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生重要图文

2024-05-03

语文天生重要图文(共9篇)

篇1:语文天生重要图文

语文天生重要

丁品森

①在现今的中学生中,总体来说,是喜欢数理化的居多,热爱语文的较少。在有些学生的眼中,语文高不可攀,有似那奢华的饰物,自己实在无力拥有;有些学生则觉得,语文学不好而又甩不掉,已经成为他们学习途中一个沉重的包袱。②何以会产生这种情况呢?我们认为,根子还在那重重书山(参考资料)和滔滔题海(模拟试卷),将学生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使他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窄,学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少。为了应试,他们不得不重做题而轻读书,重识记而轻阅读,重理解而轻表达,重课内而轻课外,这么一来,原本丰富多彩和趣味盎然的语文学习,就变得欲速不达,就变得索然无味,随之而来的恶果,自然也就对语文望而生畏,乃至产生厌恶情绪。

③然而,不管你是怎么畏惧和厌恶,其实语文是非学好不可的,这是因为语文天生重要。

④语文,它是我们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果语文不学好,不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词意不明,句意不解,思路不清,想象匮乏,那么学习数理化时就会望文生义,囫囵吞枣,就会思维混乱,才情枯竭,就不能明白无误地掌握其中的定义和定理,就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阐发的内容,就不能做出条理井然的精到剖析,就不能施出异想天开的解题高招。一只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限定着它的盛水量,要是在我们的学习中语文当真成了最短的一块木板,那我们就断然不可能成为学富五车的华罗庚和才高八斗的钱学森。

⑤语文,它是一门集语言能力、文化修养、思维品质、心理素质、智慧灵气和人格道德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除了具有培养我们语言文字根底的基本功能之外,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那些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全都蕴含着浓郁的正义感、英雄志、爱民心、报国情。阅读它们,热爱它们,我们就会始终沐浴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温馨之中,其深挚的爱心、博大的情怀、深刻的智慧和丰富的美感,就必然会给我们以良好的熏陶与熨帖的滋润,就会使我们“走出原来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从而成为一个有高尚人格的大写的人。

⑥语文之所以重要,还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它的空间是无限宽广的。前人有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语文学习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勤于思考,那就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时时有良多的启发,处处有巨大的收益。只要喜它爱它,它就会亲你近你,使你耳常聪,目常明,身常爽,心常智。如若厌它烦它,它就会疏你远你,使你耳变聋,眼变花,语变迟,行变钝。

⑦语文天生重要,我们非学好它不可。

华罗庚说:“语文天生重要!”

华罗庚教授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是自学成才的楷模。

一九八二年的春天,我和陶伯英同志曾经采访过华罗庚教授,请他谈谈语文学习的经验,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些要求。

语文天生重要

华罗庚教授身为数学家,却对语文学习十分重视。他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语重心长地说:“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华老特别强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重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他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老师把胡适写的书发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写读后感。发给华罗庚的是一本《尝试集》。他一看序诗,就发现有逻辑错误。序诗写道:“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华罗庚读了之后,心想:陆放翁说的“一试成功”自古以来是没有的,胡适说的是试了又试能成功,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道理,胡适却拿自己的概念,随便否定别人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华罗庚便拿出一张纸条写道:“胡适序诗逻辑混乱,狗屁不通,不堪卒读!”并把写的纸条交给了老师。这位老师是胡适的信徒,一看华罗庚竟敢批判大名鼎鼎的胡适,十分恼火。但到了1946年,这位老师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说:“我早就看出华罗庚写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深有体会地说:遇事认真分析思考,就会发现问题。比如:“人人都来做伯乐”这个口号,都做伯乐,千里马在哪儿呢?

