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教学论文

2024-05-04

机械教学论文(精选10篇)

篇1:机械教学论文

机械基础教学论文:浅谈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

黄 蓓

(浙江省宁波鄞州市职教中心学校)

摘 要:中职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上起到重要的铺垫和引导作用。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常态,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值得每位教师研究和深思的。主要探讨了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方法;中职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此课程知识点繁杂,覆盖面广泛,因此,许多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吃力。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根基薄弱,学习这门课程就更加吃力,收效甚微。如今,中职教育提倡“有效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中职教育尴尬的现状,实现有效教学迫在眉睫。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

一、设置问题,巧留悬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产生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认真思索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设置问题,留下悬念,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持续保持主动的探索状态。问题要精心设计,贴近实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机械传动装置时,学生要熟悉常用机械传动工作原理等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就会集中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分析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时,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根据工作循环的要求和步骤,认真思考:工作循环的完成需要哪些必要的因素?液压元件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很难使他们真正了解。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开展教学

《机械基础》这门基础课程,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实践进行验证,则显得十分晦涩难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离不开实践操作。教师可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

1.自制教具

《机械基础》教学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制作一套教具。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完成,使学生提前感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和力量。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所学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直观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此话用在《机械基础》上再合适不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功底薄弱,面对技术类课程,很难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如果教师只是照搬课本,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直观教学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抽象的问题,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谓意领神会,并不难达到。

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钻研,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3.现场参观

机械类专业学生最终要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动手和实践是培养的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生产车间参观和实习,在观察和实践中亲自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观察车床中齿轮的传动过程,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机械传动的了解。许多复杂的工作过程,如果仅仅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现场参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4.进行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问题和悬念,就要有讨论。教师要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使答案在热烈的讨论中产生。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他们才会深刻体会到答案来之不易,并具备一定的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在辩论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公布答案的时候,教师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鼓励。

5.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常常应用于许多教学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很大的冲击,而多媒体教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挑战。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通过声音、影像、动画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颇受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对于机械基础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多而杂、抽象,而中职学生对于机械的了解甚少,因此纵使教师有三寸不烂之舌,亦不如一个形象生动的动画来得更为直观。涉及机械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时候,动画是最直观、简单的教学方式。动画可以使枯燥的内容不再枯燥,使晦涩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声情并茂,充分吸引学生目光,解决学习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三、明确教学主线

《机械基础》课程虽然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容繁杂,但还是有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应遵循课程的章节和脉络,明确教学主线,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混乱,主线不明确,学生就会十分迷茫,无从下手,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课程有课程的主线,每一章有每一章的主线,围绕主线开展教学,实现前一章和下一章的完美过渡,不会使学生有突兀的感觉。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温习前一节课的知识,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忽视。在明确教学主线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将知识串成一条条完整的脉络,使知识不再单独存在,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知识是有生命的,围绕一条主线,使知识互为联系和补充,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则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改善不足,不断进步,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综合表现,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这亦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评价往往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机械基础课程更强调学习过程,最后的考试成绩只是过程阶段性反馈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全部。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应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例如,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温习和巩固,不过,这种提问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课前提问一般是一对一的方式,被提问的学生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集体书写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检查。根据每次回答情况,教师进行评价和打分。总之,评价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这样才会更加公正公平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各位教师的努力,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钻研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峰。对中职《机械基础》课教学的几点看法[J].神州,(17)。

[2]王广权。浅论《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J].青春岁月,2011(08)。

[3]李冠文。浅析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J].群文天地,2011(14)。

[4]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教育,(22):45-46.

篇2:机械教学论文

《机械知识》并非机械地讲授知识-论《机械知识》的课程教学

<机械知识>课程涉及面较广、内容分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照本宣科、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必须精通有关机械方面的知识,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讲好这门课.

作 者:付冬嫣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技工学校,广东,佛山,5281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71关键词:《机械知识》 课程教学 方法

