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植树活动的日记

2024-05-16

小学植树活动的日记(共16篇)

篇1:小学植树活动的日记

植树活动日记300字

今天早晨,我拿着锄头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植树活动。

下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拿着锄头去北山植树,当时我想:“天哪!背着小山一样重的锄头,还要从学校走到路途那么远的北山,又没有水喝,这真是长征二万五千里。”

终于来到了北山,许多同学都累的筋疲力尽了,我也有点儿累,老师说:“两个人一组。”我们就分组种树。

我和胡淇杨共植一棵小树,胡淇杨用力的刨土,可是没多久,他的锄头就松了,他说:“还可以刨土就行。”谁知,说完他的锄头就断了,他说:“这土可真像金钢石,把我的锄头都给弄断!我……要报仇!”胡淇杨拿着我的锋利的.锄头去刨土。胡淇杨使出吃奶的力气,用锄头刨,“天啊!”土一块一块的被锄头刨出了,还有一点儿土了,他已经累的不得了。我看到别人种好了,一点都不服气,于是我接着胡淇杨的班继续刨,终于把土刨完了,又拿树苗种下,小心翼翼的填土,把土踩实,把一些叶子摘掉。我和胡淇杨的树苗种好了,老师表扬我们说:“你们可真棒!”我的心情实在是无法比喻。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小树小树,你一定要好好成长,如果你将来会成为撑天大树,为地球妈妈增添一份绿色的话,我累的筋疲力尽也值得!”

篇2:小学植树活动的日记

我和妈妈继续挖着,挖了几筐土的坑才能放下树苗,我终于明白“根深蒂固”的意思了,小树的根真的深深扎在土里。王主任对大家说,我们的小区居民就像这小树一样,大家的家在社区里面,就好像小树的根扎在土地里。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小社区,每个人都出一份力,这样我们的家才会更好。

坑挖好后,我和妈妈就去选树苗了。我们选定的树苗叫黄金槐,它的顶部是黄色的,我说它简直像外国人的金色头发,可妈妈说:“它像稻穗的颜色,是成熟的颜色。”我们都很喜欢这棵树。把树放进坑里,种好后,我按照妈妈的吩咐给小树浇了水。浇完水才发现,系在树顶上的保护树枝的蓝带子竟然没解开!可是那棵树又太高了,我跳了好几下也够不着它。这时,对门的王大爷过来了,他笑着说:“小伙子,你还要努力长个子啊!”说着,他帮我们解开了蓝带子,王大爷接着说: “这小树长高的时候,你也就成才喽!

看着舒展开的小树,我心里甜滋滋的,我和妈妈一起给小树取了个名字:成果树。

篇3:小学数学日记活动的开展和指导

一小学数学日记活动的开展

根据日记这一文体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日记活动在实施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回顾反思型数学日记活动。一段数学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回顾本小结的学习和活动的情况,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感受最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有选择地记录下来。通过记录,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数学知识的增加,激发了数学的学习兴趣,也给予学生了自主探究的机会。

2.生活型数学日记活动。开展生活型日记活动,目的在于为学生连接一条数学和生活的纽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可让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写日记体会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型数学日记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创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以及对教学方法的独特的观点等及时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有意义的数学日记。常见到的创新型的日记还包括质疑、设想等方面的内容。

4.师生交流型日记活动。师生交流型的日记,可以使学生利用日记的形式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数学日记可以写出学生上课时不能表达的思想感受和心里话,写出对老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写出对某一问题的疑问,也可以写出自己想请求老师帮助的问题等。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

在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时,教师要注意在布置任务时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和知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还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运用拼音、数学符号来代替。教师对日记的类型不需统一规定,可以叫学生自由选择,对完成日记的时间、数量都要灵活,要因人而异。

二小学数学日记活动的指导

1.结合教学来指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特点,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使学生找到日记写作的素材,在学生学习的环节上予以指导。

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的课前,把下节课的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生活中具体的数学实例,并将实例写进日记中。这样,在新的学习内容中就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因为课前的预习,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运用数学模式解决,学生通过记录自己和别人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受到了启发,有利于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能否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参与操作性强的练习,这样才能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特点,学生在记录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数学和生活不可分割的关系。

