的教育,高年级的学生也就渐渐缺少了体育锻炼的机会,两年的不锻炼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体质的下降,而且也让学生的习惯性运动减弱,因此在高年级的时候增设体育课程,并适当的延长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组织多样化的竞技比赛,让高年级的学生也有充分的参与的空间,不仅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提升,也能更好的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也要理解到体育运动是一辈子的基础事业,要注重对于学生长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自身的体质,并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结语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在高校的教育中也要注重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充分挖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同时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教学模式和学校特点充分的融合,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整合和构建。

参考文献

篇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和行业的渗透也在逐渐的加强,计算机技术俨然已经成为社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计算机教学中的一部分,也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很多企业招聘单位也将毕业生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作为招聘条件之一,而且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深入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分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改革之路,是当前各大高校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为了满足毕业之后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2.1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各大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对于刚入校的大一新生,由于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因素,使得他们计算机水平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掌握了计算机常用的一些知识,比如:有些学生对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都已经比较熟悉,甚至对计算机专业的更深层次的知识都有所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很少或者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种情况下,学生听课起点各不相同,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这会严重挫伤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差生越来越差,降低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如何针对这种情况来把握好教学内容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教学内容更新滞后

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也是日新月异,伴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的传递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现在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更新却相对滞后,有些内容在社会上正在逐渐被替代甚至已经被淘汰,但我们却仍然能在教学过程中看到他们的存在,教学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反应最新计算机的发展状况。同时,有些计算机知识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求,不能满足企业或者用人单位的要求,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学生对于陈旧知识缺乏兴趣,就会丧失学习的热情。

2.3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仍然采取的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方式,上课时只能以老师为中心,被动的看老师在讲台上操作,而自己没办法动手实践。同时有些计算机的教学内容没能和实际应用以及后续的课程紧密联系,这样就使学生不知道学习计算机技术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及工作有什么帮助,他们就容易丧失学习动力和兴趣,造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玩手机或睡觉等现象。

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我自身在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提出一些自己简单的教学改革思路:

3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

3.1 采用层次化和分组化教学模式

可以根据刚入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掌握的水平,教师制定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加强师生互动,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同时也可将他们按照对知识掌握的不同层次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或者班级。对于学习差的小组或班级,可以教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教一些深层次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从而实现以“优”带“差”,共同进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大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班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3.2 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和改革的基础,因此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内容更新不及时,以及不能与计算机和社会发展相适宜这些问题做出改革。首先,教师要有求“新”的精神,作为一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的知识传播者,应时刻站在本学科的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不断用最新的技术和最新知识充实自己,并把这些知识贯穿到教学中去,使教学内容也紧跟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在教学教材的选用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材的版本和内容,让教材能充分反映那些最基本的、社会上推广使用的新技术、新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发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感,提高学习自觉性。

3.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一门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像传统课程那样,只注重在课堂上单纯的“满堂灌”式的讲授,这样学习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很难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一些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变为动态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视频,通过感观上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授课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对理论问题分析讲解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平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校提供的网络环境,开展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使计算机基础学习与现在网络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课后为了知识更好得以巩固,教师可以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强总结和回顾,通过课外答疑辅导和网络共享等多种方法,实现课内与课外密切结合,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3.4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传授知识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是一线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比如:可以定期派青年教师或鼓励教师积极到企业学习锻炼,走出学校,面向企业,了解最新行业动态,站在学科前沿,与时俱进。同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科研中的新成果和新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3.5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强化实践应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该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学过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给学生布置项目作业的形式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过程。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主要起一个引导的作用,遇到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查询资料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作业的形式也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所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练习,达到领会贯通。

3.6 改变考核方式,灵活运用各种考核方法

考核是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一种手段,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实用性极强。所以计算机操作技能就成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在实际考察过程中不应该将理论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体系,让卷面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志。可以采用实践操作能力、卷面成绩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纳入到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也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于成绩优良的,可以相应提高期末成绩甚至免考试,以此来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为了与市场环境的需求相适应,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这就要求,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注重加强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教学,探索出更适合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真正复合型应用人才。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大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该文针对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6个方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樊明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

[2]张庆元,黄铮.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

[3]刘翠芳,蒋帅.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6).

