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

2024-04-26

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精选6篇)

篇1: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

灯厂村特色亮点纷呈

灯厂村坐落在XX镇西南部,由二半山和河坝组成,是2021年区划改革二合一行政村(由原龙王庙村和新厂坪子村、灯厂村合并为灯厂村)。村委会距离县城29公里;全村总面积21.8平方公里,主要经济作物:青花椒、白魔芋、甘蔗,农作物有:玉米、红薯、大豆、花生等。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我村两委带领群众致力于青花椒、白魔芋种植,经过全村上下的不懈努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全面发展。

把特色产业发展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开展村优秀党员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农村党员带头人积极性,依托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明天的幸福美好生活。

(二)整合资源优势,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我村先立足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明确了思路,通过和农民细算经济效益账,引导农民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度扩大青花椒白魔芋种植面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并成立了相应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出灯厂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全村初步形成以青花椒种植为重点的规模产业,花椒林下套种白魔芋,河坝发展甘蔗种植业从而拓宽群众致富路,农民更有奔头。其中以灯厂以龙王庙组青花椒示范点作为突破口,现我村种植青花椒达5300余亩,其中龙王庙标准化示范基地3500亩;通过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探索发展公司化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实现抱团发展。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创新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搞好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推广技术,农业提质增效。

发展思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引进先进烘烤花椒设备、新技术、施以良种良法,在龙王庙区域推广花椒林下套种白魔芋;强化农村实用科技培训,运用科技在发展生产当中,积极组织农户参加政府组织青花椒种植技术,花椒地套种白魔芋技术培训,学习白魔芋深加工、青花椒储存等技术,主要依托青花椒白魔芋专业合作社带动,统一地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依托本村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区位优势,青花椒交易市场和网络电商等平台发展营销团队,搞好花椒销售,组织在家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在创收的同时也宣传好我村特色产业,现我村青花椒远销省内外。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灯厂村交通建设形成了县乡道路为连接、村组硬化道路为脉络的便捷交通网络。水利部门在龙王庙组配套了高效节水青花椒灌溉工程,已完成试通水,受益花椒灌溉面积达2500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解决了全村922户、3885人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严格落实河长制,做好省、州、县、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加大溪洛渡库区环境治理力度,扎实做好金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村组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以村为框架、以组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的美丽乡村建设崭新格局。

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并村以来,灯厂村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充满期待的新时代早日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梦想变成现实。

篇2: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

XX村位于XX乡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小山村,国土面积3.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4500亩,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942人。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山地开发和产业发展,我村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致力于金银花、金秋梨种植,经过全村上下的不懈努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特点:

(一)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日趋显现。全村初步形成了以金银花、金秋梨为重点的规模产业。现我村金银花种植面积2400余亩,金秋梨种植面积1500余亩,我村金银花标准化示范基地1500亩,金秋梨标准化示范基地120亩,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正向规模化、区域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金银花、金秋梨销往省内外。

(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良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村在全面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培育金银花、金秋梨特色优势产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狠抓金银花产业发展。为加快推进我村以金银花为主的产业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造。2012年,我村对200亩中低产林实施改造,改造后,金秋梨亩产量可达400公斤/亩,增长150%,效果十分明显。一手抓加工。积极帮助金银花专业合作社添置设备、改进包装、扩大规模。

二是狠抓金秋梨发展。规模方面,全村现有金秋梨共 1500亩左右。产业化方面,主要依托金秋梨专业合作社带动,统一地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每年可创产值300万元以上,基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体系。

二、采取的措施

(一)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我村先后制定出台了《XX村产业发展规划》、《XX村2012年产业发展计划》等重要的政策,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结合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思路。

(二)推广科技,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施以良种良法,在适应区域推广间套作;强化农村实用科技培训,运用科技在生产生活当中,2012年,举办了3期实用技术培训,学习金银花深加工、金秋梨套袋储存等技术,受训人数达320余人次。

(三)积极扶持,壮大产业发展规模。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围绕一个目标,用好两种资源,做好三大产业”发展思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篇3:村防疫员工作待遇现状及发展设想

1 防疫员现状

1.1 人员现状

鹤城区有7个乡镇, 7个街道办事处, 1个度假旅游区, 91个村。现有村级防疫员91人, 全部为农村居民和男性。平均年龄38岁。高中学历28人占31%, 初中学历63人占69%。

