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2024-05-05

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通用12篇)

篇1: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基础工程》 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 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说明(一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

1.必须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全部规定内容,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技 术规范和规定;2.设计图件采用计算机绘制,要求线条清晰、整洁美观,符合有关制图规范;3.设计书一律用计算机打印,文句通顺、简明扼要,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

二、注意事项

1.每位同学应严格按所规定的题目和条件,独立完成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严禁抄袭。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2.图纸规格为2号,一律要求计算机绘图。

3.做到图面整洁、布图合理,文字、数字及符号大小适当、书写规范。

4.课程设计完成后,各人将设计图纸向内折叠好(图标部分向外翻出一角,并将设计计算书插入叠好的图纸内。

5.设计资料上交截止时间:第17周星期五下午5:00(由班长或课代表收齐交指导老师。

三、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2桩基工程手册,史佩栋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基础工程,周景星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地基及基础工程,顾晓鲁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桩基础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高大钊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 2-96.铁道部标准司科情所.1996(8李克钏.《基础工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9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桥梁地基和基础》.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8.(10李亮、魏丽敏等主编《基础工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任务书

题目1: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线路:双线、直线、坡度4‰、线间距5m,双块式无碴轨道及双侧1.7m宽人行道,其重量为44.4kN/m。

2.桥跨:等跨L=31.1m无碴桥面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梁,梁全长32.6m,梁端缝0.1m;梁高3m,梁宽1 3.4m,每孔梁重8530kN,简支箱梁支座中心距梁端距离0.75m,同一桥墩相邻梁支座间距1.6m。轨底至梁底高度为3.7m,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支座高

0.173m,梁底至支座铰中心0.09m。

3.建筑材料:支承垫石、顶帽、托盘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墩身采用C30混凝土,桩身采用C25混凝土。

4.地质及地下水位情况:

土层平均重度γ=20kN/m3,土层平均内摩擦角ϕ =28°。地下水位标高:+30.5。5.标高:梁顶标高+53.483m,墩底+35.81。6.风力:w=800Pa(桥上有车。

7.桥墩尺寸:如图1。二.设计荷载 1.承台底外力合计: 双线、纵向、二孔重载: N=18629.07kN,H=341.5kN,M= 4671.75kN·m 双线、纵向、一孔重载: N=17534.94kN,H=341.5kN,M=4762.57kN·m 2.墩顶外力: 双线、纵向、一孔重载: H=253.44 kN,M =893.16 kN·m。三.设计要求

1.选定桩的类型和施工方法,确定桩的材料、桩长、桩数及桩的排列。2.检算下列项目

(1 单桩承载力检算(双线、纵向、二孔重载;(2 群桩承载力检算(双线、纵向、二孔重载;(3 墩顶水平位移检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4 桩身截面配筋计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5 桩在土面处位移检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3.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一份(2 设计图(计算机绘图 一张 四.附加说明

1.如布桩需要,可变更图1中承台尺寸;2.任务书中荷载系按图1尺寸进行计算的结果,如承台尺寸变更,应对其竖向荷载进行相应调整。

图 1 桥墩及承台尺寸示意图 题目 2:建筑桩基础设计 : 一.工程概况 某试验大厅柱下桩基,柱截面尺寸为 400mm × 600mm,地质剖面示意图如图 1 所 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为 F=2035kN,M=330kN·m,= 55kN,H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设计值为 Fk=1565kN,Mk=254kN·m,Hk=42kN,拟采用(A)400×400mm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或(B)450×450mm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试设计 桩基础。二.设计资料 1.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参数 6

-0-1.8 杂填土-5.4 淤泥-8.5 粉质粘土-17.6 砾质粘土 图 2 地质剖面柱状图 土层名称 杂填土 淤泥 粉质粘土 砾质粘土 2.其它条件(1)柱底标高为-1.0m;(2)建筑物处于非地震区,可不考虑抗震。桩周侧摩阻力标准值 qsk(kPa 未完成自重固结 10 40 50 桩端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sk(kPa / / 1800 3000 / / 1900 3500 / / 2000 4500 三.设计任务 1.选择桩型,确定持力层; 2.确定桩基基本参数(桩径、入土深度、单桩承载力、桩数及承台尺寸等); 3.桩身结构设计与计算; 4.桩基验算(承载力、变形及承台截面尺寸等); 5.绘制设计图纸。(1)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包括桩位、承台及基础梁布置图,要求标注 7 构件位置尺寸(对轴线标注)及构件等编号。(2)构件大样图 1 几种承台的大样图(1:25)(包括平、剖面图); 2 桩身大样图(1:25)(包括钢筋笼、桩顶标高及其它尺寸); 3 基础梁(连系梁)大样图; 4 柱与承台连接大样图; 5 有关文字说明(包括构件材料强度等级、单桩承载力及其构造要求)。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钻孔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附录: 图纸版面安排)(图纸版面安排 附录: 图纸版面安排)(8 图 3 图纸版面布置示意图 图 4 图标画法 9