篇4: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问题;教学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在进行职工招聘过程中,不仅重视应聘者的综合实力,还重视应聘者的专业能力。中职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有待提升,很多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没有习得专业素养,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面对中职学校的发展现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制订正确的解决方案,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综合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文章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研究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手段与方式有待提升,很多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但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实施方面存在着问题,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导致很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其次,教材的选择存在问题,中职学校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但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并不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际指导,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最后,由于中职生源的多样性、流动性等特征,使得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样也存在着差距,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使得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也有待提高,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措施

1.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任何课程的开展都应制订一定的教学规划,这样才利于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由于计算机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复杂性,因此学校应该针对计算机课程进行专门的教学规划。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应重视校企合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制订合理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规划的制订过程应根据人才市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在毕业以后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专业具有很强实践性,在进行教学规划的过程中,应着重制订学生的专业实践规划,实现学生实习的常态化,这样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并且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规划的过程中应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同时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可以考虑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按照学生的综合表现和专业素养进行分班,这样可以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整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授课,并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以及职业规划,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断缩小中职学生之间存在的专业差距,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总之,在进行课程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课程目标、明确教学任务,重视课程规划的具体落实。

2.重视教学课程的改革

首先应该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教材进行改革,运用计算机教材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的学习,并对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课程进行指导,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计算机课程中所使用的课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并且不适用于中职学生进行学习。某中职学校对中职计算机师生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55%的学生和50%的教师认为现有的计算机专业的教材不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应重视教科书的选择,在进行教学用书的选择过程中,应该选择难度较低,专业性强、可以指导学生实践的书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教材,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掌握课本知识,进行专业实践,并且提升学生能力;二是应重视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编制,中职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学生情况进行实用性教材的编制,这样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有配套的适用教材作为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三是在课程安排上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定位是对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进行培养,使得学生符合社会的实际要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做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机会,请计算机行业的精英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与行业接轨,了解行业发展状况,进行职业的规划与选择

3.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进行研究教学法。由于计算机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与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课题的探究与试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进步。二是运用演示教学法。这种方式是教师向学生进行计算机程序的演示,也可是学生向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相关知识的演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时,在对教学方式改进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和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4.加强教学管理

良好的教学管理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应重视教师的招聘与培养,不断更新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中职学校教师应在知识的学习方面与时俱进,这样才可以保障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走在专业学习的最前沿。

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完善,很多中职学生虽然具备专业技能,但其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因此,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其综合实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中职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中职学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这有利于中职学校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教育体制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对中职学校来说,只有不断面对挑战,解决学校发展问题,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峰.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9):193-194.

[2]胡海锋.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J].职业技术,2012(6):73.

[3]张美玲.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实践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篇5:《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思路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思路

文章指出<大学计算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现状,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分层教育思想和1+X的教学方案,并使用方差分析论证其有效性.

作 者:李春艳 LI Chun-yan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工学院,661100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分层教育 1+X的教学方案 方差分析

篇6: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

摘要:在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校申报并通过审批,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开放式试验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收获更加丰富、实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强化了与学生互动的意识,使实验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改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多方面取得了成果、积累了经验。该文针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教改前后学生实验情况,探讨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总结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式和教学成果。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7-4124-02

实验教学是现代高校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和重要环节,也是计算机类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也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高度融合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验课程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同时,这又是一个面向全校新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每年都有数千人进行考试,涉及面广。大学新生对于教师依赖性较强,学生基础和需求参差不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门课程的设置本身,就体现了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挑战,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封闭性、单一性、僵化性,显然不能适应这样的挑战。因此,在校、系领导的支持和具体指导,我们就这个学科进行了从传统型转向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试点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对比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开放、时间开放、教学方式开放、师生互动渠道开放及实验室开放。实践证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比起以往的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教师指导指定的班级完成指定的实验内容等等传统模式来说,可以体现出多方位、多侧面的创新优势。

