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判断题练习一

2024-05-06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判断题练习一(共7篇)

篇1: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判断题练习一

更多信息查看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 http://chifeng.offcn.com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判断题练习二

1、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在心理学方面提出的理论,为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

2、由于教学活动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答案:×

3、设计教学法是杜威的学生在总结他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答案:√

4、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模式是一种“折衷”的教学模式。()答案:√

5、直观性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答案:√

6、巩固性原则又可称为接受性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答案:×

7、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答案:√

8、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答案:√

9、与讲授法相比,发现法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超过对学习过程的关注。()答案:×

10、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答案:√

11、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答案:×

12、教学在认知方面的最终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答案:×

13、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的。()答案:√

1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答案:√

15、在现代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由知识本位转向社会本位。()

更多信息查看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 http://chifeng.offcn.com

答案:×

16、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答案:√

17、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答案:√

18、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答案:√

19、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师生的关系问题。()答案:×

20、因材施教就是教学只要适用个人的特点,而无需考虑整个班级。()答案:×

21、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答案:×

22、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答案:√

23、实践说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答案:×

24、教学实践指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或教学实际,是对于教学过程本质的概括。()答案:×

25、教学本质的交往说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应该是一种交往的过程。()答案:√

篇2: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判断题练习一

教师招聘《教育学》德育判断题练习一

1、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答案:×

2、导向性原则更多的是以国家的政治要求和社会性质作为提出原则的支持点。()答案:√

3、教学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学中永远有德育。()答案:√

4、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成效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时间的多少。()答案:×

5、陶冶法中创设情境的任务必须由教师来做。()答案:×

6、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答案:√

7、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是指德育的这种个体享用功能。()答案:√

8、德育内容决定德育方法。()答案:×

9、“社会模仿模式”所用的德育的主要方法是“榜样法”。()答案:√

10、“体谅模式”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答案:√

11、学校德育具有政治、经济等功能意味着学校德育对学校发展起着完全、直接参与的作用。()答案:×

中公北京教师网

1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答案:√

13、道德教育的本质是指个体社会人格的塑造或对个体道德人格发展方面所起的推动。()答案:√

14、德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答案:×

15、德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答案:√

16、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具体说来就是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答案:√

17、德育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答案:√

18、在社会性功能之中,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学校德育政治、文化功能中的中介。()答案:√

19、自律和他律的道德的共性是具有某种外在的强制性,这说明强制性是真正道德的本质。()答案:×

20、个体享用性的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因而具有审美的性质。()答案:√

21、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答案:√

22、在我国中学中,智育是最核心的内容。()答案:×

23、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行是基础,知是关键。()答案:×

中公北京教师网

24、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答案:√

25、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是不正常现象。()答案:×

篇3: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判断题练习一

(二)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核心。()答案:×。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2、不同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不变的。()答案:×

3、教育者的价值观不同,德育过程中预定内容的实现程度不同。答案:√

4、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答案:√

5、在德育中,表扬与处分是一种德育途径。()答案:×。表扬和处分是德育方法

6、德育方法指的是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答案:×。包括两层含义,还有受教育者的受教养方式

7、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答案:√

()

8、德育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答案:√

9、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答案:√

10、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德育目标。()答案:√

11、智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答案:×

12、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答案:×

13、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1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答案:√

15、德育过程的机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答案:√

16、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答案:×

1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答案:√

18、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答案:√ 19、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

育目标。()答案:×。应是1988年

20、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体现了初中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答案:×

2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答案:√

22、德育过程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难以协调。()答案:×

23、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答案:×

24、学生某一道德认识的提高,标志着他的思想品德的提高。()答案:×。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25、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制于政治经济。()答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篇4: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判断题练习一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单选题练习四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 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B 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C 教学就是智育

D 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进行 答案:D

2、教学要受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制约,依据这一规律所提出的教学原则是()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D

3、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是()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答案:D

4、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顺序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答案:C

5、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中公北京教师网

6、大班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A 演示法 B 练习法 C 讲授法 D 谈话法 答案:C

7、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所决定的教学原则是()A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A

8、学生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所以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A 领会 B 检查 C 巩固 D 理解 答案:C

9、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A 途径与目的 B 部分与整体 C 过程与结果 D 现象与本质 答案:B

