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看领导力

2024-04-28

从西游记看领导力(共6篇)

篇1:从西游记看领导力

从《西游记》里的团队建设

从西游记里看现在企业团队建设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团队组建适应期,就是建立团队的构架,明确组织目标,并按人的能力性格等方面分配角色;二不满期、也就是团队的磨合期,员工对公司、团队以及领导所倡导的理想和企业目标方向产生怀疑,有可能出现员工的离开和放弃,就像猪八戒在师傅被抓后失去目标方向,要分东西离开一样;

三、认同期,通过一段时间段的磨合,大家对目标的重新认识,团员之间相互理解和认同以及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认同,能够看见在企业发展期间所带来目标收获,对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信心;

四、成熟收获期,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企业到了稳定时期,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已经形成,时刻维护团队的利益,更能积极的为团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付出,并且员工能从企业和团队的发展中提升自我和得到自身的需求及目标。

一团队的建设 根据人物性格背景的不同把人物安排到不同的位置

孙悟空:孙悟空自出世就争强好胜,性格外露,孙悟空自己认准的事情,其他人难以改变,甚至是自己的师傅这种性格的人,在团队中会起到那些作用。首先,孙悟空的执着性很强,喜欢挑战自我。一个团队在面临挑战的时候,必须有这样一种人,冲在团队前面,担负起迎接挑战的任务。同时他也具备战胜挑战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唐僧可以一次次转危为安的道理。我们说,一个民族在面对外强入侵时,是需要英雄的出现,我国历史上有过很多这样的英雄人物,像杨家将、岳飞,郑成功等。一个企业目前虽然不会面对外强的侵略,但商场如战场,同样竞争激烈,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面 对运营困难时,就需要像孙悟空这样的人,挺身而出,带领团队中的其他人,去战胜挑战。其次,孙悟空的强势性格,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磨难。例如不止一次受到唐僧念紧箍咒的惩罚,不止一次被赶回花果山,大闹天空时,最终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500 年。这也就是说,孙悟空的这种外敛、强势的性格,除了带给他齐天大圣的名声外,也同时带给他相应的严惩。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看看我们的团队,如果团队中的孙悟空太过于强势,甚至到了不能听取他人意见,已经到了非常自我的地步的话,那对我们的团队建设,就会起到反作用。这就需要给予一定的压制。我们看看孙悟空是如何被抑制的。一个性格张扬的人,要想让他臣服于你,那只有派出一个比他能力还要强的人,像大闹天空时,玉帝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请来了如来佛祖。如来佛法力无边,最终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在取经过程中,唐僧面对 孙悟空的强势,采用的是紧箍咒,虽然唐僧没有仙术,但不可否认,紧箍咒是战胜孙悟空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能力强的体现。在我们的团队当中,要想制约住过于强势的人,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要掌握对方无法达到的能力,在说服教育不起效果的时候,这就是杀手锏,如同紧箍咒一样。所以,对于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来讲,领导者自身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

唐僧:唐僧给人的感觉是为人相对低调,说话语速不快,但思路非常清晰,对于到达西天有着超乎俗人的执着。同时对于事情追求完美。就像在西天路上,唐僧由于他清秀的面容,受到了很多艳遇的青睐,但唐僧从不为所动。这就是他的性格所致。暨到达西天取到真经固然重要,在取经过程中,同样不能玷污佛祖,要达到完美。在团队当中,唐僧这样的人,办事严谨,注重承诺,唐僧承诺唐王李世民要取到真经,结果走了十万八千里来兑现这个承诺。同时为人低调,很少张扬,但却有着强烈的执着与追求的欲望,并会为了这个执着追求的目标一直努力下去。办事严谨,逻辑思维强,一丝不苟,这是我们团队发展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任何领导也不希望自己手下人办事拖拉,经常不注意细节而导致事情的返工甚至失败。所以,这种人在团队中,更加适合从事细节性工作。例如:在当今的企业中,律师、会计师、证券分析师更多的是这种性格的人。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种人身上,体现的是淋漓尽致。但同时,过于追求完美,过于执着也会导致失败的产生。就像唐僧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取经路上,遇到寺庙必须参拜。在小雷音寺,就因为唐僧对于定下的规矩,必须要执行,不能有任何遗漏,导致落入了妖精设下的全套。这里我不是说唐僧参拜不对,我是想表明,如果对于制度紧紧是严格的执行,而不能做到结合实际变通的话,有的时候,也会导致团队目标的失败。唐僧之所以要见寺就拜,见塔就扫,是因为他的性格导致要追求完美,如果我没有参拜寺庙的佛祖,如果我没有扫塔,在唐僧心中就会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不完美的表现。但殊不知这个社会上,绝对的完美的是没有的,任何完美都是相对而言。追求完美到了极致,就会走向极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保着唐僧的话,那估计也就不会有《西游记》这个故事了。而这三个人是观音菩萨指派给唐僧的。这也表明,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要善于看到团队成员的优点与不足,同时针对不足,要制定出相应的弥补措施。

猪八戒:孙悟空太精明,这种人不放心;唐僧太死板,没有生活情趣;沙和尚虽然是老好人,但没有主见,太窝囊。就是猪八戒又有生活情趣,还重感情。一个团队中,像猪八戒这样的人,同样需要存在。由于他的性格,跟周围同事关系 处的会很好,会成为团队中的亮点和快乐的核心。团队中有这样的人在,大家会感觉到工作不累,因为这个人是大家的开心果。工作期间拿他开开玩笑,也不会记在心上。就像孙悟空 最喜欢欺负的就是猪八戒,由于猪八戒的性格开朗外向,活泼、热情。所以,这种人在团队中的感染力也是非常之强。猪八戒活泼的性格是我们喜欢的,但同时由于外向的性格,导致八戒在高兴的时候,安排干什么活都行,不高兴的时候,就会嘟嘟囔囔显现出消极的一面。虽然这种性格的人可以感染其他团队成员,但这个感染是双向的,积极的可以感染,消极的也同样可以感染。这就要求我们的团队领导,尽量多的鼓励这种人发挥出积极的一面,及时发现消极的隐患,而这种隐患也很好发现,因为他们的喜怒是颜于表的。将这种消极消灭在萌芽或者是刚刚发起阶段。这样,团队中更多时间就会时刻充满着积极的因素。