篇2: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学时

总学分:10

二、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实验是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验主要目的是使计算机专业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综合能力和程序设计技能,锻炼运用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的基本要求

1.认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每道题都必须上机通过。

2.独立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3.按时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的内容

1.求 100 以内的素数,以十进制形式输出。

2.求前10个Fibonacci 数, 以十进制数输出.3.虚拟平台的模型机实验,具体要求见附件。

五、实验的要求

1.根据题目内容,查阅资料。

2.编写实验报告。

3.编制程序及调试程序。

4.分析总结,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报告中应该包含程序功能与使用说明、程序功能实现方法说明、如流程图与算法参数说明等内容,设计经验体会总结,源程序清单。

5.实验过程由指导老师监督,听从老师安排和督导。

6.每次任务完成后由指导老师逐个的检查实验内容、结果并评分,不符合要求的重写

六、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篇3: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由于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以考试标准划分学生类别,使得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无法施展所长,如此不仅抑制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严重脱离社会实际。以应试为主的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违背了基础教育双重目标的要求,改变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基于任务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利状况,尤其与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非常吻合。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将会有所发挥。因此,文章对于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出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任务,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当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还应该考虑到整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并且要求这些任务具有一定难度和启发性,最好贯穿整个教学工作。此外,应针对不同教学任务成立专门的任务小组,如此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解决。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

1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含义及优势分析

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含义:

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即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把再现式教学转变为了探究式学习,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开始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思考解决方案。此外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学习和进步,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2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构建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高职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及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2.1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2任务设计

改变河北省高职院校课程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设计改革,在课程设计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组织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是实现高职院校课程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和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任务的选取和设计是否合理,而判断任务的选取和设计是否合理地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任务是否具有典型性;二是任务是否具有综合性;三是任务是否具有实战性。选取和设计的任务只有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2.3注意事项

无论如何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认知的主体都不会变,永远都是学生。而在任务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认知主体不仅仅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还能够主动地采取各类有效方法获取知识。在任务教学设计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督促引导学生解决任务。教师要合理的选择和安排任务。在任务教学中选择任务是教师的必修课,要确保教学任务对学生学习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设置的任务最好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未来工作密切联系,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实践和探索。采用多元化的任务评价手段,任务完成后的评价是学生最为关心的环节,在任务教学中,每个任务安排不同的环节和内容来多元化的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的方方面面,将多元化的综合评定作为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好坏的标准,多元化评价能够找出学生完成任务中的优点和不足,公正评价,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应用案例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是一所溯源于1956年9月交通部创办的“交通部石家庄公路工程学校”,是交通部在全国最早创办的六所公路工程学校之一。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高中时接触计算机较少,普遍动手操作能力较弱。根据学校的特点,在仔细研究分析了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并参考了兄弟学校的一些好的经验,制定出适合该校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3.1任务说明

为分析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通过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适应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来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选取电气与信息工程专业1-2班共44名专科生作为教学对象,由学生自由组队。组队原则:每组3-4人,且每组中必须有男生和女生。经过组队,共形成了11个团队。另选取电气与信息工程专业1-2班共45人作为参照对象,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

3.2实施方法

将教师演示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采用的模式为:明确目标,设计任务———创造教学情境(导入)———提出主题(确定目标)———合作交流,完成任务———交流反馈,评价任———归纳总结,拓展任务。

3.3效果分析

3.3.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分析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广度和深度,广度指参与的人数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深度指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师从每堂课学生提问人数、主动参与人数和参与时间3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学生的课程参与度。课堂参与度对比分析(每堂课)见图2。

由图2可知,在3个方面的分析比较中,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基于任务模式教学的班级,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远远高于对照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参与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越会促使其向理性理解的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3.2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分析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评价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为了能比较客观分析此教学模式的效果,对各班级进行了针对性的测试。根据统计学原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满分100分,设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学生期末测试成绩对照见图3。

由图3可知,2个班级的成绩分布结构,运用任务分配模式教学的班级中不及格人数很少,取得良好以上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对照班级。可见,新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推动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结论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应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了高职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及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提高了该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有效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对于整个高职高专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为,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施玉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现代教学,2005(09).

[2]任琴,安龙飞,刘毅.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J].新校园(中旬),2015(06).

[3]王立巍.对高师院校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08).

[4]曾爱国.任务驱动教学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2(03).