华罗庚说:“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无味,诘屈聱牙,让人难以看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利于事业发展的。”华老自己十分重视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许多数学专著和科普读物都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妙趣横生。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统筹方法》就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它把“统筹方法”这门复杂抽象的学问说得通俗易懂。他写的文章很有文采,标题也颇有特色。例如《时乎,时乎,不再来》《大哉,数学之为用》等。

零打碎敲,持之以恒

我们请华老谈谈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他诙谐地说:“我是单科直进,问道于盲”,“我学语文是零打碎敲。小时候学点古文和唐诗。”他经常利用一些零碎时间学习,在工作之余、出国访问途中经常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王勃的《滕王阁序》等诗文。他还利用同别人聊天的机会,重温读过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一年夏天,他在合肥同一位大夫对对子,上联是“妙人儿倪家少女”,他对的下联是“浑小子孙府水军”。这下联就是指《三国演义》中的东吴孙权的水军都督周瑜。在闲谈之中,就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情节复习了。

1953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钱三强任团长,团员都是著名的科学家。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即景生情,提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韩赵魏是战国时期的三个强国,“三强”又隐喻“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困难,还要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当时,在座的人大费踌躇,不知所对。隔了一阵,华罗庚不慌不忙地抛出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首次记载我国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弦定理,“九章”又恰好是考察团的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这使满座为之倾倒,钦佩华罗庚语文功底之深。

高山与平原

华罗庚教授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著述颇丰,重要的著作有《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优选法》《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等十余部专著和科普作品,发表二百余篇学术论文。在数学研究领域,他像一座高山。上百万字的著作,不但表明他是一位驰名中外的大数学家,而且表明他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高手。他不但登临几座纯数学的高峰,而且还放眼平原,普及应用数学,在全国二十几个省市普及优选法、统筹法。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工人、职员、干部讲解深奥的数学,为数学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天地,创造了可喜的经济效益。这当中,华罗庚坚实的语文功底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华罗庚接到大庆的通知,聘请他担任大庆的科学技术顾问。他激动地说:“比得一个剑桥博士还高兴!”当时,他写下朴实而深沉的诗句:“同是一粒豆,两种前途在。阴湿覆盖下,养成豆芽菜。娇娇盘中珍,聊共朵颐快。如或落大地,雨润日光晒。开花结豆荚,留传代复代。春播一斛种,秋收千百袋。”诗虽不长,却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体现了他的真知灼见,充满了人生的哲理。这对于我们了解华罗庚的为人,为学,语文功底及其学习方法,很有帮助。

他还向我们介绍1975年发生在西安的一个故事。他在陕西结束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之后,准备入川。“四人帮”的爪牙百般阻挠,不准入川。这人不学无术,给她讲数学是不行的,华罗庚给她读唐代卢纶的诗:“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读后问她诗中有无错误。她说看不出来。接着,华罗庚写了四句诗给她看:“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她哑口无言。可见华罗庚随时随地在运用语文这个交际工具进行研究、工作和斗争。

回忆十多年前采访华罗庚的情景,我们重温他的富于哲理的见解,缅怀他重视语文学习和运用实践的往事,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华老“语文天生重要”的精辟论述,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篇2:语文天生重要图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馨、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鹜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机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如此,我们语文教师又怎能没有一点儿浪漫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语文教师,才能够理解闻一多何以会在国民党的手枪面前横眉怒对、拍案而起;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语文教师,才能够体会蒲松龄的那些鬼怪精灵的故事蕴蓄了多么厚重的历史沧桑;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语文教师,才可能认同那个被历代传诵的叫做“愚公”的老人异想天开的决策和近乎愚蠢的执着;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语文教师,才可能明白那苍颜白发,颓然乎众宾之间的醉翁,其意不仅不在酒,且也不全然在乎山水之间也……

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语文教师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语文教师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也唯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可能影响一批懂得享受语文、享受生活的学生。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浪漫是感同身受黯然的低眉,是情到真处开怀的大笑;浪漫是与青春一同上路,比梦想走得更远;浪漫是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浪漫是一种永远年轻的生命的记号,是一个与浩渺时空中的一些人、一些事相遇的过程……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浪漫是一粒种子,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浪漫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浪漫是一道彩虹,汇集了地上的雨露,才能够凝成天上的锦绣……

篇3:语文天生重要图文

关键词:语文学科,地位,重要性,学习内容,问题

一、语文学科发展简史及学习的主要内容

语文首先是对中小学乃至大学的一门课程的称呼。语文自古即有, 是最古老、最长久、持续全学业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一门学习时间最长的学科。语文这门课自古即有, 过去有小学大学之别;清末民初, 效仿西方设立国文。1949 年, 华北人民政府制定中小学课本时首次使用“语文”一词。叶圣陶释曰:“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合而言之, 语文也。”所以, 语文学习主要是学习语言, 即口语、文章、文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具体包括语言、文章、文学、文化、阅读、写作、批评鉴赏等方面, 重点是语言文学等基础知识、语言运用、文章阅读、文学鉴赏、文章文学批评、文章写作、文学创作等。

