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2024-04-19

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精选13篇)

篇1: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2014年春季)

家长学校

校 长:张艳民(负责全面工作)

副校长:张志军(成员:各班班主任(负责具体的安排工作)负责家长接待及培训等)

篇2: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机构成员主要职责

校 长 :张久冰 负责全面工作

副校长:张钰 负责具体学校、家长的安排工作 法制副校长:马敬毅 负责家长、学生法制教育

组 员:(兼职教师)蒋瑛 负责宣传和后勤管理工作 张延毅 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各班班主任 负责家长培训工作

家长学校成员主要职责

家长学校校长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好家长学校的办学方向。切实有效发做好全体教职工和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组织教职工和学员的业务学习。

三、关心教职工和学员的学习和生活,虚心听取他们的不同意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四、管好用学校的校舍设备,保证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设备设施。

五、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配套设施,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家长学校副校长职责

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负责拟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撰写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三、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三结合”教育的顺利实施。

四、协助校长做好教师、学员的思政治工作。

五、制定工作计划和优秀学员的评选条件。家长学校主任职责

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协助副校长拟定好本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

三、根据学习制度,安排课程,组织学员入学,保证入学率和结业率。

四、制定作息时间表,组织负责安排检查教学常规。

五、领导组织考试、考核工作。

六、领导教师和辅导员进行教学评价,协助校长做好教师、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七、协助校长做好优秀学员的评选工作。

八、负责安排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家长学校任课教师职责

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专题会议。

二、认真钻研教材,搞好教学。

三、主动与家长联系,虚心听取他们的不同意见。

四、认真收集整理自己的资料,并按时上交。

五、认真命题。家长学校后勤工作人员职责

一、配合学校做好统计工作,负责学员的课本、资料的按时发放。

二、按照上级要求,管好用好家长学校的经费。

三、保证家长学校的设备设施等必备办学条件运行良好。家长学校学员职责

一、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关注子女的健康成长。

二、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不无故缺席,认真听课,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认真完成思考题,参加考试,学以致用。

三、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子女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和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

五、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六、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七、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八、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篇3: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昆明金康园小学在班级家委会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委会监督学校的教学成果, 参与教师的考核;监督教师的考试内容;决定孩子们在学校吃什么;参与学校部分管理工作。

家委会共有一会七部, 其中的生活部可以配合学校交通安全协管员, 做好学生上放学时间段的交通安全与道路顺畅, 帮忙监管路边摊, 让孩子们在放学路上更加安全。金康园小学德育主任告诉记者:“家长中有许多全职妈妈, 她们学历并不低, 只是想多照顾孩子就没有继续工作, 这些家长无论在精力还是能力上都非常适合家委会的工作, 她们将成为我们家委会的中坚力量。”

摘自《云南日报》

篇4:例谈中小学家长组织的合理定位

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很多中小学都相继建立起家长委员会这样的家长组织,作为学校实施开放办学及完善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 因此,如何更好推动家委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化家长组织的教育功能,就成为有待深入探讨的热门话题。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所带班家委会建设和发展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家长组织功能发挥与合理定位的关系,提出了建立与现代学校制度开放化和民主化精神相适应的自下而上的“班级——年级——学校”家长组织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希望能与关注中小学家长组织的广大同仁一起探讨。

现代家长组织是个新鲜事物,多是伴随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推进应运而生。现代学校制度以其民主化和开放化为鲜明特征,学校教育与学校发展始终离不开家长群体的支持、理解与配合,家校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自然成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现代家长组织理应是现代学校民主办学和开放办学的重要平台。然而,时至今日,家长组织在中小学校并没有普遍建立起来,而且,现有的家长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要么难以为继,要么形同虚设。

家长组织走入“死胡同”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现代家长组织的合理定位尚未厘清。首先,自上而下的各级家长组织体现出从章程到组织机构的“同质化”特征,由于代表性不足和形式化的弱点限制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其次,家校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往往不会因家长委员会的建立而得以改善,其单向度的咨议与监督功能成为高悬在学校头上的“无形的剑”,使得本已紧张的家校关系愈加紧张。

那么,现代家长组织究竟如何合理定位?家长组织能否走出“死胡同”?作为学校一方,如何使家长组织切实发挥更大的作用?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在总结本班家委会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试图做出初步的探讨。

笔者认为,我班家委会走出“死胡同”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合理定位。

首先,筹建的程序不同。以前的家委会多是建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最低也是设在年级,鲜有设在班级的。我班家委会的筹建则是自下而上的,因而在其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充分体现出鲜明的自主性。并且,我班家委会的筹建并无任何上级授意,完完全全是家长自发自觉自愿建立起来的。筹建家委会也完完全全地服务于班级的建设和课外校外教育的开展,服务于孩子的成长和家长自身的成长,服务于家校的沟通与合作。从倡建家委会,到起草章程,乃至推选理事会以及家委会的运作,全过程都体现了民主的精神和原则。也就是说,我班家委会主要是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自助组织,而非学校教育的监督组织。

其次,功能定位不同。我班家委会的功能主要定位在充分挖掘家庭及社会教育资源,为孩子及家长自身成长搭建平台。城市独生子女问题、家庭结构变动的教育影响、青春期教育、网络成瘾、厌学……很多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一家一户,成为困扰学校和家庭的共通的时代性难题。我班的很多家庭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及社会地位,面对这些挑战,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优势资源,通过家委会这个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长,克服和限制各自的“痛”与“痒”,为亲子之间、师生之间搭建起共同成长的舞台。

再次,活动的形式不同。我班的家委会活动是在家校良性合作与互动的基础上,就班级建设乃至家校教育展开坦诚的沟通与对话,家校双方(家长和教师)乐于接受彼此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同一条船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家委会也就自然成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无缝桥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正是由于对自身性质和功能有了合适的定位,我班家委会的建设与发展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在家委会自身建设、班级建设和课外校外教育等众多领域做出了可贵的有益探索。

首先,我班家委会将家委会建设与班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家委会作为班级全体家长的代表,理所当然地要从关注自家孩子的窠臼中跳出来,积极关注班级建设与发展,为全班孩子的成长献出各自的心力,并以实际行动团结和影响其他家长及孩子,形成了“3班一家亲”的大好局面。