篇4: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关键词任务驱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法;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起到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而中小学推进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来,高校原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什么”,“如何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高校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认真学习、观摩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分析出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非常适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模式。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以下问题:1,参与学习的同学基础层次不同。2,各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不同。3,学生应试心理严重,知识和技能拓展不够。4,学生偏重上网娱乐,计算机应用能力欠缺。

二、任务驱动法概述

“任务驱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引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基础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及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图所示。教师首先对自己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和本次课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活动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本次课的活动任务,任务与学生所学专业背景应尽可能吻合,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对所学专业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教学环境将活动任务呈现出来,学生得到活动任务后,首先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的操作,有体验成功或失败,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如果遇到困难自己一时无法解决,也可以在书本、软件等上寻找帮助,实在不行才向老师提出疑问。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相应的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当学习进入到一定阶段或遇到任务难以独立完成时,学生可采取小组协作学习。这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意见交流以及辩论、实际操作等形式协作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分析他人的想法和做法,学会接纳和反思。学生由此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看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在学生都完成了活动任务后,进行学习交流及成果的展示。在这个阶段,同学们可以跨越小组进行交流,寻求到更加灵活多变的完成任务的方法,总结自己的不足。

在“活动任务呈现”、“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协作学习”、“学习交流、成果展示”这几个环节中,教师处于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地位。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同时,引导他们碰到相关问题如何利用书本、网络、软件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鼓励他们,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去完成活动任务。在“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协作学习”、“学习交流、成果展示”这几个环节中,教师还要不忘对他们的活动作出评价,鼓励、引导他们向完成任务的方向迈进。

接下来的环节是“教师总结评议”。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之中,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不突出,因此,在一个学习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完成深层次的知识建构。然后是“活动成果评价”。在学生的活动任务都完成之后,教师应对每个活动成果作出相应的评价,给学生以正确、准确的知识信息。最后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要根据本次的活动任务,任务完成的过程和成果,对活动课进行一个较全面的评价,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中获得的经验,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为下一次任务中的活动目标分析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四、结束语

篇5: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3、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二、桩基础设计资料

某多层建筑一框架柱截面为400mm×800mm,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F=2800kN,弯矩M=420kNm,剪力H=50 kN。经勘察地基土层依次为:0.8m厚人工填土;1.5m厚粘土;9.0m厚淤泥质粘土;6m厚粉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1所示,地下水位离地表1.5m。试设计该桩基础。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土层名称 人工填土 粘 土 淤泥质粘土 粉土 淤泥质粘土 风化砂砾石 土层厚度(m)0.8 1.5 9.0 6.0 12.0 5.0 含水量 ω(%)

32.8 43.0

重力密度(kN/m3)19 17.5 18.9 17.6

孔隙比 e 0.864 1.34 0.80 1.20

塑限 液限 ωp ωL(%)(%)

25.3 24.0 27.0 26.0

43.5 39.5 38.0 38.6

IL

0.363 1.613 0.527 1.349

压缩模

量Es

(kPa)

5200 2800 11070 3100

粘聚力Ccu(kPa)12 16 3 17

内摩擦角ψcu

11 18 12

qck(kPa)390 134 325 168

三、桩基础设计内容及要求

1、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和桩长的确定

2、基桩承载力

3、桩数、布置和承台尺寸

4、复合基桩验算

5、群桩承载力验算

6、桩身结构和承台尺寸确定

7、桩基变形验算

8、承台设计和计算

四、桩基础设计提交成果

(1)计算书: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2)桩基施工图: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五、参考资料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赵明华主编

篇6: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苏州大学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实践任务书

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1.课程实践题目:项目管理规划的了解与认知

2.主要内容:

通过对某建设项目的调研,了解该项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或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基本内容,编制流程及编制方法。

3.具体要求:

◆了解某建设项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基本内容; ◆熟悉建设项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流程; ◆掌握建设项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方法。

4.进度安排

2012年9月-10月,组织对某建设项目的调研;

2012年10月-11月,熟悉该项目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

2012年11月-12月,撰写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或项目管理规划的课程实践报告书。

2012年12月10日,提交课程实践报告书。

5.完成后上交的材料及评分标准

(1)课程实践报告书

包括:(1)对该建设项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或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 基本内容的介绍;

(2)对该建设项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或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 编

制流程的介绍;

(3)对该建设项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或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 编

制方法的介绍;

(2)评分标准:

①对该建设项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或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相关内容的介绍与总结;75分

②格式要求:A4纸打印,标题栏四号字黑体加粗,正文小四号字宋体,全文单倍行距。25分

篇7: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目的通过课程设计,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理解。了解和熟悉专业设计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和标准图集,训练学生设计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2.设计任务

宝鸡市的一8层住宅建筑,一层为商铺,层高3.6米,二到八层为住宅,层高2.8米。市政给水管的管径为400mm,管道中心标高-1.55m。市政排水管管径为600mm,管底标高-2.10m。建筑内卫生器具的种类和数量见平面图,有热水供应。进行该建筑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⑴ 建筑给水、排水、消防系统方案的确定;

⑵ 建筑给水、排水、消防系统水量、水压的计算,各系统管道的布置,平面的布置等; ⑶ 建筑给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⑷ 设计平面图、系统图及大样图的绘制;

⑸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整理。

3.要求

⑴ 设计图纸必须手工绘制。设计说明书手写。

⑵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准确、论述简洁、文理通顺、装订整齐。要画出各个系统的计算简图,所选用的公式或参数要注明出处。

⑶ 课程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⑷ 设计期间要遵守纪律,按时作息,认真独立完成各自的课程设计任务。

