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教案

2024-04-13

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教案(精选8篇)

篇1: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教案

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的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并应用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大宅门》音乐视频导入。

同仁堂,百年老店百年情;集百草让这世界都馨香。同学们,中医,中草药,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走近中草药的世界,领略中华中医的神奇与奥妙。

二、新课

1、出示中药名称,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读,正音。

2、你听说过这些药的名字吗?你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出示药品图片及性能。

3、出示活动一:小组读准中药名。

学生读要求,代表开火车读。

4、你还知道哪些中草药的名称? 学生补充,教师补充。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你能代小芳替奶奶解决问题吗?(认识了这么多的中草药,我们来代小芳替奶奶解决问题好吗?)(1)出示:奶奶的话及药品说明书。【主要成分】大黄、黄芩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泻火。用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

【服法与用量】一日三次,一次两粒,儿童减半。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个别患者服药后会出现轻微腹泻、腹痛,可减量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有效期】至2016年12月。(2)思考

⒈ 自己读一读“清热解毒胶囊”的说明书,试着回答奶奶的问题。⒉ 小组交流,分角色表演。⒊ 全班汇报。

5、以一代一。(刚才同学们代小芳替奶奶解决了问题,那么现在请你继续帮忙吧!)

出示另外一种药品说明书,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取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葵花牌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说明书》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一次1/2 袋,二至五岁一次1 袋,六至十岁一次1~2袋,一岁以内依次递减或遵医嘱;一日3 次。

【功能主治】祛痰镇咳。用于小儿咳嗽,支气管炎。

⒈ 这种药治什么病?

2.八岁的孩子一次应该服用多少?

四、拓展延伸

1、小组合作探索。(我知道同学们今天都是有备而来的,那么现在请出你自己准备的药品说明书,咱们试着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解决问题吧!)

每组选择一种“药品说明书”进行自学,从而提取信息并试着解决问题,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

2、总结,布置作业:

读懂药品说明书,我们可以祛病养身,让自己变得更健康。生活中的说明书,当然不仅仅只是药品说明书这一大种类。聪明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请大家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说明书,帮助家人解决更多的问题吧!

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教案

师院附小

武艳 2016年6月

篇2: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教案

江山市四都小学

韩雪峰

教学目标:

1、正确读懂小古文的内容,看懂非连续性文本。

2、掌握小古文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

3、了解题目的规范回答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学会做小古文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掌握方法。难点是牢记做阅读题的规范回答。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上一节复习课。内容是小古文练习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小古文练习题,请大家拿出资料。

小古文阅读

一、通读全文

问:当你拿到阅读题时,你先会怎么做? 对,就是通读全文。(板书:通读全文)

那现在我们把短文通读一遍,看看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所谓通读全文,就是大概了解一下短文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看清题型

同学们,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马上开始做题目么?

是的,不能马上开始做题,我们要看清楚都有什么题。(板书:看清题型)那现在请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小古文里都有哪些题型呢?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内容理解

阅读感悟 这几年的小升初考试中,也就是这几种类型的题目。

小结:这样读一遍题目的好处是什么呢?不仅可以防止漏题,有时还能发现前后题之间存在的联系。

三、认真答题

接下来大家就开始认真答题吧。(给学生做题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1、词语解释 课件出示题目。

让学生回答,再说说做题时用了什么方法?

整理并出示:组词法

利用原有知识

联系上下文

2、句子翻译

涓(juān)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你们认为这句话中,哪里最难翻译?

出示例子:梁国杨氏子。引出第一种方法。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这句话是谁说的? 出示例子:《杨氏之子》的例子。把省略的部分补充上去。出示《两小儿辩日》,问:这句话里什么可以去掉。再让学生翻译。

3、内容理解

这道题是基于我们通读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这样的题目最能检验我们是否对原文理解了。用原文回答这样的题型,这几年的考试中经常出现,也是比较容易的方法。

出示:去年的试题“我们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意思类似?