比如在学“习年、月、日”这节课的内容之前,笔者设计了“一年有多少天,有多少个月”“每个月分别是多少天”“小明今年12岁,可他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等几个问题来安排学生去观察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把观察研究的过程及所得到的结果写在日记中。在这种自主参与的活动中,学生便感受到了数学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结合课外素材进行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相应的指导,是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同一数学知识的不同应用、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寻找素材。

比如,在小学生观看了热播的《灰太狼与喜洋洋》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请在全校学生中统计喜欢喜洋洋的人数、喜欢灰太狼的人数,并分析他们各占统计人数的比例是多少。学生学习了比例知识后,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日记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日记不仅延伸了学生在数学课堂学到的知识,也使学生沉浸在一个快乐的、有趣的数学王国中。我们要不断探索,运用好数学日记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来爱上数学,取得优良的数学学习成绩,并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丁所小学)

篇4:植树节亲子活动日记100字

今天是植树节,我去乡下奶奶家,和爷爷一起种下了一棵小杨树。爷爷挖了一个大树杭,我拿起一棵小树苗,把它放在了树杭的中央。

看着光秃秃没叶子的小树苗,我问爷爷:”这树能活吗?“爷爷说:”能活。等到夏天就会枝叶茂盛了!“说完,爷爷就让我把小树扶稳,然后一点一点地把土填起来。填满以后,爷爷又把树苗往上提了提,说:”这样可以使树根往下长。“然后再浇上一桶水。我也跟着端来一盆水,浇在树苗周围。看着种好的小树苗我心里想小树小树快长大!我也要好好学习和你一起快乐的长大!

篇5:植树节活动日记200字二年级

路途中,我们看到了刚刚探出头的小草;在枝头蹦蹦跳跳的小鸟;柳树姑娘梳着自己美丽的头发。“既然,春天来啦,我们两个中属于自己的那一棵小树吧。”同桌开开心心的说。“好呀。”我激动的说。

我们先刨了一个坑,再把属于我们两个的那一个树种在土里,施肥,浇水等等。

“好啦”我开心地说。“好开心呀。”“恩,是呀。”“不如给这棵树取一个名字吧。”“好,不如就叫‘精心’吧。”“好好好。”。

篇6:植树节活动日记200字二年级

今天是植树节。我和我的好朋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公园去植树。我们带了一把铁锹、一个水桶和我们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棵小树苗。春天的公园,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们。

我们先用水桶打了一桶水放在一边,再用铁锹挖了一个大树坑,然后把小树苗移入树坑,接着填上了土,最后把水倒入土壤里。一棵小树苗笔直地站在那里,就像一位战士,我相信不久之后,这棵树木会变得非常茁壮的。

有了树木,才能让小鸟有家住,才能把空气变得更新鲜,才能让沙漠变成绿洲,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

篇7:“我们去植树”活动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3.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感受意义

谈话:每年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而设立的,时下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也到了,光明小学的学生们来到荒野上,想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绿化我们的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植树。(板题:我们去植树)

评析:通过介绍植树节的由来,丰富学生对植树节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学生对植树活动意义的理解,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激发起学生强烈参与活动的欲望,使得整个活动“曲调未成情已生”。

二、 观察理解丰富认识

1.观察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班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2.引导分类整理。

谈话: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信息,这么多信息交流起来有些混乱,不利于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班内再次交流,课件呈现以班级分类的信息图

评析:通过观察情境,收集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再通过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活动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对活动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行动上的指引,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作了良好的准备。

三、 自主探索

1.解决每个班各栽树多少棵。

谈话:三个班学生在植树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吗?那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自己的思考。

提问:要求每班各植树多少棵,你能解决吗?

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三个问题,班内交流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评析:由“这么多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促使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通过交流自己解决每个班植树多少棵时的想法,不断丰富并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2.解决每个班植树方案中的问题。

⑴谈话:刚才我们已解决了每个班植树多少棵的问题,那每个班的树分别又是怎样栽的呢?这里面的哪些问题你自己能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你需要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解决?