二、语文学科属性和基础地位

语言是交际工具, 是思维的工具和媒介, 书写、说话和写作是人的脸面。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思想文化科技都用文字记录;一切学科都有一个阅读理解、分析思考、表达表述的要求。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母语是外语的基础, 外语是母语的延伸。语文的好坏决定了学问知识和其他学科水平的高下, 制约着学问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语文贯穿古今中外, 学习时间最长。语文学科的母语地位、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最重要的文化载体、首考学科甚至首席学科的地位毋庸置疑。

三、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学习内容的广泛性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是一个人全面能力的反映, 而不只是语言能力。语文素养反映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维品质, 来自对世界、社会、人生和人的认识体验思考感悟。关乎一个人的人品、人格、个性、情感、意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语文涉及语言学、文字学、文学、文化、艺术、美学、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写作学等多门学科, 甚至于科学、政治、经济、宗教等。

语文所学的内容包罗万象, 课文大都采自古今中外的经典, 通过学习不仅培养阅读理解、表情达意的能力, 还能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精髓, 使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思维能力得到历练, 精神世界得到丰富, 情感思想道德得到升华, 同时又从中认识了解感悟了世界社会人生、人和自身, 从而有所感悟和创造, 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和我们的人生目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大语文

有人说语文是万金油, 提倡大语文。提倡语文生活化。指出各门学科都有语文的教学任务, 因为学科不同, 文体不同, 文章语言、特点不同, 非语文教师一人一力所能为也!语文学习不仅涉及语言文字文章, 培养阅读写作能力, 培养批评鉴赏评价能力, 更涉及自然、社会、人生和人, 涉及人的内心世界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因此, 语文要培养认识理解、分析解决、思考研究、表达表述的能力, 重在思维的训练、情感的剖析、人心的解剖, 需要对世界、社会、人生和人的深入认识理解的思考力、判断力、审美力、辨识力、穿透力……语文成绩差, 其他学科也不会好。语文是高考首考学科, 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情绪和心境以及其他科目的成绩。

五、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不学的危害

轻视语文、不学语文、偏重外语是学生的最大失误, 其副作用遍及全科而影响终身。危害之大始料不及, 负效应逐渐显现而后患无穷, 损失无法弥补而后悔莫及、贻害终生。所以, 不重视语文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不重视语文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 不重视语文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 不是弱智, 就是短见、寡见鲜闻。不要让外语侵占了我们的学习时间, 不要因为外语学习而忽略了母语的学习, 不要在外语学习上花太多的工夫而浪费了我们的大好青春年华, 如果不是想在外国发展, 如果不是想从事外语专业, 就适可而止吧!否则就是忘本, 就是崇洋媚外, 就是背弃祖国、祖宗、父母和生我养我的家乡……我想听听祖国的声音!

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普遍不重视、时间投入极少而期望值高, 对教师要求高而苛刻, 眼高手低, 不朗读背诵, 不读书, 重理轻文, 重外语轻母语。差的表现:书写普遍差, 识字少错别字多, 读书极少, 理解能力差, 表达能力差, 表述不明, 生造字词, 写作普遍差。

六、语文学习方法略谈

语文学习的关键是要读书, 多读、朗读背诵、浏览精读, 读古今中外的、读大家名家的、读不同风格流派的、读具有特色的、读经典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 平时多观察体验, 善于想象联想联系比较, 最后形成合力。既重语法语境语义逻辑修辞, 又要培植语感, 感性与理性、悟性相结合。即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 舍得花时间、投入精力, 多读书, 注重积累并加以整合,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 同时也要注意方法。

语文成绩的提高不仅表现在语文科本身, 而且还表现在其他科目上, 是全面的提高。语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突击几天立即显效。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要有耐心、信心。等到你明显感到提高时, 你已上了一个台阶, 今非昔比, 令人刮目相看了。语文课本课堂学习无非是个例子, 课外的读写才是大战场, 实践锻炼、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才是其广阔的天地。

篇4:天生重要的语文

【关键词】语文学科;地位;重要性;学习内容;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学科发展简史及学习的主要内容