4、感悟阅读

刚才的题目我们找到原文,但有时就不能用原文来回答,这时我们就要用自己的话来组织了。

出示例子:《学弈》、《两小儿辩日》中的道理。小结:我们今天用了这三个步骤就完成了这篇小古文,希望你们以后再做小古文的时候,也用这三个步骤。

非连续性文本

一、介绍非连的三种类型

二、做题目

1、你是怎么得到第一题的答案的? 对,就是直接提取信息。(板书:提取信息)

有的答案不能直接在文中提取出来,需要我们将几个信息整合起来。板书:整合信息

3、比较归纳

4、第三题就需要我们对信息进行分析推论,也是不能直接得到信息的。板书:分析推论

篇3: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教案

一、需要从生活出发, 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成为常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 才能让他们的学习更具实效。这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为学生搭建生活与学习的桥梁。而在生活中, 最常见的就是说明书, 包括药品说明书、安装说明书以及使用说明书, 等等。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是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有了它, 人们可以更好地生活, 可以真正做到“无师自通”。

因而在上课前, 我就让学生搜集了各种说明书, 从内容、形式等方面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意义, 以熟悉这些说明书, 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做好铺垫。在导入中, 我让各小组分别创设一个生活情境, 有的学生模拟发热, 四肢无力, 怎样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有的学生从网上买了一台水果压榨机, 不知怎样安装;有的学生让爸妈给他买了一台手机, 就是不知道怎样上网, 等等。这样,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头脑里的旧有记忆再现。这时顺势导入说明书, 让学生明白说明书的重要性, 同样也让学生明白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必然性, 因为它在现代生活中属于必备的生存技能, 有了它, 生活中所谓的“难题”不再成为问题!

二、结合生活场景模拟, 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趋向简单

其实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表面上看是很难的, 但只要仔细探究一下, 就会发现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最根本的方式还是需让学生实践, 就像学游泳需要到水里去, 学骑自行车需要自己去尝试一样, 针对学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更需要积极创设各种生活情景, 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生活中习得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这里我结合自己的经验, 着重介绍几种方法:

1. 粗读, 整体感知。常规文本阅读一般都是先整体感知, 再了解内容大概。同样,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也需要学生粗读, 快速浏览, 从而把握说明书的基本信息。比如, 针对上面提到的水果压榨机不会安装, 而说明书内容比较多, 从安装到使用再到注意事项甚至材料, 等等, 如果让学生全部了解, 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课堂时间又似乎不允许,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醒学生快速浏览, 一目十行, 直接从目录开始, 寻找具体安装方面的信息, 如果需要拓展, 也可以根据目录寻找具体信息, 这样学生头脑里的脉络就会清晰, 进而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迅速查找到具体有用的信息。

2. 精读, 提取信息。当学生对说明文有了整体感知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 有针对性地精读有关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信息进行适当删减, 寻找有用信息, 跳过无用信息。比如, 针对《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 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小明今年9岁, 体重30公斤, 属于过敏体质, 他感冒发热, 那么应该怎样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服用完后可以继续服用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吗?这样引导学生根据需要, 直接跳过无关信息, 精读“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栏目中的信息。

3. 整合, 学会推论。找到了相关信息, 仅仅是第一步,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把这些信息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 进而整合加工, 进行简单推论, 从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比如上文提到的小明感冒发热, 每次服用药量应该是1 0 毫升, 至于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则不需要服用。因为在《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中, 其“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栏目中有比较详细的说明。这些信息比较明显, 学生能够迅速发现。但是, 有的信息比较隐蔽, 其隐藏在表格、数据或图表中,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生活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然后做出正确判断。

三、回归生活应用, 让非连续文本阅读创意无限

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不仅仅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更重要的是服务于生活,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 创建非连续性文本,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丰富学生想象思维, 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比如, 针对“头孢克肟分散片”,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综合药品名称、成分、主治功能等几方面制作一份《头孢克肟分散片说明书》。记得很多学生制作得像模像样, 学生们创作的说明书大多在名称上用了方括号, 而且语言表述简洁、准确。有些学生使用了表格, 注明了用法, 即口服、吮服和吞服三种服用方法;还有学生在重要内容下面加上着重号, 以便提醒患者注意。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的创意, 而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创建,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规划、表达、分解、整合等各方面的能力, 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篇4: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教案

关键词: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转化运用;策略

【分类号】G623.2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增加新课程标准的时代意义。非连续性文本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与时代特征,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具有丰富的阅读体验。不仅仅在阅读教学中,在社会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每个社会活动中的人都需要具有的能力,例如地图、说明书等等都需要我准确的解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将一些连续性文本有效的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转化做出相应的探讨。

一、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转化案例

案例一: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

课文内容:有一年春天, 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 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 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 能长途飞行, 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 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教师可以设计一张燕子乘车的图片类似于人类的火车票,上面标注有乘车的时间、车次、目的、价钱等等。这是燕子的火车,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填空。