篇3:机械教学论文

中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依托“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个省级精品课程以及校级“机械设计基础”精品课程, 不断对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教育目标;坚持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构建基础、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体现加强基础、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原则, 达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初步建立了理论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据专业特点实行分类、分层次实验教学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新理念。在实验教学方法上, 注重教与学结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互补,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系统训练与创新培养相结合, 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自主探索研究和自主创新实践。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开放实验教学对学生在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在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中, 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它既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知识, 而且包括着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系列独特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对学生既有吸引力又比较难学难懂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实验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讲述的是机械技术基础理论, 是从生产实践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实际的机器中, 由于各方面的需要, 各种机构和零部件种类繁多, 外形和构造很不相同, 它们往往具有共同的特性和内在联系。由于学生缺乏生产实践知识, 感性认识有很大差异, 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的机器实例, 学生知道的很少, 只能使学生对机器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我们通过实验教学《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 使学生学会分析测绘简单机构运动简图, 结合开放实验教学, 开放电动机器结构立体模型, 学生可利用课外学习时间, 弄懂各种机器的复杂运动。如学生通过看可运转的单缸汽油机模型, 懂得了它怎么把燃气的热能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转为曲轴转动的机械能, 理解了为提高输出功率和运转平稳性, 可采用4组曲柄滑块机构配合工作, 采用齿轮机构来控制各汽缸的点火时间, 采用凸轮机构来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和关。在蒸汽机模型中, 可看到它也采用曲柄滑块机构, 把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曲柄转动的机械能, 用连杆机构来控制进气和排气的方向以实现倒、顺车。从这两部会动的机器中很快找出并理解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机器都是由几个机构按照一定的运动要求相互配合而组成的, 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运动, 在工作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成机械能, 只要分别掌握各类机构的运动本质, 再去研究任何机器的运动本质就不困难了。这种实验是一种模拟环境下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理论教学中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仪器设备的演示变为直观的现象, 学生通过直观现象的观察, 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对今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良好的训练。

开放实验室机械零件综合陈列室, 是我们中心经过新老教师几代人的努力, 坚持不懈地从工厂的废品堆里收集了大量的废弃、失效零件及报废机器, 建成了全部以真实零件组成的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真实客观的大型的机械零件真品 (珍品) 和机器机构陈列室, 尤其是展出的各种失效零件都是在机器工作中实际破坏的零件, 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用教师和学生的话讲:“看了真的东西, 心里感到踏实可信, 大开眼界”。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开放实验教学对学生在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课程中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工程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前辅导老师要讲解多种减速器和部分机构的结构, 同学们在课程设计中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 包括识图问题、减速器结构的视图表达等, 课程设计的同学需要多次观察、学习开放实验室教学陈列廊的课程设计优秀作品及易出现的问题, 以及实验室中多种减速器和部分机构的结构图, 有的同学还多次观看教学陈列廊。开放实验教学辅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

三、开放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

开放实验室也可以说是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实验中心创建机械创新活动中心, 全部是开放实验项目, 中心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培训与制作活动, 重点培训智能机械的传感器测试技术、电动机的驱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包括单片机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及机器人制作技术,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设计竞赛。并鼓励三、四年级的学生到实验中心做助研工作, 先后接收学生参与完成了多项校实验基金开发项目、实验设备改造及实验演示程序编制、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编制等工作, 使学生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中心利用课外时间, 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进行创新实验的学生, 或个人、或组成小组,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查阅资料,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通过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还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有很好的作用。学生的创新作品多次参加校、省乃至全国的设计创新竞赛, 共获得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各类奖15项, 机械创新活动中心被学校授予“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四、结束语

经过我们近几年的开放实验教学的不断摸索, 形成了分层次、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通过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整个完整过程的实验教学和训练, 使学生得到严格的实践训练。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各尽其才, 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摘要:开放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本文根据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教学对该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及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了摸索和实践, 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扬周琴.浅谈开放物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J].实验室科学, 2005, (5) :43~44

篇4:论机械基础教学怎样不“机械”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机械类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而职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而且缺乏实践经验,如果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则学生会感到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和不易理解,从而也不会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此外,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理论课和实习课两部分,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不能有机结合,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脱节现象,上理论课缺乏实践的验证,上实习课又缺乏理论的支撑,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那么,怎样在机械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本人在这里谈谈几点体会。

