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工作情况简介

2024-05-01

司法所工作情况简介(共14篇)

篇1:司法所工作情况简介

XX司法所工作简介

XX司法所位于XX县城中心,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辖XX个行政村,X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X户X人。司法所为副科级建制,现工作人员X人,其中本科X人,大专X人(法律专业X人),党员X名。

一、规范化建设

司法所现有办公用房X间,面积X平米,设有所长室、调解室、法律服务室、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办公室,配备了固定电话、台式电脑、打印机、文件柜、桌椅、公务用车等必要的办公设备。我们全面组织开展“五好司法所”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了《司法所工作制度》、《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回访、登记、统计》等二十八项制度,分别设立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普法宣传等八项统计台账,各类表册记录健全,文书制作规范。

二、人民调解工作

辖区现有调委会X个,调解员X人,今年来,按照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暨“矛盾化解制度建设年”活动安排,各调委会坚持一月一排查、一分析、一报告,全面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司法所对X个行政村,X个社区,X个镇直单位进行划片,包任务,包调解,保稳定。对邻里、道路、婚姻等一般性纠纷,力争做到调处一起成功一起,不留积案,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共组织培训人民调解员X次,各调委会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X起,调处成功X起,成功率达到X%。

三、法律服务工作。

法律服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这个主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我们从代书、咨询等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扩大群众的受援面,另一方面增强干群的亲密感,为全乡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今年共解答法律咨询XX人次,代书XX份,办理法律服务案件X件。

四、安置帮教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以签约帮教、协调安置为重点,全面落实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安置、帮教和有关协调工作。年初我们组织开展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工作,落实了“三帮一”的帮教责任制,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真正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对回归人员采取“随回随接随登记”,对其定期进行帮教谈话,对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贫困的回归人员,及时与民政部门衔接进行救助,对符合用工条件的失业人员,推荐到县过渡性安置基地就业。至目前已推荐安置回归人员XX人,安置率达到XX%,帮教率达X%,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

五、社区矫正工作

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我们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XX人(其中缓刑XX人,假释X人,管制X人)一一签订了责任书、建立帮教小组,采取定期谈话、回访、组织集体公益劳动等帮教措施,使矫正对象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从内心解除思想包袱,做一名守法公民。同时,建立了社区矫正飞信群,实现了对社区矫正对象信息管控的全覆盖。

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认真组织实施“六五”普法,全面推进依法治镇进程,采取以会代训,以案说法,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年内司法所共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巡回全镇重点区域进行宣传教育XX场次,发放宣传资料XX余份,受教育群众达XX多人,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和进村组活动,对广大师生和群众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共开展培训班XX场次,办板报、专栏XX面,制作法制宣传活动展版XX面,受培训的师生及群众达XX万多人次。

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为确保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我们通过召开动员会,制定实施方案和各阶段学习安排表,就各阶段的时间、内容、方法做出具体安排,规定每位所员每周集中学习一次,其他时间根据学习计划做好自学。要求全体人员记好政治理论、法律知识、业务工作三本学习笔记,积极撰写心得体会。

篇2:司法所工作情况简介

**司法所工作简介

**镇共辖9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13个镇直属机关,现有人口2.3万人。**司法所现有副科级所长1人,司法助理员1人,司法服务生1人,镇政府调配工作人员2名。全镇共有调委会10个,人民调解员139名。近年来,**司法所调处大量矛盾纠纷,职能作用发挥充分,2010年获得了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一等奖。

在人民调解工作上,我们在健全调解网络的基础上,制定了“信息排查到位、方法措施到位、问题处理到位、三调联动到位”的“四到位”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进了观察员参与调解机制。截止目前全镇共受理矛盾纠纷183起,调处成功179起,其中化解历年积案2起,调处群体矛盾纠纷5起,调处成功率99%。在社区矫正工作上,我们在积极落实市、县有关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还探索出了具有人文关怀特色的“五个一”管理模式,即:加入一部亲情电话、制定一本个性化法律服务读本、每月一次量化考核、与村委会、与其亲属分别签订一份社区矫正协议书。全镇现在管社区矫正对象5名,无一例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现象发生。在安置帮教工作上,我们主要落实了“无缝衔接、结对帮教、安置就业”三项工作措施。今年,我们从兰州女子监狱接回刑满释放人员1名,建立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2处,安置刑释解教人员24名,全镇16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例重新犯罪。在法律服务工作上,我们积极拓展法律服务业务范围。今年我们共解答法律咨询40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3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起,办理见证5起,协办公证5起。在法制宣传工作上,我们主要开展了“法律进学校、法律进村组、法律进家庭”三进活动。今年我们为学校举办法律讲座18起,为群众散发法律宣传册1700份,在***职业培训学校专设了法律讲堂。

篇3:司法所工作情况简介

今年以来, 南开区嘉陵道司法所以提高队伍能力为目标, 着力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技能培训、实战测试、模拟走访等形式多样的练兵活动。

