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血液净化

2024-05-23

急诊血液净化(精选十篇)

急诊血液净化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急诊部收治的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患者78例, 所有患者均服用有机磷毒药, 并且症状表现符合重度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中男性38例, 女性40例, 平均年龄为 (47.8±6.1) 岁, 平均中毒时间 (4.3±0.8) h, 平均服毒剂量 (112±26) m L;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洗胃、导泻, 并清洗患者衣物和皮肤, 注射阿托品使患者尽早达到阿托品化, 给予足量的复能剂, 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并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血液净化治疗, 在患者的股静脉以及桡动脉建立通道, 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 在血液净化的同时通过血管内注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 (国药准字J20040118) 防血凝, 控制血液流量处于150~200 m L/min间, 如果患者出现毒物反弹则于24 h内进行再次净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包括阿托品用量、自主呼吸时间、胆碱酯酶 (Ch E) 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治疗情况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经过血液净化治疗后, 阿托品使用量明显降低, 并且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Ch E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 抢救成功率为97.4% (38/39) , 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 2例因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例因化道大出血死亡, 抢救成功率为87.2% (34/39) ;而观察组患者的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有机磷农药重度后会与患者体内的Ch E发生复合反应生成乙酰胆碱酯酶 (Ach E) , Ach E难水解, 因此残存在体内而发挥毒效[2]。在传统治疗中, 主要采用洗胃、导泻等排出未吸收的毒药, 通过阿托品治疗降低毒物对患者体内Ch E的分解作用;同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进入肺部, 造成肺部损伤[3], 但是无法把握治疗时机, 并且患者表现急躁、且反复呕吐及抽搐, 给辅助呼吸带来不便[4]。然而常规治疗对血液中残留的毒物清除不够完全, 因此只能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而血液净化通过在体外建立动静脉通路的循环通道, 对血液进行过滤, 并且在血液通过灌流设备的时采用活性炭对残存的毒物进行吸附, 从而净化血液[5];而血液透析可以通过调整对流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减轻肝脏和肾脏的排泄压力, 并能够促进代谢恢复[6]。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通过血液净化治疗后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为 (10.3±3.4) h, 而对照组为 (19.8±4.1)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4, P<0.05) , 表明通过净化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意识所需时间, 并且治疗时间缩短后, 阿托品以及解磷定的使用量也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6, P<0.05) ;血液净化治疗24 h后, 机体脂肪细胞内毒物会逐渐释放, 因此患者体内的毒物浓度有所增加[7], 因此, 24 h后进行再次净化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通过该次研究发现血液净化技术存在以下的优势: (1) 在体外建立循环通道, 降低了内脏器官的工作负担, 并促进了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恢复[8]; (2) 采用血液灌流和透析, 采用物理吸附更加彻底的清除毒物; (3) 净化效率较高, 促进患者恢复意识, 提高患者预后。综上所述,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应及时就诊, 并且通过血液净化技术, 能有效清除血液循环中的残留毒物及代谢废物, 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红, 王汉斌.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中毒领域中的应用现状[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5, 3 (5) :59-62.

[2]何飞, 徐鹏, 韩玲, 等.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的疗效评价[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2, 30 (11) :863-865.

[3]刘晓冰, 菅向东, 刘玲, 等.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 2013, 19 (5) :856-859.

[4]朱小生, 方长太, 白兆青.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1, 15 (10) :1277-1278.

[5]黄键, 钟金妹, 刘龙, 等.急诊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34 (6) :1041.

[6]乔长英.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8例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 (6) :787-788.

[7]朱正坤.血液净化治疗方案在急诊重度有机磷中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4, 37 (1) :26-28.

血液净化科(报告) 篇2

随着党的政策不断惠及民生,特别是医保领域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对尿毒症患者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高兴地看到了病人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存寿命的延长,医保居功至伟。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医保的有限性,我们希望把好用在刀刃上,真正让医保、医院完美的结合,更科学的服务于患者,既传达中央惠民生的精神,又让我们能更接地气。

血液净化治疗发展很快,现标准透析剂量为每周3次,每次4小时,同时需作滤过、灌流等综合治疗,每年52周,需做156次,每次400元,需62400元,每次挠凝剂,促红素必不可少,需60元,全年需9360元,另外必须口服降压药、补钙等。治疗充分的患者是不需住院的,从另外一方面讲可大大节省医保费用。因此,就我们的经验,每年7万元左右可使患者得到较为科学、理想的治疗(上海20万/年),否则只能是有上餐无下餐,吊着那半条命。

此致

敬礼

净化血液的饮食疗法 篇3

清除食物隐患

说你每天吃的食物都有“毒”,你相信吗?可事实就是如此。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不仅是人造食品,就是人们崇尚的天然食物也有隐患。

以致癌物为例,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专家测试了80多种天然食物,结果显示,这些食物中的自然化学物比人造滴水穿石物更危险,即使通常被认为是抗癌佳品的莴苣、芒果等也含有至少一种以上的致癌物。

至于其他有害物质,诸如亚硝酸盐类化合物、若干生物碱、某些酶类、农药污染等,更是比比皆是,只不过程度不等罢了。这些毒性成分随时觊觎着我们的血液,从而对健康构成威胁。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对食物进行“预处理”,尽量消除隐患。专家推荐以下几个办法:

洗泡:油脂中含有较多的具有挥发性的亚硝基化合物,如用70℃以上的热水反复浸泡数次即可消除。农药污染的蔬菜宜用清水冲洗(或加小苏打浸泡后冲洗),对瓜果类最简单的措施是削皮后食用。