一、启发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想学、乐学,学有所得。机械专业的课程既来源于实践又直接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如可以利用洗衣机讲解带传动的应用,为什么脱水的衣服会贴在滚筒壁,那是因为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所以带传动的带速不能过高,否则离心力会降低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从而导致带传动传动能力的降低。又比如可利用自行车讲解链传动的组成,以及滚子链的结构,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骑自行车的体会讲解内啮合棘轮的超越。再比如可以利用饮水机讲解凸轮机构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中充分联系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勤动手勤思考,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专业通常的课程结构是:先文化基础课,再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往往分开教学,习惯于先理论学习,再安排技能训练。在理论学习时,由于缺少感性认识,学生只能对枯燥的书本知识死记硬背,难以深入理解,更不会举一反三,学生有了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理论教学也由此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到了实习课时,学生有了实践的机会,也有了学习的兴趣,可是之前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大多都忘了。甚至有的在上实践课时,还没有学过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时,缺少理论的支撑,也只能是知其表而不知其里。学生实践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新的教学模式提倡模块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完理论,学生能够及时实践,这样,学生既能及时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动手动脑,锻炼综合技能。如学习齿轮变速机构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车工实习时为什么车床主轴可以输出多种转速,还有为什么手动档汽车挂不同的档位可以输出不同转速,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从中学习到车床和汽车的变速机构之所以能够变速是因为改变了齿轮的啮合方式。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可以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动手制作教具,在制作四杆机构的过程中,体会杆长和取不同的杆作为机架对四杆机构运动形式的影响。自行车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通过学生骑车的感受可以体会内啮合棘轮的超越作用,还可以看到链传动的原理,还可以通过拆装链条,看到链传动的组成以及滚子链的结构。机械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少一些抽象,多一点直观,感觉到学习并不是那么难的事。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多给学生说和做的机会,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除了上述的鼓励学生自制教具以及拆装设备之外,在讲解轴和轴承的结构和种类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实物讲解。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多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辅助教学,一些机构的运动,如四杆机构、棘轮机构以及凸轮等机构的运动通过动态演示都可以清晰直观的表达从而容易被学生接受。这种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使课堂教学有了艺术感,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教学可以不拘泥于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参观齿轮的加工,可以使学生了解切削法加工齿轮的过程,参观牛头刨床、插床等往复工作的机械,学生可以看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急回特性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结束语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作为教师,让我们在教学中多以实践验证理论,帮助我们的学生快乐学习从而热爱学习,找到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参考文献

[1]程益良.机械加工实习.机械工业车版社,1990.

[2]唐梓荣,陆翠英,张常有.机械加工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④数据查询修改。

篇5:机械教学论文

摘 要: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非常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中职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作者分析了现阶段机械基础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一、我国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1.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

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来说自身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的习惯也比较差,因此他们也很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

2.教材五花八门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各学校自行订的,教材五花八门,版本不一,有些是太简单了,知识点没讲清,有些则是本科教材的压缩,因此理论知识难度很大,使得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进行结合。所以选用合适的教材很重要,教材的选用与内容的组织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没有兴趣

很多中职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导致其教学观念跟不上现阶段的要求,这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这种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方式的单一和内容的枯燥,导致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缺少学习兴趣,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师生缺少互动,课堂参与率低

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由于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面广、课程内容多,课时又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为赶进度不停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跟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全身心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二、改进和创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效率

1.凸显教学重点

机械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常用结构、液压传动、机械传动以及常用结构四大部分,这其中常用结构以及机械传动又分为很多种类,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这部分内容很繁杂,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想要学生掌握传送知识整体,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常见的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进行一种机构的学习时就可以联想到另外几种机构,并进一步去引导学生对各种机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

2.使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

随着我国近年来教学的不断改革,中职课程系统也有了进一步的调整。当今世界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水平越来越发达,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于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来说,将多媒体、网络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机械的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结合起来以PPT 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相关的动画、微课小视频等来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这样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更为直观、清晰、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抓住重点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见到机器和机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再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分析以及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最佳效果。目前,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已经具有多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教室,很多机械类的专业课程都可以在这些教室里进行教学,如在《平面连杆机构》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里配备了牛头刨床横向进给机构、惯性筛以及剪板机等机构和机器,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分析其所属机构,这就使学生对双摇杆机构、曲柄机构以及曲柄摇杆机构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的理论知识少了,但学生却学习和掌握到了更多的知识。

4.采用教学模型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所有的知识都和现代机械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建立在生产和实践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电化教学、实物直观演示教学以及现场参观教学的方法,让传动系统运动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对系统的运动特?c和工作原理进行领悟和理解。

三、加大实习教学,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加强各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以及“机械制图”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的教学时要与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结合,例如,在《轴》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这几门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再以车床主轴箱为例进行轴的讲解,车床主轴箱这个例子涉及前面我们提到的好几个学科的知识点,即轴和齿轮等零件的尺寸确定、零件的结构图、热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加工工艺、末轮转速计算等。将各科之间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重新将原本孤立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进行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中职教学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在初中时接受的大多是理论知识,因此在升入中职后实践动手的能力就会比较弱。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听与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中进行学习。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去仔细地观察演示操作,观察完后再进行实际的操作,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期间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回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领悟程度来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和领悟能力差的学生一定要耐心地进行指导,让尖子生和学困生可以共同进步。