1.1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教改之前,我校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是32学时课堂讲授+24学时的上机实践,实验的比重相对较低,学生对实验的喜欢和重视程度自然也不高。

1.1.1 实验内容涉及面窄,题目少而且简单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对于教学对象缺乏差异性分类组合,实验教学成了一个封闭的木水桶,水桶功能被木桶的短板所制约。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普及,很多学生在中小学就开始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熟练掌握。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电脑的使用方法和基本软件的操作,半数以上的学生仍然对电脑的操作知之甚少,有的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Office。所以学生在一起上实验课时,有的很快完成了任务,有的下课都完成不了,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如何操作,又羞于询问老师,时间长了,就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来实验室上课,或者在上课的时候看录像、打游戏等。由于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我们的实验难度都较低,软件的一些高级功能或者细节的设置问题都很少涉及,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了电脑初级培训班。

1.1.2 教学方法比较呆板和单一

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实验的内容,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得学生无需思考,按照实验讲解就可以顺利完成作业。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很少会举一反三,遇到不会的问题不假思索直接举手询问教师,这使得学生是消极的被动体,始终处于从属地位[1-3]。封闭化、简单化和重复化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消极情绪,也影响并制约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使教师的潜力难以发挥,更难以进行突破和创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在师生互相制约的封闭体系中难以呈现。

1.1.3 考试比重低,学生重视不够

由于考试与教学时间分配相匹配,实验考核只占考试中的很少一部分,丧失了主体地位,所以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高。我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设置是:20%平时成绩+20%上机成绩+60%笔试成绩,而笔试也是在纸质试卷上完成,考试方式和题目都不能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互溶性,所以学生对上机实验重视不够,对原理和操作理解不透,更无从谈及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1.2 从形式到内涵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调研和全面反思、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我们参照了广东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试点学校的教学经验,对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同时又联系实际进行了既实事求是,又大胆开创的设计策划,提出了我校针对这门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开放;从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互动渠道多元化开放;从实验室管理的封闭、僵化向提供灵活、宽松的实验环境开放;从教学内容的狭窄性向市场化、多元化开放;从教学手段的单一化向差异化、多样化开放;从校内教师主导考试向内外结合、激励型考试方式开放。因此我校重新修订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由原来的56学时(包括32学时课堂讲授和24学时上机实践))改为44学时(包括8学时导学和36学时上机)[4]。减少了教师讲授的课时,增加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比重。

1.2.1 实验内容开放,学生实现自学为主,老师教授为辅

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系统基础之上。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教学的系统,它也是我校进行教改的根本保障。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只是提供指导和帮助。所谓的导学课程,就是教师集中对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选择自愿上课或者点播视频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机房,通过访问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我测试、查看教学资源和交互式问答[5],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在实验内容的布置上分为客观操作题和主观创作题两个部分,客观操作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点,主观创作题就是没有固定的题目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越好则得分越高。比如用Word设计宣传海报或者制作一个自我介绍的PPT等,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非常喜欢,尤其得到老师的评语后,热情更加高涨。

1.2.2 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

为了达到实验时间自主选择,我们对实验室也进行了开放式管理,即分为指导性开放和自学式开放。指导性开放即为教学计划中的36学时上机,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可以对学生直观和及时的了解。自学式开放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到电子阅览室刷卡(校园卡)上机,或者在双休日到指定机房进行上机,并安排有指导教师值班。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实验的时间,也能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1.2.3 全上机形式的第三方认证考试,实现教考分离

