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交

2024-05-08

教案交(通用8篇)

篇1:教案交

教学目标 找骆驼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

谈话引人: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则谜语,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

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

过渡:对,是“骆驼”。那么,你们见过骆驼吗?

2、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张骆驼的照片。

3、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骆驼的胃里有水囊,能贮存很多水;骆驼的两座高高的驼峰,可储存有100多千克脂肪,必要时可以转变成水和能量,维持骆驼的生命活动。因此,在沙漠里,可以一连三四十天不吃不喝,适于长途跋涉。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4、出示课题:

16、找骆驼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大屏幕上的任务

a、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b、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课文都读过一遍了,这些生词会读了吗?老师请一个小组开火车读一读,要特别注意标有拼音的词语。(请两个小组开火车)

认读生字词:骆驼

跛脚 驮着 愤愤

脚印

啃过

究竟

不紧不慢

2、检测预习效果。

三、再读课文

1、课题中的星号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 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下面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梳理阅读提示:

(1)、下面这个故事里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2)、商人走失的的骆驼有哪些特点?(3)、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四、深入阅读

1、找出骆驼的特点

(1)师:生词会读了,也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那么现在我们先解决阅读提示所要求我们思考的第一件事情。请同学们默读(1—8自然段)老人和商人说骆驼特点的对话,边读边把描写骆驼特点的句子用括号括起来。

(2)师: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我们按顺序汇报一下,每位同学只要说一个特点就好了。

预设:左脚有点跛

预设: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预设:缺了一个牙齿

2、了解老人是怎样发现特点的

(1)师:这三个特点是谁发现的?(生答)老人见过这只骆驼吗?(生答)师:那么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三个特点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预设:第十自然段

(2)师:那么阅读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就在第10自然段中。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划出老人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老人知道了什么?(生边读边划)

3、师:恩,不少同学都画出来了,那样,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表格,咱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把表格填一填,然后找同学来汇报。

预设:老人看见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预设: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知道骆驼驮着蜜和米。预设: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着牙齿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师:现在,我们用“因为老人看见什么,所以知道什么”这样的句式来说说。每个小朋友说一条就好了。(生答)

师:老人根据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就能够判断出骆驼缺了一颗牙齿,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这两片树叶,哪一片是被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并要说明原因。

师:我们刚才说到老人没见过骆驼的样子,却能准确得出骆驼的这三个特点。这说明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仔细观察】

师:老人还根据这三个现象,得出这三个结论。还说明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认真思考】

师:请你把老人的这两个品质写在课题旁边。

4、师:小朋友们,老人发现了骆驼的这三个特点以后,让商人根据骆驼的哪个特点去找。找出文中的句子告诉我。

预设: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5、师:为什么不能根据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去找的? 预设:米和蜜总会漏光,漏光后就没有痕迹了。

预设:骆驼不一定沿途一直吃树叶,如果有一段时间不吃树叶,同样也会失去线索。师:可见,虽然这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师:善于思考的孩子们

五、寻找结果

1、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语知道(果然)

2、师:从果然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老人判断非常准确,在意料之中。

这真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老人。让我们拿起书,一起来读一读第十自然段,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从容、自信、胸有成竹)

3、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你有什么启发吗?

预设: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师: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课文中的老人一样,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动脑。

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得出结论

篇2:教案交

设计意图:

由于中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对事物的认知和生活体验的积累较为贫乏,所以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猫变的各种模样。这首诗歌简单、风趣、幽默,应该很受孩子们的喜欢,从而生成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一、1、初步理解、感受作品的有趣和梦境的奇妙。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猫变的各种模样。

活动准备:

1、一只睡的流口水的小老鼠。

2、一只大花猫。

3、一只神气的老鼠大王。

4、诗歌里的食物(原来的东西和变成的东西)。

5、《小老鼠上灯台》、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做律动《小老鼠上灯台》,刚才大花猫可把小老鼠下坏了,它躲进洞里再也不敢出来了,猜猜它会干什么?(出示一只入睡的小老鼠)小老鼠睡着了,睡的多么甜啊,一定是做了甜甜的梦,小朋友来猜猜它会做什么样的美梦呢?