4.进度安排(建议)

第一天:确定各个系统的方案,综合布置各个系统的管道和设施。

第二天:综合布置各个系统的管道和设施。绘制计算简图。

第三天:准备计算数据,为上机进行各项水力计算做准备工作。

第四天:进行各项水力计算工作。

第五天:上机进行各项水力计算工作。

第六天:上机进行各项水力计算工作。

第七天:绘图,编写计算说明书。

第八天:绘图,编写计算说明书。

第九天:绘图,编写计算说明书。

第十天:检查整理设计成果,完成各项设计工作。

篇8: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课程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采用“理论+ 上机”的教学方式,即“知识型+ 技能型”的教学模式,关注点是计算机及通用计算手段的应用。由于课程知识点繁多,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加上学时限制,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缺乏更新等原因,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上生搬硬套,“依样画葫”现象严重,缺乏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培养的是大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的能力,而不仅是掌握计算机或办公自动化等软件的操作技能。

1. 2 课程与专业脱节

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获得和通用计算手段技能的培养,但通用的计算手段和专业计算手段之间却存在巨大的鸿沟,也就是学生在如何正确运用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专业问题,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学科创新和研究方面存在较大问题[2]。这也导致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面临着普遍质疑和严重危机,不少人甚至建议取消该门课程。

1. 3 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少人认为大学教育作为职前教育,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有可无。这也造成大量毕业生入职后在短期内职业技能表现良好,而在中后期却缺乏有效的思维指导和高效的自学能力,影响长期发展。

2 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应该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不仅属于科学家。计算思维就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似困难的问题重新阐述成一个怎样解决的问题[1]。思维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有效引导和指导。思维教学的核心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且要教会他们发现值得解决的问题,以及运用高效的思维去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任务为主线,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3]。“任务驱动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4]。

计算思维的培养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注重的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运用于计算思维培养是非常适合的。根据探究式教学模式和计算思维的特点,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了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见图1。

3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根据以上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的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笔者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章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进行实践研究,主要探讨该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计算思维的培养。

3. 1 设计任务

针对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章节的教学,设计了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毕业论文排版任务,将知识技能的教学融于现实任务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综合运用知识,培养科学排版、艺术排版的综合思维能力。课程任务如下: 学习Microsoft Word之后,每位学生完成1 篇本专业毕业论文排版任务,熟悉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Word处理文档格式的技术和技巧,并能举一反三。

3. 2 呈现任务

该环节教师主要采用计算思维关注点分离法( SOC) ,把系统、复杂的毕业论文排版任务约简、转换为一个个子任务,让学生从简入繁,弄清任务,明确目标,以任务为驱动,探寻完成任务的方案和思路。子任务设计如下: 1) 理解版面、版芯的含义,进行页面设置; 2) 理解页眉、页脚的含义,设置页眉、页脚; 3)字体设置,段落设置; 4) 利用“样式”和“格式刷”快捷设置文档标题和正文样式; 5) 创建目录; 6) 理解“分隔符”的作用,借助“分隔符”为目录和正文分别设置页码; 7) 插入和编辑图片、剪贴画、形状、图表; 8) 表格制作; 9) 数据处理; 10) 图文混排; 11) 参考文献和注释; 12) 文档打印和装订。

教师在呈现完教学任务后,展示毕业论文排版案例,对其中的注意事项、排版技巧等做全面分解和剖析。学习者根据任务自我思考解决方案,初步形成行动计划。

3. 3 实施任务

教师运用计算思维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针对任务的相关问题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提供支持与帮助。例如在经济学类毕业论文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图表制作; 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涉及大量的截图; 农学、畜牧类毕业论文涉及大量的实验数据录入与处理; 对于这些教师都应当结合不同类别专业论文特点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思考,给予指导。学生再对任务进行逐层深入的分解与剖析,按照行动计划自主探究,逐个思考并深入探索解决子任务的方法。例如学生在进行农学类毕业论文制作时,需要对不同的实验数据按照表格样式进行录入与处理,在word表格制作与排版部分,结合农学类专业论文的特点,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以下方法与技能。1) 表序。表应按章编号,由“表”和阿拉伯数字组成。2) 表题,即表的名称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的编号和表题置于表上方,表序和表题之间留出一个汉字字空。3) 表注,即表的注释,置于表的下方。4)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5) word插入和绘制表格。6) 表格样式的设计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三线表,居中放置。7) 单元格的合并和拆分。8) 文本型和数字型( 正、负整数、小数、分数) 数据的录入与排版。9) 特殊符号的录入与编辑。10) 字体和段落设计。11) 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和“续”,置于表上方。如果需要在后续表格页上看到标题行重复,也可以通过表格“标题行重复”命令自动在后续页重复标题行。

3. 4 任务评价

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任务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共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总结中巩固所学知识、技能与思维方法,并从交流与评价中获得启发与提升。任务完成后,学生提交的作品有排版后毕业论文1 份、任务报告书1 份。