10、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了四类教学模式,其中个人类的教学模式不包括()A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 认知发展模式 C 群辩法模式 D 意识训练模式 答案:C

中公北京教师网

篇5: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判断题练习一

1.一个6岁的孩子偶然地碰到了电线,被电伤,但他也因此获得电的有关知识,这种过程是一种“教育”。()

2.严格的说,“抚养”、“养育”行为也能称其为“教育”。()3.从本质上讲,机械的灌输也是一种“教育”。()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今天的“学习”的含义等同。()5.社会主义的教育也是具有阶级性的。()

6.教育不仅成为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可以成为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这是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章 学校

1.现代学制产生于美国。()

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并不体现在私立学校中。()

4.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管理系统中的层级越高,管理工作中沟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5.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课程标准文件,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全国课程标准必须统一。()

6.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学校规范是针对学校成员的,不同的规范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和态度,因而构成不同的文化。()7.马克斯-韦伯是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之一。()

8.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9.学校绩效的评价模式有多种,其中的目标评价模式认为绩效应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人才为标志,这模式注重效率。()

10.学校绩效的评估方式按照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绝对标准评估和相对标准评估。()11.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

12.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

13.定量评估,是对工作绩效所进行的质的鉴定,从总体上给予评价。一般常用于职称评审、职务任命、宣传表彰等管理领域。()

14.系统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6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梅奥、利科特、奔尼斯等。其主要特征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需求、特点对组织的重要性。()第三章 学生

1.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处于儿童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说到底还是一种决定论。()2.在教育与儿童的发展这两件事上,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3.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4.儿童个体的发展就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5.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儿童发展的过程。()6.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

7.中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各种倾向性形成的过程中,而他们又很缺乏判断和选择能力,因此,教育中就应严格地控制他们的所作所为。()第四章 教师

1.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都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2.教师资格证书终生有效,且全国通用。()3.在我国,教师属于更加公务员系列。()

4.对于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而言,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5.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6.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7.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

8.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性的惩戒措施,对一些学生实行特殊管理。()

9.实行教师聘任制,意味着我国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10.教师的政治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11.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12.所谓全面掌握,就是要深入钻研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的知识内容,不仅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对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都要认真吃透。()13.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14.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审定。()

15.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16.招聘即用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择具有教师资格的应聘人员,具有公开、直接、透明度高等优点。()

17.教师培训是相对于职后教育而言的,它也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补偿、更新知识的功能。()

18.1999年9月13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正式发布施行。()第五章 教育目的

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人性假设是人性本善。()2.社会本位的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近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3.教育无目的论承认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

4.由于教育目的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5.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的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6.学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7.英国教育哲学家皮特思曾经认为,教育理论上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论争其实不是目的之争,而是“程序原理”之争。()

8.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9.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10.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

11.持社会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1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它的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13.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论证明教育目的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因此,教育目的的制定主要考虑这种主观性。()14.教育目的的确定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15.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16.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典型代表。()18.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只有当生产力的发展达到消灭一切分工的基础,个人和整个人类的真正的全面发展才会彻底实现。()

19.在社会生产发展允许的条件下,教育知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却不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20.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教育目的。()

21.从我国教育目的的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分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22.全面发展是排斥个性发展,因为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学校德育具有政治、经济等功能意味着学校德育对学校发展起着完全、直接参与的作用。()

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3.道德教育的本质是指个体社会人格的塑造或对个体道德人格发展方面所起的推动。()4.德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5.德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6.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具体说来就是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7.德育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8.在社会性功能之中,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学校德育政治、文化功能中的中介。()9.自律和他律的道德的共性是具有某种外在的强制性,这说明强制性是真正道德的本质。()

10.个体享用性的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因而具有审美的性质。()11.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12.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可以称为记忆性知识,是一种狭义的知识;广义的知识应当包括程序性知识。()13.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其实说的就是发散思维。()

14.狭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包括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所有能够增进体质与体能的活动。()

15.学校体育的教育性决定了其不同于竞技体育和一般的身体锻炼。()16.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

17.社会美也叫生活美,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的形态,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8.德育的政治功能指的就是德育在阶级社会中为阶级斗争服务的一面。()19.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实现实质上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1.×2.×3.×4.×5.√6.√ 第二章 学校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 第三章 学生