煮沸:对于那些含有亚硝酸盐类化合物的食物,可抓住亚硝酸盐有挥发性的弱点,先煮沸而后食之。一般煮沸15~20分钟,致癌物大部分即可消失,吃起来就安全了。

曝晒:阳光也可为人类效力,如固体食物可切成块、片状,液体食物可敞开盖子,让阳光直射曝晒,一般经6小时或以上,紫外线可破坏掉大部分有毒物质。

杂食:坚持平衡膳食的原则,提倡食品多样化,利用食物各种成分之间的抵抗作用破坏有害化合物。因此,安排食谱时,品种越多越好。此外,每天增加食用维生素C400毫克,可破坏掉吃入的致癌物或毒性物质,从而保护血液少受污染。

借助特殊食物之功

食物本身也有一定的清毒或抗污染之功,但并非所有食物都有这种能力。已被科学研究证实的有以下几种:

蔬菜:各种新鲜蔬菜不仅是人体所需养分的最佳来源,也是血液的最优“净化剂”。主要得益于所含的大量碱性成分,而碱性成分可使血液呈弱碱性,让沉淀在细胞内的毒素重新溶解,然后随尿排到体外,保持体内环境的清洁。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蔬菜的这一积极效应,能生吃的菜尽量生吃,榨汁饮用效果更好。

胡萝卜:含有大量果胶,果胶可与侵入人体的有害金属汞结合,然后从尿中排泄掉,故最适合常与汞打交道的人员食用。

大蒜:这是从事与铅有关人员的保健佳品,所含有效成分可促使体内铅的排泄,降低血铅浓度,保护健康。

海带:属于海洋植物,含有丰富的海带胶质,可促使放射性物质排出,是X光操作、微机终端工作人员以及电视爱好者的益友。

绿豆:民间流传着“绿豆解百毒”之说,能帮助人体排泄各种毒物,包括各种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促进人体正常代谢。

蘑菇:能净化血液,排泄毒性物质,同时也是各种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宝库”。

猪血:含有大量血浆蛋白,经过胃酸和消化酶分解后,可产生出一种有解毒和滑肠作用的物质,与侵入胃肠道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学反应,变为不易吸收的废物而被排到体外。

茶叶:含有抗辐射成分,常饮茶亦可净化体内环境。

苹果:水果中抗污染物的佼佼者,所含果胶起了关键作用。

急诊血液净化 篇4

关键词:连续血液净化,间歇血液净化,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比较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临床工作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ARF是一种由于多种疾病所引起的急性肾损害患者可在数小时至数天之内出现肾单位调节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能够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以及排泄代谢产物,进而表现出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症以及急性尿毒症综合征等[1,2]。临床上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血液净化,而血液净化的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间歇性血液透析(IHD)、常规血液透析(HD)以及腹膜透析(PD)等。本研究探讨分析CRRT与IHD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7例。57例患者均符合《对急性肾损伤的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的认识》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3],并且符合透析指征。其中男38例、女19例年龄22~75(45.20±12.83)岁;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9例、药物中毒患者7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6例、急性尿路梗阻患者4例、急进性肾炎患者4例,其他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组)27例和间歇性血液净化(IHD组)30例,CRRT组中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43.09±10.85岁;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4例、药物中毒患者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2例、急性尿路梗阻患者3例、急进性肾炎患者3例,其他3例。IHD组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46.25±14.64岁;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1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5例、药物中毒患者4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4例、急性尿路梗阻患者1例、急进性肾炎患者1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中心深静脉置管作为血管通路,使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抗凝。CRRT组值方法:使用贝朗血滤机,AV600S费森尤斯聚砜膜滤过器,对于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则不适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每次血液滤过的时间为8~12h,根据患者生化检测的结果确定置换液的配方,一般使用3000ml生理盐水内加入氯化钙、硫酸镁、氯化钾,再使用5%碳酸氢钠后路滴入,5%碳酸氢钠的用量依据患者的血液pH值以及HCO3-的结果进行测定。IHD组采用4009S费森尤斯血透机,AV600S费森尤斯聚砜膜滤过器,隔日透析1次,每次透析时间为2~4h,血流量控制在180~250ml/min,透析流量为500ml/min,对于活动性出血患者则采取无肝素透析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住院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4]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小便恢复正常,且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均恢复正常水平;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小便恢复正常,但是肾功能生化指标(BUN、Scr)未恢复正常,而其他生化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无效:患者透析期间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或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CRRT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IHD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CRRT组显著低于IHD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住院时间比较

CR-RT组患者发生低血压、心力衰竭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IHD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患者的机体微循环障碍以及全身的炎性反应综合征所导致的一种危重疾病,其诱发的主要原因为[5,6]:(1)原发病症后,机体内产生出大量的细胞因子以及炎症介质等中分子物质,若机体不能够将这些物质及时处理掉,将对患者机体组织器官造成严重的危害;(2)由于机体代谢途径当中产生出一系列电解质紊乱或者酸中毒症状,使得肾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3)由于患者机体内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同时也可能造成患者肾功能的衰竭;(4)BUN、SCr等代谢物质的堆积,同样可能对肾脏造成巨大的危害。

对于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常常伴有多脏器功能的衰竭,并且存在高分解代谢,导致大量的水潴留、钠潴留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状,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往往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出现死亡[7,8]。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血液净化为主,本研究探讨分析CRRT以及IHD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CRRT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IHD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CRRT组显著低于IHD组(P<0.05);CRRT组患者发生低血压次数、发生心力衰竭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IHD组(P<0.05)。表明CRRT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临床疗效显著高于IHD,且患者肾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患者住院时间短。

有研究报道显示[9,10],IHD对于机体代谢废物的清除率较高、患者血液净化的时间较短,但是IHD对机体血流速度的要求较高,常常因为清除液体的速度过快而发生低血压以及机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同时增加了患者出血的治疗风险;而采取CRRT则能够缓慢、高效、持续、等渗地清除血液当中过量的毒素、溶质以及水,同时患者血容量的波动幅度较小,同时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条件液体平衡功能,对于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更加有力,且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小。

综上所述,CRRT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其疗效显著优于IHD,更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发生少、患者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冰,李志樑,靳文,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IL-27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11(30):1732-1734.