总之,笔者认为一个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将教学重点凸显出来,能使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领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法,耐心指导每一个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意识,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全方面地进行发展,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6:机械钟摆教学反思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探究过日晷、水钟、沙漏等建议的计时工具,本节课的机械摆钟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

1.根据需要,应运而生

从学生认识古人利用太阳计算时间明了有规律的自然现象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再到认识古人在没有太阳光的情况下利用水钟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得出水钟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日晷、水钟、沙漏不再满足人类的要求,科学家们都发明了机械钟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机械摆钟出现的必然性。激发学生研究摆钟的兴趣。2.合理选材,做好记录

本节课对材料的选择需要:摆绳要求细的绳。摆锤要重一点的原则,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一次试验都做了详细记录。特别是找到了实物摆钟进行了实际测量,突出了了教学重点。3.多次实验,减少偶然

学生在探究为什么摆钟计时会比其他工具更准确呢?学生在认识摆钟计时准确度,组装好实验设备,孩子们进行实验,这里要求学生多次实验,增加实验的准确些。孩子们在这里幅度不同,然而每次摆动的次数都是一样,这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再次进行实验,发现结果仍然是一样的,从而得出同一个摆钟,无论摆幅多大,所用时间都是相等的,即等时性。

不同的小组的摆绳不同,也使得他们每组摆动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4.引出问题,延续下一课

在本节课学习中,孩子们的摆锤和摆绳长度不一,使得实验结果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下一节课继续研究摆。

本课设计合理,环节清楚,实验器材预备得当,实验效果特别好。很轻松地完成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篇7:《机械摆钟》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本课教学尽力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感知建模,联系实际,指导探究,开放活动,自主实践的探究过程来逐步丰富对摆钟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体现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目的。

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记录、搜集、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要求学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搜集到的证据,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如果所有的实验都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的话,实验就失去了意义。结果固然重要,而得出结果的过程更是重要的。数据在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该有的科学态度。

篇8:机械教学论文

1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应当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1.1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

培养设计能力的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职高学生若要完成一个好的设计,通常需要各门课程间相互的支撑与融合,然而当前职高教育中,很多课程是孤立的,一门课程完成考核后即告结束。因此,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特点,对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应对学生设计能力培养予以必要关注。职高机械类专业学生,其机械基础知识通常较为扎实,所欠缺的主要是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思维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当中。所以,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设计产品的造型、制造、市场等相关要素予以重视,即学生的机械设计应当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参与机械设计教学活动的热情。而教师则应在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当中注意引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努力提升设计能力。

1.2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布置设计任务时,常常会先让学生参考样图进行绘制,这样思维难免会局限在教师的设计思路当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是不利的。实际上,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对机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机器的结构,让学生从视觉角度对机器内外部情况进行感知。这样,学生在进行机械设计时,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设计计算及结构设计等方面因素,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1.3 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可将学生划分成一个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相关问题的认知,还能够培养学生和他人间的协作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提升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分析

2.1 要紧密结合专业课开展教学活动

职业高中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相对都较为重视,所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紧紧围绕机械专业课程开展,即教学应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识欲望。

首先,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应增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适当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使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讲授与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同步,即在不违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系统性的大前提下,对部分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知识先行讲授。例如,可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知识适当前移,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掌握机床传动的基本知识,是促进专业知识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措施。

其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讲授时,对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老汉冗余容,可预先告知学生:该知识内容为哪些专业知识提供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齿轮传动知识的讲授时,可先告诉学生该知识点在机械设备中十分常用,应用非常广泛,这样学生会更加认真对对待这一知识点的教学。

2.2 应对教材内容予以合理取舍,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

职业高中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若按现有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很多基础差的学生会很不适应。所以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教材内容的选择应以实用、够用为标准。像轴的强度计算、轴承的寿命计算及齿传动、蜗杆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等计算、分析部分,职业高中学生起来较困难,且今后的工作当中也不一定能用得上,所以在教学中,对这部分知识就可适当地少讲或浅讲。

当然,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并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务须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且能加以运用。例如,对实践中应用较多的离合器、联轴器等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时,在介绍这些部件基本性能后,可安排学生进行实际部件的拆装,这对学生扎实掌握这些部件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对学生了解该机构的结构、原理与工作特点很有帮助。