1.2 工作现状

根据上级畜牧主管部门的要求, 鹤城区实行强制免疫的主要有禽流感、新城疫、猪瘟、蓝耳病、口蹄疫和狂犬病, 其他疫苗的免疫养殖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决定。鹤城区养殖户分散, 养殖品种繁杂, 畜禽饲养量大, 免疫注射工作量很大。畜禽免疫注射除少部分为养殖户和宠物门诊兽医完成外, 绝大部分由村级防疫员完成。2012年鹤城区免疫注射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2012年仅家禽免疫注射每人平均就达6万余羽次。

1.3 收入现状

这里主要计算村防疫员防疫方面的误工补助情况。以2012年为例。2012年省财政下拨鹤城区村级防疫员专项补助经费16.2万元, 人均1780元。91个村, 根据村里的收入情况及村干部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 91个村中有46个村给防疫员300~1000元的补助, 合计25550元, 有45个村没有给村防疫员补助。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鹤城区91个村级防疫员, 2012年每人平均误工补助仅2060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主角配角倒位

现在每年进行春秋两季防疫, 一般的做法是由区畜牧水产局组织牵头, 以区政府的名义召开相关防疫动员会, 一般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副乡镇长、动物防疫站站长参会, 会后各乡镇召集驻村乡干部、全体乡镇防疫员、一名村干部和村防疫员开会, 乡镇动物防疫员负责分发疫苗和技术指导, 由村干部带队乡镇防疫员协同进村入户, 由村防疫员实施免疫注射。然后由区督察办和畜牧水产局组织检查验收。在免疫注射工作中, 乡镇动物防疫员主要发挥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作用, 负责联系村干部和分送疫苗, 所以免疫注射任务都是由村防疫员具体完成。以前乡镇防疫员是主角, 村防疫员是配角。现在村防疫员成了主角。

2.2 付出回报失调

鹤城区村级防疫员, 每年春秋两季免疫注射, 需要40d左右, 加上补免每季5d, 全年实际耗时50d左右。防疫注射是技术活辛苦活, 按照现在技术工每天150~300元的标准, 按中间价200元/d折算, 50d×200元=10000元。而村防疫员实际得到的劳务补助才2060元, 平均41.2元/d, 付出和回报极不相称。他们不仅是进猪圈, 钻牛栏, 蹲鸡棚, 趟鸭舍, 一身汗水一身臭气, 而且有被动物踢伤和咬伤的潜在危险。既没有劳动保护, 也没有医疗保障。

2.3 社会地位低下

村防疫员都是地地道道的中青年农民, 除每年的春秋两季防疫外, 一般都是做农活或在本地打工。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素质高的称他们“防疫员”, 素质差的就直呼“猪医生”、“牛医生”。他们无私的奉献得不到认可。辛勤的工作得不到回报。

2.4 技术参差不齐

村防疫员一般是由村委会指定本村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热爱这一行的青年担任, 通过区畜牧水产局的短期技术培训和乡镇防疫员的身传言教带出来, 都没有专业学历和通过系统培训, 所以他们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会阉猪, 有的会简单的畜禽疾病诊疗, 大部分仅仅只会打防疫针。

3 村防疫员设想

3.1 加强业务培训

虽然每年区畜牧水产局都对村防疫员进行一次技术培训, 但是因为缺乏系统性, 收效甚微。所以要对村防疫员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 每年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具体的技术问题, 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培训相关费用及误工补助应由省、市、区财政部门列支。区畜牧水产局应在培训资料、师资和场地方面给予支持。

3.2 承担多项职能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将会设立村级食品安全监管点和村级监督员。村级防疫员是村级食品安全监督员的首选人。今后村级防疫员不仅是动物疫病防疫员、动物疫情监管员、食品安全监管员, 更是畜牧兽医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和基层畜牧兽医信息采集员。希望将来村防疫员成为畜牧水产系统和食品安全系统最基层的成员之一。

3.3 增加劳务补助

一是省级财政应加大投入力度, 把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及防疫误工补助在每年的防疫经费中列支, 最低应达到5000元/人/年。市、区财政应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 培训及防疫误工补助最低达到4000元/人/年。有条件的村, 应该从村里的收入中给村防疫员1000~2000元/年的防疫误工补助。每个村级防疫员, 每年的防疫补助和培训费用最低达到人均10000元左右。

3.4 解决福利待遇

市、区财政应千方百计解决村防疫员的福利待遇,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和职业病体检。并由区财政统筹解决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保等实际问题。

3.5 提高社会地位

篇4:北京奥运媒体村的设计难点与亮点

关键词奥运会媒体村建筑设计

1项目概况

奥运媒体村建于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总占地面积5.5公顷,总建筑面积32.44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72万m2,地下建筑面积8.71万m2。共分8栋楼,除5号楼建筑高度为37.8m外,其他各楼建筑高度均为95.0m。5号楼地上十一层,1、2、3、4、6号楼地上三十二层,7、8号楼地上二十九层。