期末考试采用第三方认证(广东省高校考试管理中心)考试,这种考试形式类似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客观题和操作题全部都在上机中完成,这样既实现教考分离又能使学生对实验教学充分重视。由于老师不能成为考题的主导者,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就小很多,紧迫感增强了,主动性自然就调动起来。第一次通过性考试的及格率尽管在60%以上,但是这个成绩已经达到广东省高校的平均及格率了,这显示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经过快两年的教学改革,我们发现实施开放式实验模式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改革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也根据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2.1 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实验内容难度大, 项目设置不合理。由于实行第三方考试认证,我们使用的教学平台也完全依赖别人,里面的实验内容多而且细,有些题目与基础理论衔接不强,部分项目的设置重复性高,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而且指导教师完全没有参与到考题的设计中,对学生也没有针对性的指导。

2)学生仍然缺少对实验内容的主动选择,实验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然改变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几乎不适应。首先是少数学生在这样宽松的授课和实验过程中,让他们缺少对课程的认真性。其次,学生仍然被动在老师引导下完成实验内容,导学讲到哪里学生就做到哪里,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的学生几乎很少。而且实验室的开放给他们并没有带来过多的变化,很多同学认为周末回家或者在宿舍也能完成实验内容,其结果是机房没有几个人上机,宿舍没有几个人练习,资源浪费依然存在。

3)资源有限和投入不足制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果[6]。由于设备陈旧,再加上资源有限,实验课时的安排不得不大大降低。而且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也必将增大耗材消费和仪器损坏。尽管我校已经允许新生带电脑,但是拥有自己的电脑并积极使用在实验课程的只是少数同学。同时,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展开,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实验的开发性不大,因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

2.2 探索应对策略,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经过一系列教学探索和老师间的交流,我们采取了以下对应的策略:

1)任课教师参与部分题目的设计,增加学生创造设计分数。我校已与广东省高校考试中心达成协议,由任课教师出一部分题目存放在试题库中,这样既能控制考试的难度,又能结合本校学生和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实践性较强的实验内容。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上机,发挥他们主动创造能力,我们也增加了实验内容完成奖励分和创造题目奖励分制,并把优秀的作品放在校园网络中进行公示。学生在论坛中能够相互评价和鼓励,不仅扩大了影响力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开放与约束管理并进。开放式实验教学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则对实验教学进行约束,即对实验内容和过程开放,对教学质量进行约束,建立符合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的监控体系,控制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尽量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让老师和学生在线的情况进行直观的表示,并设立相应的鼓励措施。

3)实施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和竞赛基金[7]。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并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研究使用。为了激励学生,我校也设立了竞赛基金,成立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导的兴趣小组,设计和组织各式教学比赛。同时,也鼓励与企业联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设计中来,比如我校与中国移动联合开发的校园阳光数字化工程,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学生设计和开放的。结束语

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对教师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水平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但是开放式实验教学不是简单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而是整个实验教学系统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思想观念都需要很大的转变;实验内容的设计、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也必须在改革中适时调整,以顺应本校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最终使开放式实验教学真正实施下去,取得更加出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兰,赵鹏,赵卫军.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3):319-321.[2] 徐建东,王海燕,蔡银燕.宁波大学开放实验现状调查与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6):101-104.[3] 盖功琪,宋国利.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62-164.[4] 王婧,程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及经验总结[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0(7):2-3

篇7:《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

二、教学时数:56学时/68学时,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周学时:4

三、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五、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及Internet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的应用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以及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

(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二)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三)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四)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编辑和排版等基本操作。

(五)熟练掌握Excel工作簿的创建、工作表的编辑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操作。

(六)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七)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八)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熟练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

(九)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十)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方法。

六、教学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概念、历史、发展、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数据表示与信息编码。学时分配: 4学时(理论)第2章

计算机系统

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系统软件的概念(操作系统、实用工具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应用软件的概念。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4学时(理论)第3章

操作系统概述

主要内容:Windows界面及基本操作;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4学时(实践)/第二学期6学时(实践)第4章 字处理软件

主要内容:Word工作界面及文件的基本操作;文字的录入和编辑;文档的格式设置和排版;表 格的制作和处理;对文档进行图文混排;打印输出及其它功能。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4学时(实践)/第二学期16学时(实践)第5章