一是坚持技能培训, 切实增强岗位练兵的实效性。针对全所干警需要理论知识“充电”这一情况, 集中时间开展技能培训。针对《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矫正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学习, 使大家对矫正管理制度、程序等方面的内容熟练掌握。同时加强了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工作培训, 邀请市人大代表、南开区嘉陵道街罗江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孙兰敏宣讲关于社区调解工作以及如何化解矛盾纠纷等业务知识, 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是坚持实战测试, 努力突出岗位练兵的针对性。司法所以增强管理能力为核心, 以提高工作水平为重点, 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主要考核矫正管理的任务、制度、内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坚持模拟走访, 不断增强岗位练兵的生动性。坚持寓教于乐, 通过开展模拟走访活动, 以矫正人员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素材, 模拟走访现场重点培养工作人员的情况分析、法规适用、问题处理、信息汇总等能力提高了岗位练兵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用心打造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廉洁自律良好形象

2014年9月3日下午, 天津市南开区向阳路司法所在管的社区服刑人员李某来所里例行报到, 其在向阳路司法所干警不知情的情况下, 暗自将8箱水果梨放在司法所外墙处, 待其例行报告结束后, 才将此事告知向阳路司法所干警。向阳路司法所干警在电话里义正辞严拒绝其所送礼品, 并立即通知他的姐姐叫来出租车将8箱水果梨负责运回其住所。目前, 8箱水果梨已如数退还给李某本人。

篇4:司法所人民调解工作之思考

在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如下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与思考:

调解协议书的效力缺乏强制性。调解以自愿参与为前提,一方当事人拒绝调解,则调解不能进行。调解协议书签订后,只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而不具备法律上强制性的执行效力。当事人一方可以随时反悔,不遵守调解协议,而对方当事人无法追究。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去法院起诉。法院的判决书是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但调解协议无此效力。矛盾纠纷调解的本意就是通过非诉手段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调解协议书强制性的缺乏,却使得这种矛盾纠纷的解决手段非常乏力。各方面工作人员耗时耗力调解完毕,签订了协议书,当事人一方随时可以反悔,另一方当事人还要去起诉,这样既浪费了国家的公共资源,又使矛盾纠纷得不到解决,同时,调解的公信力也会下降。

调解员的工作缺乏专一性。人民调解工作在现实中由街道司法所和各社区的专职、兼职调解员具体实施。专职调解员包括司法所长,司法所工作人员,各社区治保主任担任。兼职人民调解员由街道劳服,计生,民政,安检,综治,信访等科室的负责人以及各社区上述工作的专干人员担任。就专职人民调解员来说,司法所长、司法所工作人员、各社区治保主任是专职人民调解员,但是,调解工作却是他们负责的众多工作中的一项而已。以W司法所为例,司法所长一人,司法所工作三人,其中一人是社区矫正专职社工。四个人要完成司法所的所有日常工作,包括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同时还有配合完成街道办事处综治,法制,信访,稳控等等工作。他们能有多少精力投入到调解工作中。社区的专职调解员为各社区治保主任,一个社区的治保主任为一人,他们的工作就更加繁杂了。兼职调解员为街道各部门负责人,社区各项工作的专干,他们本身就要负责一个部门或者一块业务的工作,又能有多少精力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缺乏专一的调解员,使调解工作得不到人力上的保障。

调解经费缺乏保障。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适当的调解补助,既是调解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调解员工作积极性的保障。调解分为主动调解和依申请调解。主动调解以深入群众进行排查为基础。到群众中去,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解矛盾,第一时间化解矛盾,这是调解工作最好的方式。但是,现实情况是,连路费都没保障。所以主动调解,现实中,基本无从谈起。依申请进行的调解,都是矛盾纠纷已经产生,甚至激化之后而进行的调解,失去了矛盾纠纷刚产生时进行调解的最佳时机。经费的缺乏,使得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受到打击。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解决:

通过立法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人民调解协议,是在调解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情况下,自愿订立的协议书。当事人双方签字按指纹的同时,即表示调解协议成立,当事人自愿按照协议内容履行相关义务,享受相关权利。事后一方当事人反悔,致使另一方当事人无法享受其应得权利时,应该有相应法律条款保障其利益得以实现。这种保障方式,就应该是申请强制执行。只要调解协议书是在双方当事人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并且协议相关事宜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强制性规定,那么,此调解协议就应该被赋予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效力。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性,是确保协议内容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是确保协议双方当事人权利的必要手段,是确保调解协议书公信力的必要手段。

设立真正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市司法局、区政法委、区司法局以及街道办事处,应该协同配合,尽快制定措施,要么招聘,要么在现有工作人员中确定,在各街道司法所以及各社区设立专岗专干的人民调解员。一方面,此举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及时排查化解。现实情况中,主动调解很少,大多是依申请调解,其原因就是因为调解员无法做到专岗专干。调解员岗位的专岗,能够使得调解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入户走访,排查矛盾纠纷;能够使得调解员在知道纠纷的第一时间,能够上门调解;能够使得调解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调解当中去。第二方面,此举有利于针对性的开展调解员培训。法律法规的熟悉,调解技巧的提高都离不开义务培训。现实中,无专岗调解员,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社区治保主任,都是轮流去参加培训,结果就是大家都会一点,但是都不精通;遇到了矛盾纠纷,谁有空谁去调解;谁都可以调解,但是,都不能调到最好。为避免种尴尬情况,设置专岗调解员,统一由他们参加培训,熟悉法律法规,掌握调解技巧,遇到矛盾纠纷统一由他们去调解。在培训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磨练技巧,这样才能让调解工作越来越好。