沙僧:在师徒四人中,沙僧更多的是一个服从者的角色。赶路的时候,挑着担子走在最后,至于往哪个方向走,从不发表意见,孙悟空带领大家往哪里走,他就跟着往哪里去。休息的时候,静静的守候在师傅身边,如果需要他去化斋,就去化斋,如果需要他参与战斗,他就拿起武器禽魔捉妖。而具体干什么工作,大部分是由大师兄分配的。所以说,沙僧是个非常好的执行者。而且,在这四人当中,孙悟空和唐僧经常发生冲突,八戒也经常被孙悟空欺负,有时也会耍些脾气。就是沙僧,跟谁也不发生冲突,也不耍脾气。这说明沙僧的内心本性是个性格和平、温和的人。团队中,像沙僧这样的人又在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在团队中,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群人,他们平时为人也相对低调,不 会与人发生冲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好人”。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成就。同时,在面对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时,是坚决的不折不扣的执行者。试想如果团队中没有这种人的话,那我们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因为缺乏真正踏踏实实干实事的人。所以,如果一个团队,沙僧存在过多的话,仅仅会有很强的执行力,但缺乏的是创新意识和团队的激情。当今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创新意识与激情可以说是与执行力对于一个团队或企业来讲,是同等重要。如何激发团队中这些“老好人” 的创新意识,也是作为团队领导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角色互补分工协作 一个团队的成功,靠的不是个人英雄,而是团队力。而团队的组成,需要结合不同职能的优秀人才,才足以发挥相乘、互补的作用。一个完整的团队是由众多的角色构成的,英国的贝尔宾博士认为,优秀的团队由八种角色构成,包括实干家、协调者、推进者、创新者、信息者、监督者、凝聚者、完美者。而《西游记》正是一个展现“团队力”的绝佳范例,每位成员个性鲜明、各具天赋异秉,在取经旅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互补功能。笔者认为一个坚强的团队就应有这四种角色:德者、能者、智者、劳者。德者领导团队,能者攻克难关,智者出谋划策,劳者执行有力。

德者居上唐僧是一个目标坚定、品德高尚的人,他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经,以普渡众生,广播善缘。他是西天取经的灵魂人物,也是团队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强烈的愿景与使命感,即使困难重重,历经万难仍不改初衷,人格特质具持续力、挑战性与慈悲为怀的共感性与EQ。一个企业,也应选择这样的人做领导,团队的领导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只有他自己坚定不移地信奉公司的文化,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团队的目标。

能者居前——而武功高强、机智过人的孙悟空,每每在大难关头,发挥创意、化险为夷,显示其高度的行动力、思考力、独立性及革新力,但却个性冲动,显示EQ及慎重力不足。孙悟空可称得上是老板最喜欢的职业经理人,他通常是组织中的铁腕人物,似乎永远充满活力,目光所向,无坚不摧。不是因为孙悟空没缺点,而是因为他能力很强,但有缺点。这才是老板最应该用的人才,为什么?假设一个人能力很强,人缘很好,理想又很远大,这样的人往往不甘人下,或者直逼领导位子,或者很容易另起炉灶。孙悟空最大的乐趣是降妖伏魔,常说“抓几个妖怪玩玩”,这是一种工作狂的表现。但是他天性顽皮、直言不讳,经常把玉皇大帝、各路神仙都不放到眼里,注定他无法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但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有了唐僧,就不需要孙悟空有领导能力,否则唐僧的地位肯定要受到动摇。这也就是为什么团队成员的选择要非常慎重,要能够优势互补、能力互补、个性互补。

智者居侧——猪八戒则好逸恶劳,说得多做得少,优点是个性热情亲善,具高度共感性、柔软性,但独立性及挑战性低,易受诱惑与煽动。猪八戒虽然时时不忘香食美女,但是在大是大非上,立场还是比较坚定,从不与妖精退让妥协,打起妖怪来也不心慈

手软;生活上能够随遇而安,容易满足,是一个快乐的人,更为重要的是,他成为西天枯燥旅途的开心果。

劳者居下—— 如果唐僧这个团队只有他和悟空、八戒三个人,那还是有问题,唐僧只知发号施令,无法推行;悟空只知降妖伏魔、不做小事;八戒只知打打下手、粗心大意;那担子谁挑、马谁喂、后勤谁管?可见一个团队,各种人才都要有。沙僧是个很好的管家,任劳任怨,心细如丝。他经常站在悟空的一面说服唐僧,但当悟空有了不敬的言语,他又马上跳出来斥责悟空,护卫师傅,可谓是忠心耿耿,企业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给予恰当的位置,如行政、人事、质量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沙僧忠心耿耿,他是唐僧最信任的人,是老板的心腹,但属于那种有忠诚度但能力欠缺的人才,老板喜欢用,但如果重用、大用,就会出问题。若以现代企业组织来比喻,唐僧具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是企业的董事长;孙悟空打先锋、执行力强,是总经理;猪八戒看似一无是处,却是组织里活化气氛的公关人才;沙僧则是忠实可靠的后勤型人员。师徒四人携手合作,才能打造传颂至今的成功团队。