语文首先是对中小学乃至大学的一门课程的称呼。语文自古即有,是最古老、最长久、持续全学业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一门学习时间最长的学科。语文这门课自古即有,过去有小学大学之别;清末民初,效仿西方设立国文。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制定中小学课本时首次使用“语文”一词。叶圣陶释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合而言之,语文也。”所以,语文学习主要是学习语言,即口语、文章、文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具体包括语言、文章、文学、文化、阅读、写作、批评鉴赏等方面,重点是语言文学等基础知识、语言运用、文章阅读、文学鉴赏、文章文学批评、文章写作、文学创作等。

二、语文学科属性和基础地位

语言是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和媒介,书写、说话和写作是人的脸面。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思想文化科技都用文字记录;一切学科都有一个阅读理解、分析思考、表达表述的要求。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母语是外语的基础,外语是母语的延伸。语文的好坏决定了学问知识和其他学科水平的高下,制约着学问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语文贯穿古今中外,学习时间最长。语文学科的母语地位、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最重要的文化载体、首考学科甚至首席学科的地位毋庸置疑。

三、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学习内容的广泛性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全面能力的反映,而不只是语言能力。语文素养反映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维品质,来自对世界、社会、人生和人的认识体验思考感悟。关乎一个人的人品、人格、个性、情感、意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语文涉及语言学、文字学、文学、文化、艺术、美学、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写作学等多门学科,甚至于科学、政治、经济、宗教等。

语文所学的内容包罗万象,课文大都采自古今中外的经典,通过学习不仅培养阅读理解、表情达意的能力,还能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传承文化精髓,使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历练,精神世界得到丰富,情感思想道德得到升华,同时又从中认识了解感悟了世界社会人生、人和自身,从而有所感悟和创造,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和我们的人生目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大语文

有人说语文是万金油,提倡大语文。提倡语文生活化。指出各门学科都有语文的教学任务,因为学科不同,文体不同,文章语言、特点不同,非语文教师一人一力所能为也!语文学习不仅涉及语言文字文章,培养阅读写作能力,培养批评鉴赏评价能力,更涉及自然、社会、人生和人,涉及人的内心世界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因此,语文要培养认识理解、分析解决、思考研究、表达表述的能力,重在思维的训练、情感的剖析、人心的解剖,需要对世界、社会、人生和人的深入认识理解的思考力、判断力、审美力、辨识力、穿透力……语文成绩差,其他学科也不会好。语文是高考首考学科,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情绪和心境以及其他科目的成绩。

五、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不学的危害

轻视语文、不学语文、偏重外语是学生的最大失误,其副作用遍及全科而影响终身。危害之大始料不及,负效应逐渐显现而后患无穷,损失无法弥补而后悔莫及、贻害终生。所以,不重视语文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不重视语文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不重视语文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不是弱智,就是短见、寡见鲜闻。不要让外语侵占了我们的学习时间,不要因为外语学习而忽略了母语的学习,不要在外语学习上花太多的工夫而浪费了我们的大好青春年华,如果不是想在外国发展,如果不是想从事外语专业,就适可而止吧!否则就是忘本,就是崇洋媚外,就是背弃祖国、祖宗、父母和生我养我的家乡……我想听听祖国的声音!

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普遍不重视、时间投入极少而期望值高,对教师要求高而苛刻,眼高手低,不朗读背诵,不读书,重理轻文,重外语轻母语。差的表现:书写普遍差,识字少错别字多,读书极少,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差,表述不明,生造字词,写作普遍差。

六、语文学习方法略谈

语文学习的关键是要读书,多读、朗读背诵、浏览精读,读古今中外的、读大家名家的、读不同风格流派的、读具有特色的、读经典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平时多观察体验,善于想象联想联系比较,最后形成合力。既重语法语境语义逻辑修辞,又要培植语感,感性与理性、悟性相结合。即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舍得花时间、投入精力,多读书,注重积累并加以整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同时也要注意方法。

语文成绩的提高不仅表现在语文科本身,而且还表现在其他科目上,是全面的提高。语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突击几天立即显效。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有耐心、信心。等到你明顯感到提高时,你已上了一个台阶,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了。语文课本课堂学习无非是个例子,课外的读写才是大战场,实践锻炼、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才是其广阔的天地。

语文天生重要!

