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书写五彩人生经典散文

2024-05-03

方寸之间,书写五彩人生经典散文(精选3篇)

篇1:方寸之间,书写五彩人生经典散文

方寸之间,书写五彩人生经典散文

前些日子在演讲与口才课上认识了个青年作家,这人了不得,得过全国一等奖,到过人民大会堂领奖。他引发了我关于文字和生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的思考。是人就要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写文章,而且写文章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抒发内心的不平,有的是为了揭露社会阴暗面,我认识的那个作家就是这一类人,有的是为了记录下生活的点滴,等等。而在我看来,写文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写作能让我们明智。如果一个人能长生不老,却要永远与世隔绝,那么他还能写作。有了写作,就算没有朋友,也有了和别人分享的无尽可能。

文字是什么,是你抬头看天时的满天繁星,是孤独时可以述说的朋友,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个是心里都有的那盏明灯。杜甫说文章要为事而抒,诗歌要为时而著,写文章就要写当今的事儿,言人所未言,发人所为发。社会在飞速发展,你要想生活得更好,唯有加紧步伐,跟着时代走。也许有人会问,我迷茫了,自己的路都不知道在哪,怎么跟着时代走。周国平说过:“人生就像在大海里航行,不要急于抛锚,但一旦发现适合你的港湾,就不要犹豫,果断的抛下你人生的`锚。”如果说生活是远航,那么写文章就是要我们去思考,找到回家的路,找到时代的路。所以写文章就要为实事而写,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发挥行文的用处。

文章还得率性而为,随意而发。有的人写文章,喜欢追求词藻华丽。其实不然,文章应该发于心,归于自然,往往这样的文章能让人产生共鸣,给人以生命的启迪。你若不信,我有证据。你看,《红楼梦》算是古今词藻华丽第一了吧?可曹雪芹还说它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再有当今有很多人写文章纯属抄袭,末尾还要加一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我怀念朱自清《秦淮河上的的歌声》没有什么堆砌,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欢喜。那河那人,此情此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发自内心的,他看不见摸不着,却让我们感到充实。

厚积薄发,勤而尚学。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值得一看。我不否认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但更多的人是平常人。平常人要想成功,就得比聪明人更努力。记得俞敏洪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没有人说俞敏洪不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往往都是浸满努力的汗水,洒满辛酸的血泪。

文章可以让我们明智,当你迷茫的时候不妨静下来,写点东西,用你的笔尖去探索生活的奥秘。这个世界很大,大得我们穷其一生也探索不完,世界又很小,当你懂得了文字的真谛时,于笔尖之下,尽可书写浪漫人生。

篇2:雅言传承文明、经典书写人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规划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和国家语委等部门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联合发出国语[2008]1号文件,组织了“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和“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活动,这是在全社会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营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推出的一项语言文化活动,旨在通过广泛诵读经典以及对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原创性诗词歌赋作品的征集,引导广大群众体验中华语言的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进一步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为了贯彻执行中宣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委联合发出的文件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国民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高当代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新世纪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家语委领导班子、特别是语用司领导王登峰司长、张世平副司长等大力推动下,几年来各地相继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好评。

2009年国家语委将推出“中华经典诗文书写”活动,叫作“书写经典,传承文明”。让人们在学习书写汉字的过程里也能够更多地了解、关注、喜爱、弘扬我们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典籍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不仅是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具体实施,也是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落实,是迄今为止国内开展传统文化传播最符合国情、最具深远意义的一项举措,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所以我们叫“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的理论认同

1、当物质生活达到基本满足之后,拿什么慰藉我们的心灵?当这种需要层次提高的意识产生形成之后,人们就要自觉不自觉地寻求精神食粮,寻找心灵故乡,这是一个存在于人们心灵世界的永恒主题。无论是唐代崔颢那首千古绝唱《黄鹤楼》,留下让诗仙李白不敢题诗的佳话,还是这个话题的延伸——余秋雨写过的一篇散文《乡关何处》,也不管是北大奇才教授李零先生对《论语》的另类解读《菠家狗》,还是在全国媒体界都小有名气的一栏节目《回家》,都是这个问题、这种需求的不同形式的表现。

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一个旧世界,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过去我们是革命党,现在我们是执政党,角色转换必须要带来话语的转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淡化阶级、提倡和谐的今天,必须与时俱进,要有新鲜的思想血液充实它,必须要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与之协调发展。意识形态影响着上层建筑,使之更好的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共发展,这是政治改革的思想基础,也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

3、纵观中国历史,每当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然回归。这在历史上几经现象反复,已经固化为一种规律。在多元文化共存、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起码要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共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共存、俗文化与雅文化共存的和谐发展中给我们自己的传统一席之地。更何况还要强调主旋律,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积极进取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什么是共有?共有就是你的、我的、他的。从空间上看,包括大陆的、港澳台的、海内外全球华人的;从时间上看,应该是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是一以贯之的,是传承一统的。那么,哪些文化元素和系统具有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条件和资格呢?这时空交叉,舍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还会有谁能担当得起来呢?