在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中,是将短文中的信息即“连续性文本”转化为图画中的信息,进行信息的有效筛选。在思考这种问题的时候,需要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与文本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对比填空。在这个题目中,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特别是在学生填写票价的时候,文本信息中,没有直接说出票价是多少需要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票价是零元。

案例二:四年级上册《长城》

课文内容:城墙顶上铺着方砖, 十分平整, 像很宽的马路,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珠子, 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口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教师根据这些教内容,设计长城的平面图,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填出下列问题。

1.(1)代表(2)代表(3)代表

A. 城台 B. 隙望口 C. 城墙

2 . 第一题目中的那些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

在这一题目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图形中的方位、图形的辨别,能在图形中找出相应的信息与文章的内容进行比对,筛选出用用的信息,进行文章的理解。

二、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转化策略

“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呈现方式是不同的,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求有价值的信息,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 要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比较常見的呈现方式是图表。在图表的阅读中,主要要注意以下几项:标题是整个非连续性文本的概括,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主题,例如《圆明园平面结构图》,学生一目了然,这篇课文是学习圆明园的有关知识,这是关于圆明园的平面结构图。(2)在图表的阅读中,要注意标清门类,分清类别,指明方位,哪边是北,哪边是南,我们才能迅速的获取知识,与文本信息进行整合与对比。(3)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时候,要得出相应的结论,例如圆明园的平面结构图中,长春园在那个方位,惜春园在那个方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取相应知识。(4)在图表解读中,对于得到的信息,要重新的理解与整合,将图表与文本信息进行比对,帮助学生有效的筛选信息,引导学生有效的整合结论。

2. 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整合

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还有图片如何从图片中进行信息的整合呢?以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为例,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呈现爬山虎的简笔画图片,根据文段的描述与图片的内容,让学生选择该图片中,爬山虎爬的状态是什么,你是如何判断的?图片中的每片叶子代表的都是什么?你觉有没有画错的地方。在这种图片的信息整合中,主要考察学生对信心的筛选与整合,以及对图形的辨析,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对文本中爬山虎的形状、状态、叶子等等要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进行信息的整合。

3.尝试简单推论

在学生学会整合信息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推论。如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的文章《湿园虫怎么寻找食物》这篇课文,在进行非连续文本的整合的时候,需要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规划:实验的材料、现象、结论以及寻找食物的轨迹。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判断食物放在盒子的左边还是右边是正确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文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湿园虫是利用触角感觉食物的。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非连续性文本的转化,并且善于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调动学生将各种感官投入到学习中去,将文字与图形、图表等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想象能力与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平编译. Pisa 阅读素养及其测评[M].湖北: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

[3]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 人民教育,2012.6.

篇5: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探究

本次网上课程学习我选了李硕棠老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虽然李老师讲的内容是初中的,但对高考的复习指导还是有帮助的。通过学习,受益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自2011版新课标颁布以来,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与检测逐渐成为教育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综观2013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图表、漫画、相关链接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进入高考试题。据顾之川先生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现状与改革》(《中国考试》2014 年第1期)中所说:阅读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肯定会成为“新宠”,而且分值不低。今年的高考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笔者展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成为阅读与考试的常态。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及阅读现状

非连续性文本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PISA测试基于终身学习的动态模型进行设计,界定了四种文本类型: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其中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是阅读材料的两种基本形式。通常,语文阅读教材是通过句子形成段落章节等文本材料构成语文教材记叙、议论、说明等基本形式呈现的连续性文本。而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是以图画、数据表格、符号、图解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中间缺少明显的连续性线索,需要经过思考提炼才能找到相关信息或内在联系的文本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一线教师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尚缺少成熟的经验。

从阅读现状来看,我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明显不足。据PISA2009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首位,其中连续性文本均分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而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异为25分,是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的。另有媒体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中出现一道带有图表的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这道题得了零分。巢宗祺先生指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上的欠缺不只是存在于某一个省,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因此,在课程标准修订时,大家认为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顾之川先生认为采用哪类文本进行阅读测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展现真实的阅读能力,以及日常阅读什么类型的文本。依据促进学习、真实性、能力导向等评估理念,审视当前国际最新测试实践,除目前试卷中的论述类、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外,还可以尝试引入非连续性与混合性文本,采用多篇组合类文本。这样可以全面地考查考生具有时代特点的、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并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多样文本,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或混合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见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新增的课程标准内容进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视野,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指向现代公民终身发展的时代诉求。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性与任务要求