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加大调解员调解补助。调解员排查走访,入户化解矛盾,首先就牵扯到路费和误餐费。制定相应的标准,给予适当的补助,无疑对促进工作的开展和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都有好处。另一方面加大调解室的建设投入。可仿照法庭的布置来布置调解室,使得当事人进入调解室,就直觉的感受到人民调解是神圣、公正、庄严的事情。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做好审计工作。各司法所应当按照季度上报调解经费的使用情况,列请明细,附带发票,以供纪委和审计部门审核,要做到每分钱都用在实处。

人民调解工作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以上举措,笔者坚信,人民调解工作会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5:飞龙司法所工作创新简介

飞龙司法所现有司法助理员2人,位于飞龙镇,全镇幅员面积26.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员会,150个村民小组,8772户,25933人。今年来,飞龙司法所结合社区矫正工作试点镇和“警民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形式,探索出了“汤群芳人民调解十三法”、社区矫正“六字诀”和“五谈一归”工作法。

一、汤群芳人民调解十三法

(一)准绳裁量法。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调解的方法。

(二)穷根寻据法。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过程中对案件深入调查,实地搜集相关证据,最终化解纠纷的方法。

(三)排异求同法。指针对一些没有或很难取证的案件,只能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即一方的最大承受能力与另一方的最低接受意愿进行调停,最终达成协议,化解纠纷,使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的方法。

(四)心理疏导法。指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对当事人的心理进行沟通,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让一方当事人得到一定心理安慰,消除双方之间的障碍或误解,从而快速化解纠纷的方法。

(五)趁热打铁法。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洞察、诱导并抓住有利时机,趁热打铁,及时进行调解的方法。

(六)降温冷磨法。指针对当事人需要一定时间反省的案件,而采取不急于解决的方法。

(七)中立公正法。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时,不偏不袒,居于中立,公正处理纠纷的方法。

(八)换位思考法。指人民调解员在解决纠纷时,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双方换个位置,即站在对方的立场,多为对方想一想;另一方面就是当人民调解员受到当事人埋怨的时候,要置身于当事人的角度,客观思考,从而促成问题解决的方法。

(九)利弊权衡法。指通过对处理纠纷的各种方式的利弊进行比较,让当事人自愿选择某种方式或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

(十)刚柔相济法。指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根据情况,当硬则硬,该软则软,做到“软硬兼施”,以彻底地化解矛盾的方法。

(十一)粗细结合法。指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对案件的陈述和处理,宜粗则粗,当细则细,促使矛盾纠纷解决的方法。

(十二)避锋防撞法。指调解员在调解中,巧妙地使当事人避开对方激烈的情绪和锋芒,以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

(十三)异地化解法。指当调解员遇到有些难于调解的群体性纠纷的时候,将当事人双方代表从纠纷发生现场转移到干扰小和无刺激的地方去调处的方法。

二、社区矫正“六字诀”

一“谈”:即是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到司法所报到,进行一次思想汇报;

二“帮”:即是在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时提出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通过社区矫正工作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政策范围内及时解决,扫除矫正对象的后顾之忧;

三“教”:即是组织矫正对象进行法律知识学习,使其从根本上辨别善恶,分清是非;

四“引”:即是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心理咨询,引导其摆脱内心阴影,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

五“管”:即是通过矫正对象家属、协管员、志愿者等矫正力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管,监控其日常生活,防止其外出滋事重新犯罪;

六“访”:即是通过协管员每季度进行一次走访调查,及时了解其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并形成季度考核表,以确定其矫正方式。

三、“五谈一归”工作法

一是与矫正对象本人谈话,观察其悔罪态度; 二是与矫正对象家属谈话,了解其帮教力度; 三是与矫正对象邻里谈话,掌握其日常表现; 四是与矫正协管员谈话,确定其矫正方式; 五是与矫正责任人谈话,疏通矫正流程;

“一归”:即将谈话内容归纳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

篇6:司法行政工作简介

司法行政机关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司法体系和法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于1949年10月30日设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同时在各大行政区成立了行政区司法部,大行政区撤销后,又陆续建立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地区、市一级设有专管司法行政工作的机构。建国初期的一年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改革旧的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建立律师公证制度,创办政法院校,培养法律专门人才,培训司法干部,开展法制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1959年,全国司法行政机关被撤销,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种状况整整延续了20年。1979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决定,加强司法行政工作,重建司法部。同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迅速建立地方司法行政机构的通知》。我国的司法行政工作揭开了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和任务主要有12项:

1、监督和指导全国监狱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工作,监督和指导全国劳动教养工作;

2、制定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检查各地区、各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指导对外法制宣传工作,管理法制报刊;

3、监督和指导全国的律师工作和法律顾问工作,管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和在华设立的外国(境外)律师机构;

4、监督和指导全国公证机构和公证业务活动,负责委托港澳地区律师办理在内地使用的公证事务;

5、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和司法助理员工作;

6、管理部直属的高等政法院校,指导全国的中等、高等法学教育工作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

7、组织参加联合国有关预防犯罪领域的会议和活动,承办联合国有关对口部门的往来业务,组织参加国际有关人权问题的法律研讨和交流活动、开展政府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

8、参加与外国签订司法协助协定的谈判,负责国际司法协助协定执行的有关事宜;

9、参与国家立法工作,组织司法领域人权问题研究;

10、监督大型监狱、劳动教养场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

11、指导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助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司法厅(局)领导干部。

篇7:司法所简介

太原街街道位于和平区中部,是市、区经济贸易和文化娱乐及购物中心。辖区占地面积3.71平方公里,所属11个社区,11.7万人口,流动人口2558人。太原街步行街日客流量50余万人;驻街企、事业及个体户4200余家,年纳税额11亿余元人民币;先后由6个街道办事处合并而成。

太原街司法所成立于2007年8月。区司法局和街道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司法所建设,多次实地考察司法所办公场地,最终街道党工委选择了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的临街门市房,做为司法所办公用房。区司法局投入10万元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并购置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司法所内设所长室、综合办公室、人民调解室、接待室、档案室(打印、传真室),同时配备专职司法工作人员5名。全街有人民调解委员会30个,人民调解员254名。

建所以来,司法所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8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9%以上。防民转刑案件2件;防群体上访8起,3100余人次。为两劳释解人员发放救助款及物品,折合人民币总计14300余元。安置就业50余人次,两劳释解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有效地维护了太原街地区的和谐与稳定,充分发挥了司法所的职能作用,为太原街街道创建东北第一街保驾护航!

新华司法所

新华街道位于和平区南部,与铁西区相邻,地域面积为2.12平方公里,辖区内设11个社区,9.8万人口,2.2万流动人口,是和平区一个较大的街道。新华司法所成立于2007年5月。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内设所长室,办公室,调解室和档案室,区司法局投入10万元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并购置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建所以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7起,调处矛盾纠纷160件,成功率达95.4%,防激化案件2起,防群上访案件5起。新华西社区调委会的“茶桌调解法”,被沈阳日报给予报导,受到市、区司法局的肯定。2008年,在全市开展的“万人大调解”活动中,司法所率领百名调解人员,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蚁力神集团与蚁民之间的合同纠纷这一社会焦点处置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全街涉及1300多户蚁民,返款金额达上千万元,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好评。新华司法所先后荣获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单位、市先进司法所和规范化司法所荣誉称号。

马路湾司法所

马路湾街道位于和平区中心。辖区和平大街是沈阳市金融一条街,辽宁省委所在地。管辖区面积1.56平方公里,共8个社区。常住人口7.4万人,流动人口6500余人。

马路湾司法所成立于2007年7月。有工作人员6人,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人民调解员106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0%。

司法所办公面积200平方米,内设所长室、接待室、调解室、办公室、档案室。区司法局为司法所投入10万元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并购置了现代化办公设备。建所以来,司法所发挥工作职能,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先后获得沈阳市安置帮教先进集体、沈阳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沈阳市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司法所成立以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9起。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万人大调解”活动中,调处了87起各类矛盾纠纷,化解了5起群体上访事件,防止了地区内自杀事件、民转刑案件、群体械斗案件和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八经司法所

八经司法所成立于2007年5月。所管辖区面积1.8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7个社区,人口6.5万。有人民调委会23个,人民调解员216名。

司法所建立一年来,共接待法律咨询386余次,调解各类纠纷374起,调解成功率98%以上。组织开展了8次法律咨询宣传活动。

在今后工作中,司法所将继续努力,认真做好调解工作,了解地区内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为地区居民排忧解难,把调解工作做到实处,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构建和谐和平、和谐社区奠定良好基础,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扎实推进了司法行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开展。

淳 口 司 法 所 简 介

1982年淳口、路口两乡开始建立司法办公室,配备专职司法助理员。1995年并乡建镇后,镇改设司法所。2006年3月原淳口镇与山田乡合并成淳口镇。2009年投资30万元,建筑面积445平方的司法办公大楼峻工投入使用。淳口司法所在岗人员现有3名,其中司法专项编制2名。辖区内有19个村(社区),254个村民小组,6.28万人口,16098户,总面积240平方分里。