我班的家委会按照章程推选了理事会,理事会遵循章程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展开必要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并自觉接受全体3班人的监督。家委会定期举行家长座谈,聚焦班级建设及家委会建设的热门话题展开对话与交流,及时推出家长爱心教育基金、家委会活动计划和寒暑假活动套餐。家长爱心教育基金扩大了学生的奖励面,“感动3班年度人物”的10位获奖学生一致将各自获得的500元奖励金捐赠给汶川灾区,带动全班同学捐赠6千余元,家长的爱心接力棒从孩子的手中传递到了灾区,极大增强了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扶危助困的爱心奉献精神。家委会的活动,也丰富和充实了我班孩子的假期生活。

我班家委会的成员及众多家长参与班级建设蔚然成风,他们或积极参与筹备学校的家长会、主题班会、校运会、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或参与感动3班年度人物、学年鉴定及评优等评选活动,或参与班级美化,或承办美术习作展,或举办家长论坛、家长讲座及家长座谈会……我班家委会已经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我班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次,我班家委会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发掘家庭及社会教育资源,成为班级课外校外教育及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

我班家委会组织了很多次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有文体类活动,如“枣园聚会”、鹫峰定向越野、西山远足、凤凰岭爬山、京西古道远足等,有教学参观,有如军博“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颐和园参观、海淀医院心脏外科参观交流、天津港考察及大沽口炮台参观、满洲里——阿尔山参观考察活动、京津冀参观考察活动、清东陵与清西陵参观、狼牙山参观考察等;有社会实践活动,如北京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感恩节联谊活动、顺义太阳村慰问联谊活动、海淀公园插秧节插秧劳动、法国德比西中学教育文化交流等。此外还有赴汪洋帆、苑牧鸽、李金雨家的“家访串串烧”活动等。这些“套餐式”的活动为各个家庭安排课余和校外生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增进了亲子和师生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我班家委会的成功实践表明,现代家长组织只要有合理的定位,完全可以追求自身建设与学校建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共赢,从而实现自身成长与孩子成长的完美结合。

我班家委会的定位,使它在性质上不再只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的参议机构或监督机构,在功能上不再只是学校教育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在现实的利益汇合点上,学校和家庭对彼此的处境有了“同情之了解”,对各自的得失短长有了更全面更深切的体认与沟通,从而在班级建设与课外校外教育的交流合作中寻求到互动与对话的契合点,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赢,孩子成长与家长成长的结合。

我班家委会在性质和功能上的合理定位不乏普遍的借鉴意义。那就是现代家长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自身的合理定位。现代家长组织在合理定位以后,完全可以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适应。从教育民主化的角度上讲,没有家长组织自身的民主化就不会有整个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因为家长群体和学校利益攸关,学校发展必须切实维护好家长的现实利益,学校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家长,实现家校的共生共赢,而没有家长组织自身的民主化就一切无从谈起。从教育开放化的角度上来讲,不向家长开放的学校就谈不上开放办学。传统意义的学校开放日和家长会在时空上和功能有其局限性,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家校的互动与合作。教育的民主化和开放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潮流,现代家长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应适应这股潮流的原则和精神,民主建家长组织,开放办家长组织,家长组织必须完成自身民主化和开放化以后,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应有功能。□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篇5:水田坝小学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校长:谭国军

副 校 长:孙杨宣王清华宋发国

教导主任:周亭阶

德育主任:向燚芳

教师:王玉玲谭帮新向凤英尹光洲

二、家长代表

杜端志周静波袁益庆胡贵贤董先贵谭清华余志英周宗文王功俊董淑丽袁兰英郝俊袁华乔云华姜冬生胡学兆董庆华姜紫芹王玉娥郑敏之向华芬胡艳

三、具体职责:

1.学校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要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强家长科学教育的理智感、素质发展观和学校的凝聚力,使其协助学校管理好各项工作。

2.家长学校要通过建立授课制与家长交流,设立家长开放周与活动日、进行家庭访问及评比、表彰等形式,落实制度,加强家校沟通与家校互动互促,构建家校协同教育孩子的共同体。

3.学校负责聘请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讲师,编排适合新课改、新需求的课程。教师上课的教案及各种有关材料由教导处装订存档。

4.学校负责每次家长上课的组织安排与考勤工作,每学期安排一次家庭教育研讨会,对家长的学习情况考察,探讨出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和方法。每学年进行一次好家长评选及其相关交流。

5.学校与社区配合,对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大力提倡家庭和社会参与学校工作,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篇6: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根据太来乡中心校家长学校工作委员会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家长学校工作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本校家长学校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顾问:方德明(老退伍军人)

顾问:金碧才(退休老教师)

组长:颜伟(学校校长)

副组长:王加利(教导主任)

委 员:杜应福(村支部书记)、颜家轮(工会组长)、司太龙(财务人员)及各班主任 家长代表:聂少云 聂少贵 李炎祥 潘云和 易胜波 潘云志 杨大勇 张启禄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各班学生家长代表

二、分工与职责

校长:家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主持召开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会议,在有关会议上进行宣传发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实行政治领导。

副组长:协助校长工作。

委员:处理家长学校日常事务。

教务主任: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家长学校各班上课日程,讲课内容,落实讲课教师,积累整理家长学校资料,进行工作总结及经费使用等。

组员:协助办公室主任工作,具体组织家长会议和讲座等活动,发通知、统计、考勤、评选优秀家长。

太来乡箐口小学

篇7:王什小学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

煤气中毒致人死亡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 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积极做好防治工作。煤气中毒重在预防其措施有 :

1、家中若安装燃气热水机时 必须选购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质量可靠的品牌 请专业人员予以安装 热水机上方一定要有“烟道”通到室外 热水机不可装在浴室内。

2、为防煤气中毒 煤气公司对家中煤气已加了其它气体 使之含汽油、油漆、滴滴涕样等特殊臭味 如闻到这种异味 说明有煤气泄漏 要及时进行检修 包括管道煤气和液化气罐。

3、采用燃煤取暖的学校,在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安装的燃煤取暖设施必须安装有排烟管道,并保证排烟管道畅通、不漏气,同时房间应装有通风口,以防止一氧化碳积聚造成中毒

4、学校的锅炉房应远离教室、宿舍等人群集中的场所,如果靠近上述场所,要认真检查房屋设施,防止锅炉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墙壁、管道进入上述场所,危及师生安全。