二、完整欣赏、理解诗歌内容

1、那它到底梦见了什么,我们来听一听。小老鼠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见了世界上所有的猫都变了模样,小猫的脸变成了香香的奶油蛋糕,小猫的身体变成了软软的面包,小猫的眼睛变成了紫色的葡萄,小猫的嘴巴变成了甜甜的奶糖,小猫的尾巴变成了美味的香肠,而小老鼠自己变成了一个大王,神气的走在大街上。

2、教师提问:小老鼠梦见了谁?小猫的脸变成了什么?小猫的眼睛变成了什么?、3、教师和幼儿齐读儿歌。

4、小老鼠为什么希望小猫的脸、眼睛、嘴巴、尾巴变成它喜欢吃的东西呢?

5、整只小猫都变成了小老鼠最喜欢吃的东西了,小老鼠变成大王之后,神气的走在大街上,让我来瞧瞧哪只老鼠最神气。请幼儿学做神气的样子。

6、游戏:幼儿学做神气的鼠大王的样子,教师引导发现了一只猫,幼儿悄悄的走过去,将冒吓跑。

7、小老鼠为什么希望小猫的脸、眼睛、嘴巴、尾巴变成它喜欢吃的东西呢?

8、小结:以前小老鼠见到小猫就要躲躲藏藏,很怕小猫,因为猫会吃老鼠,可现在他希望把小猫变成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可以把小猫给吃掉,而自己能像一个大王一样,神气的走在大街上。

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第一次课堂教学展示也是我第一次的公开课。所以多少有些紧张与焦虑。

本次交流课我的授课内容是《小老鼠的梦》这一课,针对于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这首儿歌的内容很风趣诙谐,对于孩子有一定的吸引力。于是课前我在教具制作上下了一番功夫,把教具做的有趣些,希望通过它来吸引幼儿的眼球,再就是利用游戏和自身的语言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结果证明我的设计和实际所达到的效果是比较良好的。

篇3:教案交

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给公用电网造成严重的谐波污染[1]。交直交变换在整个电力电子装置中所占比例很大, 且大多数电路都用P W M控制功率开关的通断来获得需要的电压电流。对于单相交-直-交主电路而言, 其两个交流侧是通过直流相互联系的。尽管整流和逆变控制相互解耦, 但是任一侧原因引起直流电压发生变化后, 另一侧的控制都会自动做出相应调整, 通过直流电压, 整流和逆变控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起来。从电路角度看, 直流侧是主电路的中间连接环节, 构成电源与负载之间能量交换通路, 直流电压的特性和状态直接反映整个电路的工作性能, 制约输出信号的效果。一旦电源电压发生畸变, 会给工业生产中半导体制造、信息、计算机或电子通信等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2]。

目前针对交-直电路和交-直-交电路的直流电压特点, 还未见到定量分析研究的文献, 许多文献和书籍在电路分析中都会假定直流电压恒定, 以简化分析过程。这种假设有时可行, 有时需要一个准确的判断标准。因此, 对直流电压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优化电路整体性能、调整控制策略、设计硬件电路参数。

2 交-直-交电路直流电压数学模型建立

由于单相与三相的电路分析相似, 本文以单相为例, 图1为交直交电路加上滤波电感L1以及L2、C2组成的二阶输出滤波环节[3][4][5][6]。

根据电路的瞬时功率平衡等式:

其中Sy为整流电路电感的功率, Sz为逆变电路电感和电容的功率。

将图1中两侧交流量全部用基波表示, 并且代入 (2-1) 后解微分方程 (这里省去大量篇幅的公式计算) 展开简化得出下式:

电路稳定时Ed为控制目标电压u*d的平方值, λ为输入电流电压夹角的一微积分参数。式 (2-2) 即为单相交-直-交电路直流电压模型1。

而当输入交流电压电流中含有谐波分量, 交流量用基波加谐波表示, 代入 (2-1) 后各同频项合并, 解微分方程 (省去计算过程) 展开简化得出下式:

电路稳定时Ed为控制目标电压ud*的平方值, δ是输出电压的相位角, Di代表的是第i次谐波三角计算后的参数。式 (2-3) 即为单相交-直-交电路直流电压模型2。

3 仿真结果和分析

单相交-直-交电路中直流电压在控制目标值附近脉动, 脉动与输入量频率和幅值大小相关。由于电压电流基波分量一般是最大的, 所以通常脉动频率主要呈现2次。运用PSCAD作为仿真工具, 图2、图3中包含电路仿真得到的直流电压波形曲线和根据式 (2-2) 和式 (2-3) 建立的模型计算得到的直流电压波形曲线以及两者的比较。从图2、3中可以看到, 计算曲线和仿真曲线基本重合,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输入电路的谐波会使得直流电压脉动部分的波形不呈现正弦波, 波形发生畸变。一般来说即使电路中含有谐波, 由于基波分量是最大的, 脉动的频率还是呈现二次, 波形接近正弦。

