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净化系统

2024-05-03

水净化系统(共6篇)

篇1:水净化系统

污水浓度对水培净化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

摘要:在植物水培污水净化系统中对污水浓度与氮磷净化效果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蕹菜作为水培植物材料,对设置5%、10%、20%不同浓度的化粪池出口污水,分别于第0、2、4、6、8、11 d测定TN、NH4+-N、过滤后总氮(fTN)、总磷(TP)、PO43-P、过滤后总磷(fTP)、CODCr、过滤后COD(fCODCr).结果表明,TN、TP的去除率随污水浓度升高而升高,水培液中TN、TP浓度随污水浓度升高而降低.适当提高污水浓度有利于提高污水中TN、TP的.去除效率.尽管蕹菜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没有影响,适当提高污水浓度也有利于提高COD去除率.污水浓度对铵态氮、磷酸根的去除影响不明显.作 者:徐晓锋 郭永新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期 刊:安徽农业科学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35(13)分类号:X703关键词:植物水培污水净化系统 总氮 总磷 净化 蕹菜

篇2:水净化系统

一、概况

铝电解生产过程中,从电解槽排出大量氟化氢气体和含氟粉尘等有害物质,为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采用干法净化技术进行净化回收。

铝电解生产原料氧化铝对氟化氢气体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用它对含氟烟气进行干法吸附净化。吸附方法为管道化法:电解槽含氟烟气从总烟管进入袋式收尘器之前,将新鲜氧化铝、循环氧化铝分别加入排烟总管中。在气固两相充分接触过程中,氟化氢被氧化铝吸附。加入的氧化铝和从电解槽中随烟气带出的粉尘,均在袋式收尘器内被分离下来返回电解槽使用,净化后的烟气经排烟机送入烟囱排空。

****铝厂电解车间由两栋长831.6m,宽24m跨的厂房组成,厂房间距40m。两厂房内共配置236台240KA预焙电解槽,其中6台备用。设计三套电解烟气净化系统,配置在两栋电解厂房中间。

干法净化系统主要由排烟净化和供排料两部分组成。

1、排烟净化系统

所有电解槽均用小型活动盖板和上部盖板密闭,槽内烟气通过集气罩及上部的连结支管与系统连接。

每台电解槽的支管均接在室外架空的水平干管上,干管接至脉冲袋式除尘器,经过净化后的烟气,通过排烟风机后送入60米高的烟囱排空。

2、供、排料系统

干法净化的供、排料系统包括新鲜氧化铝和循环氧化铝两部分的输送。新鲜氧化铝来自电解车间新鲜氧化铝仓,采用风动溜槽送入烟管内与氟化氢气体接触反应;循环氧化铝是从袋式除尘器回收下来的含氟氧化铝,经风动溜槽、空气提升机等,送至含氟氧化铝仓,一部分重返烟气总管进行循环吸附,另一部分供电解槽使用。

二、除尘器的性能和工作原理

除尘器含尘气体由风管进口阀进入尘气室,在挡风板形成的预分离室内,大颗粒粉尘因惯性作用落入灰斗,含尘气体沿挡风板上、下、左、右到达滤袋,粉尘被阻留在滤袋外面。净化后的气体进入袋内到净化室,再由出风管道排放到大气中去。当滤袋外表面的粉尘不断增加,导至设备阻力上升,到设定时间控制仪发出信号,喷吹装置开始工作,此时压缩空气从气包经脉冲阀和喷吹管上的喷嘴向滤袋内喷射,滤袋向外膨胀。在滤袋膨胀产生的加速度和反向气流的作用下,附在滤袋外面的粉尘脱离滤袋进入灰斗,经气力输送排出。喷吹结束后,滤袋又恢复过滤状态。

三、除尘器的组成

除尘器主要由净化室(上箱体)、尘气室(中箱体)灰斗、喷吹装置滤袋及滤袋框架、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等部件组成。

四、除尘器的安装

因除尘器是由支架、灰斗、中箱体、上箱体等部件组成。到货的箱体部分均为散片,需在厂房内利用天车进行拼装,然后运到安装地点利用28吨履带吊进行组装。安装步骤如下: ① 支架安装:

支架直接在现场安装,测定水平标高,其水平度不得超过1/1000mm误差,支架上平面各点水平标高累计误差不得大于3mm,总长误差不得大于5mm,总宽度误差不得大于2mm,其对角线误差不大于5mm,现场组装定位后,用M20螺栓锁定,测定符合后,各连接螺栓处用电焊焊死。② 灰斗:

支架安装完后,将灰斗落入支架中,灰斗上平面水平标高不平行度不得超过1/1000mm。灰斗拼装后总长的不平行度累计误差不得大于3mm,测定合格后再和支架焊接。③ 中箱体:

a)箱体焊接先将端部第一个箱体、中间第三个、第五个箱体组成矩形,安装在相应的位置上,第二个箱体和第四个箱体单片安装,第六个箱体组成插口式U形和第五个箱体组合成箱体(如图所示)。中箱体分二层,第一层按图

(一)的箱板分布进行拼焊,所组成的每一个矩形箱体的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5mm,测定水平标高其不平行度不得超过1/1000mm,箱体拼接后上平面的不平行度累计误差不得大于3mm,总长误差不得大于5mm,总宽度误差不得大于2mm。