篇8: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从课程的角度、从教学的角度去审视社会资源的价值所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家长的人力资源和智慧资源,引进各种社会资源。我校家长中相当部分群体为高素质的白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内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幸福校园创建的背景下,我校以家校合作为视角,从家校合作中的“家长参与”入手来研究家长课程资源,构建了“三级”(班级、年级、校级)“学生成长助教团”,利用家长资源开发实施了“爸爸妈妈”系列校本课程,成为构建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健全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也为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幸福校园建设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一、“爸爸妈妈课程”的功能定位

“爸爸妈妈课程”是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结合学生发展需求而开发的一系列家长助教校本课程,是我校构建互动、多元、开放的课程文化的主要载体。依托“家校共同发展会”这一有效平台,充分发掘和利用“爸爸妈妈课程”资源,旨在通过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绽放和多元发展,同时提高我校校本课程的适切性和丰富性,并为我们突破校本课程建设的瓶颈提供新的视角。

二、“爸爸妈妈课程”的目标建构

我校开展“爸爸妈妈课程”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基于家校合作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通过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升学生学习素养,丰富学校课程文化内涵,彰显学校课程的育人办学特色,打造“爸爸妈妈课程”品牌。具体来说:

1.以生为本,凸显课程育人价值新取向。通过引领家长以主体角色参与课程助教,扩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加强课程的生活化,凸现课程的综合化,促进学生生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汇、统合。

2.拓展视野,促成家长教育能力新提升。通过家长共同参与“爸爸妈妈课程”实施,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促进孩子学习的兴趣,提升家长教育能力,丰富家长的教育策略。

3.良性互动,推进家校合作进入新境界。通过“爸爸妈妈课程”的全面实施,促进学校与家长、社区的互动,让“爸爸妈妈课程”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凸显校本特色,发挥校本课程的功能与作用。

三、“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理念

开发校本课程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就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的需求。我校“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基于以下理念:

1.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多元成长。“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体现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兴趣,课程内容主题的选择应从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注重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多元发展。

2.关注焦点,发挥家长主导作用。关注学生成长是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该围绕这个焦点展开,以体现社会的需求。“爸爸妈妈课程”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呈现,应充分有效地发挥家长建设课程的主导作用。

3.立足互补,拓展课堂教育外延。“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社会、学校和家长所发挥作用的补充。它因内容丰富而广泛,形式灵活而多样,牢牢抓住了学生和家长的心,成为我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四、“爸爸妈妈课程”的内容模块

我校“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坚持以教师为主,助教为辅的原则;课程内容建构实施的主要途径,一是注重与德育工作整合实施,二是注重与智育教学整合实施,三是注重与社团活动整合实施。主要涵盖三大类课程:

1.以学科拓展为核心的通识应用课程。课程开发的最重要一条是注重受教育者的人性发展,基于此,我们以“学科拓展”为核心,开发学校通识应用课程。六大通识应用课程活动内容为:(1)法制法纪教育类。包括法律知识、预防犯罪、规范行为、远离传销、拒绝毒品、预防网瘾等教育。(2)安全自护教育类。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质量安全、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教育。(3)道德规范教育类。包括尊师、孝亲、感恩、诚信、交友、理智消费、献血救人等教育。(4)绿色环保教育类。包括节能、环保、低碳、节水、节电、生物新技术、新材料等教育。(5)国防传统教育类。包括国防知识、警察职责、军衔制度、拥政爱民、拥军优属、革命传统等教育。(6)生命生存教育类。包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学会健身、注意保健、学会审美创美、近视眼或其他疾病的防治等教育。

2.以素质优化为核心的特长发展课程。在课程资源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们也是“藏龙卧虎”,很多家长有着这样那样“特殊”的本领,不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画、工艺、摄影、戏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或大家。我们通过发展特长家长(精通某一方面特长)资源,适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由“教育共同发展会”组织,学校出资,家长出人、出力,办好“特长发展课程”,以素质拓展为核心开设三大主题系列课程,如下图:

3.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堇秀讲堂课程。堇山小学家长中不乏各行业的知名专家、行业权威、有影响力人士,我们充分利用这些高端资源,通过邀请家长中的“行业精英”开设讲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领略大家、启迪智慧、拓展视野、激发兴趣、学会思考、学会比较,以提升学生的人文整体素养。

围绕人文素养的提升核心目标,我们开设四大系列专题讲堂课程教育:

———“堇地乡韵”地域文化专题。包括鄞州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如《鄞州名人知多少》(301戴子润爷爷鄞州区政协戴松岳)、《绚丽多彩的梁祝文化》(202王泽州外公宁波市民协周静书)等。

———“艺林百态”艺术欣赏专题。涵盖了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等门类,如《聆听经典,走向高雅》(109郑子杰妈妈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郑洁)、《品读﹤弟子规﹥》(201徐秋怡爸爸鄞州作协副主席徐海蛟)等。

———“大千世界”自然科学专题。揭示自然奥秘,再现探索历程,弘扬科学精神,如《揭秘地震中的紧急救援》(403骆挺俊爸爸区气象局骆后平)、《绿色生活》(209杨达爸爸区环保局杨一平)等。

———“巧手创造”科技创新专题。其讲座内容侧重于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过程,主要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如《低碳生活离我们有多远》(303任斌晨爸爸鄞州区科协任宁兵)、《生物现象探索中的科技创新》(211严紫婷爸爸浙江理工大学严小军)等。

几年来,我校在开发“爸爸妈妈课程”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了“五赢”局面:家长助教直面学校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对教师产生敬重之情;教师因受关注而心生自豪感,更加珍爱教育事业;学生因家长助教走进课堂,深感学业受关注;家长助教在参与中找到了自我奉献的价值;家长助教把学校科学的教育方法带入社区和家庭,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爸爸妈妈课程”以其独特的创新探索实践,架设起家校密切联系互动的桥梁,共同携手,促进了幸福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培育出学生如钻石般闪光的品质,照亮学生的光明前程!

