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考试命题依据

2024-04-26

初中考试命题依据(共6篇)

篇1:初中考试命题依据

按照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考试要求及命题依据,特提醒各位考生购买以下两本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编的辅导书。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05年版》

已 正 式 出 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办法:第一阶段,考生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 for Master,简称“GCT”)。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单位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校的“GCT”合格分数线。第二阶段,“GCT”成绩合格的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单,到所报考的院校申请参加该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各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GCT”成绩和专业考试结果录取考生。

2003年,为配合“GCT”考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修订,修订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修订后的《指南》是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统一命题的依据,是应试者复习备考和有关单位进行考前辅导的重要参考书。

修订后的《指南》为16开本,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现已开始办理征订,单价25元/本。集体订购《指南》100本以上的单位可享受85折优惠。有意订购者,请填写《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征订单(附后),并通过银行信汇,将书款汇至北京汇丰学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开户行:工商银行西四支行,账号:***6466,汇款用途栏请注明“考试指南”。征订单的第一联与汇款单一并作为报销凭证(亦可开据正式发票),务请将二、三联填好盖章后寄至北京汇丰学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嘉胡同甲19号,邮政编码:100034,联系人:邢华军,电话:010-66036230。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编

200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程(语文、数学、逻辑、英语)已正式出版

我国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师职业背景密切相关的硕士学位,该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在于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通过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已批准180个培养单位,涉及到38个工程领域,共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12万余人,累计授予工程硕士学位人数上万人。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办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相适应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不仅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而且还是坚持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实践。因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自2003年起报考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需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入学资格考试,接受综合素质的测试。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题知识面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门类。试题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反应速度。为配合入学考试办法的改革,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特委托清华大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05年版)的要求和精神,组织编写了这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考前辅导教程》,以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考试内容,提高应试水平。这套丛书考虑了应试人员的不同专业背景,侧重应试人员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表达及运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基本运算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本丛书包含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模拟题和题解,帮助应试人员自我训练和自我检验。

作为考试辅导教材,本丛书内容力求简明扼要,准确反映考试指南的要求。但由于组织者的经验和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改进工作。

篇2:初中考试命题依据

命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它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政府的诚信。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命题的感受。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整个命题过程中,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新教材,以充分发挥试题的引导作用、选拔作用为原则,切实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新课程理念。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利于引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面推广新课改的理念,克服以往过分强调知识的倾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2.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规范和常态化。在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分析概括、灵活运用等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注意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增加了新课程中倡导的探究性试题。

3.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水平。适当体现试题的开放性,给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留有自由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强调实践性、探究性、实用性,注意以学生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解决具体问题,使试题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5.有利于高中学校对学生的择优录取。实现选拔和甄别功能,为高中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是中考的重要作用之一。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大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指导、规范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教学工作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做引导,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命题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探究,引导教师改进初中物理教学。命题应遵循《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确定的考查内容和要求,不可任意加深难度和广度。

2.基础性原则。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始终是基础教育的主根系,是具有科学素质的必备条件,是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生的保障。命题严格遵照现行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紧贴教材,不超纲、不打擦边球,起点不高,坡度适宜,难点分散,难易程度符合广大城乡考生的实际,让各种程度的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客观地反映出平日教学质量和学生日常学习的真实成绩。

3.全面性原则。试题对初中学生就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能力进行了较全面落实的考查,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力求从三个维度对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查。试题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关注物理实验、关注科学探究、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提倡每一位学生都动手做物理实验,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交流合作,做出有效判断,从中体味探究过程、领会探究方法、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清楚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述能力考核成绩的考查,重视试题选材的社会和文化取向,对教材中的力、热、光、声、电各部分知识做到合理配置。学业考试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命题,应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和应用程度,尤其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努力渗透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等。不能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一维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应从三维教学目标上衡量学生的目标达成度。

4.科学性和准确性原则。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纰漏,避免人为编造脱离实际,出现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试题以学生熟悉的教材内容和生活背景为载体,考察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试题的变化,促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重视联系实际生活,重视科学实验探究,强调应用,拉近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距离,学会用科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科学工作者的观点看待世界,提升学生们的科学修养。试题表述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术语准确,使学生感到亲切。试题 内容 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物理学科的规范。主、客观试题的比例应合适,所选题型应合理,适当设置情景性和开放性试题。试题的表述要严谨、科学、问题 明确、图形清楚、布局合理。试题的语言简明易懂、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利于学生发挥真实的水平。赋分、评分标准应科学合理。. 公平性原则