第一个箱体

第二个箱体

第三个箱体

第四个箱体

第五个箱体

第六个箱体

(一)b)、第二层按图

(一)的箱板分布进行拼焊,拼焊顺序和第一层相同,所组成的每一个矩形箱体的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5mm,水平标高不平行度不得超过1/1000mm,箱体拼接后上平面的不平行度累计误差不得大于3mm,总长度误差不行大于5mm,总宽度误差不得大于2mm。c)、12个矩形箱体连接完后,将挡风板、撑管、出风口、下箱板,按图纸位置进行焊接,各箱板的焊缝以及箱板与灰斗、第一层与第二层的焊缝按图示位置进行焊接,应当注意进风口箱板的角钢外落面向里及板面向外,以及各箱板横筋的角钢平面都必须朝上以防积水。d)、从中箱体底边向上标高2500mm,划一条水平线与进风灰斗交接处焊接进风灰斗定位角钢,然后放入进风灰斗。

e)、在进风口一端从中箱体底边向上标高5200mm与出风口一端从中箱体底边向上标高2700mm处划一条斜直线,根据需要焊接若干段定位角钢,然后放入风道斜隔板与中箱壁焊接,焊接应注意风道斜隔板与中箱体壁焊缝必须满焊,做到风道斜隔板上方与风道斜隔板下方没有相互泄露现象。

f)、矩形阀门用M10×25螺栓与进风灰斗法兰连接,进风口管道与矩形阀门连接后,再与进风口箱板下

(一)(二)开口焊接。④上箱体安装:

(1)先将喷吹框架放在中箱体上,水平标高的不平行度不得超过1/1000mm。喷吹框架拼接后,上平面不平行度累计误差不得大于3mm,总长度误差不得大于5mm,总宽度误差不得大于2mm,符合要求后与中箱体焊接。

(2)再将侧板、端板、中间板、隔板组成矩形箱体,其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5mm,水平标高的不平行度不得超过1/1000mm,拼装后的上平面不平行度累计误差不得大于3mm,总长度误差不得大于5mm,总宽度误差不大于2mm,然后将扶梯、顶板、多叶阀、进风口上箱板安装好。

(3)安装出风口顶时,顶板从出风管顶部中间向两端倾斜,倾斜度从顶板中间到端部为100mm,900×300矩形与上箱体焊接时有较大缝隙,需用50×4扁钢铺在出风口顶板,多叶阀本体焊接,保证出风口管道没有泄露现象。

(4)安装气包需对号入座,应注意气包罩上的铰链与气包进气口同向,气包罩两端的二个孔,其中一个孔有橡胶护套的一端都必须朝进风口方向。⑤滤袋、滤袋框架:

滤袋靠缝在袋口的弹性涨圈嵌在花板孔内,滤袋框架由花板支撑,安装滤袋时,由袋底到袋口放入花板孔中,到袋口将其捏成弯月形松手,靠涨圈的弹性嵌入花板,再将滤袋框架放入滤袋中,然后装好喷吹管即可。

五、技术要求:

1)所有的焊缝位置都应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焊缝应符合通用技术条件(Q/ZB74-73)焊缝要求严密,不泄漏。

2)上箱体组成的每一室的箱体和中箱体、灰斗所组成的每一室箱体之间应该互不泄漏(上箱体室与室之间、中箱体室与室之间、上箱体每一室与中箱体每一室之间、焊缝必须做到互不泄漏)。

六、排烟管网的制安

1)概况:该管网包括排烟支管,厂房外部排烟干管,净化工段总干管,三部分组成。(1)排烟支管(2)厂外部干管(3)总干管

整个净化系统在二栋厂房之间场地特别狭窄,施工作业交叉,各专业同时施工干扰较大,必须密切配合,统筹协调。2)烟管制作 a、设置预制平台一座,配置剪板机、滚床及电焊机及乙炔切割器,为便于组对及操作,平台上方应设置3—5t手动电葫芦一台,并配相应工字钢轨道。b、按下列程序制作:

原材料检验

按图纸也按要求放样下料

剪板 刷底漆

除锈

校核检测尺寸

焊接

滚筒 堆放半成品场地

c、钢板下料应定专人统一下料并用剪板机剪板,保证焊缝的平整均匀、光滑。

d、风管焊接后必须校核尺寸、找平、圆弧应均匀,刷油时管段两端留出100mm的长度,待吊装、焊接后补刷油漆。

e、制作时焊接形式,尺寸要求及允许偏差应按图纸注明外,应同时执行有关制作规范。3)排烟管道的安装(1)施工准备

a、管网支架的验收、检查、复核上一工序的中间交接资料复测、确认、设置管网安装基准。b、管座按图纸要求位置就位。

c、已加工好的风管段,运入现场,按吊装管段的长度进行组装,试漏后补油漆。

d、人工操作组对位置,铺设脚手架及走台,走台架必须牢固、安全可靠,并不影响吊装作业。e、吊装段二端应支设角钢临时十字支撑。(2)管网吊装

a 吊装采用15吨坦克吊(或16T、20T轮胎吊)配合作业。b 补偿器可在地面组装好以减少高空作业及施工便利。c 与支管的连接结合处于现场开孔,并将多余部分切除。d 起吊前检查管内清洁度、杂物必须清除。

e 法兰连接处应用浸渍石棉绳(φ6)密封各支座(固定、游动)补偿器的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图纸要求,不得擅自移动。

f 管网试漏可用垩粉、煤油作渗透试验。

g 管网在焊缝试漏后对管表面、金属件外表面进行除锈磨平焊缝,用铝粉醇耐热烘漆进行防腐处理,后刷面漆。

h 下一段管吊装与前一段吊装间隔时间较长时,在前段管道末端要临时封闭。

i 组装及安装位置的约束严格按图纸要求执行,允许偏差范围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七、劳动组织与施工机具配置: A、劳动组织:

1)以铆工为主的综合作业班组负责排烟管网制安。

2)以钳工为主的综合作业班组负责袋滤器拼、组安装。B、须配置机具:

1)28T履带式吊车一台(附付杆)(袋滤器吊装)

2)15T坦克吊(或16T、20T汽车吊)1—2台(管网制作配合到料、管网安装吊装、袋滤器组装喂料)