2.3 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切实提高直观教学、实训教学的比重

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职业高中学校可设置专门的陈列室,对一些常用机构或通用机械零件进行陈列,如搅面机构、指南车、奔马机构、脚踏水车、机械钟表、水排、各类机械传动机构的零件等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可于适当时点让学生去参观陈列室,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也应多注意列举和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密切的例子。如讲授齿轮机构时,可列举机床变速箱、汽车等;在讲授机械传动、机械零件时,可列举自行车等,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的知识能够直接地应用于生产实际,服务于实际生活。同时,要注意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内容,通过实训巩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适当利用模型或是实物、挂图等具有较强直观性的辅助工具,如在授课时为学生播放一些常用机械零件或机构的录像,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感受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努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已知工程力学的定律出发,合理利用数学逻辑推理方法来推导并建立起机械设计基础规律和理论。例如,四杆机构演化知识点的讲授,利用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或是利用转化轮系法计算行星轮系的传动等,均是建立在相对运动原理基础之上的。又如,机械机构压力角α的问题,也可转化成工程力学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问题。可以说,运用工程力学知识分析机械零件的运动和受力,计算其强度、刚度等系数,是学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不容忽视的一环。

2.5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应适当运用多媒体工具,把一些难用语言表达的机械运动过程、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无论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均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为机械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 结语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实现职高培养生产、技术和服务的应用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职业高中的机械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对于机械专业而言,框框设计基础上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高中,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篇9:机械教学论文

关键词: 高职机械 教学改革 教学效率

一、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及缺陷

随着相关专家和教師对于高职教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学校和国家对于高职机械教学的关注和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机械教学质量相比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理性看待目前我国的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1.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随着人们对于机械认识的不断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向前发展,由最初的手工作坊机械劳动方式,逐渐融入电工学知识、计算机编程、三维绘图学知识及力学知识等,让机械专业变得更加繁杂和综合。现如今,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自动化机械设计技术在我国的工业部门中越来越重要,机械制造这门学科的内容变得更加繁杂和博大精深,变得更加深刻。然而,在我国的很大一部分高职机械专业中,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多半时间还是在理论教学,这就导致忽视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方法。当代的很多先进课程没有加入到教学计划中或者说是学习的程度不深,例如计算机辅助绘图、计算机设计和Pro-E等,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课本知识与当前的社会需要脱节。

2.教学模式存在不合理现象。在目前的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中,课堂讲课还是采取比较老式的方式,大部分还是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的传统模式,这样比较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考核过于侧重理论测试,也就是考核的方式,这样虽然有利于学校统一组织教学和进行学习评价,但是忽略了对学生实际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革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机械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素质要求正在不断提高,高职机械专业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以往的思维禁锢,力求推陈出新,不断提高高职机械专业教学质量。

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工业人才,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教师和学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特点,合理设置课程,使得所学课程能够与教师的教学计划相配合,能够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全能型人才。学校还要增加与现代化机械专业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例如计算机技术、工业自动化、Pro-E、数控机床技术、金属切削机床、机电一体化和自动控制技术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最新机械技术知识。

2.注重实践,增加实习机会。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而且要参与实践,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有一些复杂的知识不容易理解,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更清晰地让学生理解透彻,因此,高职学校要提高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优化和升级学校的机械设备,建立数控学习中心、CAD设计活动中心等现代化机械学习场地,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与此同时,学校可以与周边的机械工厂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让学生到厂房进行机械参观和学习调研,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目前机械市场的行情,让他们对于国家的机械现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3.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关专家和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机械行业与教学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和创新机械专业教学的新方法,大力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当下,网络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CAD技术等,让机械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机械行业的魅力,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更加流畅和频繁。与此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机械技术人员来学校给学生答疑解惑,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机械行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机械专业素质。

推进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国家和企业都有深远意义,因此,对于高职机械课堂教学,我们要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不断进步,力求创新,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工业现代化的早日到来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铭,张淑会.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08:105-106.

[2]燕金华.高职机械制造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电子测试,2013,13:155-156.