中考命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问题。不能误认为联系实际的题目就一定是好题,比如:自动干手器、玻璃幕墙、斧头劈木材等,虽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并非所有学生都见过。有些东西是城市学生时空见惯的,但农村、海岛学生却没有见过。也有些东西是农村学生天天都接触的,而城市学生却从未没见过,这些一点是要认真考虑的。另外,使用过多的陈题也会影响考试的公正性,对没有做过这道题的学生不很公平。因此,应尽量新编、改编考试题。

6.时代性原则

试题的素材应恰当反映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反映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反映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强试题素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意试题素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认知特点的联系,注意试题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7.区分性原则

为了能让试题在升学考试中体现出区分度,在整套试题的设计过程中还注意到了试题对各类不同学校选拔学生的区分度。为了给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营造一个平稳的心理环境,在难点的设置上并不是从某一道题入手,而是细化为从题中的某一个问题入手,通过试题的考查,充分体现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试题的理解。通过所考查的内容将学生化分为不同的能力层次,为中考录取工作做出贡献。

三、常规题型的命题技术

中考命题应合理选用题型,发挥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的题型有所创新,出现诸如探究方法题、探索设计题、阅读探究题、设计制作题、应用联想题、问题解决题、推演题、开放题等。这些创新题一般都是按照试题的考查功能和考查内容来命名的,又都仍以物理的基本题型加以表现。物理基本题型按其评分标准把握的难易情况,通常划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填空题、判断题、配对题等;主观性试题主要包括简答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不同题型,有不同的考查功能,命题就是要努力发挥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实现有效考查的目的。

下面仅对六种基本题型谈谈命题的技术规范。、选择题的技术规范

选择题最大的特点是:可使用大的题量;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评分标准明确、评分客观;能使用机器阅卷和非专业人员阅卷。选择题可以 考查 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但却无法体现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不利于综合、论述等较高能力的测量。同时,选择题具有可猜测性,即使不会做,也有 25%的得分率。因此,选择题所占的比例并非越多越好,应适可而止。

选择题通常包括题干和四个备选项,要求学生从中选出正确的备选项。命题时应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题干应表述清楚,并以一个确定的问题予以呈现,尽量不使用否定式的题干。如实在要用否定式的题干,应在题干的否定词下方加注着重符号(如 不正确的是)。

(2)各选项在形式上应基本相似,避免有的选项是文字概念,有的却是字母或数字的演算结果等。各选项的长度也应尽量做到基本一致。

(3)干扰选项应是实际中因错误解答可能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地拼凑,要具有迷惑性,要切实起到干扰选项的作用。在完全不会做的情况下,学生就已有四分之一的得分率。如果题目所给的选项还出现重复,比如把“甲比乙的速度大” 和 “甲比乙的速度小” 分别设为两个选项,那么这两个选项实质上只等于一个选项,学生靠胡乱猜对的几率就更高。因此,在选项的设置上要认真考虑备选项的干扰性。、填空题的技术规范

与选择题相比,填空题没有 选择题选项那样的提示或暗示,减少了猜测成分,可以比较好的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填空题一般由不完整的陈述句构成,要求学生填入简单的物理词句、数字或符号。填空题多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涉及一些简单计算,但不要设置过高的难度。命题时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1)避免直接引用教材上的陈述作为填空题的基础。即不要把教材上的某个物理概念、定律原封不动的般到试卷上,只从中抽去几个字让学生去填。这样单纯的考概念和定律的表述形式或公式,容易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命题应努力通过各种形式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是否真正掌握概念和规律的运用。

(2)避免出现歧义和含糊不清的语言,要求学生填写的答案应明确、具体、简洁。即使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也不能漫无边际或模棱两可。

(3)填空题中所设置的计算不要太繁琐,不要有意在计算上设置障碍,应侧重于考查物理的思想和方法。如果要求填的是数字答案,一般要标明所使用的单位(专门考查单位除外),必要时还应写清楚要求的精确程度,如“请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等。、简答题的技术规范

简答题能较好的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对语音文字的组织与表达能力等。常见的有解释、推断、评价、论述等类型,一般可以是给出陈述某一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的短文、展示一幅蕴藏物理知识的图片、提出一个与物理相关的问题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后,简要阐述其中的物理原理。也有让学生列举某些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简答题等。

简答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答题的离散性也就带来阅卷的难度。因此,设置简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考虑评分标准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命题时注意以下三点:

(1)不宜直接选用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作答,要 避免设置答案就在书上的简答题,以免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应力求从生活、生产中选找恰当的物理问题加以命题,使所命制的试题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设置的问题不宜过于复杂,要以适合初中学生回答和方便阅卷者评判为标准。(3)提倡以科普类的文字信息或生活中常见的图片信息,来展示物理问题的形式,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作图题的技术规范

作图题可以用来考查学生的基本作图技能以及读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作图题一般是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完成作图,比如力的图示、电路图、光路图或者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象等。