[2]Mehta R L,Bouchard J,Soroko S B,et al.Sepsis as a cause and consequence of acute kidney injury:Program to Improve Care in Acute Renal Disease[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1,37(2):241-248.

[3]季大玺,陶静.对急性肾损伤的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的认识[A]:第十一届华东地区肾脏病年会暨安徽省肾脏病年会、2006年上海市肾脏病春季论坛论文集[C].2006:54-55.

[4]张晓东.前列地尔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285-286.

[5]靳蕊霞,王二敏,周红丽,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和预后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6):4139-4140.

[6]张佑,焦丽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12):585-586.

[7]龚俞函,张正荣,杨红,等.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关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27):2747-2748.

[8]朱文胜,郜枫.血液透析加灌流在急性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45-46.

[9]郭蓓.两种透析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807-808.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篇5

关键词 血液净化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ARF)是指肾小球滤过功能在数小时至数周内迅速迅速降低而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含氮废物蓄积为主要一组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ARF若不能及时控制,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病死率达10%~15%[2]。血液透析(HD)滤过是治疗ARF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应用HD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6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急性肾衰患者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16~82岁,平均50.6±18.2岁。临床均符合ARF诊断。其中妊高征5例,感染性休克3例,药物中毒13例,产后大出血5例,鱼胆中毒2例,狼疮性肾炎4例,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7例,氧化碳中毒6例,甘露醇致急性肾衰竭5例,挤压综合征3例,大面积烧伤4例,急性肾炎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5例。

治疗方法: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并以高热量、低钠饮食。应用德国费森尤斯F6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标准碳酸氢盐透析,血管通路采用普通内瘘针直接动、静脉穿刺,先用普通肝素5000U/L的生理盐水预冲透析器和体外循环通路,浸泡10~15分,透析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和透析器,血流量(Qb)150~250ml/分,前稀释置换液(Qf)150ml/分,后稀释置换液50~70ml/分,透析液量(Qd)100~150ml/分;循环状态不稳定者Qb 80~100ml/分,Qf 50~80ml/分,Qd 100ml/分,待循环状态稳定后可逐渐增加Qd和滤过液量。治疗时间第1次2~3小时,以后每次3~4小时,透析频率2~3次/周,待透析至急性肾衰症状缓解、进入多尿期、血尿素氮与肌酐基本正常不再升高时停止,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透析中血压下降者,在透析机的血泵前加250~500ml生理盐水快速滴注或快速推注50%葡萄糖40~60ml,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出现严重并发症。必要时立即停止血液透析。每次透析前后测定肾功能、电解质,另外观察首次透析的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血透次数及住院时间。

结 果

本组66例危重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血液透析后,其中62例(93.94%)患者均由少尿期进入多尿期,肾功能明显恢复,血生化检查中尿素氮、肌酐、血钾、二氧化碳结合率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4例(6.06%)患者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由此可见,透析时间越早,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越短,平均透析次数越少,平均住院天数越短。

讨 论

本组资料表明,对于急性肾衰竭,首先应明确诊断,达到透析标准时,及早充分的个体化血液透析,应用药物支持疗法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一些急性肾衰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组4例死亡患者,是由于原发病无法控制导致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从本组病例的病因分析,肾前性是由于血容量不足引起,当低血容量、低血压进一步发展时,肾血液灌流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加而尿量减少,产生球管失衡,此时如果及时祛除病因,肾血液灌流改善,则肾功能可改善或恢复。血液净化疗法不仅能较好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氮质等毒素的潴留,避免由于急性左心衰、严重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的死亡,而且为原发病和并发症治疗赢得时机和创造条件[3]。

综上所述,血液净化技术是治疗危重患者ARF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要尽快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可以适当放宽血液净化指征,早期充分透析,使失去的肾功能迅速逆转,逐渐恢复其正常功能,对降低危重患者ARF病死率有重要意义[4]。

参考文献

1 隋满姝.血液净化疗法在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13-315.

2 夏舒芳.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315-316.

3 王志刚.血液透析在肾衰竭中的应用[J].中華临床医师杂志,2009,3(6):897-903.

4 张伟明,钱家麒.血液透析治疗的规范化管理与思考[J].中国血液净化,2008,7(7):403-405.

血液灌流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展 篇6

1 原理

利用活性炭与大孔径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对血液中的毒素进行吸附。根据吸附剂的不同分为活性炭血液灌流器 (炭肾) 和树脂吸附灌流器 (HA型血液灌流器) 。血液灌流技术最早于1948年由Muirhead和Reid首先用狗做了树脂的吸附试验, 证实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尿素氮, 1964年Yatzidis用未经包裹的活性炭直接接触血液做血液灌流, 证实了肌酐、酚类、胍类等含氮废物和水杨酸盐、巴比妥酸盐等药物均能被从血液中有效地清除[2], 但由于活性炭直接与血液接触, 引起了许多并发症, 如炭微粒栓塞、血小板减少、溶血及致热反应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等。1970年加拿大学者张明瑞用白蛋白火棉胶半透膜包裹活性炭进行血液灌流, 有效防止了血小板减少及炭颗粒脱落等问题, 1979年terman首次报告, 用免疫吸附剂血液灌流治疗1例重度SIE病人获得成功后, 于1986年进行了国内第1例SIE临床试验获得满意疗效[2]。目前免疫吸附疗法日益受到临床医学的重视, 血液灌流技术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挽救了很多危重病人的生命。