摘要:育人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互相配合。在构建幸福学校的背景下,充分调动、科学整合学校与家庭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幸福的育人模式,切实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中小学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篇9: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关键词】小学生家长 参与学校管理 对策

一、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我国小学管理逐渐与国际接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作为小学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众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中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学校管理现代化不仅仅是硬件的现代化,“软件”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软件”的现代化指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理念等。一方面,家长参与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情商以及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还有助于提高民主监督质量,开发家长的教育资源以及提高管理效率。

二、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障碍

(一)小学生家长对参与学校管理存在认识偏差

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时,应当对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责任、意义和影响等有正确的认识。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管理中,家长虽然认识到自己有权利参与学校管理,但是并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家长普遍认为,自身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是还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毫无意义,并且还可能造成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更加严重。这些认识的偏差,无不影响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推进。

(二)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不完善,学校对家长的权利义务也未有明确规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作为民主管理的一部分,很多学校的家长参与过程并没有采取民主的形式,往往采用班主任指定的做法,并且也没有征求其他家长的意见,往往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立。

(三)小学生家长未能充分发挥所长

当前家长委员会参与过程中,几乎没有主动参与学校的教学会议,对学校的管理也不上心,家长参与管理逐渐被搁置起来。此外,受制于自身知识与素质,家长的管理决策往往不能契合学校要求,依然是学校说了算。即使家长受邀参与学校管理会议,往往也只能充当“聆听者”,并未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及教学决策制订中。

三、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育行政方面

首先,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形式,目前已经出现在很多学校中,但是只是以公文的形式存在,并没有行政的效力。尽管我国在2012年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意见,但是此项工作仍然没有受到重视。其次,相关行政部门并没有对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与培训,家长无法以更加专业的姿态对学校管理提供相应的帮助。

(二)学校方面

我国小学管理一直都是实行校长负责制,从而导致小学管理出现了严重的封闭式管理思想,管理者故步自封,影响小学管理民主化的推进。部分学校受迫于上级教育行政的要求,草草地选择部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成立有名无实的管理委员会,应付上级检查。此外,我国大多数小学都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因而无法为参与管理的家长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更无法提供活动场地等,家长无法独立地展开工作。

(三)家长方面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家长工作都很忙碌,并且在传统观念中,家长都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之后,学校应该全权负责学生管理工作,自己没有精力去管理学生;还有人认为就是为了省事,才把学生送到了学校。即使在有些有条件开展家长管理的学校,家长参与的热情也不是很高,大部分家长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更谈不上参与学校的管理。

四、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教育部门要重视小学生家长参与

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给予最大的支持,统筹落实区域内的家长管理工作。并且还要根据本区教育教学管理情况,对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导,制定相应的工作发展规划,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学校要加大宣传参与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利用相关渠道,大力宣传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益处,让家长有正确的认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仍然属于新事物,学校的大力宣传才能让家长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学校校长应当亲自参与这项工作,对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进行校本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管理水平。通过定期的活动,降低学生家长的排斥心理,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确保家长发挥相关作用

家长是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家长的正确态度关系着此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还关系着管理工作运行的效率。家长应当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不仅仅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为学生学习塑造一个更加宽容的氛围。家长要认识到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进行自我学习,端正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态度,唤起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邱兴.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中外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2):25-28,32.

[2]梁红梅,李刚.当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困境、归因与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0(22):11-15.

[3]陈甜.家长参与小学教育过程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1):55.

篇10:2009年王什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开展多项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校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本学期,我校从一天的日常管理,到两操管理,到路队评比,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每月进行一次考评。对“文明班级”进行奖励,评比出“优秀班主任”。

2、开展“特色之星”评比活动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特色之星”评比活动,期中和期末各评比一次。“美读之星”、“故事大王”、“书法之星”、“阅读之星”等评比,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

(1)传统习俗教育。清明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镇把“清明节习俗”、“端午节的来历”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开展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5月16日,我校开展向汶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师生踊跃捐款,共捐出善款527元。(4)开展向地震遇难同胞哀悼活动。5月19日,是国家哀悼日。我校组织全体师生在操场上为地震灾区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活动,同时降半旗致哀。

(5)加入校“红十字”会。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我校响应上级号召,举行加入校红十字会仪式,弘扬国际主义精神。

(6)开展感恩系列活动。继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活动之后,我校开展了感恩自然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开展清理白色污染活动,为建设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7)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征文活动。我校在高年级中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共评选出优秀征文60余篇。

(8)坚持升旗仪式。每周一是我校固定的升旗仪式。我校围绕时代主题,结合重大节日,安排中队辅导员轮流进行国旗下讲话,锻炼了老师的胆量,培养了老师的口才,净化了学生的人格。

(9)开展“四个一”活动。我校结合实情,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开设学生艺术特长兴趣小组活动,纸塑、泥塑、儿童画、版画、书法、声乐、钢琴、舞蹈都是学生喜爱的项目。

篇11:王什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实施“两免一补”,是党和国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巨大关怀和帮助,也是国家推进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确保我学区“两免一补”工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实施,根据张掖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会议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认真做好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宣传工作

各校要高度重视“两免一补”的宣传工作,充分认识做好“两免一补”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报道计划,对“两免一补”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宣传工作要贯穿“两免一补”工作全过程,注重实效,落到实处,使社会各界能够全面了解这项政策,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受资助的学生身上。

各校要采取不同形式,广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利用学生主题班会、家长会、黑板报、宣传广栏、校园广播、张贴标语、宣传画等形式,提高宣传效果,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这一惠民政策,真正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在“两免一补”工作中涌现的好人好事要及时宣传报道。学区将组织对各校“两免一补”宣传工作进行检查,以使“两免一补”工作成效更显著。

二、严格执行操作办法

(一)资助对象

“两免一补”资助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校不得再向受助学生收取任何教科书、教辅材料费

用,违者按乱收费处理。严格按“一费制”标准免除杂费和课本费,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收取其他费用。

(二)操作办法

1、资助对象的确定原则

农村“两免一补”资助对象按照扶贫工作确定的贫困标准界定,将以下几种类型优先作为资助对象:

1、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贫困家庭学生;

2、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学生;

3、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4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

5、对革命烈士子女;

6、农村独生子女或二女结扎户子女;

7、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少年儿童;

8、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特别困难的学生。严禁将非农业户口家庭、财政供养人员家庭的子女列为资助对象;严禁将有稳定收入、非贫困家庭的家庭子女列为资助对象,更不能轮流坐庄。

2、“两免一补”资助对象确定程序

①通过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包括资助政策、资助数额、资助程序等。

②组织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书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申请书。申请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申请资助项目及申请理由。然后再填写“两免一补”申请表。③成立由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评审必须有详细的记录,评审小组成员必须在评审结果上签名。