3)15T平板汽车一台 4)电焊机若干台 5)剪板机一台 6)滚床一台

7)移动按钮式电葫芦二台

八、质量保证措施:

1)强化焊工的培训,加强各工序各部位的检验与质量控制。

2)强化职工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使各环节符合质量要求。

3)加强与甲方质检人员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把关,使工程质量提高一步,更上一层楼。4)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定人、定岗,专职负责。

5)及时作好各项记录,真实反映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完整归档。

九、安全措施: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施工队长、施工员、安全员认真做好安全记录。2)因箱体在厂房内组装成矩形和形,所以运输过程必须做到平稳。

3)吊车吊装时口号一定要准确,临时吊装点必须焊牢,仔细检查钢丝绳,不许有破断现象。4)施工现场必须做到文明施工。

5)箱体内外焊缝需设的临时支撑必须牢固,跳板和支撑必须用铁丝捆绑牢靠,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十、所需材料:

角钢∠63×63×6

跳板 铁丝

篇3:iFIX在煤水净化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iFIX,污水处理,PLC

0 引言

随着火力发电厂的总装机容量不断增大,煤场容量也在扩大,煤水总量越来越大,煤水处理系统的规模也逐渐庞大。由于系统庞大以及煤水净化工艺复杂,由运行人员现场手动进行设备的控制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难以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1]。因此,选用稳定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i FIX组态软件可以精确地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能够对生产事件快速反应,减少原材料消耗,提高生产率,从而提高收益,能够很好地满足煤水净化系统的性能要求。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i FIX的煤水净化系统。

1 系统总体方案

煤水净化系统通过PLC对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过程控制和远程监控,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分散和集中监控。煤水净化系统的网络结构由过程控制层和监控层组成,如图1所示。

(1) 过程控制层

PLC采集各设备的状态量以及信号量,按照生产要求控制各设备的运行,完成系统的各个工序。PLC还采用Modicon以太网通讯协议,与两个SCADA服务器节点组态起来[2,3]。对过程硬件的控制,除了远程组态界面,还设有现场电气控制柜。操作员在现场利用面板上的按钮对过程硬件进行现场调试和操作。

(2) 监控层

煤水净化系统是基于网络节点,设立两个SCADA服务器节点进行监控。操作员能够利用组态界面方便地对系统进行生产工作。系统具备一个划分用户等级的安全策略,规定操作员的权限范围。组态界面能够及时地向操作员显示整个系统情况及设备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在工业生产中,当设备的信号超出工艺要求时,除了发出报警信号,还需要产生相应的故障动作,并记录报警状态以便日后查询。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PLC

系统选用Modicon Quantum自动化平台,包括140 CPU 311 10处理器、16插槽的底板、140 CPS114 20电源、140 DDI 353 00数字量输入模块、140 ACI 040 00模拟量输入模块、140 DDO 353 00数字量输出模块、140 ACO 130 00模拟量输出模块以及140 NOE 771 01以太网网络模块。140CPU 311 10处理器是基于486、586和Pentium处理器的高性能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兼容Unity Pro软件;工作频率为66MHz,内存2Mb,具有优越的扫描时间和I/O吞吐量,处理定时中断和基于I/O的中断的能力,可处理快速任务和主任务,内置多种通信接口。

2.2 变频器

清水泵要求工作功率在1k W以上,要求能够采集以及连续调节泵的转动速度,在考虑性价比的因素后,选用ABB公司的低压交流传动ACS510-01变频器。传动安装在适合的环境中时,ACS510-01变频器仅需要少量的维护工作。更换主风机的周期为5年;更换内部冷却风机的周期为3年;更换电容器的周期为10年。

计量泵要求工作功率在0.3k W以上,要求能够采集以及连续调节泵的转动速度,在考虑性价比的因素后,选用ABB公司的部件传动ACS150变频器。ABB部件传动设计用于机械制造,应用于风机、泵、门控、物料输送以及传送带。ACS150具有用户友好的LCD控制盘和集成电位器,能够清晰显示字符,易于启动和使用,节约操作时间;具有灵活的安装方式,只需螺钉或DIN导轨安装,横向或并排立式安装,对于同一个传动型号可以用于不同的设计中,节约成本和时间;集成EMC滤波器,能够抵抗低EMC干扰;具有内置制动斩波器,无需外部制动斩波器,节约空间,降低安装成本。

3 系统组态软件设计

3.1 SCU配置

首先打开本工程目录下的SCU文件;然后在“本地启动定义”中,设置本地节点名为FIX、本地逻辑节点名为FIX、组态文件为本工程目录下的FIX.SCU;在“路径配置”中,修改为本工程的目录;在“SCADA组态”中,添加MBE服务器;最后保存SCU。

3.2 MBE服务器配置

MBE服务器的配置如下:通道对象名称为MS_NET1、设备对象名称为MS_SCADA1、主服务器IP为192.168.1.75、冗余服务器IP为192.168.1.76、DO数据块起止地址为000001~000183(数据类型为Boolean)、DI数据块起止地址为100001~100152(数据类型为Boolean)、AI数据块起止地址为300001~300023(数据类型为Unsigned Int)、AO数据块起止地址为400001~400054(数据类型为Unsigned Int),还需要配置MBE服务器的默认启用文件为工程目录下的fix.mbe。

3.3 过程数据库配置

i FIX通过数据库编辑器来创建和编辑数据库块。i FIX支持把数据库块导入或导出到一个CSV文件,使用Excel打开CSV文件进行批量添加和修改。为方便管理火电力各污水处理系统的数据库块,煤水净化系统的每个标签名使用字母“MS_”开头。