在学生提交的任务报告书中,关于word表格操作与排版的总结与反思不仅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在计算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内化能力上的提升。1) 关于在后续表格页上看到标题行重复的方法,学生总结出教师所教授的通过表格“标题行重复”命令实现,需要满足一个先决条件,即只有在自动分页时,word才能自动重复表格标题。如果手工插入分页符,表格标题将不会重复,而且重复的表格标题只有在打印预览视图或打印文档时才可见。2) 当word表格长度超过1 页,而且在页面末尾被切断,下1 页的内容没法正确显示时,可以通过设置表格属性中的文字环绕方式为“无”来实现。3) 微调表格线。在调整表格时,经常出现多次调节表格大小时总有一些表格线对不齐的现象。用鼠标线选中这条线后双击鼠标左键,表格线会自动合成一条。如果这样调整后差距转移到最右边的线上,这时只需双击一下这条线即可。

3. 5 任务拓展与迁移

教师应以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契机,鼓励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以所体验的学科知识进行拓展迁移,运用到其他的学习( 个人简历、产品说明书、活动说明书、营销计划、宣传手册等文档处理) 当中,并转换、内化为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这种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减轻了通用计算手段和专业计算手段之间的数字鸿沟,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去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为大学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4 结语

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我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和思维培养,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与探究创造了条件,为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资源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者或操作演示员,更多的要肩负起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引领者的作用,既要精通计算机知识,又要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创新研究和学习能力。在“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设计和选取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实施有效监管和指导,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切实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摘要:计算思维是当前社会计算机教育领域广为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基于传统知识讲授和技能演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面临新一轮计算机课程体系调整改革和大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等诸多现实问题时,已暴露出不少弊端和问题。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途径,被纳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笔者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构建了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计算思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实践

参考文献

[1]周以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等.“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育,2011(4):15-20.

[3]李青,袁玫.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0):16-17.

篇9: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关键词:大学英语  网络课程  任务教学  定位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26-01

1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概述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网络完成英语知识的传输和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逐渐丰富,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转变,其网络课程体系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丰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在上述教学体系发展过程中,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已经形成了以下四种类型。

由学术及学历教育机构构建的网络课程:该网络课程内容比较注重学术类英语内容,例如网络英语精品课程。该网络课程常由学校或学生自主购买使用,可以作为学生攻读某一学历时的专业途径,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由学术及学历教育机构构建的网络课程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较为常见,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与传统组织之间关系密切。该课程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具有配套的教材,不需要再自行查找资料,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由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构建的网络课程:随着社会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在英语网络课程中的投入不断加大,已经形成了非常多种类的技能型英语网络课程。由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构建的网络课程大多服务于想要学习语言技术的人员或需要获取相关证书的人员,服务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少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方面。该网络课程对提升英语知识,改善英语技能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由社会机构或政府机构构建的免费网络课程:为了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知识环境,政府机构及社会机构已经开设了许多免费网络课程,课程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上述体系中的英语网络课程设置较为单一,课程体验内容较为浅显,系统结构完整性较差。由社会机构或政府机构构建的免费网络课程的主旨在于学习体验,对知识及技能挖掘并不深入,对人们的生活休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社会资源性站点构建的网络课程:当前社会上具有非常多的社会资源性站点,这些站点通过不同途径或方式为人们提供英语网络课程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由上述站点构建的网络课程内容一般较为单一,不具有系统性,其内容多为文本资源和视听资源。上述课程主要通过单向传播方式进行资源传输,例如普特听力网。

2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任务教学设计定位

任务教学设计是当前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中的一项新内容,可以通过任务方向、任务指标等改善学生学习效益,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国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中任务教学设计起步较晚,其设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定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发展效益。

2.1 网络课程中的任务教学设计原则定位

网络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坚持情景分析原则,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英语,结合相应的情景去学习英语,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可以降低他们英语学习的难度,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是网络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原则,需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协商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英语的认识,让他们学会思考,在思考中逐渐掌握英语学习技巧。

任务目标是任务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坚持好任务目标设计原则,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任务目标内容,构建对应教学策略,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对网络课程进行全面思考、总结和反思。