电子表格软件

主要内容:Excel工作界面及文件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制作;数据分析;工作表的打印输出。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2学时(实践)/第二学期14学时(实践)第6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主要内容:PowerPoint工作界面;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在演示文稿中加入各种对象;对幻灯片进行格式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和交互功能;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打印。

学时分配:6学时(实践)第7章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组网技术;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网络安全基本常识。学时分配: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第8章

数据库基础

主要内容:数据库相关基本概念;利用Access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修改、查询等基本操作。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第二学期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第9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主要内容:多媒体基础知识;图像处理基础;声音处理基础;动画处理基础;视频处理基础;与多媒体相关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3学时(理论)第10章

程序设计基础

主要内容: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算法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3学时(理论)

七、作业设计

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结合教材,配套相应的实验指导书,统一布置4次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教师要对每次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有记录,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

八、教学策略

(一)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启发、互动、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全部在机房授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需要可以“边讲解、边操作、边辅导、边练习”,注重实例引导,任务驱动,讲练结合。

(二)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熟练运用各项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时,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针对不同专业设定对口的相关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能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时分发教学文件,随时监控学生的上课情况,同时利用局域网和校园网上交作业;教师随时在学生中走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监督学生听课,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整个机房上课过程实现多媒体和局域网的网络化教学。

(四)加大学生课后自由上机练习力度。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熟练程度还需要课后学生自己自由练习。为学生全天开放免费机房,教师对后进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的辅导,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竞赛等,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九、考核方式

(一)考试课,上机考核,由计算机在题库中随机抽题,计算机自动阅卷并给出成绩。

(二)试题类型:选择题 + 中、英文打字 + 操作题(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

(三)成绩比例:满分100分,平时成绩30% + 期末成绩70%。

(四)平时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打字情况、测验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综合表现而定。

(五)命题原则:结合课堂内容,重点突出,难易得当,重在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十、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何桥主编,高教出版社,一般教材。

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尹相

一、王北星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办公软件应用试题汇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计算机委员会,红旗出版社。

十一、质量标准

(一)修完本课程的学生,英文打字120字母/分钟,中文打字30汉字/分钟。

(二)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完成各类文档的排版、数据的管理、幻灯片的制作等。

(三)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够熟练的浏览网页、下载和上传文件等。

(四)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完成简单的信息管理。

(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十二、教材的删减与增补

根据授课内容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对每章的课后部分习题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同时适当的增补了上机操作实验。

篇8: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

1 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程内容多, 理论性强, 难度大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是材料学科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广泛, 逻辑严谨, 科学系统, 注重新概念、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以及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大量应用学生先修完的《物理化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众多课程中的内容, 而且对先修课的掌握程度要求比较高;加之学生刚刚接触材料类专业基础课, 学习效果往往不尽理想, 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难学[3]。

1.2 学时数不足

一方面课程理论学时减少, 我校由原来的70学时减少至56学时;另一方面随着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 新型无机材料不断涌现, 教材知识量显著增加。《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所面临的学时数不足与课程内容的不断拓展和更新的矛盾日益加剧[4]。

1.3 90后学生学习不刻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 个性强, 兴趣爱好广泛, 知识面宽, 但自控能力差, 学习不刻苦, 吃苦精神不强;而且部分学生基础差, 底子薄, 似有屈就普通高校之感, 对所学专业不甚热爱, 学习目的不明确。

2 教学改革思路

2.1 优化课程内容, 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将整个课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5]。

2.1.1 无机材料的结构、性质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结晶学基础、晶体结构与晶体缺陷、熔体与玻璃体、表面与界面等内容。强调晶体结构缺陷、熔体和玻璃体的结构等内容, 弱化结晶学基础等部分教学内容。

2.1.2 无机材料的热力学部分:

主要内容为热力学应用、相平衡。由于学生之前已修过《物理化学》, 所以精简热力学内容, 重点讲述相平衡中的二元、三元相图及其应用等内容, 强调三元系统相图的判定规则、结晶路程等知识。

2.1.3 无机材料的动力学部分:

包括扩散与相变、固相反应、烧结等内容。重点讲述材料在高温下的动力学过程, 材料的烧成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为后续课程陶瓷工艺学提供理论基础。

2.2 加强前沿成果介绍, 培养学生兴趣

在兼顾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重点的同时, 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引入课堂,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授粉体表面与界面时, 引入纳米材料内容。

2.3 制作优秀课件, 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载体, 其质量的好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多媒体课件不同于教科书和备课笔记, 无需大段的解释, 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最优化设计。制作优秀课件, 关键在于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应主要围绕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的表现上[6]。《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有大量的图形、公式、化学反应式等用黑板难以解决的信息。用多媒体教学极大的丰富了课程教学信息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需要详细透彻讲解或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 用黑板板书讲授, 实现多媒体与传统两者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

2.4 教学形式灵活, 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 授课过程尽量多举实例, 结合工艺进行讲解, 尽量扩充理论应用方面的实际例子, 突出实用性。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中解脱出来, 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其次, 让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学。预先告知某一教学内容的几个问题, 让学生在课下准备, 推举代表上台讲授, 通过换位方式, 学生既掌握了教学内容, 体会到了备课的辛苦, 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融入情感教育

3.1 既热爱学生又对学生要求严格

情感教育在大学的教育中也常常被忽略, 尤其是没有引起专业教师的重视, 似乎学生的思想教育都是辅导员的事情, 与我们专业教师很遥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学弟学妹, 从人生的理想, 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 多关心多帮助, 课间多注意与学生沟通, 掌握学生的动态, 使学生真正体验教师关心关怀他们的良苦用心[7]。同时对学生要求严格, 比如上课考勤, 课堂提问记录, 批改作业评分登记等等, 通过得力的措施促使学生重视该课及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保证教学质量。

3.2 挖掘专业课程的情感性因素

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出情感性因素, 让学生发现课程学习所蕴含的趣味性,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8]。比如讲鲍林规则时, 展开讲讲关于鲍林的基本情况, 包括他的家庭背景、科研工作经历及他对于结晶学的贡献。花些时间讲伟大科学家的奇闻秩事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对于课程的兴趣。

4 结束语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坚持以学生为本, 不断改革, 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素质和外语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学改革的成效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陆佩文.无机材料科学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2]韩培德, 张艳, 李玉平, 等.“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科教园地, 2007 (12) :85-86.

[3]赵慧君, 穆云超, 范积伟, 等.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 2012 (9) :218.

[4]宋晓岚.《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 2004, 23 (2) :109-111.

[5]葛金龙, 王传虎.《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27 (4) :259-260.

[6]王湘利.提高多媒体课题教学质量不能忽视的四个问题[J].现代教育研究·普教研究, 2010 (5) :77-79.

[7]杨涵崧, 李国晶, 等.《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 2012, 15 (4) :6-8.

篇9: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问题;途径

翻转课堂,又叫颠倒课堂,即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通过多样化的网络途径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并引导学生将不懂的内容标注出来,在上课期间进行提问、解答、交流、分享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继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渗透“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意义重大。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兴趣不一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也无法一概而论。例如,一些学生早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进行系统操作、一般网络应用操作、简单的办公软件使用等,甚至已经熟练掌握了一门计算机语言。但另外一些学生因家庭条件限制,很少接触计算机,因此计算机水平不高。毋庸置疑,高校学生的这种情况加大了教学难度,直接影响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单一,时代性不足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学科,该课程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一般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时,还应凸显开放性、动态性与时代性。但就我校近五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时代气息不浓厚,这些都成为阻碍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用性和技术性较高,但课程教学内容往往不能迎合技术发展和实践需求,应适时更新发展,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更新的内容。

3.教学方法未能与时俱进

从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延续着以往“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教学方法单一也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障碍。当然,一些教师在发现教学方法的问题之后,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也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但由于教师不重视,以及对教学模式了解不够,具体实施过程中又问题百出,严重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