从所建模型式中知道直流电压的脉动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7]:

(1) 输入电压ui和电流ii的幅值以及其相位角φ;

(2) 输出电压ut和电流it的幅值以及其相位角 (δ-θ) ;

(3) 输入交流电压ui和输出交流电压ut之间的相位角θ;

(4) 负载的大小和特性;

(5) 输入电感、滤波参数、直流电容的大小;

在电路参数确定后, 负载一定的情况下决定电压脉动的因素主要就是控制策略。从无功流通的途径可以知道, 如果调整经过电容交换的无功大小, 可以改变直流侧电压脉动。同样, 直流侧的变化功率也与参数θ有关, 调整θ也能改变直流侧电压脉动。在两侧交流同频的条件下, 各交流量之间相位关系如图4。

图5~图8的仿真实验证明调整φ角、θ角可以成为抑制直流电压脉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和保持高功率因数的要求有时矛盾, 二者取舍决定于实际需要。合适的θ角、φ角随着不同的电路参数、负载性质、控制策略会有所不同, 可以结合具体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已达到最优配置。

4 结论

本文对交直交电路的直流电压建立数学模型, 从模型出发, 运用了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 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当输入交流电路中存在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时, 会反映到直流电压数学模型中, 因此可以根据直流电压数学模型来分析有关电能质量免疫的问题。例如可以结合电网中的用电情况, 使用直流电压模型来评估交-直电路或交-直-交电路的工作状态, 依据评估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治理措施或者预先判断在一定工作环境下, 选择使用能适应此类电能质量问题的电气设备入网, 从而避免经济损失。通过傅氏级数, 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波形可以分解为各次谐波的叠加, 因此, 可以通过包含谐波分量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其他电能质量问题对整流直流电压变化的影响。

摘要:直流电压的特性和状态直接反映整个电路的工作性能, 制约着输出信号的效果。本文结合电力器件的特点, 通过推导建立了单相交-直-交电路的数学模型, 通过仿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同时分析了调整直流电压脉动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直流电压,脉动

参考文献

[1]赵振波, 徐伯强, 李和明.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综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赵剑锋, 王浔, 潘诗锋.用电设备电能质量敏感度测试系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第25卷, 第22期

[3]Muhammad H.Rashid主编, 陈建业等译.电力电子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4]周方圆, 唐朝晖.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电测与仪表.2005年第08期

[5]林渭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6]陈国呈.PWM变频调速及软开关电力变换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7]董晓鹏, 王兆安.PWM整流器直流电压对电源电流控制的影响[J].电力电子技术.1998年第三期

篇4:谁交我们化妆

一个给女性杂志做时尚版的编辑更绝,她习惯一到大商场的化妆品展示台前,就将那些五颜六色的香水挨个打开闻一遍,然后很专业地给我讲哪种是绿毒药、哪种是紫毒药、哪种是的克蕾斯汀。我没擦香水的习惯,因此常搞得我满头雾水,不知所云。但看着她气质高雅地在那些迷人的香氛中沉醉,我突然发觉我的生活太粗糙了,缺少这种非常女性化的细节。

我买下具有新鲜木材清香味的夏奈尔号后,也想迷人一把,结果从来都忘记了出门前要抹一点,看来淑女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日养成的。但这是一个美丽的开端,从国外回来的女友们开始送香水给我,我的书房缭绕着了一种女人的香气。

我还一直搞不懂怎样将眼睛搞得忽闪忽闪的。一个哈尔滨来的女友眼睛看人像会倒弯似的,充满诱惑力,而不是我这种平铺直叙的眼神。她给我讲用法国的蓝金睫毛膏,轻轻刷一点,睫毛会又黑又长又多。有天我到户外去拍照片,特地这样魅力十足地化了一次浓妆,希望眼睛神采奕奕。当我抬头让面部充分享受秋天的阳光时,眼睛开始流泪,这一流让我的眼圈全污了,像个熊猫。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化浓妆的女人都比较矜持与不苟言笑。哈尔滨女友在任何场合都不忘随时掏出个小镜来照照、补补妆,一副很“酷”的样子,看来她这一招我是学不来了。我还是喜欢我的眼睛能自然地沐浴阳光,能够随意地让泪流下来,让笑容乱花似地绽开,无疑只有淡妆才能让我这样随心所欲了。