命题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所给的图示要清晰,图形和标注的字母都要规范。对插图上的字母规范问题,比如物理量的字母要用斜体、物理单位的字母要用正体,以及字母的大小写等,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2)要明确指出作图要求,并在试卷中安排好图形的位置,留出足够的作图空间。(3)所作图形要具有实际的意义,要让学生容易看懂,不要脱离物理实际。5、实验题的技术规范

实验题实质上不是一种独立的题型,而是按内容划分的。但考虑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物理试卷一般都将实验题单独设置。这一特殊的题型一般又是以填空、选择、作图、简答或计算等形式出现。用于考查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对用过仪器的使用情况;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在命题中,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考查课本内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也可以考查不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课本以外的实验。但要注意试题的公平性,要么选用学生都熟悉的实验,要么选用学生都没做过的实验题,这样既公平,又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2)避免考查死记硬背的东西,要努力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正确使用仪器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努力使试题能够区分动手做过实验和只是背实验的学生。

(3)所创设的实验情景要真实,所给出的实验数据要符合实际,有效数字应统一。(4)实验题的实物图要清晰,仪器的符号要符合标准,操作过程图要符合实验操作规范,仪表读数的指针位置要明确。、计算题的技术规范

计算题是最能体现学生物理能力的题型之一,它以应用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题的解答,可以充分表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学生处理问题和表达问题的条理性、展示学生运用文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和图象语言的能力,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才华和科学素养。

在命题中,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1)题目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条件让学生去套公式,而应从生活、生产中寻找具体的物理知识应用事例,来创设一个物理情境。这样即可避免学生去死记硬背,又可让学生体会物理在实际中的运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2)题目的表述要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语言要简明、易懂,避免无关或容易误导的线索,插图要清晰,布局要合理。

(3)不刻意追求题目的难度,避免人为编造不符实际的数据,避免繁琐的数学计算。

篇3:初中考试命题依据

一、学业考试的基本情况

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学业考试成绩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按照天津市教委每年印发的关于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以及考试方案的要求, 近两年天津市的学业考试呈现了以下特点。

1. 考试内容多元。

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 (含作文) 、数学、外语 (含听力) 、物理、化学五科, 考查科目为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 以及理化生实验, 区县级考查为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 、音乐、美术。其中, 体育与健康学科在2008年为区县级考查科目, 2009年为市级考试科目。

2. 考试形式多样。

一是既有纸笔测试, 又有实验考查。二是在纸笔测验中, 思想品德、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允许学生自带一些参考资料进入考场, 以考查学生收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三是各学科考试题目中都有数量不等的开放性题目,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考试结果多样。

近两年学业考试中考试科目的成绩以原始分数呈现, 考查科目的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事实上, 等级制与百分制或与其他形式的分数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 在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方面, 等级制能发挥较好的导向作用。学业考试采用等级制, 可使高利害点明显减少 (高利害点只是那些被用来划分不同等级的有限的几个分值) 。而且, 等级制有意模糊同一等级内部的差异, 这为高中校在录取时参考其他测评指标、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了空间, 为高中招生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二、依据课标, 科学命题, 实现了三维考核目标的统一

1. 紧扣学科课程标准。

在命题过程中, 注重“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重点考查学科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虽未采用直接设题赋分的方式进行考查, 但将有关内容渗透在前两个方面的考查中, 并从试题材料的选取和评分标准的角度加以考查。

2. 加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

在命题过程中, 凸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选材的时代性, 材料选择或题目选项紧贴社会的焦点及热点问题。题目设置新颖, 形式多样, 开放性较强。

例1: (化学) 我国水资源位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水量为世界第八十几位, 而天津市在我国人均水量位居三十多位, 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所以, 我们要节约用水。

(1) “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规定水质标准的, 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现要将一种含有碎菜叶、泥沙等不溶物和有臭味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 根据你了解的知识, 请回答:

(1) 欲除去此污水中的碎菜叶、泥沙等不溶物, 可采取方法;

(2) 要除去此污水的臭味, 下列物质中可使用的是;

A.活性炭B.小卵石

C.棉花

(2) 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你对节约用水有何建议? (提一条建议即可)

3. 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习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只有学好知识, 才能学以致用。

例2: (物理) 以下是某同学估测的一些数据, 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夏天大港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0℃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可能是50 kg

C.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10 dm

D.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80km/h

4. 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3: (数学) 如图, 小明想知道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 但无法直接测量。学习数学有关知识后, 他想出一个主意:在地上选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两点的点O, 然后连接OA、OB, 且在OA、OB上分别取它们的中点C、D, 再连接CD, 并测得CD=20 m, 由此可得到A、B间的距离是