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密不可分。它具有以下特性:

(一)时代性。现代社会高度重视信息的整合和应用,生活节奏加快,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学生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更是铺天盖地。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有像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完整的课文这样的连续性文本,但更多的是体现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比如经常看到的博客和论坛,那一段段、一句句或一字字相互之间的讨论或者回复,就是非连续性文本,而且他们在聊天、论坛中已经不自觉地在运用这样的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时代性。

(二)实用性。非连续性文本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离不开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到电影院看电影时,看到售票窗口的一块告示牌上写着“票价二十元”,我们就明白今天的电影票是每张二十元人民币,正好解决了我们此时需要知道的电影票价问题。而告示牌上的文字就是一段“非连续性文本”。因此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三)生活化。非连续性文本最显著的特性是生活化,学生在生活中随处都能碰到它。比如学生患了感冒,去药店买回一盒治疗感冒的药。看到药盒上写着“每日三次,每次两片”的文字,就明白了这种药的服用方法,按照这样的要求服用,就会治疗感冒,使身体尽早恢复健康。这体现出非连续性文本非常强的生活化的特点。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材料往往不是由逻辑或语意严密的段落结构层次构成,而是呈现多样化,如曲线图、凭证单、说明书、目录表、设计图、地图、问卷、时间表、通知、广告、清单、索引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都有可能进入检测视野。试题既要求学生从文本中获取准确有价值的信息,还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概括与推断,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并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比如有这样一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题,题目主要列举了美林药品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相互作用等。随后针对这个文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美林注意事项第九条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此段文本,找出重要信息(“本药味甜,有芳香,小孩会喜爱喝”“本药用量上有限定”“有较多禁忌和副作用”),然后对这些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为了避免孩子误喝,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药品要放到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这充分体现出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要求考生具有高水平的转换认知能力。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指导 信息时代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在报刊、街头、电视、网络中随处可见,能够从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非连续性文本,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是语文教师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虽然出现于语文教材与试题,但还没有独立的体系,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为例,其中只有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图片两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图片阅读的策略知之不多,对如何读图、如何实现图文转换、如何让学生自主建构从一个文本的阅读到一类文本的阅读策略等不是很清楚,教学实施中自然难以有大的突破,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没有形成全面的理解,造成阅读方法缺失。

基于阅读教材与生活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必须挖掘各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让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互为补充,拓宽学生的认知角度与视野。在进行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时,可以引入非连续性文本,将两种文本有机整合,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简洁、直观性强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阅读图式,提高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效率。很多课文可以利用鱼骨图梳理文章框架,利用结构示意图梳理文中主要信息,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同时,对目前教材中综合性学习、交流平台等板块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也要积极关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进行阅读教学,转换选取阅读材料的视角,以多元化的阅读材料类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此外,还可在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从研究性学习活动来看,我们有很多传统的做法比如重视报刊资源的阅读,尝试开展媒体热点话题的讨论等都很值得提倡。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师应利用这一活动方式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重对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方法。根据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任务要求,其策略关键当抓住三点。

第一,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材料的核心。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第二,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编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第三,建构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

篇6: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一、走近它、认识它——了解文本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与连续性文本相对的概念,指的是基本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类型。

随着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非连续文本运用有增长趋势。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日常的说明书、研究报告、物品清单财务报表、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大量的资料等大都是以非连续文本或混合文本的形式呈现的。它们承载信息的媒介就不止文字或符号,还有图像甚至音响。

平时教学使用的材料和教材中的课文基本是以连续性文本呈现的,对非连续性文本的了解不多,认识不够。

从内容而言,非连续性文本表述的是以事实为依凭的(艺术创作图文除外)客观存在;

从结构形式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不是很紧密,一般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从语言表达形式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多数采用陈述性语句,一般不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这些特点,给考生们阅读这类文本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有助于阅读效率的提升。

二、成也它,败也它——了解考查的层次

温儒敏先生说:所谓“非连续文本”,是与通常我们多见的相对完整的文本不同的,可能就是一组材料,彼此观点还可能相左,然后要求考生阅读之后进行比较、辨识、分析、筛选,形成自己的观点;作文或者阅读题都可能出这样的题。

高考以非连续性文本为载体,考查考生筛选、概括的能力:

多角度多方面获得有效信息;能从一组文本中获得关联性信息;

能根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的事实、价值作出判断。

而教学现状则是“三无”:无教材,无教参,无培训;阅读教学自然基本没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席之地。据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阅读的图表题中,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在这道题上得了零分,占总考生数的20.19%。