该所坚持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务水平:一是落实完善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三调联动”作用,确保了重大疑难矛盾不出镇。二是创新推出了“零案村”、“流动联合调解室”、“10+1”、调解机制,使矛盾发现得早、处理的好,确保了小矛盾不出组,基本矛盾不出村,从而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三是加强了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80后、90后的特点,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孤僻心态,举办了“学法、守法,争当优秀青少年”的普法学习活动,结合学校、家庭、政府各个层面的关心关爱,增强了留守儿童学习的自信心和法制观念,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预防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四是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按照宽严相济的帮教要求,制定了社区矫正手册和矫正方案,率先推出“七心”(耐心、爱心、细心、信心、恒心、齐心、责任心)工作法,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成效显著。

篇8:司法所工作情况简介

司法工作室是司法行政向基层发展延伸的重要载体, 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4年初部署该项工作以来, 南开区司法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大力推行基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 通过建立社区司法工作室,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全力搭建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平台, 构建覆盖全区的司法行政服务网络, 直接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社区司法工作室设有人民调解庭、司法工作办公室。工作内容包括: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律宣传等。同时将全社区划分为着干网格, 实行网格化管理, 每个网格都确定信息员、调解员、法制宣传员、社区律师, 实现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社区的延伸。通过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会稳控等工作职能延伸到基层, 形成零距离司法为民服务体系, 为社区群众及时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篇9:积极加强司法宣传工作

关键词:司法;宣传

高基庙司法所是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司法工作的“窗口”,是社会主义法制宣传阵地的前沿。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回应社会关切,传播司法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全面及时、准确客观地向社会传递人民司法公正司法、为民司法的工作举措和工作成果,充分发挥司法宣传工作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凝聚力量的作用,全面提升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树立良好形象,对于促进辖区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结合本县司法实践,笔者认为,切实抓好基层司法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司法所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去年12月,建起了镇区中心街道司法行政文化一条街,总长度两公里,在77根电线杆上挂起了154块宣传牌,内容涵盖了司法行政的四大职能。通过各种途径的法律宣传,切实提高了基层广大干部及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为法治社会的有效建立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发挥司法所贴近基层,服务便捷的优势,为广大基层组织和弱势人群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今年上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件,涉案金额达117.8万元,切实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做到了制度化、经常化,近几年来无一例重新犯罪。特别是人民调解工作成绩斐然。在抓人民调解工作时,狠抓人民调解队伍的培训。做到了网络全覆盖,镇、村、组、户均建有调解组织和信息员,每月全镇组织一次矛盾纠纷排查、一次调解主任例会已形成惯例。发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复杂纠纷不出镇”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近三年来,我镇无一例未调结的纠纷。在“人民调解文化社区行”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栏、漫画、人民调解文化一条街等形式,宣传人民调解文化的氛围。每年并印制人民调解文化纸巾两万份,分发到全镇各中小酒店、宾馆及各种娱乐休闲场所,让过往的消费人群体会到人民調解文化的氛围。今年,我所已办理人民调解案件12件,并建有纸质卷和电子卷各一份。下面将重点介绍二方面司法宣传工作的经验。

一、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积极发挥司法所工作效能

高基庙司法所在石首市司法局党组及高基庙镇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努力实现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信任为已任的工作目标。该所认真贯彻石首市司法局党组提出的“以数字司法为总览,以打造三大工程为主线,以构建五大平台为载体”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认真做好“四篇借势文章”。在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中,制定了具体工作目标,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创建平安石首、法治石首,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认真总结,深入分析,正确把握司法行政宣传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近年来,高基庙市司法行政系统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宣传高基庙司法行政工作自身改革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情况,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突出成效,增进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对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作用的理解和认同。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以大调解中心为载体,狠抓组织网络及队伍建设。全镇共建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27个,村民调解小组201个,聘请调解信息员932人,做到了人民调解网络遍布城乡。近两年来司法所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7件,调解成功率100%。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疑难重大纠纷23件,赔偿标的达351.3万元。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复杂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3至5月间,高基庙镇某企业连续发生3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高基庙司法所闻讯后,主动请战,积极组织调解,将3起可能引起群众性事件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其中有一件受损方当事人系湖南省华容县人,最终领到7.2万元赔偿金时,感慨万分,对司法所工作人员说:“外乡人的权利同样可以受到法律保护啊!”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公路扩建、招商引资项目等迅猛发展,征地拆迁无疑增多,由此带来的矛盾纠纷日趋增加。在司法所人员本身不多的情况下,只得不分白天黑夜,无法定的双休节假日,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村组农户进行走访调查,摸排矛盾纠纷隐患,及时调处化解。在调解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一桩桩难事得以化解,让一对对紧皱的眉头漏出了笑脸。

参考文献:

[1]包美霞.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对策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5,(3):81-85.