(A) 10 m (B) 20 m

(C) 40 m (D) 60 m

5. 试题形式多样, 图文并茂。

通过一些小图片的形式, 让试卷的呈现更加生动、活泼, 并辅助和加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例4: (地理) 下列物品中具有天津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三、科学评价, 积极反馈, 发挥学业考试的服务功能

试卷的质量由各指标来综合评价, 决定试卷质量的指标较多, 且诸指标间相关程度很高, 一般衡量试卷质量的指标主要有难度、信度、区分度和效度, 需要在命题中牢牢把握。

1. 难度适中, 题量适宜。

难度是指试卷或试题的难易程度, 它是试卷题目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一份难度适中、题量适宜的学业考试试卷, 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问卷调查显示各学科的题量比较合适。若题量再增加的话, 会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不利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 随着试卷结构和题型的调整, 应尽量使试卷题量适度。

2. 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所谓区分度是指测验题目对学业水平不同的考生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如果一道题, 学业水平、实际能力都较高的考生都答对, 学业水平、实际能力都较低的考生都答错, 则可认为该题目有好的区分度。只有很好地把握区分度, 才能充分发挥学业考试在高中学校招生中的选拔功能, 成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3. 试卷信度可靠。

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 即考试结果的可信程度。信度高的试题很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对任何学生的多次测定都会产生比较稳定的、前后一致的结果。一般而言, 检验试卷信度的指标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以及评分者信度等。

在编制学业考试试卷时, 需关注评分者信度问题, 以提高评分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一是确定答题要点。主观题答案的标准化, 可以使评分者依据所提供的标准进行评分, 减少评分者主观因素以及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二是多个评分者评分。多个评分者评分可以平衡彼此之间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4. 效度较高。

效度, 是指测量的有效性, 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试卷效度通常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方面进行分析。

为提高试卷的效度, 应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一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命题, 且各单元试题分数分配与学时数分配基本保持一致, 成正比关系, 这是保证考试效度的基础;二是在命题的同时, 制订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三是在阅卷过程中, 采取集体阅卷且实行流水作业。此外, 由于学业考试兼有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和选拔的双重功能, 所以, 对学业考试试卷还可以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所谓效标关联效度, 就是指学业考试成绩与学生在高中的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如果学业考试成绩好的考生, 在高中的学习成效也很高, 就说明学业考试试卷是一份好的试卷。

四、对学业考试命题的思考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工作, 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理论上正确认识, 在实践上妥善处理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1. 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与考试评价的关系。要实施课程整合评价, 因为考试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功能, 如果避开考试评价来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就有可能导致教学与考试评价关系异化, 课程内容窄化, 以及考试评价的教育功能弱化。

2.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定量评价往往忽略难以量化的品质与行为, 忽视个性发展与多元标准。定性评价更能体现现代人本思想和发展性评价理念。应在传统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定性评价, 从表征性的分数机制向实质性的内容机制转变。

3.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关系。动态评价有两层含义, 一是跨越每个时间观察、评价学生, 从而了解学生的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互动, 强调评价与教学相结合, 实施个体化的诊断、评价与教学补救。

4.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关系。过程评价是针对课程实施过程或学生学习过程所进行的评价, 经常采用形成性测验评价和诊断性测验评价方法。

5. 客观测验评价与主观测验评价的关系。客观测验往往局限于对学科简单知识和原理的考查, 面对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高级心智技能及心理过程则难以考查。而这些不足正是主观测验的优点。

6. 纸笔测验评价与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关系。纸笔测验多局限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不能关注情感、态度、动作技能、心理素质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表现性测验评价侧重于把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 强调实做与表现。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篇4:初中考试命题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写作训练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学生面对课堂作文命题(教材中的作文题或考试中的作文题),往往搜索枯肠,难以落笔成篇,完成后也可能是千篇一律、贫乏枯燥,场面十分萧条;另一方面,不作题材、体裁限制的各种随笔、散记却是异彩纷呈、语言鲜活、个性鲜明,极为繁荣。这萧条与繁荣的对照说明:指导学生的写作,只有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规律,把握他们的写作心态,使作文命题达到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才能优化他们的写作动机,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最终把作文写好。

新课标明确提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而实际上,不少学生作文已变成了与个体生命、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失去了亲切自然的魅力。写作过程中,压根儿就没有惊叹、沮丧和战栗之类的情感因素生成。这样,写作主体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一个个活泼的“我”的灵魂,难以在作文中映现。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作文命题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我们语文教师应予以探索研究的课题。