3.4 报警配置

在工业生产中,自动报警是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环节[4]。当仪表读数超出预设定的限值时,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并且做出相应的故障动作,还需要对报警状态进行记录,以便确认后进行查询。为数据库块选择一个报警优先级,用来表示报警的重要程度。报警优先级划分为:CRITICAL、HIHI、HIGH、MEDIUM、LOW、LOLO以及IN-FO。通常,将重要的数据库块的报警优先级设为HIGH。

报警一览对象允许操作员监视、确认、排序和过滤报警,根据报警的状态和优先级使用不同颜色进行编码报警。在“过滤配置”中,选择“优先级>=”MEDIUM””。在“列”设置对象显示的内容有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节点、标签名、状态、值、描述、优先级。

3.5 历史报警数据查询

i FIX历史报警配置是在SCU的报警配置中启用“报警ODBC服务”、数据库类型为“Access”、数据库标识符为“MS_SJ”、表名为“FIXA-LARMS”。在画面中,插入“Visicon XData”和“Visicon XGrid”控件。Visicon XData控件是连接ODBC数据源,在电脑的控制面板的“数据库”的“DSN名”选择“MS_SJ”。Visicon XGrid控件的“动画”—“行为”—“ADORecords”动态设置属性设置“MS_ALARM.vx Data1.ADORecords”作为数据源。历史报警数据查询的结果将在“Visicon XGrid”控件中显示出来。

3.6 动画对象设计

为了使组态界面更加生动,给各设备加入了动画效果。动画是根据数据源的变化动态地改变对象的属性。例如,对液位使用“填充”动画,实现液面随着液位值的变化而变化。

当处于手动档时,按钮向左旋33°;当处于自动档时,按钮向右旋转33°;对按钮使用“位置旋转”动画来实现这种效果。当净化器工作于净化操作时,显示运行时间;当净化器工作于反洗操作时,显示反洗时间;对时间对象使用“可视”动画来实现这种效果。

泵的状态分为开、关、故障三种。在过程数据库中,MDI数据块利用这三个数字输入量计算出一个新的数值,对应泵的开、关、故障分别为1、0、2。配置自定义颜色表MS_3S的数值0、1、2对应颜色的绿、红、黄红闪烁。对泵使用“前景色”动画,设置如下:前景颜色阀值为共享阀值表MS_3S、数据源为泵的MDI值(A_CV)。当泵为开状态时,显示红色;当泵为关状态时,显示绿色;当泵为故障状态时,显示黄红闪烁。

4 系统调试

首先,使用i FIX自带的仿真库SIM以及modsim32模拟器对系统进行调试,主要测试i FIX组态软件各功能的运行效果。然后,使用i FIX与Unity Pro软件进行联机调试,测试PLC程序的运行效果。通过这两项调试,就可以在现场对各设备进行联机调试。

5 结语

本文设计的基于i FIX的煤水净化系统已经运行一年多。组态界面提供了生产操作的过程可视化、数据采集和数据监控,帮助操作员精确地监控生产过程,并优化生产设备和企业资源管理。实践应用表明系统满足了火电厂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和较好的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1]严求真,袁南儿.基于PLC、iFix和.NET的污水处理监控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5,24(7):70-75.

[2]郭培志,秦正兵.PLC(S7414-4H)和iFix在火力发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27(4):19-23.

[3]王志勇,葛建宏,赵劲松,等.基于iFix的火电厂水处理控制系统的改造[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25(2):58-61.

篇4:水流程净化系统

类型:实用新型

实施状态:研发阶段;有样品或模型

专利权人:刘秀园

项目简介

该专利是一种水流程净化系统,它包括一组带有进水口及出水口的多层级水流程净化水容体,该多层级水流程净化水容体内利用板型材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各自独立的小水容体,各小水容体间通过分隔的板型材上方与容体顶板形成的开口而相互连通以供处理水流通。多层级水流程净化水容体的小水容体内可置有一挡水栅栏,该挡水栅栏也可斜置。多层级水流程净化水容体的小水容体内还可置有一过滤介质材料单元体。多层级水流程净化水容体前方可以设有水源储存水容体,水源储存水容体出水口与多层级水流程净化水容体的进水口连通;多层级水流程净化水容体后方设有净化水储存水容体,多层级水流程净化水容体的出水口接净化水储存水容体进水口。该水流程净化系统技术构造,实现了水流程多层级净化,逆水流净化,缓水流净化,水过滤净化等物理水流程净化功效。

该专利的优点: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制作及使用成本低、水的净化流程无需动力驱动、节省电力消耗、养护维修费用低、没有易损零配件,故使用寿命长,可设计制造出多类型、多品种、多品型的小型水流程净化设施。

业内专家认为,该系统以社会需求为创新理念,能够满足农村水净化和治污的迫切需求,具有独特性、先进性、新颖性。该技术适用于水源头、小流域净化和治污,可控制面源污染,是较为科学的水流程净化系统,大面积推广后,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5: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报告网址

4.1验证小组 4.2设备部 4.3质量保证部 4.4生产部 5.验证内容 5.1 预确认

5.2 验证用仪器仪表的校验 5.3 HVAC系统的安装确认 5.4 HVAC系统的运行确认 5.5 HVAC系统的性能确认 6.附件

1.概述

1.1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对洁净度的要求

本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重组干扰素α2a(贝尔芬)为冻干粉针制剂,其原液的生产需要在10万级、万级、局部百级的条件下进行,其成品的生产在万级配液、在百级条件下分装和冻干。1.2 HVAC系统设计、选型方案

本公司HVAC系统的设计和选型由设计院和本公司共同确认。1.3 HVAC系统采购、到货验收、安装情况

HVAC系统的采购由本公司制药厂设备部专门人员负责,并负责了设备的到货验收,本公司委托的监理公司负责了HHVAC系统的整个安装过程。2.验证目的

2.1 为检查并确认HVAC系统符合GMP要求及设计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及文件符合GMP要求,特根据GMP要求制定本验证方案,作为对洁净厂房HVAC系统进行验证的依据。2.2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附件1),报验证小组批准。3.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厂房HVAC系统的验证。4.职责