4.计算机课程教学不注重课程评价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干脆不评价。一些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便完事大吉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也仅仅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少之又少。二是随意评价,实效性差。评价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一些教师虽然积极评价,但由于评价主体、形式过于单一,严重影响着课程评价的公正和科学。

二、基于翻转课堂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途径

1.营造实施翻转课堂的和谐友好教学氛围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首先应营造和谐友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翻转课堂”模式实施过程包括预习、提问、解答、交流、分享、评价等各个环节,且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果敢讨论、认真践行。如在提问环节,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交流,使学生敢于提问,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解答,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其次,和谐氛围的营造要求教师收放自如,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给予学生足够自由学习的空间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在监督指导中促进学生学习,如在学生讨论遭遇瓶颈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之处耐心讲解,帮助其消化吸收、查漏补缺。

2.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凸显开放性

翻转课堂是以微视频为学习资料的一种教学手段,故在渗透翻转课堂时,要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或者由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亲自打造优质学习视频,推动翻转课堂实施。教师在录制或制作微视频时,要使微视频内容凸显模块化、开放性和差异性,且要简洁凝练、长短适宜。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绘制在微视频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可将同一内容的视频做成两三个,分别置于网络学习平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与探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升。其次,视频内容要凸显开放性,即教师在制作视频时,除了将基本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之外,还应结合该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最新应用以及拓展内容,设置开放性学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微视频掌握更多、更全、更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再者,教学内容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实现与网络的链接,通过开放性的网络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知识,提升其能力。

3.课堂教学应做到虚化与实化的有机结合

翻转课堂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做到虚化与实化的结合。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师要做到两点:

一是高效完成翻转课堂操作环节。操作环节包括确立翻转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总结发言环节。在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微视频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后,各种学习疑惑便相继出现,教师应综合考虑,确立值得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学习的问题。问题确定后,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当然,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网上互动等途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是反思评价环节,评价可随堂进行,也可以网络平台发布的形式进行。

二是在每一个课堂操作环节应渗透网络学习,做到“虚化”。这就要求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网络学习与探究的时间要保持在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一,让学生有足够充分的时间自由学习,推动个性发展。

4.重视课程教学评价,促使评价方式多元化

毋庸置疑,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能有效克服以往课堂教学的缺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实效。但没有课堂评价,或者课堂评价不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却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环节。首先,考核方式应做到与时俱进。在翻转课堂实施时,教师已经将部分考核题目置于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自由下载、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网上系统考核方式督促学生强化实践练习。其次,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多元手段。最后,可将学生的表现及改进建议置于网络学习平台,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和提升自我。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着一定问题,如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教学模式与方式亟待更新、教学评价不科学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此为依据和基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可通过构建和谐氛围、优化课堂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评价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由于我校是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小学一线教师的重担。在师范生的培养期间,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多种教学模式,在无形中也直接影响着师范生促今后的教学方式,能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新一轮纵深改革,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基本职责。

参考文献:

[1]朱渔,罗来曦.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257-258.

[2]张枢,王冲,才智,兰翠.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大学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授课模式的改革[J].林业科技情报,2015(2):110-11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师培训融合的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4]247号:386)。

篇10: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 作者:张信宾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提出一些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女法。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34

篇11: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法,主要是完善教学内容、实行分模块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改进考核方式、加强师资培训等.

作 者:杨波 许海成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 云南蒙自 661100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篇12: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

一、课程名称:基础护理

基本情况:《基础护理》是护理和助产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116学时,6.5学分,分别在第二、三学期开课。疫情期间《基础护理》于3月23日借助于超星在线学台和腾讯会议、钉钉等直播软件,面向护理和助产专业20个班级共计836名学生,进行每周4学时的在线教学,经过两周的教学中到课率均为100%。在线教学主要特色:在线教学中,基础护理教学团队立足校情,立足教研,通过直播连线“抗议英雄”“是家更是训练室”等方式巧妙的将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相结合,形成了名师引领下的特色教学模式。