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这些问题然后再尝试解决问题。

⑵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出哪个班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哪个问题需要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生可能独立解决一班和三班的问题,对于二班的问题可能需要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班内汇报。

⑶回顾整理:这三个班植树方案问题,分别是怎样解决的?在解决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样克服的?

⑷提出问题:你还能为这几个班设计出什么样的植树方案,小组内说说并解决这些方案。

评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相结合,小组交流与班内汇报相结合,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相结合,既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小组学习共同体的辐射影响作用。而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展现其深刻的思维过程,通过“你是怎样想的?”“遇到了什么难题?”“这些问题分别是怎样解决的?”等,让学生及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评价,促使学生及时地把积累的经验方法内化整理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四、 拓展应用 反思内化

1.活动中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还提出了哪些问题?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其实不止是植树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蕴涵着数学问题,认真去观察与思考,然后提出问题来让大家共同解决。

评析:通过对活动回顾小结,引导学生及时对自己活动情况进行必要的反思整理,促使其认识深化、思维深入,能力提升。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实在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增强其应用意识。

总评:本节课是一个场景型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旨在通过一个植树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引导学生有效开展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本节课设计上能有机结合教材实际,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学生经历有序的活动过程

本节课注重提供时空,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充分并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反思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是注重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其次通过预设一些有针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怎样才能让这些信息更有条理、更清晰呢?”“这么多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呢?”等,使学生一次次地主动地参与到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第三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空间,如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让学生小组内去共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思考哪些问题自己能帮他们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解决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开展活动。

3.增强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本节课注重及时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及时进行回顾整理、反思评价,如活动中及时让学生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遇到了哪些难题等,活动后让学生回顾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问题等,这样通过反思让学生认识更深刻,思考更深入,不断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内化整理,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活动后成功的喜悦,使得活动更有效、更有意义。

篇8:小学植树节日记

下午,我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乘车去党家小学植树。

到了!到了!我激动地跳起来,党家小学非常美观,一幢幢教学楼紧挨着,教学楼后面是宽阔的操场,操场的四周围着一条长长的草坪,我们就是在草坪里植树。

老师先分好组,安排我们一组植一棵树,这里一名党家小学的学生主动的要和我一组,我不假思索地高兴地答应了。这个小女孩叫张媚,是党家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同时一组的.还有我们班的焦富婕。我们开始行动了。

篇9:植树节去植树小学生日记200字

阳春三月,轻风拂面而来,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

小明和小红来到一片空旷的草地上植树,小明拿来铁锹和水桶,小红挑了一棵粗壮的松树苗,小明拿起铁锹专心翼翼地挖了一个大树坑,齐心协力把树苗放进坑里,浇上水,小红把树苗扶正,一棵小松树栽好了。

篇10:植树节去植树小学生日记200字

公园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到处都是来植树的人们。小明和小红来到一块空地上准备植树,说干就干,只见小明手拿铁锹,干劲十足地挖了个树坑,小红精心地挑选出一棵茁壮的小树苗,小心地放入树坑里,接着小红把树苗扶正,小明拿着铁锹把土填在小树苗周围,最后他们去河边打来一桶水,浇在小树苗上。

在小明和小红共同努力下,终于大功告成了,小树苗笔直地站在那里,好像一位小战士一样。小明和小红满意地笑了。

篇11:日记与活动,习作的乐园

一、拼音日记铺路

从一年级学完拼音开始,我就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最初的每天只写一两句话,过渡到写一段文字和一篇日记,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中年级的作文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语文老师最头痛的事是孩子不爱写。即便一些日记写得很好的学生,其家长也反映,孩子把日记当成任务。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认为写日记是件“令人烦恼的事”。比如,有个孩子的拼音日记上这样写道:“一写日记,我就想哭。我讨厌写日记。”

那么,让孩子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情况是不是就改变了呢?