4.1 验证小组

4.1.1 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

4.1.2 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4.1.3 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4.1.4 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4.1.5 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4.1.6 负责HVAC系统日常监测项目及验证周期的确认。4.2 设备部

4.2.1 负责制定验证方案。4.2.2 负责验证的实施。

4.2.3 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4.2.4 负责建立设备档案。4.2.5 负责仪器、仪表的校正。4.2.6 负责拟定HVAC系统日常监测项目及验证周期。4.2.7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报验证小组。

4.2.8 负责起草HVAC系统操作、清洁、维护保养的标准操作程序。4.2.9 负责HVAC系统的操作、清洗和维护保养。4.3 质量保证部

4.3.1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

4.3.2 负责洁净厂房尘埃粒子数和微生物数的监测。4.4 生产部

4.4.1 负责洁净厂房的清洁、消毒。4.4.2 负责配合设备部完成验证工作。5.验证内容 5.1 预确认

设备部负责HVAC系统的设计、选型、论证等组织工作,确定HVAC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可选择的供应商。

5.1.1 设备部设计HVAC系统原理图,标明所有设备、部件、控制和监测仪表、阀门、并编号备查。5.1.2 对系统的特性指标和功能的完整说明,包括系统的设计建造、运行和监测控制等情况。5.1.3 系统中所采用的设备以及其它部件的详细规格说明等。5.1.4 对HVAC系统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部位的工艺参数。5.1.5 供应商有关材料

5.1.6 确定安装确认和运行确认的程序。

上述设计及技术参数经设备部、生产部论证、审核,并报验证小组批准后,作为HVAC系统设计、选型、采购的依据,应严格遵守。系统设计、采购过程中,若发生任何变更或偏差,均应报验证小组审核批准。5.2 验证用仪器仪表的校验

在HVAC系统的测试、调整及监控过程中,需要对空气的状态参数和冷、热媒的物理参数、空调设备的性能、房间的洁净度等进行大量的测定工作,将测得的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这些物理参数的测定需要通过准确可靠的仪表及仪器来完成。

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必须对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安装在设施、设备上的仪器、仪表以及本公司负责进行监测的项目所需仪器、仪表必须进行校验,委托外单位进行监测的项目所需仪器仪表应由监测单位负责对监测用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将仪器、仪表校验情况记录于附件2。5.3 安装确认

进行安装确认是对预安装的设备的规格、安装条件、安装过程及安装后进行确认,目的是证实HVAC系统规格符合要求、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开箱验收合格,安装条件及安装过程符合设计规范要求。5.3.1 安装确认所需文件资料

设备部在设备开箱验收后建立设备档案,整理使用手册等技术资料,归档保存。安装确认所需资料及存放处见下表。

资料名称 存放处

经验证小组批准的环境控制区平面布局图及空气流向图(包括各房间的洁净度、气流流向、压差、温湿度要求、人流物流流向)公司资料室

控制区HVAC系统划分的描述及设计说明 公司资料室 设备采购单 公司资料室

技术规格变动确认往来函件 公司资料室

仪器仪表检定记录或报告及鉴定书,测量仪器的确认 公司资料室 系统操作手册 公司资料室

HVAC系统操作、维护保养程序 公司资料室

空调设备及风管的清洗规程及清洗记录 公司资料室 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和报告 公司资料室 HVAC系统控制标准 公司资料室 5.3.2 关键性仪表及消耗性备品

列出关键性仪表及消耗性备品的目录(附件3),汇总统计,作为HVAC系统的关键资料,用来与系统以后的变更做比较。

5.3.3 HVAC系统性能、质量、适用性评价

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及技术参数、设计图纸、采购定单、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等对HVAC系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系统性能、质量、适用性等。HVAC系统性能、质量、适用性评价表见附件4。5.3.4 HVAC系统的安装评价

评价HVAC系统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规范、GMP的要求以及供应商提议的要求。5.3.4.1 空气处理设备(空调器和除湿机)的安装确认

空气处理设备的安装确认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安装后,对照设计图纸及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检查的项目包括:

5.3.4.1.1 电气控制、管道、蒸汽、自动化控制系统、过滤器、冷却和加热盘管。5.3.4.1.2 设备供应商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及盘管试压报告。5.3.4.1.3 安装单位应提供设备安装图及质量验收标准。检查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5。

5.3.4.2 风管制作及安装的确认

风管制作及安装确认应在施工过程中完成。HVAC系统是通过风管将空气处理设备、高效过滤器、送、回风口等末端装置连接起来的,形成一个完整的空气循环系统,因此风管的制作和安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风管制作及安装的确认主要是对照设计图、流程图检查风管的材料、保温材料、安装紧密程度、管道走向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检查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6。5.3.4.3 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洁的确认

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洁确认应在安装过程中完成。HVAC系统通风管道吊装前,先用清洁剂或75%酒精将内壁擦洗干净,并在风管两端用纸或PVC封住,等待吊装。

空调器拼装结束后,内部先要清洗,再安装初效及中效过滤器。风机开启后,运行一段时间,最后再安装末端的高效过滤器。

操作及评价确认记录于附件7。5.3.4.4 风管漏风检查

HVAC系统通风管道安装完成后,在安装保温层之前必须进行漏风检查。

检查方法:对一定长度的风管,在漆黑的周围环境下,用一个电压不高于36V、功率100W以上带保护罩的灯泡,在风管内从风管的一端缓缓移向另一端,若在风管外能观察到光线射出,说明有较严重的漏风。应对风管进行修补后再查。可接受标准:(见下表)