可以说,非连续性文本是我国大部分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短板。2017年全国课标卷的三套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都选用了非连续性文本(或者称之为混合型文本),都是选择现在社会中的一种现象为话题,有很强的时代感,紧扣“实用”两个字。

甲卷的新闻材料是垃圾分类问题,两则材料,材料一有图表;

乙卷的新闻材料关乎记录频道节目,四则材料,材料二有图表;

丙卷的新闻材料与博物馆相关,三则材料,材料二有图表。

虽然三套试卷新闻材料话题不一,长短有别,但是都嵌入了图表;虽说材料的数量与难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都不同程度考查了概括与归纳的能力;虽说三套试题的阅读难度不同,设题的角度不同,但考查的阅读量基本相同,考查层次基本一致。

三走近它、辨识它——落实阅读的过程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比如课标乙卷的一组文本,四则材料陈述的角度不同:

材料一介绍央视纪录频道的特点;

材料二用图表显示央视纪录频道在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材料三介绍央视纪录频道运营的模式; 材料四介绍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的特点、运营模式。

把握了基本事实,就可形成一定的关联:央视纪录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可以有多方面的对比,可以求同,也可以求异。

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回回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

比如课标甲卷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新闻材料,文段中提到“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原因何在呢?需要进一步的细读材料,抓住核心性语句进行细读。

通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发现问题的提出在材料而答案在材料二:“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本句由两个分句构成,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二是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两层意思是并列关系,不能互相包容。

有了这样的语句分析过程,7小题很自然就可以选出要求的答案D。7小题的D项“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只关注了一个方面,就确定为“主要原因”气了一个方面,就确定为“主要原因”,与原文的信息不对称,认定语义夸大或者以偏概全就很容易了。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课标丙卷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交代了博物馆作为重要载体的作用: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地区的文史中心,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材料二以图表的方式呈现了博物馆事业增加值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介绍了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方式。综合三则材料,这组非连续性文本着重表现的是博物馆的积极意义,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范围逐渐扩大,作用由具体到抽象。第9小题要求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题旨范围很明确,只要求在科研方面”,很快就能判断材料一与题旨一致,“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前句关乎科研的对象及成果,后一句涉及科研团队,组合在一起就是问题的答案。

四、敬畏它,熟识它——落实规范训练

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规范的步骤不是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在选材时,不仅要关注其实用性,还要关注其趣味性,以便考生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还能用于生活实践,并激发对某个领域的兴趣。相比较而言,2017年甲乙丙三组非连续性文本,“垃圾分类”话题可能更容易获得考生的认同感。

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动笔勾画关键语句,有助于迅速概括重要信息;

快速区分详略处理,有利于选择略读或详读,留出时间精读,挖掘深层次的信息;

尽可能做一些批注,对于梳理层次与关系至关重要。

在阅读训练中,要对文本的阅读速度提出具体要求,更要实时监测阅读的质量;引导学生自主对比和分析阅读收获的信息,并上升到思维训练的层面。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之间、语段之间、语句之间、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存同求异,在对比过程中留主删次,在梳理过程中条分缕析。

个体阅读结束,要盘点阅读的收获,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给他们自我修正与取长补短的时机,以便及时纠正个人的观点或弥补不充分的信息,也就是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这个环节也是检验阅读效果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们的汇报,做好指导、调控与提升,之后再要求答题,这样才是真正的落实。

答题时,要快速审阅题干,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知悉答题的方向与范围,以准确回归文本;圈定信息区间确定核个语白或者关键词语分析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区分主次信息,便于取舍并分条作答。组织语言作答,要保证语句通顺达意,书写完毕要回视自己的答案,再次确保答即所问,确保语句表达符合规范要求。高考将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均设为阅读必做题,不再给考生选做空间,实则是对思维方式不同、素养构成有别考生的全方位考查,而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及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全面覆盖,将有利于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更为均衡和综合的考生脱颖而出,符合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师,作为考生,必须足够重视,一定充分备考,才能优质高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填空题和选择题时有出现,开放性试题成为亮点。考查内容主要为:

①理解概括文本内容; ②提取整合有效信息; ③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④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易于比较等特点,概括性强、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查看标题。

文本的标题有的提示了文本的线索,有的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有的说出了事件的内容,有可以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查看标题,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的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应用文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考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2.通读材料:各则材料是承载文本观点的重要载体,通读时要关注文字材料中的观点,也要注意图表材料的内容,整体了解文意,勾画出和主题相关的信息。3.提取信息: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要善于从字而隐含信息分辨较为困难,而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