篇5:王二小交教案

姓名:景晓鹏

单位:登封市北区小学 2014年4月14

23、《王二小》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从、边” 2个生 字,达标率95%。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 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达标率80%。

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方法:观察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 学前准备:

1、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

2、田字格

3、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听音乐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我们共同来听听,听完后要给老师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放音乐)

生发言

师:这首歌讲的就是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在王二小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二小》。(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听准字音)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

(三)、出示课件,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一遍。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师总结识字方法。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区别“常常、长长”二词)。齐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用插图和问题再次引出生字、文中认识生字并朗读课文。出示图一:王二小在干什么?(认识生字“助”、“哨”,指导抓重点词读本段文字。师生评价)

出示图二:敌人在干什么?(认识生字“敌”、“荡”,读本段文字,表现出敌人的凶恶。师生评价)

出示图三:敌人让王二小带路,王二小是怎么做的?(认识生字“顺”,抓“装着顺从”读本段文字,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运用句式:王二小:你真()!来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补充图四:故事的结果怎么样?(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指导读本部分文字,读出王二小牺牲的伤心难过和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6、同桌两个人互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通过再次的朗读课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或者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四、指导书写(交流写字方法,注意坐姿和写字姿势的指导)

1、师出示要写的字“从、边”,指导认读。

2、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

3、重点指导走之旁的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4、指导学生描红,提示学生注意笔顺。

5、展示学生作品,写得好的奖励。

总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有感情的朗读了课文,还知道了王二小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其实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就是像王二小一样许许多多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

课后反思

《王二小》向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为了革命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故事。课文言语质朴,却感人至深。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现在的孩子和当时的孩子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让现在的孩子体会战火纷飞的年代并不是那么容易,问题有很多,比如:我怎样向学生讲清王二小的时代背景呢?不了解时代背景又怎能让学生对王二小的行为有真切地体会呢?又怎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呢?在教学中,我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尝试从以下几点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体会文本。

一、复习巩固生字

生字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过了,本节课我把要上节学习过的生字通过小黑板的形式再次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大小声读,指名读,快速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对上节课的生字进行巩固。从学生们的回答和坐姿上,我觉的这个过程进行得很好。

二、挖掘词语,想象感悟

低年级学生充满童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朗读兴趣,效促进朗读能力。

如在讲到:迷了路的敌人让王二小带路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挂图,抓住“叫”一词让学生看图想象:看看敌人的样子,你想一想,敌人会对王二小怎么叫呢?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纷纷表演了起来,把凶狠的敌人演得活灵活现,从而体会并读出敌人凶狠的语气。这样,通过一个词语的教学即可大大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又如:理解“顺从”时,我就启发学生想象:王二小是真的顺从吗?他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假如你是王二小,你当时会怎么想?学生在丰富的想象说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内心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上喜悦的语气来品读这一段。当然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演一演,可能理解“顺从”时更到位一点。

三、图文结合,感悟文本

此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他整个遇害的过程,语言简单易懂,而且图文并茂,这为课文的学习提供了又一个资源。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较大地利用了这三幅图片,让学生尝试一边学习课文,一边看图说话的训练。效果不错,特别是第三幅画的利用,填补了课文中的一些空白点。

先请同学读了王二小把敌人引入埋伏圈的段落,然后对课文中的一些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到王二小那种机智、勇敢的一面,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朗读,让他们把这种体验转变为外在的情感表达。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进行了一些想象的说话训练。这个看图说话让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通过观察图片上人物的不同表现:王二小大声向八路军报信,敌人们害怕、凶狠的行为,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体现了小英雄面对敌人时那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四、听读感悟英雄人物。

在开课前,我让学生听了《王二小放牛歌》,在收课前,我再一次让学生聆听了这首歌,这一次我看到学生是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王二小的敬佩和感动认真倾听。很多孩子听着听着眼睛都红润了。接下来我入情地朗读使学生更能感受到了王二小的伟大。当让生能感到人物的高大形象时,我感到很欣慰。

篇6:小学手工制作教案 交

学习目的:;了解学前专业手工纸花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彩皱纹纸制作马蹄莲;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作马蹄莲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花,我想大家一看就知道它的名字!师:只可惜再美的花也有凋谢的时候,多想留住这美好的瞬间呀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引导学生想到:制作纸花马蹄莲 ,教师随之,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制作好的马蹄莲(教师在讲台前展示)师:看!这是老师做的马蹄莲,漂亮吗?请大家仔细欣赏!