2 临床应用现状

2.1 药物及毒物中毒病人应用

HP通过树脂相对特异性吸附作用, 直接清除血液中的药物、毒物以达到治疗目的。特别适用于救治脂溶性中大分子、环状小分子或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药) 和毒物 (如有机磷农药、毒鼠强、毒蕈毒素等) 中毒的病人。高峰、李晓辉等[3]对86例口服中毒病人给予HP治疗, 分为HP治疗组 (45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41例) , 结果HP组胆碱酯酶 (ChE) 活性恢复时间提前,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P<0.05) 。官克丽等[4]对2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 结果血液灌流组22例病人全部抢救成功, 治愈率100%。朱丽萍等[5]总结15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儿行血液灌流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 病死率6.67%;14例治愈, 治愈率93.33%。HP技术应用大大提高在了各种中毒抢救的成功率。

2.2 尿毒症病人应用

HP可有效清除尿毒症血液中的多种中、大分子物质, 并对一些与中分子毒物有关的症状起到治疗作用。增加中分子毒素的排泄,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刘莲琴等[6]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60例, 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 (HD+HP) 治疗方法与单纯血液透析 (HD) 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PTH、β2-MG、leptin、Hcy、CRP、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杨秀英等[6]对20例尿毒症病人在每月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联合HP治疗1次, 结果:HD联合HP治疗后20例病人皮肤瘙痒症状均有所减轻或缓解, 6例顽固性瘙痒症状明显减轻, 5例肾性骨痛病人4例症状减轻、1例无明显改变, 4例难治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均得到控制, 10例重度营养不良病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3例心包积液病人积液均减轻。刘荣丽等[7]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病人38例, 随机分为串联组和对照组。结果:串联组多数病人皮肤瘙痒明显减轻, 睡眠改善, 食欲增加, 自我感觉良好, 对照组症状改善不明显。并且无不良反应。王世明等[8]维持性透析尿毒症病人30例, 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 每月2次, 共治疗16周, 结果:多数病人皮肤瘙痒、骨痛、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减轻, 睡眠改善, 自主感觉良好;血PTH从321.9ng/L±301.2ng/L降至176.5ng/L±143.5ng/L、血β2-MG从910.3nmol/L±32.8nmol/L降至284.6nmol/L±20.2nmol/L, 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血液透析联合HP对尿毒症并发症有明显效果。改善透析不良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2.3 重症肝炎病人应用

血液灌流可以清除氨、假性神经递质如羟乙醇胺、游离脂肪酸、酚、硫醇、芳香族氨基酸, 内毒素、细胞因子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可有效降低胆红素和胆汁酸, 使病人的中毒症状显著改善而改善脑内能量的代谢, 促使肝性脑病病人苏醒[9]。朱丽萍等[6]对15例重型肝炎病人经血液灌流合并药物治疗, 除1例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死亡外, 其余14例病人均好转出院。罗玲等[10]HA中性大孔树脂 (HA330-Ⅱ) 进行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病人40例, 共96次, 病人病情好转出院29例 (72.5%) , 病情危重自动出院3例 (7.5%) , 死亡8例 (20%) 。易峰[11]应用HA型血液灌流器及单泵对20例重型肝炎病人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肝功能、血糖、血常规及细胞因子变化。结果血液灌流后重型肝炎病人肝功能明显改善, 血糖 (BS)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5) , 总胆红素 (TBiL) 、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 (AST/ALT) 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 血常规治疗前后明显变化 (P<0.05) , 白细胞介素-6 (IL-6) 、白细胞介素-8 (IL-8) 、肿瘤坏死因子 (TNF-a)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液灌流对重症肝炎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2.4 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吸附剂利用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 从血液中特异性的吸附;除去与免疫致病因子, 常用的免疫吸附剂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Clq、疏水性氨酸、硫酸葡聚糖、己二异氰酸酯、合成多肽 (如乙胆碱受体多肽) 。张靖华等[12]使用DNA免疫吸附血液灌流器对20例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规全血灌流治疗。结果:DNA免疫吸附血液灌流器能有效清除SLE病人血液中的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邢英英等[13]治疗重症银屑病8例, 结果, 随诊3个月, 8例银屑病有2例复发, 但较第1次灌流前轻, 4个月时又继续给予HA280血液灌流2次, 临床症状缓解后6个月随诊未再复发, 其余6例银屑病病人3个月、6个月随诊均未复发, 8例药物过敏性皮炎病人在出院时尿量肾功能恢复正常。6个月随诊血肌酐复查正常。我院2011年对5例HP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 疗效显著, 1年后复诊无复发。HP特别对免疫相关疾病致病因子具有吸附作用。

2.5 感染性疾病、多脏器衰竭, 病死率高

灌流能有效的吸附清除中分子物质及TNF、IPS和白细胞介素等, 降低由此造成的多脏器损害。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 明显改善病人生化指标、体内微循环及临床表现, 维持内环境稳定,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纠正心功能不全, 改善肝、肾功能, 明显降低了SAP的病死率, 减轻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发展, 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 的预后。罗华荣等[14]对18例SAP, 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后16例痊愈出院, 死亡2例。Tschida等[15]报告使用Lixelle柱进行HP治疗脓毒血症病人, 5 min后IL-1β, IL-1Ra, IL-6, IL-8, 和TNF-α分别下降至31.4%, 39.3%, 36.4%, 76.2%和71.6%, 3h后下降至18.0%, 17.7%, 12.9%31.8%和32.9%, 同时病人血压上升, 脱离休克状态。王俊霞[16]等对9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行HP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5例获痊愈, 疗效满意。