洁净级别 风管部位 检查方法 漏风指标 所有洁净级别 送、回风支管 漏光法 无漏光 所有洁净级别 送、回风管 漏光法 无漏光 检查及评价确认记录于附件8。5.3.4.5 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

进行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检测高效过滤器的泄漏量,发现高效过滤器及其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测试部位:①过滤器的滤材;②过滤器的滤材与其框架内部的连接;③过滤器框架的密封垫和过滤器组支撑框架之间;④支撑框架和墙壁或顶棚之间。测试仪器:Y09-6型尘埃粒子计数器

测试方法(按“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操作规程”进行)如下:

(1)在高效过滤器的上风侧通风

(2)立即用Y09-6型尘埃粒子计数器的采样头扫描过滤器的出风侧。采样头离过滤器距离约2cm,沿过滤器内边框等巡检,扫描速度应低于0.3m/min。

(3)当某一点0.5μm粒子读数超过10时,表明泄漏量超标,需要修补或更换。(4)用环氧树脂硅胶堵漏或紧固螺栓后,再进行扫描巡检。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结果及评价记录于附件9。5.3.5 起草标准操作程序 —洁净区环境控制标准 —HVAC系统标准操作程序 —HVAC系统维护保养程序 5.4 HVAC系统的运行确认

HVAC系统的运行确认是为证明HVAC系统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及生产工艺要求而进行的实际运行试验。运行确认期间,所有的空调设备必须开动,与空调系统有关的工艺除湿机、除尘机也必须开动,以利于空气平衡,调节房间的压力。运行确认的主要内容有:空调设备的测试、高效过滤器的风速及气流流向测定、空调调试和空气平衡、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预测定。5.4.1 运行确认所需文件资料 资料名称 存放处

HVAC系统设备档案 公司资料室 运行调试报告 公司资料室

房间温度、相对湿度记录 公司资料室 房间压力检测记录 公司资料室

高效过滤器的风速及气流组织报告 公司资料室 风量平衡表及各区域压差记录或报告 公司资料室 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预检报告 公司资料室 空调系统操作、维护保养程序 公司资料室

运行确认进行的各种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 公司资料室 5.4.2 空调设备的测试

空调设备主要包括空调器和除湿机。5.4.2.1 空调器测试项目

5.4.2.1.1 风机的转速、电流、电压 5.4.2.1.2 过滤器的压差(初阻力)、效率

5.4.2.1.3 冷冻水、热水、蒸汽等介质的流量,盘管进出口压力、温度等。测试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10。5.4.2.2 除湿机测试项目

5.4.2.2.1 处理风机和再生风机的转速、电流、电压、风量 5.4.2.2.2 蒸汽的压力或电加热的功率 5.4.2.2.3 再生排放温度等。测试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11。5.4.3 高效过滤器风速测定

测试仪器:热球式风速仪和测定支架

测试方法如下:对于安装过滤器的风口,根据风口形式或选用辅助风管,即用硬质板材做成与风口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2倍风口边长的直管段,连接于过滤器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少测点数不少于6点均匀布置测点,用热球风速仪测定各点风速。

可接受标准:实测室内平均风速应在设计风速的100%-120%之间。出口处的面风速应≥0.35m/s。风速不均匀度应≤0.25

风速测定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12。5.4.4 气流流向测试

进行气流流向测试的目的是确定在控制区层流洁净空气系统保护下,气流与机械设备的相互作用,选择和改善气流流向,使之产生最小的湍流和最大的清除能力。测试仪器:发烟器,风速仪

测试方法:将烟笔打开后,放在高效过滤器的扩散板出口处,观察烟雾流向。可接受标准:应绘出气流流向图,并对流向图进行分析解释。将气流流向测试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13。5.4.5 空调调试及空气平衡

空调调试及空气平衡测试内容包括:风量测定及换气次数计算、房间静压差、温湿度测试、侵入粒子测定、自净时间测定等。5.4.5.1 风量测试

进行风量测试的目的是证明空调系统能够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风量。测试仪器:热球式风速仪或风量罩等。测试方法如下:

(1)根据风量平衡表用风量罩直接测定: 将风量罩套住风口可直接读出风量值(m3/h)。(2)风速换算法:

① 根据送风口形状,将送风口均匀分成若干测量点。② 用风速仪贴近风口处测量每点的风速(m/s)。③ 按下式计算平均风速和送风口的风量: 送风口平均风速= 各测量点风速之和

测量点数

送风口风量(m3/h)=平均风速(m/s)×风口通风面积(m2)×3600 可接受标准:(见下表)

洁净区 系统实测风量 总实测新风量 各风口的风量

乱流洁净区 在设计风量的100%-120%之间 在设计新风量的90%-110%之间 在各自设计风量的85%-115%之间

层流洁净区 在设计新风量的90%-110%之间 风量测试结果记录于附件14。5.4.5.2 换气次数的计算

根据测得的送风量、房间容积计算换气次数的目的是确认洁净区换气次数能否达到标准要求的换气次数。计算方法:

式中: n为换气次数,次/h;

L1,L2,……Ln为房间各送风口的送风量,m3/h A为房间面积,m2; H为房间高度,h。

可接受标准:应符合洁净区设计要求。将计算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14。5.4.5.3 房间静压差测定

在风量测定后进行房间静压差测定的目的是查明洁净区和邻室之间是否保持必须的正压或负压,从而知道空气的流向。

测试仪表:差压表(DWYER.2000型0-60Pa)。

测定方法如下:将差压表安装在墙壁上,可随时观察压力变化情况,并读数记录。洁净区所有的门应关闭,测试时不允许有人穿越房间。测试时所有的空调系统应处于连续的运行状态,测试状态应固定。可接受标准:

空气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绝对值应大于5Pa;

空气洁净级别要求高的区域对相邻的洁净级别要求低的区域呈相对正压; 洁净区(室)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