2、研究马蹄莲的制作 ⑴研讨做法

师: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a、引导学生分小组探讨马蹄莲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b、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c、归纳总结制作方法:做各部分---捆扎花朵---整理成型 ⑵实践制作 a、准备阶段

老师示范花瓣、花蕊、花叶的制作方法。学生小组分工制作马蹄莲的各部分。(学生分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b、捆扎阶段

引导学生研究捆扎的方法、技巧。师生共同总结捆扎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组实施捆扎马蹄莲。c、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将花的花瓣、花叶整合。做出成品)?

三、评价反馈、展示作品。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展示一下小组制作的作品。(学生展示作品)师:请同学评一评,你觉得哪一幅作品最漂亮、最赋有创意?并说出理由。(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

师小结: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件作品,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你的作品就会更完美。

四、延伸教学

今天,我发现大家制作的绉纸花都非常漂亮,那么我再来考考大家是不是只有绉纸才能制作出鲜花的样子呢?还有什么材料也能制作呢?(毛线、纸、水晶、丝网、布)我希望有机会的话,大家能尝试一下用其它的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花,同时也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母亲节上,能把自己亲手做的花献给母亲。

剪喜字图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红纸剪双喜的方法,剪出喜字图纹,美化生活。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折叠的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剪纸方法与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剪喜字,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为自己获得剪纸本领而感到喜悦。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并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剪双喜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花纹设计。

2、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效果的双喜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红宣纸、剪刀、等

2、学生准备:铅画纸、红宣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1.双喜的由来

2.提问: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见到双喜吗?它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3揭示课题:剪喜花

二、分析与尝试。

1、分析喜字的结构特点(找对称轴)

2、示范讲解喜字的折叠方法

3、重点讲解喜字剪法的关键

4、学生试剪双喜

5、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剪错的原因

三、感受与体验。

1、欣赏民间优秀喜花作品(课件呈现)

2、分析民间剪纸的内涵

谐音:连(莲)年有余(鱼)喜上眉(梅)梢蝙蝠(福)鸡(大吉大利)寓意:石榴(多子多福)牡丹(富贵)龙凤{吉祥}

3、讲解剪纸制作的步骤:画稿设计-剪刻-托裱

4、教师示范剪纸制作过程

启发学生在喜字基础上怎样进行变化创作

四、想象与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设计一幅带花边的喜字 要求(1)、花边内容不限,要与喜子巧妙结合(2)、形式不限

(3)、将作品粘贴在白色铅画纸上

五、展示与评价。、请学生将作品按要求贴在黑板相应的区域(创意好、形式美、需努力)、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学生评价,并发布金点子 3、教师简评

六、小结。

有趣的吊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运用剪、对折、粘贴制作吊饰;有目的的排列。

2、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中,感受民间饰物造型、色彩、花纹特点;(2)在探索中学习吊饰的设计方法;(3)在“尝试运用”中掌握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2)对吊饰的串联与装饰发生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纸材和点、线、色表现物象;运用“剪、对折、粘贴”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有目的的排列。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图片、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比较

1、民间饰物与学生作业中的吊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地方? 相同:(1)、简练的外形;

(2)、色彩对比鲜艳;

(3)运用点、线、色装饰。不同:(1)、材料不同;

(2)、悬挂的地方不同;

(3)、装饰图案有寓意。

二、探讨与尝试

1、尝试找找身边的媒材进行吊饰设计,鼓励发现问题;

2、学生互相研究解决问题;

3、同一主题的物象形态选择;

4、尝试运用几何形进行有节奏的排列,感受节奏美。

三、创作与评价

1、小组合作创作

2、自评与他评

团包手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 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 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一、课前准备

1.学生与教师一起收集平时制作纸工,美化教室时 剩余的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等。

2.课前老师收集一些运用各种纸张制作的纸立体造型作品。

3.教师和学生在课收集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便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2.发展阶段

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

1.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

2.学生用旧报纸制作的团包的纸立体作品,采用 “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

a.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纸揉,团,包丰各种造型的方法。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团包的造型最多。

b.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深长注重抓住各 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c.利用制作好的各种皱纸团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臵以及细部的刻画。

三、教学拓展

1.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或专用教室内。

2.学生用旧报纸制作的团包的纸立体 作品,再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色或丙烯颜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

千变万化的帽子

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装饰材料装饰帽子。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点:

设计制作各种各样造型的立体帽子。教学难点:

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帽子。教学具准备:

课件、若干个帽子,彩色卡纸、剪刀、透明胶、手工纸等若干装饰材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学生戴上自己心爱的帽子。

2、师生交流帽子的作用。

3、揭示课题:千变万化的帽子。

二、学习新知。

1、欣赏帽子的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帽子的基本型和它们的装饰美在哪里。

2、学生归纳出帽子的基本型和装饰美。

3、请学生上台展示帽子基本型的作法,并启发学生想出其他造型的作法。

4、教师示范一至两种,在基本型上进行增加或删减形成新帽形的作法。

5、小组讨论本组想要制作的帽子造型并交流。

6、请学生自行归纳出帽子的制作步骤,教师再进行补充。

7、作业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顶有特色有创意的帽子。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三、生开始设计制作,师巡回指导。

四、帽子展示会。

1、小组自述帽子的造型特点和装饰特点。

2、你喜欢哪组的作品,为什么?

3、随着音乐展示帽子。

撕花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名画家笔下的儿童画,了解作品的表现,技法,对绘画的多种形式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展示会丰富的想象,并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想象中的作品。

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自己所想创作的作品。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艺术的创作有基本的理解。

准备工作:彩色低,剪刀,胶水等,剪刀

教学进行: 活动一:欣赏一思考

(1)欣赏毕加索的《保术与木马》胡安的《伙伴》请学生思考——下每一幅图案所表现的是什么意思。(2)教师给予评价与肯定 活动二: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

(1)可以教学生运用手中的纸撕成不同形态的花(教师演示)(2)用彩色笔画上枝叶。(2)用卡张制作花瓶。

(4)由学生自己制作。(学生作业)

糖纸粘贴画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做手工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学会用糖纸经过加工、组合、拼摆、粘贴成有趣的图形,并掌握技法。

教学重点:

用糖纸加工成物象,掌握技法、技巧。教学难点:

设计图形以及物象整体效果的处理。教具准备:剪刀、胶水、各色糖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品、用具的准备情况,并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范品,引情激趣 师出示范品数幅,问:同学们请看这些图形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感觉它们很美吗?如果我们也动手做一做,来装饰我们的小房间,你感觉如何?想动手做一做吗?

3、揭题,板书:糖纸粘贴画

三、讲授新课

1、多媒体出示并放大一范图,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装饰画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师并结合学生所答结果归纳其特点:

色彩鲜艳 装饰性强 需经过构思、设计、剪刻、拼摆、粘贴等步骤去完成。

2、师以制作小猫为例作糖纸装饰:

A、取一糖纸

B、设计一小猫形状(力求可爱)

C、剪刻(师示范并介绍剪刻的技法要领)(说明:我们在设计图形时可整体也可用局部组合的方法表现物象)

3、引入做一幅完整的装饰画。

引入:我们刚才学做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你喜欢吗?如果我们在猫的周围再配上小鱼、小草等让小猫悠然自得的在钓鱼,那么画面是不是就会更生动、形象。(媒体屏幕展示画面,我们能动手做出一些很美的画面吗?)

4、回顾做法与步骤:

A、整体设计构思,画面内容安排什么? B、局部绘制、剪刻; C、拼摆、组合;

D、粘贴(讲明粘贴的技法、技巧:用手指轻按物象局部,掀起一端,涂胶水,压平,再掀起另一端,涂胶水压平。)

四、学生制作,师讲明要求:

用糖纸制作物象,力求整体效果的完美、完整。

五、师行间巡视、辅导,及时评价,择优展示:

1、学生互相评述,交流,互找优缺点;

2、老师评价

六、课堂效果总体评价、总结。

小船扬帆

教学目标:

1、了解船的历史和种类。

2、使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能够独立制作出一艘帆船。教学准备:

长方形彩色纸、各种折纸小船 教学过程:

一、船的知识

船是水路主要运输工具。我们知道的都有哪些船呢?(军舰、散货船、油轮、矿砂船、渔船、帆船??一般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货船和客船!)早在公元前6000年,人类已在水上活动。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一根木 头,人们试着骑到水中漂浮的较大的木头上,从而想到了造船。中国是世 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经过商代、汉代、唐代、宋代,到了 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18世纪,欧洲出现了蒸汽船。19世纪初,欧洲又出现了铁船。19世纪中叶,船开始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二、揭示课题—折纸帆船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船,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呢?你们都认识吗?(纸做的;渔船、双体船、小船)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折另外一种船——帆船(出示示范作品)一起跟老师学做吧!