3 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 血液灌流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不仅是对危重中毒病人、尿毒症的毒性物质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对其他重型肝炎、免疫性疾病、脓毒症、多脏器衰竭等, 有良好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不断开发临床产品, 使灌流吸附材料逐渐完善, 血液灌流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血液净化室结构布局设计探讨 篇7

关键词:血液净化室,结构布局,设计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疗保障的逐步完善, 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大多数都成立了血液净化室, 且规模不断扩大, 但血液净化室的建设没有现成的专用标准可循, 不同医疗机构的治疗技术和治疗效果也参差不齐。为了提高血液净化治疗水平, 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降低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等重大事件的发生, 2010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10版) 》 (以下简称“规程”) 。其中第一篇第一章针对血液净化室 (中心) 结构布局提出了基本要求。

“规程”从感染控制和使用功能两方面对血液净化室的结构布局提出了基本要求。但该规程并未从工作流程、使用环境及设备需求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本文主要从使用功能、感染控制、工作流程、使用环境及设备安装要求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使用功能要求

使用功能要求血液净化室的结构布局应充分满足基本的血液透析治疗需求, 该结构布局包括工作人员工作生活场所、患者使用场所及附属配套场所。

工作人员工作生活场所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会议室、更衣室 (含卫生间) 、值班室、护士站、透析准备室、维修室等;患者使用场所包括候诊区、接诊室、置管室 (或手术室) 、阴性患者治疗区、阳性患者治疗区、VIP患者治疗区、宣教室、更衣室、换鞋区、卫生间等;附属配套场所包括水处理室、配液室、中心供液室、复用室、复用透析器储藏室、库房、污物处理室等。

以上场所是较大规模血液净化室各功能场所安排, 规模较小的净化室可根据规模大小做适当的配置, 但不能少于“规程”中结构布局基本要求, 即必须有医护人员办公室、透析准备室、候诊室、透析治疗区 (阴性区和阳性区) 、水处理室、污物处理室。

二、感染控制要求

感染控制要求净化室布局合理, 将其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清洁区和污染区各自有独立通道。清洁区应有工作人员使用的出入通道和货物进入通道 (两个通道可以合并) ;污染区应有患者使用的出入通道和污物出口通道。在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设立1个或多个连接通道。在工作时间, 货物只能从清洁区到污染区, 而不能逆行;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治疗区和透析准备室。

“规程”将无患者活动区域和无污染物存放区域定义为清洁区, 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室、配液室、库房、会议室等;患者活动区域或患者治疗用后物品存放区域定义为污染区, 包括透析准备室 (治疗室) 、透析治疗区、候诊室、接诊室、宣教室、维修室、污物处理室等。

感染控制要求在污染区和清洁区须有符合感染控制要求的消毒装置, 如紫外线光管、三氧消毒机、动态空气消毒机等;具体安装数量和位置要根据房间的布局、大小来确定。

三、工作流程要求

清洁区根据流程要求, 从主出入口 (医护通道出入口) 开始可分别安排会议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配液室、水处理室、库房等, 清洁区医护通道可设计成医护人员双向通行, 而副出入口 (货物通道入口) 为货物的单向进入通道, 且水处理室、配液室、库房尽量靠近副入口布局, 考虑到有的水处理设备噪音较大, 应尽量远离医护人员工作区域。医疗单位可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设计成双出入口或单出入口 (医护和货物通道合并) 。

污染区通道从主出入口 (患者通道出入口) 开始可分别安排候诊室、宣教室、患者换鞋隔离区、护士站、接诊室、置管室、透析准备室、透析治疗区、复用室、复用透析器储藏室、维修室、污物处理室等。候诊室和宣教室须安排在患者换鞋隔离区之外, 患者通道允许患者双向通行, 而副出入口 (污物通道出口) 可作为单向通道。根据规程和感染控制要求, 污染区通道必须有两个出入口。

四、使用环境和设备安装要求

目前血液净化中心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是使用血液透析机, 采用弥散、超滤和对流原理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和过多水分, 而肾脏替代疗法除了使用透析机, 还要使用大量透析用水和透析浓缩液。

在国内, 透析用水自从使用透析机以来就采用管道输送, 而透析浓缩液一直使用桶装, 随着血液透析中心规模越来越大, 溶液桶占用中心大量空间, 且溶液桶的清洗、消毒也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大规模的血液净化中心逐步采用中央供液的方法供应透析浓缩液给透析机, 这样一来, 每台透析机的后面有供水管一条、中央供液管两条、中央供液连接设备、集中排水管等, 根据规程要求每个治疗单元还要配备氧气、负压接口和备用电源。为了让透析治疗区有一个舒服优雅的治疗环境, 建议在透析治疗区设置设备带, 将各种管、线、接口、设备统一安装在设备带中。

另外, 设备带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的储物柜, 提供给治疗患者使用。

根据以上的分析, 我们以一个简单示意图来表示血液净化室的结构布局和流程。示意图是一个理想化的布局, 实际设计过程会受到许多现场条件的限制, 但必须尽量满足以上四项要求。

五、广东省中医院血液净化室结构布局现状及改进设计

我院2004年在改造血液净化室时, 当时没有操作规程出台, 主要是根据感染控制的要求进行布局。由于场地的限制, 设计人员将医护办公室、库房等洁净区域和患者候诊室等污染区域安排在主治疗区外, 而在污染区和水处理室、配液室、中央供液室等清洁区之间存在通道互用的情况, 不能满足新规程的要求。