2.2 网络课程中的任务教学设计内容定位

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把握好任务教学要求,依照任务教学设定好各项英语教学输入系统,将学生需求作为主要定位方向,形成准确、系统的网络课程结构。教师要充分引入传统课堂资源,把握好教学网络教学环境,形成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从而保证任务教学设计定位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将任务教学设计定位到教学策略上: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将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既有学科内容体系,即将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科原有知识体系结合在一起形成教学单元。这种单元与在体系中主要出于辅导地位,内容类型较为死板,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除此之外,在上述任务教学设定中教师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型教学的高效选择和编排,学生学习效益大打折扣。因此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任务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其定位在教学策略上,将该教学附加在既定的教学选择和编排上,形成特殊的教学设计操作。在上述任务教学设计定位下,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能够全面激发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将语言输入与输入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将教学任务设计定位在语言活动上:英语学习过程非常复杂,时间周期较长,在该过程中学生非常容易产生疲惫现象,而语言活动作为上述疲惫中的一剂兴奋剂,对学生学习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任务设计定位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其语言活动内容,要将上述设计作为一种综合语言练习,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做好语言活动教学任务设定,要学会针对学生学习状况适当调整语言活动内容,实现活动的针对性构建。例如部分学生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学习中非常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在该状况下活动就需要偏向于知识的训练与拓展,要适当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部分学生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学习中非常容易产生“学不会”的念头,在该状况下活动就需要偏向于知识的巩固与革新,要适当降低活动难度给予学生成就感。增加任务教学内容,形成对对应语言活动方向,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3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课程构建效益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能力。在对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中的任务教学设计定位时教师要把握好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从上述两方面出发,双管齐下,真正实现原则与内容的统一,改善网络课程教学效益。教师要加大对定位原则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挖掘新的任务设计途径,不断丰富网络课程内容,从本质上加速大学英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姜秋杰,万颖.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使用现状调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09-112.

[2] 高旭阳.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学习跟踪评价模式探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2-134,154.

[3] 玉淑美.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7):32-34.

篇10: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函数信号发生器

(1)能产生正弦波、矩形波(占空比可调)、锯齿波等多种波形;

(2)输出信号的工作频率范围10Hz~10kHz,且连续可调;

(3)输出信号波形幅值0~10V,且连续可调;

△(4)输出信号频率数字显示;

*(5)输出信号幅度数字显示。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2、简易直流稳压电源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输出直流电压UO的调节范围为3 — 12V,且连续可调;

(2)最大输出电流ILM≤200mA;

(3)稳压系数Sr<10%;

*(4)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3、简易数字频率计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被测信号的频率范围100Hz~10kHz;

(2)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或方波信号;

(3)用四位数码管显示所测频率值,并用红、绿色发光二极管表示单位; *(4)具有超量程报警功能。

4、简易交通信号灯控制器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定周控制:主干道绿灯亮45秒,支干道绿灯亮25秒;

(2)每次由绿灯变为红灯时,应有5秒黄灯亮作为过渡;

(3)分别用红、黄、绿色发光二级管表示信号灯;

*(4)设计计时显示电路。

5、4位二进制加法器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四位二进制加数与被加数输入;

(2)二位数码管显示。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课题名称与技术要求

2约200字的摘要

3总体设计方案论证及选择

4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总体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篇11: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某大学学生公寓A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扩初设计

二、设计资料:

该大学位于北京市区,交通方便,市区给水排水管道设备齐全。

拟建一幢12层学生公寓,首层层高4.5m,2-12层层高3.2m,建筑平面图见附图。该建筑室内外高程差为0.4m。

该建筑物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城市给水管道在该建筑物东侧,离建筑物外墙10m,与该建筑物平行,其管径为200mm,管中心离地面1.0m,可靠供水压力为0.40MPa。

城市排水管道在该建筑物东侧,离建筑物外墙12m,与建筑物平行,其管径为400mm,控制检查井标高-2.65m(相对室内地面标高)。

三、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1、内容

(1)、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确定生活给水设计标准与参数进行用水量计算;选择给水方式,布置给水管道及设备;进行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室内所需水压的计算;绘制给水系统的平面图、轴测图及卫生间大样图。

(2)、建筑排水系统设计:选择建筑排水体制;确定排水系统的形式;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绘制排水系统的平面图、轴测图及卫生间大样图。

(3)、消火栓系统设计:选择消火栓系统给水方式;布置消防管道及设备;进行消防管网水力计算;绘制消火栓系统平面图、轴测图。

2、要求

按照下达的任务书,进行扩大初步设计。运用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给水排水工程实际问题;能够运用计算机知识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整个设计必须符合有关规范,没有原则性和理论性的错误,计算正确,图纸表达良好,绘图正确。说明书简明扼要,论证充分,文句通顺,书写工整,并按学校规定的撰写规范书写,装订成册。

应交成果:

(1)、图纸:各主要层给水、排水、消火栓平面布置图一张;给水、排水、消火栓系统轴测图一张;卫生间大样图一张。

(2)、设计说明计算书一份,不少于20页。

三、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四、考核方法和内容

篇12:中南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专班 姓 指

务 课程设计

业:

级:

名:

师:刘亚丽

质:

实践教学课

部:

建筑工程系时

间:

2014年11月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土木工程2011级

一、课程设计目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施工组织与计划》、《施工技术》等主干课程后,所进行的一次重要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践,产学结合,提升学生专业课程之间融会贯通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全过程;

2.掌握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

3.掌握施工阶段项目部各成员的管理职责与分工。(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工程项目运作的全过程;

2.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的职责、作用及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框架;

3.通过课程设计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编制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的程序、方法、步骤、内容规定等。(三)德育目标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思想; 3.培养良好的诚信度和工作责任心。4.增强密切联系工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计的分组规定