树立愿景永不言败,愿景就是规划未来,指明方向。在团队管理中,树立正确的组织愿景,告诉你的追随目标也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要到哪里去。如果组织没有愿景,团队成员也不会有目标,没有目标,也无从去努力,组织也不会有绩效。好的领导者一定要为组织指定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且让团队由此产生崇高感,同时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价值,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能实现什么样的个人提升,或获得什么样的尊严和回报,好的愿景一定会让您的团队充满高昂的斗志和精神状态,同心协力追随您去跋山涉水,跨越险阻,去实现共同的目标。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能够为团队设定前进目标,描绘未来美好生活是必要素质。唐僧从一开始,就为这个团队设定了西天取经的目标,而且历经磨难,从不动摇。一个企业,也应选择这样的人做领导,团队的领导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只有他自己坚定不移地信奉公司的文化,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团队的目标,一旦目标确立,团队的所有行为必须围绕目标进行有效运作,为目标的实现服务。目标既是一个战略的问题,又是共同愿景的问题,同时更是一个逆境商的问题。唐僧尽管后来也屡次落入妖怪魔掌,但是明显让读者感觉成熟了许多,这就是逆境商明显提高的结果,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俗语说:磨难是一种财富。经历了磨难并且能够继续前进的团队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团队。现代的团队建设理论强调为目标奋斗的团队及其成员应该具有较高的逆境商,能够在遭受多次挫折后有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矢志不移的精神,善于在逆境中拼搏,总结经验,奋发图强,永不言败以情感人 以德化人 从团队发展历程来看,团队建设必须经历磨合、相容两个阶段,最后达到一种默契的境界。美国著名企业家玫琳凯的“黄金法则”第一条说: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

如何对待别人。这实际反映了一种对等相待的现代管理思想,阐述了成功管理模式的基础条件——真情管理、以心换心。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人类最强的是思维,最弱的是感情。作为一个团队领导,情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往往是做生意先交朋友,先认可人,再认可事,对事情的判断主观性比较大。所以在塑造团队精神的时候,领导一定要学会进行情感投资,要多与下属交流、沟通,关心团队成员的衣食住行,塑造一种家庭的氛围。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刚刚认识不久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遭到唐僧斥责,结果孙悟空一生气,自己走了。但后来在东海龙王那里,看了一幅画,说的是张良三次为黄石老人桥下拾鞋,谦恭有礼,后被黄石老人授于天书,成就了张良传世伟业的故事。老龙王说:“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孙悟空一盘算,觉得有道理,自己被唐僧搭救,而且还可以变妖为仙,自己怎么能这么轻率地就走了呢?所以后来他又回到了唐僧身边。第二次被赶走是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决意不能留他,悟空无奈,只好离去,但“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但已经心系唐僧,一听说师傅有难,马上不记前嫌,重新回到团队中去,还要在东海里沐浴一下,生怕师傅嫌他。唐僧用什么方法让孙悟空这么死心塌地?首先得有规矩,得有紧箍咒。规矩是权威,唐僧如果没有了权威,估计孙悟空早不把他放到眼里了。同样的,企业的制度也要有权威,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严格,不管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有多少阻力,但只要坚决执行下去,逐渐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与文化,让大家自觉地去遵守。但制度的力量是有限的,制度只能让员工不犯错,但要让员工有凝聚力,与企业同心同德,还要靠情感,唐僧就是靠他的情感管理,用他的执着和德行感化了孙悟空。看来,作为企业领导,要用人为能,攻心为上,目光如炬,明察秋毫,洞若观火,高瞻远瞩。总的来说,唐僧团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关键在于这个团队是一个优势互补、各尽其长的团队;是有明确可行的愿景目标、永不言败的团队;是极具凝聚力、向心力的团队。这样的工作团队,其战斗力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篇2:从西游记看领导力

1.取经的故事,其实是玄奘的自我增值。

唐朝的建立者,李氏家族并非望族,为了彰显自身的血统高贵,给新政权增添正统的色彩,李家奉道教李耳为祖先。因此在初唐时期,佛教在中土是很受压制的。不知是否玄奘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下定决心出国留学(取经),公元627年唐僧私自潜行离开中土,长途跋涉五万余里,终得真经而回。事实证明,玄奘的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元645年,当去印度留学的玄奘载誉回到国内,太宗立即召其到长安相见,并组织了盛大的欢迎法会,倾城轰动。此后,玄奘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他的翻译和演讲事业,都受到了皇帝的赞助。

2.西游之路,其实是佛教的自我宣传过程,人才培养过程。

师徒四人的西游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这其中遇到的妖怪多为糟贬斥或叛逃的神仙(从一开始的八戒沙僧到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两名烧火弟子金角银角等),给人间造成了恶劣影响。而当孙悟空飞去天宫投诉的时候,常常遇到神仙们互相推诿。由其中种种,我们可以发现,天宫的管理体制不严谨,组织机构臃肿,岗位责任心、使命感涣散,只剩下一群自以为是的老爷们过着奢华的生活。而相比之下,佛教的管理是非常严明的,机构简单,执行力高,并且还时不时的进行整风反腐之类的运动,唐僧的前世金蝉子就是因为无组织无距离直接就被罚去转世了。而在遴选西游的人员时,都是有佛教高层(如来、观音等)直接出面对接,可见领导们的亲力亲为,这样的企业显然更具竞争力。

而从人才选拔制度来看,神仙的选拔一开始采用的就是封官制,制度缺乏活性。佛教的人才吸纳机制灵活,无论是有能力的还是有诚心的,亦或是有潜力的,都给予机会进行锻炼和培养。《西游记》中,神仙的代表(八戒、沙僧)、妖怪的代表(悟空、龙马、黑熊精)甚至红孩儿等都最终皈依佛门。这与天宫动则贬黜的官僚主义作风(如八戒、沙僧),形成了鲜明对比。结果就是,天宫的人才,被佛教纳入了麾下。

3.西游团队,需要的是听从指挥的悟空。

篇3:从人物塑造看《西游记》再改编

自2010年春节开始, 各大卫视便纷纷播出了所谓视觉盛宴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 社会各界虽然对新版《西游记》有不同的评价, 但是批评的声音较多。另外新《西游记》自今年4月28日在香港无线电视台黄金档开播以来, 便因其质量问题遭到观众的批评, 称该剧存在特效夸张、粗俗、道具配音不佳等问题。

新版《西游记》批评受到批评最多的, 无疑是其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篡改, 剧中师徒四人的形象颠覆了大众对于经典的认知, 无论从外形和内在都令人难以接受。

一、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变化

(一) 人物形象的“僵硬化”