我以“读日记”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愉快情绪,让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每次改完学生的日记,我都选出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的日记在班里读。被读到日记的孩子以后就会更积极地对待日记。其他孩子则羡慕不已,还会想,“他写的事情我也知道”“原来写日记这么简单呀”,从而产生“下次老师也会读我的日记”的自信。

我还经常将报纸上的一些有意义的报道复印下来,如《弟弟别哭》《酒店用盐打造不准住客舔》,读给孩子们听,贴在每个孩子的日记本上,让学生写命题日记。这种命题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孩子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二、漂流日记探路

我们班小组漂流日记分成十组,以五人为一组,共用一本日记本。小组成员确定自己在一周中的哪一天写日记后,日记本开始传递,一周为一个轮流周期。孩子在写作之前可以欣赏、比较、模仿其他同学的文章。无论是续编童话,还是一周一个主题,学生都是在兴奋期待的状态中完成。

二年级上学期刚开始漂流的时候,漂流日记组合的形式采用的是“好差搭配,齐头并进”,目的是希望那些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能给班中写作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期望在潜移默化中,他们能有所提高。漂流之初,由于新奇,学生一度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坚持一段时间后,漂累了,小组漂流日记在他们看来又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而已。至此,我的漂流日记走进了“死胡同”。

如何发挥漂流日记的功效,重新点燃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呢?进行一番明察暗访后,我终于有所顿悟:原来一个学期下来,我的强行“拉郎配”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孩子们在一起磨合三个学期后,他们有了自己心目中的“心动女生”“心仪男孩”,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于是,第二学期我果断重组。令人激动的是,就是这一处小小的改动,漂流日记便呈现了一幅迥然不同的景象:重新组合的小组在轻松的交流过程中,很好地形成了相互比较、相互促进的局面,孩子们在作文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达到最优化。

漂流日记得到了家长的空前关注,促进了家校联系,营造了用笔带动家校交流的氛围。当孩子跟同水平的同学较劲的时候,无论是想得到父母的帮助,还是想得到父母的肯定,都会积极地把小组漂流日记给爸爸妈妈看。而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很难客观地评价,刚好可以借助小组漂流日记来真实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水平。父母的关注,给小组漂流日记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趣味活动引路

迈入三年级,对于真正意义上接触写作的学生来说,刚起步时有难度,易产生畏难心理。《秋天》《写一个最熟悉的人》《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等这样的课本命题,让大部分学生怕写,老师更是难改,这也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活需要体验,用心去体验——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始终如一地示范和引领学生。如果要让学生描写四季,就应帮助他们用心体验四季:你看,春天,是温柔的——一棵细柳,轻掬柔水;两只飞燕,巧织细雨。盛夏,在细密的雨打浮萍声里,每一片宽大的荷叶都不啻于一面碧绿的小鼓,滴答滴答,满是清新。秋天,当秋风劲吹,山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冬季,南方虽缺少飞扬的雪花,却不乏萧瑟的灰暗,我们依然能体会不一样感觉的冬日情怀。

篇12:小学植树活动的日记

星期四中午,我们在操场上集合,准备开始“种下一颗小树苗,校园因我而美丽!”的活动。第一个项目是为去年种的责任树除草,浇水。当我看见责任树旁边杂草丛生,我真想一百八十度地对小树鞠躬,并说:“对不起,是我们没有照顾好你!”之后,我马上开始为它“医治”,用最快的速度拔完了它身边的小杂草,并用手把杂草埋葬了,因为可以变成养分,弥补之前小树被吸收的养分,“将功赎罪”。然后,我借来了铁锄头,把旁边的一些比较大的,根比较牢的大野草挖了出来,将它们仍在旁边。最后,我帮着别的同学为小树浇了水。瞧,它快渴死了,一大盆水一倒下去,马上就被吸干了。

把小树照顾好之后,我们去领了属于我们的小生命。我到那儿一看,一盆含苞待放的黄色小植物吸引了我,我赶紧把它捧在了手掌心里,生怕别人因为它太好看了,而抢走了它。到了责任地,我为我的小植物找了一块“风水宝地”,然后撕开了黑塑料外壳,把它放进了“风水宝地”之中,接着我用手把周围一圈的泥土都送了一遍,挑出石头,然后又在旁边找了一些既松软又有水分、而且没有石头的泥土轻轻的把小坑填好,又撒了一些水,然后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篇13:小学生植树节的日记300字