二、在线教学设计。1.围绕教学内容,协调两种方式。线上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团队一方面考虑知识内在逻辑和联系,另一方面考虑线上教学中如何促进护理技能的培养,将实训设备要求严格的课程内容调整至教学计划的线下部分,将可以在线上开展的实训技能按照知识内在联系合理调整,确保线上线下教学有序、无缝衔接。

2.确保教学效果,紧抓两条主线。针对行业标准、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要求,教学中设计中紧紧抓住能力和素质这两条主线,强调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3.加强师生互动,落实三种形式。为加强教学中师生互动,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采用了直播+录播+答疑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直播教学中主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录播教学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中现有视频、思维导图、电子教材等资源促进学生自学;答疑中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导的无法解决及困惑内容有针对性解答。

三、在线教学实施。1.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更好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展现名师教育思想,线上教学期间,护理分院制定了《护理专业教师梯级发展规划》,搭建了“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梯级教师培养平台,使名师管理进入常态化,相互学习、以老带新的方式,大大缩短了线上教学期间教师的成长周期,基础护理教学团队在省级教学名师X老师的带领下,立足校情,立足教研,积极投入线上教学工作,扎根一线耕耘,巧妙的将线上教学与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相结合,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彰显了名师工作室风采,发挥着名师的引领作用。

2.立足精品建资源,精益求精做教学。《基础护理》课程早在2008年就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精品课,于2019年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确保在线教学期间的教育教学质量,基础护理教学团队竭力合作对课程的视频、课件、教案、学习任务书等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设计。考虑到学生没有教材,每个部分均增加了学生电子教材;考虑到学生线下学习易于疲惫,对平台中的视频进行了精简和截取。学生借助于精品在线课程,为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团队精益求精的工作,也确保了线上教学的顺利实施。

4.专业技能严要求,工匠精神重传承。护理技能操作是一名护士必备的专业技能,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科目,那么线上教学中无疑给学生技能培养及工匠精神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在X老师的带领下,团队集思广益,最终决定采用榜样精神结合居家练习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

是英雄更是榜样。X是我校护理专业2016年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借过硬的技能、扎实的理论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赛项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毕业后工作于X总局医院,各项工作出色,成为院里重点培养的青年后备力量。疫情期间X作为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员奔赴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教学中我们通过直播连线的方式把X请到课堂上,用她的言传身教告诉学弟学妹只有过硬的技能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当祖国需要时我们才有资格承担起医者的使命。

是家更是训练室。为了实现教学中的目标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们设计了许多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教学团队将诸多的教学方法进行交叉融合使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职业技能。如在对“卧位选择”学习中,教师通过小组任务的方式,要求格小组在家中利用家里的设备(床、被子、枕头等)完成卧位的安置。有了学长们榜样力量的支持,同学们客服学习困难,积极完成各项练习任务不断地将学习成果展示到学台。这种居家练习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技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在家里有限的条件下更培养了学生为更好护理患者应对工作环境的应变能力。

4.教书育人责任重,专业课程融思政。专业课程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课程团队每一位老师深知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那么如何避免将德育内容生硬楔入专业课程的倾向,而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教学团队于开课前进行整体设计,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教学中借助目前抗战疫情的思政环境,于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工匠精神及人文素养的思政要素,落实教书育人、德技并修。

四、在线教学实施成效。基础护理课程教学2周以来学生反映能够很好的跟着老师完成学习内容,各班级的课堂测试平均分高于92.5分。对护理专业2019级学生836名在线学情调研,95.3%学生反馈,能够接收到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87.5%的学生适应了在线学习,总体学习效果良好。教学团队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必将在春天到来后更加光彩夺目。

五、在线教学反思//在线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比较分析。团队于2016年进行了小组任务竞赛教学法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也是不断的在总结和改进。其中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就是对不同形式的小组竞赛如何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经过几轮的教学我们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评价体系,但在今后的实施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

上一篇:一轮复习等差等比数列证明练习题下一篇:美丽的海盐博物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