根据奥组委及业主要求,本工程主要功能按高层住宅方式设计,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二十一层及以下作为奥运媒体村使用。奥运媒体村在2008年7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2008年8月29日闭村。奥运会期间为与会记者提供了3339间住房和其他配套的生活设施,接待了来自北京奥林匹克转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68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家媒体机构的注册媒体人员,为奥运史上最大的单体媒体村。

奥运赛后业主将其恢复改造为普通商品住宅,并进行公开销售,住宅总户数为1717户。

2功能分配

2.1奥运期间,媒体村功能使用分配

各楼地上一二层及5、7、8号楼的三层为媒体村生活配套用房(5号楼的一二层赛时为自助餐厅和茶餐厅),其他各幢楼房(不含4号楼)的地上第三层及4、5、7、8号楼的四层至二十一层赛时为媒体记者居住用房,4号楼三层及各幢楼房的二十二层及以上楼层奥运期间封闭,不使用。

地下室部分:地下一层奥运期间主要功能为厨房、奥运物流区、清洁与废弃物管理区及设备机房。

2.2奥运赛后功能使用分配

地上一二层及4、7、8号楼的三层赛后为住宅大堂及配套用房,5号楼的一、二、三层为餐厅,其他各幢楼地上三层及4、5、7、8号楼的四层至顶层均作为高层住宅销售。

奥运赛后地下室部分: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厨房、风机房等设备机房:

赛时及赛后功能保持不变的是:地下二层为汽车库、风机房、热交换站等设备机房。地下三层为汽车库及水泵房,战时作为人防工程。

3设计难点与亮点

奥运媒体村作为一个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的大型项目,其设计难度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赛时赛后的兼顾;二是奥运“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的贯彻和实施。

3.1从设计上实现赛时赛后的兼顾

奥运媒体村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要作为奥运会记者的住房和生活、休闲、交谊场所,而奥运会赛后需改造为商品房出售。这与以往通常的新建改建项目有本质上的不同,基于节俭办奥运的理念,需要在设计初始就充分考虑两个完全不同的使用功能。

作为奥运媒体村的建筑形象,应为具有时代气息的三星级宾馆;而在赛后作为时尚现代的中高档住宅小区又应当温馨、体贴、便利。在建筑风格及平立面设计上,如何揉和两者于一身。使其在各个时期都能合理有效、协调统一,更要为业主着想,使赛后的改造量达到最小,以节约资金和时间:这是设计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为达到这一要求,经设计方与业主反复讨论和对于相关规范的反复研究,设计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案:

3.1.1正确处理建筑体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外立面建筑色彩与装饰材质的搭配、功能使用与人车流组织等,在设计上必须要同时考虑到赛会公共设施及高层住宅两种建筑群的功能要求

①努力控制了平面外围轮廓的凹凸,尽量采用封闭式阳台,避免设计出过于“住宅化”的外墙形体轮廓。

②在建筑外立面装饰方面,高层塔楼立面上使用白色系和灰色系;结合封闭阳台,在塔楼角部小面积使用深灰色玻璃幕墙;大面积采用白色涂料及外墙上开设普通窗户。这样,一方面在视觉上通过这种深浅的对比得以体现出挺拔干炼的公共建筑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大面积使用白色涂料、外墙围护材料仍采用砖墙加普通开窗和尽量控制窗墙比;这样的外墙设计既在经济上节约了成本,又能保证作为住宅使用时满足住宅建筑设计要求节能65%的标准。

③裙房采用彩釉玻璃装饰,增加活泼现代的成分,也是对塔楼秩序严肃感的弱化,使赛时的媒体工作者和赛后的居民都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在此购物、餐饮和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3.1.2标准层平面功能全部按照符合市场要求的住宅单元房设计,通过对套内房间的不同分隔方式来满足奥运媒体村的需求

①奥运会期间,作为记者住房的所有单元内部,卧室均按单人间分隔,起居室也暂时用轻质隔墙分隔为一个独立的单人间。

②奥运会后作为普通商品住宅出售时,赛时的记者住房通过拆除起居室内隔墙、套内地毯改为复合木地板和对住宅厨房进行装修这三三项简单改造,使它恢复到符合商品房销售要求的平面布置。这样就极大地减低了拆除、改造费用和时间,也使商品房的室内设施得到了最大的保护,降低了改造工程造价,减少了业主的损失。

3.1.3以兼顾奥运赛时及赛后需要的原则,综合考虑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的选用