新版《西游记》过多地依赖于电脑特技和橡胶塑形使得人物严重失真、失神。在采访当中, 张纪中表示398个人物当中, 需要塑形的有200多个。从电视播出效果看, 猪八戒顶着一个硕大的橡胶猪头, 并且刚出现时是一个全身是毛的野猪头, 在这个硕大的橡胶头套下, 猪八戒完全没有了老版《西游记》中那样憨态可掬的形象, 而给人一种过度“原生态”而导致的厌恶感。孙悟空刚出场是一个全身是白色的石猴, 但是动画特技让这个白色和周围的自然景物格格不入, 像一个透明的影子粘在了影像上, 使其失去了在老版《西游记》刚出场时那股活泼天真的劲头。此外, 剧中大量的神仙和妖怪造型奇异, 甚至让人心生恐惧, 不忍直视。

首先橡胶塑形严重妨碍了魔幻人物生命展示, 硕大的橡胶塑形可能会让观众在直观上感觉逼真, 但《西游记》毕竟不是魔幻游戏, 而是通过魔幻来反映人生。橡胶塑形严重阻碍了演员利用表情、眼神等向观众传递某种情感和精神, 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只能通过语言, 这就使得观众难以进入情境而游离其外。其次, 大量电脑特技的使用也使得画面显得夸张和诡异, 剧中环境和人物动作失真。电脑特技固然可以帮助演员完成某些高难度的表演, 但过度使用却显得浮夸。

(二) 人物个性的彻底颠覆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魔小说, 但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性格特点和定位, 师徒四人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构成了小说的趣味所在, 不论是推动情节发展, 还是揭示主旨都是十分重要的。

孙悟空无疑是小说的灵魂人物, 也是作者着力最多的, 他集神魔变幻、猴的习性和人性于一身, 是勇敢和正义的化身。猪八戒则更具人的特性, 他油嘴滑舌、好色贪心、胆小怕事, 却是师徒四人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沙和尚在四人中一贯沉默, 任劳任怨。唐僧, 虽然是三人的师傅, 但毕竟一介凡人, 又心怀慈悲, 不免怯懦胆小, 谨慎小心。原著中师徒四人性格的巧妙搭配使得取经之旅能够顺利进行, 而又不枯燥单调。老版《西游记》的人物设置大抵遵循了原著的定位:孙悟空“猴性”、“神性”、人性俱有, 猪八戒憨态可掬, 沙僧老实木讷, 唐僧则怯懦慈悲。

新版《西游记》则有较大改动, 师徒四人的角色定位和艺术个性被彻底颠覆, 唐僧不再懦弱胆小, 唯唯诺诺, 而变得坚定、果敢、有主张;孙悟空则动辄在师傅和菩萨面前撒娇、卖萌, 大失其本身个性;原本任劳任怨, 老实寡言的唐僧也常常卖嘴, 耍小聪明。再者, 由于其本质上的娱乐倾向和对高科技特效的过度倚重, 人物屡屡说出出现穿越的台词、搞笑的隐喻, 还不时有相声小品和网络热词的植入, 让人物不再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吸引力。观众对张版表示失落, 正是因为悟空、八戒、沙僧丧失了各自的传统性格魅力, 而变得“泯然众人”了。

二.《西游记》再改编人物民族性的淡化

(一) 老版《西游记》对传统艺术的借鉴

82版《西游记》到现在还在年年被重播, 成为保证收视的“定海神针”。它首次将《西游记》全部以完整的影视剧作呈现给观众, 首次用特技造成了很多解放前不敢想象的“神话境界”, 并且同样借鉴杂技、舞蹈、京剧等传统曲艺中《西游记》的表演方式。在“忠于原著, 慎于改编”的宗旨下, “着意于突现小说中不畏权势的抗争精神和不避艰险的进取精神。对原作中夹杂的某些因果报应、封建迷信等消极内容, 则加以淘汰。”在电视剧还寥寥无几的时代, 《西游记》就这样造成了“万人空巷”看“西游”的收视现象。

这部电视剧首开电视改编名著的先河, 其巨大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原著奇人异事的生动演绎。《西游记》这部小说在民间流传之广, 只要从各种杂剧戏曲的表演曲目就可窥见一斑。对于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长期以来已经在民间有一定的共识。82版电视剧中四位主演的造型和表演, 还有妖魔神仙的装扮都极大地符合了这部名著在民间的想象。六小龄童曾说过:“我当年演孙悟空, 脚怎么站、棍子怎么拿、眼睛怎么看, 都是有讲究的。中国有独一无二的猴戏表演艺术, 不是你有名、脸上贴点毛就是孙悟空了。”

86版电视剧《西游记》之所以历经时间的洗礼, 依然具有如此之大的艺术魅力, 正是在服装、表演、布景设计、剧情编织等方面借鉴了传统曲艺和民间传说中的表现方式, 充分体现了《西游记》原著的民族风格。虽然与现代性的紧密结合也是这两部剧作引起强烈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当时代更新变换, 29年之后这两部剧作依然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不能不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所致。

(二) 新版《西游记》中人物民族因素的淡化

首先从师徒四人来说, 孙悟空形象就与六小龄童所演的又很大差距, 虽然一眼看上去更像一只猴子, 但也仅止于此, 不论是行为、动作还是眼神, 都给人空洞僵硬的感觉, 虽然有不错的武术功底, 也难掩其猴性不足的问题。猪八戒形象历来都给人又爱又恨的感觉, 它肥头大耳的憨态早已为大众所接受, 在老版西游记中猴子曾用到中国曲艺中经典的“猪八戒背媳妇”,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新版《西游记》中, 猪八戒一出场时一只长着獠牙的丑陋无比的野猪———猪钢鬣, 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反感和恐惧, 后来被唐僧收服后, 顶着巨大的猪头头套, 挺着硕大的肚子, 眼神空洞, 语言乏味, 再无猪八戒的神韵, 更似西方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变异怪物。