每个班按照4-8人一组划分小组,各组成员内部协调好,确保每位同学都的论文方向均不一样。每个小组按照老师分配的任务,根据所给图纸,结合当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进行具体工程项目的管理策划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工程管理中。所做的工程项目管理策划方案应当有针对性(包括组织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HSE管理、沟通管理、材料采购供 应管理、设备管理等,也可以与此外自行选题),每人任选一个方向,不得抄袭已有方案。

四、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一)工程项目管理策划的编制依据

① 施工图纸及其说明

施工图纸及其说明,决定了未来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也决定了未来工程项目管理的方向和管理任务。

② 我国现行有关规定

③ 施工方管理能力和人员配备情况

工程项目管理策划所涉及到的有关具体管理方式的确定,必须以施工方自身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作为依据,合理进行工程相关管理方式的确定工作,以保证所确定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能够满足适应业主方自身的条件。

(二)工程项目管理策划的编制步骤

① 熟悉图纸,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及管理的依据 ② 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策划的内容及基本框架

③ 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策划工作

在明确了具体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管理任务及工程项目管理策划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下面应当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具体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策划,要求所形成的工程项目管理策划方案应当具有针对性,杜绝抄袭一般管理方法。

五、设计成果要求

课程设计完成后,每个人独立上交一份完整的论文(论文格式要求见附件一,封面为本任务书首页封面),不少于8000字;小组共同提交一份完整的工程图纸、一份出勤记录表(附件二)、一份实训过程记载表(附件三)。

课程设计论文内容参考体系:(在此基础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增加相关内容,不局限于如下体系当中的内容)

题目:A(图纸上面工程名称)工程项目× ×(个人自己的选题方向)管理实施规划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研究内容

二、A工程的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图纸上面的建筑和结构总说明中都有)

2、工程建设目标(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制定目标)

3、工程项目× ×(个人自己的选题方向)管理依据

4、施工方× ×管理能力、组织结构图、人员配备等情况

三、A工程项目× ×管理实施规划。(此部分为论文的核心内容)

1、× ×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

2、× ×管理的常用方法、措施。

3、A工程项目× ×管理的具体情况,包括重点、难点、特殊点等。

4、× ×管理的管理方法或措施在A项目中的应用

四、结论

五、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注意在文中引用位置的标注)

六、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表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时间安排表

注: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班级及时间情况灵活安排实训时间。

七、实训考核要求

1、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

2、课程设计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标准(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进行评定。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3、本次课程设计成绩按编制的项目管理文件的质量和课程设计期间表现综合评定,具体考核方法如下:

编制的项目管理文件的质量:主要依据学生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并参考学生在设计中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独立工作能力等综合评定,重点看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图表是否合适,计算数据是否准确合理等。

课程设计期间表现:由课程设计指导小组共同完成考核。主要依据是课程设计期间出勤率、遵守纪律情况、相互协作情况等等。

六、参考文献

[1] 陈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2] 潘炳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4]郑红勇.《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王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七、附件

一、附件

二、附件三 篇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 院

(系)专 业 姓 名 学 号 起讫日期 指导教师

某综合楼工程施工规划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

2014.1.6-2014.1.17 孙文建

2013 年12 月 日

一、设计目的和依据

本课程设计为单位工程施工规划,是《工程项目管理Ⅱ》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单个建筑物的施工规划问题。

设计依据:工程基础资料、设计图纸与说明(见附件一)、承包合同、施工手册、工程量清单、劳动定额、施工手册及其他技术规范、标准、定额等。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工程概况

需说明该工程项目的性质、建筑与结构设计的特点,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与水文地质情况,现场施工条件,以及项目目标,分析项目施工的重点与难点。

2、项目管理组织设计

确定施工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形式,对项目经理部进行岗位设置,并画出组织结构图。

3、施工方案设计

(1)流水施工方案:划分施工段,确定流水方向和流水方式,确定流水节拍、流水步距等并;

(2)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流程(3)选择施工起重机械,合理安排起重机位置。流水段流水方向,流水节拍/步距,批示图。工艺流程,(主体结构,、吊装)逻辑关系

4、项目结构分解

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进行项目结构分解,并形成WBS结构图。

4、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结构分解和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要求,确定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各项工作的工程量,利用劳动定额确定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利用PKPM软件或P3软件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5、编制资源计划

根据进度计划,并参考预算定额和劳动定额资料,计算劳动力和主要材料需用

成果提交截止时间:第20周周五下午5:30前。

五、参考资料

1、《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工程项目管理》(第四版)(丛培经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

4、《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

5、施工组织设计大全(可参考网上工程资料);

6、劳动及预算定额(利用工程造价课程资料);

7、其他类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六、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1、封面格式按学校统一规定执行,见附件二。

2、正文中页眉统一为奇数页:“南京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偶数页:“工程项目管理Ⅱ课程设计 学号+姓名”,均为小5号字宋体。页码在页脚居中,从正文开始编页码。