由于奥运媒体村属于公共建筑,商品房属于居住建筑,在设计规范要求和设计标准的确定上,两者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而现在必须在同一座建筑上满足两种不同性质的建筑规范要求。如果全部按照高标准设计,必将增加业主的投资,给赛后使用造成了浪费;但如果按照低标准设计,赛时将面临使用功能上的不完善和紧急疏散时的巨大安全隐患,这些都会对建筑和使用造成极大危害;如若奥运期间万一发生小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和无法弥补的。为此,设计方与业主一道,会同各个审批职能部门进行了多次论证对比,最终达成了以下共识,并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商品房建设的设计方案:

①公共交通组织必须按照公共建筑的标准执行,以保证奥运赛时的紧急状况需要。因此,疏散楼梯的踏步宽度和最大高度以及电梯的设计要按照要求更严的公共建筑规范执行。

②节能设计则要按照《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住宅建筑节能需达到比现有能耗节约65%的标准。

③在电梯设计上,由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电梯等候时间不同,但作为住宅使用时要电梯按三十二层运行,而在赛时仅使用到二上一层,所以经过计算和反复论证,确定了采用每个标准层交通核设置4台高速梯的标准,以确保起码的防火疏散要求。

④机电々业的设计,要同时满足两种使用功能并使赛后的改造量达到最小。为保证变、配电的节能及用电安全,机电专业基本完全按照公共建筑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强电专业:严格计算用电量、降低空载消耗并选用节能变压器,配送电采用软启动及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形成高智能用电管理系统;除了按宾馆标准设计外,所有公用照明及

景观灯光均尽量采用节能灯具,且分时、分段、分区域设计照明回路控制系统,防止出现“长明灯”。为加强电力保障措施,奥运赛时还增设一辆发电车备用。

消防报警及控制设计,除在公共部位设有火灾探测器外,在赛时记者住房内也设有无线火灾报警探测器(无须大量管线施工、装拆方便),恢复住宅布置时随隔断一起拆除。

此外,弱电专业也是设计重点之一。

⑤安保系统设计。地上、地下所有住宅通往非住宅部位的门均没有门禁系统及监控系统;重要机房、重要出入口及电梯厅均设有监控摄像机及微波红外双鉴探测器;服务台、户内设有紧急报警按钮。小区内设有周界防范及监控系统。

⑥通讯系统设计。结合今后住户的需要,在每个记者房间均设有电话接口,采用ADSL方式上网,可以满足赛事记者对网络流量的需求。楼内覆盖了移动及联通信号以及3G网络信号,可以保证记者与外界及赛场的联络畅通。

3.2实现三大奥运理念——“绿色、科技、人文”

媒体村在资金控制上十分严格。如何在有限资金限制下实现奥运理念则成为了另一难点。本上程为实现“三大理念”所采用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3.2.1建筑节能方面尽量采用并优选可靠、先进,适用北京地区的再生能源。

如:①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光伏发电系统用于景观及室外照明:②先进空气处理技术、热回收空训技术,使热回收效率超过了60%,赛期内每天共回收余热1080KW、回收冷艟811KW;③绿色节能技术,除照明选用节能灯具外,还采用了断桥门窗的建筑围护结构,使外门窗的热阻值达到小于2.SW/M2,K的水平。供配电技术节能系统及供配电高智能管理技术等。

3.2.2采用空调和新风两极过滤及TiO2灭菌器,使房间内杀菌率在90%以上;空调采暖均增设了加湿、除湿控制,使室内湿度冬天为30%以上、夏天为60%以上;为赛时入住人员密集时的防疫卫生提供了有力保证。

3.2.3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在每幢楼的地下一层都设置了垃圾处理站房,对同体废弃物采用就地收集、分类压缩的处理方式,防止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2.4水资源利用方面,整个小区均采用节水型供水系统及节水型器具;在c3区设置了集中的水处理站,采用先进的中水处理装置对中水、雨水进行回收和处理,再作为住宅冲厕、景观用水的补充和绿化养护用水;景观用水也采用了循环净化再利用技术。

3.2.5设计上还采用了光污染控制技术及电磁辐射控制技术等专项技术及产品。

4结语

在设计过程中,难点的克服和亮点的实现,都给笔者很多启示和提高,也深深体会到作为建筑师,不断加强学习,了解并把握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动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篇5:石门乡下白杨村工作亮点汇报材料

石门乡下白杨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石门乡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石门乡下白杨村位于武都城区以西16公里处的白龙江北岸,国道212线途径该村,全村109户462人,有党员21名;耕地面积440亩,其中水浇地28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花椒,和油橄榄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二、亮点工作