篇5:图文结合教语文

第四小学 ——杨瑞丽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又是学生的另一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却不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图文结合尝试的。

1、小学二年级课文中有一篇《找春天》的课文。由于地处北方,当我们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还春风刺骨,没有一丝春天的影子。只能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作者如何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图文结合”中学习积累语文知识。

2、在教学古诗《绝句》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动脑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比把自己想到的大胆的画一画。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在画图的过程中读懂了诗意。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此时,画“图”是对诗文更好的理解延伸。

3、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整篇课文。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并通过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比赛画简笔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再通过学生对图意的讲解,顺势理解“果然”的意思。这种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效果的。最后重视朗读训练。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让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

4、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我采用抓重点词句品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先看图体会丑小鸭的可怜与孤独。再入情入境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感受,品读体验。想象朗读相结合,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篇6: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突破技巧

一.标文转换

标文转换, 以会议或行业徽标为试题材料, 或要求简要说明徽标的构成元素, 或要求揭示徽标的整体含义等。

【典型例题】 (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 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

【解题技巧】解答“标文转换”题, 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 识徽标, 悟形象。从微观角度看, 徽标里有“青山、绿水、太阳、十个圆环”等;从宏观角度看, 徽标元素与“中国环境”应该是密切相关的。第二步, 看结构, 定顺序。说明文字的顺序安排应该从徽标本身的总体结构而定, 或从左至右, 或先上后下, 或由内向外, 或由主到次等, 这里应该是由内向外的顺序。第三步, 会联想, 明寓意。一是联想创作者的构图目的, 二是联想徽标元素与文字的关系, 从中把握寓意, 三是联想色彩, 发掘象征意义等。

二.画文转换

画文转换, 以漫画为试题材料, 或要求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 或要求概括漫画的寓意。

【典型例题】 (2013年湖北卷) 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 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

【解题技巧】要求对漫画内容进行“说明 (内容) 、概括 (寓意) ”类的画文转换题, 解题方法与标文转换题基本相同。

这里重点谈谈“想象 (场景) 、描绘 (画面) ”类的图文转换题的解答技巧。

第一步:审题干, 定方向。题干要求“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因此, 思考的方向是:以画面为基础, 以“盼”为内容, “描述”场景;“描述”的具体要求是“采用两种修辞手法”。

第二步, 察人物, 明关系。看画面里有哪些人、物、事。漫画中有两个人物, 根据人物肖像、年纪, 可以推断一个是奶奶, 一个是孙子;漫画右上方还有两个字“巷口”。

第三步, 会想象, 写场景。这里应该用“因实想虚”的方法。图中的人物是奶奶与孙子 (实) , 他们一起, 盼谁归来 (虚) ?既然是“巷口”之“盼”, 他们身后, 当然是幽幽的小巷, 他们眼中所见是什么 (虚) ?他们会有怎样的心情 (虚) ?最后, 不要忘记, 内容要以描写手法表达:多用形容词、动态词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表文转换

表文转换, 即将两组以上具有比较意义的数据, 组合在表格、坐标、曲线等形式中, 要求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概括出现象背后的实质、规律, 或提出存在的问题等。

【典型例题】 (2013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 回答后面的问题。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 (多项选择)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的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解题技巧】解答表文转换题, 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 审表头, 明对象。审视图表, 从表头看起, 有表脚的, 不要忽略表脚, 审视表头的起点是明确表格的说明对象是谁 (什么) 。

第二步, 查内容, 做比较。查内容, 这里体现为对同一提问, 表现出的回答情况的考查;做比较, 通过比较, 看出对同一问题,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或同或异的看法。

第三步, 找角度, 抓规律。找角度, 就是根据题干的要求, 找到合适的角度分析图表, 这里有同或异两个角度;抓规律, 就是概括指出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 这里就是提出相同或不同的看法。

篇7:阅读天生重要

关键词 阅读;阅读内容;阅读方法

依稀记得,某记者采访一名高考语文状元,问其成功秘诀,高考状元说:“高考语文我赢了,但我不会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杂志。”这实在不能不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感到惶惶。但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成功是来自于如饥似渴的课外阅读。

犹然忆起,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一位瘦弱的老先生,对他的回忆永远定格在闲暇之余总是手捧《史记》,如痴如醉;当讲起其中的人物和历史便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渐渐地,瘦弱而不失儒雅的老师让我敬慕,那一卷卷泛黄的竖排版《史记》更是对我充满了“诱惑”。从此,我懵懂地撞入了阅读的世界。

阅读天生重要。

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先,在神州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相继歌唱了几千年,留下了久传不朽的伟大诗篇。或宏伟、或开阔、或幽深、或细腻,能给人以丰富的营养。已为人师的我猛然明白:引导学生沉潜于生生不息的文化长河中,让其思索玩味,丰富其文化底蕴,促使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是多么快意的事啊!