二、“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的国学传播背景

在社会变迁、转型的背景下,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大论域里,国内外呈现几种态势:

以杜维明为代表的新懦家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将视野投射在不同语境下的传统文化发展研究,或执中鉴西,或专注东亚,或整理国故,或创立新说,把大量精力放到对传统文化本身进行梳理、抉择、解构或重建工作中。

以中国人民人学开设国学班、组建国学院为标志,一批高校设立国学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首都师大、山东人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国学研究机构,意在培养学术精英,为传统文化深度研究,提供人才资源。

由国家汉办发起,拟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虽是借孔子之名树立文化品牌,旨在推广汉语,但语言沟通的深层必将是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传播,此举价值重大,意义深远,是百年来我们把两方文化请进来之后,有意识地把中华文化送出去的一次互动。在与其他文化对话、交融的过程中,必将有精彩的一幕出现。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代表的各类国学讲座,在社会上传播广、影响大,是借助媒体优势传播传统文化的成功典型。

以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孔子学会为代表的各种学术团体的建设,在聚拢现有人才,团结志同道合的人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更多学术活动提供了机制、平台。

基于对上述理论的认识和背景的了解,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书写活动,就更有现实价值: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不仅在于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核心精神,也在于它基于人生伦理、不离日用常行的普世性特征,更在于它直指人心、改变行为,扩而移风易俗、文化社会的实践功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书写活动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它直接有效地改变青少年的观念与行为,聚精神、养志气、修身心。马克思说:“哲学家从来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真正的关键是改变它”。教育改变观念,观念化为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书写就是一个“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系统工程。

三、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的一些思路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利学发展观,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普及、研究、传播、交流,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人能弘道”。我们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相关的社会团体,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社会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把“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打造成自己的特色项目:

1、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学术组织利用科研优势,开展与“中华经典诗文读写”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

2、古典文学、语言文字、播音主持、书法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可以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师资培训;

3、有关部门还可以组织推荐专家深入中小学校和其他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学习者提供朗读示范指导活动;

4、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节日为契机和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我们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是为了很好地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但也要注意防止一些不良现象:第一,不能借助我们推崇我们的传统文化来削弱马克思主义;第二,不要借助传统文化复兴搞复古;第三,不要借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搞封建迷信;第四,不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复兴进行商业炒作;第五,不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繁荣来排斥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和我们的“和谐”具有共同的要求。

篇3:浸润国学经典 书写快意人生

笔者在铁佛小学上任之后,为学校发展制订了两手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管理提高。同时,全区开展了特色品牌学校的建设活动。学校紧抓机遇,提出了“打造墨香校园”的口号,开启了“墨香之旅”。

诵读国学经典,做博学少年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教育者们,教师应该把经典诵读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过程中。

诵读课程设置 学校在原有诵读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千字文》经典诵读课。学生通过诵读千字文,提高了记忆力,提升了语文能力,扩大了识字量。在一二年级学校增设了《幼学千字文》动画教学内容。在三至六年级学校增设了《千字文释义》文本教学内容,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解释经典,进一步学习千字文。

诵读课程实施 学校统一印制拼音读本并以活页的形式下发给学生,每月一张,每张50句。学生要会背诵、能识字、会默写。为丰富诵读形式,学校还采取了配乐唱诵的形式开展千字文诵读活动。为巩固记忆效果,学校将课前两分钟诵读和放学路队诵读时间充分利用,让学生反复吟诵经典内容,让经典成为师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学校还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诵读活动。

临摹名家字帖,书写快意人生

书法课程设置 学校在三至六年级开设书法校本课程,从笔墨纸砚介绍开始向学生系统传授书法知识,让学生了解汉字发展历史,掌握毛笔书法基本技能。学生每周上一节书法课,由特聘书法教师执教。

书法课程实施 学校统一编印《钢笔书法》《毛笔书法》《真草隶篆千字文》校本教材,除开设一节书法正课外,学校还为三至六年级学生增设一节书法练习课。学生除了完成在校两课时的书法学习任务之外,学校还要求学生每天在家练字半小时。学校还成立了书法小社团,为爱好书法学有特长的学生搭建发展平台。

精致管理,让学校特色鲜明

办特色教育,塑造学校品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工作中,学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开展好经典诵和书法教学工作,让学生走进经典、爱上书法。

持之以恒,让习书练字成为一种习惯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因此,学校每位教育工作者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相信坚持的力量,成就美好人生。学校将校园文化融进了浓厚的“书道”色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校园里的每个人。学校书法教室全天开放,这里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只要时间允许就可以来此提笔练字。

名家指路,让书法不再神秘 在开展书法教育之初,学校结识了退休在家的张继德局长,他是书法方面的行家。于是,学校派人前去真诚地拜访,在真诚地打动下,他毅然决定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普及书法知识。为了消除学生对书法的神秘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书法名家的风采,学校先后邀请书画名家20余人来校指导工作,与师生开展面对面地交流活动,受益匪浅。

丰富活动形式,让学习不再枯燥 为了让枯燥的书法练习活动增添几分色彩,激发学生兴趣,学校开展了小书法家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寒来暑往已四载,如今,习书练字已成了全校师生每天必做的功课,已深深地浸润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硕果飘香,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铁佛小学因“墨香”而备受关注。学校被评为枣庄市中小学特色品牌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被枣庄市书法家协会授予“书法特色教学基地”称号。先后有齐鲁晚报、枣庄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一笔一画写不尽寒来暑往,一俯一仰抒不尽丹心豪情。”如今的铁佛小学,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墨香气息,学校将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继续探索,不断创新,以国学教育,为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打下靓丽的人文底色!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铁佛小学)

上一篇:挑山工六年级作文下一篇:村组道路工程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