篇10:马营司法所简介

马营司法所简介

马营乡地处梁山县城西部,全乡共辖24个行政村。马营司法所内设法制宣传办、法律援助办、安置帮教办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承担维护稳定、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安置帮教和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现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县司法局委3名专职工作人员,乡党委、政府明确专职人民调解员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并承担本乡区域内法律服务业务。工作人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和网络基本知识。所址设在乡政府机关院内,各项制度装框上墙,软件资料齐全,工作运行规范,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逐步得到完善。近年来,马营司法所在县司法局、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司法工作职能和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马营、平安的新农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被市司法局评为“先进集体”,2009年被市司法局评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以法制教育为突破口,认真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全乡农村、学校、机关单位上法制课38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2000多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6449人,使全乡成年人普法率达到91.6%以上,青少年普法率达到95%,国家公职人员普法率达到97%;二是多措并举,加强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管理。坚持“思想上疏导、生活上关心”的原则,主动介入、沟通疏导,在帮助树立正确人生方向上夯基础;培训技能、提供信息,在创业致富的路子上建平台,对全乡刑释解教人员妥善安置并积极开展帮教,及时与民政部门衔接。五年来无一人重新犯罪,为辖区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纠纷排查和治理。认真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做到防范在前,确保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平息。纠纷调处中切实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共处理各类矛盾纠纷99件,调解辖区内重难点事件32件,成功率98%以上,特别是在征地拆迁、社区建设等项目建设中,司法所出面制止调处了6次因征地、拆迁、行路等引起的群体事件,避免了纠纷激化升级,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维护全乡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促进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表扬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篇11:XX乡司法所简介

尹集乡位于襄樊市区西,与南漳县城毗邻,现辖面积41.92平方公里,现有6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3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0792人。尹集司法所位于襄樊市第二十六中学旁,现有工作人员兼负责人1人,法律本科学历。该所利用国债资金建成两层楼上下共八间,总建筑面积210平方米作为办公楼,设有司法所长办公室、社区矫正帮教安置中心办公室、法律援助中心办公室、人民调解中心办公室,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规范化上墙,配备了通信、文印、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设备。

在区司法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司法所自觉服从和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作用。一是全方位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尹集乡建立矛盾调处中心,村级设立了乡—村—组三级调解网络,确保了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始终坚持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2009年以来,乡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07件,成功调解103件,调解成功律达99%。二是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共有刑释解教人员5名,全部登记上册。2008年重新犯罪率为零。三是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2009年以来,宣讲法制课6场次,受教育人数达到3000多人,组织了1次全乡范围干部学法律知识测试。今年以来,接待群众法律咨询36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件。

篇12:XX司法所所情简介

XX镇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6.5公里,幅员面积101.7公里所辖14个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4万1千多人,所辖区域建有大小60多个企业,城区主要供电110、220变电站,建在XX乜敖居委会区域,高速公路下道连接线也在XX,XX地域广,人口多,社情非常复杂。

XX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专职司法助理员2名,兼职司法助理员2名。在司法局党组及XX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所加强了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了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了“四统一”、“三到位”,即:司法所标识牌统一、文书档案统一、工作制度、流程统一上墙、工作运行机制统一;工作人员到位、办公用房到位、办公设施到位,今年,通过协调,XX镇党委给我所又添制了两台空调,进一步改善了工作环境。XX司法所自2005年成立以来,先后被市县两级命名和表彰。2006年被命名为“重庆市规范化司法所”、2006年至2010年被司法局表彰为先进集体,2008年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司法局表彰为“人民调解优秀司法所”,2010年被重庆市司法局授予“模范司法所”。

几年来,XX司法所在县司法局和XX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大力开展司法行政工作。一是扎实有效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人民调解工作方针,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通过排查,全面掌握辖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

1、是狠抓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注重培训提升,提高调解员的基本素质和调解技能,健全了镇、村、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规范了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有效地维护了XX的和谐与稳定。

篇13:弘扬群众路线,优化司法工作

一、群众路线中体现的执法司法价值

想要真正的发挥司法工作的价值, 就需要从群众路线出发, 首先,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核心思想。司法价值的最大体现就是真正地心系群众:第一, 真正地懂得倾听民声。想要真正的找到司法价值, 就要去了解民众, 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第二, 深入调查找清真相, 以群众理解并认同的方式展开工作, 对于司法工作来说, 在一些案件和社会重大事件的处理上, 难免会出现有漏洞的地方, 想要弥补事件处理的不足, 就要深入探究真相, 杜绝形式主义。

二、执法司法工作需抓住的重点

1. 构建良好沟通桥梁。

一般情况下, 我国法官等司法相关人员均受到过专业的法制教育与培训, 而对于民众群体来说, 他们虽然了解法律, 但是却不能做到足够的懂法, 这就造成了民与官之间所存在的距离感。在司法权力上来讲, 法官与行政人员在权力的行驶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法官对于双方当事人均持法官身份审理案件, 而行政人员是直接地接触民众。所以从司法的角度来讲, 民众与法官和执法行政人员多少会存在一定距离。从民众的角度来讲, 他们对于执法行政人员和法官抱有相同的态度, 都是希望官员为民主持公道, 但是双方毕竟会存在文化、职位及各方面的差异, 这样官员与人民存在距离感。人民对于司法官员是以期待的角度去理解, 官员对于民众的看法是保护政策、为民服务, 这种出发点是非常好的, 但是要做到真正的了解, 还需要慢慢的融合。