首先老师带我们选一块没有杂草又能晒到太阳的地方。老师微笑地说:“我们就在这块空地种小树苗,请大家围成一个大圈先看老师挖坑。”只见老师拿出铲子,挖了一个比碗还要大的坑,边挖边说:“坑快要挖好了,请沈添乐把树苗放进坑里。”我很高兴,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进坑里。大家目不转睛的看着我和老师,我们俩互相合作,我扶着小树苗,老师填土。填好后老师把土踩平。旁边的老师在拍照,留下这美好的一刻。

第二颗小树施宇婕带来的,是一棵梅花树。这一次,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按照刚才的办法去种,大家种得有模有样,一会儿挖坑,一会儿放树,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却兴致勃勃。经过大家的努力,这棵小树终于种好了,大家围着小树又唱又跳。

篇14:小学一年级植树节日记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从今以后一定要做到乱不丢垃圾,爱护花草树木、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少赠送贺年卡等。

关于大树乱砍乱伐,我听了一首《小鸟别哭》里面唱到小鸟没了温暖的家庭和家人,人们破坏了大自然也伤害了鸟类......我听了很伤心,我一定会保护小动物,倡导人们别乱砍乱伐树林,让动物没了家,让地球生态失去平衡。

篇15:小学植树活动的日记

或许我们的数学教材太“理性”了,纯理性的东西总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让人逐步远离这种理性智慧。《人民教育》编辑部的同志们曾以“数学日记——书写理科教学的人文情怀”为主题向全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强力推荐了数学日记学习活动。数学日记学习活动是数学学科人文情怀的体现,是使数学学习走向人性化的好途径。如果能够将数学日记学习活动编入数学教材,使数学教材逐步人性化起来,它必将会改变数学教材的形象,改变数学学习的现状,必将为数学基础教育带来一次质的变革。

编入教材设想之一:把笔记型数学日记和预习型数学日记合二为一作为数学教材主流文化

初中是一个人的成长黄金期,每个人都想在初中留下美好的回忆,使自己人生足迹得以保存完整或完美。文字就是记录历史的,我们有时拿出自己的笔记和日记,一幕幕的美好情节犹在眼前。如果我们把这种笔记型和预习型数学日记编入数学教材中,学生每天的数学学习基本情况也就做了记录。如果再做些规范性的“追问式”的数学日记书写要求,并把一些典型的具有规范性的笔记型日记和预习型日记放在数学阅读材料板块,指导学生如何记数学笔记,如何进行数学预习,如何书写笔记型和预习型数学日记,则更有利于数学学习。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巩固的基本保障,也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成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记忆之美。总之,这种笔记型数学日记和预习型数学日记应首先考虑进入教材。这是数学日记成为数学文化传播的根本,也是数学教材更有价值的开始。

那么应怎样编排呢?笔者的观点是:首先,在原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使“数学阅读材料”更加丰富起来。比如加入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家如何发现的某个数学真理、这部分知识中有哪些数学发现、哪些还没有解决等。数学教材不应是纯数学的东西,也不应是纯现实的数学问题发现过程的机械积累。研究性学习不是数学学习的唯一,数学也不应是纯理性的学问,更应象“加糖衣”的药一样对“疾病”有效,人文性才是数学学问的更重要的包装。这一点,在编排数学阅读和学习内容时应务必考虑。数学教材不应“惧厚”,虽然数学须有简洁之美,但这不免有功利性应试思维的片面思考之嫌。学生喜欢的是知识丰富、趣味横生、启思诱想、开拓视野的“读物”,而不是没有人文关怀的“冷面杀手”。其次,当数学教材内容编排既考虑了可读性,又考虑了数学学习的教育时效性之后,我们就可在排版方面加以调整。在版面足够大的基础上,每页留出足够的符合美学的空白作为学生记数学笔记和预习数学笔记的地方。这样也就为学生提供了“涂鸦”的时空,使得全体学生有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使数学教材成为学生课下复习的第一手材料,成为学生提出数学预习问题的记录场所,为课堂数学学习交流提供更多的优质素材。“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种操作其意义深远!