三、示范制作步骤

(对比双体船与大帆船。)我们的这艘大帆船跟双体船长的一点也不一样,但你们知道吗,大帆船是在双体船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来的。教师边讲解示范边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教师选出部分折的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指名1~2名学生对折帆船步 骤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五、思考与实践

(教师把浸了油的小船放入水中)怎样才能使纸做的小船放在水里 不沉呢?(学生课后实践)

棉絮花 教学目的:

1、通过看、摸、感受棉花的材质,进行联想。

2、对小动物的形体特征进行分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学习用棉花制作毛茸茸的小动物。

教学重点:小动物形体的分析和概括,特征的把握。教学难点:小动物五官的粘贴及背景的装饰。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棉花、彩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些作品,让大家来欣赏,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课件:各种手工图片)

看完课件教师进行提问:

1、图片中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属于美术中的哪一种类?

2、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制作过程中利用了材料的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上的也是手工课,而且老师也带来了一种材料,请看(教师出示棉花)

这一节课我们就用棉花做棉絮画 板书: 棉絮画

二、新授

1、教师带领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的感受棉花的质感,并进行联想。

(1)看:观察棉花的颜色和自然形态;

(2)用手模,用脸贴,感受一下棉花;

(3)通过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我们用棉花还可以做哪些手工作品?(联想的越多越好,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棉花做出棉絮画呢?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1)要想做出棉絮画,我们首先要观察物体的大的基本形组合。(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2)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台用棉花做小白兔,示范撕出基本形,在棉花下涂上胶水,粘于深色衬纸上。

(3)引导学生回忆小白兔的特点: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内容,把小白兔的特点添上。

(4)教师师范装饰背景:用彩纸剪出一只萝卜帖在小白兔旁边。

(5)教师展示作品,并提问刚才的制作步骤,并板书: 观察形体 抓住特点 装饰背景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展评学生优秀作品。

六、进行小结,并展示礼物。

服装设计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服装

2、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再利用的东西,萌发惜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服装,运用工具进行服装裁剪、拼贴。课前学生准备

1、各种旧报纸、旧挂历、旧塑料袋、各种彩纸绳子。

2、收集各种新颖的服装照片,少数民族娃娃图片。教学流程

1、参观小小时装店:(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时装和民族娃娃服装的装饰特点。“这些服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引导学生寻找服装的对称、圆、边、条纹、线、图形、不规则等装饰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容词来表达穿上这些服饰后的感受。

2、想像讨论:“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款式的服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操作指导:

(1)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想像,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制作技巧,剪时要小心,不要剪坏。

(2)大胆地运用工具进行服装裁剪、拼贴。

4、欣赏表演:

篇7:美术赛课教案太阳(交)

课题:《太阳》 教师:薛薇 班级:一年级六班 教材: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

小专题题目《小学低段工艺制作实施策略研究》 结合小专题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体现研究点):

(一)本课学科能力的定位及依据阐述: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关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目标表述: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

本课达到的学科能力目标:熟悉工具和材料,进行感官体验。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展示了用彩泥塑造的多种不同的太阳作品及西汉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太阳及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

用泥塑的表现手法创作浮雕形式的太阳作品,既可以创设脸部的五官,又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光芒,通过揉一揉、滚一滚,以及简单的粘接组合,就可以体验到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又美化了环境与生活。

(三)学情分析(重在对学科能力已有基础和未知进行预设)

在一年级上册第6课《花点心》一课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彩泥的揉、搓、压、捏等方法,尝试了立体造型所带来的乐趣,感受了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一年级的孩子对于美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想象。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玩胶泥是新奇、有趣、好玩的,各个学生的心理因素不一样,在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在本课中,教师将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制作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熟悉工具和材料,进行感官体验。

2、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3、通过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设计和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难点: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的图片、橡皮泥 教学过程: 《太阳》教案

一、引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太阳,对不对?但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品中,它却千变万化,赋予它不同的形象,充分显示了人们非凡的创造力。一起欣赏古代太阳形象:

1、《马王堆汉墓帛画》2

2、、《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

3、一个彩色太阳图案

4、出示一些其他各式的太阳图案。

二、揭示课题:用泥塑的方法来做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太阳。

三、新授

1、回忆泥塑方法

2、欣赏学生作品,引导观察五官 夸张 用了叠加 印 等方法

3、小组讨论说说自己能做出更多漂亮太阳的想法。

4、生做太阳光,请生上台说你是怎样表现太阳光的?生上台说。

(出示“用叠加”)

(出示“用工具”)

5、出示范作 引导生观察分析

你发现老师用的什么方法了吗?哪些地方用了叠加的方法?哪些地方用了工具印?