其次, 天上的仙境、地上的妖怪洞府和西方的圣境, 除了“气势恢宏”, 看起来大气磅礴, 也没什么可圈点的。在老版《西游记》中, 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路上所遇的妖怪、所经的地域, 都反映出一路上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变化。新版《西游记》因为得益于现代电脑特技的高超技艺而放弃了很多实景拍摄, 采用抠图的方式来构建景物和背景, 这就导致景色失真, 而且千篇一律, 甚至妖怪们都大同小异, 除了技能和顶着的动物头像不同外, 实在没有什么特色而言。

电脑特技的使用固然可以降低一定的成本、缩短拍摄时间、降低演员表员表演的难度, 但由于现在国内的特效技术还不能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 难以达到观众对于景物真实、自然的基本要求, 因而, 有些时候还是要“舍近求远”而求得更好的效果。

三、《西游记》再改编人物形象的篡改导致其主题的虚无

张纪中版《西游记》, 前期宣传之际就以其造型逼真、技术完备而广泛造势。该部电视剧更多地体现了一个消费时代的技术霸权和荧屏形象的平面展示, 至于人类的想象维度和人的心灵问题, 则近乎无关。

29年后这部动用了最先进的电脑特技的“魔幻电视剧”, 在诸多的人造的魔幻背景下, 已经彻底破坏了这部文学名著在民间长期存在的想象。不仅魔幻布景空洞虚假, 类似电脑游戏, 失去了环境和人物之间真实的关系, 而且四个主人公的造型也因为电脑特技而严重失真, 并且带着看不到表情的面具, 影响了其性格和心理的塑造与表达。

大众消费文化的盛行带来了电视剧的娱乐化倾向, 电视剧创作更倾向依靠高科技打造视觉盛宴。广东南方电视台在投资拍摄张版《西游记》时就表示, 最为看中的是《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依赖于也最能体现影视制作技术进步的作品”[5], 这其中也包括对电视剧制作团队、尤其是导演张纪中的选择。不可否认, 电视剧创作和艺术本身就是技术进步的体现, 但是, 如果技术成为电视剧创作的唯一主导, 观赏性凌驾于思想性和艺术性之上, 无疑容易造成技术异化艺术的危机。

摘要: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 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 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 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 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 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 一时间热评如潮, 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 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 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 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西游记》再改编,人物形象塑造

参考文献

[1]刘万年:《影视对文学文本人物形象的重构》[J], 作家杂志, 2012年12月

[2]左雪梅:《从新版<西游记>》惹争议论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J], 电影文学, 2011年第4期。

篇4:从《西游记》看生命的精彩

关于唐僧的三个徒弟,网络上也曾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说法:孙悟空的话是,妖怪,看你还往哪里跑!八戒的话是,咱还是散了吧,大师兄回花果山当你的大王,三师弟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沙僧的话最少,大师兄、二师兄,妖怪来了。

围绕以上的话题我曾设计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中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使学生思考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过程,不同的人又会有怎样的应对方式。结合自身的经历思考自己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是怎样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方式等。活动中引出以上提出的网络上关于唐僧徒弟的被浓缩了的语言以及关于《西游记》的另一句话“有背景的妖怪都被带走了,没背景的都被乱棍打死了”,并引导学生重新解读之。

唐太宗初年,著名僧人唐玄奘私自越境,经新疆、中亚等地到天竺(古印度)去研究佛经,历时十七年,行程几万里,取回佛经六百多部。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空前壮举,震动中外,引起种种传说。想那玄奘,在大唐已是著名僧人,即使守在大唐,一样会衣食无忧,生活富足;即便他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即使他也“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但面对来自大自然的“三灾利害”,他又该如何面对?如何克服?在《西游记》中有孙悟空来帮他降妖伏魔、趋避三灾利害,那么在唐太宗初年,谁才是玄奘真正的悟空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

网络上的话语很经典,也很耐人寻味:几百年前交通不便,道路崎岖,人烟稀少,而且是私自越境西区研究佛经,历史十七年,行程几万里,那么“妖怪”来了,对与玄奘来说自然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对于我们生活在现代的普通人来说,虽然生活相对稳定,不用跋山涉水且生活富足,但也很难一帆风顺,如学习遇到困难、考试紧张、感觉有个同学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父母离异、至亲丧失等等,每个人在生活中也都会经历这些或大或小不同的磨难,玄奘遇难有三徒弟,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如果只是一味的抱怨困难,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人生必将一事无成,穷老一生。“还是散了吧”或回花果山,或回流沙河对于玄奘来说,或许意味着我已经很努力了,但西去的路实在太难了,我已是学有所成,即使回到大唐,我一样可以很好的生活,何苦自寻苦难,要不放弃了算了。人在经历磨难和重大选择时内心难免会有矛盾,更难免会为了坚持或是放弃而自我激烈的斗争。一个自杀后被救的人曾这样描述自己被救起那一刻的感受,“当我被救起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恨,我恨他们剥夺我选择死亡的权力”。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积极面对是一种选择,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因此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说是面对选择时,是后退一步,放弃挑战,还是向前跨一步,享受成功,全在于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一种人生信念。一位伟人也曾说过,人的精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朋友背叛有我的原因或许也有他的原因、学习遇到困难或者补上欠缺的课程或者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紧张找到原因积极面对,至亲丧失悲痛过后依然快乐的生活告慰他们的在天亡灵,是的,看“妖怪”你还往哪里跑!我们一旦选择了面对,不害怕、不畏惧,过去了会觉得天依然还是那么蓝,草还是那么绿。

因此,“妖怪来了”好比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困难。“我们还是散了吧,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其实就是选择放弃,追求的是本我的对自己没有抑制的愉快原则。而“妖怪,看你往哪里跑”就是面对困难,知难而上,勇敢面对,不害怕、不畏惧。

然而作为一个凡夫肉体,即使是意志再坚定也会有稍稍动摇的时候吧,唐玄奘也不例外,“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付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最后还不是跑到南洋大海落伽山上菩萨那里歇了几日,思绪不定,还弄出个和自己同像同音的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的能知千里之外事的六耳猕猴来二心竞斗。因此,面对困难,无论什么人都会有思想斗争,有想要放弃的闪念,所以,面对每一次选择,无论我们选择面对还是选择放弃,都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在选择之后我们如何继续以后的路……正所谓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始终向前。