4.读懂图表: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

①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②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③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④注释性文字。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注释性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5.注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性文本的其他呈现形式。

四、常考考点、题型和方法指导 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题型: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答题方法:首先查看标题,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意,提取、整合信息 题型:(1)“××”一词是什么意思?(或:请简要谈谈对“××”词语的理解)(2)人们对该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3)请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信息。(4)阅读文本,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

(5)概括或推断这种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

(6)有关部门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题方法:

①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②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③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具体可参考说明文专题相关内容)3.品味文本的语言 题型:(1)文中的加点词有什么含义?

(2)画线句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题方法:非连续性文本里面包含了若干个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些材料多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所以赏析文本语言时可以从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角度入手。

4.结合文本内容,解决具体问题

题型:(1)就“××”问题或现象、事件,谈谈你的看法。(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3)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答题方法:

①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②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篇7: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教案

自2011版新课标颁布以来,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与检测逐渐成为教育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综观2013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图表、漫画、相关链接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进入高考试题。据顾之川先生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现状与改革》(《中国考试》2014 年第1期)中所说:阅读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肯定会成为“新宠”,而且分值不低。笔者展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成为阅读与考试的常态。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及阅读现状

非连续性文本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PISA测试基于终身学习的动态模型进行设计,界定了四种文本类型: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其中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是阅读材料的两种基本形式。通常,语文阅读教材是通过句子形成段落章节等文本材料构成语文教材记叙、议论、说明等基本形式呈现的连续性文本。而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是以图画、数据表格、符号、图解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中间缺少明显的连续性线索,需要经过思考提炼才能找到相关信息或内在联系的文本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一线教师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尚缺少成熟的经验。

从阅读现状来看,我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明显不足。据PISA2009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首位,其中连续性文本均分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而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异为25分,是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的。另有媒体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中出现一道带有图表的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这道题得了零分。巢宗祺先生指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上的欠缺不只是存在于某一个省,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因此,在课程标准修订时,大家认为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顾之川先生认为采用哪类文本进行阅读测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展现真实的阅读能力,以及日常阅读什么类型的文本。依据促进学习、真实性、能力导向等评估理念,审视当前国际最新测试实践,除目前试卷中的论述类、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外,还可以尝试引入非连续性与混合性文本,采用多篇组合类文本。这样可以全面地考查考生具有时代特点的、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并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多样文本,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或混合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见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新增的课程标准内容进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视野,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指向现代公民终身发展的时代诉求。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性与任务要求 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密不可分。它具有以下特性:

(一)时代性。现代社会高度重视信息的整合和应用,生活节奏加快,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学生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更是铺天盖地。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有像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完整的课文这样的连续性文本,但更多的是体现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比如经常看到的博客和论坛,那一段段、一句句或一字字相互之间的讨论或者回复,就是非连续性文本,而且他们在聊天、论坛中已经不自觉地在运用这样的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时代性。

(二)实用性。非连续性文本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离不开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到电影院看电影时,看到售票窗口的一块告示牌上写着“票价二十元”,我们就明白今天的电影票是每张二十元人民币,正好解决了我们此时需要知道的电影票价问题。而告示牌上的文字就是一段“非连续性文本”。因此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三)生活化。非连续性文本最显著的特性是生活化,学生在生活中随处都能碰到它。比如学生患了感冒,去药店买回一盒治疗感冒的药。看到药盒上写着“每日三次,每次两片”的文字,就明白了这种药的服用方法,按照这样的要求服用,就会治疗感冒,使身体尽早恢复健康。这体现出非连续性文本非常强的生活化的特点。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材料往往不是由逻辑或语意严密的段落结构层次构成,而是呈现多样化,如曲线图、凭证单、说明书、目录表、设计图、地图、问卷、时间表、通知、广告、清单、索引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都有可能进入检测视野。试题既要求学生从文本中获取准确有价值的信息,还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概括与推断,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并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比如有这样一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题,题目主要列举了美林药品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相互作用等。随后针对这个文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美林注意事项第九条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此段文本,找出重要信息(“本药味甜,有芳香,小孩会喜爱喝”“本药用量上有限定”“有较多禁忌和副作用”),然后对这些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为了避免孩子误喝,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药品要放到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这充分体现出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要求考生具有高水平的转换认知能力。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指导 信息时代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在报刊、街头、电视、网络中随处可见,能够从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非连续性文本,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是语文教师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虽然出现于语文教材与试题,但还没有独立的体系,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为例,其中只有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图片两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图片阅读的策略知之不多,对如何读图、如何实现图文转换、如何让学生自主建构从一个文本的阅读到一类文本的阅读策略等不是很清楚,教学实施中自然难以有大的突破,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没有形成全面的理解,造成阅读方法缺失。