几年来,下白杨村利用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紧紧围绕 “支部+协会”模式,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抓党建强支部,支部引领协会,协会带动农户”的运行机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兴办以保护地蔬菜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 1 风险的能力,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目前,下白杨村已成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村之一。

在蔬菜种植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协会带动作用,以质量为优势,积极开展统一采摘、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服务。在协会的指导下,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从早些年的两种两收穿插为现在的三种三收,目前已发展保护地蔬菜280亩,其中大、中拱棚由传统的竹竿模式改为了现在的塑钢模式。下白杨蔬菜协会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 “分散经营、集中管理、联合竞争、统一营销 ”的原则,按照“支部+协会”的运作模式,规范协会运作,努力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向导,以农户为基础,以协会专业组织为依托,以实现产业增效,特色增收,经济发展为目标,全面开展以蔬菜产销为主的服务活动。二是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协调下,村党支部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着力稳步推进早春西红柿、黄瓜、辣椒的生产。西红柿、辣椒是我村保护地蔬菜的高效品种,已成为该村发展蔬菜产业的主打品种。亩均收入能达到12000元左右。三是在早春蔬菜的基础上,第二季种植以豇豆、豆角为主的蔬菜,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大力发展露地大白菜生产,目前该村已发展露地大白菜280亩,主要品种为青杂三号、胶研秋胜、秋王子等,立秋后播种,三到四个月成熟,亩产高达15000斤,产值达3000元,现在我村已成为有名的大白菜生产基地。2010年11月,经乡党委批准成立了下白杨村蔬菜协会党支部,确定了以“抓好产业育能人,依靠能人促产业,做大产业强党建,加强党建促经济”的发展思路,协会党支部把一大批致富能人吸引到发展蔬菜产业主战场上来,吸纳到产业协会中来,注重在产业链上不断培育出更多的致富能人,并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为协会党员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群众做大做深蔬菜产起到了业示范带头作用。争取早日实现“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能人大户聚在产业链上,把农民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目标。

篇6:村产业发展亮点工作

工 作 总 结

通过为期三个多月100多天的大干、苦干、实干,老场村认真贯彻落实凤唐发【2012】99号《唐藏镇关于扎实开展“一镇一创新、一村一亮点”活动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日常工作求质量、重点工作求实效、难点工作求突破、创新工作树品牌、整体工作上水平”的总体思路,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强力推进老场村基层组织建设年,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破解老场村党建工作基础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总结经验,打造亮点,形成品牌,建立党员承诺结对帮扶制度,切实提高了老场村基层党组织的示范与带头作用,完成了党员结对帮扶22人包抓22户78人(含五保户1人)的结对帮扶场面,形成了主要从产业发展、项目增收、特色养殖种植、文化建设安全4大方面的跨越式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老场村党建亮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亮点:

结合实际,老场村及时召开村“两委”扩大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标语、村公示栏等广泛宣传,党支部成员、村组干部亲自走访全村群众,通过摸实情、查问题、探思路的方式,使全村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活动的内容和意义,积极引导其参与其中。针对了解的情况,通过党员扩大会议商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化“三双五延伸”及“三比两诺一考评”制度,深入落实党员承诺制度,落实好承诺事项,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为承诺对象办实事2件以上。

二、主要措施:

老场村支部通过党员承诺,支部书记带头,党员跟进,广泛宣传此项工作,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长期相连,帮助群众脱贫。村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集体协商制定结对帮扶制度,每位承诺包扶的党员,根据自身优势有针对性的承诺帮扶事项,不同的农户不同的政策,力争包扶对象覆盖全村贫困户。党员干部定期不定期走访自己所帮扶的对象,长期交流,找出贫苦户贫困的根源所在,针对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寻项目、授科技、传农术、搞销售、解劳力、宽思想,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全方位帮扶,逐渐改善贫困农户的生产滞、生活差的现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打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矛盾和困难,工作中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耕地少,产业规模化程度低;苹果、花椒的作务和管理技术跟不上。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级活动场所规模有限,作用不能较好发挥。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回顾老场村近几年的发展,我作为老场村党支部书记深深体会到,实现老场村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镇党委、政府精神与我村紧密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与镇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符合老场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思路不动摇。始终扭扭住发展为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抓住机遇发展老场。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使命不动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139户村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方式不动摇。始终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既着力推进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又注重促进各方面和谐,积极调动老场村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坚持基层党的建设不动摇。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模式,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基层的党组织,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老场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定不移的带领老场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加注重保障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紧盯目标、脚踏实地、戳力同心、砥砺奋进,为早日实现老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牢固基础。

上一篇:遗留问题申请报告下一篇:僧楼中学健康教育工作措施