3、一级标题用“第一章、第二章??”表示,小二号黑体字居中,3倍行距;二级标题用“1.1、1.2.、??”表示,四号宋体加粗,左对齐不缩进,2倍行距;三级标题用“1.1.1、1.1.2.??”表示,小四号宋体,左对齐不缩进,行距为固定行距20磅;四级标题用(1)、(2)、(3)??表示,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2格,行距为固定行距20磅;如需要五级标题可用①、②、③表示。(格式见附件)

4、正文一律使用小四字号,宋体字型,首行缩进2格,固定行距为20磅; 标题和正文格式范例见附件三。

5、要求格式规范、图表整齐。表格需有表号和表名(如“表3-1 机械设备一览表”),置于表格上方居中;图应有图号和图名(如“图2-2 项目部组织结构图”),置于图下方居中。

篇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实施方案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社会调查,搜集资料,熟悉施工阶段工程正式开工之前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编写的过程和内容,掌握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文件的编制方法,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参加现场施工及其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题目

某住宅楼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

三、完成内容及具体要求

完成内容: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

1.项目概况

2.总体工作计划

3.组织方案 4.技术方案

5.进度计划

6.质量计划

7.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计划

8.成本计划

9.资源需求计划

10.项目收尾管理计划

11.项目现场平面布置图

具体要求:在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熟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及设计流程;独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本课程设计。要求图、文、表并茂,文字正确整洁,语言通顺,标点符号清楚,具体内容必须手写,一律用稿纸。项目现场平面布置图用4号白图纸绘制,按工程制图要求进行,图面布局要合理,清洁工整,美观大方。

四、设计依据

1.施工图纸;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3.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五、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结束后,每位同学完成一份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然后根据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及平时考勤情况,给予成绩评定。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平时表现(满分15分)

平时表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定:

1.考勤记录:教师辅导时将对学生实行考勤制,全勤者得10分;一次不到扣5分,扣完为止。

2.认真态度:根据辅导教师课程设计辅导时学生的表现评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能及时向教师提出,态度认真的得5分;其他情况视学生表现进行打分,分值在0-5分之间。

(二)完成质量(满分75分)

1.上报资料情况:上报资料及时完整无缺者,此项得5分;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资料扣2分;资料不完整的不能上报,要求改正 后及时上报。

2.设计成果内容方面:

(1)字迹清晰,无抄袭现象,能够完整、全面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内容,且思路清晰、设计合理、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得 分在60-70分之间;

(2)字迹清晰,无抄袭现象,能够完整、全面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内容,且思路较清晰、设计较合理、实际操作能力较 强的得分在50-60分之间;

(3)字迹清晰,无抄袭现象,能够较完整、全面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内容,且思路较清晰、设计较合理、具有一定实际 操作能力的得分在40-50分之间;

(4)字迹不够清晰,未能较完整、全面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内容,设计不够合理、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得分不超过40 分,视具体情况给予评分。

(三)学习能力(满分10分)

学习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定:

1.能在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归纳,把书本知识经过提炼,在设计方案上大胆创新的得分在8-10分之间;

2.能在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归纳,把书本知识经过提炼,设计方案具有一定新颖度的得分在6-8分之间; 3.能在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归纳,较为透彻的运用书本知识完成设计任务的得分在4-6分;

4.其他情况根据学生设计成果给予评分,得分不超过4分。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2.《工程项目管理》主编 乐云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工程项目管理》主编 刘炳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4.《建设项目管理》主编 田金信 高等教育出版社

5.《工程项目管理》主编 孙海玲 中国电力出版社

6.《工程项目管理》主编 宋伟 刘刚 科学出版社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设计目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社会调查,搜集资料,熟悉施工阶段工程正式开工之前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编写的过程和内容,掌握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文件的编制方法,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参加现场施工及其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在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熟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及设计流程;独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本课程设计。要求图、文、表并茂,文字正确整洁,语言通顺,标点符号清楚,具体内容必须手写,一律用稿纸。项目现场平面布置图用4号白图纸绘制,按工程制图要求进行,图面布局要合理,清洁工整,美观大方。

二、分组及指导老师:

2010140601班共52人分两组:第一组指导老师鲁亚波

第二组指导老师段

第一组:张窈婷 杜国帅 李

宁 董慧敏 杨雅婷 蔡成龙 郭

平刘

坚 卢菡蕾 杨

玄 魏长松张倩倩 曹

振 王鹏飞 卢先亮 赵

明 何浩博 李

明杨冬辉 王

敏 何生生 王圣涛 武靖凯 田兵林 郭奎真杨兵艳 第二组:王高振 卫盼盼 孟祥华 李进勇 段伟柯 刘亚楠 石江丰 杨

颖 梁昊峰 于雪萍 王新权 邢远鹏 钱天添 张小龙 潘虹彩 吴亚南 马婷婷 孙彦彦 陈小宁 王佳嘉 孙文浩 靳良基 姜

禹 梁冰 李婉贞 赵弄潮

三、时间安排

上一篇:服装设计大学生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施工终止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