将测定结果记录于附件15。根据测定结果调整空调系统,使各房间静压差符合设计标准要求。5.4.5.4 侵入粒子测定 进行侵入粒子测定的目的是确认是否有未经过滤的空气通过敞开的大门通道或砖墙、天花板的结合处和裂缝处侵入洁净区。

测试仪表:Y09-6型尘埃粒子计数器 测定方法如下:

m的粒子浓度应超过3500000个/m3,否则应释放气溶胶使粒子浓度增加。0.5(1)测量洁净室四周外接近要评估的墙面和门口处的粒子浓度。直径

(2)用每分钟20cm的速度,在离表面15cm处对建筑内表面结构连接处进行扫描,检查裂缝部位的侵入粒子浓度。

(3)测量大门内侧25cm处的空气中的粒子浓度,检查门口处的逆向气流。(4)检查其它与外界连接处的粒子浓度。(5)打开和关闭洁净室门后重复上述试验。可接受标准: 无结构连接泄漏

通过大门的侵入粒子浓度不应超过测得的室外粒子浓度的0.1%。

将测定结果记录于附件16。根据测定结果调整空调系统,使侵入粒子浓度符合标准要求。5.4.5.5 自净时间测试

进行自净时间测试的目的是证明系统在受到来自内部的污染后恢复标准要求的洁净度的能力。测试仪器:Y09-6型尘埃粒子计数器、发烟器 测试方法如下:

在洁净室停止运行相当时间,室内含尘浓度已接近大气尘浓度时进行。以大气尘浓度为基准,先测出洁净室内浓度,立即开机运行,将悬浮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放在工作区高度上,定时读数直到浓度达到最低限度为止。

如果要求很快测定,则可以当时发烟(将发烟器放在离地面1.8m以上的室中心点发烟1-2分钟即停止,待1分钟后,在工作区平面的中心点测定含尘浓度,作为基准。然后开机,方法同上)。可接受标准:自净时间应不超过2分钟。将测试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17。5.4.5.6 房间温湿度测定

进行房间温湿度测定的目的是确认HVAC系统具有净洁净厂房温度、相对湿度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的能力。温、湿度测定应在风量风压调整后进行。测试仪器:M288-CTH型温湿度计

测点分布:温度、相对湿度的测点应放在工作区或洁净区的中心点。测定方法如下:

(1)温湿度计在测试前应经校正合格。

(2)测试前,HVAC系统连续运行24小时以上,所有照明设施也应在测试前24小时全部打开。(3)监测记录频率:每个房间的每个测量点,1次/小时。(4)应按静态和动态分别测试、报告。

可接受标准:应符合洁净区设计标准中对温湿度控制的要求。将温度、相对湿度监测及评价结果分别记录于附件18。5.4.6 悬浮粒子数和微生物数的预测定

在按SOP“GMP厂房各生产区清洁消毒规程”、“洁净区甲醛大消毒操作规程”对各工作间清洁消毒后,对洁净区空气中悬浮粒子数和微生物数进行预测定,以便在测定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空气平衡及房间消毒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为最终的环境评价做准备。测定仪器:Y09-6型悬浮粒子计数器,培养皿。

测定方法:按SOP“尘埃粒子计数操作规程”和SMP“微生物检验规定”进行测定。

可接受标准:测定结果应符合相应洁净级别对悬浮粒子数和沉降菌数的要求。将悬浮粒子数和沉降菌数监测结果分别记录于附件19,附件20。5.5 性能确认

HVAC系统安装确认与运行确认完成后,经验证小组审核试验结果,认为系统运转正常后,应对HVAC系统进行性能确认。进行性能确认的目的是确认HVAC系统能够连续、稳定地使洁净区的洁净度符合设计标准及生产工艺的要求。性能确认应在动态或模拟全负荷运转的情况下进行。5.5.1 性能确认周期

HVAC系统连续运行的3个星期,分为3个周期,每个周期7天。5.5.2 检测项目及检测频率

HVAC系统性能确认项目及监测频率见下表。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标准 检测频率

悬浮粒子数 洁净区悬浮粒子数检测程序 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应级别洁净区标准规定的要求 每天生产操作前监测一次。

沉降菌数 洁净区(室)沉降菌检测程序 每天生产操作前监测一次。

温湿度控制 洁净厂房温湿度监测控制程序 每日监测,每天上下午各读数记录1次。压差 洁净厂房压差监测控制程序 每日监测,每天上下午各读数记录1次。

若在连续运行的3个周期中,悬浮粒子数、沉降菌数、压差控制均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应级别洁净区标准规定的要求,可判定系统通过性能确认。温湿度控制的性能确认结果应以全年为一个周期,只有经历了季节变化,才能全面评价HVAC系统对洁净区内温度与相对湿度的控制能力。5.5.3 异常情况处理程序

HVAC系统性能确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系统标准操作程序、维护保养程序、检测程序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和判定。出现个别项目不符合标准的结果时,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处理: 5.5.3.1 待系统稳定后,重新检测。

5.5.3.2 必要时,分区分段进行对照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以确定不合格原因。

5.5.3.3 若属系统运行方面的原因,必要时报验证委员会,调整系统运行参数或对系统进行处理。5.6 拟定日常监测程序及验证周期

设备部负责HVAC系统确认、运行情况,拟定HVAC系统日常监测程序及验证周期(附件21),报验证小组审核。

5.7 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设备部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起草验证报告、仪器标准操作程序、维护保养程序,报验证小组。

验证小组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附件22),确认HVAC系统日常监测程序及验证周期。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应包括: 5.7.1 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

5.7.2 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5.7.3 验证记录是否完整?