基于阅读教材与生活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必须挖掘各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让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互为补充,拓宽学生的认知角度与视野。在进行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时,可以引入非连续性文本,将两种文本有机整合,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简洁、直观性强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阅读图式,提高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效率。很多课文可以利用鱼骨图梳理文章框架,利用结构示意图梳理文中主要信息,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同时,对目前教材中综合性学习、交流平台等板块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也要积极关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进行阅读教学,转换选取阅读材料的视角,以多元化的阅读材料类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此外,还可在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从研究性学习活动来看,我们有很多传统的做法比如重视报刊资源的阅读,尝试开展媒体热点话题的讨论等都很值得提倡。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师应利用这一活动方式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重对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方法。根据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任务要求,其策略关键当抓住三点。

第一,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材料的核心。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第二,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编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第三,建构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

(1)图文转化策略

图表、图形等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检测学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学生可以运用图文转化策略,全面了解文本包含的主要栏目、项目、类别、数据等信息。例如由图到文的转换,一般来说需经过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以图解文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几步:正确领悟文字材料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建构起事物各要素间的联系→准确描绘图表中要反映的内容→分析总结图表中的规律,与文字内容加以对照。图文并茂整合信息是对信息进行比较与归纳、总结与提炼的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的结果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比较与评价。

例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 80 字。

图画题往往以独特的线条语言形象地展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寓知识与能力于图画之中,体现了语文实用性的特点。学生应该通过对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将其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深层含义。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巷口》,画面上的老人和孙子立在巷口盼望着什么。在正确理解图画语言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主要解释和发掘图像的隐含意义,使用文学性语言评价图像的形式和内容之美。解答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 ― 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2)分类阅读策略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类型多、形式多样,要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分类阅读。例如文本类的要理清结构层次,抓住每个层次的中心词,归纳主旨大意;图形类的重点阅读标题和简要的文字提示;表格类的通常要关注表头中的重点栏目和数据变化等等;清单、目录、索引、说明书等条款型宜采用快速阅读策略,抓住关键信息;材料探究型的要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目。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篇8:“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初探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呈现形式

虽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一个“新名词”, 其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在实践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它包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各种宣传栏、说明书、统计图表、超市小票等材料中。所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指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 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领会文本的意思,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首先要弄清“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区别”。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 例如小说、散文等, 这种阅读材料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完整的信息;而非连续文本则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 是一种图文结合式的阅读材料, 其中包含的很多信息通过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 省略了许多文字信息, 这种阅读材料形象、简洁、明了。其次是要明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在大语文观下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立体地去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和发展学生们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有意义的东西和获得乐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人类与社会奥秘的不断发现, “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形式是多元化的, 目前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单一的图与表等文本, 如公交站牌、车票、时刻表、导游图、旅游报价单、产品配方表等;二是内含图表的综合性文本, 如产品说明书, 有图表的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三是与信息相关、包含图表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文本集群;四是以某一指向为目的的多种内容资料的阅读, 如地图、时刻表及风土人情等相关资料。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要求

(一) 图文对照, 信息互补

“非连续性文本”之所以图文并茂, 主要原因是文字说不清楚用图表来补充, 文字表达太啰嗦用图表来代替, 而且一目了然。因此,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能把图片、图表等提供的信息和文字材料联系起来,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 从图文中提取重要的信息

这类文本, 文字内容是必要的。阅读这种文本要能提取重要的信息。像《湿圆虫怎么寻找食物》这个文本中“利用盒子的盖做出三条长条纸板, 拿来做图片中的走道”一句, 重要的信息是“用什么材料”、 (盒子的盖) “做什么” (走道) 、“怎样做” (做出三条长条纸板) 。而这些长条纸板究竟做成什么样的走道, 那就要通过读图来获取信息了。