④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内容必须注明学生家长姓名、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公示内容尽可能避免涉及学生家庭的隐私,公示有异议的,必须进行再次评议,再次公示,再次公示期不得少于3天。

⑤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学生登记表》,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并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学区以逐级上报。

3、发放程序

篇12: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美国学者费里蒙特·E·卡斯特在其《组织与管理》一书中指出, “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内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学校组织结构是指学校组织内部各个职位、部门之间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新课程改革从组织变革的意义上说, 实际上是引导学校从执行性准行政组织向创造性的专业组织转型。当学校的组织使命由执行转为创造时, 原有的组织结构很可能就会出现与其不匹配和对其不支持的情况, 甚至阻碍课程改革进程。这样一来, 改革的必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一、城市大规模小学学校传统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城市较大规模小学基本组织结构大致上都采用以下模式 (如图1) 。

近10年来, 很多学校根据课改的要求增设了科研室 (科研处) 或心理健康工作室, 各地各校的组织结构虽然有所不同, 但总体上是近似的, 仍是体现官僚制特性的直线职能型结构。

在上述直线职能型结构中, 校级组织是决策层, 职能处室等是管理层;以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基层组织是执行层。这样的组织形式体现着传统科层制下的行政等级和职能分工特征:一是层次分明, 组织结构刚性强, 适应性较差;二是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 但除最高层党政领导有横向沟通外, 中层管理者之间缺乏横向交流与协作, 易产生冲突、矛盾与隔阂;三是以行政事务为主, 易忽视教学事务;四是权力、知识、信息集中在上层, 大部分信息流向从上至下, 反馈少、速度慢。

这样的行政运作具有稳定性、封闭性和强执行性, 但由于纵向管理层级较多、等级森严, 横向分工过死, 沟通协作不足, 造成了组织成员间相互依存性低, 组织灵活性、开放性、互动性、创造性缺乏, 柔性特征明显不足。

二、新课改对小学学校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实施以来,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与传统的课程相比, 新课程在教育目标、学习方式、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其对学校课程领导体制、课程管理过程 (含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适应性的变革要求。学校是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最具推进力的基本因子, 学校内部的各种元素, 特别是健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校组织结构是新课改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1. 新课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对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研究与实践表明,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成功。新课程基础教育目标的转变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方式的指导, 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设定要求教师们打破传统教学中以书本知识为主、各自为战、追求考试成绩的“惯例”, 要求教师们重视对学生人格、个性、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 重视对新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探讨, 这对教师发展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这样的发展, 仅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需要教师们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这就要求学校的组织结构改变封闭、刻板、线性的旧模式, 变得更具开放性、灵动性和交互性。

2. 新课程的管理体制对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的课程体制从集权逐步走向了分权, 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和课程管理体制, 明确地要求地方、学校从过去的“被动承受型”向现在的“主动开发型”转变。因此课程管理就毋庸置疑地成为了现代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工作之一。

首先, 新课程要求学校摆脱传统的官僚体制下自上而下的“层层监控”“层层管制”“壁垒森严”的“管理主义”思想和组织结构模式, 以“人本主义”为基础, 树立“教师即研究者, 教室即研究室, 学校即研究中心”的发展理念, 努力培育组织的研究特质。同时利用环境资源, 发掘学术的力量, 重视跨层级跨学科的团队协作, 提高学校自身的课程领导力、课程创意和创造力, 加强学校课程特色建设, 自律自主地驱动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

其次, 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是一项具有相当复杂性和持久性的专业活动, 需要专业指导、理论建构、资源整合、共享合作等一系列支持, 体现着对专业性、合作性和资源性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以常规组织结构为基础, 集合各领域、各层次的优质资源, 构成新的专门组织节点, 或者在原有组织机构中增加新的组织职能, 以强大的阵容和全面的保障为课程管理、开发、实施和评价服务。

3. 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对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的课程结构从学科本位转变为整合课程。在这样的课程结构下, 学科之间的分立、割裂会逐步地融合、统整。这对教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每名教师都能够兼有多种特长, 在多个领域都具备相当的素养和教学能力。它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团队化教学、进行合作教学、进行跨学科和跨级部的教学研究工作, 通过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项目团队等形式开展教学与研究。

在这种背景下, 学校的组织结构也就必然需要具备适应这种跨级部、跨学科、跨空间的管理、统筹与协调的功能, 具备适应级部、教研组、教研和教务互相联通、互相协调的功能, 具备适应并保障各类非正式组织节点网状化工作的功能。因此我们说, 新课程的组织结构须具有整合性、联动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特点。

4. 新课程的质量监管理念变迁对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区别于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评价和质量监测理念, 新课程更加突出了质量管理和评价的改进功能。这就要求学校把教育、教学的管理权更多地下放到年级组、教研组, 由年级组或教研组来统筹本年级或本学科的课程管理与课程开发以及学生发展的评价, 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纠正以往重主科、轻副科, 重智育、轻德育, 重课内、轻课外的弊端。这就要求学校采取扁平化、授权式的管理机制。

三、对组织结构设计及运行机制建设的建议

在学校管理中, 课程是学生发展与一切教学的唯一载体, 因此, 围绕新课程改革研究组织结构设计就成为组织结构变革的关键所在。但是, 良好的组织结构并不意味着有效能的管理。因此, 促使组织建设中的各因素协调起作用是提升组织效能的关键所在。

1. 较大规模学校可采用混合型结构模式

学校是一个双重系统, 行政系统与教学系统同时存在并同时发生作用。行政系统宜具有与科层体制紧密结合的特性, 而教学系统的组织结构则应较为松散。学校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行政系统中要以“尊重个人”的科层体制风格来运作, 以便于学校管理的条理化和可操作性, 从而为学校教学系统的高效运转提供环境支持与资源保障;而教学系统应维持其本身的松散特性, 从而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自主空间, 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氛围。

对新课改背景下城市较大规模的小学来说, 组织结构变革的关键在于根据学校不同的办学规模、内外部环境, 围绕学校核心技术 (即教学和研究) , 朝向学校目标和战略 (关注课程实现、学术和成绩目标) , 以信息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水平为基础, 找到纵向控制与横向协调之间的平衡点。比如:结构设计的集权与分权程度取决于本校的人力资源水平, 人力资源整体专业化水平高, 就适合分权与授权, 相反, 则适合集权式管理。在如何确定教研组和级部何为行政实体的问题上, 规模较大、平行班较多的学校宜把级部作为行政实体机构, 相反, 则宜采取设置学科教研组为行政实体的组织结构。