2. 扎实推进普法教育工作。

这几年, 国家一直强调司法当中的教育部分, 可是不得不面临中国目前人数众多的形势, 这就让司法教育目标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司法维护的目标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所有公民, 但是对于教育这部分而言, 不仅仅指违法人员, 其中也包括学校、成人、街道、公司等一系列法律知识培训教育。其实, 想要真正地推进司法工作, 普法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绝对不能够忽略的主题。

三、在群众路线下提高执法司法工作效率

1. 保持执法司法工作与群众路线的统一性。

执法司法最终的目标以公正并具有权威的执法司法工作。因此, 想要充分地发挥司法工作效率, 就要真的做到司法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统一。在司法工作中, 一般分为民主性和职业性, 民主性是建立在群众基础上的, 职业性是充分地发挥执法工作的专业性, 这两点必须要充分地结合起来。坚持执法司法工作的民众的意义, 就在于彻底地贯彻执法为民的理念。

2. 强化执法司法工作的服务功能。

这几年, 国家一直强调司法工作的服务性, 其主要的意义在于, 充分地运用自身的职责去服务大众, 司法机构本身就是一个集体, 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体, 虽然法制机构一直给群众威严、公正的严肃形象, 但是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服务于民。服务性司法其意义在于保持司法的规范性并且做到权力起源于人民的根本目的, 如一些人民法院在树立法治形象的同时, 也要知道法院设置机构就是为民服务。对于执法司法部门来说, 不仅仅要求自身工作的职业性水准, 也要保持着工作当中的服务特征, 就是从各个方面保障人民安全与合法权益, 这样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 真正地走入到群众当中。

3. 发挥司法机关的带头作用。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依法办事, 带头遵守法律, 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 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 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但是非常遗憾的是, 在我国一些司法机关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贪赃枉法之类的现象。这也就难免让一些人民群众对我国一些司法机关的工作不满意了。

4. 重视群众信息反馈。

司法工作与群众路线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执行工作的过程当中, 群众信息反馈这个流程是我们绝对不能够忽略, 一般在执法司法机构建立评价体系之后, 总是能够接受到群众的真实反馈信息, 在这个过程当中找到合理性的意见。我党非常重视群众心中真实感受与对司法部门的意见和社会事件处理的群众反馈信息, 这样一来, 就需要在其中好好地整合与总结。所以每一年的群众反馈信息都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总结, 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 得到宝贵的经验, 司法人员应该及时地接受群众的看法, 真正地接受到群众的宝贵信息, 因为群众所反馈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真实资料。比如我们可以看到, 不少警局因为受到群众反馈信息而屡破奇案, 这些都是依赖于群众路线才取得优秀成果。在执行自身任务的过程当中, 会遇到一些困难, 但是如果能够从群众集体当中找到突破点, 就可以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姜玮.论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要求[J].江西社会科学, 2011, (2) .

[2]卫建林.党的历史是形成和完善群众路线的历史[J].中国社会科学, 2011, (4) .

[3]张梦涛, 王晓宁.延安时期毛泽东对确立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贡献[J].高校理论战线, 2012, (3) .

篇14:司法所工作情况简介

[关键词]新刑诉法;检察机关;问题;解决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各级检察机关的工作中起到了强有力的警务保障作用,并在辅助办案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绩,法警工作的发展势头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但是,司法警察队伍的建设毕竟起步较晚,很多地方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特别是新《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相继出台,给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

一、《刑事诉讼法》、《条例》对法警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新刑诉法及《规则》对司法警察工作带来新变化

1.对取证工作的要求更高

(1)要求取证过程符合程序

新刑诉法的一大亮点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到总则第2条。《刑事诉讼法》第50条、54条规定,检察人员在进行取证工作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严禁刑讯逼供和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条例》第13条规定:“对检察官或者其他办案人员在一定场所的讯问、询问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应当及时提醒,必要时可以向分管检察长报告。”这一方面要求司法警察自身在协助检察官取证过程当中,做到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切实转变执法理念,自觉践行“理性、和平、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求司法警察要对检察官取证工作的过程要进行监督,对检察官在取证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侵犯人权的行为及时提醒,必要时向分管检察长汇报。

(2)保护证人的安全

作为检察机关唯一的武装力量,保护证人的任务自然落在司法警察肩上。如何布置警力、采用何种方式、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执行好保护证人的任务,让证人没有顾虑地在诉讼过程中作证,法警部门需要在实践当中进一步探索研究。

2.在强制措施中的作用更重要

从新刑诉法以及《条例》来看,在一般刑事案件中,司法警察可以代表“检方”协助并监督公安机关进行监视居住。在实践当中,对于职务犯罪的自侦案件,监视居住是基本由司法警察独立执行。这要求法警部门要选择最佳监视居住场所,合理布置轮岗执勤警力,严格办理齐全执行手续。