(三) 解释和推论

文本的有些内容不是直接写出来的, 读者在将文本信息运用于实际情景时, 需要运用推论对信息做出解释。如《湿圆虫怎么寻找食物》这个文本图中有文字说明“走道宽度要刚好让湿圆虫通过”、“长条纸板下面不要留缝隙”。这是两条操作指令, 但我们要进一步思考文本为什么要在此处提醒我们?由于湿圆虫体型扁平, 可以轻易地从缝隙下通过, 左转或右转的行为就分辨不出来了。通过解释, 我们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再如, “把湿叶子放在盒子的右边, 然后让湿圆虫再走一遍, 它们会往哪边走?”不是瞎猜, 而是需要通过推论作出假设。

(四) 比较与归纳

“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是几个独立文本的组合, 甚至在阅读中自发去寻找相似内容阅读, 如学了《鲸》, 就想寻找介绍《海豚》的文本。这类阅读就需要比较, 并通过比较归类。

(五) 反思与评价

适应“非连续性文本”反思与评价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不同文本介绍相同内容, 你觉得哪种更有趣, 更喜欢, 各有什么长处; 第二种是多元文本, 即把多篇独立文本放在一起, 他们可能在内容上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 可能相互补充, 也可能相悖。如怎样的人体适宜进西藏:一种说法“瘦的人更适应, 胖的人不行”;另一种说法“太瘦的人不行, 胖的人更适宜”……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文本, 谁都想搞清“什么人最适宜”, 这是阅读中经常碰到的。

三、“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思考

(一) 认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价值

国际上把小学的阅读教学分为两个阶段:1-3年级是“学习阅读”, 4年级以后是“通过阅读学习”。小学各科中, 如数学、科学、美术等教材, 大多是以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呈现的, 而日常生活中, 看广告、看地图、看天气预报、看汽车火车时刻表等, 都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 童话、小说、故事、诗歌、散文给予学生精神滋养, 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则直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连续性文本”早已引起重视, 但“非连续性文本”还未真正进入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针对这种情况一是用好教材中的插图。我们的课文, 图文并茂, 引导学生在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 并得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或结论, 再阅读课文, 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也可以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 再“帮”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 或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 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等等。如《将相和》一文中的插图:这幅图中, 可以让学生猜想故事的主人公, 并想象故事内容, 从图中可知的信息, 让学生想象描述故事的内容。

(二) 关注课外的广告图标

我们生活在处处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包围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遇到诸如:药品、产品的说明书、商业图标、店名等等, 利用这些非连续性文本,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 如何获取信息, 并讨论, 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如:根据一则药品说明书, 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阅读:这则说明书给我们介绍了什么药?是干什么用的?治疗作用是什么?要注意什么事项?储存条件是什么?通过阅读这则“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我们的阅读能力有什么样的提高。如教师针对《美林药品说明书》 (原文本略) 设计了如下练习:

练习1.【美林注意事项】第七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 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半夜, 张小明体温39℃, 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 喂小明。

B. 陈琳感冒发热, 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 又吃了美林。

C. 王方身体发烧, 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 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 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 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 才八个月大, 就有21斤了。有天发热了, 妈妈心疼, 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练习3.【美林注意事项】第9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请阅读整篇说明书, 说出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练习, 学生针对问题回答, 对说明书内容会进一步深入研读, 有效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整合学科图表材料

语文是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恰好其他学科中, 如科学、数学, 也会遇到图表, 适当地引进其他学科中图表材料, 教学中, 可适当选取这些图表来让学生阅读, 重点是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分析解释信息, 并做出评价, 当然不是依图解题, 而是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 指导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获取重要的信息

一个“非连续性文本”提供的信息常常有重要的和不重要之分, 教师要指导学生加以分辨。例如, 某个售楼广告, 可能有许多描述这个楼盘绿化如何美丽、设施如何先进之类的语句, 关键信息主要是地段和价格。售楼广告写的是“居家宁静”, 然极有可能是“位处僻巷”。

写的是“屋前有公交车站牌”, 极有可能的事实是“没有捷运经过”;写的是“离市场近”, 极有可能是表示此地“学区不佳”等。面对有些广告, 则需要分辨其中是否有虚假成分。

(五)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对于由多个材料组成的文本, 要善于比较, 分辨它们的异同, 形成自己的观点。要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自主建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的要求, 在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时, 对来自不同信息来源的信息要能进行归纳、综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 第三学段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领会文本的意思,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也好, “领会文本的意思”也罢, 皆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补充目的是为了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 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摘要:本文从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呈现形式、“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要求、“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思考等三个方面, 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进行了初探。

上一篇:加油加气站用安全设施下一篇:2010高考满分作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