编入教材设想之二:把总结型数学日记(典型题认识型数学日记)作为每节、每章后的重点编排

数学知识学习需要学生的“反刍”,就是杜和戎先生《讲授学》所提到的“第二度消化”。每节、每章的数学学习所得的总结是很重要的,这里必须强调,教师要引导每位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总结每节、每章的数学学习,包括数学知识(概念、公式、定义、公理定理、规律、方法等)、数学思考(我的发现、数学知识补充等)、数学学习心得等。使每节、每章的数学知识象图书管理一样管理有序、有张有弛。笔者建议,每一大节、每一章的后面应专门留出适量的空白页,给学生总结、发现的空间舞台,而不是专家们给出的章节总结内容,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生成自己的东西,提升总结归纳的能力。

编入教材设想之三:将反思型数学日记(心语型数学日记)放在章节的最后

反思是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深入反省的关键一环,反思自己考试中的成功与失误。对错难题的整理,对典型题的解法探讨,对自己的数学学习不足加以提醒和弥补,以后数学学习的注意事项等。反思才能成熟起来,每次的反思积累就是数学学习成长的重要历程。而反思型数学日记(心语型数学日记)是向教师倾诉,与教师交流的形式。在反思中体现出来,促成师生间的更加深入了解,更有利于教学相长。

编入教材设想之四:文学型数学日记可作为数学欣赏内容和数学启发思考的一个材料

笔者建议每学期应让学生结合我们教材所提供的文学型数学日记示范写上一篇文学型数学日记,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使得我们的“数学元素”更加生活化,增加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它只是调味品而已。而学生借助文学型数学日记,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也可结合数学教材提供研究小课题的方法,自己研究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生成“研究”素养。当然作为课外的一种数学学习活动,文学型数学日记的编入就是为了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学期这样的研究活动搞上两次就可以了,一次是专家提出的课题研究,一次是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数学教材所给的位置。

以上四个设想是笔者把数学日记编入数学教材的初步思考,只作抛砖引玉。希望各位教育同仁重视这一提议,为数学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当每位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做好数学教材中数学日记这一重要工作时,如此“厚重”的数学教材,价值不菲呀!每位学生或许此时也就会真正地将其保存下来,因为“这本读物”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上面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咸,有着师生间的情谊,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切。当学生把自己的“挚爱”拿给别人观赏时,当为别人讲述自己的那些经历时,承载如此厚重的数学教材也就成为了传播数学文化的重要途径,成为了实现“数学大众化”的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另类思路。数学日记是新型作业,不应是负担,它是新兴的学习方法。将其编入教材的设想与操作,必然使得数学教育有着深刻的变革,使基础教育出现另外一种生机勃勃之景象!

篇16:小学植树节日记400字

下午我们拿着铁锹和水桶坐上了大客车,坐在车上,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其他同学看到我们能有机会去植树都很羡慕,路过车旁的同学都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我们,我都有点骄傲了。

坐车大约15分钟来到了目的地,我们按一字型下了车,排队进入小区,我们四人一组,有孙鑫、蔺珑和陈欣妍。我们今天栽种银杏树,刘书记给我们讲解了银杏树的许多用处,银杏树满身都是宝。银杏又叫白果,它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银杏叶也可以用来治病。

开始种树了,我们四个轮流挖一个一米多深的大坑,但是蔺珑特别想自己挖坑,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才能做好。我们把坑挖好后,领来了一棵小树苗,把它放在土坑里,我和孙鑫扶着树苗,蔺珑和陈欣妍往坑里填土,填完后我们还站在坑上踩了踩,让小树长的结实,最后我们一人提来一桶水,给小树喝水。我们给这棵小树起的名字叫“快乐童年”。

上一篇:《圆的周长》优秀教案下一篇:全科医师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