篇10:机械基础 教学反思

职业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职业教育是育人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职业学校教学反思

(二)我校德育教研组在20**年独立承担了一项课题,关于德育品德教育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惑,比如: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礼节礼貌等诸多基础性问题。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个人品德的要求、理论学习的理解、教育的动力、接受能力的下降都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极大的关系。

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反思和研究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刻苦精神不够,引起生源素质差。199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峻,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峻,职业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方面:首先: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其次: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与入学分数较高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3)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

(4)不排除部分学生有“读写困难症”。国际上有研究认为,此症并非疾病,也不是学习者智力低下或不健全,而是对常规教育的读写理解方式不能适应,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就是读写困难症者。此类人可能需要特殊的教学方式。解决此类问题后,常常显示他们特别聪明或具有创造力。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多年,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从时代发展总趋势来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根本。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在全面素质结构中占有首要地位,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德育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

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状况如何呢?我们遇到哪些实际困难?进行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有效地教育改革尝试呢?这里我依照我们学校的德育课题研究和学生的现状为例,分析一下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研究思路。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有水平

在宏观方面,他们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在我校组织的在校生问卷调查中,90%的同学能经常收看、收听新闻,阅读报刊,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取得的点滴成就而欢欣鼓舞。88.%的学生能在听到国歌时,心里感到很自豪。86.5%的学生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也有52.9%的学生对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表示满意,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及基本观点上的态度主流是好的。但他们认识上的矛盾和问题仍不可低估。

在人生观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我们做的调查可获知,70%的人认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应该把真正的友谊放在第一位,另有19.3%的人认为应该把温暖和睦的集体放在第一位,两项加起来达到89.3%的比例。在回答“对你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一问题时,39.3%的同学选择了身体健康无疾病,38.2%的同学选择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有34%的人认为在精神生活中最看重正义与诚实。在物质生活中,最看重家庭温暖和睦的有63.4%的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职专生,越来越实际,例如:在学习动机上,71.2%的学生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在选择职业原则上,29.3%的学生把与自己的爱好、兴趣相符合放在首位,25.6%的学生将工资福利好放在首位,18.5%的学生将“同事之间能融洽相处”放在首位。在选择职业种类上,较多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的管理、技术型人员等工作,虽然他们在校学习的是汽修、计算机等操作性专业,但仍然希望将来工作的脑力劳动的成分大些,少动手,多动脑。这一结果既是职专生的择业观,又是其人生观在择业方面的反映。

在道德观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关心集体、遵守纪律、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认同率较高。在问卷调查中,92.1%的学生看到学校里的水龙头开得“哗哗”做响而没有人管时会立刻把它关上。95%的学生能做到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88.9%的学生能做到遵守各项校纪校规,懂得自我约束。91.8%在学校集会时,即使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也不会扰乱秩序,干扰他人。93.6%的同学能做到谈吐文明,待人接物注意礼貌用语。

在职业观方面,现今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显示出其特殊性。过去的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有重视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不太重视物质因素的特点,他们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与自己的能力、兴趣相符,能否实现自我价值。而当代的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整个社会环境的熏陶,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择业时把什么放在首位,36.9%的人选择工资福利待遇,23.1%的人选择符合自己的爱好兴趣,16.9%的人选择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的协调,13.8%的人选择发展余地大。比如在今年07级毕业班安排实习时,汽修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生,安排实习时仍然挑挑拣拣,维修站工作量大不愿意去,嫌累,活少的维修站不想去,嫌闷。对我们老师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劳动观念,健康的职业品德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二)现行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制约因素和困难:

第一,传统的教育观和文凭热的压力,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出路无外乎两条:一是勉强考个高职,实际上对他们来说很难,一些文化课他们有的放下好几年,初中时基础就差,有的学生甚至说初三就不上学了,是家长逼着来上个职业中专,将来有个工作就行;一是直接就业进入社会。

在我国,应试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读书做官”、“读书成才”是传统社会深入人心,获得广泛的社会理解。中等职业学校本来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的,但现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文凭压力,不得不使一些职业学校办起综合高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一个是“辅”,一个是“主”;一个是“面子”,一个是“实力”,表现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就是重智轻德。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就业形势较好,毕业后能顺利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是否能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呢?回答是否定的。他们跳出了应试教育的包围,却又陷入了应聘教育的怪圈。