3.安全保卫工作压力增大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安保工作范围较宽广,《条例》规定,司法警察的安保任务包括保护自侦案件犯罪现场不被破坏,提押、看管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送达有关法律文书,保护出席法庭、执行死刑临场监督检察人员的安全,维护检察院办案区域内控申信访工作的秩序和安全等等工作。新刑诉法将重大复杂案件的传唤、拘传时间由12小时延长至24小时,时间的延长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地机率增大,嫌疑人心理压力加重,更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执勤法警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状态。除了保护自侦案件的办案安全,司法警察还要保护检察机关、公诉人、法律文书的安全,这就使司法警察警力略显不足。

4.工作角色由单一的“执行者”转变为“执行兼监督者”

在强制措施中提到,司法警察可以作为检察机关的代表协助并监督公安机关监视居住的执行。而在检察机关内部,司法警察的监督职能也在《条例》显现出来。《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办案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及其他涉案人员要在专门的办案工作区执行,司法警察以“管理者”的身份负责监控办案工作区内及办案周围的安全情况,并有权对办案人讯问、询问的过程进行监督,对办案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地提醒或制止,必要时向分管检察长报告。由此可见司法警察正在由单一的“执行者”向着“执行兼监督者”的双重身份转变。

二、当前司法警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缺少人民警察应享有的处罚权,导致工作被动

《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在一定范围内应享有裁决权。而新刑诉法和《条例》都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处罚权,致使司法警察在工作当中工作不能主动出击。法律上没有赋予司法警察处罚权,只能暂时“控制”住嫌疑人,然后移送公安机关。立法的这一疏漏制约着司法警察的工作效力,使法警工作被动,甚至连自身的权力也难以保障。司法警察在行使“警权”时总是处于“被动防守”而不能“主动出击”,这严重制约了法警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第一,新刑诉法和《条例》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和司法警察司法处置的权力。检察院作为司法机关,神圣严肃的司法工作要有强硬的“警权”支持和维护,所以检察机关及司法警察理应享有司法处置权。第二,检察机关作为职务犯罪的侦查机关,享有强制措施的决定权,但是却要交由公安机关执行,这容易延误战机,错失办案最佳时机,导致犯罪嫌疑人潜逃、证据被销毁。所以法律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及司法警察享有执行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权力。

(二)司法警察在检察机关的从属地位限制了工作的开展

《条例》第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指挥下履行职责。这一规定限了司法警察在检察机关的从属地位,其不合理之处在于三方面:第一,检察官与司法警察同为国家公务员,职务和级别上有的法警高于检察官,让检察官指挥显然不妥当。第二,《条例》中规定,检察官和司法警察在办案过程中是互相监督、相互分工的。检察官负责办案,司法警察负责安全保障,并对检察官办案程序进行监督。如果从法律上把司法警察限制在检察官的从属地位,那么司法警察监督作用不会真正得到发挥。第三,检察工作接触社会矛盾较多,实践当中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在警务工作中,检察官没有司法警察更为专业。司法警察没有检察官的指令不能行动,那么极容易丧失战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检察机关内部对司法警察警务工作不够重视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检察官、司法警察职责虽是有所划分,但司法警察一般没参与办案,而是从事检察院内的杂务工作。而在司法警察规范化,施行编队管理之后,还是有相当部分的检察官甚至是司法警察自身仍然对警务工作定位不准确,在强调司法警察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之前,各院为方便行车,让大量司法警察做专职司机,久而久之,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法警就是驾驶员,驾驶员等于法警” 的错误观念。对法规的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导致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用警机制,进而从思想上为“以检代警”、“检警混用”、“有警不用”提供了温床,所产生的后果是用警上的随意性和不作为。

(四)警队警力不足、警务保障不完备

按照规定,司法警察人数不少于检察院实有干警总数的8%到12%,但有的单位仍然不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且年龄结构偏老。新刑诉法和《条例》出台后,法警工作量明显增大,参与自侦、安全保卫、送达法律文书、管理办案工作区等多项工作给本来就人数较少的警队带来巨大考验。而由于某些地区检察机关对法警工作的不重视,对警务保障工作也没能做到位,远远达不到《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装备配备暂行规定》的要求,有些地区新进法警入职多年连警服都未能及时下发致使执法不便,警用装备不充足也严重影响着司法警察工作质量。

解决警力不足、警务装备不完备的问题迫在眉睫。检察机关应通过招考等方式,从政法院校、警察院校、军转干部中招募优秀人才充实警队力量。司法警察直接接触犯罪嫌疑人,各种安全责任重大,检察机关应为司法警察的警务装备配备齐全,以避免因装备不足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资料

[1]张金龙.刑诉法修改与法警工作改革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3年9月(上).

[2]黄海东.司法警察如何协助执行监视居住[N].江苏法制报,2013年8月19日第006版.

[3]陈亦文.新刑诉法對司法警察工作的影响及应对举措[J].法制与社会,2013年11月(上).

[4]冯志鹏.浅论司法警察的监督职能拓展[J].法制与社会,2013年11月(下).

上一篇:2018年04月自考00260刑事诉讼法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新译林版6b全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