为了满足新规程的要求, 我们将原布局进行新的设计。将原清洁区通道与污染区完全隔离, 且打通清洁区通道, 直接和水处理室、配液室、中央供液室连通;将一台旧水处理机拆除, 清空的地方设计成配液室;将原配液室位置个改造成维修室, 将维修室与洁净区域完全隔离;透析准备室与清洁区通道完全隔离, 出入口直接与污染区通道连通;接诊室和护士站位置对换。经过改进, 基本满足了2010版新规程的要求。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用水的质量控制 篇8

我国血液透析用水的一些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市28%的血液净化单位存在内毒素超标,2005年上海市10家血液净化单位有20%存在细菌和内毒素超标,2009年江苏北部地区仍有80%的血液净化中心未检测内毒素[4]。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1年8月成立,目前安装有14台血透机,1台血滤机,月透析约800人次,共血液透析1万余人次。本着对患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本中心非常重视透析用水的质量控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要求,本中心在2013年5月实施新的透析用水质量管理办法,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透析用水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我中心对透析用水进行质量控制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建立质量控制小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制订管理计划,实现持续改进

由医院医教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监督,科主任、护士长领导,医生和护理骨干、工程师组成质量控制小组,执行2009版《血液净化的水处理配置和质量控制要求》、2009版《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导原则》、2009版《血液净化中心(室)水处理建设管理规范》和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等行业规范,加强透析用水质量控制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透析用水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并考核;定期做好水处理系统的维护,根据设备的要求进行冲洗和消毒,保证水处理系统每日正常运转;定期进行透析用水的相关指标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控制的要求;每半年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落实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及时总结,及时改进,相关过程有记录[5]。

1.2血液净化中心的布局合理

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水处理机器安置于清洁区内,避免阳光直射,防尘、防高温、防震动,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具备足够的空间便于操作、检修和水质取样[6]。

1.3 水处理系统的安装流程合理

按照沉淀式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水器→保安过滤器→反渗透机装置→超精密过滤器→(水箱)的顺序安装。如果水源中含氯和氯胺不高,可以将软水器安装在活性炭过滤器前面,因为高浓度钠可以一定程度减慢细菌在炭过滤器和反渗膜中的生长[7]。直供式水处理系统要求为密封的大循环系统,间接供水要求循环水在反渗透系统的前端加入循环,而不是在其后端接入水箱。一般不设水箱,防止细菌生长,如果必须采用,需保证水箱密封、能消毒、桶壁光滑,不留死角,箱体的最低点安装排液口,便于排空。供水管道上避免死腔和分支[6]。

1.4 水源的水质符合要求

水处理的源头供水通常为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也有的医院因为自来水水质不稳定而使用医院备用井的地下水。水中的超标物质主要包括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和不溶性颗粒。部分地区自来水水质不稳定,夏季要特别注意水中氯和氯胺的含量。在某些地下水硬度较高的地区,使用地下水时要定期进行软水硬度的监测并特别关注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

1.5 水处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监测

1.5.1 沉淀式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软水器的反冲洗

需要通过反冲洗来冲洗截留物质,松动滤料。监测滤罐前后的压力变化,如达到68.95 k Pa,说明滤罐堵塞并污染,需要反冲洗。监测活性炭过滤器出水的余氯或氯胺或总氯,如超过要求,需要反冲洗来增加活性炭的接触面积。反冲洗一般每周2~3次,设在无人透析的夜间进行[6]。

1.5.2 树脂的再生

定期用饱和盐水对树脂进行再生,每天关机时监测软水器的出水硬度,软水器盐箱未溶解的盐厚度,及时向盐桶内加盐,每天检查盐箱中是否有一半以上存盐,如果不够,要增加盐量,如果盐太少,硬度可能增加。

1.5.3 反渗透系统的监测和日常维护

按制造商推荐周期监测反渗透装置的脱盐率>90%,每天持续监测反渗透装置的产水量、浓水流量和水回收率;控制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系统回收率应小于75%,一般排水流量计指示是产水流量计的1/2。调节反渗透膜的工作压力,高压泵出口压力一般在1~1.5 MPa,压力增高产水量增加。

1.6 器件的更换

水处理设备的许多材料具有多孔结构,适合细菌附着和透过,其部分工艺采用膜材料,长期使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会导致老化,降低清除能力。当清洗、反冲和再生恢复不了它们的功能时,就应更换,以保证水质。一般石英砂过滤器每年更换1次,活性炭过滤器建议每年更换1次,树脂软化器一般每1~2年更换1次,精密过滤器一般每2个月更换1次,反渗透膜每2~3年更换1次[6]。

1.7 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消毒

水处理系统消毒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微生物的繁殖,而不是发现微生物生长后再进行杀灭和清除生物膜,微生物繁殖后,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杀灭,应会在反渗膜和反渗水输送管路内部形成生物膜,并释放内毒素,此时通过消毒极难清除生物膜,往往需要更换器件,花费数以万元计,才能使水质达标。故需要有计划地、预防性地进行定期消毒。因细菌培养环境条件的不同,部分微生物无法培养,所以细菌培养无细菌时,每3个月应对反渗透系统做预防性消毒。如果停机超过48 h或反渗水管路系统经过改造后,必须及时消毒[6]。

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消毒法、臭氧消毒法和热消毒法[8]。注意需要根据不用品牌水处理系统的消毒要求进行消毒;在相关浓度和温度情况下,达到足够的接触时间才能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剂不得和水处理系统起化学或者物理反应,比如管路为PVC材料时不能进行热消毒,管路为不锈钢材料时不得使用对其有腐蚀作用的次氯酸进行消毒;化学消毒完成后要对残余消毒剂进行冲洗并测定残余消毒剂的浓度,合格后方可使用;消毒的过程复杂,花费时间长,需要制定详细的消毒流程,按步骤执行并记录。