二、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与作文命题

心理学表明,每个人从出生到成熟经历着两个断乳期。第一个是乳儿后期的生理性断乳期,第二个是青少年时期的心理性断乳期。如果说生理性断乳是父母主动脱离孩子的过程,那么,心理性断乳则是孩子主动脱离父母的过程。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身心发展的变化,形成了他们特定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他们的心理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开放期、闭锁期和“二次模仿期”。高中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经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写作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我们的作文命题如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领悟到老师能窥见他们的心灵,认同他们的所思所虑,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按照命题的要求,在教师亲切得体的提示导引下完成作文训练。

(一)开放期的心理与命题

开放期心理一般是刚刚升簢高中的高一学生所特有的。这时,他们还保持着_些稚气,思想大胆、活跃,情感丰富、真挚,会和老师、家长、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喜欢结交朋友,向往拥有一个没有老师管束、没有父母唠叨的自由天地。这时,他们在写作上的最大特征是善于模仿、乐于想象。尽管他们的模仿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想象又偏重于故事情节,但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些特点进行作文命题,就能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开放期学生的作文命题应符合以下特征:

第一,作文命题要以保持学生的纯真感情为前提。家庭和学校是和学生成长直接相关的两个方面,它们直接构筑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的版图。母爱父爱常常是感之不尽写之不尽的永恒主题,更主要的是读懂母爱父爱也就是读懂人生的源头,提高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比如高一学生学了台湾作家杨子的《十八岁与其他》,对父母和子女的沟通问题深有感慨。于是趁学校即将召开家长会之际,笔者特意抓住这个适合沟通的机遇,布置每个学生写了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书信体作文,让每位学生写好后慎重地装在一个不封口的信封里,在家长会时作为见面礼送给父母。事后得知,许多父母看了子女们这封谈心书信后都为之动容。他们惊讶的是孩子的内心有如此多的想法;喜悦的是孩子的思想突然间成熟了许多;感动的是孩子原来还是会主动与父母沟通;感谢的是老师给他们与孩子搭起这座走进彼此心灵的桥梁。在第二周的随笔中,有许多学生写到家长会后父母对孩子动情地表达和洋溢其间的温馨氛围。有位学生甚至这样写道:“在这次学校组织的考试中,我一败涂地。本以为(按照惯例)家长会后我将面临一场暴风骤雨。然而回到家后,父母给我的那番报以理解、激励之语如一股暖流久久地回荡在我全身上下,如一泓清泉,甜甜流淌在我心灵的每一处。今晚,美好的月色伴我幸福地入睡……”

这种效果的出现正如歌德所说:“能将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这样的作文命题让学生写出了纯真的思想情感,正是这样的真情实感打动了他们的父母,达成了默契和理解,从而温暖和照亮了他们的前程。

第二,作文命题要有趣味,给人以新鲜感。鲁迅先生曾经创作出类似《大话西游》一类颠覆神圣的一组新历史小说,后结集为《故事新编》。在这组小说里,鲁迅并不是简单地再现神话和历史,而是穿越时空、古今杂糅,用古代神话传说和故事影射现代生活、针砭流俗、讽刺世事、批判社会。“故事新编”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适合让心理上处于开放期的高一学生来练笔。在写作时把题材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以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进行加工演绎,进行再创作,生发出荒诞的新故事。学生的模仿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充分调动和发展,一种创作的激情和冲动一直洋溢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在“故事新编”中,关羽可以进军娱乐圈,刘备可以上因特网,周瑜听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祥林嫂上法院打官司……初读让人匪夷所思;继而令人忍俊不禁。相信学生的创作过程一定会充满趣味和新鲜感。

第三,作文命题要给学生留有写作时模仿、创造的空间。在这一点上,两种作文命题形式可以作尝试。一是古诗词改写成散文,一是小说续写。在刚升人高中的高一学生的记忆里留存着不少优美的诗歌,这些诗歌滋养着他们的精神,陪伴着他们成长。圆月当空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能吟出对故乡的热爱;岐路挥手时,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出少年的书生意气和满怀豪情;青春花开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动人的诗句弥漫着浪漫情感,使内心泛起美好的涟漪。把古诗词改写成散文的过程是运用形象思维再创作的过程。还可以选取《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最后的常春藤叶》等高一学生熟悉的小说进行续写,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情节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两种命题形式从较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空间。

(二)闭锁期的心理与命题

有管理班级经验的教师都会说:“高中三年里,高二阶段最难管理,相比之下高二学生特别容易与父母、老师或同学之间发生冲突。”的确,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很鲜明:(1)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用审视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不再安分地躲藏在父母的“羽翼”下,不再视父母、老师为“完人”,更多的需求使他们常与社会和家庭发生冲突,出现矛盾,成长中要求被尊重理解的烦恼与日俱增;(2)内心世界日趋丰富复杂,产生了交往的拘谨心理,思想上充满着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轻易表露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倾吐真情;(3)在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交流极为频繁的情况下,他们接受的信息成倍增加,思想也逐渐深刻。在作文上