一个人一旦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安于现命,追求本我、贪图一时的安逸和快乐,必将坐吃山空,一事无成。遇事多往好处想,避免不必要的担心,以坚定的信念和信心面对一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困难面前想要放弃、追求安逸是人之常理,但是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事业有成,设立目标是必要的,为实现目标就要付出努力,要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信念。而那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信念和哪个在《西游记》中虽出现的次数不多,却也让人难以忘记的紧箍咒是否也有几分相似呢?“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有了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定会勇往直前。

《西游记》的主角是唐僧师徒四人,而实则是写唐玄奘在追求人生远大目标的路途中如何克服人类自身的弱点和惰性,以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来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目标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命运跟着改变。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妖怪”不害怕、不畏惧,勇敢面对,寻找跨过去的方法,成就自己人生的美好。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外国语学校)

篇5:从西游记看执行力

作者:佚名新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52

更新时间:2011-5-27

——薛振利校长在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2011-5-27)

执行力是实施战略、实现目标的运作能力,是关系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执行力其实就是“做”的能力,即选用合适的人用科学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弟子:“一滴水何以不干涸?”弟子无人能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哪怕你再身居高位,都是一滴水,而你的职责,是创造大海——高效的团队。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基本上要有四种人:德者、能者、智者、劳者。德者领导团队,能者攻克难关,智者出谋划策,劳者执行有力。

德者居上。唐僧是一个目标坚定、品德高尚的人,他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经,以普渡众生,广播善缘。要说降妖伏魔的本领,他连最差的白龙马都赶不上,但为什么他能够担任西天取经如此大任的团队领导?关键在于唐僧有三大领导素质:首先,目标明确、善定愿景。作为一个领导,能够为团队设定前进目标,描绘未来美好生活是必要素质。领导如果不会制定目标,肯定是个糟糕的领导。唐僧从一开始,就为这个团队设定了西天取经的目标,而且历经磨难,从不动摇。一个组织,也应选择这样的人做领导,领导本身就是组织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只有他自己坚定不移地信奉组织的文化,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其次,手握紧箍,以权制人。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估计早被孙悟空一棒打死,或者使唤不动他。这也是一个领导的必备技能,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没有权威,也就无法成为领导。但是唐僧从来不滥用自己的权力,只有在大是大非的时候,才动用自己的惩罚权,这是有借鉴意义的,组织赋予的惩罚权千万不要滥用,奖励胜于惩罚,这是领导艺术的基本原理。第三,以情感人,以德化人。最初的时候,孙悟空并不尊重唐僧,老觉得这个师傅肉眼凡胎、不识好歹,但是在历经艰险后,唐僧的执着、善良和对自己的关心也感化了孙悟空,让他死心塌地保护唐僧。作为一个领导,情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往往是先认可人,再认可事,对事情的判断主观性比较大。所以在塑造团队精神的时候,领导一定要学会进行情感投资,要多与下属交流、沟通,关心团队成员的衣食住行,塑造一种家庭的氛围。总的来说,作为领导,要用人为能,攻心为上。目光如炬,明察秋毫,洞若观火,高瞻远瞩,有眼光就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

能者居前。孙悟空可称得上是领导最喜欢的干部,之所以最喜欢,不是因为孙悟空优秀又没有缺点,而是因为他能力很强,但有缺点。这才是最应该用的人才,为什么?假设一个人能力很强,人缘很好,理想又很远大,这样的人往往不甘人下,很容易另起炉灶。孙悟空有个性、有想法、执行力很强,也很敬业、重感情,懂得知恩图报,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如何才能留住他,如何提升他的忠诚度,这要靠领导艺术,靠组织的文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刚刚认识不久,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遭到唐僧斥责,结果孙悟空一生气,自己走了,但后来在东海龙王那里,看了一幅画,说的是张良三次为黄石老人桥下拾鞋,谦恭有礼,后被黄石老人授于天书,成就了张良传世伟业的故事,老龙王说:“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孙悟空一盘算,觉得有道理,自己被唐僧搭救,而且还可以变妖为仙,自己怎么能这么轻率地就走了呢?所以后来他又回到了唐僧身边。第二次被赶走是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决意不能留他,悟空无奈,只好离去,但“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但已经心系唐僧,一听说师傅有难,马上不记前嫌,重新回到队伍中去,还要在东海里沐浴一下,生怕师傅嫌他。唐僧用什么方法让孙悟空这么死心塌地?首先得有规矩,得有紧箍咒。规矩是权威,唐僧如果没有了权威,估计孙悟空早不把他放到眼里了。同样的,组织的制度也要有权威,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严格,不管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有多少阻力,但只要坚决执行下去,逐渐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与文化,让大家自觉地去遵守。但制度的力量是有限的,制度只能让员工不犯错,但要让员工有凝聚力,与组织同心同德,还要靠情感,唐僧就是靠他的情感管理,用他的执着和人品感化了孙悟空。没有修成正果的目标和愿景,孙悟空也许中途就回去了;没有师徒的情分,估计孙悟空也不会这么卖命;当然,如果没有偶尔的紧箍咒,也许悟空早酿成大错。但孙悟空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什么意思呢?孙悟空最大的乐趣是降妖伏魔,常说“抓几个妖怪玩玩”,他虽然不近女色、不恋钱财、不惧劳苦,但是他天性顽皮、口无遮拦,常常随性而为。如不有意控制,无法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孙悟空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爱卖弄,有了业绩也就在别人面前显示显示,而且得理不让人,这显然也影响了他继续发展的可能。