答案:1.√2.√3.√4.×5.√6.√7.× 第四章 教师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常考判断题

(二)第七章 课程

1.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2.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著名论争,结果是主要以人文科学为基础和内容的课程大规模地发展。()

3.课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相对独立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出现和成熟。()

4.“三育”是体、美、劳。()

5.课程结构就是: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6.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7.就国内情况看,人们普遍接受的主要还是课程是知识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从课程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则更为合理一些,更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8.完整的课程理论,应当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9.哲学对课程的影响大概有两个层次:一是哲学本位论的层次,二是方法论层次。()10.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学生的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11.关于课程目标的垂直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12.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中西莫不如此。()

1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典型的科学主义的课程观。()

14.从产生上,科学主义课程的产生要晚于人文主义课程,而且是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神学的批判和否定,才有了近代科学的科学课程。()第八章 教学(上)

1.系统性原则又被称为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2.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包括: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3.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4.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5.实践说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6.教学实践指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或教学实际,是对于教学过程本质的概括。()7.教学本质的交往说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应该是一种交往的过程。()

8.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在心理学方面提出的理论,维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

9.由于教学活动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10.设计教学法是杜威的学生在总结他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模式是一种“折衷”的教学模式。()

12.直观性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13.巩固性原则又可称为接受性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14.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

第九章 教学(下)

1.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2.与讲授法相比,发现法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超过对学习过程的关注。()3.非指导学习法是由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

4.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5.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

6.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7.纲要信号图式法为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了可能性。()8.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巴普洛夫创立的教学方法。()9.选择范例的基本原则是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10.非指导性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即它认为可以取消指导。()11.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原理,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论上的直观原则和演示、实验法的原理。()

12.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和展示与交流是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13.备课首先要做的就是钻研教材,即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

14.设计教学过程实质上指的就是设计教案。()

15.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上课的水平。()16.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第十章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1.学生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但它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2.教育学中的群体是指具有组织特征的人的共同体,群体中的成员是按某个或某些共同特征而结合在一起的,这些特征都与他们进行的共同活动和交往有关。()

3.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任何组织起来的群体,例如幼儿园的学前儿童班组、中小学的班级等等,只有符合一定的要求才能成为集体。()4.良好的集体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5.在集体初步形成阶段,集体就开始成为真正的教育手段,集体本身作为主体,向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要求,并团结全体成员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顽强努力。()

6.班级是学生发展的一面镜子,它通过群体作用在镜子中所形成的影像,即班级组织的镜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班级组织的镜像具有两种功能,一种功能是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产生文化认同,另一种功能是个体能够在对群体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在我异化。()8.在我国中小学班级组织的建构多数都属于直线式的建制形式。()

9.在班级组织结构建设中,关键性的班级干部职务应当采取轮换制的方法,尽量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能够得到成长与锻炼的机会。()

10.共青团与少先队的基本任务都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但是共青团对青年的培养更加注重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

11.团总之使团的基层组织之一。根据团章的规定,团员在50人以上的单位可以建立总支部。如果实际工作需要,团员在30人以上的单位也可以建立总支部。()

12.根据少先队章程中的规定:“凡是6周岁到12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中队委员会申请,经中队委员会批准,就成为队员。”()

13.少先队基层组织一般建立在初中荷小学里,分别设立大队、中队、小队三个组织层级。()

14.少先队阵地活动是指在少先队建设的过程中以阵地的形式经常开展的活动、少先队活动的阵地形式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少先队室、少先队报、红领巾广播站、中队活动角。()

15.在普通中小学中,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有三种形式:撰写评语;评定操行等级,如优、良、及格、不及格;记分法。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大多采用第一种与第三种相结合的办法,而在高中阶段,前两种方法教普及。()

16.良好班集体一旦形成,他就会成为教育影响班内某个学生的巨大力量,同时良好的班集体队班主任工作也有反作用。()

17.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18.有利于教育的原则室班级组织建立的一条首要的原则,当其他的原则与其发生冲突的时候,其他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这一原则。()第七章 课程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 第八章 教学(上)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 第九章 教学(下)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第十章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常考判断题