2. 不同学校可依据校情采取二级管理或三级交叉式扁平化管理模式

为保障教学和研究的最大效果, 学校可以尽量减少管理层级, 大胆实行结构的扁平化。根据校情, 学校可以不设副校长这一管理层级, 而由1~2名校长助理来协助校长工作。同时提高级部和教研组的管理地位, 将其设置为与职能处室平行的二级管理单位, 向上对校长报告, 向下组织教师开展具体工作, 以减少管理层级, 提高管理效能。

如果学校设有副校长职位,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建议其采用“三级交叉式扁平化管理”模式。“三级交叉式扁平化管理”是指学校的组织结构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级。决策层由校长和副校长组成;管理层由副校长、中层干部和年级组长组成;执行层由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教师组成。“交叉”是指三层级中人员的交叉, 具体地说, 就是副校长兼任中层正职, 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兼任教务主任, 同时分管教研处、电教室等职能处室;分管政教的副校长兼任政教处主任, 同时分管团委、少先队等;分管总务的副校长兼任总务主任, 以此类推, 副校长交叉参与决策和管理, 既减少了管理层级, 精简了管理人员, 又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 减少推诿扯皮, 防止职责不明, 同时也落实了年级组的职能和地位。此外, 由中层兼任年级组长, 使年级组长加入学校管理层, 也对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也能解决长期困扰学校管理者的对年级组的建制地位不明、身份不清、责权不符的矛盾。

3. 学校应最大程度地精简、合并中层职能部门

在组织变革过程中, 学校应尽量减少横向组织节点, 缩短管理链条, 实行功能整合, 弱化组织的行政职能, 强化其专业和学术职能, 以强调学生发展和教学的统整性以及管理的协调性。学校中层职能部门一般不要超过三个, 最好是一个。学校可以通过内设和外设管理岗位来解决中层的专业分工与工作协调问题。

比如, 把原来介于校长室和级部、教研组之间的中层管理机构 (包括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等) 合并为一个综合服务机构, 作为校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校务、总务、信息技术等问题的办事机构。内设办公室文员、财务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 主要为学校常规教学提供保障, 以最大限度地建立校长对级部、教研组等的直接领导关系。

又比如, 合并教务处、教研处、政教处的部分职能, 使三者形成一个综合业务机构。处室内可设诸如学籍管理员、质量管理组长、综合实践课程管理人员的管理岗位, 处室外可设课题组长、课程评议组组长、项目组长等管理岗位, 以这样的形式来促使各处室能围绕新课程来行使各自的职能 (业务为主) 。

学校要以“减少职能部门, 因事因人设立管理岗位”为操作要点, 以“弱化行政职能, 缩小横向管理幅度, 增强专业特性”为操作理念, 靠非正式组织和项目团队来完成专业活动的评价、考核、管理, 从而实现学术引领、专家治校。 (如图2) 。

4. 学校可通过分权、授权来进行项目管理

在外部环境支持和人力资源水平较高的情况下,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取消固定的中层职能管理部门, 以年度为单位, 以竞争为前提, 以项目为核心, 以项目召集人的形式进行年度或临时的工作组织与协调。这样既便于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创新型组织的建设, 也增强了干部使用的灵活性, 同时也革除了困扰新课改的传统行政体制下的干部使用的弊端。

首先, 校长需要分权、授权, 把权力分布于学校组织的各个层面, 依靠专家和团队治理学校;其次, 校长应学会培育学校的领导团队, 栽培领导者;最后, 校长须增强核心领导力——课程领导力, 以课程领导为载体, 建设学习共同体, 发展共同体, 实现办学品质的不断超越。

5. 学校的部门命名要体现新课改的核心价值取向

部门命名应体现教育现代化要求和新课改理念, 体现部门职能和核心价值。当前, “教导处”以教育和训导为内涵, “政教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内涵, 总务处以总揽勤杂事物为内涵等, 我们应大胆去除机构命名的不适应因素, 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命名, 诠释新课程下的组织文化与管理内涵, 比如“学生发展处”“教学科研部”等。

6. 学校应建设开放性结构系统

学校组织结构变革应顺应大环境的要求, 通过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制度来进行校外分权。比如可建立家长委员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等校外机构, 利用社会资源来监督自我、发展自我, 提高管理张力和整体调控能力, 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7. 学校应加强非正式组织的相关制度建设

首先, 建设适量的非正式组织, 形成组织“网”。如“课程文化研究组”“教学评估组”“教师发展指导中心”“班组联席会议”等, 又如“教师组织”“学生组织”“师生组织”“家校组织”等。

其次, 建设适量的团队。如“学科团队”“级部团队”“项目团队”等。尤其要重视对各教研团队中领军人物的培养, 同时注重建立结构合理的教研团队。

再次, 要形成适当的机制。如通过校务委员会制度、听证会制度、公示制度、专业委员会制度、科研制度、述职制度等保障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还可设置“教研室”来满足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8. 学校应加强监督、反馈机制的建设

学校管理中的很多决策行为常常存在着“监督缺席”的情况, 同时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在行政管理责任缺位的体制里, 校长很难对上一届决策者的行为追究责任。权责不清、责任不明、后果不顾, 这是有限理性决策中的“泛化”的危害。因此, 学校必须加强组织监督和法律监督——通过教代会、工会建立制衡和督导机制, 对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实行短期、近期和中长期的行政问责, 对决策的风险、效率和后果进行评估和反馈。这样既能保证决策的民主、透明, 又能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 还能有效杜绝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不当行为。

总的说来, 作为学校管理者, 要在推进组织结构变革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学校组织结构变革与制度更新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 因此需要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

第二, 学校组织结构变革要讲究策略, 要建立在校长与师生共识的基础上, 这需要决策者的运筹智慧。

第三, 学校组织结构变革要重视对过程的管理, 要有针对性地改进薄弱环节。

篇13:王什小学家长学校领导组织机构

[摘 要] 现如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能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美国中小学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中主要扮演着学习者和支持者、主动参与者、决策者等角色,而我国中小学家长则主要是以学习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参与学校教育的。从法律体系、学校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方面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期对我国中小学家长参与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美国;中国;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2-0049-05