智者在侧。猪八戒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从好的方面看,他虽然总是开小差,吃的多、做的少,时时不忘香食美女,但是在大是大非上,立场还是比较坚定,从不与妖精退让妥协,打起妖怪来也不心慈手软;生活上能够随遇而安,工资待遇要求少,有的吃就行,甭管什么东西,而且容易满足,最后被佛祖封了个净坛使者,是个受用贡品的闲职,但他非常高兴,说“还是佛祖向着我”。更为重要的是,他成为西天枯燥旅途的开心果,孙悟空不开心了,就拿他耍耍,有些脏累差的活,都交给他,他虽有怨言,但也能完成。如果没有猪八戒,这个旅途还真无聊。另外,猪八戒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对唐僧非常的尊敬,孙悟空有不对的地方,他都直言不讳,从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唐僧作为领导的协调和管理作用。从不好的方面看,他经常搬弄是非,背后打小报告。另外,在忠诚度方面也差,尤其是刚加入取经团队的时候,动不动就要散伙走人,回高老庄找媳妇,一点佛心都没有,而且影响了团队的团结和睦。之所以说猪八戒是个智者,完全是站在当今社会的角度。现代社会,员工的压力都很大,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就要用到猪八戒的人生哲学了。当然,八戒的人生哲学,只是我们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候的一种自我解脱,不能成为自己的主流价值观。首先,不要过于强求。佛曰: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别离、求不得。每一种苦都让我们伤心欲碎,但我们能否就此一蹶不振呢?当然不能,这就要学习猪八戒的处世哲学了。八戒由仙贬妖,而且还成了猪妖,可谓人生不顺,但他过得很快乐。领导干部有时在职位、待遇等个人发展上不得志,是难免的,要学会解脱,不要过于强求,这是人生一大智慧。其次,不要过于压抑。作为中层压力大,上有领导,下有员工,所以要学会自己找乐。八戒压抑不压抑?不但没了老婆,自从跟了师傅,就没吃饱过。但八戒很厉害,人家见人参果就吃,见美女就泡,见妖怪就打,见地方就睡,这叫活得洒脱。不要过于压抑,是人生的一大智慧。有人做过统计,现代女性最想找的老公是猪八戒型的,道理很简单,唐僧太古板,没情调,悟空太机灵,没安全感,只有八戒又幽默,又有情调,还比较实际,是个理想的老公。

劳者居中。如果唐僧这个团队只有他和悟空、八戒三个人,那还是有问题,唐僧只知发号施令,无法推行;悟空只知降妖伏魔、不做小事;八戒只知打打下手、粗心大意;那担子谁挑、马谁喂、后勤谁管?可见一个团队,各种人才都要有。沙和尚是个很好的管家,任劳任怨,心细如丝。他经常站在悟空的一面说服唐僧,但当悟空有了不敬的言语,他又马上跳出来斥责悟空,护卫师傅,可谓是忠心耿耿,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给予恰当的地位和关怀。沙和尚忠心耿耿,他是唐僧最信任的人,但属于那种有忠诚度但能力欠缺的人才,领导喜欢用,但如果重用、大用,就会造成团队的战略决策失误。总的来说,唐僧团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关键在于这个团队的成员能够优势互补、目标统一,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效用,每个人的执行力充分发挥,所以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坚强的集体。

从《西游记》反思我们的管理,有些工作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最大的原因是人的问题,而人却有着很大的共性,归结起来大概有四类:

一、聪明之人

有人发现,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然而,最聪明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自行其是、独行特立之人,他们最不愿意按照规章制度行事,认为规章制度是给那些老实人设立的,认为规章制度是妨碍创造性的,所以,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觉得这样做会更好!当上级布置一项工作或出台一份文件时,他们不是考虑怎么贯彻落实,而是先质疑,发一通牢骚,然后筛选,符合口味的传达一下,不符合的不理会或变味传达,更有甚者,整件事或整个文件丢在一边,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那么,这样发展下去,一个学校就有多种做法,学校的指令就像菜市场的物品,大家都在讨价还价。还有一类聪明人,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很聪明,当别人提出一套做法的时候,他好像也很清楚,但他们总觉得是别人先提出的,心里就不爽。或者,你提出一种做法时,他就会提出一千个理由来反驳,可他自己就是提不出什么好主意来,他们努力为自己的“不执行”找理由和找原因。或者是他们可能在表面上愿意执行,可背地里却自己搞自己的一套,尤甚者还煽动其他人不执行。

二、懒惰之人

懒惰之人的特点是对事情没有积极性,懒惰是人的天性之一,是执行力的天敌,它是一种不良习惯。懒惰之人通常都有其说法和理由,解释懒惰是一种哲学思想,说什么只有懒惰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懒惰与糊涂是人生最高境界的具体表现。有的人就说,我不是懒惰,我是无为而治,还有说是推行人性化管理,等等。

三、不认真之人

做事认真不认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心问题,而不是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正如有人说的一样:“态度决定成效!”、“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个道理。有人做过调查,说同样的机器在日本或者德国会造出质量特别优秀的产品,可到了港资企业或者台资企业会差一级,到了本土企业又差一级?他们发现原因就是人在执行时认真不认真的问题。做事不认真,有很多时候是校干对工作本身就没有认真要求造成的。《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孔子教育学生:“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四、三分钟热度之人

三分钟热度之意是做事虎头蛇尾,开始时轰轰烈烈,热情高涨,做到一定时候,或者碰到困难,遇到挫折,然后就临阵退缩,半途而废。或者雷声大雨点小,开始信誓旦旦,过后敷衍塞责,不了了之。

执行力来自胜任力,胜任力源自素质力,试想,让一位不能胜任其工作的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无疑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就校干个人来说,其四项素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一、认知能力

主要指—个人从自我角色出发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决策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不像具体的专业技能那样容易测量,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能力更为重要。

二、适应能力

通俗地说,是适者生存的能力,也是随着内外环境变化而懂得自我调节与校对的能力。比如,一个校干,如何融入学校,以不断调节自我去适应校内外“软硬”环境的变化,从而逐步表现和发挥出自己过往的特长与工作能力。

三、交往能力

与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也属于一些胜任力的范畴。所谓平易近人,自然获得别人的好感。在工作中的,人际和人脉关系很大程度上为业务的展开和提升业绩做出铺垫。试想,自吹自擂者会得到老师的认同吗?