你看了老师的太阳,又讨论了那么多表现太阳的方法,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什么样的太阳才是最漂亮的?生:什么工具都用上的,用了叠加的方法的,颜色五颜六色的太阳,(对比出示:颜色艳)自己想的跟别人不一样的太阳(出示:自己想),做得大的(对比出示:外形大)花纹漂亮的(对比出示:花纹美)才是最漂亮的。这些就是今天我们做太阳的评价标准。四:生制作

要求每个同学做出一个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太阳。

五、展评

篇8:带母亲交“玩友”

与刘老师相比,我父母的生活方式就要老套得多,甚至可以说是一直守旧封闭。前几年帮哥哥嫂子带孩子,过着单调的家、幼儿园两点一线生活,简单倒也充实,可现在哥哥的小孩上学了,不再需要他们接送了,空闲下来的老两口一直落落寡欢,心里没着没落的,日子过得没滋没味的。虽然我经常勸父母寻找一些纯消遣的娱乐之道,健身又怡情,可老人既不心动更无行动,让我一筹莫展。看着邻居这对前卫潮流的“犀利”老人,我心中涌上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带母亲结交这对“另类”朋友,让他们来影响影响父母。

带母亲交邻居“玩友”

打着让他们来我家小住几日的幌子,我把父母接到了自己家。趁着周末,带父母串门去了邻居老教授家里。平日里,我和先生也常到老人家里小坐聊天,所以关系不错,老人用自制的鲜榨果汁热情地招待我们,根本不用引导,我所期待的话题很快就展开了。陈老师、刘老师首先说起了出行在即的西藏自驾游。老两口说他们如何在网上发帖、征集驴友。母亲听得是满脸惊讶和钦佩,问了个实在的问题——费用。陈老师满不在乎地说,保守估计大概一个人得大几千元。刘老师善意真诚地说:“咱也用了半辈子的时间打拼家业,为儿女奉献,够辛苦的。到了现在这岁数,只要活得开怀,神马都是浮云!”我一听,乐了,这语言,挺前卫。然后,两位老人又跟母亲津津乐道起他们去年自驾游去拍胡杨林的经历,听得父母津津有味,眼里满是羡慕。陈老师两年前开始玩摄影,报培训班、买单反相机,忙得不亦乐乎。

跟两位老人结识以后,我们上班的时候母亲没事就自己去对门做客。晚饭时,母亲念叨着跟我说,刘老师他们虽然不跟孩子住一起,但看人家过得一点也不孤单,比年轻人还精彩。我趁热打铁开导说:“是呀,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没有把自己的生活和儿女捆绑在一起,这样老人和孩子都轻松多了。”过了两天,刘老师过来邀母亲一起去逛街,母亲欣然同意,并且逛了整整一天。母亲在刘老师的“怂恿”下,买了一直艳羡却没敢出手的海派小牛皮鞋、长款衬衫以及白银手镯。母亲喜不自禁地给我一件一件摆看,感叹自己很多年没这么逛街购物了,同时又称赞刘老师好体力、好眼光、好品位。在这些之外,我最高兴看到的是母亲像个孩子一样开心,这样的开心实在是太久违了。

“不走寻常路”的幸福晚年

母亲很快就喜欢上了这对“另类”朋友,还带着父亲一起结交他们。父亲虽然一向从善如流,但也固执保守,不知陈老师是如何鼓动说服的,竟然能带父亲去小汤山泡温泉。父亲是我们眼中的老古董,从来不去公共洗浴中心,甚至洗澡都不让母亲看。回来后兴致勃勃地跟我们介绍这次经历,感慨说,原来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真是白活了。这以后,基本每周父母都会相伴去泡温泉。春天,美其名曰迎着桃花开泡温泉通筋活血;冬天,露天披着雪花泡温泉强身健体。看来的确是同龄老友现身说法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子女再怎么动员也是无济于事,交“歪”友这招棋真是走对了。

现在看着父母走上了“歪”路,有了自己的事儿和乐趣,我喜在心上。哥哥也看出了父母的变化,说两老比年轻人还会生活和享受。我笑驳,难道老人就该循规蹈矩守着房子、孙子过巢居生活?“不走寻常路”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乐子可以让老人去追求享受的。这是老人的幸福,更是儿女的幸福。

上一篇: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下一篇:走遍天下书为侣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