一、美国中小学家长

在参与学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在《美国教育目标2000》中明确规定,所有学校都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合作,使家长更多地关注青少年儿童在社会、情感意识和学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① 而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家校合作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

1.作为学习者和支持者

家长作为学习者,参与再教育活动,学习如何教育子女。以这种角色和身份参与孩子教育是家长参与的传统模式,也最常见,往往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偏爱。家长在活动中一般会感到轻松自在,其角色作用不受到别人的威胁。在这类活动中,家长与教师的面谈经常只限于讨论个别孩子的教育问题(通常是学习和纪律问题),而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无关。家长只对自己孩子的进步感兴趣,学校则要求家长尽最大的努力来促进其孩子进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联络性质大多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一般处于被动。家校双方的交流是这些活动的主要特色,参与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

也许,美国的家长在学习和帮助教师方面不一定比我国的家长更热心,但是由于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家长可以通过许多渠道学习如何帮助孩子的功课,在许多方面支持学校的工作。在美国中小学的校园网上,有大量家长教育的资讯。随便浏览某个美国中小学的校园网,一般都有家长和教师联谊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PTA)这一栏,其中一定有各类家庭教育的网络资源。除了网上家长教育,学校是家长教育的基地。1992年,卡内基基金会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报告,题为《入学准备:一项国家的使命》(Ready to Learn:A Mandate for the Nation)。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要让所有的儿童都为进入学校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必须优先做好七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二个方面就是培养称职的家长,在每一个州发起一种以学校为基础的家长教育计划。具体到学校方面,鼓励家长参与学习的方法有:(1)借PTA会议之机,在小组内向家长解释如何用合作学习法教授课程;(2)邀请家长参加教师的在职培训;(3)主动与所有家长联系——包括家访。此外,他们还利用下面的方法向家长提供更多信息:定期出版学校和班级的时事通讯;在整个学校和社区(包括银行、商场、市政府/乡政府)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展览和课程节日;在家长会上展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袋。②

所以,如果说美国的家长能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与支持者,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的学校为他们创造的条件。

在支持的范围上,美国的家长对教师的支持不仅仅是提供教具和所需设施、信息,还能参与学生的评价、课程改革、学校日常事务等。

对部分家长来说,与孩子的教师、咨询者和其他教职员保持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参与,而且是他们追求的唯一一种参与形式;但对另一些家长来说,这只是起步,他们会从这类活动中获得参与的勇气和经验,从而在学校教育中充当更积极的角色。

2.作为主动参与者

科默(Comer,1993)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在开展“学校发展项目”(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的学校中,有10%到15%的家长作为志愿者为学校服务。

参与教学,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家长志愿者是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许多移民的孩子在课堂上往往需要更多的单独辅导。同时,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有意识地分层教学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需要。许多家长志愿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特长,他们往往会被邀请在课堂上辅教甚至主教某些课程。③

家长通常参与策划、协助组织全校性大型活动。对校运会、艺术节、庆祝会以及郊游等,家长们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包括参与设计活动方案,帮助编辑印刷相关宣传单,装饰活动场所,以及一些具体的服务、安全维护工作。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家长发挥了支持学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孩子共同的游戏,使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此外,也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举行活动的安全问题等方面的担忧。

家长为子女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美国舆论普遍认为,由于拘泥于标准化、程序化教育,很多中小学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盛行。为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作为努力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建立了一系列的责任制度。这种责任制度允许家长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人士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允许他们了解、掌握学校教育的情况,从而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在改革学校教育管理的呼声中,许多家长纷纷在其子女所就读的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校教育管理。他们与学校管理工作者、教师联手管理学校,一起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特有的各种问题,共同承担对下一代的正规教育的结果。家长的参与,完善了学校教育管理,在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工作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崭新的协作关系。

筹措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家长们常常帮助学校筹集经费,填补政府经费削减留下的漏洞,包括教学用具、清洁用具、科技设备、教学资料甚至教师工资。据统计,近年79%的家长为孩子就读的学校捐款,39%的家长一年至少捐100美元,11%的家长一年至少捐300美元。基层PTA为了筹集教育经费,可谓尽心尽力,除了鼓励会员捐款,收缴会员费,组织会员向亲朋好友、公司同事集资外,还会想出各种办法。比如,向家长售商店或餐厅的优惠券;组织一些学生竞赛活动,让家长根据学生的成绩相应给予奖励作为对学校的捐赠,如跳绳比赛,约定每跳多少下就为学校募捐多少钱。这样既为学校募集了经费又激励了学生的爱校情感。有了PTA的支持,学校与教师的压力大大减轻,教师能更专注于学生的教育成长。对家长而言,为了让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不会吝惜捐款(这些钱是可以抵税的)。当然,所有这些捐款都由PTA统筹安排,其账目受到严格的审计,而且要向家长、教师公开。④

3.作为决策者

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全过程,包括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等。

鼓励家长教师协会或其他家长团体的成立,以充分反映和代表家长的利益。所有团体都吸纳家长成员参加,并确保其接受诸如政策、课程、预算、学校改革行动、安全及人事等方面的适当培训,所有的管理机构,都给予家长平等的代表权。在设定学校目标、开发或评价学校有关项目与政策时,允许家长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并促进家长参与学区、州及全国的委员会,讨论有关教育问题的解决。PTA、家长顾问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组织形式,其中PTA是最普通的组织形式。学校PTA往往会派出家长代表与学校负责人组成理事会,共同计划、管理学校的各项活动,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政策与行为切实符合学生的利益,并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家长们通过研讨小组讨论学校系统的政策和实践、与教师合作采用的方法以及学生成绩通知书、家庭作业、学校中的社团等问题。家长们积极帮助学校确定教育目的、具体领域的目标以及学生所学课程,在课程的适当性、课程修订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供学校参考。另外,家长们为了一种专门的问题而组建的团体,是家长影响学校决策过程的另一种形式。

二、中国中小学家长

在参与学校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我国的家长基本上扮演的就是学习者与支持者的角色。具体的参与方式有家长会、家长学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个别家长约见等。家长确实应该作一个虚心的学习者,学习教育儿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即便是高学历的家长和学校教师,也未必懂得育人之道。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家长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

那么,他们是不是积极的学习者与支持者呢?此外,他们又能在哪些方面支持教师与学校呢?