则表现为希望写点深沉的东西。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的作文命题可以如下进行。

第一,挖掘学生最宝贵的写作潜能,让他们围绕“我”来做文章,坦然地表露“自我”。比如高二进行了文理分班,开学初布置他们写《文(理)科生畅想》。因为这个时候刚刚经历的文理科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们对人生方向的一次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肯定有过许多犹豫,有过许多憧憬。这样的思想经历事实上已经让学生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素材,这种写作的潜能实在应该得到及时有效地挖掘。这次作文命题切中了经历了一次人生选择的学生的思想、情感脉搏。所以许多学生大胆地、真诚地设计了自己的未来,也畅谈了作为文(理)科生所应具备的品质。所以说心灵封闭的他们,一旦开放其间的光和热,就会照亮他们手中的笔。

第二,应追寻学生生活的热点,利用他们成长过程中容易激起感情波澜,形成写作冲动的特定活动的内容出题。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冲击了许多高中生的身心。高中生拥有手机的人数越来越多,有些学生非常渴望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手机,但对手机的使用往往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在就寝时、上课时出现发手机短信现象,不但影响听课也妨碍休息。基于这一现象,学校组织了一次关于高中生是否需要手机的辩论会。通过辩论前的材料准备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所得到的认识和收获,笔者布置了一篇《手机,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随笔,要求学生既要描述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又要写出辩论赛后的认识变化。笔者自认为这样的命题设计,学生既练了笔,又解除了他们心理上的困惑,从而锻炼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理性处理矛盾的能力。

前面笔者说到处于封闭期的学生不再视父母、老师为“完人”,更多的需求使他们常与社会和家庭发生冲突,出现矛盾,成长中需求被尊重理解的烦恼与日俱增,所以学生们有时候会对老师的某一句话、班主任管理方式提出质疑甚至是挑衅。在讲述《论语》中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时,学生们对孔夫子与弟子之间那种民主平等的聊天式的课堂气氛表现出异常的欣赏和羡慕。尽管笔者也是倡导课堂民主的,并且一直有意识地实践着,但从学生对孔子弟子的羡慕神情中,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对于这种差距,学生肯定有话可说,于是作了《我理想中的师生关系》这样的作文命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尽心中无限事”,看完他们的文章,我深感:原来他们对老师的要求那么高,但他们又是那么向往与老师沟通。

第三,可让学生自由拟题,用自己喜欢的文体写作。校园生活节奏快,学生课业负担重。在繁忙的学习中偷闲地写上几行,是一种难得的惬意。翻开他们平时写的“随笔”、“迷你篇”、“拾贝篇”、“青春篇”、“超短篇”,比比皆是。“匆匆几行,有时代的节奏;寥寥数语,有思想的潜流。”“一篇篇小作文,一丝微笑、一点思考、一分忧伤、一次幻想,那是心海的日记。”(评语)就像喜欢跳街舞、哼流行歌曲、玩游戏机一样,学生自然喜欢上这种自由拟题的小作文。作为老师,学生自己拟题,用自己喜欢的这种文体写作,即使三言两语,只要出自真情,就要认真写上几句评语,表示:我接受你们的节奏,欣赏你们的文笔。于是师生间有了默契,写作出现了感人的局面。

(三)“二次模仿期”的心理与命题

经过了十八岁成人仪式后的高三学生已完成了心理性断乳期,进入了心理学上所说的“二次模仿期”,成为实实在在的青年人。他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逐步摆脱了家庭的监护和父母的干预,要求独立的自主愿望继续增强,并开始以自己的观点、态度去体验生活,探索、思考人生的真谛。如果说,四五岁的小孩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语言和动作,那么,高中生则侧重模仿成年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r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们敏感、自信、爱思考、喜浪漫,对自然界的风花雪月已能赋予自己的情思,对事物的审美标准已具尺度。同时,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丰富的媒体资讯,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想,升学就业的剧烈竞争加速了他们的成人化。这个阶段的学生,风华正茂,很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概。这正是培养、提高他们的议论、审美、感受能力的大好时机。我们根据学生要像成年人那样议论、评价问题的心理需要,作文命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切合时代的脉搏。比如《明星的公众形象排行榜》《足球“黑哨”之我见》《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活动计划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等文题之所以能引起高三学生的普遍兴趣,是因为这些命题切合他们的心理,全都沾上了时代生活的新鲜的露珠儿。学生·见题目,便有一股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就如学生面对一盘自己喜爱的美味佳肴,急欲投箸一样,引发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冲动。可以预见写这样的作文,他们的笔下一定会流淌出文情并茂的文字来。