目前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为化学消毒中的过氧乙酸消毒法,本单位使用的杭州天创水处理系统,厂家要求消毒方法为:配置0.3%~0.5%的过氧乙酸,静置24 h后,加入系统中循环30 min,浸泡40 min,冲洗15 min,清洗80 min,清洗结束后,测定管路中残余的过氧乙酸浓度不过超过1 mg/L[6],否则要反复冲洗直到达标方可使用。也有的观点认为过氧乙酸浓度最好不超过0.2%,避免其腐蚀反渗膜;应该当时稀释当时使用,避免消毒液失效[9]。

如果在反渗水管路上加装水箱,需要用紫外线进行实时辐射杀菌,一般选择波长在254 nm的紫外线对杀灭细菌最有效,辐射量最少为30 MW·s/cm2,当最小辐射量低于16 MW·s/cm2时要更换灯管。杀菌的同时增加了水中的内毒素,因此一般在其后面安装内毒素过滤器,以保证出水的内毒素指标达到标准要求[6]。

1.8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

监控内容包括透析用水的微生物和内毒素含量、电导率、p H值、化学污染物含量、软水硬度和游离氯含量。

每月监测水箱和输送管路的细菌和内毒素含量[10]。取样点为反渗水离开反渗透系统进入储水桶之前;储水桶出水口;反渗水输送系统回路终点;透析液配制室反渗水进口;如有复用室,则其反渗水进口也要取样。取样点不需要消毒。取样点须打开反渗水冲洗至少1 min。国内要求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 L,内毒素<2 EU/m L,如果超标,需要对系统进行消毒,并每周检测,直到达到标准[6]。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是: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 L,内毒素<0.5 EU/m L[11]。细菌菌落总数>50 cfu/m L,内毒素>1 EU/m L,即要进行干预[12]。干预措施如下:(1)检查反渗水输送系统的消毒程序及反渗水输送管道系统中的死角、细菌过滤器。(2)清洗和消毒反渗膜,消毒反渗水输送系统,包括整个输送循环管路。(3)在反渗水输送系统安装内毒素过滤器和(或)增加细菌过滤器的消毒频率。(4)确保机器上的进水管已经消毒[6]。

电导率应小于10μs/cm,一般控制在5μs/cm以下,如发现升高较快需查找原因[6]。纯水的p H值应维持在5~7的范围[6]。化学污染物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572-200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的标准,并参考2008年AAMI(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标准,至少每年测定1次[13]。

软水硬度:总硬度<17.2 ppm,每日检测1次[6]。游离氯:活性炭罐出水口的余氯<0.5 mg/L或氯胺<0.1 mg/L或总氯<0.1 mg/L,每班检测1次[6]。化学污染物、软水硬度和游离氯检测结果和化验单应登记并保留。新安装的水处理系统或怀疑水处理系统有问题时应提高检测频度;如果确定处理设备存在问题而不能及时纠正,就应停止使用[14]。

2 结果

本中心对实施新的管理方法前后水处理系统的4个取样口行细菌培养,其结果使用校正的x2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1,P<0.05)。见表1。

对实施新的管理方法前后水处理系统的4个取样口行内毒素检测,其结果使用校正的x2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6,P<0.05)。见表2。

在实施新的管理办法前后,监测透析用水的电导率、p H值、化学污染物含量、软水硬度和游离氯含量,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讨论

通过上述管理办法的实施,本院透析用水的水质得到改善。李高利等[15]也认为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管理和监测对于患者的治疗安全是必要的、可行的、有重要意义的。

王质刚[10]认为目前水处理设备普遍采用渗透处理工艺为核心的处理技术,大部分水中的有害离子能够得到很好地去除,因此目前造成透析用水不合格的主要是微生物指标。本院监测结果和有害离子相关的指标均合格,细菌和内毒素等微生物指标存在不合格现象,与其结论一致。

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时需大量接触反渗水,每周使用量约300~400 L,水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命安全。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不能只重视尿毒症患者本身的疾病,忽略了透析用水的水质、水处理设备的质量和维护,导致透析用水质下降,微生物滋生,细菌和内毒素超标,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血液净化抢救急性中毒患者35例 篇9

1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

35例中男21例, 女14例;年龄16~65岁, 平均38.7岁;有机磷农药中毒20例, 毒鼠药中毒6例, 药物中毒 (包括安定、鲁米那) 4例, 马蜂螫伤5例。全部患者从中毒到就诊时间最早30min, 最迟42h, 入院时昏迷26例, 意识障碍16例, 休克12例, 抽搐7例, 呼吸衰竭5例, 肾功能衰竭3例, 中毒至血液净化治疗时间8~96h。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前均常规洗胃, 应用导泻, 吸氧, 应用解毒剂及拮抗剂, 补液并纠正有休克、呼衰的患者, 必要者予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中进行心电、血氧、血压监测, 维持生命体征, 早期行血液净化治疗。本院采用德国产4008B透析机, F6透析器, 股静脉单针双腔导管, 灌流器采用河北省廊坊市爱尔YTS-150活性碳。予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 首次透析时间3h;灌流时间2h为宜, 若病情需要可更换第二次炭肾甚至第三个炭肾继续灌流, 但一次治疗时间不超过6h, 若24h乃未清醒, 于6h后或次日继续治疗。血流量150~200ml/min, 肝素抗凝1.0~2.0mg/kg, 以后每半小时追加10mg, 对有出血倾向者用低分子肝素钙。血压偏低者应去枕平卧, 减慢血流速度, 必要时予升压药治疗。HP治疗时, 垂直固定灌流器, 先用5%葡萄糖500ml冲洗, 使炭与葡萄糖结合, 以避免灌流时血糖下降。再用3 500ml0.9%氯化钠 (每0.9%氯化钠500ml+20mg肝素) 冲洗, 最后采用0.9%氯化钠500ml+100mg肝素持续循环冲洗灌流器及管路不少20min, 保证炭肾充分肝素化, 流速为100~200ml/min, 冲洗时用手轻拍及转动碳罐, 以便使碳粒充分膨胀, 清除脱落的微粒和排出气泡,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若HP与HD联合治疗时, 应将炭肾串联在透析器前。并观察治疗效果。