陈铮家校合作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⑤显示,76.4%的家长没有班主任或其他任科教师的电话或电邮,36.4%的家长不能在家辅导子女的学业,35%的家长认为自己不需要补充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49.3%的家长不愿意义务为学校服务,31%的家长觉得自己在家长会上没有发言的机会,79.2%的家长没有参加过学校的家长学校。至少有一半的家长不是,或没有机会作一名积极的学习者和支持者。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愿意义务帮助学校;有的则是学校没有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学习与服务,家长没有机会向学校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参加家长学校。尤其是大部分家长没有教师的电话或电邮,又怎能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呢?

需要指出的是,家长的支持基本上是一种不直接参与教学与教务的外部支持,而且一般是被动的。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学校和课堂是教师的领地,除非得到允许,家长不能进入。95.2%的教师都不愿意家长坐在教室里帮助维护课堂纪律。当问及为何时,有的教师反问道“他(指家长)坐在教室里,那要我做什么?”而在美国,家长这样做很正常。在英语里,这些家长叫做“Room Representative”(家长参与课堂的代表)。他们在课堂上帮助教师做很多事情,比如给学生念书,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维护课堂纪律,遇到特别活动时给学生制作专用服装等。⑥

家长参与广度不够。学校邀请参加家长委员会的家长往往是有一定社会关系和经济能力的家长,这就大大限制了家长参与的广度。家长主要是配合学校的工作计划,好像是学校领导的附属机构,既起不到独立监督的作用,也不能参与学校事务与决策。⑦在家长参与的深度上,家长委员会不够独立,其活动主要由学校来安排,其成员也主要由学校“邀请”。学校限制了家长的深入影响。再者,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我国的家长也不能像美国的家长那样,通过自己的组织来影响联邦和州的立法,发起大规模的教育活动,进行家校合作与家长教育的研究等。

家校合作基本以学校为中心,由学校单向向家长传递信息,如学校一般是在学期末开一次家长会,向他们通报学生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家长在假期中辅导学生学习的“任务”等。家长在整个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真正对话。这种参与方式往往单纯地围绕学校为其服务,家长比较被动。

再比如家长参与课程开发,这在美国也是常见的,而在我国仍处于落后阶段,抑或说是起步阶段。⑧

由此笔者得出一个结论,即我国的家长目前有一半不是积极的学习者,还有大部分家长只是或只能充当被动的、外围的支持者。即使作为支持者,家长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两国差异的原因分析

1.从法律体系方面来看

美国的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参与儿童教育计划的制定是受法律保护的。在理论上,美国的家长缴纳了教育税,作为纳税人,他们有权监督其税款的使用情况,这是美国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法律基础。美国1974年《公法93-380》规定,由联邦资助的学区和学校,应成立咨询委员会,委员应包括大量的家长,以协助教育项目的实施和管理。1975年以后,美国《残疾儿童教育法》出台,规定家长有权参加与其孩子教育有关的学校会议,有权对学校做出的决定发表意见。这部法规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对普通中小学的家长参与管理也有深远影响。不过,由于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家,在身份上,他们是学校的客人,他们的意见大多也是作为参考。⑨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制订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或法律,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权益,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有法可依,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同时,强化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参与,加强家长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也对家长参与作了一些相关规定,如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对未成人的保护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同时,各省市为了配合国家的法律与政策,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有的法律条文把学校教育看做是很权威、很专业的事,家长无权过问,并且还要接受学校或教师的指导。此外,我国的教育法规没有赋予家长择校的权利和参与子女教育计划制订的权利(家长不能为子女选择设计课程)。而且我国的政策要求家庭要配合学校,学校要指导家长,但具体怎么落实,最后怎么评价没有明确的规定。⑩

2.从学校管理体制来看

在美国,中小学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校长与教师、家长分享一部分权力。家长代表直接参加校委会,行使决策权。除此之外,美国全国校董事会联合会(National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还积极探索让所有受决策影响的人都参与决策的其他形式,即“分享决策”。其途径有组成“现场理事会”或“专题议事小组”,其中包括家长、学生、社区代表以及所有直接受政策影响的人群的代表。这类组织只能通过校董事会对公众负责,与校董事会权力共享,相互合作并且少数服从多数。{11}

我国的校长负责制实行的民主管理是内部的民主,教育法没有赋予家长参与学校校务的权利,学校没有开放给家长和社区。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比较封闭,没有吸收家长参与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没有合适的身份参与学校的决策。总的来说,很少有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更少有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如对教师的评估,课程改革等,家长的权利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3.从思想观念方面来看

我国的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家长与教师之间还存在相互推诿教育责任、共育意识不强的现象。中国人一贯有崇尚权威的价值取向,在大多数家长心中,教师是儿童教育的权威代表。家长踏入学校参与学生教育似乎是挑战权威,破坏和谐,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一些学校领导者和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学校若与家庭合作是自讨苦吃。也有人认为,家长整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或即使有时间也不积极。也有部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虽然欢迎家长在校外参与个别学生的教育活动和有组织地支援学校,但当家长进入校内干预学校日常运作和决策时,他们则不真正认可和支持,他们倾向于自我保护并产生某种程度的消极情绪,担心职业和形象受到挑战和威胁,他们怀疑家长的决策能力,认为家长介入校内事务是在监督、挑毛病。

注释

①杨天平:《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美国中小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9期

②Maria Fishel,Lucila Ramirez.Evidence-Based Parent Involvement Interventions with School-Aged Children,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Winter 2005,Vol. 20,Iss. 4

③孙孝花:《谈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④http:// www.npta.org.com(美国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网站)

⑤⑨陈峥:《中美家校合作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01级硕士学位论文

⑥Stevens,Brenda A.& Tollafield,Andrew. Make the Most of Parent Teacher Conferences,Education Digest,2003,69(1).

⑦李进忠:《走向共同责任的家校合作——国外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第7期

⑧汪菊:《课程开发中的家长参与》,《课程研究》,2003年第1期

⑩刘世稳:《关于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中、美两国“家长参与”状况的对比和分析》,《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11}Boyd W.Boehlje. Share the Decision-Making. Education Digest,1995,3.

作者单位 云南省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做托福阅读的app下一篇:藏琴阁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