第二,要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好的作文命题是一种诱发灵感的信号。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作文命题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情感生活的真貌,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优选出一个个热门的话题。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白发地投入其中。如今的高中生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偶像,而且这些偶像往往不是政治家、发明家、诗人等伟人。只是一些体艺明星,他们绝不允许有人抨击自己心中的偶像。基于这一心理现象,笔者曾作过《周杰伦歌词中的文化现象举隅》《婉约派宋词与当代通俗爱情歌词比较》的命题,这样的命题作文是带有研究性质的,需要他们进行材料的搜集,并加以分析比较、判断评价。而这些环节正是处于“二次模仿期”的学生们想做的,满足了他们渴望像成年人那样对某一现象进行评头品足的心理需要。

第三,要能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如《与大师面对面》《“超级女生”热潮袭来的思考》《话成熟》《议“90后”学子的爱国情》《汶川地震孤儿心理辅导书》等议论性题目,气魄大,内涵丰富,能适应学生日益强烈的参与意识,为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和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机会,学生欢迎这样的题目。

三、作文教与学的心理接轨

作文是学生的作文。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依学生心理发展进行作文命题,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作为教学中“教”与“学”的接轨,至关重要的是心理接轨。众所周知,知识可以用言授口教的方式进行传递,而语文素质读写能力则只能靠个体“习得”和“内化”才能获得培养和提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动”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积极地吸取,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个体潜能。这就需要做好“教”与“学”的心理接轨。在命题指导这一环节里,我们则应努力使命题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

高中生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每个年级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内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讲究命题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就是所谓“钻到学生心里出题”,能使命题无论其内容还是语言表达形式,都能吻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的美感,满足他们的情感、意志、兴味上的需要。那样,学生便能找到写作的爆发点——激发写作的冲动,从而使作文教学产生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投入的积极效应。

篇5:初中英语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

[作者]  陈福华

[内容]

广州市自93年起,在初中毕业会考英语试题中增加了听力考试。听力考试

对广州的英语教学起了积极的 反拨作用。这些年来,由于学校加强了听力的训

练,学生不但听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笔头能力也有较大的 提高。以今年参

加澳大利亚英语能力测试的学生为例,广州学生由于听的能力较好,测试成绩在

广东省名列前 茅,在初中组获一等奖的7名学生中,广州市占了5名,其中一

人获得特等奖:高中组6名一等奖的学生中, 广州市占了3名,其中一名获得

特等奖。

笔者一直参加广州市初中英语会考听力考试的命题与实施。下面谈谈我们的.

一些粗浅做法,请同行指正。

一、进行听力考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进行听力考试必要性的调查研究

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

与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因此,在测试上也应相应地考查学生的听说

读写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篇6:初中考试命题依据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和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英语实现的。然而,阅读理解试题在中考中恰恰是学生感觉困惑,忧心忡忡的一个方面。所以,对于这方面的命题及其评价也是师生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及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的英语教学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以学生为本,强调培养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成为改革的主流;转变观念,发挥各自的创造力,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也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责任。同时,具有英语教学“指挥棒”、“晴雨表”作用的中考,也正在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变革。因此,关于中考命题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且中考不同于高考,中考试卷的命题权已下放到各省市地,命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进行。那么,根据我省的英语教学实际,英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的命题应体现科学严谨,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渗透基础课改的理念。如何通过阅读理解题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贴近生活,渗透素质教育。

试题中阅读部分题材新颖,体裁多样,图文并茂。在题材上可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涉及到各个社会热点问题的阅读及讨论,如银行利率、福彩体彩、2008年奥运会、十七大的召开、环境污染、公民道德建设、计算机的国际化与网络化等。

二、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和信息量。

阅读理解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对语篇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阅读文字输入量逐步增加,表层理解题有所减少,增加了深层理解和推理判断题,强调对全篇的整体的把握,要通过字里行间挖掘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真实意图,重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中考中此类此型,对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因为他们的阅读量和信息量比较大。但对于一些乡村学生来说,他们的背景知识和百科知识欠缺,势必影响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这就要求命题人员在命题的时候尽量考虑到这些地区差异,给乡村学生以平等的机会。也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话语的相关程度,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获得原来并不知道的有关背景知识和百科知识,并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

三、试题的设计有助于阅读策略的培养。

命题中试题的设计注意比较全面考查考生书面英语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有认定事实题,理解段落大意题,推理判断题,归纳概括题。注意语言的文化特征,在相当数量的试题上,考生不仅要了解表层意思,还要了解其渗透的文化背景,这需要学生具有跨文化意识,提高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总之,对于中考中阅读理解的命题的研究涉及到初中英语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是新世纪初中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初中英语命题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及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的英语教学必将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以学生为本,强调培养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成为改革的主流;转变观念,发挥各自的创造力,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也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责任。