四、沟通能力

这是与人际交往紧密联系的,而且是做为一个成功职业角色必不可少的技能。比如,一名主任,在学校中,该职位随时随地都需要与人打交道,上对校长负责,下对教师管理检查,容易受夹板气。而且许多“是非曲直”不很清晰,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执行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执行力,另一个是单位的执行力。单位的执行力不是每个人执行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与部分之和的关系。很多工作执行不力,除了校干个人的原因外,学校的问题在更大程度上导致执行不力。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

一、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执行的前提,没有目标,执行就无从下手,更不用谈执行力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远、中、近期规划,但真正了解计划的教师有多少;学校要创特色,但有多少老师参与其中。多是校长在跳独角戏。这种目标的不明确或不理解导致了执行的低效。

二、制度不合理

有些制度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过于繁琐不便于执行。在制订相关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合理的原则,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不是压制。完善制度时一定要实用、可行,有针对性。而且,制度一旦下发就必须执行,不能打和牌。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

工作的监督如果得不到严肃的对待,清晰而简洁的目标并没有太大意义。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监督与控制而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时机,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前者是只要做了,做的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哪些人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导致有事情的时候没人负责。后者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

四、激励方式不到位

激励制度不到位,给教师的感觉是学校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精神和思想。通常投机取巧的人善于做表面工作,而踏实做事的人反而不擅长这些,结果一考核,踏实的人反而不合格,而投机取巧的人却合格了,奖励就这样被窃取,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认真工作教师的积极性。由于考核的偏差,出现该奖励的没奖励,该受惩罚的没受到惩罚,或者平庸的人受到了奖励。其结果是在学校中建立起错误的工作导向,老师不是向业绩努力,而是向好的业绩评价方向靠拢,不但使人对奖罚失去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也导致学校执行力的低下。

五、学校执行力文化缺乏

许多校干对学校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规划不足。在文化建设中,存在为文化而文化的现象,学校文化缺乏自身的特色。更多的时候是面子文化和熟人文化在学校中占主导地位。“面子文化”导致不少校干、主任不愿或不敢面对现实,不敢实事求是,本来是简单的工作问题,由于面子的存在,不能够坦率指出老师的缺点或不足,往往采取迂回策略或者商量,使对方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种沟通方式,在带来表面和谐的同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对于校干来说,提升执行力有哪些原则可以遵循呢?

1、追求绩效。

2、以人为本。

3、赋予责任。

4、尊重事实。

5、全局视野。

6、有效沟通。

7、聚焦优先。

8、善于行动。

9、创新发展。

篇6:从“亮剑精神”看领导力

听高行长《自救求生,要有亮剑精神》讲话很受启迪,讲话中讲到“将源兵魂”耐人深思。将是源,兵是魂,好的将领有智慧、有韬略、有心胸,他的士兵才会有勇气、有战斗力。从中看出领导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是一系列行为的骨骼,它存在于军队、政府、公司等团体,它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核心。好的领导会等待上级的给予,而更主动于自己创造。从《亮剑》中李云龙身上,我们体会到优秀领导者所必备的良好个人品质、优秀职业素养、卓越管理艺术和“剑走偏锋”的智慧。“亮剑”精神,为管理者带来诸多启迪。

一、管理者应学习“亮剑精神”中的领导力

“亮剑”精神是一种面对强敌、战胜强敌的领导艺术。李云龙是“亮剑”精神智慧艺术的完美实践代表,当今市场经济的企业管理者,也同样追求“亮剑”精神领导艺术的完美实践。要讲究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性;要有对企业资源调控的艺术性;要有对企业全局布势的统筹性;要有对企业组织掌控的智慧性;要有对企业盈亏的敏感性。

二、管理者应学习“亮剑精神”中的向心力

“亮剑”精神是一种人格魅力。《亮剑》之所以如此感人,独立团关键主人公李云龙拥有一种团队首脑突出的人格魅力。他善于指挥,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他的个人魅力给部队带来巨大的向心力,最终形成了从战斗精神意义上高扬的“亮剑”精神。正是这种“亮剑”精

神,战士们愿意跟随他浴血奋战,不畏强敌、不断取胜。成功的管理者是企业的灵魂人物,是员工为人处世的典范,必须具有比团队成员更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的才识、人品风范和“亮剑”精神,都应该优秀于团队成员,是团队的楷模。管理者要带出一支充满战斗力的团队,必须以自身的德行、胆识和智慧来感召、引导和组织下属。管理者的精神是团队的灵魂,统率着整个团队的意志力和战斗力。管理者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要敢于“亮剑”、及时“亮剑”、先于队员的“亮剑”而“亮剑”。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面对巨大的失败。他必须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必须拥有克敌制胜的“亮剑”精神,始终让队员感到你身上存在的“亮剑”精神。

三、管理者应学习“亮剑精神”中的合作力

亮剑精神是一种团结、一种协作。一个团结协作的队伍才能出成绩,一个团结协作的队伍才能出效益。我们可以把李云龙看做老板,将赵刚看做职业经理人。老板有卓越的眼光、睿智和较为准确的拍板能力。而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赵刚就拥有极强的原则和过硬的本领。两者互相结合才是最完美的,缺少任何一方,任何执行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企业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的事业,社会越进步,分工越细致,越需要沟通合作,对内各部门各环节各链条需要分工协作,对外更需要合作。

四、管理者应学习“亮剑精神”中的执行力

“亮剑”精神是一种身先士卒的执行力。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无论所处环境条件有多么艰苦,李云龙总敢直面!这样的领导带队,会

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执行力强,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由此可见,只要心存信念,高效执行发出的命令,胜利便离你更近了一步。就企业来说,执行力就是生产力。高效的执行力意味着高效的生产力。企业管理者的执行力更关系着企业发展的脚步,在企业管理中员工应执行管理者的管理细节、执行效率,执行卓越,员工要在服从和执行管理者命令的同时也亮出自己的宝剑,勇往直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的博弈中,取得制高点,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亮剑”是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忠诚和责任,亮出的是一种气势、一种胆略、一种超越,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并加以发扬光大!把全行力量拧成一股绳,发扬“亮剑”精神,为我行三年目标而奋斗,为我行的建设和发展而拼搏奉献!

汪崇

上一篇:学酒邀请函范文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