2结果

2.1 治疗结果

35例患者共行血液净化治疗97例次, 共中单纯HP14例次, 单纯HP58例次, HD联合HP25例次, 其中10例血流净化1次治愈, 21例2~3次治愈, 5例5次治愈。其中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因“反跳”现象经HP治疗6次治愈, 1例因中毒量过大, 到院就诊时间过长 (超过42h) 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经济困难中断治疗, 35例血液净化方式及疗效见表1。

2.2 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转归

低血压在引出血液时5次, 治疗中3次, 下降范围在15~50mmHg之间 (1mmHg=0.1333kPa) 。可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甚至意识障碍, 放慢治疗速度并对症处理后好转。过敏反应2例于开始治疗后10min出现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 给予糖皮质激素后好转。未发现灌流器凝血现象。

3讨论

目前临床主要用HP抢救药物和毒物中毒, 清除效率大于HD和腹膜透析[1,2]。且各种急性药物中毒选择HP优于HD, 如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 选择HP+HD效果更佳[2]。对于小分子及水溶性毒物, HD效果较好。但对于中、大分子药物和毒物, 脂溶性药物及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必须行HP治疗。HP优点:活性炭能与血浆蛋白竞争药物, 吸附药物, 从而有效、快速地将药物从血液中清除, HD虽对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的药物清除效果好, 但可超滤脱水,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改善脑水肿、肺水肿、肾功能, 故联合使用可取长补短[3]。对无法确定毒性物质且已出现器官功能衰竭者, 可立即采用HP联合HD治疗, 以保证毒物清除完全, 恢复脏器功能, 降低病死率。笔者的经验表明, 中毒后于4~8h内早期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是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 此时血中药物毒物达到高峰且多以游离状态存在。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更应早期行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大大减少了特效解毒药的用量和给药时间, 因此特效解毒药应用相应减少。血液净化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压、灌流后出血倾向和灌流时血小板一过性减少, 治疗时应用低分子肝素, 同时强化利尿、输血浆、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 维持重要脏器血液灌注、稳定生命征, 确保抢救成功。为防止活性碳吸附葡萄糖而出现低血糖, 治疗前应用5%葡萄糖预先冲洗炭肾。抢救中严格无菌术, 适量肝素抗凝, 严密监测, 无大出血、心律失常、空气栓塞及败血症等血液净化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何长民.肾脏替代治疗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193.

[2]赵华, 徐文达.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治疗危重病中的体会 (J) .中国危重急救医学, 2004, 16.698.

急诊血液净化 篇10

关键词:优质护理;血液净化;应用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93-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净化技术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依赖于此项技术而存活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们的存活质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患者对健康的迫切需求也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推行“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今天,患者的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要在血液净化中心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模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选取了198例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98例作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9例,其中男58例,女41例,年龄最小者19岁,年龄最大者81岁,平均年龄45.8±4.36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5例,高血压肾损害23例,糖尿病肾病16例,多囊肾8例,梗阻性肾病7例;对照组99例,其中男56例,女43例,年龄最小者21岁,年龄最大者82岁,平均年龄45.3±4.64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3例,高血压肾损害21例,糖尿病肾病18例,多囊肾9例,梗阻性肾病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1.2.1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

护理人员要转变服务理念,改变过去被动服务的模式,向主动服务模式转变,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要深入分析血液净化中心现有护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以“降低护理成本?提升护理质量”为目标,不断的改进护理措施,优化护理流程?

1.2.2加强培训与学习,提高护士的自身修养

护士的自身修养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因为护士是患者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其业务能力?技能水平和日常的言行举止都会对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在加强护士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护士服务礼仪的培训与学习,要求护士注意礼仪,仪表规范?举止大方?服务用语规范,要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1.2.3护理人员实行分层管理,执行弹性排班制度

血液净化中心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及个人能力对各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实行了分层级管理,主要分为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四个层级,每人层级负责不同的护理业务;改革排班模式,根据患者的需求执行弹性排班制度,合理安排各班次,保证相互衔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血透病人的连续护理,排班过程中要根据病人情况?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做到优势互补,确保患者的安全,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1.2.4透析前的优质护理

透析前要定期开窗通气,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用消毒液拖地,保持环境整洁;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定期更换床单被套,并及时整理床单,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要准备齐全透析所用物品,并评估机器的性能好,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要让患者明确了解血液的透析治疗的必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5透析中的优质护理

透析过程中仍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合理进行动静脉穿刺,每次穿刺更换部位,妥善固定,以免透析中发生穿刺针滑出?要随时巡视观察患者的病情,加强与患者沟通,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要,及时处理透析中血透机器报警情况?

1.2.6透析后的优质护理

透析结束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对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要全面的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尽可能多的了解健康教育知识,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对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以保证透析间歇期间患者正确的饮食,减少急诊透析次数?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避免患者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1.2.7建立血液净化科护士绩效考核制度

根据医院的综合护理考核制度,制定了血液净化中心的绩效考核细则,对绩效工资实行二次分配,真正体现优劳优得和多劳多得,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效果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堵管及渗血等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工作能力以及健康宣教三个方面,分为“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三个层次,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调查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1

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3.03%,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0.1%,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96%,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2.8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液透析具有专业性强和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增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对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常规护理模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优质护理模式,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护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化宜香.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1):127.

上一篇:经济运行控制下一篇:电影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