(三)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与辅导

1.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起源于本世纪初美国的“指导运动”。()

2.20世纪30年代代帕特森荷威廉森出版了《学生指导技术》,初步总结了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在这一阶段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任务室定位在指导。()3.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提出了“当事人中心”的观点,取代指导而成为主角。()

4.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性指导已成为学校咨询的重要工作内容。()5.从根本上看,现代学校咨询的目标在于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6.学生出现破坏纪律的行为,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可能导致他在学生和老师当中背上坏名声,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学校咨询人员应当采取早期干预策略。()7.咨询活动室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8.咨询者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解除心理困扰,顺利渡过当前的危机。()

9.咨询活动能取得成效,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来访学生对咨询人员的信任和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10.在学校咨询与辅导过程中,会谈是咨询工作的主要方式,在会谈开始阶段,建立好咨访关系是会谈的核心任务。()

11.在常用的学校咨询方法中,深入共感是调整情感的重要方法。()

12.由沃尔普提出的系统脱敏技术,首先运用在矫正焦虑症、恐惧症等方面的治疗。()13.由于小学生通过语言分析和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的能力还比较有限,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达到咨询的目的往往更为有效。()

14.团体咨询的方法比较适合发展性的问题,如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的问题,人际感受性和人际交往技能的问题等等。()第十二章 教育测验与评价

1.如果说测量回答了“有多少”的问题,只考察量的大小,测验则回答了“某个人做的怎么样”的问题,包含了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和评判。()2.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3.测验具有诊断功能。()

4.总结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5.在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此测验类型为形成性测验。()6.最典型的标准化测验是智力测验,如“比奈智力量表”。()

7.标准化测验与教师自编测验相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强,能反映实际教学种遇到的特殊问题等优势。()

8.学能测验布局限于某门课程,关心各门课程都需要具有一般能力,主要包括文字推理测验和数字推理能力测验。()

9.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例如,“这个学生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他考了第一名”,此类型的测验为常模参照性测验。()

10.标准参照性测验考察是否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标准,这种测验只关注考生是否达到了应该达到的水平。而不去管别的考生怎么样。()

11.常模参照性测验和标准参照性测验的区别是:前者着重同学间的比较,后者关心有没有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12.测验的难度低,说明试卷受偶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些偶然因素可能有学生的临场发挥、教室环境等各种影响答题过程的因素。()13.和信度相比,测验的效度更为重要。()14.难度值越小,表示题目越容易。()

15.试题难度直接影响区分度,特别难的题目大家都不会做,特别容易的题目大家都会做,这两种题目的区分度都很低,反之,中等难度的试题的区分度比较高,难度为0.5的题目,区分度最大。()

16.分数只有经过解释才具有实际意义。()

17.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因为它不仅是升学与就业指导以及因材施教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正确估计自己,并了解自己的特长。()

18.实施授课质量评价时,不同的学校可能会选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基本都会涉及以下方面,(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2)学生的课堂参与。(3)内容安排。(4)教学方法。(5)语言表达。(6)教学原则。()

19.现代教育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评价的形成性功能。(2)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3)倡导自我评价。(4)尊重评价对象的感受。()

20.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总结性评价仍然是比较主流而且比较合理的评价方法。()21.标准参照性测验适用于选拔性考试和总结性评定,而常模参照性测验适用于诊断和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第十三章 教育法制

1.19世纪下半叶,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的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民教育制度,这样一种趋势,在教育史上被称作教育的国家化。()

2.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某些国家,特别是德意志的某些公国,就已颁布关于强迫教育的法令,为现代意义的教育立法的开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教育立法表现为它自觉地、主动地适应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全面地进入教育领域,系统地认识它所调整的对象,合理地调节教育领域中发生的各种内外关系。()

4.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4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5.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学校处于服从的地位,必须履行行政命令所规定的义务,学校不存在独立于政府行政权利之外的权利。()

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在其活动时,根据条件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具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两种主体资格。()7.《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时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一规定首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8.我国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在《教师法》第二章中作了明确规定,它们是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所享有的职业上的权利和应履行的职业上的业务,而并非是教师的所有权利与义务。()

9.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担的强制履行的义务,在法律上称为第一性义务。()