而现状却令人担忧。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但现实是,绝大数家长甚至老师是不敢大张旗鼓地放手让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即便是读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朽的艰难沉重的名著。原因很简单,课外阅读毕竟与考试不能建立起立竿见影的关系。当把眼睛死死盯在“分数”上,急功近利的时候,大家必然“心甘情愿”地将阅读搁浅。远的不说,睁开眼看看我们的《语文读本》吧,册册囊括了专家精心列出的阅读书目、重点篇章,可学生并不买账,作品很少有人问津。此时,如果我们一再强调学生要严肃阅读,不是徒劳吗?

实质上,“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中醒来,成为青年时代的挚友吧!”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响亮的回答。

一、阅读与人生

在书中流连忘返,善于吸收其中的精华,是心灵的向上者。清代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读书能完善性情,进而改变一个人。优秀的课外读物,对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中学生而言,无异于一盏照亮前程的明灯。

阅读可以铸就人的心灵,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让他们爱上语言,在阅读中成为真正的自己,聆听自己的心声。当阅读成了习惯,生活便多了一种精彩,多了一份味道。

二、且谈读什么

人的成长离不开书,但并非开卷就有益。迫于学业之苦,学生的课外阅读多以消遣为目的,只读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 搞笑作品或当代影视歌星、体坛明星之类的时尚杂志。却不知晓托尔斯泰、泰戈尔等文学巨匠为何人;更不明了《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等文学名著写的是什么。

高尔基曾说:“读书,这个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读现代的书就是和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沟通交流,读古人之书即是继承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因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选择书籍时坚持古典与现代结合,选择文质兼美的作品。

三、试论怎么读

学生的阅读方法实在不敢恭维。面对博大精深的作品,有的蜻蜓点水,聊胜于无;有的信马由缰,漫无目的;还有的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殊不知,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

1.课内与课外相辅助

阅读理应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课堂教学要通过问题的提出、情境的创设、思路的引导在有限的文本中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诵读经典,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对于经典书籍和文章,一定要精读。或声情并茂地吟诵,或一丝不苟地摘录,甚至于正襟危坐、默默涵咏,都是走近先哲,走进文本,使其言如出吾口、意如出吾心的过程。

3.积累与拓展相贯穿

阅读实质上就是一种积累,一种淬炼。要鼓励学生读书必動笔,坚持写读书笔记,哪怕只言片语,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青涩年华里的美丽思想和情感。这样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无疑具有深刻的作用。阅读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才能圆满地达到阅读的目的。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广阔。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是他给语文教师提出的建议,教师要搞好课堂内外,更是离不开阅读。

我们的阅读让学生心灵上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有慷慨悲歌的爱国者,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给他们以“真”;又有无怨无悔的志愿者给他们以“善”;有诗词歌赋的悠悠神韵,给他们以“美”。课外“无心插柳”,课内“有心栽花”,学生拥有的是处处杨柳处处花,那么他们的人生画卷上无一败笔,处处精彩处处斑斓。此时,语文成了一朵常开不败的奇葩。

篇8:语文天生浪漫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馨、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鹜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机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同身受黯然的低眉,是情到真处开怀的大笑;浪漫是与青春一同上路,比梦想走得更远;浪漫是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浪漫是一种永远年轻的生命的记号,是一个与浩渺时空中的一些人、一些事相遇的过程……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浪漫是一粒种子,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浪漫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浪漫是一道彩虹,汇集了地上的雨露,才能够凝成天上的锦绣……

篇9: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馨、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相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选自《语文世界·初中版》2003年第8期,本刊有删改)

[读有所思]

上一篇:培训专员面试题及答案下一篇:蒙田的经典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