第二,激烈的就业竞争和重技能的用人标准的制约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其学历层次不高,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呢?用什么去和那些本科生、研究生一比高低呢?那就是技能。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重理论、轻操作,理论知识学了一大堆,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却是眼高手低,一遇到实际操作就傻眼,即使让他干也会因为自已的文凭层次高而不安心工作,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顾虑重重。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他们的理论知识虽然不深厚,但对于许多岗位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的技能娴熟,一到用人单位马上就能上岗,适应性很强,工作也很安心,颇深用人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十分看重学生技能等级的高低。一个很好的例证是:我们学校凡是在汽车维修、汉字录入、键盘输入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每年几乎都是第一批被用人单位录用。在这种招聘标准的指挥下,学校为了使学生在竞争中取胜,将技能放在重要位置也就显得十分自然。学校抓技能、任课教师抓技能、班主任抓技能、家长抓技能,在这种全民抓技能的氛围中,难免出现“重技轻德”的弊端。

目前,多数领导和老师已经深刻认识到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重文凭、重技能的用人制度,一时也是矛盾重重、顾虑重重。

第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及长期形成的社会刻板形象的制约

按照专家的说法,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禁条”,因此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具有约束、禁止的功能。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肯定有约束或禁止青少年的一些言行的内容,而青少年在未理解这些禁止和约束的公正性与合法性之前,极易滋生逆反心理。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同其他素质教育相比,在如何令学生信服这一点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

学生及社会对思想道德品质内容长期形成的社会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人们印象中,思想道德是空洞的教条和说教,德育教师是矜持、刻板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很多人认为德育课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用的错误思想。教师天天面对不爱学也不会学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兴趣都失去了。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学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开展。

第四,学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脱离实际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制约

现行的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内容仍然过于高、大、空,过于政治化、划一化、成人化、工具化。德育内容也存在着脱离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有的学生反映“教师讲的都正确、很崇高、很伟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用不上”。在本次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到你认为在校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最大的出入在哪里时,最集中的回答是现实与理论不符合,学校教育太单纯。学校德育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不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不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直接的帮助,必然影响其可信性和实效性。

第五,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特点给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带来的困难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从近几年来看是较差的,汇集了初中阶段中下等学生,学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校后不思学习,对自己放松要求,轻则得过且过,自由散漫,重则打架闹事,违纪违法,给学校德育教育和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更为突出的是,有一部分学生是关系来的,认为自己的表现好坏无所谓,毕业后不愁分配不了。学校维持办学,对于这些学生在校表现较差却能首先就业的现象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其他学生,特别是家庭条件差、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学生,觉得自己表现再好也无望在毕业后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不思上进,学习没有劲头,通过近几年我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发现,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学习的劲头反而不大。

(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尝试(个人观点)

第一、贴近现实生活,把握职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几经调整、修改,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今年的暑假山东省要进行德育新教材的培训,对我们德育教师来讲是个利好消息,相信教材经过几年的运用和调整,会更加适合新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符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但现行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还没有充分、完整、准确地体现时代特征,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贴近现实生活、把握职业特点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增减。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势必会使这门课失去蓬勃生机,甚至会陷入困境。一些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已明显具有陈旧性、脱离实际性的内容,如果仍然照本宣科,向学生强行灌输,势必使学生口服心不服、当面服背后不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知识层次等条件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老版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一书中,关于经济结构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大,而且难点多,“财政和税收”、“银行的储蓄”、“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权益”、“当代世界市场”等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陈旧内容,希望这次新教材的变动能更贴近中职生的实际。同时也要根据各不同学校的职业特色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学科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有关国家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等方面的内容,在《职业道德》中应侧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搞活教学形式

德育课由于其课程性质和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行必须考虑到几个很重要原则或思想。

1、主体性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其主体性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尚处于一种未定型的有待开发的状态。如果任其自发发展或施以应试教育,就很难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动适应和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合格公民。引导、保护、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中学德育课教学的目的性原则,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

学生的主体发展是依靠其个性素质全面发展来支撑的。因此教学将主体性教育目的寓于个性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之中。一方面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依据现代社会对其合格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诸内容、诸心理要素和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协调发展;并与其他学科协同一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

在讲述关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经济学基本知识时,我就结合学生对商品的理解,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生活中的规律,学生自己讨论、出结论,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德育课教学就要依据当代中学生的身心、思想特点及其发展水平和认识规律,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知识与能力、观点与方法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中也适度结合时政教育,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生活实际,以及中学生的思想实际,阐明理论观点,分析实际,指导实践。鼓励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交往和社会实践,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获得协调发展,而且能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自律性等主体素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们学校在这一点做过一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曾经要求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连续几周内,在同一个地点观察某个商品的价格情况,做好纪录,最后画出价格波动的曲线图并对其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学生都能理解价值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还要求学生制作手抄报,根据要求摘录新闻报道,讲发生在身边的哲理故事,模拟招聘现场等等。我们发现一些平时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这类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好,在各种课内外的体验活动中,许多学生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获奖、第一次表扬、第一本荣誉证书、第一声肯定、第一次掌声„„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开始发现自己都不曾了解的潜能,开始挖掘埋藏在自己身上的“财富”。很多学生在学校实现了“低头走进来,昂首走出去”的人生转变,开始了自信、健康、阳光的生活。