10.合作办学、委托培养、有偿服务、知识产权转让、劳动用工、教师聘任等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而非行政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

11.教育法规定的责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关及追究程序具有多元性。()

12.衡量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标准有两个:年龄和智力状况。()13.补救性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一定损失,由行政主体所承担的一种补偿性的行政法律责任。()

14.法律救济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权利受到损害是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如果权利未受到损害,就无所谓救济;其次,法律救济就有弥补性,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再次,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15.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为教师制定的与教师教育教学等权利有关的法律救济制度,是一种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16.学生申诉的范围十分广泛,一般涉及学生的受教育权、公正评价权、隐私权、名誉权以及其他人身权及财产权受到学校或教师侵犯的行为。()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与辅导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 第十二章 教育测验与评价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第十三章 教育法制

篇6: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判断题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美国发生的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的事件是()A.信用卡拖欠危机B.投资过剩危机 C.消费信贷危机D.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

3.某市市委决定将“民生净福利”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指标。这一举措体现了()A.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 B.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C.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

D.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5.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7.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8.奥运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10.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下列属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的是()A.提高失业保险金的标准

B.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C.中央财政增加补助地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篇7: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上)判断题练习一

一、单选题

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A.受教育权 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生存的权利 【正确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体现了受尊重的权利。【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规方面的相关知识。【错因分析】对教育法规相关常识掌握不够。

2、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正确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个体成功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命题立意】考查对能力含义的理解。【错因分析】对能力含义的理解不准确。

3、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A.教学模式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题中表述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命题立意】考查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错因分析】概念掌握不准确,易与其他教育术语相混淆。

4、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A.教师

B.家长 C.自我 D.同伴 【正确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教育,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教师。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人格形成方面的相关知识。【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准确。

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正确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

【命题立意】对智力量表相关知识的考查。【错因分析】把几个名称相似的量表相混淆。

6、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强调教师的()A.合作精神 B.友爱精神 C.奉献精神 D.自律精神 【正确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陶行知先生的话强调的是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这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相关知识的掌握。【错因分析】理解不准确。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主体机构是()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正确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规方面的相关知识。【错因分析】对教育法规相关常识掌握不够。

8、与别人骑单车竞赛,时速会更快,这是()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利他行为 D.责任集中 【正确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社会助长是指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命题立意】考查社会助长的含义。【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牢固。

9、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老师给予一定的表扬,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正确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老师给予一定的表扬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与效果律相吻合。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的考查。【错因分析】对三条学习规律理解不到位。

10、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A.变式 B.反例 C.正例 D.比较

【正确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变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命题立意】考查变式的含义。【错因分析】对变式含义的掌握不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是()A.高度的自觉性 B.明显的示范性 C.强烈的时代性 D.严格的强制性 【正确答案】A,B,C 中公专家解析: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从教师职业及个人修养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错因分析】理解不准确,易错选D。

2、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A.复杂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E.延续性

【正确答案】A,B,C,D 中公专家解析: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错因分析】对教师劳动特点理解不全面。

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是()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E.体育教育

【正确答案】A,B,C,D 中公专家解析:我国学校德育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命题立意】考查对德育内容的掌握。【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准确。

4、下列情形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学校行为有()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C.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 D.选用未经指定的教科书 【正确答案】A,B,C,D 中公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第五十七条对ABCD选项中的学校行为都做出了相关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规的相关知识。【错因分析】对教育法规相关知识的储备不足。

5、智力的主要成分包括()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正确答案】A,B,C,D 中公专家解析: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意志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命题立意】考查智力的成分。【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准确。

三、判断题

1、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相同。()【正确答案】错

中公专家解析:新教师更注重教学结果,而专家型教师更关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2、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正确答案】对

中公专家解析:德育中的榜样示范法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3、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同,但智力结构有差异。()【正确答案】对

中公专家解析: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同,但是智力的优势领域有区别,各个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有先后之分。

4、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正确答案】对

中公专家解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更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正确答案】对

中公专家解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八条的相关规定。

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正确答案】对

中公专家解析:依法执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需要,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正确答案】错

中公专家解析: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五章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内容。

【相关文章】

2015湖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二 2015湖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上一篇:村小学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妈妈的爱护小学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