一. 重视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阶段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课程标准》对五级课程目标的描述是:“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谈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理解大意。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都是对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英语命题必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及教学实际命题,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试卷的整体设计力求低起点,让基础题占较大比例,试题设置要形成梯级,先易后难,中等难度、难题的过度自然、合理,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

2.题量要适中,内容的选取、语言的阐述要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贴近其实际水平。试题应注重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语言基础的掌握情况,降低纯技巧性试题比例,像单纯的词形转换、无语境的填词、句型转换等题型理应退出历史舞台。杜绝繁偏怪题,杜绝似是而非、表述不清、答案不唯一的选择题。

3.试题要与课本“牵手”。要源于课本,挖掘课本的命题价值,但要活于课本、适当高于课本,让学生心理上乐于接受,富有亲切感又不乏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有利于考查其知识和能力。

这一理念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1.夯实基础,避免“眼高手低”。

我们应该从“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基本技能”这一理念出发,按照初中英语的知识网络,领悟知识的基本内涵,促进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实践,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技能的正迁移。

2.对照“标准”,紧扣大纲,深挖课本。

不少教师在复习阶段喜欢完全抛开课本,领着学生大做“模拟题”,以练代讲。这种做法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没有打牢,只在房顶上雕龙描凤,是盖不好房子的。我们提倡运用“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法,构建知识网络“金字塔”,使学生的基本技能自然形成。在“阶段训练”时期,“四位一体”教学法反对将课本知识死记硬背-----“一遍遍地过课本,烫剩饭”,强调深挖课本,分析疑点、难点、考点,对照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充分利用课本的知识含量,突出知识重点,抓主干,形成牢固的基础知识底座。

二. 强调应用性,突出能力考查。

新的《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方面的要求是“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因此,试题的着力点和着眼点要放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上,“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但要注意克服中考题的“能力技能化”现象,摒除理论脱离实际,只追求时髦题型的命题思路,例如去年个别省市中考题的阅读部分,直接从外国网站下载,“保留其原汁原味”,但生词量大,句式复杂,俚语过多,很难适合初中生阅读,根本不实用,可以说是中考命题中的败笔。

针对于命题的应用性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从国家兴旺、民族振兴、历史进步的高度抓好复习教学的改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提倡质疑和奇思异想,发展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允许出错越轨。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胆使用英语,学以致用;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调查等方式,发展自己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在复习中,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吸引和组织学生复习及使用英语,发展其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三.加强综合性,考虑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现实生活中,人们所接触的实际问题,若单靠对事物的局部和某一侧面描述,要想深入理解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依靠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作用及语言描述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进程的综合分析,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出题时必须变各个学科的基础性、典型性和单一性的知识呈现,为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知识呈现,变英语学科能力考查为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其次,随着双语教学和语用学的开展,用英语描述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已成为现实生活之所需,许多专业人员也需要用英语阅读、研究、交流、推广其专业知识,故而,中考命题也必将顺应这一形势而注意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合、渗透等能力。”

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

1.树立学科间渗透和综合意识。提醒和引导学生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适当提取、组合、理解运用和分析综合。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加强学习,不断补充、更新知识储备,熟悉各学科知识,至少要掌握初中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设法扩大词汇量,做一个“通才型”的教师。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否则,迟早会失业下岗。

2.尝试英语思维的渗透教学,增加背景知识的穿插教学。学习英语,必须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及英语言国家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减少汉英-----英汉的中转量,穿插英语的背景知识、词语含义及出处、英语俚语、俗语等内容的教学,才能促使学生增加文化内涵,在中考中获胜。

四.体现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

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只精通书本知识的“书呆子”,《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开拓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富有民族责任心和国际精神,乃是目前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中考英语的命题也恰好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了解社会变革及国际政治风云,加强考试的育人功能。从近两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来看,这一理念大有发展的趋势,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材料、书面表达等题型均包含这一理念。针对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加强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

英语复习,可涉及到各个社会热点问题的阅读及讨论,如银行利率、福彩体彩、2008年奥运会、十六大的召开、环境污染、公民道德建设、计算机的国际化与网络化等。当然,由于初中阶段所学词汇量的限制,不可能充分表达或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但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他们的思维。2. 注重科学教育与人之教育的融合。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基于此点认识,教育部明确将“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定为我国各学科考试改革的测试目标之一,并将“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列入综合能力测试目标。在复习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帮助全体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扩大科学知识及人文知识的阅读量,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磨砺意志、展现个性、发展心智的过程。

上一篇:读后感货币战争读后感下一篇:《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