第三、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

在应试教育下,考试制度成为中学德育课教育评价的唯一方式,德育课成了一般的智育课,教师考条条,学生背条条,一些学生在卷面上答得头头是道,而行动上却是南辕北辙。这样的考核结果必然是不符合实际,无法让人信服的。

德育课是公民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评价目标上必须有学生的认知、情意、行为三个领域的目标要求。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水平。在评价功能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等发展性功能。在评价手段上,要从传统的注重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发挥这两种评价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评价方法上,要变过去把学生作为单纯的被评价对象为评价的主体,由过去的教师一方评价,变为学生本人自评,其它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助评”,班主任综合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职业学校自从实行学分制以后,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本学期我校先后举行了时政知识竞赛、雅文诵读比赛、乒乓球比赛、感恩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在比赛中展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形象。

同时,德育教研组教师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学生的市场调查报告、新闻报刊摘要、手抄报的制作、哲学小故事的编写、社区调查,都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方法,按一定的分值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

2、突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的。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培养的学生中大多数将进入单位直接就业,因此,应着重突出其道德品质教育的职业特色,为今后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基础。为此,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着重于以下几方面品质的培养。

第一、为他人服务,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每一份职业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但不同的分工往往会影响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人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向往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寻求能够施展自己才华和职业,是无可非议,甚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职业的选择,既是个人对社会的选择,也是社会对个人的选择。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个人原来的职业理想往往是不相符合的。如果一味地强调“自我选择”、“自我实现”,那只能使自己的处处碰壁。

第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如果他们违法乱纪,将直接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因此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遵纪守法中的“纪”包括组织纪律、劳动纪律、行业纪律等要求。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遵纪守法,才能不弄虚作假,才能够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为公。

当然我们不否认,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诚实吃亏,欺骗得利”的现象。要对学生讲明“一时利”与“一世利”的关系,“大利”与“小利”、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三、与人协作,团结互助品质的培养。

每一个就业的人都要同职业团体内部人员之间、同行之间及其他行业的人员发生关系。这些关系中有些是直接的利益冲突关系,有些是面对面的竞争关系,如何理智地处理这些关系,既帮助他人、利与他人,又能发展自己,确实是我们的学生最需要学会的。过去都说“同行是冤家”。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在今后的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协作越来越重要,任何人靠自己的单打独斗终将一事无成,甚至无法生存。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团结协作,并不排斥公平竞争。但竞争不能建立在贬低他人、损害他人的基础上。

第四、勇于竞争,创新意识的培养。

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业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接受社会对自身的智慧、能力和劳动成果的检验,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克服闭锁心理,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竞争意识还要培养学生不怕承担风险、不怕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培养跌倒了能再爬起来的勇气。同时要教育学生参与竞争,不仅要有勇气和决心,还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更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创造,做他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善于开创新局面。

3、在专业课、技能课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专业课和技能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学生普遍欢迎的学科,如能抓住这块阵地,进行德育教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些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与专门的德育课程有着重大区别。它的重点是专业和技能的教学,教师必须在课程上按照教学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容许教师在此之外占用太多的时间单独讲德育理论。它必须是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空前的机遇期和挑战期。()一方面是政策给予的高度重视,国家史无前例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激增,尤其是随着大中型城市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相应的人才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首先,生源从过去的高分学生逐渐变为基础很差的学生,甚至出现了总分只有几分的学生;其次,生源的变化导致教师难以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育人能力受到挑战,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信念产生怀疑,教师的职业激情、职业信心和职业理想不断受到打击。曾经有不少一线的老教师都经历了从“喜欢上课”到“不想上课”再到“恐惧上课”的过程,还有的教师对于曾经热爱的课堂发出了“上课就像上战场”的无奈感慨。

这是一个社会观念的问题。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应该多读书,家里出了个大学生就觉得自豪。这种观念不利于职业教育,应该提倡一个尊重技术的社会风气,不要把工人、干部的身份分得那么低。另外,还要通过制度安排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上一篇:最新厂房租赁协议书下一篇:中英文对照专业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