5.7.4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试验? 6.附件

附件1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

验证方案名 称

验证方案编 号

修改内容

修改原因及依据

修改后方案 起草人 部门负责人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审批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2 HVAC系统仪器仪表校验记录

编号 仪器仪表名称 校验周期 结果 校验证书编号

确认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3

关健性仪表及消耗性备品情况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关健性仪表 仪表名称 生产厂家和型号 系列号 校正证书编号及保存处 校正周期 消耗性备品

品 名 生产厂家和型号 系列号 单 位 数 量 保 确认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4 HVAC系统性能、质量及适用性评价表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用途

性能质量要求

评价结果

确 认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5

HVAC系统空气处理设备安装条件检查记录

年 月 日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安装条件要求

实际安装条件 电气部分

管路连接

自动化控制系统

过滤器安装

冷却

加热

盘管

蒸 汽

其它条件 确认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6 HVAC系统风管制作及安装检查确认记录

年 月 日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检查项目 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风管材料

保温材料

安装情况

综合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7 HVAC系统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洁确认记录

年 月 日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检查项目 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检查风管

清洁记录

检查空调设备清洁记 录

实际抽样检查结果 综合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8 HVAC系统风管漏风检查及评价记录

年 月 日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风管名称 检查方法

试验条件 洁净级别 风管部位 风管端面(长×宽)漏风点编号 漏风点位置 附图及说明

综合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9 HVAC系统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记录及评价 年 月 日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送风口 型号 高效过滤器安装位置 高效出口编号 过滤器

穿透率 现场测试 穿透率 扫描结果 备注

综合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设备部、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10 HVAC系统空调器操作参数检测记录

年 月 日

空调器编号 空调器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检查项目 设计要求 检测结果 风机转速、电流、电压

过滤器

压差、效率

冷冻水

流 量

热水流量 蒸汽流量 盘管进口

压力、温度

盘管出口 压力、温度

综合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11 HVAC系统除湿机操作参数检测记录

年 月 日 除湿机编号 除湿机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检查项目 设计要求 检测结果

处理风机转速、电流、电压、风量

再生风机转速、电流、电压、风量

蒸汽压力

再生排放

温 度

综合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12 HVAC系统高效过滤器风速测定及评价记录

年 月 日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房间编号 房间名称 洁净级别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送风口编号 送风口位置 检测数据

检测结果计算及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请将检测过程中的记录图纸贴附于背面。

附件13 洁净区气流流向测试结果及评价

年 月 日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房间编号 房间名称 洁净级别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计算及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请将检测过程中的记录图纸贴附于背面。

附件14 HVAC系统高效过滤器风速、风量测定及换气次数计算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房间名称 房间编号 洁净级别 送风口风速(m/s)送风口面积 送风量 房间体积 换气次数 1 2 3 4 5平均 m2 m3/h m3 次/h

结果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请将检测过程中的记录图纸贴附于背面。

附件15 洁净区压差监测记录

年 月 日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房间编号 房间名称 洁净级别 压差设计要求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日期

检测数据

时间 上午: 下午:

日期

时间

检测数据

上午: 下午:

日期

时间

检测数据 上午: 下午: 结果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请将检测过程中的记录图纸贴附于背面。

附件16 洁净区侵入粒子测定记录

年 月 日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房间编号 房间名称 洁净级别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室外粒子浓度检测结果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检测数据

检测结果计算及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请将检测过程中的记录图纸贴附于背面。

附件17 洁净区自净时间测试结果及评价记录

年 月 日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房间编号 房间名称 洁净级别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检测数据

检测结果计算及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18 洁净区温度、相对湿度检测结果及评价记录

年 月 日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房间编号 房间名称 洁净级别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日期

检测数据

时间

日期

时间 日期

时间 结果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19 洁净区尘埃粒子数检测结果及评价记录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房间编号 房间名称 洁净级别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测点编号

检测日期

检测数据 第1次(单位μm)第2次(单位μm)第3次(单位μm)平均A(单位μm)M值 粒/m3 误差

SE 置信上限

UCL ≥0.5 ≥5.0 ≥0.5 ≥5.0 ≥0.5 ≥5.0 ≥0.5 ≥5.0 检测结果计算及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请将测点图及检测原始记录贴于背面

附件20 洁净区沉降菌数检测结果及评价记录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房间编号 房间名称 洁净级别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检测日期 检测数据 测点 测点 检测 检测数据

菌落数平均值 编号 位置 日期 菌落数平均值

检测结果计算及评价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确认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请将测点图及检测原始记录贴于背面

附件21.HVAC系统日常监测与验证周期

年 月 日

HVAC系统编号 系统名称

型 号 系 列 号

日常监测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悬浮粒子数 生产操作前监测,3月/次。

微生物数 生产操作前监测,3月/次。

温 度 每周监测读数记录1次。

相对湿度 每周监测读数记录1次。

压 差 每周监测读数记录1次。再验证

周期 1次/年 变更

控制 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验证后才能投入使用: 1.HVAC系统更新改造或大修; 2.厂房改造;

3.更换高效过滤器; 4.其它需验证的情况;

确 认 设备部 年 月 日 验证小组 年 月 日

附件22 验证合格证

兹有 设备/系统,设备编号,经按 号

验证方案实施检查及验证试验,各结果均合格,该设备(系统)可投入 生产使用。

篇6:水净化系统

矿井废水净化系统环保节能减排改造

摘要:通过对煤矿井下废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实现达标排放和减少矿井废水净化的费用分析,经技术改造,减少了净化药剂的投入量,实现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作 者:丁兆祥 DING Zhao-xiang 作者单位:水城矿业集团公司,老鹰山煤矿,贵州,六盘水,553000期 刊:矿业安全与环保 PKU Journal:MINING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35(z1)分类号:X703关键词:矿井废水 环境保护 节能 改造

上一篇:栽培学实习报告下一篇:雨霖铃说课稿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